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20

7/ 8
带动越来越多的人相互接纳 ,融入社会 ,最终达成共生共荣 (或 :人与人 融洽和睦 ,社会和谐祥和 )之目的。
8/ 8
4/ 8
三个半钟头以来 , 这所房子真正的主人一家一直被关在地窖里 , 悄悄
地待着 , 感到时间太漫长了 ) 。我希望还能剩下点儿布纪侬牛肉给他
们……”
(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 有删改 )
7.根据小说的情节 ,完成下列表格。 (4 分)
情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要事件
开端 国王决定每月要到百姓家里进餐一次 ,大臣们感到很惊恐。
②国王陛下对受到的款待和吃的饭菜都非常满意。 在豪华的王宫 里, 有一道菜是国王不好意思点的 , 那就是布纪侬风味牛肉。 但是这个 普通的家庭主妇怎么就偏偏猜到了国王想吃这道菜呢 ?她又怎么知道 国王一直盼着能大杯痛饮都兰纳的葡萄酒呢 ?
③国王陛下询问了五个孩子的情况 : 名字叫什么 , 学习怎么样 , 身 体有没有病等 , 然后 , 他很不自然地笑笑 , 试探着说道 : “咱们来谈点 儿政治吧 ! ”
⑧半夜十一点 , 国王和老百姓分别了 , 彼此都感到十分满意。 一直 在简陋的屋门外 , 焦急地等候着的三位大臣和警察总长从国王的脸上 看出了这一点。
⑨四位大臣向国王行礼告别 , 然后他们进了屋 , 向出场的七个演 员付了酬金。 正当他们要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脚底下似乎有些什么响 动。
⑩“哎呀 , ”警察总长大声喊叫 , “我差点儿把他们忘了 ( 原来 ,
⑥一直有人在置疑 , 仅一些模范、英雄能否撑起社会善美的天空。 我无法回答。但我更希望将他们看作“源头活水” , 在其汩汩喷涌、 涓涓流淌间 , 滋润、浇灌周边茂盛的花草 , 融汇、吸纳无数奔流向海的 细流 , 一起融入浩瀚的湖海。一人、两人、多人 , 渐渐传递、互融 , 终可汇成 大爱、大德、大义。人与人 , 融洽和睦 , 其乐融融。社会 , 被爱包容 , 和 谐祥和 , 自会一派融融。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语文组合阅读训练(第2周)

2020~2021学年七(下)语文组合阅读训练(第2周)【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听邻家吹笙①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注释】①笙: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洪亮如风鸣,固有“凤吹”之称。
1.“不知墙外是谁家”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2.本诗的“听笙”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的“闻笛”分别传递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阅读全诗,赏析末句“疑有碧桃千树花”的妙处。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同?A.但.当涉猎但.微颔之(《卖油翁》)B.及.鲁肃过寻阳及.其家穿井(《穿井得一人》)C.孰若.孤若.躇步跐蹈(《杞人忧天》)D.见.往事耳昨夜见.军帖(《木兰诗》)E.肃遂.拜蒙母遂.成枯落(《诫子书》)5.结合画线句,说说吕蒙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问题。
建南杨子石袍告予曰:吴越间,有鬈髯①丐子,编茅为舍,居于南坡。
尝畜一猴,教以盘铃②傀儡③,演于市,以济朝夕。
每得食,与猴共,虽严寒暑雨,亦与猴俱。
相依为命,若父子然。
如是十余年,丐子老且病,不能引猴入市。
猴每日长跪道旁,乞食养之,久而不变。
及丐子死,猴悲痛旋绕,如人子躃踊状④.哀毕,复长跪道旁,凄声俯首,引掌乞钱。
不终日,得钱数贯,悉以绳钱入市中,至棺肆不去,匠果与棺,仍不去,伺担者,辄牵其衣裾。
担者为舁棺至南坡,殓丐子埋之。
猴复于道旁乞食以祭。
祭毕,遍拾野之枯薪,廪于墓侧,取向时傀儡置其上焚之,乃长啼数声,自赴烈焰中死。
中学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2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27古诗词阅读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作者简介】刘长卿(约726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
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擅长五言诗,自称“五言长城”。
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语文教材。
【诗歌鉴赏】前两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灵澈上人的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声,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上人归山。
后两句描写灵澈山人辞别归去的情景。
灵澈上人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走越远。
“青山”呼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
“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上人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上人归山的清寂的风度。
送别往往黯然忧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2分)示例:暮色苍苍的竹林寺,晚钟阵阵,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灵澈上人头戴斗笠,渐行渐远。
2.“杳杳钟声晚”中的“晚”字有什么作用?(2分)“晚”字点明时已黄昏,这时的钟声仿佛在催促灵澈上人归山,渲染了诗人送别时的怅惘之情。
