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

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谢

D.图穷.而匕首见穷:尽,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使毕使于.前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以.其无礼于晋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乃.不知有汉

D.倚柱而.笑夜缒而.出

3.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3分) ()A.这段文字,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刻画了荆轲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

B.文段写秦武阳色变振恐,是为了显示秦廷的森严和始皇的威武,这一“色变振恐”与荆轲的“顾笑”形成鲜明的对比。

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

D.由于刺杀秦王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秦王惶恐到拔不出剑的地步,大臣们也都是目瞪口呆、手足无措。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5分)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宫之奇谏假道

晋假道于虞以伐虢,虞公许之。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①。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②。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③,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④乎?

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馨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⑤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⑥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注)①启:启发晋的贪心。晋、虞、虢都是姬姓诸候国,属同一祖先。玩:忽视。②大伯:周太王的长子。虞仲:周太王的次子。昭:古代宗庙神主排列分昭、穆两行,昭左穆右。始祖后第一代为昭,第二代为穆,依此而推。③桓、庄:桓叔与庄伯,这里指桓庄之族。庄伯是桓叔之子,桓叔是晋献公曾祖,庄伯是晋献公祖父。晋献公曾尽杀桓叔、庄伯的后代。④逼:威胁。⑤冯:同“凭”。⑥腊:岁终的祭祀。

5.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假.道于虞以代虢假:借

B.虢亡,虞必从.之从:听从

C.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再:第二次

D.弗听,许.晋使许:同意,允许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师还,馆于.虞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B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是.寡人之过也.

C.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吾其.还也

D.大伯不从,是以.不嗣。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国吞并虢国和虞国的成功,说明其心狠手毒,六亲不认,不顾同宗亲情,唯利是图。

B.晋国第一次借道攻打虢国,虞公同意了,并且会合晋国军队一道去讨伐虢国。

C.晋国第二次借道攻打虢国,宫之奇力谏虞公,虞公也有所犹豫,但是最终答应了晋国的要求。

D.虞公第二次同意借道之后,宫之奇率领家族的人离开了虞国,并断言虞国将会灭亡。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晋假道于虞以伐虢,虞公许之。(4分)

译文:

(2)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4分)

译文:

(3)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5分)

译文:

9.根据下面的要求,断句并翻译。(5分)

祖辈传承下来的名言,我们信手拈来,用起来得心应手。有一些名言,原意被误解了,而且一直在误解、误用。比如孔子的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多年来被理解为“老百姓只可以被统治和支使,不可以让他们懂知识、有文化”。这样的翻译和理解与孔孟之道“有教无类”的宗旨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是我们理解时把句读搞错了, “句读”理顺了,意思也就明确了,请结合“有教无类”的宗旨,重新思考该句的“句读”及句意。

(1)断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用“/”断句)

(2)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0.下列各句中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舍:舍弃,回避

C.则将焉用彼相.矣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倾:倾诉

1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能者.止

B. 且在邦域之.中矣既来之.,则安之

C.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D.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2.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