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概论分解共51页
中国历史地理导言部分
导言部分
• 一、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归属和学科发展问题
•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 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从时间上来讲,历史地理学主要不是 研究史前时期,即地质时代的地理环境变化,也不是主要研究当代地 理环境的问题,而主要是研究人类产生以来的地理环境变化及与人类 发展关系的问题。
• (3)传统历史地理学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对各种地理现象的简单记载和描述,缺 乏现代统计计量科学意义上的规律探讨。
• (4)传统历史地理学在研究手段上,主要是对历史文献资料的归纳和演绎,而对 考古材料、实地踏勘的材料运用不多,更谈不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二、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手段
•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四大部分: • 本书按照三大部分划分: • (1)历史自然地理 • (2)历史人文地理 • (3)历史地理理论和文献研究
点: • 第一,在人地关系的理论上有了深入的研究,对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
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 第二,学术界在一些具体的历史研究中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作了许多探讨,
取得了一些可喜的Biblioteka 果。建设的借鉴十分具体和直接。 • 3.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 一个是社会文化现象在历史上的环境起始因素研究,一个是复原过去的文化要素的空间分布和演变
规律。
(二)现代历史地理学对学术思维和观念的影响
• 1.尽全时空观念 • 2。人地互动观念 •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初这20多年间,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两个特
• 中国历史地理从传统历史地理学走向现代历史地理学经历 了五个时期:
• 第一个时期为先秦时期,为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发展的萌芽时期。著作:《山海经》《尚书·禹贡》,最早的自然地 理著作《管子·地员》,最早的旅游地理著作《穆天子传》。
01中国地理(第一章)分解
3o51'N
图1-5 中国行政区划
第一章 区位和疆界
(三)海陆位置:位于全球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
海陆兼备的环境与资源、交通与文化 世界最典型的季风国家,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高原季风,气候不稳定 地表经度地带性的基础 大农业与景观地带分异的基础
东方大国
图1-4 世界地图
与南半球相比 的巨大差异 (流体右偏、 四季变化相 反)
(二)经纬度位置:中纬度大国
第一章 区位和疆界 53o31'N
98%的疆土 73o22'E 位于北纬 20º~50º之间, 温带、亚热 带面积广阔, 光热条件好。'E
5 500 km
国土辽阔生存空间大 纬度地带分异的基础
图1-1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二)占世界人口比重下降
第一章 区位和疆界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的增长率一直低 于世界平均数。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正在逐年 下降。
1970年为22.5%。 1995年为21.0%。 预计2040—205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7亿~16亿, 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将降至16%左右。
图1-2 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
(二)近年经济增长率居世界首位
第一章 区位和疆界
“八五”和“九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12%和8.3%,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6%和 3.8%,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
(三)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1999年,中国谷物、棉花、油菜籽、水果、蔬菜、肉类、蛋类、 鱼类、钢、煤、化肥、水泥、电视机等工农业产品产量保持世界首位。
中国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上册)一、有关历史地理科学理论的探讨对于现代地理学的分支之一的历史地理学,侯仁之最早在《历史地理学刍议》①一文中,从其理论及方法论上提出探讨,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其后黄盛璋又先后发表《论历史地理学一些基本理论问题》②、《论历史地理学与地理学》③及《历史地理学与历史学》④,《复旦学报》为介绍“谭其骧教授和他领导的历史地理研究室的学术成就和特点” 而撰写的《历史地理学的由来和发展》⑤等文的发表,对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侯仁之在《近年来我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⑥一文中,并就现代地理学已经形成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个基本分支,对今后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中是否也要相应地划为三个基本分支的问题,提出了商榷。
