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硬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调护

乙肝肝硬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调护

乙肝肝硬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调护

赵志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二科)

【期刊名称】肝博士【年(卷),期】2018(000)005 【总页数】2

一、乙肝肝硬化的发病与治疗现状肝硬化在死亡的病因中占到第6-12 位。我国引起肝硬化的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年发生率为2%?10%,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有约30%?70%存在病毒的活跃复制。持续高水平的病毒复制不仅是肝硬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病情进展,进一步导致失代偿甚或肝癌的原因。因此,乙肝肝硬化治疗首要的是抗病毒,采用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等的治疗不仅可有效抑制HBV 的复制、改善肝功能,对纤维化逆转也有较好的效果。二、病毒控制疾病仍可能进展,需重视抗肝纤维化治疗控制病毒非常重要,但病毒控制了也不可掉以轻心。有些患者病毒较长时间都检测不到了,突然发现了肝硬化,各项指标变差。研究表明,对于重度肝纤维化的慢乙肝患者,即使延长了抗病毒治疗的时间甚至达到5-10 年,肝纤维化改变依然欠佳。因为目前的药物治疗尚不能彻底清除HBV。病毒感染导致肝脏损伤,启动了肝内的纤维化机制来修复,纤维组织在肝内过度沉积会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这一过程一旦启动,其关键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激活,影响到血管活性物质、免疫等等各方面因素,不仅促进疾病发展,还限制其有效逆转。因此,针对纤维化的治疗显得异常重要,抗病毒不能代替抗纤维化治疗。

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治疗

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治疗 世界感染杂志2007年第7卷第2期WorldJournalofInfectionV olume7,Number2,Apr2007 文章编号:1562—3122(2007)02—0161—03 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治疗 谭英姿,周扬 摘要:肝硬化腹水属于肝硬化终末期病变,病情复杂多变,单一治疗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难 以取得预期效果.本文综述近年来治疗肝硬化腹水的进展情况,提倡积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7I3l文献标识码:A Therapyforfivercirrhosisasciteswiththe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 medicineTANHng—ztZHOUfDepartmentoflivercirrhosis,ShuguangHospital(Easternbranch) affiliatedtoShanghaiUniversityofTCM,Shanghai201203,China) Abstract:Livercirrhosisascitesbelongstotheend—stageoflivercirrhosis.Becausethediseaseiscomplicated andchangeable,mono—therapywouldnotreachexpectedeffectduringdiseaseonsetanddevelopment.This articlesummarizedthedevelopmentinlivercirrhosisandadvocatedactivetherapywi £}ltheintegrated 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 Keywords:livercirrhosis;ascites;therapywiththe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 nmedicine 我国是肝炎的高发国家之一,各种病因导致的 慢性肝病都会通过肝纤维化进展至肝硬化uJ.腹水

中医世家李亚磊:中医药治肝硬化6大优势无可替代!

中医世家李亚磊:中医药治肝硬化6大优势无可替代! 肝硬化,中医叫积聚或者鼓胀。当肝硬化单单是硬化,没有出现腹水的时候,诊断是积聚。当肝硬化失代偿期伴随腹水的时候,中医诊断是鼓胀。无论是积聚也好鼓胀也好,都是由于长期的脏腑功能的失调,比如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的阻滞、郁结所形成痰浊,甚至形成包块,这是积聚。鼓胀就是气滞血瘀、痰浊水湿停聚在体内叫鼓胀。中医对于肝硬化的治疗以服药为主,通过辨证论治的治疗肝硬化的痊愈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肝硬化患者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中医辨证论治,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胁痛、腹泻、疲劳、皮肤瘙痒、消化不良、失眠等症状。 比如,面色黧黑、白蛋白低的肝硬化患者可用健脾养血的中药治疗改善面色,又比如柴胡可行气止痛、穿山甲可活血通络止痛等。 第二、明确改善肝功 一些顽固性黄疸、肝功能衰竭患者加用中药后,不但能缩短病程,且可减少治疗费用。而且很多中药有较好的保肝降酶作用,比如垂盆草、五味子等,而中药茵陈、大黄等有明确退黄抗炎作用,甘草对迅速改善肝脏炎症也十分有效,更别说临床退黄疸中药方剂: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等均可明显改善肝功。 第三、抗纤维化、抗肝硬化

除了中药,还有中成药,例如鳖甲煎丸、扶正化瘀胶囊等均有一定抗纤维化、肝硬化作用,甚至可以逆转或减轻肝纤维化,改善肝脏血液循环,改善肝硬化分级积分,改善肝脏的组织病理。 第四、治疗肝硬化并发症 有些患者并非肝硬化本身严重,而是肝硬化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例如肝性脑病、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门脉高压等,就可以用中药治疗。 如穿山甲,汉防己,抽葫芦,大腹皮,水红花子等可直接作用于受损细胞,温阳化水,健脾利水,活血消水,软坚散结,祛湿化痰,温补脾肾。 第五、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中药抗病毒效果不用多说,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金银花、垂盆草等,除此之外如叶下珠,白花蛇舌草,鳖甲虎杖,草河车,茵陈等可直接作用于受损肝细胞,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清肝利胆。把肝胆的湿热淤毒彻底清除,防止复发。 第六、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 肝硬化患者中有3%左右患者会合并肝癌。具有抗肿瘤、防癌作用的中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减少了肝癌的发生,有些肝癌患者服用中药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实现“带瘤生存”。 中医世家李亚磊表示:如红豆杉,灵芝,桦楬孔菌,猫爪草等可直接作用于癌变细胞,扶正祛邪,益气化瘀,软坚散结,祛湿化痰,补脾益肾,健脾利水。