文言文阅读贫俭子犹曰:贫者,士之常也;俭者,人之性也。
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故曰“性也”。
然则俭不可乎:各不可耳。
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郑余庆素吝。
一日,忽召亲朋数人会食。
众皆怪之。
侵晨赴之。
日高,余庆方出,呼左右曰:“吩咐厨蒸烂去毛,莫折项!”众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
又久之,盘出,酱醋亦极香新。
但见每人前粟饭一碗,葫芦一枚,皆匿笑强进。
王罴性检率。
镇河东日,尝有台使至, 罴为设食,乃裂去薄饼缘。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春囊造成,用力不少。
尔之择选,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
使者愕然大惭。
(选自《古今谭概》,有删改)注释①子犹:即本文作者冯梦龙。
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派出的使者。
③舂(chōng)用杵去谷发壳或捣碎。
七年级下册组合训练答案语文

七年级下册组合训练答案语文1、1《我的母亲》中“母亲笑了。
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这句话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回家过年的喜悦,得知儿子即刻就要返校的惊讶及无奈。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忖度(duó)濒临(pín)B、踽踽(jǔ)够呛(qiànɡ)(正确答案)C、沙砾(lì)娇嗔(zhēn)D、睿智(bì)醴酪(lǐ)3、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槁暴pù輮使之然róu舟楫jì舆马yúB、蛟龙jiāo跬步kuǐ骐骥jì爪牙zhǎo(正确答案)C、镂金lóu 弩马nǔ洞穴xué生非异也xìngD、跂而望qì锲而不舍qì二螯áo 参省乎己xǐng4、1关汉卿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脉脉mò颤动zhàn 乘凉chéng独处chǔB、酣睡hān 参差cī袅娜nuó蓊蓊郁郁wěng(正确答案)C、点缀zhuì倩影qiàn 幽僻bì梵婀玲fánD、惦着diàn羞涩sè宛然wǎn 踱着步dù6、下列人物中不属于金陵十二钗的是( ) [单选题] *A.王熙凤B.李纨C.薛宝钗D.刘姥姥(正确答案)7、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静谧(mì)着落(zháo)屏息(bǐng)矫揉造作(jiǎo)B.晦暗(huì)箴言(zhēng)伫立(zhù)惟妙惟肖(xiào)C.毋宁(wú)干涸(hé)解元(jiè)恹恹欲睡(yān)(正确答案) D.朴刀(pō)恣睢(suī)蝉蜕(tuì)锲而不舍(qì)8、3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单选题] *A.争忪思慕怅惘人情世故B.萌发海棠悬殊消声匿迹C.骨骼流逝劫难目空一切(正确答案)D.追朔喧嚷枯燥叹为观止9、“敕造”中“敕”的读音是“shè”。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25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25古诗词阅读云来鹄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诗歌鉴赏】首句撇开夏云的各种具体形象,用“千形万象”四字一笔带过,紧接着用了“竟还空”这几个感情分量很重的词语。
这一句对夏云的描写尽管抽象,却完全符合诗人此时的感情。
“竟还空”三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捉弄之后的一腔怨愤。
次句写“竟还空”后出现的情形。
云彩虽变幻以至消失,但切盼甘霖者仍在寻觅它的踪影。
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云的从容悠闲之状和怡然自得之情,写出了它的故作姿态。
“无限早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这两句明显蕴含着满腔的焦虑、怨愤,提得很高,出语很重,第四句放下去时却很轻,表面上几乎不带感情。
一边是大片旱苗行将枯死,亟盼甘霖,一边却是高高在上,悠闲自在,化作奇峰在自我欣赏。
正是在跌宕有致的对比描写中,诗人给云的形象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把憎厌夏云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1.这首诗写出了云的哪些特点?(2分)形状奇特,千变万化、悠闲自得,重重叠叠。
2.这首诗中,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心体现在什么地方?(2分)诗歌的第三、四两句将旱苗即将枯死与云的悠闲自得作对比,写出了劳动人民久旱盼雨的焦急,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文言文阅读为学(节选)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
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
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参考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做了,那么困难得容易了。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24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24古诗词阅读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分)浩浩荡荡的离愁别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京城,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像人在天涯一般。