历史地理学的学科理论通过不断地探索,已逐①侯仁之:《“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新建设》1950 年7 期。
①《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2 年 1 期。
②《地理集刊》1964 年7 期。
③《湘潭大学学报》1982 年 2 期。
④《史学月刊》1983 年 1 期。
⑤《复旦学报》社科版,1980 年 2 期。
⑥《地理学报》38 卷 2 期。
步完备起来,大大推动了本学科的发展。
二、紧密联系古地理学的研究,加深对地理环境诸要素演变规律的认识近年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逐渐打破了过去对自然环境演变的研究多局限于有文字记载时期的旧传统,把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上限提前到史前时期,即上溯到地质时代的最新阶段“第四纪”,与古地理学的研究直接衔接起来。
从而为历史地理环境的演变,提供更充分的科学论据。
从我国的一些主要湖泊来看,大多是开始于地质时期由于新构造运动而形成的断陷湖,必须首先从地质时期进行考察。
如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就是在中更新世一次强烈的断裂块差异升降运动中,由外泄湖变为闭塞湖的①。
至于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则是由于湖口——星子断裂块差异升降运动下陷后逐渐扩展而成的。
中国历史地理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资料中国历史地理资料,涵盖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地理发展。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中国经历了很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变迁,这些变迁在某些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地理发展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中国历史地理资料的概述:1. 夏王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夏王朝的首都是在黄河流域的安阳。
这个王朝的建立和黄河文化密切相关,尤其是在黄河中游地区。
2. 商王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46年):商王朝以商丘作为首都,这个城市位于黄河南岸的中原地区。
商朝还拥有许多繁荣的商业城市,如安阳、郑州和开封等。
3.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256年):周朝的首都在洛阳,这个城市位于黄河流域。
在周朝的时期,中国的中央权力逐渐得到巩固,这也反映在周朝的政治和地理上,尤其是在控制周边地区方面。
4. 秦朝(公元221年-公元206年):秦朝的首都在咸阳,位于黄河流域的中部。
在秦朝的时期,也是中国被统一的时期。
秦始皇对这个帝国的政治和地理管辖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5. 汉朝(公元206年-公元220年):汉朝的首都在长安,这个城市也位于黄河流域的中部。
在汉朝时期,政治和地理方面的变化包括向东部和南部移动,这对中国日后的发展也影响深远。
6.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在此期间,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魏晋南北朝的首都都在北方,如魏国的首都洛阳。
这也反映了中国在此期间北方重要性的增加。
7.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朝的首都在长安,这个城市仍位于黄河流域的中部。
在唐朝时期,中国的城市化程度显著提高,许多重要城市如扬州、杭州、苏州等都在江南地区。
8.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宋朝的首都在开封,这个城市所处的位置同样是在中原地区。
在宋朝时期,南方城市的繁荣程度进一步提高,如福州、广州、海口等城市在中国南方地区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9.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元朝的首都在北京,这个城市位于中国的北方平原地带。
中国地理史
中国地理史(一)中国地理1.中国地理的特点2.黄河长江与七大文化古都3.中国历代疆域沿革4.中国行政区划沿革5.中国主要名胜(二)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及朝代沿革1.中国历史朝代2.历朝国号3.帝王庙号与年号4.中国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5.三皇五帝6.中国王朝史(三)中国重大历史事件及太平盛世(四)中国重要历史人物(五)中外文化交流史1.佛教东传与西行求法2.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3.日本遣唐使与徐福东渡、鉴真东渡4.郑和下西洋5.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六)中国史学名著1.正史名著2.专门史名著二.中国文物(一)中国陶瓷器1.中国陶瓷器的特点2.中国著名陶瓷器文物(二)中国青铜器1.中国青铜器的特点2.中国著名青铜器文物(三)中国玉器1.中国玉器的特点2.中国著名玉器文物三.中国哲学(一)天人合一与内圣外王(二)先秦诸子哲学1.诸子百家2.儒、道、墨、法四家主要思想3.阴阳家、兵家等诸家主要思想(三)道家1.老子主要思想2.庄子主要思想(四)儒学1.孔子及其主要学说2.孟子主要思想3.荀子主要思想(五)两汉经学1.古文经学2.今文经学(六)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2.陆王心学四.中国宗教信仰(一)三大崇拜1.天地崇拜2.君师崇拜3.祖先崇拜(二)中国佛教1.中国佛教的产生和发展2.禅宗的主要特点3.佛教著名建筑与文物4.藏传佛教(三)道教1.道教的产生和发展2.道教的名胜古迹(四)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1.