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关系论文
摘要:老师流利的口语、漂亮的板书、幽默风趣的谈吐、激情四溢的讲课、多才多艺的展示,都会成为学生“亲其师”的理由。我认为“亲其师”和“信其道”应该是相辅相成,并且能相互促进的。只有这样子才可以起到一个良性循环的作用,才能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学相长,让师生在教育过程中更好地融入,才能产生最佳效果。
《学记》中有句话:“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意即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从而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这样,即使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后人将之归纳为“亲其师,信其道”。
想来确实如此,作为学生,在长时间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总有这么一种相似的现象,就是往往先喜欢上某个老师,然后因为喜欢这个老师,才形成对老师所授科目的喜爱。有了这份兴趣,于是便自然而然努力将此学科学好。教师教育学生,自然是要将自己的所知传授下去,即所谓要让学生理解并乐于接受自己的“道”。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则必须使学生“亲其师”,让学生主动找老师去获取知识,主动去体会老师的“道”。
优秀的学生有很多,可是他们却出现了某些科目成绩偏低的情况。从这一现象探究,发现学生在此学科的学习中没有动力;而从教师的角度去看,则说明教师没有能够引导学生产生学习自己所授科目的动力。“亲其师”就是把师生情感转化为一种学习动力的过程,然
后我们才可以期待产生“信其道”的结果。于是,能否把握“亲其师”这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会成为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当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变成了亲近、敬畏,以及信服,才可以说,学生已经“亲其师”了,才有了“信其道”的可能性。教师如果只试图用单一的说教去感化学生,时间一长,那些话在学生心中只不过是几句反反复复的唠叨,没有大作用的话,听之无用,学生产生了厌烦,自然不愿再对教师的教育有积极反应。说教只能是苍白无力的。教师相信爱能感化学生,这道理是没错的。不过,单有对学生的爱还远远不够,还要有施爱的方法才行,要用最佳的途径去传达爱意,以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老师想要把爱生这种情感转化为学习动力,就必须寻求科学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这里给教师指了一条明路——教师,要想学生尊重、欣赏甚至敬佩自己,必须要有正直的人品,以及过人的素质。
首先,教师须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在长期相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几十甚至几百个学生中发生反响,给学生一个积极印象,才能赢得他们的好感。教师某个不经意间的言行所能影响的,可能是一整个班、甚至一代学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另外,要吸引学生,教师自己必须具备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扎实的学术功底,给学生一杯水之前,自己要先储备一桶水。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日新月异,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
知识面越来越广,这无疑是对教师的一大挑战。如果教师仍然只是一支粉笔照本宣科,显然对现在胃口大开的学生而言是“吃不饱”的。因而如今的教师必须时刻学习,向纵深发展,不断充实自己。毕竟,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才会成为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敬佩的老师。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奇闻异事……都应当成为教师扩充自己的方面。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其次,教师需要和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这不是随便几次“谈心”和“聊天”就能实现的。很多老师的确经常会找学生谈话,但这种谈话等级分明,就是一个老师对学生的说教。因而,老师苦口婆心说了半天,学生却充耳不闻,这种谈话毫无成效。教师要研究书本,研究教学,更关键且更应该研究的是学生——学习成绩、生活状况、朋友圈,以至家庭背景,对每一项的了解都有利于更好地与学生亲切平等对话;谈话时,也许未必直奔主题,而是先关心一下学生近况,也是相当不错的方式。也可以以长者的身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以外的,诸如情感、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因为老师相对阅历广、经验多,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给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那种父兄般的关爱。现在的学生很多都离开家长,长时间待在学校,告别家人独立生活,肯定会在各方面遇到问题,无法及时与父母沟通商量的情况下,老师有义务辅助学生解决困难,专心于学业。
当然,老师流利的口语、漂亮的板书、幽默风趣的谈吐、激情四溢的讲课、多才多艺的展示,都会成为学生“亲其师”的理由。总之,我认为“亲其师”和“信其道”应该是相辅相成,并且能相互促进
的。只有这样子才可以起到一个良性循环的作用,才能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学相长,让师生在教育过程中更好地融入,才能产生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