文博重点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古要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物鉴定专著。明曹昭撰。曹昭字明仲,江苏松江(今属上海)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二十一年(1388出版)《格古要论》是明代存世最早的一部论述文物概述、名玩优劣、作伪手法和真伪鉴别的文物鉴赏专著。该书成书于明朝洪武二十年。作者曹昭,字明仲,江苏松江人,生卒年不详。据《格古要论·序》1 中所述,其父曹贞隐,“平生好古博雅,素蓄古法帖、名画、古琴、旧砚、彝、鼎、尊、壶之属,置之斋阁,以为珍玩”。在这种家庭环境熏陶下,曹昭“自幼性本酷嗜古,侍于先子之侧,凡见一物,必遍阅图谱,究其来历,格其优劣,别其是否”,可见其赏鉴功底的积累而非一时一日。他在序中还提到“常见近世纹挎子弟,习清事者必有之,惜其心虽好,而目未之识因,因取古铜器、书画、异物,分高下,辨真鹰,举其要略,书而成编,析门分类,曰《格古要论》,以示世之好事者”,这也是曹昭撰书的原因。
游春图:游春图作者是展子虔,展子虔是北齐至隋之间(约550年~600年)的一位大画家,他擅长画山水人物,这幅经宋徽宗题写为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卷,是画家唯一的传世作品,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存世最古老的画卷。此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游春图》是一幅春天的场景,四处点缀着春天点染出的绿色,那些尚未长叶的树枝,也似乎感受到阳光的暖意,正欲萌芽。这幅画怎么看也是一幅春天的场景,整幅画浸透着一股阳光般的暖意。水的这边两个闲人在走马,水的那边两个人在看水,湖中三位可能标致的女子,乘船闲话中,正在渡河。画面中,有一座溪上的小挢,山中还有古刹。。全画以自然景色为主,放目远眺:青山耸峙,江流无际,花团锦簇,湖光山色,水波粼粼,人物、佛寺点缀其间。笔法细劲流利。在设色和用笔上,颇为古意盎然,山峦树石皆空勾无皴,但线条已有轻重、顿挫的变化。以浓烈色彩渲染,烘托出秀美河山的盎然生机。
这幅画的技法特点是以线勾描物象,色彩明丽,人物直接以粉点染。其双勾夹叶法和点花法等对唐李思训一派青绿山水产生很大影响。
《游春图》的出现,结束了“人大于山和水不容泛、树木若伸臂布指”的早期幼稚阶段,使山水画进入青绿重彩工整细巧的崭新阶段
昭陵六骏:昭陵的建设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昭陵六骏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昭陵同时也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墓旁祭殿两侧有廊庑,“昭陵六骏”石刻就列置其中。石刻中的“六骏”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它们既象征唐太宗所经历的最主要六大战役,同时也是表彰他在唐王朝创建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六匹骏马的名称:一是飒露紫,二是拳毛騧[音guā] ,三是青骓,四是什伐赤,五是特勒骠,六是白蹄乌。石刻所表现的六匹骏马三作奔驰状,三匹为站立状。六骏均为三花马鬃,束尾。这是唐代战马的特征,其鞍、鞯、镫、缰绳等,都逼真地再现了唐代战马的装饰。据传说“昭陵六骏”石刻是依据当时绘画大师阎立本的手稿雕刻而成。
阎立本(约601年~673年),唐代画家,官至宰相,汉族,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出身贵族,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外孙。其父是石保县公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其母是北周武帝之女清都公主。因为阎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入隋后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兄阎立德亦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闻名于世。代表作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像》等。
白玉《桐荫仕女图》,是用一块籽玉,就其天然形体琢成的。底阴刻乾隆御制诗一首,并
序。诗云:相材取碗料,就质琢图形。剩水残山境,桐簷蕉轴庭。女郎相顾问,匠氏运心灵。义重无弃物,赢他泣楚廷。末署“乾隆癸巳新秋御题”及“乾”、“隆”印各一。文曰:“和阗贡玉,规其中作碗,吴工就余材琢成是图。既无弃物,且仍完璞玉。御识。”末有“太璞”印。
序中记述,这是一块做玉碗取坯后剩下的废材,取其玉质温润,在造办处当差的苏州玉匠利用废材,精心设计制造的一个玉山子。本器从内容到风格皆仿油画《桐荫仕女图》而作,以月亮门为界,把庭院分为前后两部分,洞门半掩,门外右侧站一女子手持灵芝,周围有假山、桐树;门内另一侧亦立一女子,手捧宝瓶,与外面的女子从门缝中对视,用籽玉表面赭色的皮部做桐、蕉、山石。用洁白部分做石桌、石凳。剩料被加以利用,这种取其自然之形和自然之色传以生动之神的做法,正符合“势者,乘利而为制也”(《文心雕龙?定势》)。此器堪为一件巧作的精品。(故宫博物院编)--(文字全,更多图片详见原文)
桐荫仕女图》屏,清,绢本,设色,纵128.5cm,横326cm。
本幅无款印。屏风背面为康熙皇帝临董其昌书《洛禊赋》全文,钤“日镜云伸”、“康熙宸翰”、“敕几清宴”3印。此幅绘制于清朝康熙时期,出自中国宫廷画家之手,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中国油画作品之一。作者在图中完全采用西洋油画手法描绘了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其中不仅运用了明显的焦点透视法以增强画面的纵深感,而且极力通过光线照射所产生的高光与投影的强烈明暗关系来表现建筑的立体感,虽然技法尚显稚拙,但无疑是一种新的尝试,为中国传统建筑画注入了新的表现形式和技法。
张大千(Chang Dai-Chien),男,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1] 他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他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静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游切磋
溥心畲(1896年9月2日~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梁思永
梁思永(1904年—1954年),著名考古学家、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其父为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国学大师梁启超。梁思永一生致力于考古事业,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近代考古教育开拓者之一,是我国第一个受过西洋的近代考古学正式训练的学者,有《梁思永考古论文集》传世。1948年与其兄梁思成(建筑学家)同时获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8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此时尚未成立学部,尚未产生学部委员即院士)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先后负责黑龙江昂昂溪细石器文化遗址、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候家庄西北冈殷王陵、高楼庄后冈小屯、龙山与仰韶三叠层、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等考古发掘工作,考定了仰韶、龙山和商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1954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