肝硬化腹水中医治疗概况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肝硬化由代偿期转为失代偿期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医根据其腹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的特征,称之谓“臌胀”。其病情复杂,缠绵难愈,且易复发。论其病因则有感受湿热疫毒、嗜酒无度、饮食不节、疲倦过度和精神因素等,其病机在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肝失条达、脾失健运、肾不化水,以致气血瘀滞,壅结腹中,遂成腹水。 对其治疗,中西医都在努力寻找疗效可靠而又安全的方法。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特殊有效方法,中医药针对其病因病机采用辨证论治,在消除腹水,改善肝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自身特有的优势。本文就近年来中医中药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概况做一综述。 一、辨证论治 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辨证施治对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具有肯定的疗效,但是由于不同医家对该病认识的差异,以及地域气候、患者体质之间的差异,辨证分型的依据不同,致使本病辨证分型不尽相同。 谢氏[1]分3型论治:①湿热型:治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利水,佐以疏肝,方选茵陈蒿汤加减;②脾虚型,治疗以益气健脾,化瘀利水为法,治疗以益气健脾,化瘀利水为法;③阴虚型,治疗以柔肝养阴,清化渗利为主,攻补兼施,方选一贯煎加减。王氏[ 2 ]介绍俞荣青教授经验分4型论治: ①气虚型:重用益气药,使水道通调,以资化生气血,治以益气健脾,行气利水,常用黄芪、党参、当归、丹参、赤芍、郁金、虎杖、茵陈、大腹皮、茯苓、鳖甲、白术等; ②阴虚型: 治宜滋阴养血,健脾利水之法,守已故邹良材老中医经验,取兰豆枫着汤加味。常用泽兰、黑豆、路路通、楮实子、生地、赤芍、车前子、枸杞子、丹参、太子参、山药、郁金、茯苓、大腹皮; ③肝郁血瘀型:宜用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之法,方用下瘀血汤;④湿热型:治宜清热利湿以除病源,攻下逐水以治其标,方选茵陈蒿汤加味。陈氏[ 3 ]分为4型论治,湿热蕴结型:治宜清化湿热,分消利水;肝郁脾虚型:治宜疏肝解郁,健脾消水;脾肾阳虚型:治宜温补脾肾,助阳行水;肝肾阴虚型:治宜柔肝益肾,滋阴祛水。黄氏等[ 4 ]分为湿热蕴结、气虚湿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4型,分别治以清热利湿、益气健脾利湿、滋阴养血补肾、温补脾肾、化气利水。杨红莉等[ 5 ]分为脾虚湿阻、湿热残留、肝肾阴虚、气虚血瘀 4 型,以软肝化瘀汤为主加减治疗。乐进[ 6 ]分5型,①脾虚气滞型:治以运脾化湿 ,理气行水,方选香砂平胃散合五苓散加减;②脾肾阳虚型:治以温阳利水,方选实脾饮或附桂理中汤加减;③气滞血瘀型:治宜化瘀行水,通络散结,方选调营饮加减; ④肝肾血郁型:治宜养阴清热,健脾利水,方选一贯煎合四苓散加减;⑤阴虚湿热型:治宜养阴而不碍湿,利水而不伤阴,方选二根汤加减或甘露消毒丹加味。夏义国[ 7 ]将本病分为6型:①气滞湿阻型:治宜疏肝活血健脾,散满消胀化湿,用柴胡疏肝饮合平胃散化裁;②湿热蕴结型:治宜清热化湿,利水消胀,用中满分消丸化裁;③肝脾血瘀型:治宜化瘀行水,通络散结,用归脾丸合五苓散;④寒湿困脾型:治宜湿运中阳,利湿行水,用实脾饮合胃苓汤;⑤肝肾阴虚型:治宜柔肝滋肾,养阴利水,用参麦地黄汤加减;⑥脾肾阳虚: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或济生肾气丸。王永炎[ 8 ]等将此病分为8种证型论治,分别为气滞湿阻型:治宜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寒湿困脾型:治宜实脾饮;湿热蕴结型:治宜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肝脾血瘀型:治宜调营饮;脾肾阳虚型:治宜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推荐下载

肝硬化 一、概述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病变,是在肝细胞广泛变性和坏死的基础上产生的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并形成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导致正常肝小叶结构和血管解剖的破坏,它是各种肝损伤共同的终末阶段。病变逐渐进展,晚期出现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和多种并发症。它是严重和不可逆的肝脏疾病,我国城市50-60岁男性组肝硬化年死亡率为 112/10万。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有多种: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化学毒物或药物、长期胆汁瘀积、遗传和代谢疾病、肝脏瘀血、免疫紊乱、营养不良、隐源性等,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 根据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腹水、黄疸等),可归属祖国医学“鼓胀”、“黄疸”、“积证”等范畴。 二、西医诊断 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常有困难,对慢性病毒性肝炎、长期大量饮酒者应长期随访,注意肝脾情况及肝功能实验变化,如发现肝硬度增加,或有脾大,或肝功能异常变化,B超检查显示肝实质 回声不均匀等变化,应注意早期肝硬化,必要时肝穿刺活检可获确诊。 失代偿期肝硬化可依据以下几点作出临床诊断:(一)有病毒性

