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合集下载

立德树人从幼儿教育做起

立德树人从幼儿教育做起

立德树人从幼儿教育做起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它提示我们教育的根本对象是人、根本目的是人、根本任务是育人。

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不仅关系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开展,也关系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

何为“立德树人〞?从字面上可以这样理解,即为:立德和树人。

“立德〞?意思为树立德业。

《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

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

“立德〞居于人生三不朽之首。

“树人〞?意思是培养人才。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礎。

幼儿时期,是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要成才先成人。

“引导孩子走好人生第一步〞非常重要。

所以,作为人一生中启蒙教育的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属于最根底的环节。

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着深远而长久的影响。

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答复“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时,是这样答复的“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抱歉,仔细观察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这是我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由此可见,十八大“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而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坚决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明白政治方向,清楚做人道理。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一、为师先立德,树人先正己幼儿教师要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师德修养。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幼儿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幼儿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由于幼儿教师与孩子每天接触9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更容易用自己的行为、情感、意志去熏陶和影响幼儿。

以德育人,以爱感人,以智启人

以德育人,以爱感人,以智启人

以德育人,以爱感人,以智启人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根本任务。

德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而德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德育工作中,教师是起着关键作用的。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育、感染、启迪学生,传授人生的道理与智慧。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要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让学生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明确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爱是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

无论在任何时候,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以爱心对待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爱的力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对待学生要像春风一样的和煦、像阳光一样的灿烂,让每一位学生都在爱的温暖中茁壮成长。

爱要体现在教育过程的每一个方面。

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关心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身心与人格的全面发展。

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对知识充满渴望。

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在爱的环境中自由发展,敢于创造,敢于思考,敢于表现自我。

在学校管理上也要贯穿爱的理念。

管理者要关爱每一位学生,从细微之处为他们着想,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健康、快乐的成长空间。

在学校活动中,要融入爱的元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对他们的关怀和尊重,从而使他们养成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以智启人是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培养学生的根本任务。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使他们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智育的过程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的过程。

在智育工作中,教师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方法。

用心立德树人 创新教书育人8篇

用心立德树人 创新教书育人8篇

用心立德树人创新教书育人8篇第1篇示例:用心立德树人创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的根本宗旨。

用心立德,一方面是指教师要用心去感受学生的需求,用心去关注学生的成长,用心去培养学生的品德,用心去引导学生的行为;另一方面是指学生要用心学习,用心感悟,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实践。

用心立德,意味着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要倾注更多的心血,学生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共同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立德,一直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时代永恒的话题。

在中国,立德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也始终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追求。

自古以来,中国儒家思想就强调“立身以立德,立身以自强不息”,强调个人修身养性,培养高尚品德,以实现自我、社会和天命的和谐统一。

立德树人中的“立德”二字,意味着塑造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人格。

近年来,新时代的教育领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格局,立德树人的工作目标更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教育部提出了“四个敬畏”、“四个到位”的教育要求,强调教师要敬畏学生、敬畏教育、敬畏教学、敬畏专业,到位立德育人、到位游戏教育、到位创新教学、到位改革创新。

这些要求,其实都体现了用心立德树人的理念,都旨在引导教育系统从根本上解决现实问题和育人迫切需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用心立德,树人呢?首先要注重塑造教师的德行风采。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学生心灵成长的榜样和激励。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高尚品德,去影响引导学生,展现真正的师范人设、健康人生和道德风范。

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科学素养,夯实学科和课程教学理论基础。

只有树立良好师德、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持之以恒地磨练自己,才能真正实现以师为范,教书育人。

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生是立德树人的主体,也是教育事业的受益者。

小学数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途径探索

小学数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途径探索

小学数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途径探索摘要:国家发展的根本是教育,教育的根本是育人。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一直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素质教育政策规定:“教育工作者应坚持“立德树人”教学根本理念,在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全方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育地位非常的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将理念和任务贯穿整个教学,结合当下“双减”形势,对症下药,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新型人才,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小学;立德树人;数学人才培养一直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因素,我国教育根本问题也围绕人才展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当今教育不再重视人才知识水平,还重视人才个人素质。

随着素质教育和“双减”政策的深入,人才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我国“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理念已融入各阶段教育教学中,受到很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该阶段位于人生启蒙阶段,教师要抓住教育改革的春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成就了自己教育事业[1]。

一、融入数学文化,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数学即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文化。