2.全诗最后两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表现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表达出诗人的壮志雄怀。
文言文阅读王粲强记①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②见而奇之。
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座③。
闻粲在门,倒屣④迎之。
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邕曰:“此王公⑤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
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
”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其强记默识如此。
善属文⑥,举笔便成,无所改定。
时人常以为宿构⑦;然正复精意覃思⑧,亦不能加⑨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释:①强( qiáng)记:记忆力强。
②蔡邕(yōng):东汉末年文学家。
③车骑填巷,宾客盈座:车马满巷,宾客满座。
形容到蔡邕家的人很多。
④倒屣(xǐ):把鞋子穿倒了,形容急于迎客以及对来客的热情欢迎。
⑤王公:指王粲的祖父王畅。
⑥属(zhǔ)文:写文章。
⑦宿构:预先构思。
⑧精意覃(tán)思:精心深思。
⑨加:超过。
【《三国志》简介】《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
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
全优方案组合训练语文阅读篇七年级下册双册第二版的答案

全优方案组合训练语文阅读篇七年级下册双册第二版的答案1、2. 下列加双引号成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单选题] *A.春天来了,树绿了,花红了,一派“鸟语花香”的景象。
B.和他在一起很自在,可以“天南海北”地聊老半天。
C.清华大学的立体二校门录取通知书采用激光雕刻工艺,设计“别出心裁”。
D.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天,班主任一踏入教室,都“销声匿迹”了。
(正确答案)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白:告诉,禀告。
B.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进谗言,说坏话。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妨碍,不利。
(正确答案)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闻: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3、1《项链》的作者是莫泊桑,他和欧亨利、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16. 下列词语中加双引号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瞭"望(liào)裸"露"(lù)" 彷"徨(fáng)挑拨离"间"(jiàn)B."迂"回(yū)"棱"角(léng)"拙"劣(zhuō)"强"词夺理(qiǎng)(正确答案) C."湛"蓝(zhàn)" 愚"蠢(yú)驰“骋”(chéng)怒不可“遏”(è)D.“旷”野(kuàng)苍“劲”(jìng)“蠕”动(rú)“拾”级而上(shí)5、1词鼎盛于唐代,它分小令和长短句。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1《雨霖铃》是豪放词的代表作。
七年级语文组合阅读试卷两套(含答案)

初中语文组合阅读拓展阅读训练拓展阅读训练(一)一、记叙文阅读(2022·四川广元期末测试)阅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追梦笨小孩谢鹤醒①刚接手初三年级的语文课,我还记不清学生名字,可偏偏记住了崔安然。
②第一次对她刮目相看,是我在某节课讲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时,随口建议道:“大家周末不妨去收集小说作品及人物。
”这种“特殊作业”。
学生一般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周一刚上课,我试探性检查上周布置的作业情况,全班竟然鸦雀无声。
只有崔安然主动站了起来,讲她收集到了哪些小组合阅读试卷说作品及人物,并吞吞吐吐地介绍小说的主要内容。
我当时愣了一下,才表扬道:“全班只有崔安然把我的话当回事,其他同学都忘了这项作业。
”③后来我发现,无论是听讲的专注程度还是写作业的认真程度,崔安然都是让人挑不出毛病的。
然而,辛苦付出并没有换来满意的结果——背诵默写总是磕磕绊绊,讲过的题目再做一遍还是错误连篇,每次大考小考,她永远破不了班级后五名的魔咒。
④历史老师无奈地说过:“有次我让大家整理近代史的笔记,别人都是两三张纸就搞定了,你知道崔安然写了多少吗?56页!唉……”数学老师总结道:“崔安然啊……就是单纯的脑子笨。
”我还听隔壁班的王梦茹同学说,她俩是发小,上学时崔安然在学习方面就认真而吃力,效果不理想。
⑤我开始格外关注这个笨小孩:凌乱的头发,额头上此消彼长的痘痘,瘦小的肩膀……明明是单薄的小姑娘,身体里却像是有使不完的能量,面对大大小小的挫折时她波澜不惊、一往无前地继续努力,偶有一丝焦虑掠过,也稍纵即逝。
我不知道那压力如山的一天又一天,崔安然究竟是怎么扛下来的……这一切,都令人心疼。
⑥距离中考越来越近,有一天她忧心如焚地来办公室问我:“老师,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我心想,这个问题难道不该两年前就解决了吗?而且,影响她成绩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效率啊!我讲了几句类似“每年都有垫底的学生一鸣惊人”的话来宽慰她,带她扶一扶摇摇欲坠的信心。
这孩子倒也好劝,稍微一鼓励,她又能激情满满地奋斗去了。
(word完整版)七年级语文阅读组合式训练(含答案),推荐文档