肝炎、长期大量饮酒等有关病史;(二)有肝功能减退及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三)肝功能实验有白蛋白下降、血清胆红素升高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指标提示肝硬化失代偿期;(四)B超或CT提示肝硬化以及内镜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肝活检组织检查见假小叶形成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 三、辨证分型 (一)湿热郁结证 面目俱黄,腹大坚满,脘腹撑急,胸闷纳呆,口苦烦热,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便溏不爽,舌质红或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 (二)寒湿困脾证 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稍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三)肝郁脾虚证 面色萎黄,精神不佳,纳呆,食后腹胀,胁肋不适,腹部虽大 不坚,大便溏薄,小便量少,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细。 (四)肝脾血瘀证 面色黧黑或晦滞,腹大坚满,青筋显露,头颈胸壁可见血痣,唇色紫褐,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五)肝肾阴虚证 精神不振,形质消瘦,胁肋隐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头昏

治疗肝硬化的偏方

治疗肝硬化的小偏方 (1)水湿内阻型:属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轻症,症见腹胀如鼓,按之坚满,或如蛙腹,两胁胀痛,胸闷纳呆,恶心欲吐,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淡红,苔白腻或薄白,脉弦细。 治则:运脾利湿,理气行水。 方药:胃苓汤加减。苍术、厚朴、泽泻、陈皮、木香、柴胡各10g,云苓、白术各15g,车前子30g。若体实而腹水多者,可配黑白丑粉、禹功散、十枣汤以逐水;腹胀以气滞为主者,加川楝子、莱菔子、沉香末;若气虚较重者,重用黄芪、白术各40g~60g;兼黄疸者,加金钱草、赤芍;挟淤血者,加泽兰、桃仁、丹参、当归。 (2)气滞血瘀型:多见于肝硬化代偿期,亦可见于失代偿期患者,除消化道症状外,尚有肝脾肿大,压痛明显,质硬,面色晦暗或紫暗,有蜘蛛痣和肝掌等。 治则:疏肝理气,活血消积。 方药:化瘀汤加减。丹参、牡蛎各30g,当归、炮甲各15g,郁金、桃仁、红花、青皮、白术、赤芍各10g。如伴目黄、溲黄,加茵陈、金钱草;兼阴伤者,加生地、石斛;兼脾功亢进者,加阿胶、熟地、大枣等。 (3)肝郁脾虚型:多属早期肝硬化患者,并见胃纳减少,胸腹闷胀,两胁胀痛,嗳气不舒,四肢倦怠,乏力,便溏,面色萎黄,入暮可有足趺微肿,舌色或暗红或淡,舌体较胖或边有齿痕,脉象虚弦,重按无力。 治则:疏肝健脾,兼以活血。 方药: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化裁。柴胡、枳壳、香附、川芎、白术、白芍各10g,茯苓、太子参各15g,炙甘草6g。若湿滞较重,加苍术、厚朴、泽泻;短气神疲者,加党参,并重用黄芪。

(4)脾肾阳虚型:除水湿内阻症状外,尚有面色萎黄或苍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白,大便稀溏,下肢浮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治则:健脾温肾,化气行水。 方药: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化裁。附子、党参、白术各10g,干姜6g,泽泻、茯苓、大腹皮各15g,车前子30g 。兼阳黄者,加茵陈;腰痛劳困者,加杜仲、川断、狗脊;夜寐多梦者,加夜交藤、合欢皮;神志异常者,加菖蒲、胆星、郁金或至宝丹。 (5)肝肾阴虚型:除水湿内阻症状外,尚有面色灰滞,形体消瘦,潮热心烦,手足心热,唇干口燥,失眠多梦,鼻衄牙宣,舌红瘦而干或光剥,脉细数无力。 治则:滋补肝肾,育阴利水。 方药:一贯煎加减。沙参、麦冬、枸杞、阿胶各10g,生地、泽泻、猪苓、车前子各15g,白茅根30g。若神志异常,可加鲜菖蒲、郁金;潮热起伏者,加银柴胡、地骨皮;津伤渴甚者,加知母、天花粉;神志昏迷者,急用安宫牛黄丸凉营清热开窍;出血甚者,用大黄末或三七粉止血;气随血脱,用独参汤益气固脱。

肝硬化中医

肝硬化中医 *导读:对于首次出现的肝硬化腹水治疗并不困难,适当休息、限盐、合理使用利尿剂等即可收到较好效果。但是,腹水容易反复,而且多次反复出现的所谓难治性腹水治疗较为棘手,而中药在稳定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病情,延长其复发时间,治疗难治性腹水等方面有优势或较好协同作用。那么肝硬化中医治疗怎么样?…… 对于首次出现的肝硬化腹水治疗并不困难,适当休息、限盐、合理使用利尿剂等即可收到较好效果。但是,腹水容易反复,而且多次反复出现的所谓难治性腹水治疗较为棘手,而中药在稳定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病情,延长其复发时间,治疗难治性腹水等方面有优势或较好协同作用。那么肝硬化中医治疗怎么样? 一、肝硬化腹水证候分型认识 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鼓胀”的范畴,隶属四大难症之一,临床医家对其辨证论治十分重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众多的学说,但是证型分类不统一,难以作为统一的标准指导中医临床实践。所以我们以循证医学方法为指导,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学等方法,对现有肝硬化腹水临床文献(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药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医学文摘数据库、重庆维普以及万方数据库,收集了近15年关于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文献172篇,以循证医学的方法,