学科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先有文化后有学习,这也体现了学习数学的最终目-让学生形成数学文化意识。

数学作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载体,蕴藏着大量教育内容。

加之,在当今素质教育背景下,文化融入教学是一项重要教育任务,在教育中融入数学文化,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激发学生数学知识探究欲,提高数学认知,活跃数学思维。

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文化来实践“立德树人”任务,为数学课堂增添了色彩,激起了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促使学生了解数学内涵,强化学生爱国主义。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一课时,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搜集统计图的历史,如中国古代统计制度与方法,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夏代的复合分组、商代的类型分组、五代时期“下限以上至上限”“上限以下至下限”的统计写法。

教育部立德树人心得体会(3篇)

教育部立德树人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近年来,我国教育部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旨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下是我对“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的总结。

一、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1.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而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道德的引领。

立德树人,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2. 立德树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道德、有才华、有担当的青年的接力奋斗。

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立德树人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石。

道德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国民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遵循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立德树人的具体实践1. 强化道德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要将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通过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优化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德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道德教育。

例如,在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中融入道德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道德的力量。

3. 重视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要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

同时,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确保教师队伍的纯洁性。

4. 创新德育方式。

德育方式要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取灵活多样的德育方式。

如开展主题班会、道德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践行道德。

5.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6. 加强家庭教育。

立德树人,以德育人

立德树人,以德育人

立德树人,以德育人立德树人,以德育人,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

立德树人,是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德育人,是指用德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善的行为习惯。

在新时代,立德树人、以德育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要求,是教师的神圣使命和社会责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立德树人,以德育人,是对教育工作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者的一种要求和要义。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立德树人的理念由来已久,一直被视为教育的根本。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对做人的要求,也是对立德树人的要求。

《弟子规》中也有“睦亲兄,和睦相处”、“孝始于顺”等教导。

可以看出,立德树人,以德育人的理念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较高的重视。

而在当今社会,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我们更应该注重青少年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风气日益严重,道德风尚日益下降,因此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非理性、不道德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伤害,这些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启示我们要注重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只有引导学生感悟真、善、美,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才能够塑造一支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感的新一代。

对学生进行德育可以使他们受益终身,不仅有益于他们的个人成长,也有益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立德树人,以德育人的意义,也是多方面的。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校是教育的重要场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只有教育出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教育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而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思政课)不忘立德树人初心 牢记教书育人使命

(思政课)不忘立德树人初心 牢记教书育人使命

(思政课)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使命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使命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所在。

不论时代变迁,不论社会发展,教书育人的使命始终如一。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坚守初心,不忘立德树人,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奋斗。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教育的前提条件。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

在当今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和道德的重建已成为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以道德教育为核心,贯穿教学全过程,将道德要求融入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能力。

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就要注重教学实效。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向真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们要通过灌输知识,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充实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我们要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他们的艺术、体育等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身心健康。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更要注重传播思政教育的正确导向。

思政课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正确发展的关键环节。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法规的教育。

我们要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在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提升自己的素养和能力。

我们要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掌握教育技术的新方法和新技巧。

坚守育人阵地强化示范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守育人阵地强化示范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守育人阵地强化示范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育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关注育人,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历史责任。

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育人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呢?我认为要坚守育人阵地,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工作:一、落实立德树人,注重内涵发展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等教育的金字塔顶端。

立德树人的核心是注重内涵发展,即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学科教育、实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体育艺术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成为具有理想信念、道德追求、人文情怀的人才。

因此,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既要注重学科教育,也要注重思想品德的培养,注重实践教育,也要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形成立体育人培养体系。

二、注重育人质量,强化师资建设育人工作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学生的未来。

因此,注重育人质量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提高育人质量必须注重师资建设。

高校教育是高素质教师队伍支撑下的系统工程。

因此,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育人质量的必由之路。

一方面,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引导教师不断深入教育教学实践、体系化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另一方面,加大招聘力度,引进人才,并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鼓励教师学术研究、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学改革创新。

三、创新育人机制,提高育人效能高校要倡导新时代育人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育人机制,提高育人效能。

要不断尝试和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教学效能。

通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实践教育、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使育人工作的效果更加显著。

总之,要坚守育人阵地,从落实立德树人出发,注重内涵发展;同时,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实践能力;创新育人机制,提高育人效能,不断推进育人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让育人工作不断提高到新的高度。