组合式训练(一)姓名: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我再丢了,谁来找我那一天,母亲弥留之际,他拉着母亲的手痛哭失声,说:“妈,我要是再丢了,还有谁来找我啊!”小时候,他贪玩,家在农村,常常是在野外跑着玩着就忘了离村子有多远。
直到夜幕垂下来,才发现,四望都是陌生的所在。
不知多少次,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盼到母亲身影的出现,把他带回温暖的家。
虽然每次母亲都会骂他,可是他依然这样疯跑疯玩,他心里也知道,母亲总会找到他。
上学后,他极不愿意学习,便经常逃课,自己跑到甸子上去玩儿。
直到天快黑了,母亲等不到他放学回家,去学校却早已没人了。
母亲便去甸子上找,把他抓回来,气急了也打他。
可他却是一点也不恨母亲,并不是因为那时候知道母亲是为了他好,只是觉得在他不回家的时候,母亲总能把他找回来。
初中时,在镇里上学,住校。
也经常逃课出去闲逛,有时自己走到天黑,心里就有一种失落感。
多希望母亲的身影能在黑暗里出现,把他带回明亮的家里。
虽然没人管他了,虽然自由了,可是总有着一种期待。
初中毕业后,没有继续读高中,他就走入了社会。
在镇上一个汽车修理部当徒工,他干了一段时间,嫌累嫌脏,就三心二意起来。
渐渐地结交了一些和他年龄差不多的少年,时常在外面打架喝酒。
这时候他很少回家,家里人都以为他在外面干得挺好。
可是有一个夜里,母亲忽然就找到他和哥们儿们聚饮的地方,拽着衣领把他带回家。
镇上到村里,十八里的路,他和母亲深一脚浅一脚走在漆黑的路上,心里涌起久违的温暖。
再后来,彻底离母亲远了,他一个人出去闯世界。
母亲和故乡渐渐地湮没于风烟深处,他如脱笼的鸟,在自由的世界里任意飞翔,却迷失了一片天空。
21岁那年,他入狱,五年的铁窗生涯,等着他猝不及防的心。
开始时母亲来看过他一次,面对母亲染了霜的头发,想起曾经的往事,多想母亲能像从前一样,把他带回家去。
可是母亲的眼神是那么地无助,他的心狠狠地疼。
那以后,母亲只来过寥寥几次,有时他会想,母亲是不想再来找他了,任他丢失在绝望之中。
七年级下阅读与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阅读与综合训练题(含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下阅读与综合训练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注音(5分)大自然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diāo( )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
它能把坚冰融化成春水,把幼苗扶持成大树。
当然,它也能把园林变成荒漠,把城市变成废xū( )。
你珍惜它,它就在你周围长出绿阴,结出沉diàndiàn ( )的果实;你漠视它,它就化成轻烟,销声匿迹。
注音:diāo( ) 刻刀废xū( ) 沉diàndiàn ( )解释:销声匿迹:______ _____ ____ ____ __ _ 漠视:__ ____ __ ___ __ __ __2、根据提示默写:⑴《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⑵《山中杂诗》中描写世外神奇景观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表现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假如好友多时不见,你决定连夜乘车(或乘船)去寻找拜访他,这时可用________,_________ 来抒怀。
(《峨眉山月歌》)⑹当你独爱这路途中视、听到闲淡宁静之景时,你可用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滁州西涧》)3、下面一段话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有语病,请在下面改正。
(2分)①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应用,使人们逐渐不喜欢用笔写字了。
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我国正在制订中小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认会写,还要写得规范和美观。
②学校也要加强宣传,提高同学对汉字书写的重要性。
①②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中华文化传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带答案

一、伟大的学者段玉裁(2021·河北中考)①一九八五年牡丹盛开时,我曾到许慎的家乡凭吊这位伟大的文字学家。
稻黄蟹肥、秋菊初绽的季节,又来到江苏金坛参加纪念清代朴学大师、《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段玉裁的活动。
半年之内,随着众多学者来到这两位悬隔一千七百年、为同一部著作付出毕生精力、前后辉映的伟大学者的桑梓之地,寻觅他们的遗踪,想象其为人,这对于我这个许学、段学的崇拜者来说,是一生中的大幸,是永志于心的美好记忆。
②段玉裁的故乡人为他建造了纪念馆。
城南偏西,一泓清碧,名曰愚池,是清代一位学者为纪念自己幼年读书的贫困境遇而命名的。
愚者,大智若愚之愚、愚公移山之愚,非真愚也,意思是下愚劲苦读。
傍池畔西行,过曲桥,经愚亭——亭却是此次所建了——就可以看到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纪念馆了。
几椽灰砖朱檐的仿清建筑,几枝茂盛的长青,几盆幽兰的盆景,石子甬道旁株株五针松,一切显得古朴而典雅。
身置其间,就会油然产生一种复杂交织的感觉:既肃穆又亲切,既深沉又开阔,既恬静又激动。
这或许是段玉裁治学精神的感召吧!在这里建造他的纪念馆,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从馆址的选择到环境的布置,可以看出金坛县人民经营的苦心和对这位乡贤的理解与崇敬。
③段玉裁出身寒微,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教书先生。
从他记事的时候起,他父亲就长年在镇江(当时叫丹徒)、扬州一带教书,每年春节前带着一年所得的束脩——几十两银子,回到家里过年,春天一到,就又外出教学。
那区区几十两银子,就是全家三代七口人来年的全部生活费。
家里的食谱终年不变:早、晚喝大麦糊糊(现在的金坛人早已不知大麦糊糊为何物了);午餐则两天米粥,一天米饭。
及至他成人游学京师,收入也是时有时无。