评价文献质量,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101篇统计分析证型分布情况,不具体细分证型的文献,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所列的主方主药提炼对应的证型,即以方测证。综合二者,根据各证型包含病例数的多少,得出结果。共统计病例数7569例,涉及证型15种,把一些相类似的通过理论分析可以合并的证型合并后为11种,得出排在前8位的证型依次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肝脾血瘀、气滞湿阻、脾虚水泛、湿热蕴结。 二、病病机—共性基本证型与治疗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其基本规律或基本矛盾,反映在中医学的病机证候上存在基本病机与基本证型。当然,病人的体质、病变阶段等可不相同,这些因素导致疾病的主要矛盾或主要病机证型表现各不一致。但是,基本矛盾、基本病机贯穿病变始终,基本证型为同一疾病的各主要证型所共有。因此,在针对特定疾病进行证型分类时,必须辨析提炼出基本证型与基本治法,并且基本证型(治法)与主要证型(治法)相结合,这种结合也体现了辨病与辨证的结合。 我们可以发现,气虚血瘀证型出现频率最高;而且其他证型表现也多有“气虚”或“血瘀”表现,如脾肾阳虚、脾虚水泛等均有“气虚”表象,气滞湿阻证、湿热蕴结证也多兼夹有“血瘀”表象;从作者所用方药中发现,尽管证型不一,但均多运用黄芪、丹参等益气化瘀。这些数据充分反映“气虚血瘀”是肝硬化腹水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 中医辩证治疗: 在中医书籍中,没有肝硬化的病名,只有与肝硬化病相类似的症状。最早见于《内经》。《灵枢?水胀》篇云:“鼓胀何如?”歧伯日:“腹胀身皆大,大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对症状的描述颇为详细。《难经?五十六难》谓:“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发肌肤。”其症状的描述与肝硬化引起的脾脏肿大颇为吻合。现代医学的肝硬化,或肝硬化腹水,属中医的“单腹胀”,“水臌”的范畴。 (一)气滞湿阻: 症状:腹大胀满,按之不坚,腹部青筋暴露,两胁胀痛,食欲不振,食后作胀,肢体困倦,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疏肝理气,健脾除湿。 方药:柴胡舒肝散合胃苓汤加减:柴胡、枳壳、香附、白芍、陈皮、川芎、厚朴、苍术、泽泻、茯苓、大腹皮、肉桂。 (二)气滞血瘀: 症状:腹大坚满,青筋暴露,胁下肿块刺痛,面色黎黑,皮肤可见丝纹状血痣,手掌赤痕,口干渴,但欲漱口而不欲咽下,大便色黑,唇色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细涩。 治则:活血化瘀,利水消胀。 方药:调营汤加减:当归、赤芍、川芎、元胡、莪术、三棱、大黄、瞿麦、茯苓、大腹皮、桑皮、枳壳、红花。 (三)湿热蕴结: 症状:腹大坚满,脘腹撑急胀痛,烦热口苦,渴而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舌尖边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则: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黄芩、黄连、厚朴、枳壳、陈皮、半夏、猪苓、茯苓、泽泻、茵陈、大黄、栀子。 (四)寒湿困脾。 症状: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脘胀闷,得热稍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治则:温中化湿。 方药:实脾饮加减:茯苓、白术、厚朴、大腹皮、木香、附子、干姜、青皮、枳壳。(五)脾肾阳虚 症状:腹部胀大,入暮益甚,控之不坚,兼有面色晦滞,畏寒肢冷,身体疲倦,尿少便溏或下肢浮肿,舌质淡胖苔薄白滑。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熟地、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附子、肉桂、车前子、猪苓、黄芪。 (六)肝肾阴虚 症状:腹大胀满,甚则青筋暴露,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面黑唇紫,口燥心烦,手足心热,