关于高等教育中两个根本性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等教育中两个根本性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等教育中两个根本性问题的思考摘要:就高等学校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所围绕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与“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各自本身的以及它们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

首先,就前一根本性问题与文化、教育、高等教育、素质教育、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其次,就后一根本性问题与高等教育、高等学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最后.就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以及与两个根本性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大学,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素质教育在高等学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中央负责同志明确而深刻指出:高等学校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紧密联系本校实际,明确发展思想,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教育优先发展的重大战略。

两个根本性问题的提出,不仅为高等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直接关系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关系到思想政治领域的和谐和稳定。

科学发展上水平,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重中之重”,对重点大学更是如此。

笔者拟就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

而且,今年又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重要的历史性文件颁布十周年,所以,我们曾为此专门撰文《素质教育: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思想一大硕果》[1]以志纪念。

本文就是在该文的基础上写成的。

重点就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同这两个根本性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为的是高等学校特别是重点大学科学发展上水平。

这些讨论仅作为我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的一些认识与体悟,来参与“高等教育强国”这一主题的讨论。

一2005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学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自考本科《中小学教育政策法规》阶段测试及答案

自考本科《中小学教育政策法规》阶段测试及答案

自考本科《中小学教育政策法规》阶段测试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A、教学B、树人C、立德D、立志正确答案:A解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教学过程是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的过程,教书和育人二者不可分割。

参见教材P167。

2、教书育人原则是依据()过程的客观规律确立的。

A、学习B、发展C、教学D、成长正确答案:C解析:教书育人原则是依据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确立的。

参见教材P167。

3、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提高综合国力B、教书育人C、推动科技进步D、丰富文化发展正确答案:B解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参见教材P169。

4、个别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担心当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太重、压力太大,不愿意承担育人的职责,这违背了如下哪项原则()。

A、爱国守法、爱岗敬业B、关爱学生、尊重家长C、教书育人、为人师表D、乐教敬业、严谨笃学正确答案:A解析:个别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担心当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太重、压力太大,不愿意承担育人的职责。

这违背了爱岗敬业的践行要求,作为老师要勇于奉献,杜绝敷衍塞责。

这是教师必备的工作态度,是对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的底线性要求。

参见教材P188。

5、教师爱国守法的践行要求不包括()。

A、做爱国守法的模范B、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自觉做到依法执教C、将爱国守法融于教育活动中D、督促身边同事都践行爱国守法正确答案:D解析:教师的爱国守法的践行要求:①做爱国守法的模范;②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自觉做到依法执教;③将爱国守法融于教育活动中。

参见教材P185。

6、爱岗敬业的要求分为三个层面,其中不包含()。

A、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B、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C、不敷衍塞责D、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依法执教正确答案:D解析:爱岗敬业的要求分为三个层面: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是教师应具有的精神状态,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前提和基础;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是对教师工作所涉及内容的具体要求;不敷衍塞责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备的工作态度。

教师立德树人担使命心得体会5篇范文五篇

教师立德树人担使命心得体会5篇范文五篇

教师立德树人担使命心得体会5篇教师立德树人担使命心得体会5篇教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提示我们,教育的根本对象是人、根本目的是人,根本任务是育人。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立德树人担使命心得体会,仅供参阅!教师立德树人担使命心得体会【1】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即要求教师既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因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即培育人才,包括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心理教育、个性培养,总之是关于教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

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对教书育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我国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宋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就是“依照自然的法规,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更加广义地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即生长”。

其中都强调教育不是对人某一方面的培养,而是对人的全面培养,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

儿童是否能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

儿童的健康发展在于教育,因此重视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旺发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全体人民共同创造、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共享之梦;“中国梦”凝聚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与修养,就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作为教师如何做到“教书育人”,对“中国梦”的实现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我国现今的教育体制中是以知识为本的,这与教书育人的本质相悖。

立德树人,以德育人

立德树人,以德育人

立德树人,以德育人立德树人,以德育人,是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使命。

立德树人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基本要求,以德育人是以德育人为中心,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当前,面对社会风气不良、道德沦丧的现状,以德育人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下面,我们就立德树人,以德育人展开讨论。

一、立德树人的意义立德树人,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教育学生发展正直、坚毅、勤学等良好品质。

教育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养成自律好品行。

立德树人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立德树人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立德树人不仅仅是指引导学生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在行为上表现出良好的品质。

