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茭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野茭白作为水生蔬菜,调查野茭白生长历史状况、目前长势、数量、分布,研究主要生长特性及开发利用价值,制定利用野茭白开发保健食品计划。
2、研究野茭白在吸收N、P,去除重金属等方面的生态保护价值,制定通过保护野茭白提高养殖鱼虾蟹等水生动物产品的计划,研究制定利用野茭白进行湿地保护的计划。
野茭白
野茭白,学名Zizania aq aquatica,别名茭儿菜、野茭瓜,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禾本科菰属。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生长于河滩及水沟浅水处,形状似芦笋,味似茭白,是一种野生水生蔬菜品种,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此外野茭白还具有绿化及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1 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
野茭白为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具根状茎,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地上茎可产生2—3次分蘖,形成蘖枝丛,秆直立,粗壮,基部节上着生不定根,主茎和分蘖枝进入生殖生长后,基部如有茭白黑粉菌寄生,则不能正常生长,形成椭圆形或近圆形的肉质茎。地下茎为匍匐茎,中空,扁圆形,横生于土中,其先端的芽次年春萌生,转向地上生长,形成分蘖,逐步形成新的株丛。由基本苗及其分蘖密集丛生组成的株丛称茭墩。
叶分叶鞘和叶片两部分,叶片与叶鞘相接处有三角形的叶枕,称“茭白眼”,叶片扁平呈长披针形,先端芒状渐尖,基部微收或渐窄,全缘,叶长10~140 cm、宽0.5~3.7 cm,一般上面和边缘粗糙,下面光滑,中脉在背面凸起。叶鞘长而肥厚,自外向内层层互相抱合,形成假茎。
花为圆锥花序,长30~50 cm多分枝,上升或展开。颖果,种子纺缍形,浅绿色,可食用,常作蔬菜栽培。
1.2生长发育特性
野茭白属无性繁殖,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春季最低气温3摄氏度,最低水温4摄氏度以上,地上茎的休眠芽和地下茎先端的休眠芽开始萌动。同一地上茎上的休眠芽一般是位于地上茎中部的芽萌动最早,而后是茎上部和茎下部的芽。质量以中部的芽较好,在地上茎萌芽的同时,地下茎先端的芽也开始萌动。萌芽的多少与强弱,与前一年秋冬季母株体内养分积累量有很大关系,直接影响野茭白可食用部分产量。
野茭白的生长对土质要求不严,不需精心管理,在湖河边缘低潮地和沼泽地浅水内就能生长。在春季,其他草木刚刚绽放新芽时,它已长成了绿油油的一片。
2 利用价值
2.1食用保健价值
《本草纲目》记载,野茭白有去烦热,止渴,除目黄,利大小便,止热痢的功效。既能利尿祛水,辅助治疗四肢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又能清暑解烦而止渴,还能解除酒毒,治酒醉不醒。野茭白全身是宝,根茎富含锌、维生素、等含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能补充人体的营养物质,具有健壮机体的作用,是世界公认的保健蔬菜。叶子用处也很多,将晒干或经发酵的叶子制成粉,冲水饮用可治疗多种疾病,有净血功效,也可制成保健食品和饮料。
2.2生态保护价值
野茭白属水生植物,体内N含量较土栽茭白的高,P含量差别不大,野茭白具有较强的N、P 吸收能力,是一种可用于富营养化水体水质净化的优良植物。现在有不少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就在利用野茭白、芦苇等的治污功能,在截污纳管处理能度不够、河道水质污染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保护和发挥大自然的野茭白等水生植物的净水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些植物的存在有利于鱼、虾、蚌、螺的生存繁殖,而且具有绿化及改善环境的作用,可利用自然生长植物形成一道充满自然野趣的风景。野茭白可用于园林水体的浅水区绿化布置。据报道,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和利用,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重要措施之一就是通过大片种植野茭白、芦苇等水生植物进行生物治理,极大地改善了水体质量,达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效果。
据悉,上海淀山湖地区启动生态修复,全面禁止围网养殖,彻底清除216.7 hm2水域的围网,其方案就是将野茭白、莆草、芒草等水生植物大量运用到湿地中,将过去鱼、虾、蟹养殖靠围网和网箱进行人工投食喂养,改成任其在淀山湖里畅游自然取食天然生成的水生
浮游动物,不但改善了淀山湖的水质,还恢复了鱼、虾、蟹的野生性,提高了淀山湖中水生动植物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