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肝硬化的价值探讨

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肝硬化的价值探讨 发表时间:2018-06-15T10:21:35.43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4期作者:夏爱华[导读] 西医常规治疗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肝硬化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武汉市黄陂区血吸虫病防治所湖北武汉 430300)【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8年1月所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分型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优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67.5%,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肝硬化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肝硬化;临床应用价值The valu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with clinical treatment of cirrhosis. Xia Aihua (wuhan 430300, hubei province, huangpi district, wuha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ing cirrhosis. Selection methods: our hospital in March 2016 - January 2018 treated 80 cases of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digital table method 8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40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patients give parting treatment, western medicine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given on the basis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0% better than the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7.5%, compared with difference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the team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serum liver fibrosis indexe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comparing difference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irrhosis. [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irrhosis of the liver.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肝脏疾病造成肝细胞损害、变性坏死以及再生都会引发肝硬化。传统西医治疗肝硬化是根据疾病的病理分型给予相应治疗,但部分肝硬化发病原因不明,使得西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肝硬化的中医分型较为明确,基于此,在治疗肝硬化时不仅要应用西医治疗同时也要结合中医治疗,因此,我院选择8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8年1月所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19-47岁,平均年龄(32.5±1.05)岁,病程在3个月-6年,平均病程为(2.4±2.3)年;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33.4±9.2)岁,病程在3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1±1.9)年;8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黄疸、肝病面容、下肢水肿、脾大等肝硬化临床体征,住院后经B超检查确诊为肝硬化患者,排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组成等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分型治疗,酒精肝患者应诫酒、诫烟,肝炎引发的肝硬化需给予抗病毒治疗,同时给予肝硬化患者保肝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肝气郁结型患者给予柴胡疏肝理气汤,水湿内阻型患者给予实脾饮,脾肾阳虚型患者给予五苓散与附子理中丸,肝肾阴虚型患者给予一贯下逐瘀汤,湿热蕴结型患者应用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同时根据中医分型给予针灸辅助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n,%)描述,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 x±s)描述,行t检验,以SPSS20.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若P<0.05则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我院选择80例患者对比研究中西医联合治疗肝硬化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辨证治疗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7.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可使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恢复正常。具体数据分析见表1和表2。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对比(x±S)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案及药方

病毒性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案及药方 应用中药治疗肝硬化已经历了长期的实践,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乙肝病人应用中药进行治疗,一要根据中医辩证理论,分析气血阴阳和寒热虚实;二要结合中药的性味归经。有针对性的选用药物。 下面分类介绍各种不同症状与证候肝硬化的治疗方案及药方。 (一)辩证论治 1.湿热内蕴 (a)热重于湿: 证候: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子色,口干口苦,恶心厌油,纳差,上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利湿。 药方:茵陈蒿汤加味。茵陈40g,栀子12g,大黄9g(后下),制鳖甲9g,生石膏50g。 (b)湿重于热: 证候:身目俱黄,其色较鲜明,口淡或粘,恶心纳呆,胸脘痞满,倦怠乏力,便溏或粘滞不爽,小便黄。舌质淡而润,

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利湿清热,健脾和中。 药方:?茵陈五苓散。茵陈30g,茯苓20g,白术15g,猪苓20g,泽泻15g,桂枝6g,制鳖甲9g。 2.寒湿困脾 证候:身目皆黄,其色较晦暗,呕逆纳少,脘闷腹胀,畏寒肢冷,身体困倦,大便稀溏,小便色黄。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温阳散寒,健脾利湿。 药方:茵陈术附汤。茵陈20g,制附子9g,白术15g,干姜6g,茯苓15g,泽泻12g,甘草6g,制鳖甲9g。 3.热毒内陷 证候:起病急骤,突然出现黄疸,脘腹胀满,心烦口渴,极度乏力,口有肝臭味,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或伴高热,病情迅速恶化,神昏谵语,衄血。舌质红绛,苔黄腻或干燥,脉弦数或弦大。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药方: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水牛角30g(先煎)黄连15g,?黄芩15g,黄柏12g,生地15g,赤芍15g,丹皮12g,制鳖甲9g。 4.肝郁气滞 证候:右胁或两胁胀痛,痛无暄外,胸闷腹胀,易急躁,