而这些品质正是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

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健全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品行,那么其综合素质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相反,如果学生具备了较高的道德水准和良好的品质,那么他的综合素质一定会有所提高。

立德树人有助于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

学生的品格更多的是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如果教育者能够注重立德树人,那么学生的品格很有可能会得到较好的塑造。

这是因为教育者不仅仅是学习的榜样,更重要的是道德建设的导师。

只有教育者倡导正直、宽容、诚信等品质,学生才能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逐渐形成自己的良好品格。

立德树人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是靠硬件设施来打造的,更多的是需要通过立德树人来推动。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教育事业才能够在良好的情况下得到发展。

立德树人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立德树人的意义不言而喻。

它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有助于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着多重的意义和价值,其中育人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育人的含义是指以教育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人格品质。

育人的过程需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道德等多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和帮助学生发展的作用。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育人的意义在于培养健康性格。

健康的人格是成功的基石,对于每个人的成长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人格决定了个人的一生,而教育育人的过程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培育健康的人格。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不仅仅关注知识传授,也关注品德修养和潜在潜能的开发。

健康正面的人格特质能够帮助学生成功地应对挑战,确保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能够赢得幸福和成功。

其次,育人的意义在于发展综合素质。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短期成绩,也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育育人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各个方面的培养,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健康、思维等。

如此一来,学生才能够全面地发展,在未来的人生中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第三,育人的意义在于提高社会人才素质。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时代中,社会对于人才品质的需求正在不断提高。

育人的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更加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

当学生能够具备足够的综合素质后,他们就能更好的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正是育人的意义所在。

最后,育人的意义在于传承人类文化。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也是一个与人类文化有关的传承过程。

学生需要通过教育接触到人类文化的精华,了解历史和文化,进而提升自己。

同时,育人的任务也是要传承人类文化,保护它们不被遗忘。

当学生走上社会后,他们会为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教师们需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工作,培育健康的人格,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社会人才素质,传承人类文化。

而育人的过程不只是在课堂上进行,也是在生活中展开。

教师、家长和社会都有着育人的责任,共同培育一代代优秀的人才,为人类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书育人方面的突出成绩

在教书育人方面的突出成绩

在教书育人方面的突出成绩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教书育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宗旨。

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工作成绩,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是评判一名教师工作水平和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教书育人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往往具有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学生成长全面发展,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和影响力,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突出的成绩表现在教师具有优秀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

优秀的教师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和教学活动,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成就。

突出成绩还体现在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和情操。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和榜样。

优秀的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尊重他人,遵守纪律和规则,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他们以身作则,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个性,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突出成绩体现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创新工作。

优秀的教师积极关注教育改革和发展,勇于尝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准。

他们关注学科教学的前沿理论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努力探索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他们激励和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和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为学生成材奠定坚实的基础。

突出成绩还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评估和成果展示方面能取得显著的成绩。

优秀的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评价工作,认真总结和分析教学过程和效果,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杨玉琴教育工作是一种育人的工作,而育人质量的高低,决定于教师。

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

汉代学者杨雄说:“师才,人之模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在学校,教师发挥着主导性作用,教师的精神面貌,包括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责任心、心理素质、创造意识、人格魅力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示范和影响。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也是教育工作的主题。

欲树人,先立德,要立德树人,必先立师德。

德育是每位教师的“必修专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大学教师的道德情操、处世方式、行为准则、治学态度等,对大学教育至关重要。

教师的道德素养与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直接相关,教师人格本身就是一门隐性课程。

民族精神、人文特质、科学理性、开放胸襟、务实作风应当成为教师必备的品德,这样才能保证教师以优良的品质塑造学生、以高尚的情操熏陶学生、以优秀的业务影响学生。

诚如人言:只有把教育当作崇高的事业,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要成才,先成人!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师也者,教人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良好的师德是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前提。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生与教育》必考点最新版(二)_4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生与教育》必考点最新版(二)_4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生与教育》必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我国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_。

A : 教学B : 教书育人C : 科研D : 解惑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解析: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2、单选题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

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_____A : 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B : 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C : 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D : 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3、多选题《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有_____。

A : 遵守法律法规B :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C :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D :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E : 保持身心健康参考答案: ABC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BCD 解析: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4、单选题衡量教师是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是_____A : 教师的年龄B : 教师的体质C : 教师的素养D : 教师的能力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教师素养包括教师的专业、能力、道德等方面的素养,是衡量教师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