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2.中国伊斯兰教胜迹(五)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1.基督教的派别2.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五.中国书画艺术(一)中国画1.古代山水画名家名作2.古代人物画名家名作3.古代花鸟画名家名作4.水墨画与写意画(二)中国书法1.古代书法名家与名作2.碑学与帖学(三)书画四品与文房四宝(四)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六.中国建筑艺术(一)古代城池(二)古代宫殿(三)帝王陵寝(四)中国园林(五)长城、都江堰与大运河(六)宗教祭祀建筑(七)中国民居建筑(八)古代装饰性建筑(九)三大名楼与四大名桥七.中国音乐、戏曲、雕塑艺术与民间工艺(一)中国传统音乐艺术1.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发展2.古代名曲3.中国传统乐器(二)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三)中国戏曲艺术(四)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五)中国民间工艺八.古代科技(一)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二)中国古代地学成就(三)中国古代农学成就(四)中国古代算学成就(五)中国古代医学成就(六)四大发明九.古代典籍、教育与科举(一)古代典籍1.古代典籍的载体形式2.四书五经3.类书和丛书4.经史子集(二)古代教育1.汉代太学2.明清官学3.书院教育4.古代家庭教育(三)古代科举1.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2.明清三试十.中国民俗(一)中国的饮食文化1.中国茶文化2.中国烹调文化(二)祥瑞花木与动物(三)中国传统节日(四)婚丧礼俗(五)习俗与禁忌十一.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1.世界遗产的含义2.中国的世界遗产(1)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2)中国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项目(3)中国的世界文化景观项目十二.中国当代国情(一)中国的民族概况(二)中国的政治体制概况(三)中国的经济发展概况(四)中国的科技教育概况(五)中国的社会与环境(六)中国的体育事业概况(七)中国的文化事业概况(八)中国宗教事业概况。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导论)PPT课件
13
●《尚书·禹贡》。
全文1193字。被称为“古今地理志之祖”。以天然山脉、河流、海 岸作为划分州境的地理依据。详细记载了古代的政治制度,九州的划分, 山川的方位和脉络,物产分布,土壤性质等。
关于《禹贡》的考证专著有23种。所以1934年3月1日创刊了《禹贡》 半月刊,1936年5月成立了“禹贡学会”,从其英文译名来看,就是中 国历史地理学。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网站名为“禹贡网“。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
导
论
主要讲三个问题:
☆历史地理学的含义及其与其相关学科的关 系。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方法。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目的。
2
一、历史地理学的含义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的一切地理现象的分布、变迁及其发生、发展规 律的科学。概括地说,是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的演变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内容为:
不过,本书不论是内容或语言,都显得荒诞奇伟,作为历史资料来 运用,必须经过分析研究,即便是山脉、水道,也要祥加考证。
15
☆正史中的《地理志》类及后人辑佚研究资料 。二十四史中
有《地理志》的共16部,无《地理志》的8部。加上《清史稿》、《新 元史》共18部。
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研究方法必然是历史学和地理学的 交叉、也必然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的融合。
☆历史文献研究法。
☆野外考察和考古学成果的利用 。
☆地理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
10
☆历史文献研究法
历史地理学主要借助文献资料来研究人类历史上地理现 象的分布、变迁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很多地理现象是人 类生产活动形成的。如运河的开凿、都城的建置、疆域的形 成、政区的划分。
历史地理概论讲义
第二章中国历史自然地理第三章中国历代疆域政区的演变第一节先秦形成的格局第二节秦、汉、晋至隋——从郡县制到州、郡、县制一、郡县制的起源与发展(一)、郡县制的产生(二)、秦代的郡县制(三)、两汉的郡国并行制二、“州”的演化—--监察区的虚与实第三节唐、宋时代道制与路制区划一、唐代的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反映意义及其演变二、宋代路制的发展演化三、辽、金、西夏及周边政权第四节元、明、清省制的形成与演变一、元朝的行省制二、明代的地方行政制度三、清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第五节辛亥革命以后的地方行政制度一、中华民国时期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章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分析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方法:1.考古资料时期:距今2500年前(公元前500 年),依靠地层沉积相、考古、孢粉分析2.物候资料时期:距今2500年至500年前(前500—1400),根据物候、文献与考古实物记载3.方志资料时期:距今500年以来(1400--),利用地方志一.距今5000年前气候的变化多年来地理和考古研究已经证实,自更新世晚期(距今2万年前后)末次冰期以后的全新世时期,曾出现过全球性的气候回暖,时间大致在距今7500年至2500年之间,即中全新世时期。