他三十五岁时,曾向老师戴震借银四十两,直到八年后才得归还,其经济拮据之状可知。
他共做过几任知县,前后约有九年,四十七岁致仕回乡,直到八十一岁去世,始终与贫病相伴。
为了刻《说文解字注》,跟他齐名的学者王念孙曾资助他四十两银子,但他却挪作他用了,大概是不得已支付了日常开销吧。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30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30古诗词阅读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的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分)营造了单调寂寞的氛围。
2.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
(2分)“敲”写出了诗人对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写出了诗人久候客人不至的失落与无聊;“敲”与“落”衔接紧密,将诗人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
文言文阅读骆统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
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
统母改适①,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
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
御者曰:“夫人犹在也。
”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
”事适母②甚谨。
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
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
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苦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
黄武初,曹仁玫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
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
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选自《三国志·骆统传》) 注释①适:出嫁。
②事适母:服侍嫡母(宗法制度下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的正妻为嫡母)。
【《三国志》简介】《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
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19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19古诗词阅读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①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②,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释①柳宗元早年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积极进行攻治活动。
后来“永贞革新”不幸失败他被贬为永州司马。
十年之后,又被贬谪到更遥远的边荒之地——柳州。
这首诗便是他任柳州刺史时所作。
浩初上人,龙安海禅师的弟子。
上人,对和尚的尊称。
②芒:同“铓”,刀枪的锋芒。
【作者简介】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等。
【诗歌鉴赏】首句写登山所见的景象。
“海畔尖山似剑芒”这是描写柳州四野群峰的峭拔。
第二句紧承上句触景伤怀:“秋来处处割愁肠。
”“割愁肠”一语,是由“似剑错”的比喻所产生的联想。
似剑锘的尖山,在萧瑟的秋季里,对逐客来说,确是觉得有如锋利的宝剑在割自己的愁肠似的。
诗人的愤郁愁苦由此可见。
三,四两句由峭拔似剑铝的群峰进一步产生出一个奇特的幻想:诗人希望自己会变身法,将一身变化作千亿个身,以使“散上峰头望故乡”。
这虽是一种幻想,却把诗人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真切强烈,生动形象。
这首诗前两句比喻新颖贴切,后两句设想更是奇特,但都是从实感中产生,并非凭空幻想,所以读来既新鲜又真实感人。
1.“秋来处处割愁肠”中的“割”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分)“割”字照应上句”剑铓”的比喻,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愁苦之深。
2.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阅读组合训练七年级下册苏州专版

初中语文阅读组合训练七年级下册苏州专版1、1“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的下一句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12. 下列词语中加双引号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单选题] *A.“怠”慢(dài)“缄”默(xiān)“萌”发(méng)气喘吁"吁"(xū)B.偏"僻"(pì)羁"绊"(bàn)怅"惘"(wǎng)销声"匿"迹(nì)(正确答案)C.“携”带(xié)农"谚"(yán)"晦"暗(huì)"楔"形文字(xiē)D."斡"旋(wò)山"麓"(lù)追"溯"(sù)“蓦”然醒悟(mù)3、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
(正确答案)北极熊常常把一根棍子或石块衔上山坡,从坡上扔下来,自己跟在后面追,追上石块或棍子后,再把它们衔上去。
请根据选文的四种假说推测,成年北极熊玩这一游戏的目的可能性最小的会是哪一项[单选题] *适应将来的生存需要。