浅析中西医对肝硬化的认识的相关性

浅析中西医对肝硬化的认识的相关性 发表时间:2011-03-21T09:55:27.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6期供稿作者:唐小红 [导读] 通过了解肝硬化的中西医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脾于西医肝的相关性。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提供理论依据。 唐小红(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成都 610015)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6-0395-02 【摘要】通过了解肝硬化的中西医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脾于西医肝的相关性。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肝硬化病因 1 现代医学对肝硬化的认识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导致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变,使肝变形、变硬而导致肝硬化。 2 肝硬化的病因 2.1病毒性肝炎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肝和丙肝,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大部分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常显HBsAg阳性,其阳性率高达76.7%。 2.2慢性乙醇中毒乙醇在肝内氧化出的乙醛,与磷脂、氨基酸残基、5-羟色胺、多巴胺等结合,产生病理活性反应。是蛋白质解聚或改变细胞膜表面的抗原性,影响肝细胞膜的性状;乙醛在肝内进一步氧化成乙酸,使肝细胞内脂肪酸的氧化能力降低,致使过多脂肪酸在肝细胞内堆积,形成肝脂肪变性。 2.3缺乏营养长期缺乏蛋氨酸、胆碱等组成脂蛋白的物质,使脂蛋白生成障碍,不能将肝内的脂肪酸及时运出而形成脂肪肝,进一步使肝细胞破坏和纤维化。 2.4化学毒物某些化学毒物如砷、四氯化碳、黄磷等对肝长期作用可引起肝硬化。 2.5药物性肝炎肝硬化长期服用一些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可引起肝硬化。 3 肝硬化的进程 肝硬化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可隐伏数年至十年以上,但少数因短期大片肝坏死,可在数月后发展为肝硬化。 3.1代偿期肝硬化指临床上无任何特异性症状或体征,肝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但在肝脏组织学上已有明显的病理变化。由于代偿性肝硬化在临床上症状轻且无任何特异性,但有部分病人可有乏力、易疲倦、腹部不适、食欲减退、腹胀,或伴便秘、腹泻,或肝区隐痛、体力减退,少数病人可出现脸部色素沉着、蜘蛛痣,肝脏轻度到中度肿大。 3.2肝功能失代偿期全身症状:乏力等早期症状,体重下降。少数有不规则低热。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为常见症状,可有恶心,偶伴呕吐、腹胀,少进油腻肉食就易发生腹泻,由肝区隐痛引发的腹痛。出血倾向及贫血,可有牙龈、鼻腔出血、皮肤紫癜,女性月经过多等。内分泌紊乱相关症状:男性可有性功能减退、男性乳房发育,女性可发生闭经,不孕。门静脉高压症状,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致上消化道出血;脾肿大至脾功能亢进;发生腹水时腹胀更明显。严重者会导致肝性脑病的发生,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烦躁、嗜睡或者昏迷。还有神经系统表现,意识不清或幻觉,扑翼样震颤,肌张力下降,神志甚至完全丧失。 4 中医对肝硬化的认识 中医古代文献中没有肝硬化的病名,但根据肝硬化的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所引起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以及该病不同程度的病变和临床表现,在中医可以诊断为“胁痛”、“积聚”、“鼓胀”等。一般认为,早期的肝硬化属于中医的胁痛,积聚范围,晚期属于鼓胀范围。 肝硬化的病因在中医看来有酒食不节,酿湿成热,藴聚中焦,壅阻气机:情志刺激伤及肝脾;虫毒感染,阻塞经隧,脉道不通,气滞血瘀,肝脾两伤,水液停聚。其他疾病损伤肝脾,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其基本病理变化总属于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笔者认为现代医学对肝硬化的病因认识与中医有相似之处,如慢性乙醇中毒,营养缺乏和药物性肝炎所引发的肝硬化,都属于酒食不节的范畴;由肝炎病毒引发的肝硬化则属于虫毒感染之类。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在病机上,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湿盛。而致水谷精微失于输布,产生水湿停聚。同时两者在症状上的认识基本一致,肝硬化的代偿期于失代偿期的各种临床表现都相当于中医脾虚的表现,如脾失健运引起的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易疲倦、消瘦;脾虚失运,水湿停聚影响脾的升清功能,脾不统血发生的牙龈、鼻腔出血,皮肤紫癜,贫血,后期因肝门静脉回流受阻,大量血液需要改道经食管静脉丛和直肠静脉丛才能达上、下静脉,造成食管静脉丛和直肠静脉丛的曲张,一旦曲张的血管破裂则会引起大出血,导致呕血和便血。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影响脾主升清的功能,水湿上泛,蒙蔽清窍,则出现意识不清,嗜睡昏迷等肝性脑病的症状。 由此可见,中西医在对肝硬化的病因病机认识上具有相关性。笔者认为,有了这一理论的支持在未来的实验室研究与临床治疗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将会更广泛的得到应用,为肝硬化患者带来福祉。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案及药方

病毒性肝硬化得中医治疗方案及药方 应用中药治疗肝硬化已经历了长期得实践,也积累了丰富得经验。乙肝病人应用中药进行治疗,一要根据中医辩证理论,分析气血阴阳与寒热虚实;二要结合中药得性味归经。有针对性得选用药物。 下面分类介绍各种不同症状与证候肝硬化得治疗方案及药方。 (一)辩证论治 1、湿热内蕴 (a)热重于湿: 证候: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子色,口干口苦,恶心厌油,纳差,上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利湿。 药方:茵陈蒿汤加味。茵陈40g,栀子12g,大黄9g(后下),制鳖甲9g,生石膏50g。 (b)湿重于热: 证候:身目俱黄,其色较鲜明,口淡或粘,恶心纳呆,胸脘痞满,倦怠乏力,便溏或粘滞不爽,小便黄。舌质淡而润,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利湿清热,健脾与中。 药方:?茵陈五苓散。茵陈30g,茯苓20g,白术15g,猪苓20g,泽泻15g,桂枝6g,制鳖甲9g。 2、寒湿困脾 证候:身目皆黄,其色较晦暗,呕逆纳少,脘闷腹胀,畏寒肢冷,身体困倦,大便稀溏,小便色黄。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温阳散寒,健脾利湿。 药方:茵陈术附汤。茵陈20g,制附子9g,白术15g,干姜6g,茯苓15g,泽泻12g,甘草6g,制鳖甲9g。 3、热毒内陷 证候:起病急骤,突然出现黄疸,脘腹胀满,心烦口渴,极度乏力,口有肝臭味,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或伴高热,病情迅速恶化,神昏谵语,衄血。舌质红绛,苔黄腻或干燥,脉弦数或弦大。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药方: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水牛角30g(先煎)黄连15g,?黄芩15g,黄柏12g,生地15g,赤芍15g,丹皮12g,制鳖甲9g。 4、肝郁气滞 证候:右胁或两胁胀痛,痛无暄外,胸闷腹胀,易急躁,时时叹息。舌质略红,苔薄白,脉弦。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62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62例疗效观察 目的运用自拟中药方剂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肝硬化并观察疗效。方法选取62例肝硬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西药组和结合组,西药组采用临床中常规的护肝改善肝功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支持对症治疗进行治疗;结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加入自拟中药方进行治疗。结果西医组的有效率为77.41%,结合组的有效率为93.54%。结合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自拟中药方剂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肝硬化效果满意。 标签:肝硬化;自拟中药方剂加减;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 肝硬化是由于各种不同的慢性肝病长期损害肝脏,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广泛肝细胞纤维化、增生、结节、假小叶形成,逐渐造成肝脏结构不可逆改变,继而出现肝功能障碍。临床上出现以右侧胁肋胀痛、坚硬、恶心、纳差、倦怠、乏力、黄疸、腹水等表现为主的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及生存质量[1]。笔者在临床上运用自拟中药方剂配合西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有患者62例,年龄在35~72岁,平均年龄44.7岁,其中男性占38例,女性占24例,病程在1~21年,平均8.2年。病情较轻者10例,中度31例,重度11例,根具治疗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西医组和结合组,平均每组31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水;②全部病例均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确诊;③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为不同程度的乏力、口渴、下肢水肿等; ④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2]。 1.3排除标准①排除患有严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②排除患有心、肝、肾功能障碍以及精神障碍的患者;③排除妊娠期患者。 1.4方法 1.4.1西医组本组患者予以西医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的使用利尿剂,同时根据患者的肝功适当予以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门冬氨酸钾镁等进行保肝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合并感染时,应加大对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根据患者的电解质情况予以补钾治疗,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必要时,对患者实施穿刺放腹水减压治疗。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予以相应的对症治疗[1]。