5、单选题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_____。

A : 进行科学发现B : 进行技术的发明C : 创造性的利用教育规律D : 探索未知领域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6、单选题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是_____A : 专业动机B : 专业知识C : 专业能力D : 专业人格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教师的专业能力可分为教师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任何人类的活动都离不开理念的指导或影响,我们的教育也不例外。

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我们时时在学,而 2012年 7月,我参加的北京师范大学高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培训活动则是一次课改下新理念的洗礼,各位专家的讲座 , 使我受益颇多 , 感受颇多 , 启迪也颇多, 它使我明白了教育的根本任务, 并且为我怎样成为一名好老师指明的方向。

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反思说出来 , 以共勉。

一、我们是在办学还是在办教育?
以往我们听到的讲座,大多是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提高升学率当作教育的重要目的, 而此次各位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学校教育所肩负的时代重任——育人。

回顾我们的教学历程 , 我们教育方向的贯彻到位如何 ? 我们的教育目的落实正确与否 ? 我们培养了怎样的人才 ? 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会让一些学生逃离学校 , 远离亲人 , 被社会抛弃 ? 各位专家多次强调的“钱学森之问”更是振聋发聩!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教育方向偏差,我们大多重视智育的教育,却忽视德育的培养。

教育工作者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方式——搬运式, 捆绑式方法而忽视了学生的智慧与需求。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共性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

教学管理者重视别人经验,重模式化, 大众化, 而忽视了教师个体体验,缺乏对独立思考,与众不同者的赏识。

教育改革者的功利主义取向。

等等问题,成为当前我们教育之痛,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深反思!
从注重培养人的才识到注重培养人的品德;从注重培养优秀人才到注重培养合格公民; 从注重培养全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到注重培养全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等等,这一切真正揭开了教育的庐山真面目, 我们为此欣喜, 激动。

是的, 我们常常感慨学生的高分数低素质, 公民道德的沦丧等等不良的社会现象, 也许, 正是我们对教育的理解认识的偏差所致。

注重学识,忽视品德,远离了教育的本质所在。

正如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工作处原处长孙学策教授所言“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是途经,育人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川对学校教育
的诠释是:学校是一种社会机构,学校的文化精神决定着他的品质,学校就应该笑声
朗朗,书声琅琅, 歌声朗朗。

校园生活应成为每一个人终身美好记忆的巨大源泉。

学校教育不是通向人上人的阶梯, 而是通向完美人生的路径! 学校教育不仅要为学
生升学服务, 也要对其终生幸福负责, 要对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完整的人的成全。

因此,我们特别需要生命教育!
二、教育是教师的孤军奋战?
家庭, 学校, 社会是学生生活的三大空间 , 三者的环境 , 尤其是文化环境深深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 良好的教育是家庭, 学校,社会合作的杰作。

北京大学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所长 , 学校文化发展战略研修首席教授王继华老师说:“人是环境物化出来的” , 由此 , 足见环境对孩子成长影响之大。

我们的教育只关注校园环境的干净,清雅,礼仪,而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环境,我们的孩子恰恰失足
在家庭和社会坏境中。

试想一想, 我们的学生一系列道德问题的出现乃至青少年犯罪, 那个不是因为家庭、社会环境造成的。

不同的家庭, 家长的素养在很大程度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家长的爱好兴趣, 待人接物方式, 思考问题的方式,及语言表达方式耳濡目染, 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的习惯形成。

而一个好的社会坏境, 应是个人自由, 社会公正, 政治民主的大环境。

为此,肖川教授强调:“教育不仅要开发学生谋生与自主的能力, 教育也需要为一个民主, 自由,公正文明的社会服务。

”当然,学生家庭环境的改善,社会大环境的提升并非我们一人所能。

但是,我们可以从我做起 , 立足本职 , 尽我所能 , 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 称职的老师 , 良好的公民。

所以 , 作为父母的我们, 尽力给自己的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温暖 , 智慧的家庭文化, 有可能的
话 , 影响到所教学生家长以达到共勉。

作为老师的我们, 除创造可见的校园文化外 , 更应从自己的品德 , 言行 , 学识 , 才能 , 等隐性的东西出发 , 创造出一个融教育熏陶合一的校园文化。

教师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亮点 , 作为教师的我们 , 如何做到“学高为师 , 身正为范” , 还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深的思考。

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除行使权力, 履行义务外, 更应该把政治民主当做既是一个政治原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法。

