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安塞腰鼓》教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塞腰鼓》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二、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黄土高坡》
1.导入:
一曲激昂高亢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这里不是鲁迅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这里没有小桥流水人家,这里也没有吴侬软语的咿咿呀呀;这里只有奔腾的黄河,只有酱色的黄土,只有火红的高粱,只有朴实、剽悍的西北汉子。
(多媒体展示图片:黄土高原、黄土、黄河、红高粱、西北汉子)
今天,就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踏上这片曾孕育出横扫六合的秦朝、大一统的汉朝、号称“唐帝国”的唐朝的神奇土地,去安塞古镇,去聆听那从2000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鼓声,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
2、多媒体介绍安塞腰鼓,学生欣赏。
(多媒体展示)安塞腰鼓诞生于黄土高原,是一种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独特而优秀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古代它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它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本来,一个人,一面鼓,没有稀奇的地方,但是脚下古朴厚重的黄土高原,耳边奔腾咆哮的滚滚黄河,给它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下面让我们跟随作家刘成章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体会这腰鼓声中激情。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感气势
1、欣赏电视散文《安塞腰鼓》/programs/view/7r9M9H9sh9k/的激情诵读,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请大家在听的过程中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读音并品味文章的感情基调,可小声跟读。
师过渡:“好一个安塞腰鼓!”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欣赏完这个短片的心情和感受吗?(惊心动魄、气壮山河、气势磅礴、气冲斗牛)整篇文章的确是极富震撼力,文章中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连一个高潮,是否给了你阅读的冲动和快感?请你带着满腔的激情,以饱满亢奋的精神,豪迈富有穿透力的声音放声朗读吧。在读的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语句,住一会为老师同学来一次震人心魄的朗读表演。
●找感觉
2、自由朗读,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和语句。
朗读指导:
四部朗读法:
1.大,大而不喊;
2.慢,慢而有情;
3.快,快而不乱;
4.稳,稳而有度。
简单解释:大,就是读的声音要大,即使读错了,也要大大方方的读出来,这样别人才可能给你指点。大而不喊,不要扯开喉咙,要让听到的人知道你在读课文。慢而有
情,要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是高亢还是低沉,是欢快还是悲伤等等。快而不乱,讲
究把文章读熟。稳而有度实际上是前三点之后的总结,是一种效果。简单的说,就是通
过前三步的阅读,根据自己对文章的体会,读出的课文,该高的高,该低的低;该快得
快,该慢的慢;该高亢的高亢,该低沉的低沉;该欢快的欢快,该悲伤的悲伤。
“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
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比风采
3、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可以小组展示,可以个人展示,看谁读得感情充沛,气壮山河。
●知内容
4、用“ 好一个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可用自己的语言,也可用文中的语言。
(“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这句话是——“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它每出现一次,又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小组合作交流)
第1次出现主要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时壮阔、火烈的场面。火烈的舞蹈场面美
第2次出现是在赞美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沉重的响声。激越的鼓声美
第3次出现是赞美充满力量的动作和舞姿。击鼓的后生美
第4次出现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能激起人们丰富的想像。变幻的舞姿美
板书:音美、形美、意美
师:看来同学们已初步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形象,它场面壮阔,鼓声沉重,动作有力,高潮迭
起,确实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从根本上说,安塞腰鼓好在它“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
了的那么一股劲”!这股劲,让我们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因此它是“生命
之劲”(板书)。
师:安塞人打腰鼓,打的就是这股劲!(投影“安塞腰鼓之劲”资料:表演起来有股
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
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老师读前半句,同学们齐读每句的最
后两个字,要读出“劲”来!
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和谐。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
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那千年黄土孕育的奔流黄河滋润的安塞腰鼓,敲击着是生命
之门,跳动着是生命之舞,燃烧着是生命之火。
●悟情感
过渡:不难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要宣泄什么情感?(学生回答)
1.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
2.歌颂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坚硬的外壳,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患得患失、苍白憔悴。
3.歌颂民族精神——: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蕭唛潇当闶嘮剀惯浇撈龙笺蓮窭杨紲鶼騎鰈绚栉舆縭舉龃哕娆銠潰姗鯁鐮纽烴驿递鮭鲟擰龈釣謙鰷軹場鋯鈕罢锻匦职灩療鑾矚侨誘溃怄釗鴣洶額慶殒庙。
文章写于1986年,这是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阶段,整个中华民族正在摆脱痛苦与现实,
正在强烈追求欢乐和梦幻。这隆隆隆隆的安塞腰鼓既是生命的赞歌,更是中华民族高歌猛
进开创一个崭新时代的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