(正确答案)使自己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是动物天性的表现。
锻炼自己的速度、敏捷能力。
4、1祥林嫂是孙犁《荷花淀》中的人物形象。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47. 下面是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保尔十二岁时因成绩不好,又把烟灰放在了瓦西里教父的复活节面包里,不得已退学。
后来到了一家旅店打杂,因为强迫加班导致误工而被赶出了旅店。
B.沙皇被推翻的消息轰动了俄罗斯。
保尔所在的小镇上,出现了一些“布尔什维克”。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29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29古诗词阅读江上孙蕡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阅岁华。
注释孙蕡(fé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元末明初诗人。
【作者简介】孙蕡〔1337—1393〕,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平步〔今顺德平步乡〕人。
生于元至元二年〔1337年〕。
他仪表堂堂,性格通达、豪爽。
孙蕡于书无所不读,写起诗文来不用起草稿,开卷展纸,挥笔而成。
初读起来好似并无刻意经营,细加体味,则气象雄浑,兴喻深致,有魏晋风度。
他从小就志气非凡,不随便与人交往,乡间的人都很尊敬他,称他孙先生。
孙蕡诗风清圆流丽,著述甚富。
今存九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诗歌鉴赏】首联写出初秋时节,枫叶变红,远远望去,一片美好的景色,诗人的船歇宿在芦苇之中,红色的枫叶、青青的芦苇,营造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颔联写乌云过后突然下起了小雨,靠近河水的小村庄也沐浴在雨中。
颈联写渔船和归雁,渔船依然垂钓,江水回潮,大雁回归落于沙滩。
归雁一般都有思乡的意味,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尾联,诗人心底的忧愁已被风吹尽,在那滨水之处(沧州)每年也可以欣赏到江上的大好风光,又显示了诗人豁达的心境。
1.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例如:因为初秋时节,部分青色的枫叶逐渐变红,远远望去,就像是树叶上开出红红的花儿。
(或:作者这样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初秋时节,江枫一片青色枫叶中点缀着红色枫叶的美景)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3分)诗人既有淡淡的思乡愁绪,又有看到美丽景色后开朗旷达的心境。
诗人原来有思乡愁绪,尾联“秋怀”一词,即心底的忧愁,流露出诗人离家千里,身在旅途中的思乡情感,但江行所见之景清新优美,心境也逐渐变得开朗旷达起来,尾联写心底的忧愁已被风吹尽,在那滨水之处(沧洲)每年也可以欣赏到江上的大好风光,即为明证。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127bba2276c66137ee0619b0.png)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26古诗词阅读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此诗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
B.第三句中的“不知”两字直接讽刺了当时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统治者。
C.全诗寓情于景,意境迷蒙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
D.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
目睹如今的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
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忧,对统治阶级的达官贵人们还沉溺于歌舞升平的愤慨与不满,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文言文阅读八大山人八大山人①,明宁藩宗室,号人屋。
“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
性孤介②,颖异绝伦。
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
尝写菡萏③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
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山人既嗜酒,无他好。
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
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
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
如爱书,则攘臂搦管④,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
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
虽陈黄金百镒⑤于前,勿顾也。
其颠⑥如此……(选自《虞初新志》) 注释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②介:取直。
③菡(hàn)萏(dàn):荷花。
④攘臂搦(nuò)管:伸长胳膊,执笔写字。
