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消费与社会保障-消费经济学(各章问题解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消费与社会保障
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基本涵义?
社会保障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第一,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公民。

每个人及其家庭,出于健康与幸福的需要,有权得到衣、食、住、医疗及其他必需的社会服务设施供给的保障,因此,完全的社会保障应该把全体社会成员列为保障的对象。

第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承担社会保障是政府理所当然的责任。

当然,在一些国家,企业和社会团体也承担了一些社会保障的重要责任。

第三,社会保障制度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社会公平。

社会保障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且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

社会保障通过济贫、防贫,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通过生活福利保障安定社会成员生活,提高生活水平与质量,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第四,社会立法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实施的保证和依据。

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各社会保障项目、保障措施等构成的整体,就是社会保障体系。

2、如何理解医疗消费的特点?
(1)医疗消费的强制性。

健康和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一旦人们的健康受到病痛的困扰,生命受到疾病的威胁,就需要进行医疗消费。

即医疗消费的价格弹性很小,甚至可以看成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

医疗消费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2)医疗消费的被动性。

由于医疗服务具有高专业性和高技术性的特征,消费者往往缺乏信息,在医疗服务的消费种类和数量等方面的自主选择性相对较小,对医疗消费品的价格水平也缺乏了解,在消费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所以,通常在消费者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许多医疗服务的使用由医生进行决策,出现医疗消费“供给诱导需求”(Evans,1974)现象,导致医生所提供的服务没有满足病患的最大利益,消费者对医疗服务的消费超过其实际需求量。

(3)医疗消费的不确定性。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疾病的类型、患病时间和严重程度是难以准确预测到的。

也就是说,由于受患者的生活环境、健康状况、生理特征等的影响,同一类型的疾病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可能具有不同的临床症状,或者同一患者在不同患病时期患同样疾病的症状具有差异,疾病的表现复杂多样。

所以,医疗消费需求的类型和数量是不可预知性的,具有不确定性。

医疗消费需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4)医疗消费的不可逆性。

即人们在接受医疗服务后,进行的手术不可能再恢复,吃下去的药也不可能吐出来,治疗后果不管是什么,自己都必须承担。

医疗消费过程不同于其它商品的消费过程。

由于消费者信息不完全,对医疗服务的效果和质量缺乏准确的判断,医疗消费的效果又往往具有滞后性。

消费者在支付费用时并不知道是否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当消费者发现就诊后并没有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时,他们并不能将消费的医疗服务和药品等进行退换。

尽管人们可以选择另外的医院和医生就诊,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能得到医院一定程度的赔
偿,但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或者已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如致残或死亡。

所以说医疗消费具有不可逆性。

(5)医疗消费的最优倾向性。

人们进行医疗消费,是为了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恢复健康,甚至是为了挽救生命,所以人们的消费需求渴望及时得到满足。

同时,医疗消费具有不可逆性。

因为医疗消费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不适宜或低质量的医疗消费品可能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不利影响,甚至是永久的,致命的。

所以医疗消费具有最优倾向性,即消费者非常注重医疗消费品的质量,希望得到最安全、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6)医疗消费的效益外在性。

与其它消费行为不同,医疗消费带来的好处和效益不仅消费者本人可以享受到,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他人。

如传染性疾病,患者接受治疗并痊愈后,阻断了疾病的传播途径,使周围的人群受益;反之,若患者自身没有消费意愿或没有能力消费,则不仅有损于自身健康,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周围人群的健康。

3、什么是社会医疗保险?基本内容是什么?
社会医疗保险是指通过国家立法,按照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资、运用医疗资金,当个人因疾病接受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保险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由基本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个人补充医疗保险三个层次构成。

基本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由政府制定、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参加的一种社会保险。

它是按照用人单位和职工的承受能力来确定大家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具有广泛性、共济性、强制性的特点。

基本医疗保险是医疗保障体系的基础,实行个人帐户与统筹基金相结合,能够保障广大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

主要用于支付一般的门诊、急诊、住院费用。

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构成。

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帐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划入个人帐户,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

4、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的区别是什么?
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的联系:二者的保障对象都是人的身体健康,都是对参保人因疾病风险而发生的费用进行经济补偿的形式。