最全中西医病名对照

中西医得病名对照 说明:中西医得病名对照只就是一个大概得参考,实践技能第一站时还就是要以主症辨病为主。中医得病名基本就是以主症为主,中西医考生对于中医病名得理解,详见“中医病名得概念”。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咳嗽 3、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证 4、支气管哮喘:哮病 5、肺炎:咳嗽,喘证 6、肺结核:肺痨 7、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胸痹(真心痛) 8、心律失常:心悸 9、高血压病:眩晕,头痛,中风 10、急性胃炎:胃痛,血证(吐血),呕吐 慢性胃炎:胃痛 11、消化性溃疡:胃痛 12、溃疡性结肠炎:泄泻 13、急性胰腺炎:腹痛 14、细菌性痢疾:痢疾 15、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郁证 16、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血证(尿血) 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虚劳,腰痛,血证(尿血) 17、肾病综合症:水肿,腰痛,虚劳 18、尿路感染:淋证,腰痛,虚劳

19、糖尿病:消渴 20、缺铁性贫血:虚劳 21、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 2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证(紫斑) 23、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 24、脑梗死、脑出血:中风—中脏腑/中经络 25、癫痫:痫病 26、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毒 27、急性阑尾炎:肠痈 28、急性胆道感染:胁痛,腹痛 29、乳腺囊性增生病:乳癖 30、前列腺增生症:癃闭,虚劳 31、急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盆腔炎/带下病(中西医大纲得中医病名直接用得就就是“盆腔炎”,传统中医病名就是“带下病”) 3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无排卵型):崩漏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排卵型):崩漏,月经失调(“月经失调”未被列入中西、中西医实践大纲中得中医病种) 33、围绝经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证 34、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腹痛,不孕症 35、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西医没要求,但“胎漏、胎动不安”中医有要求) 36、小儿肺炎:肺炎喘嗽 37、流行性腮腺炎:痄腮 38、小儿腹泻、:小儿泄泻

