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孩子心智成长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孩子心智成长的规律
现在我们明白,任何具有永久用处的东西,必须费力得来才会持久,所谓“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是一句在财富知识上同样适用的话。
仔细观察是一切伟大成就的必要条件,艺术家、科学家需要它,医生诊断需要它,工程师需要它。
在所发生的一切教育的变革中,最值得人们注意的是,把知识的获得当成一件快乐的,而不是苦恼的事情。
在儿童表现出疲倦之前功课就应该停止。
写下这个题目时,连我自己也被吓了一跳,“难道这些规律以前没有被认识到吗?”“难道以前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有问题吗?”
是的,事情的确如此,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值得太惊奇的。人类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白所有事物的规律的。比如雷电,当人们不知道它的成因时,只认为那是神在发怒。比如十五世纪的人并不知道地球是圆的。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同样有一个渐进的认识过程,也正因为如此,更多的孩子有了受教育和受到科学教育的机会。
各个时代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制度与这个时代的社会形态不可能没有关系,特别是官方教育和由官方决定的教育研究。每一个部分在大体上总会反映整体。
在专制政治下面,命令严峻,靠威力和知识、舆论的垄断来统治,并用一套荒唐的逻辑来驾驭人们的思想。这时就必然产生同样粗暴的学校纪律,一种禁令繁琐、言出法随的纪律,一种棍棒、戒尺、禁闭来维护的专制纪律。遗憾的是,这种教育制度竟然变成了教育思想,许多家庭的父母居然争相效仿,尽管他们从来也没有想过要让孩子也和他们一样成为专制制度下痛苦不堪的臣民。
1 心智不可能按模式定做
随着专制的结束,教育也随之改变。现在已逐渐把幸福看成一个合法的目标。劳动时间缩短了,公共娱乐也合法了。在教育方面,家长和教师开始认为孩子的许多愿望并非不合理,儿童的游戏也得到鼓励。
在专制时代,必然形成的一种看法是,儿童的心智可以定做,他们的能力主要靠老师和学校给予,孩子是一个可以把知识装进去的器皿。
随着专制的结束,我们也渐渐发现,心智演化有一个自然的过程,不合理地去干扰它就会损害它,我们不能把人为的形式硬加在一个正在发展的心智上。
这些变化如此巨大,以致我不得不把它告诉给父母和老师们。
2 心智发育和身体发育同样重要
在身体和心智方面,一个时期只注重身体的发育,而忽视孩子心智的发展,另一个时期又特别注重心智而忽视身体。现在,这两个方面走到一起:人们开始看到生活成功和幸福,必须依赖这两个方面。有了好的脑子,如果没有足够的生命力去使用它,也是无用的。许多神童长大后并无成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同样的道理是,一个无论多么健壮的身体,如果没有心智的成长,也是无用的。因此我们发现,教育有一个秘诀,那就是“知道怎样聪明地在身体和心智上花时间”。
3 发现知识比灌输知识更有效期
在记忆力方面,从前流行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已经过时,并证明这对孩子无用而有害。相反,注重原理和运用被证明是有益的。比如乘法表也应经常从运用中来让孩子记忆;比如语法也应尽量让孩子在语言的自发环境中学习。即使一定要硬记,也只选择那些被长时间证明是不朽的格言才让学生背。
在法则和原理方面,以前是先讲法则,然后才让孩子明白原理,也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现在注重从特殊再到一般,比如,讲解“任何生命离开了水都无法生存”这个法则时,应该先让孩子说出他们所知道的生命离开水后会死去的实例,最后才让孩子明白这一法则。现在我们明白,任何具有永久用处的东西,必须费力得来才会持久,所谓“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是一句在财富和知识上同样适用的话。孤立地记忆尽管是件容易的事,但很快就会忘记,而那些知识如果被孩子所理解,就会永远归他所有。如果孩子们自己去发现了这些知识,则解决新问题同解决老问题一样容易(当然,并不真是让孩子自己从无到有地去发现,那样知识的积累就太慢了,而是给予帮助他去发现)。一个只能记忆规则的孩子一旦离开规则就无所适从,而一个发现过知识的孩子就会形成孩子有效手段去研究的习惯。智力培养成功与否决