⑤镒(yì):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镒为二十两,一说一镒为二十四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32古诗词阅读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今朝郡斋①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②,归来煮白石③。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注释①郡斋:这里指刺史衙署的斋舍。
②荆薪:木柴。
③煮白石:这里借喻全椒道士生活的清苦。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
汉族,长安(今)人。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诗集》、10卷本《韦集》。
散文仅存一篇。
因出任过刺史,世称“韦”。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诗歌鉴赏】这首寄赠诗,透露出诗人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
首句写出郡斋之“冷”,更透出诗人的心理感受。
再写道士在山中苦修,想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安慰。
然而再进一层想,他是逢山住山、见水止水的人,今天也许在这块石岩边安顿,明天呢,恐怕又迁到别处什么洞穴安身了。
何况秋天来了,满山落叶,连路也不容易寻找,他们走过的痕迹自然也被落叶掩没了,那么,到何处去找这些“浮云柳絮无根蒂”的人呢?本诗虽淡淡写来,却使人觉得诗人情感上的种种跳荡与反复。
开头是由于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再想到送酒去安慰他们,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们而无可奈何;而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终于无从消解。
1.诗中哪两句最能表现诗人对山中道士的真挚友情?(2分)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2.“今朝郡斋冷”和“落叶满空山”中的“冷”“空”两个字各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冷”字既写出了郡斋天气之冷,更突出了诗人心头的冷。
“空”字描绘出一幅萧条清冷、落叶满地、人迹全无的荒山景象,烘托了荒寂的环境氛围。
文言文阅读孟德传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①。
少而妤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
嘉祐中,戍中。
中多名山,德出②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
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
此三死者,吾不复恤③矣。
”惟山之深者往焉。
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
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
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
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
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qūn]巡④弭耳而去。
试之前后如一。
”(选自《栾城集》) 注释①神勇之退卒也:神勇,禁军兵营名。
退卒,逃兵。
②出:抛弃。
③恤:担忧。
④逡巡: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栾城集》简介】《栾城集》是北宋辙所著的诗文别集。
【参考译文】孟德是禁军神勇部的一名逃兵。
年少时便向往山林生活,当兵以后,没有达到自己的愿望。
嘉祜年间,部队镇守州。
这一带著名的大山很多。
孟德抛弃妻子,把儿子送给别人,逃到华山下,用衣服换取一把刀、十块饼,带进山里,心里想:“我是禁军士兵,如今逃到了这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到虎狼毒蛇也是死。
这三种死法我都不担忧。
”于是一心只想进入深山中去。
饼吃完后吃草根或树上的果实,一天中多次生病,病好了再吃,又吐又泻,肚子胀结,接连发生,过了几个月才适应这种情况,如同吃五谷杂粮一样,因此进山中两年而不再受饥饿的威胁。
然而山中多次遇到猛兽袭击,他也能够安然无恙。
他说:“猛兽一般能识别人的气性。
离人还不到百步,就伏下来吼叫,声音震彻山谷。
孟德由于不怕死,不为所动。
一会儿,猛兽奋力跳跃,做出牙舞爪吃人的姿态。
最后在离人十步的地方停下来,坐坐走走,垂下耳朵离开。
每次用这种办法,都是这样。
”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标一处)(2分)遇虎狼毒蛇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少.而好山林(年幼)(2)以其衣易.一刀十饼(交换)(3)然遇猛兽者数.矣(多次)(4)逡巡弭耳而去.(离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
如今逃到了这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到虎狼毒蛇也是死。
6.从猛兽都不敢伤害孟德这件事中,你得到哪些人生启示?(5分)示例:面对敌人不能心存畏惧之心,当你比敌人更勇敢时,他就会屈服于你。
现代文阅读(一)弯弯的收藏之路①上课了,老师捧着一本厚厚的相册走进了教室,说:“明天就要放寒假了,我希望每个同学在假期中收藏一种有意义的东西。
开学的时候,我们办一个展览,看看大家都收藏了什么。
”②这时候,徐弯弯有点紧,她不知道该收藏什么。
幸亏老师又接着说:“我们的收藏不在于它的价钱,而在于它的意义。
”说着,老师打开自己手中捎来的相册:“你们猜,我收藏了什么?”③同学们一起瞪大了眼睛观看,只见黑色的垫底下排列着一只只美丽的蝴蝶,老师缓缓地说:“这些蝴蝶都是我的毕业生送给我的。
我曾经对他们说:“你们要走了,我希望你们将来每个人能送我一只你们在未来自己采集的蝴蝶。
于是,每年我都能收到十几封信。
天南海北的都有,每封信里都有一只这样的蝴蝶。
”④教室里变得很安静,徐弯弯暗暗地对自己说,她一定要收藏一种最有意义的东西。
⑤寒假开始了。
弯弯一直想着老师的寒假作业,当看到教英语的爸爸正在给一个高考补习班准备磁带录音时,弯弯心里忽然一动。