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的区别:
(1)保险性质不同。

社会医疗保险是由政府举办的政策性保险,它的举办通常是为了贯彻实施国家的医疗卫生政策及其他社会政策,具有明显的福利色彩。

商业医疗保险则完全是一种商品的等价交换行为,一方交纳保险费,另一方则提供与保费额度相适应的医疗保障,保险双方完全是一种等价交换的买卖行为。

(2)实施方式不同。

社会医疗保险主要是采取强制方式实施的,在保险分类中属强制保险,凡是属于社会医疗保险对象的无论其是否愿意,都必须参加,并按国家规定的费(税)率缴纳社会保险费(税)。

而商业医疗保险一般采取自愿投保的原则,在保险分类中属自愿保险。

(3) 保费来源与保障水平不同。

社会医疗保险费是由个人、单位、国家按法律规定共同筹集的,一般保障的是被保险人的基本医疗需求。

商业医疗保险费是根据个人的经济条件和保障需求向商业保险公司缴纳的,保障水平多样,它根据投保人的交费能力自由选择,一般相对较高。

可以说,社会医疗保险是基础,商
业医疗保险是补充。

(4)参保条件不同。

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对象都必须参加,具有强制性;而商业医疗保险是自愿参加的,但参保人必须经过体检证明是健康状态才允许参加。

5、什么是农村家庭保障、土地保障、合作医疗保障?
家庭保障是家庭成员的教育、生活、医疗和养老等问题由家庭成员相互支持的一种形式。

据中国2002年对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的资料表明,由家庭养老的农村老人占农村老人总数的94.7%。

家庭是社会成员基于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形成的社会生产基本单位,是具有最持久的稳定性的社会组织。

家庭因其超经济性质而使它能够对自身的积累和消费决策保持一定的弹性,从而最为适应以不确定性变化和风险著称的农业生产。

土地保障是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时难以建立的条件下,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功能实际上是由土地来承担的。

农村家庭经营制度将土地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的经营、转让及收益权赋予了农民,从而为家庭经济的发展及其保障功能的恢复奠定了基础。

联产承包变革坚持的土地福利性均分原则,实际上把土地作为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主要手段。

土地作为农民最后的生活保障,加上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致使他们即使无力耕种甚至撂荒,也力图占有一份土地以作“退路”。

在经济紧缩时期,大量劳动力回流,土地有效地起到了吸纳和稳定劳动力的作用。

现行家庭经营制度较好地满足了农民对公平与效率的需求。

集体保障主要指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

五保户供养,一般来说,是针对无依靠无生活来源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孤老残等人由集体从吃,穿,住,医,葬五个方面保证供给,它依赖于集体经济的实力。

合作医疗制度是在我国推行农业合作化,建立了人民公社制度后,建立的以农村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合作医疗制度”,“赤脚医生”制度,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村集体的积累,医生也是由本地一些有一定医疗基础的村民经过培训或者民间中医来承担的。

他对过去解决农村医疗问题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但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瓦解,这种合作医疗制度也基本解散了。

6、什么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相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传统农村合作医疗模式而言,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主要是为了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帮助农民抵御大病风险。

2003年在全国选择了304个县(市)先行进行试点。

农民只要按照规定以户为单位缴纳一定费用,办理参合手续,领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即可从下一年度开始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看病补助。

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家庭,愿意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却交不起钱的,由民政部门通过医疗救助资助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对一些特困农户,患大病经过合作医疗补助后仍有较大困难的,还可以再给予适当的医疗补助。

由于合作医疗具有互助共济性质,靠大家的钱帮助少数患者,因此,要求农民以户为单位参加合作医疗。

否则就会出现老弱病残者参加、身体健康者不参加的情况,也就难以发挥合作医疗互助共济的作用。

外出务工农民,也应随户参加合作医疗,在外生病住院一样可以得到补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独立建账、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在医疗
机构、经办机构、财政部门和银行四方之间封闭运行,互相监督。

银行管钱不管账,经办机构管账不管钱,基金收支分离,管用分开。

县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进行监督。

附:第十五章难点讲解
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对消费储蓄决策的影响?
消费者的消费储蓄决策是根据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情况进行决策的。

储蓄生命周期理论是莫迪利安尼与布伦伯在50年代初期创立的一种新储蓄理论。

按照生命周期理论,消费者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划消费和储蓄行为,以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实现其预期生命周期内的效用最大化。

这一最优化问题的必要条件可以用如下欧拉方程来表示:
u(C[,τ])=βE[,t](1+γ[τ+1])u(C[,τ+1]) (1)
式中,t 和τ是时间指数,E 是数学期望值运算符号,u(C)代表即时效用函数,β表示主观贴现率(假定为一常数),C[,τ]表示τ时期的实际消费量,r[,τ]表示从τ-1到τ时期资产的实际利率。