在中国大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时期。
距今5000年是一个分界线。
5000年以前气候和温度明显上升,而5000年开始,气温逐渐下降,干燥度增加。
持续至现在,其间又有若干次以世纪为期的气温回升和复降。
距今5000年前的温暖潮湿气候在不同地区暖湿气候的证据及人类活动的遗迹:中国北方经孢粉研究发现以栎树为代表的阔叶乔木大量增加,发现目前只能生长于江淮地区田间沼泽的水蕨孢子,发现喜暖湿,栖于沼泽地的梅氏糜鹿(“四不像鹿”)。
说明当时华北地区湖沼丛生,年均温度较今天高出约2度。
如:北京西郊一带泥炭堆积达1100万立方米,是过去林木繁茂造成的沉积相。
海平面比今天要高,即存在全新世海侵问题。
西安半坡遗址发现距今6000年的獐、竹鼠和貉的动物遗骸,可是现今它们生活在关中以南气候湿润的长江流域。
中国的历史地和地理知识
中国的历史地和地理知识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对中国的历史地和地理知识充满兴趣。
本文将就中国的历史地和地理知识进行探讨,带您一起了解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
一、历史地知识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中国古代的历史地被划分为九个大区域,即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西部、台湾和海外。
每个大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点和历史背景。
1.1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位于中国的北部,包括北京、天津等城市。
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地,也是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华北地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干燥、土地肥沃等特点,适宜农业和人类居住。
1.2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
这个地区地处寒冷地带,气候严寒,被称为中国的“冰雪王国”。
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尤其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居全国首位。
1.3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位于中国的东部,包括上海、浙江、江苏等省份。
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发源地,也是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华东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
1.4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位于中国的南部,包括广东、福建、海南等省份。
这个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气候湿润,植被繁茂。
华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农业和渔业非常发达。
1.5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
这个地区地处高原和山地地带,地形险峻多变。
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
1.6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包括陕西、宁夏、甘肃等省份。
这个地区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气候干燥,土地贫瘠。
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和黄金等矿产资源,是中国的能源基地。
1.7 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位于中国的西部,包括新疆、青海、西藏等省份。
这个地区地处高原和山地地带,地形复杂多样。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矿产资源,是中国的边疆地带。
中国历史地理学
中国历史地理学
聂立申著
2020/4/30
2020/4/30
2020/4/30
参考教材: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2020/4/30
课程内容
• 第一章 历史地理学基础理论(4学时) • 第一节 历史地理学的认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 • 一、历史地理学的认识论基础 • 二、历史地理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 • 三、历史地理学研究与历史学的关系 • 第二节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 历史文献研究法 • 野外考察法 • 地图与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 • 第三节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现实应用功能
2020/4/30
一、历史地理学的定义、性质与任务
• 1、定义: • (3)国内: • 侯仁之: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
变化的一门学科。 • 史念海、马正林: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现
象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科学 • 本人;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
