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地理

名词解释

1.《尼布楚条约》:

是中俄两国于1689年9月签订的有关中苏边界问题的一个平等的条约。

它规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和外兴安岭至海为界。根据该条约,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均属中国领土。至此,中国东北历史疆域最终确定。

2.《汉书·地理志》:

简称“汉志”是,是我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开创了正史地理志的体例。该志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开创了我国历代记述疆域政区的先例。是研究我国疆域政区必读的文献。

3.《尚方·禹贡》:

是《尚书》中的一篇,是我国最古老的地理文献之一。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该书全文1189字,分为九州、导山、导水、五服等四部分。书中对黄河流域的记载较详。是我国古代综合性的地理名著,堪称我国地理著作的始祖。在我国地理学史上占重要地位,对地理历史学专注产生直接影响。

4.丝绸之路:

是指在古代中西经济文化交往中形成的联系亚、欧、非的路上国际交通线。

是德国人李布霍芬在其所著《中国》一书中提出的。丝绸之路被人们誉为“人类文明的运河,中西文化交流的大动脉,欧亚大陆的历史纽带”。丝绸之路在古代中西经济和文化的长期交流中逐渐形成了西北、南方、海上三条干道。

5.京杭大运河:

是世界里程最长、工程最大、历史最古老的一条人工运河。全长1794千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分为江南河、邗沟、会通河、通惠河四段。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华文化的象征。

6.麦克马洪线:

是1914年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构想的一条藏印分界线。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作为界线,将中国西藏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在印度一边。1914年背着中国政府签订《西姆拉条约》。中国政府从未承认这一条约和麦克马洪线。因此此线是非法的。

7.闯关东:

关东即山海关,是指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背井离乡的山东人兴起的闯关东的事件。是有史以来人类众多的人口移动之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和文化的传播同时开发了东北地区。

8.走西口:

西口即东虎口,是指山西人从北部出发,一条向西经东虎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一条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人口移动之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和文化传播,但破坏了草原生态,弊大于利。

简答及论述

1.简述近5000年来中国历史气候的变化和趋势。

变化:1)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的温暖期;当时黄河流域平均温度比现在高2°左右,冬季1月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3°--5°;长江流域在这个时期气候也十分温暖湿润,降水也比现在多。

2)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850年,为我国近5000年以来第一个短暂的寒冷期。

3)公元前770年——公元初年春秋战国到西汉末年为第二个温暖期

4)公元初年——600年包括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为第二个寒冷期。

5)600年——1000年,隋唐至北宋初,为第三个温暖期。

6)1000年——1200年,两宋时期为第三个寒冷期。

7)1200年——1400年,南宋中期至元代中期为第四个温暖期。

8)1400年——1900年,明清时期为第四个寒冷期。

趋势: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而寒冷期却一个比一个长,寒冷程度,一个比一个强。

2.论述长城的历史作用。

积极1)能够防御掠夺,保护中原王朝安全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2)保护屯田促进北部边区的开发和发展。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农牧生产,使经济文化有较大发展,推动了口外农业和农村聚落及城镇的兴起和发展。大大缩小了长城内外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长城保护边区开发的屏障。

3)保护交通和商业贸易往来。长城的修筑使农牧产品交换和文化交流在和平的环境中进行,起到了保护和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作用。也为民间贸易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安全条件。保障中西交通大道的畅通,对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消极1)从军事史来看,长城的功能是有限的,因为历史上并没有一个游牧民族因长城的阻隔而终止南下,战争的胜负和抵御侵略的实力关键在于综合国力和社会稳定。

2)长城阻碍了文明的交流,是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更加落后。

3. 影响定都和迁都的主要因素。

1)经济条件:将都城建在经济发达地区或接近富庶的地区,有利于保障维持统治集团的物资供应

2)地理条件:在地势险要的地方建都,有利于防御外来的攻击保卫王朝的安全在交通发达的地方建都,有利于下达政令聚集财富。

3)政治形势:强盛的王朝将都城建在开拓发展前线附近或外来威胁来自的方向有利于及时有效处理政治军事事务。衰弱的王朝或政权,把都城

建在远离威胁的地方,短期内可以维持生存,统治者为摆脱旧势

力的牵制而迁都,可以巩固其统治。

4.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

香港问题:

1)1841年鸦片战争期间,英占领香港岛,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正式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1860年2月,英军强占九龙,10月中英《北京条约》正式割让九龙半岛界限以南领土。

3)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约》“租借”九龙半岛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地区。

4)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归。

澳门问题:

1)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贿赂明朝官员,获准“借住”澳门。

2)1556—1557年。,改为“租借”向中国政府交租金,但主权仍是中国行使。3)鸦片战争后,葡萄牙停止缴纳租金,并强占氹仔岛、路环岛。

4)1887年《中葡条约》取得澳门“永租权”。

5)1992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归。

5.两次农业革命对我国环境的影响。

1)使中国农业经济走上了一条扩大山地耕地面积的外延式发展道路,减缓了平地、台地、丘陵地区的人口压力,清除了这些地区人口压力下內延式发展的技术创新和诱发机制。

2)大量亚热带森林变成旱地,种植旱地作物,使得这些地区经济多样性和输出能力开始减弱,成为后世亚热带山地结构性贫困的根源。

3)亚热带高产旱地作物的种植,既使山地人口滋生和发展成为可能,也使平原丘陵地区的战乱灾害而带来饥荒,所造成的人口自然损失得以减缓。这一切为清中叶以来人口膨胀创造了条件。

4)亚热带高产旱地作物的大量种植,导致山地被大量破坏,使本地区水土流失加重,造成清中叶以来的生态破坏,影响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使整个流域的江河生态恶化,影响了整个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6.明朝“九边”重镇所辖长城的范围。

1)辽东镇:东起鸭绿江,西至山海关。

2)蓟镇: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灰岭口。

3)宣府镇:东起居庸关,西至西阳河。

4)大同镇:东起镇口台,西至鸦角山。

5)太原镇:西起山西河曲镇黄河岸边,经偏关、雁门关、平型关、龙泉关、固关而达黄榆岭。

6)延绥镇:东起清水营,西至花鸟池。

7)宁夏镇:东起大盐池,西至兰清。

8)固原镇:东起陕西靖边,与延绥镇长城相接,西达皋兰与甘肃镇相接。

9)甘肃镇:东起金城,西至嘉峪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