欧拉方程的经济含义是,在任一时点t ,最优消费路径是使相邻两个时期消费的边际效用的现值相等。

如果我们假定消费者为相对风险厌恶的,并且具备完全信息(即不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利率固定不变。

这样,消费者现期消费的最优水平可以表示如下:
⎥⎦⎤⎢⎣
⎡++-+⎥⎦⎤⎢⎣⎡+-=∑∞=---1111)11())(1()1(1r t r t t Y r C W r r Ct σσβ (2) 式中,W[,τ]表示τ时期初的资产存量,Y[,τ]表示τ时期的非资产性收入,σ表示消费跨时利率弹性。

由上式可知,消费水平由资产存量、当前和未来收入流量以及利率三个因素决定。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一个人的未来收入取决于他初期的财产所能带来的收入(当初期财产为零时,所能带来的收入也为零)和他各个时期的收入以及由此积存的财产所能带来的收入。

那么,在任何时期,一个家庭的消费水平总是与它的财产水平(而不是与它的收入水平)保持稳定的比率。

毫无疑问,一旦各种社会经济因素使该家庭的财产状况发生变化,该家庭的消费支出就受到影响。

社会的经济稳定也将受到影响。

社会保障使家庭财产状况保持稳定,同样就影响到其消费状况。

2、如何理解资产替代效应和引致退休效应?
美国经济学家费尔德斯坦通过在传统的生命周期模型中加入养老金计划,并使个人的退休生活时期内生化,他运用扩展的生命周期模型探讨了养老金计划与个人储蓄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养老金计划对个人储蓄会产生两种效应:一种称作“资产替代效应”(assets substitution effects ),另一种称作“引致退休效应”(induced retirement effects )。

所谓 “资产替代效应”,是指养老金作为支持退休生活的资产能够替代一部分个人在年轻时为以后退休生活而进行的
储蓄。

“引致退休效应”指的是这样的情况:在美国,对超过正常退休年龄的在职老年人而言,如果其收入超过某一规定的上限(2006年的收入上限为33240美元),其领取的公共养老金将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少。

因此,一些老年人为了领取更高水平的养老金可能会提前退休。

“资产替代效应”将会降低个人储蓄水平提前退休意味着退休生活时期会延长,从而可能迫使人们增加个人储蓄。

养老金计划对个人储蓄的影响取决于“资产替代效应”与“引致退休效应”的净效应。

以费尔德斯坦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现收现付公共养老社会保险计划会“挤出”私人储蓄,从而降低经济中的资本存量,影响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这种观点也成为人们主张对现收现付养老社会保险制度进行私有化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

费尔德斯坦的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由于公共养老体系的存在,私人储蓄呈现下降趋势。

他指出,美国的现收现付公共养老金计划使储蓄降低了大约50%,并由此使资本存量与没有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相比减少了38%。

但是,费尔德斯坦所扩展的生命周期模型存在一定缺陷,这主要涉及到储蓄的动机、养老金给付的不确定性以及养老金的给付方式等方面。

3、关于社会保障影响居民消费的不同意见。

费尔德斯坦的研究结论得到了一些学者的支持。

比如,Paul Evans利用17个OECD国家在1965至1994年间的数据,建立了一个社会保障与消费的欧拉方程模型,其检验结果显著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家庭财富与社会保障均会刺激消费的增长。

Munnell也认为社会保障将会对消费有一个正的影响,只是其影响程度没有Feldstein估计的那么大。

但是,雷默等(Leimer, Lesnoy)则对费尔德斯坦的观点进行了批判。

他们指出,费尔德斯坦文章中所用的“养老金财富”数据的计算有误,如果使用修正后的“养老金财富”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将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实际上,费尔德斯坦所扩展的生命周期模型存在一定缺陷,因为生命周期模型实际上隐含地假设居民储蓄的动机仅仅是为了以后的退休生活,但实际上居民储蓄的动机是多元的。

居民储蓄动机的多元化会使养老金计划的“资产替代效应”减弱。

巴罗等(Barro,Kochin)利用引入了个人储蓄遗产动机的迭代模型分析了养老金计划与个人储蓄之间的关系。

其结果表明不存在所谓养老金计划对个人储蓄的“挤出效应”。

此外, Edwards、 Barro, MacDonald等人利用跨国数据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结果是社会保障对消费的影响作用并不很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