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科学
2/30
赵州桥与桥梁建筑技术
河北省宁晋县境内著名的安济桥(原隶赵州,故又称赵
州桥),设计者是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这座桥是单孔
石桥,全长50.82米,宽9米。大桥洞上面左右各有两个
桥洞。大桥洞跨度长37.45米,但桥洞的高度只有7.23米。
桥身的坡度小,桥面平直,行人车马来往省力。桥洞的
跨度大,水上船只来往方便。四个小桥洞是一种独创,
可以起分洪缓冲的作用,减轻了洪流对桥身的冲击力量。
在1300多年前能建成这种跨度大、弧度低的桥梁结构,
是非常可贵的创造。
今人塑造的隋代工
匠李春像
2020/4/30
河北赵州桥
南京隋代舍利塔
浙江天台建于隋代的国清寺
北洞京始2建02于0/4隋/3代0的云居寺藏经
第一章中国历史地理学基础理论讲解
第一章中国历史地理学基础理论讲解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论讲义李新贵宁夏大学历史系2009年8月14日中国历史地理通论提纲一、绪论1、历史地理学基础理论2、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二、上篇历史自然地理1、气候2、水系湖泊3、海岸线4、沙漠的变迁三、下篇历史人文地理篇5、疆域与民族的分布;6、行政区划的演变;7、人口与移民的分布;8、交通道路的变迁;9、都城与地方城市的发展。
四、参考书目与相关网站1、《中国历史地图集》八册,谭其骧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1987年;2、《中国历史人文地理》邹逸麟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3、《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2年;4、《历史地理学四论》侯仁之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5、《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靳生禾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6、《中国历代的地理学和要籍》萧樾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中国区域历史地理》李孝聪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修订版)邹逸麟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年;10、《中国历史地理学论著索引(1900-1980)》朱玲玲、杜瑜,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11、《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1949-1999)华林甫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年;12、《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
13、历史地理专业期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季刊)、《历史地理》(不定刊)、《九州》、《环境变迁研究》等。
14、赵济主编:《中国自然地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年。
15、曾昭璇、曾宪珊著:《历史地貌学浅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年。
相关网站:北京大学史学网、河山网(陕西师范大学)、禹贡论坛网(复旦大学)、舆地网(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天圆地方”网站。
五、课程考查要求一、平时成绩(一)平时课堂提问、讨论占10%;(二)试卷自拟,占20%;要求:所拟试卷类型不限,内容均为课堂上所讲,并覆盖所讲内容的90%。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中编:历史地理概论引⾔: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发展简史历史地理学时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和发展的学科。
(这⾥“历史时期”指新⽯器时代以来⾄当代的⼈类活动的时期,时间⼤约是1万年左右)⼀、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1、研究对象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地理环境包括⾃然和⼈⽂两个⽅⾯。
(1)⾃然地理环境的变迁⾃然地理环境是指⼈类社会周围的⾃然界,包括作为⽣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然要素,如⽓候、植被、⽔纹、地貌(河流、湖泊、海岸、沙漠)、⼟壤、⽣物,等等。
(⾃然环境是⼈类赖以⽣存的空间)(2)⼈⽂地理环境的变迁⼈⽂地理环境是指⼈类为求⽣存和发展在地球表⾯上各种活动的分布和组合,如疆域、政区、军事、⼈⼝、民族、经济(农业、⼿⼯业、商业)、城市、交通、⽂化,等等。
2、学科性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的对象是地理,研究的资料和⽅法,既有历史的,也有地理的,还包括考古的,等等。
因此其科学属性存在争议,上世纪50年代以来即有此讨论,有三种观点:(1)历史学的分⽀。
往往为历史学出⾝的研究者所主张(2)地理学的分⽀。
往往为地理学出⾝的研究者所主张(3)边缘学科现在⽐较⼀致认为它是地理学的⼀个分⽀。
在地理学中式三级学科,属⼆级学科⼈⽂地理学,受西⽅地理学影响,在历史学中由于传统地理学为史学的⼀部分,故定为⼆级学科。
⾃上世纪末以来,历史地理学向区域综合研究发展。
⽽区域⾃然⼈⽂历史地理的综合研究,必将更能显⽰历史地理学的特点和功能。
⼆、历史地理学产⽣和发展的过程1、传统沿⾰地理(1)成书于公元初的《汉书·地理志》是⼀篇当代地理著作。
但其所记不限西汉⼀朝。
《汉书·地理志》是第⼀部权威性的成熟的地理学著作,其所记不限于西汉⼀朝。
此后正史中的16部地理志⼤多因袭了《汉书·地理志》的记述传统。
(2)此前,《尚书·禹贡》已经是地理学著作,因此我们可以说传统地理学已有了两千甚⾄四千年的历史了。
中国地理历史概括,中国地理知识大全!