呀!我要是把全班同学的声音都收藏起来,开学的时候一放,一定特别有意义,一准会把同学们都给镇住。
⑥于是,弯弯就带上爸爸的录音机,做了一些乔装,然后就出门了。
⑦弯弯第一个来到了金凤家。
“金凤,快过春节了,说句祝愿的话吧!”弯弯有点儿紧,她的小手指在兜里轻轻一按。
“祝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祝你明年当上三好生。
金凤一说就想笑,弯弯一看急忙按下了停止键。
⑧就这样,几天过去了,“采访”得差不多了,现在,就剩下小明了。
因为小明平常很是傲气,所以,弯弯不太喜欢他。
可是最后,弯弯还是硬着头皮敲开了小明的家门。
没想到,小明特别高兴,他又给弯弯端零食,又让弯弯喝果汁,弄得弯弯还挺不好意思的呢。
⑨在明白了弯弯的来意之后,小明抓了抓头皮说:“祝你们别小心眼儿。
”弯弯一听发怒道:“谁小心眼儿啦?”小明调皮地笑了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⑩一个星期过去了,全班同学的祝愿全都收进了弯弯那小小的录音带里面了。
她为自己能够完成这样一项巨大的工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⑪开学的第二天下午,班上的收藏展览会开幕了。
徐弯弯从座位上站起来说:“老师,我收藏了全班每个同学说话的声音。
”说着,她便重其事地把磁带从兜里掏了出来。
⑫“哇—”全班同学都一齐叫了起来。
老师听罢,更是又惊又喜:“啊!你这个收藏太棒啦!快放给我们听。
”⑬既兴奋又激动的徐弯弯随之便按下了放音键。
教室里“唰”地一下安静了。
录音机里传出同学们的声音:“祝你们别小心眼儿!”“祝你吃得越来越多,长得越来越漂亮!”“祝大家考上最好的高中,当然也包括我啦!”⑭此时此刻,教室里又爆发出一阵笑声,紧接着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通过大家给出的笑声和掌声,弯弯就知道,她的收藏棒极了。
朋友们,大家感觉弯弯的收藏怎么样啊?(选自《意林·少年版》,有删改)7.老师所说的收藏的相册里的“蝴蝶”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表面上指蝴蝶图形,实际上指的是记录学生生活情况的卡片,有学习上的进步,成长道路上的收获,对未来的美好期待等。
8.从一开始老师布置寒假收藏有意义的东西这一作业到最后,弯弯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请一一概括出来。
(5分)有点儿紧—暗下决心—信心满满—骄傲和自豪—感到自己的收藏棒极了。
9.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第①段中的画线句。
(4分)老师听罢,更是又惊又喜:“啊!你这个收藏太棒啦!快放给我们听。
示例:这句话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听到弯弯“收藏了全班每个同学说话的声音”之后的具体表现,也从侧面表现了弯弯的收藏的与众不同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给老师带来的美好期待10.读过本文以后,你应该懂得了收藏的意义所在了吧。
请你也设计两种独特的收藏,来作为你的寒假作业,并简要述说其意义。
(4分) 示例:①收藏同学们新学期的打算,这样可以了解每一个同学的思想动向,互通有无;②收藏同学们对自己的中肯评价,这样可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进一步丰富、充实自己。
(二)我唯一的松鼠林清玄我拥有的第一只动物是一只小松鼠,那是小学一年级时的事了。
那时,我家还在乡间,有一日我从学校回家,在路边捡到一只浑身颤抖的瘦弱的小松鼠。
它身上的毛还未长全,一双惊惧的、刚睁开的眼珠转来转去。
我把它捧在手上,拼命地跑回家,好像捡到了什么宝物,一路上还能感受到松鼠的体温。
回家后,我找到一节粗大的竹筒,剖成两半,铺上破布做成了小松鼠的窝。
我在三餐煮饭的时候从上面舀取一些米汤,用撕破的钙粉袋子喂给它吃。
饥饿的松鼠使劲吸吮着米汤,这使我们都安心了。
慢慢地,那只松鼠长出光亮的棕色细毛,也能一扭一扭地爬行了。
每天为它准备食物,成为我生活中最快乐的事。
幸妤我们住在乡间,家里还有果园,我时常去采摘熟透的木瓜、番石榴、香蕉,小心地捣碎来喂我的小松鼠。
它快速地长大,尾巴的变化最明显,原来无毛细瘦、走起路来拖在地上的尾巴,慢慢地丰满起来长满蓬松的毛,还高傲地翘着。
从爬行、跑动到跳跃,竟如同瞬间发生的事,一个学期还未过完,小松鼠已经完全成为一个翩翩“少年”了。
小松鼠仿佛记得我的救命之恩,非常乖巧听话。
白天我去上学的时候,它自己跑到果园里去觅食,黄昏的时候就回到家来躲在自己的窝里。
夜里我做功课的时候,松鼠就在桌子旁边绕来绕去,这边跳那边跑,有时还跑来蹭人的脚掌。
妈妈常说:“这只松鼠一点儿都不像松鼠,真像一只猫哩!”小松鼠的乖巧赢得了全家人的喜爱。
自从家里养了松鼠,老鼠也减少了,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松鼠还会撵老鼠。
夜里它绕着房子蹦跳,可能老鼠也分不清它是什么动物,只好到别处去觅食了。
隔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吃过晚饭后像往日一样回到书房做功课,为了赶写大量的作业,还特别削尖了所有的铅笔。
松鼠如同往日,跳到我的毛衣里取暖,然后在书桌边绕来绕去玩一只小皮球。
我的作业太多, 写到深夜还不能写完,我就伏在桌子上睡着了。
被夜凉冻醒的时候,我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放声痛哭。
我心爱的松鼠不知何时已死在我削尖倒竖着拿在手中的铅笔上,那支铅笔刺入松鼠的肚子,鲜血流满了我的整只右手,甚至溅满了笔记本,血迹已经干了,松鼠的身体早也没有了体温。
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令人惊悸的景象,甚至当时写的作业容我也还清楚地记得。
那一天,老师规定我们每个人写两百遍自己的名字,我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着自己的名字,而松鼠的血滴滴溅满在我的名字上,那一刻我说不出有多么痛恨自己的作业、痛恨铅笔、痛恨自己的名字,甚至痛恨留作业的老师。
我惊恐哀痛的哭声,吵醒了为明日去农田上工而早睡的父母,妈妈看到这幅景象也禁不住流下泪来,我扑在妈妈怀里时还紧紧地抱着那只松鼠。
我第一次养的动物,真正属于我的动物,就这样在一夜之间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