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小说人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
分校庆阳分校
教学点庆阳电大
是否申请学位否
班级08秋汉语言文学本科班
姓名张丽红
学号20081620060512
指导教师李德新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_08秋__级(春、秋)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
号:060512
说明:1.答辩小组应填写评价意见,小组成员均应签名(盖章)。答辩小组不应少于3人。
2.此表附于封面之后。
3.此表由分校、工作站自行
【内容提要】
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现实,表达作者自己的观点。小说里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篇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度。古今中外的好小说,一般都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支撑。鲁迅的小说就以塑造人物形象见长,通过他的笔触,展现给读者的是旧中国农民、知识分子、妇女的生活遭遇和精神疾苦,吟咏出的是对旧社会的不满和对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从而提出改造国民性,改良民主社会的深刻思考。鲁迅一生著作很多,其中小说只有三部:《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十来篇,而且都很薄,字数加起来也不及一部中长篇小说的字数,但这仅有的三部小说塑造了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鲁迅小说主要塑造了那些典型的人物形象?他是如何成功塑造出众多人物形象呢?本文主要从鲁迅笔下一系列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知识分子、妇女的形象分析入手,针对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从两方面进行阐述,一.鲁迅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二.鲁迅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这是我们新时期的文学爱好者应该探讨研究的问题。通过研究,借鉴、学习堪称文学艺术的巨匠,思想界的巨人--鲁迅,在小说上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进而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关键词】鲁迅小说人物形象农民妇女知识分子艺术手法
浅谈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
的灵魂。他不是生活的旁观者,而要积极地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他向来认为作家必须同人民大众,同革
命共同奋斗,一同投到风波浩荡的革命斗争璇涡中,必须有鲜明的立场和热烈的爱僧,都能写出人民的心声。他反对那些资产阶级文人对下层劳动者的“客观”、“同情”的贵族老爷的态度,并尖锐地揭露了这
态度的虚伪性:所谓客观,只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但也是站在劳动人民当中,为他们的解放探
索出路。他的作品在中国二十世纪的文学史上地位显赫,无论是在创作手法上、人物塑造上都取得了非凡
的成就。因为鲁迅所提供的精神文化资源是十分丰厚的,需要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发掘、理解和诠释,这也
正是经典的魅力。
鲁迅一生著作很多,其中小说只有三部:《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十来篇,而且都很薄,字数加起来也不及一部中长篇小说。但鲁迅这仅有的三部小说涉及到的人物形象却不少。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现实表达作者自己的观点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篇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度。古今中外的好小说,一般都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支撑。鲁迅的小说就以塑造人物形象见长,通过他的笔触,展现给读者的是旧中国农民、知识分子、妇女的生活遭遇和精神疾苦,吟咏出的是对旧社会的不满和对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从而提出改造国民性,改良民主社会的深刻思考。鲁迅小说主要塑造了哪些典型的人物形象?他是如何成功塑造出众多人物形象的呢?这应是我们新时期的文学爱好者应该探讨研究的,通过研究,借鉴学习鲁迅先生在小说上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一.鲁迅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之前阅读好多鲁迅的小说,我觉得鲁迅笔下塑造的的人物形象大致可分三类:农民、知识分子、妇女。其中知识分子和农民作是鲁迅作品中的两类主要的人物形象,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国民性,他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主要表现了他"哀其不兴"的态度,他的农民题材小说更多地表现了他"怒其不争"的思想,更集中地表现出鲁迅作为一个启蒙主义思想家的特点。鲁迅正是通过这两类典型的人物形象,全景式地反映了当时旧中国的普遍社会氛围,从一个国民审视者的视角入手,表现了鲁迅对于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和深切思考。此外,鲁迅在塑造知识分子和农民形象时,尤为突出的是对女性个性、思想的描写,用以阐述女性思想,从而塑造出了众多个性丰富的典型妇女形象,所以我讲鲁迅小说的妇女形象单独罗列出来。
(一)鲁迅小说的农民形象
鲁迅以农民为题材的小说,描写了二十世纪初农民的生活、思想,以及他们在人生海洋中的呻吟和挣扎,塑造了许多真实的农民形象。在这长长的农民形象的画廊中,有以精神胜利法著名的阿 Q ,有慷慨好
客的六一公公,有背负着生活重担,忧郁的闰土……,对他们的描写,鲁迅多是撷取他们生活中的一个片
断 , 或是叙述“半生事迹”,或是从童年写起,直到二三十年后的种种切切。从他这些作品的描写里,
我们看到,象闰土这样勤俭的庄稼汉,全家人都投入劳动还是“吃不够”,但在这样现实面前,他还是弯
腰曲背,恪守着古老的规矩,迷信着香炉和烛台。祥林嫂这样一个安分守已的女人,信天任命,老老实实
地做工,甚至没有高声说过话。人家说:你犯罪了!她就服服帖帖地拿起自己千辛万苦积攒起来的钱去赎罪。爱姑不惜拼生命去和遗弃她的丈夫论辨是非,依靠的却是封建豪绅和封建礼教。阿Q受尽压迫和凌辱,蓄积了一肚子的怨恨,却不向强者反抗,而在更弱者身上发泄,不用实际的斗争取得真正的胜利,而在虚
幻的精神胜利法中,如此等等,他们怎能摆脱灾难得到解放?他们的冤屈怎能得到雪伸?“哀其不幸,怒
其不争”。人们也就可以从他们身上更清楚地看到一个时代农民生活的历史,看到鲁迅对造成他们灾难的
社会根源的探索。鲁迅农民题材的小说不仅成功地塑造出了一批落后农民的艺术形象,而且还真实地反映
了当时中国农村黑暗的现实,深刻地揭示出了这些农民愚昧、麻木的精神创伤。
鲁迅曾在《灯下漫笔》一文中指出:"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屡见不鲜的。因此,他将中国人的生存状况直接归纳为两个时代:"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故乡》中的闰土、《祝福》中的祥林嫂等,都属于这两个时代。三,不甘于这两个时代的人,如《阿Q正传》中的阿Q、《离婚》中的爱姑等,他们虽然也与曾经反抗过的狂人、吕纬甫、魏连殳以及涓生子君们一样,都以失败而告终,但鲁迅仍然将“创造这中国历史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作为包括自己在内的“现在的青年的使命”。中国农民具有这种精神病态的原因还有三个:第一,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中国农民从一次次造反的失败中,错误地得出了造反没有出路的结论,而不造反又无法忍受现实和痛苦生活,只好寻求精神上的安慰,或求佛拜神,或寄希望于来世;第二,由于自然经济的闭塞环境。中国农民长期生活在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环境中,稍有满足便夜郎自大,盲目排外;第三,由于封建家长制的家庭生活。中国农民虽然其社会地位低贱,但在家庭中却具有至高无上的尊严,而且越是在外面受辱受压,就越是在家庭中称王称霸。
(二)鲁迅小说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很多,孔乙己、陈士成、吕纬甫、魏连殳、子君和涓生是代表人物形象。这些人物虽然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但都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揭露,特别是对当时的科举制度的强烈抨击。这些形象憎恶黑暗的社会,他们有极强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震撼着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