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的概念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初中数学中的概念教学
摘要:初中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指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我们对教学的认识程度不够,对整个教学的理解又不够深入等一些负面因素,致使概念教学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情境创设能力,结合对概念的基本理解,根据对知识点的了解,分析概念与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来引导学生去很好的去探究概念中的内涵与实际操作的意义。
本文主要分析初中数学中的概念教学,并通过浙教版教材中的例子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实践;策略;浙教版
前言:由于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将数学概念一带而过,一节课下来以后,在需要通过题型来巩固时,数学教师就会出现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那就是花时间研究题库,让学生疯狂的去解题,而忽视了概念教学的实际意义。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将教师和学生从解题的过程中拉出来,从而加强对概念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一、对概念教学的现状分析
1、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对概念教学还不够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重视数学概念的本质要求,对概念的实质内涵的产生却很少提到,很过时候都只注重教育的结果,对如何将概念表达的让学生理解和感知到还没有进行过多的研究,知识将概念草草的一带而过,接着学生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简单的字面意义来死记其
概念,使学生觉得数学概念太过于空洞,难免显得有些乏味,提不起兴趣,往往通过解题来进行机械的记忆,却不能提升对概念知识的理解,致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的限制,不能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时间一长对数学概念依旧十分的模糊,摸不清所以然,即使可以通过题目去加深理解,但还是不太全面,在遇到难题时会出现不懂得变通的现象,再加上概念一多,很容易将概念混淆或出现偷换概念的现象,致使其数学性质发生改变或产生偏执。
因此,我们要重视概念教学。
2、概念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数学概念教学只花了20%的时间让学生去理解,却花了80%的时间让学生拼命的去练习,我们再从教学进度的层面上来分析,确实是缩短的教学进度,但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情况,另外,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阻碍,整个教学明显的只重视结果,使学生不能有效地去应用数学概念进行解题,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很多的不确定导致学生无法下笔解题,怕出错,使学生担心的问题增多了,而不能完全的投入到解题的过程中。
二、将策略探究运用在概念教学中
1、在注重概念的理解下进行情景创设。
教师在通过概念进行教学时,可以把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并通过结合新旧知识来发现一些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并研究出这些问题之间存在的一些必然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去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探索将要学习的新知识。
由于数学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我们就必须精心
的设计出与这些抽象概念相关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情境,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将问题尽可能的生活化,而且尽量的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将教学效果提升到另一个高度里进行升华。
下面我们来举一个与“数轴”有关的例子,以日常生活中的秤杆为例,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清楚秤杆上所有的点都能表示物体的重量,然后,我们要让学生清楚秤杆的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度量起点、单位以及增减方向,很明显这是一个以实物为例,来让学生明白直线上的点可以表示数,这就是数轴的概念。
2、要注重温故而知新,分析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清楚概念与概念之间是有联系的。
与几个简单的例子:三角形与多边形的概念、方程与不等式的概念等等,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寻找,并分析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让学生能够灵活的去运用这些概念。
案例:浙教版关于《矩形》方面的内容
在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个一组邻边长分别为 1 cm 和 2 cm的平行四边形。
然后去展示学生的作品,通过展示我们可以发现有无数个满足平行四边形要求的,根据这些平行四边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并让学生清楚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而让学生去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达到最大。
在通过学生的思考与比较,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平行四边形中一组邻边的夹角为直角时面积可以达到最大,很据平行四边形的例子,矩形的概念就显而易
见了。
在此我们知道只要引导学生温故一下旧知识就可以顺利的得出新的知识,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操作时让学生思考一些相关的问题,在此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问题,新的知识也就很自然的映入到学生的脑海中了。
以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旧概念的巩固,也可以很好的去应用新概念,为新概念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有利于新概念的发展。
3、让学生先学习好,然后通过操作来巩固,从而才能探寻出新的概念。
在以往的概念教学中,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的精确性是十分关注的,教师只是一味的在告诉学生如何才能拥有这些概念,使学生在运用这些概念时显得十分的被动。
案例:浙教版关于《中心对称》方面的内容
教师可以对正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进行旋转,从而得到一些图形。
然后让学生自主的去完成以下与之相关的问题,例如:(1)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并标出关键词。
(2)结合定义,判断正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并说明理由?(3)举出几个你认为是中心对称的图形。
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去尝试学习与解答以下几个问题分别是:定义中的关键词有哪些?正三角形在旋转过程中能与自身重合吗?若能重合,最少旋转多少度?能转 180°重合吗?在同学进行自主的学习和解答前,教师要提及一些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另外,列举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并为学生制定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然后,学生就可以利用这些问题、目标以及要求进行学习。
因为只有让学生自主的去探
讨这些概念,学生才会对这些概念有深刻的印象,从而可以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其次,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度,在度的基础上学生才能从这些知识点中悟出一些新的知识。
4、我们要深入到数学思想中去,从而才能体会到数学概念的本质。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清楚新知识的形成以及新知识的发展过程,然后从这些新知识中挖掘其教学价值,从而逐渐的了解到新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以及相应的数学知识,还有其解题方式与方法。
案例:浙教版关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方面的内容
在此问题下,教师可以从等式的性质来入手,通过比较等式与不等式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很快的得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另外,教师还可以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例子,从而让学生清楚的体会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然后对师生探讨后的结果进行简明扼要的归纳,其次,还可以利用表格进行对比分析。
通常我们在面对新概念教学时,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比较,然后将它们有序联系起来,形成知识链条,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其知识结构,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一些类比,就能够让学生明确一些概念的形成,并可以让学生悟出其概念的内涵,从而还能够培养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及融会贯通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上也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从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有效的去理解概念中的每一个词和句子的内涵
在概念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概念的叙述较为简练,但是其概
念的是有丰富的内涵的,还有一些概念是用式子来表示的,显得会有些抽象。
因此,在针对这些概念进行教学时,必须要认真理解每一个词和句子,并通过实际的操作来挖掘其概念的真正内涵,如此一来,学生就能真正的明白和体会到其概念的意义,从而才能很好的去应用。
在此,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不等式的学习中,会有这样一些类型的题目出现:试写出几个不等式 <16的解。
在这类题下学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果:12<16;13<16。
再经过仔细分析出不等式解的概念,从而明白这道题的实质是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在一般情况下是一个或几个数值范围的无穷多个数,然后将这无穷多个数通过数轴的形式反映出来,便清楚的知道这是无数个点的集合。
而12<16;13<16是具体的不等式,并不能构成此不等式的解。
结语:通过对概念教学的现状分析以及对浙教版教材中例子的探讨以及概念中的每一个词和句子的内涵,让我们了解到概念形成过程与结果都是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内容,只有在此教学方式下才能培养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及融会贯通的能力,才能为初中知识建立起知识结构图,才能让学生清楚每一个知识点真正的含义,从而懂得如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对提出问题和问题的比较也有很大的帮助,真正的将教师和学生从解题的过程中拉出来。
参考文献
[1]贾伟宏. 注重概念形成过程,细化概念教学[j]. 江苏教育学
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2]程松.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0年31期
[3]马晓旭. 浅论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方法[j]. 新课程(教研)201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