中国地理历史概括,中国地理知识大全!中华地理历史概览: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我们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不以当一个王朝人为荣。
当中国强大如汉王朝、唐王朝、清王朝时,我们固以当一个王朝人为荣。
当中国衰弱如南北朝、五代、宋王朝、明王朝以及清王朝末年时,我们仍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
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惟一的立足点。
所有的王朝只是中国的王朝,所有的国,都是中国的另一种称谓。
我们的历史舞台是世界上最巨大、最古老的舞台之一,这舞台就是本文要重点介绍的中国疆土。
它位于亚洲东部,介于惊涛万里的太平洋和高耸天际的帕米尔高原之间。
大约纪元前三十世纪前后,遥远的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较近的印度,都在萌芽他们的古文明时,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中国文明。
这文明一直延续,并于不断扬弃后,发扬光大,直到今日。
当时的中国人自以为恰恰地居于世界的中心,所以自称中国,意义是位于全世界中心的国度。
又因为所居住的土地美丽可爱,所以自称中华,华的意义正是美丽可爱。
至于自称和被称为汉民族或汉人,那是纪元前二世纪西汉王朝建立以后的事。
在纪元前三世纪和纪元前二十二世纪时,也曾自称和被称为秦人或夏人,前者谓秦王朝之人,后者谓夏王朝之人。
中国跟任何一个文明古国一样,从小小的原始部落和小小的地区,不断的联合、融化和扩张,而终于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
截至二十世纪初叶,中国疆域面积达1140万平方公里。
最西到帕米尔高原(东经74度),最东到乌苏里江口(东经135度),最北到黑龙江省的漠河县漠河镇(北纬53度),最南到南中国海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北纬4度)。
中华人就在这个空间上降生、成长,中国历史也在这个舞台上演出。
一、太空中国马上中国现在,让我们搭乘可以跟光速相等速度的太空船,从广阔的太平洋向西飞航。
首先呈现出来的是一排日本列岛,安静地斜卧在巨涛之中,它上面几乎全是山脉,而且我们还可能察觉到它不断的在颤动,那里是世界上闻名的火山地带,日本列岛正座落在上面。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学科发展简史
古代地图的发展
贾耽在地图学上的成就 朱思本、罗洪先对地图学的新贡献
12
古代地图的发展
西洋制图学的输入
清代的测绘地图
康熙时期《皇舆全图》,《乾隆内府舆图》
13
第二章 历史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历史地理学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历史地理学 第三节 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历史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历史地理学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历史地理学 第三节 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
古代中国的历史地理学
一 、以记述山川为主体的自然地理著作
二、以记载疆域政区为主体的政治地理著作 三、以记载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为内容的经
济地理著作 四、古代地图学的发展
17
第二章 历史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历史地理学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历史地理学 第三节 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8
现代历史地理学
第二高潮 第三高潮 第四高潮
19
济地理著作 四、古代地图学的发展
6
经济地理著作
《史记· 货殖列传》
作者:司马迁(西汉) 编写体例:以4大经济区、13都市圈为纲,记录各地的 地邑、经济产业等 写作方法:对比方法,如对长江流域及关东地区经济情 况的描述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地势饶食, 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沂、泗水以北,宜五谷、桑、麻、 六畜,地小人众,数被水旱之害,民好畜藏,故秦、夏、梁、 鲁好农而重民。”
经济地理方面
16
二、“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 的过渡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历史时期中国野象分布界限推移略图
智人迁徙图
黄河流域史前遗址分布图
参考书目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演变的初 步研究》,《竺可桢文集》,北京:科学 出版社。
许倬云:《汉末至南北朝气候与民族移动 的初步研究》,《许倬云自选集》,上海 教育出版社2002年。
叶文宪:《中国历史上民族迁徙的气候背 景》,《华东师大学报》1987年第4期 。
《汉书•地理志》阅读提示
1、分析《汉书•地理志》的内容和篇章结构。 2、《汉书•地理志》所述“九州”之沿革,及所凭之史料。 3、《汉书•地理志》所述之汉代行政区划(层级、界划、
数量) 4、《汉书•地理志》所述区域风俗地理 5、《汉书•地理志》所述区域风俗与后世风俗之比较:秦
地、魏地、周地、韩地、赵地、燕地、齐地、鲁地、宋地、 卫地、楚地、吴地、粤地。 6、《汉书•地理志》所述各地之物产 7、《汉书•地理志》所述秦所置郡 8、《汉书•地理志》所述汉武帝所置郡国 9、《汉书•地理志》所述新莽郡县