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中医药治疗进展_王振常

第11卷 第9期 2009 年 9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1 No. 9 Sep . ,2009 门脉高压是肝硬化常见和危险的并发症之一,自1980年Benoit开始用心得安治疗门脉高压症,特别是 Benoit等阐明了门脉高压症的“后向血流学说”和“前向血流学说”的原理以来,门脉高压症的治疗得以飞速发展,在近年的研究中,中药治疗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现综述如下。 1 中药单方或其有效成分 1.1活血化瘀类 门脉高压的病理基础是肝内血循环的紊乱,导致肝脏血循环障碍,中医的活血化瘀类药物可以疏通肝脏的血液循环,改善血流状态,从而达到降低门脉高压的目的。常用药物有丹参、桃仁、川芎、赤芍、当归等。 1.1.1 丹参 蒋立会等[1]将丹参注射液给PUT患者静脉点滴,前后各半小时分别行 B超检测 DPV、DSV、QPV。结果发现丹参可以显著降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A、B级)DPV、DSV、QPV,改善门静脉血流量,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对于门脉高压性胃病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刘晓艳[2]研究表明,丹参可以活血化瘀,扩张血管,减轻门脉阻力从而降低门脉高压;刺激胃壁分泌黏液而减轻胃黏膜的损伤;诱发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改善微循环,增加胃黏膜血流和氧供;抗氧化和减轻细胞内钙超载,保护胃黏膜等作用,对轻、中度出血治疗效果。1.1.2 桃仁 万志强等[3]认为桃仁提取物能改善临床症候及肝功能指标,提高肝组织间质型胶原酶活性,降低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肝纤维化的程度,促使肝纤维化的逆转。 1.1.3 川芎 黄忠等[4]用川芎素治疗PUT患者,发现川芎素能使PV、SPV明显降低,PVX及 SPVX明显增加,ET-1浓度明显下降,而 Qpv无明显变化,对降低门静脉压力有明显作用,且其降压作用是通过降低门静脉系统的阻力实现的,并不改变门静脉血流量,对肝功能的保护有积极作用,对Child A、B级患者疗效显著。 1.1.4 赤芍 赤芍有化瘀行滞止痛的作用,对肝细胞的免疫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促进肝细胞再生,同时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可使已形成的肝纤维化得到较好的改善和逆转。李延昌等[5]研究表明,赤芍可以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沉积及促进其降解的作用,从而可明显改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组织的病理改变,从而降低门脉的压力。 1.1.5 当归 当归除含有有蒿本内酯、阿魏酸等有效成分外,还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使肝脏炎症反应明显减轻,使肝组织原量减少,肝硬变程度减 轻。其活血化瘀的功能,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门脉血流阻力下降。李校天等人[6]用胆管结扎法制作犬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模型,静滴当归注射液后测定用药前后肝硬化犬血流动力学及胃粘膜血流变化,发现当归可降低肝硬化犬的门静脉压,使肝硬化犬的门静脉压力指标 Ppv、WHVP、HVPG显著降低,GMBF明显改善,对体循环参数MAP、HR无显著影响,说明当归在降低肝硬化犬门静脉压力的同时,具有胃黏膜保护作用,无全身不良反应。 1.2补虚类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属于慢性衰弱性疾病,机体免疫平衡失调,而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此病多为肝旺脾虚,气阴两伤所致,因此强调补虚扶正,方能祛邪外出。常用的补益中药有冬虫夏草、黄芪、泽泻等。 1.2.1 冬虫夏草 《中药大辞典》指出冬虫夏草可“保肺肾、补精髓、化痰止咳,用于肺肾两虚证”。具有促使肝纤维化的逆转改善肝细胞功能的作用,与桃仁提取物合用经万志强等[3]临床证实可减轻肝纤维化,减低门脉压。金博等[7]的研究表明人工虫草菌丝和葡萄糖酸锌均可减少大鼠四氯化碳实验性肝纤维化肝内胶原的沉积,从而改善肝纤维化,有利于降低门脉的压力。 1.2.2 黄芪 黄芪具有保肝、促进肝细胞再生、促进白蛋白合成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曾芬[8]通过实验研究黄芪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时发现,黄芪能够使Dpv、Dsv缩小,Spy、Ssv加速,Qpv、QSV减少,HA、PCⅢ、LN也明显改善,结论是黄芪能较好地改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改善肝纤维化有关。 1.2.3 泽泻 具有利水渗湿泄热的功效,丁霞等人[9]认为泽泻可以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具有解痉、保肝、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顽固性腹水效果明显。冯志杰等人[10]对采用40%CCl4诱导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进行泽泻灌胃治疗,结果显示泽泻具有明显利尿作用,治疗后可使肝硬化大鼠尿量明显增加,显著减少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和门静脉压力,泽泻可作为治疗肝硬化门脉高的有效药物。 2 中药复方 许多中药复方具有阻抑或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星状细胞增殖和转化,下调前胶原mRNA表达,减少胶原合成和沉积,抑制星状细胞分泌TGFβ等细胞因子,增加胶原酶表达,促进胶原 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王振常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病内科,广西 南宁 530023)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中医药;进展 中图分类号:R65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09- 0065- 02 收稿日期:2009-04-12 作者简介:王振常(1972-),男,广西柳州人,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肝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65

治疗肝硬化秘方

治疗肝硬化秘方 熊胆25G 五灵脂25g 枣仁25g 三七25g 当归25g 白菊20g 鳖甲25g 穿山甲25g 丹参30g 板兰根25g 蒲黄200g 蜂蜜300g 郁金20g 熬药方法 第一步:蜂蜜放在容器里熬成90°(看到蒸汽)。 第二步:熊胆一起放在容器里搅拌,搅拌成糊状。 第三步:其他药一起放在容器里搅拌成糊状。 第四步:冷却后制成90丸。 服用方法: 一个疗程是一个月,一天服用3次一次一丸 抑制肝硬化补方 核桃树的树皮500g 鸭蛋 熬药方法 第一步:核桃树树皮和鸭蛋一起放在容器中煮,鸭蛋熟了拿出来吃,(根做茶蛋一样的方法). 第二步:熬到一定程度后核桃树的树皮烂成糊状,冷却后制成黄豆大小的丸。服用方法: 鸭蛋:二次/一天,一个/一次。 丸:二次/一天, 2~3丸/一次。 两个秘方一起服用

治疗肝硬化的秘方 熊胆25G 五灵脂25g 枣仁25g 三七25g 当归25g 白菊20g 鳖甲25g 穿山甲25g 丹参30g 板兰根25g 蒲黄200g 蜂蜜300g 郁金20g 熬药方法 第一步:蜂蜜放在容器里熬成90°(看到蒸汽)。 第二步:熊胆一起放在容器里搅拌,搅拌成糊状。 第三步:其他药一起放在容器里搅拌成糊状。 第四步:冷却后制成90丸。 服用方法: 一个疗程是一个月,一天服用3次一次一丸 肝癌秘方 核桃树的树皮500g 鸭蛋 熬药方法 第一步:核桃树树皮和鸭蛋一起放在容器中煮,鸭蛋熟了拿出来吃,(根做茶蛋一样的方法). 第二步:熬到一定程度后核桃树的树皮烂成糊状,冷却后制成黄豆大小的丸。服用方法: 鸭蛋:二次/一天,一个/一次。 丸:二次/一天, 2~3丸/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