这样,我们才能尽可能的落实“家校社会合一 , 尽文化育人”的时代重任。

三、如何做新形势下的好教师?
新的社会发展, 新的教育改革, 新的形势呼唤着新的好老师, 那么, 什么样的老师是新形势下的好老师呢?下面我们听听, 北京教
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副院长杨秀治教授的见解。

杨老师指出,现在社会是一个整体化,全球化不断加强的社会, 为此, 我们的教育, 必须使学生学会共事, 学会求知, 学会做事, 学会生存。

因此,新形势需要好老师。

杨老师强调, 好老师必须要有高的素质。

高素质包涵以下三个关键点;首先,极高的专业情怀。

高境界,好心态,深情意是专业情怀所指, 它指出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取向, 健康的心理及正确的教育方式。

高的教育, 就是宣扬公平, 倡导理解, 体会宽容。

其次, 精湛的专业知识。

广博的文化知识, 精深的学科知识, 深厚的教育知识是精湛的专业知识的内涵。

这些知识要求新形势下, 教师必须广读自然,社会,人文,生活,精通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

最后, 独特的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 教师必需要有科学化的教书能力,艺术性的育人能力,智慧式的研究能力。

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育改革热衷于教育理论模式的引进, 而忽视了一线教育工作者——教师自身的体验,感悟,和反思。

所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教育学博士田慧生一针见血的指出:“当下我们的课堂最缺的是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表现为一种自由, 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

智慧型的老师应具有以下特征:自主思考,独立见解:心怀敬畏,探索规律:常规性把握,创造性驾驭:敏锐反应,机智应对。

智慧型的老师,是时代的呼唤。

十多天的讲座, 各位专家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教育所担
负的育人重任, 也强调了爱的教育的重要性。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杨世文老师从国学的儒, 道, 佛学的角度阐释了国学的精髓,道德的崇高境界就是爱。

爱国,爱人,爱自然界。

而爱的本质就是服务,服务说到底就是一种“利他”行为, “利他”既是一种无私的服务,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面对当今社会,信念,信仰,
诚信三大危机, 我们如何以爱来呼唤学生的心灵苏醒; 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培养孩子的“利他”品质;造就时代人才?听听各位专家所言:“你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孩子心中的阳光就有多” , “爱就是放飞” “爱和关心孩子是教育的前提条件” 。

是的,我们与其以恐吓,打骂或冷暴力方式让学生屈从而远离我们教育, 何不以爱抚慰学生来创造良好的师生情谊,在爱中享受教育的魅力所在呢。

十多天的学习, 我们亲见了各位专家们的大师风范及人格魅力︰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学者风度; 乐贫安道,宁静致远的处事态度; 严谨不怠,孜孜不倦的治学风格 ;从我做起,以身作则的主人翁精神; 修身,平家,治天下的社会使命感!这一切,让我们耳目一新, 倍感亲切, 为之感动, 肃然起敬。

我们尤如遇到了可亲可敬的德、才、识兼备的长者,学者。

尤其是, 7月 22日,北京遭遇了 61年未遇的暴雨洗礼。

暴雨过后,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工作处原处长孙学策老师,第二天,一大早从灾区出发,历经交通堵塞的艰难,下午两点准时到达讲座地。

他 73岁的高龄,讲座期间,没有文稿,没有讲义, 腰杆笔直地稳坐于椅子上, 一字不误, 有条不紊的为我们做了三个多小时的讲座, 我们为之喝彩的同时, 也一次次为之而感动落泪。

不仅
是因为他精辟的讲义,还有他守时,虔诚的人格魅力。

我们常言:身教重于言教,人格魅力的感染是最好的教育。

是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德、才、学识缺一不可,而德堪称基石,只有光辉灿烂的人格,才会让才、学、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最后。

我用肖川教授的几段话共勉: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创造一种安全,愉快与和谐的学习坏境,保持一个充满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使学生感到安全,受到鼓励,得到尊重和富于挑战。

良好的教育是: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辉,走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有百读不厌常读常新的读物,有自己稳定的兴趣和爱好,系统的探究过某个问题,有至少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

教育的力量是: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力量,给羸弱的身躯带来强健。

参考文献资料:①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杨修治《教师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②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世文《国学精髓:道德的崇高境界》教育部基础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教育智慧与智慧型教师修炼》④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肖川《教育的方向与方法》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工作处原处长孙学策《中小学德育工作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