不是看孩子能记忆多少条规则,而是看他运用规则和组织有效方法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4 观察是一切学习的开始
在观察方面,经过长期盲目摸索之后,人们最后看到了儿童游戏所具有的意义和用途,一度被看成是单纯无目的的游戏或顽皮,现在被认为是一个获得知识、为日后打下基础的过程。
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方面,应该注重孩子从实物中获得知识的乐趣。培根说“物理学是科学之母”,这句话已经显示出其在教育上的意义。忽略了感官的教育会使人困倦、模糊。的确,如果我们思考一下,就会看出,仔细观察是一切伟大成就的必要条件,艺术家、科学家需要它,医生诊断需要它,工程师需要它。我们还可以看到,哲学家的根本特点就在于能够观察别人所忽略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诗人能够看到众人看不到的美妙事实。因此,系统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5 快乐的,就是有益的
在所发生的一切教育的变革中,最值得人们注意的是,把知识的获得当成一件快乐的,而不是苦恼的事情。
我们认识到,孩子在每个不同年龄段所喜欢的智慧活动,都是对他有益的,不喜欢的智慧活动就是对他有害的;孩子喜欢学某种知识,就意味着他的心智已经能够吸收它。反过来,孩子讨厌接受某种知识,就证明那种知识提出来过早或方法不适当。我们努力使早期教育让孩子愉快,使一切教育都有乐趣。我们逐步认识到游戏的价值(当然过度游戏又会使孩子受到伤害)。我们的计划一天比一天更符合孩子们的特性。正如我的朋友,著名教育学家马谢尔先生所说:“应该满足他喜欢变化的愿望,但要把满足和提高相结合。”他还说:“在儿童表现出疲倦之前功课就应该停止。”
在对所有教育培养效果的检验上,我们应该用是否使孩子愉快、兴奋来作为标准。尽管从理论上看,某种做法看起来似乎很好,但它如果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我们就应该放弃它。因为儿童的反应本身比成人的推理更可靠,在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方面,正常情况下,健康的活动是愉快的,引起痛苦的活动是不健康的。
6 从不到大,由简到繁
在教育的次序方面,我认为,教育必须适合心智演化的过程。孩子的心智和自然界一样,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能力的自然发展有一定顺序,每个阶段的能力则需要分供给不同的知识。
比如孩子要经过多年才能形成关于地球的准确概念:地球是一个有陆地和海洋的圆球,上面有山岭,森林,河流,城市,在自己旋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如果跨越这些中间的事物,而让孩子记住地球的概念,即使他记住了,他也会认为这个圆球与自己所在的地球一点关系也没有。
7 自我教育,推动一生
在自我教育方面,我认为,应该尽量鼓励孩子自我发展,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从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看,最主要的获取方式是自我教育,而且取得了最好的效果,孩子的知识获取与能力培养也应参照这一方式。这一点,在许多靠个人奋斗而成功的人身上已不断得到证实。一些从学校练习中教育出来的人,总以为教育只有在那种方式下才可能实现,总觉得让儿童自己做自己的老师是不可能有希望的。其实这的确是一个误区。要相信孩子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并促成他在这方面的愿望。要尽量培养他这方面的能力就像他的身体一样灵敏。下一个从来没有上过学的伦敦流浪儿,他在生存能力和面临各方面考验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甚至让成人都感到吃惊。同样,如果有一天你让孩子完全自由地表达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敏锐、生动也会使你吃惊。
8 不可替代的实物教育
在实物教育方面,我们进一步发现,不但婴儿期、低幼期需要实物教育,在稍大一些的孩子和青年中,都应该重视实物教育。不仅仅是在家里,课堂上也需要实物,还应该扩大到更大的范围,包括田野、树丛、矿山、海边的事物,时间也应该持续更长。在这里我们只需要遵照自然的指引去做(在“自然教育”中我已谈了类似的观点)。有什么事比儿童采集新鲜花卉、观察新奇昆虫、收集石块贝壳时更愉快呢?如果你让一个植物学家把一群孩子带到田野,你一定会发现,孩子们会积极地帮他探寻植物,多么专注地看他研究,围着他问这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