天山北麓在全新世云杉分布线较今为高。
5000年以Βιβλιοθήκη 中国气候变迁 公元前10-8世纪寒冷期(西周早期) 公元前8-1世纪回暖期(春秋至西汉末年) 公元前1世纪-公元8世纪寒冷期(东汉、魏晋南
北朝) 8-10世纪回暖期(隋唐) 10-13寒冷期(两宋) 13-14回暖期(南宋中叶至元初) 14-19寒冷期(明清小冰期和明清宇宙期) 19世纪-今天(回暖期)
第二节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历史文献研究法 野外考察法 地图与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 1、航空照片、彩红外遥感的判识 2、田野考古与环境考古 3、孢粉分析与古植被和古地理环境
第三节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功能
第一章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史ppt课件
一、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传统地理学的萌芽时期。 • 《尚书·禹贡》、《山海经》是世界上较为古老的地理学著作,
这两部著作都是典型的区域地理学著作。
• (一)《尚书·禹贡》
• 除此之外,《通志·地理略》考证了历代 疆域沿革,《都邑略》则叙述了都邑兴衰。 《历代疆域志》、《春秋地谱》、《通鉴地 理考释》等都属于沿革地理专著。《历代地 理指掌图》则是沿革地图。
• 在地图绘制方面,唐代贾耽的《海内华 夷图》、宋代的《淳化天下图》、《天下州 县图》、《华夷图》、《禹道图》、《地理 图》、《九城守令图》、元代的《舆地图》 (朱思本)等都成为对后代有较大影响的著 作。
四、明清时期
•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传统地理学的鼎盛时期。
• 明代徐霞客坚持30多年野外考察,写出了力作《徐霞客游 记》。清代顾炎武“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致力为社会服 务,耗费了毕生精力,形成了《天下郡国利病书》(这本书是 顾炎武生前经过查阅大量资料,主要是志书和实地考察,经后 人整理而形成的)。
•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 地图编制理论。
三、隋唐宋元时期
• 隋唐宋元时期是我国传统地理学的发展时期。 • 在这一时期内,地理学著作的突出特点,是全国
地理总志的编纂和沿革地理的发展。 • 例如,唐代李吉甫著的《元和郡县图志》(我国
第一部全国地理总志)、宋代乐史著的《太平寰宇 记》、欧阳忞著的《舆地广记》、王象之著的《舆 地纪胜》等著作,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地理著作, 这些地理著作的特点都是由今溯古,重视地理学的 沿革。 • 在这一时期,为了适应当时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 民族大融合的需要,一些记录边疆地理和域外地理 的著作也大量地出现。如:唐代的《大唐西域记》、 宋代赵汝适的《诸藩志》均属这方面的专著。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第二章中国历史自然地理第一节气候与植被主旨: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空间。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时期,自然环境始终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自然环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每次重大变化,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反之,人类的活动,也同样影响、改变着周围的自然环境。
了解5000年来全球性气候变化的总趋势,理解全球性气候变化同人类活动存在什么关系?5000年来东亚大陆气候环境如何变化,与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社会文化形态之间是否有对应的关系?分析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方法:1.考古资料时期:距今2500年前(before 500 BC),依靠地层沉积相、考古、孢粉分析2.物候资料时期:距今2500年至500年前(500BC—1400AD),根据物候、文献与考古实物记载3.方志资料时期:距今500年以来(since1400),利用地方志一.气候变化多年来地理和考古研究已经证实,自更新世晚期(距今2万年前后)末次冰期以后的全新世时期,曾出现过全球性的气候回暖,时间大致在距今7500年至2500年之间,即中全新世时期。
在中国大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时期。
距今5000年是一个分界线。
5000年以前气候和温度明显上升,而5000年开始,气温逐渐下降,干燥度增加。
持续至现在,其间又有若干次以世纪为期的气温回升和复降。
(一)距今5000年前的温暖潮湿气候在不同地区暖湿气候的证据及人类活动的遗迹:地层沉积相,孢粉分析,人类文化考古。
华北京津地区北京西郊,燕山南麓,三河,渤海湾北岸宁河、宝坻、唐山一带孢粉研究发现以栎树为代表的阔叶乔木大量增加,发现目前只能生长于江淮地区田间沼泽的水蕨孢子,发现喜暖湿,栖于沼泽地的梅氏糜鹿(“四不像鹿”)。
说明当时华北地区湖沼丛生,年均温度较今天高出约2度。
如:北京温泉至北安河一带泥炭堆积达1100万立方米,是过去林木繁茂造成的沉积相。
海平面比今天要高,即存在全新世海侵问题。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导言
课程名称:《中国历史地理概论》授课教师:李孝聪教授内容提要:(上编)第一章.历史地理学基本理论第一节历史地理学的认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第二节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简史第四节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著述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的历史变迁第一节气候与植被第二节水系的变迁第三章.中国历代疆域政区的演变第一节先秦形成的空间格局第二节秦汉至隋从郡县制到州、郡、县三级制郡县制的起源与发展州的演化──监察区的虚与实第三节唐、宋时代的道制与路制唐代贞观十道与开元十五道的含义及其演变宋代的变革、路制的属性第四节元、明、清省制的确立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与行政层级结构的适应范围第五节 1911年以来的中国地方行政区划北洋政府和中华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几次变更(下编)第四章.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地缘政治、区域经济开发和文化景观第一节地缘政治结构理论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行政建制等级系统、羈縻、联邦;自然条件与人文因素:地貌、流域、习俗、宗教;边缘、边疆和边界。
第二节中国西北、西南、中原、东南、岭南、东北地区分别叙述1.气候与灾害、地貌与水系的变迁;2.水陆交通网络、城镇聚落分布的地带性与建筑形态特征3.移民、经济开发与行政区的变更4.区域文化区与景观备注:此编课程在另一个学期讲授【基本史料】:25史中的地理志、州郡志、疆域志《尚书·禹贡》篇《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舆地广纪》《舆地记胜》《嘉庆大清一统志》《读史方舆纪要》【通论与专集】:•• 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侯仁之:《历史地理学四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谭其骧:《长水集》1-3,人民出版社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山西人民出版社史念海:《河山集》1-7,人民出版社马正林:《中国历史地理简论》,陕西人民出版社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黄盛璋:《历史地理与考古论丛》,人民出版社,1988黄盛璋:《历史地理论集》,人民出版社,1988《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2.[英]哈·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商务印书馆,1985年【区域与专题研究】:侯甬坚:区域历史地理的空间发展过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周振鹤: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文焕然:《中国历史时期冬半年气候冷暖变迁》,科学出版社,1996邹逸麟:《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马正林:《中国城市历史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侯仁之主编:《北京历史地理研究》,北京出版社,1999年史念海:《中国的运河》,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周清澍:内蒙古历史地理,内蒙古大熊猫出版社,1994冯季昌:东北历史地理研究,香港同泽出版社,1996鲁人勇、吴忠礼、徐庄:宁夏历史地理考,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陈守忠:河陇史地考述,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李并成:河西走廊历史地理,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王北辰:王北辰西北历史地理论文集司徒尚纪:岭南史地论集,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4石泉:古代荆楚地理新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张伟然: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张伟然: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1987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人民出版社,1986年徐少华:周代南土历史地理与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陈伟:楚“东国”地理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葛剑雄、曹树基、吴松弟:中国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书刊】:《历史地理》1—16,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年刊,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季刊),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主编《九州》1-2,商务出版社《环境变迁研究》,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北京古籍出版社【工具书】: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八卷本,中国地图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