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献与历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7fe25b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2.png)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最为辉煌的一颗明珠,也是世界上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底,敦煌莫高窟经历了约1000年的时间,历史的长河使得敦煌莫高窟成为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文化内涵最为丰富、展示艺术成就最为壮观的佛教艺术圣地。
敦煌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国内外学术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敦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我们认识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历史资料。
本文将对敦煌研究的现状与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为读者深入了解敦煌研究提供全面而系统的信息。
一、敦煌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敦煌研究自20世纪初开始兴起,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丰富成果的学科领域。
早期的敦煌研究主要是考古学家对敦煌莫高窟的发掘和整理,他们对敦煌的历史与文化、艺术与宗教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为后来的学术工作奠定了基础。
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内外对敦煌研究投入了更多的人力、财力与物力,敦煌研究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涉及内容也日益丰富。
此后,中国敦煌研究中心、中国敦煌研究院等一批专门的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加快了国内对敦煌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海外也有一批学者深入敦煌研究,对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雕塑、壁画中的文字和神话故事等方面作了深入的考察和解读。
敦煌研究的现状是非常令人鼓舞的,能够为我们认识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历史资料。
二、敦煌研究的成果与亮点1. 敦煌壁画与雕塑研究壁画与雕塑是敦煌莫高窟的两大艺术瑰宝,也是敦煌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敦煌研究中,壁画是最为引人注目的研究对象之一。
敦煌壁画以其绚丽多彩的色彩和丰富多样的题材而闻名于世。
通过对敦煌壁画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情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敦煌莫高窟中的雕塑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敦煌雕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内容深受学者们的喜爱,不仅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雕塑技术和审美情趣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也为我们认识中国古代宗教与文化传承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郝春文〕敦煌文献与历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郝春文〕敦煌文献与历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4173af11a216147917112855.png)
自然十分珍视 ∀ 这一时期公布的佚籍有 5鸣沙石室佚书 6 收录的 5春秋谷梁传解释 6 / 僖公上第五 0!
5 春秋后国语 6! 5春秋后秦语 6! 5春秋后魏语 6! 5晋纪 6! 5阃外春秋 6 等 ∀ 罗振玉所撰目录提要分别
据传世文献考出以上史籍的名称 并说明其对研治各时期历史的价值 ∀ 5鸣沙石室古籍丛残 6 则影印
西和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统治开始动摇 ∀ 大中二年
沙二州后上表归唐 唐廷遂在沙州设归义军节度 任命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 ∀ 此后直至 半叶 张议潮家族和曹议金家族相继控制归义军政权达 回鹘建立的甘州回鹘占据
个河西及沙州以西的一些地方 ∀ 世纪晚期以后则仅有瓜 ! 沙二州 其东的酒泉 ! 张掖地区被由西迁 凉州一带则是吐蕃系的温末部的活动地域 心由西迁回鹘建立的西州回鹘王国和以于阗为中心的于阗王国等少数民族政权 ∀ 因这一历史时期的 历代中原王朝始终未能有效控制上述地区 属于这个时期的官私文书和史籍 富的原始资料 ∀ 我国学者在最初接触敦煌文献时 就开始了对归义军资料的整理和研究 ∀ 5敦煌石室真迹录 6 中 即有多件与归义军有关的文书 王仁俊还以 / 按语 0 的形式介绍了几件同类文书 ∀ 他依据所见文书否 定了 5新唐书 # 吐蕃传 6 有关张淮深卒于咸通十三年 年 张奉之敕 并推测张奉之尚白是受摩尼教的影响 年 的记载 考定张淮深应卒于大顺元年 确认 5西汉金山国圣文神武白帝敕 6 即 5旧五代史 6 等史书所记 / 自号金山白衣天子 0 的 指出 5曹议金壁画题名 6 中之曹议金即 5旧五代 他联合回鹘 通使中原 遂以留后 但由于 故当时的官修史籍对吐蕃管辖时期西北地区的情况和归 且多讹误 ∀ 幸赖敦煌文献保存了一大批 义军政权及其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有关情况记载极为简略
敦煌文化研究会工作总结
![敦煌文化研究会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5262c8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d.png)
敦煌文化研究会工作总结(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述职报告、辞职报告、调研报告、工作报告、自查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思想汇报、心得体会、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job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research reports, work reports, self-examination repor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work summaries, ideological reports, reflectio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敦煌文化研究会工作总结敦煌文化研究会工作总结:进展与展望工作总结导语,我们眼前所阅读的这篇共,由吴东南经心改进后上传。
敦煌莫高窟中的藏经洞古代文献保护与研究
![敦煌莫高窟中的藏经洞古代文献保护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eaa288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0.png)
敦煌莫高窟中的藏经洞古代文献保护与研究敦煌莫高窟是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一处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其中的藏经洞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古代文献,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佛教学术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探讨敦煌莫高窟中的藏经洞古代文献保护与研究的现状、问题以及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节:藏经洞古代文献的意义和特点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是佛教寺庙修建时开凿的用于保存经卷的洞窟,至今已有1000多个洞窟,约有5万多尊佛像和50万余平米壁画。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藏经洞中的大量文献。
这些文献包括经典、经师译著、佛教史志、隐逸文献等,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堪称世界之最。
这些古代文献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
它们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迁与发展,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古代中国提供了重要证据。
同时,它们还是佛教学术研究的重要依据,对于研究佛经的来源、传播、演变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时间的长久以及环境的恶劣,敦煌莫高窟中的藏经洞古代文献面临着严重的保护问题。
第二节:藏经洞古代文献的保护现状目前,敦煌莫高窟中的藏经洞古代文献保护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
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对敦煌莫高窟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尤其是对藏经洞中的古代文献进行了专门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它们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其中,最主要的保护措施是对洞窟内的环境进行调控和保护。
通过控制湿度、温度和光照等因素,减缓文献的老化和腐朽速度。
此外,对洞窟进行了密封与防护,避免外界的湿气、风沙和阳光对文献的侵蚀。
同时,还进行了文献的修复与整理工作,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古代文献。
第三节:藏经洞古代文献的问题与挑战尽管敦煌莫高窟中的藏经洞古代文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文献保存的时间过长,许多文献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和腐朽现象,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b784d8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2.png)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敦煌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而敦煌莫高窟则是敦煌研究的重要载体。
自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的发现以来,无数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对其中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
本文将就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进行综述,从历史、文献、符号、语言等多个方面介绍目前敦煌愿文研究的情况,以期能够为敦煌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敦煌愿文研究的现状。
一、历史综述敦煌莫高窟因其丰富的壁画和佛教文献而闻名于世。
敦煌莫高窟的文献资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印度文献,另一类是中国文献。
其中的中国文献以愿文为主要内容,愿文是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一种特殊文献形式,其内容主要是佛教信仰的表述,如愿望祈求、供养祈愿等内容。
愿文的文字为汉字,并用梵文音译注解。
愿文不仅在佛教研究领域有着重要价值,同时也对古代汉语及其发展历程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文献材料。
愿文的发现为研究古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等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文献整理敦煌愿文是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佛教文献之一,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佛教信仰、文化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敦煌愿文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古代文献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自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文献的发现以来,国内外的学者们对敦煌愿文进行了大量的整理和研究工作。
最早对敦煌愿文进行整理研究的是日本学者松本恆一,其在20世纪初为敦煌愿文的整理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之后,中国学者陆维钧继续对敦煌愿文进行了近乎全面的整理工作,其整理发表了一部分愿文,并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为敦煌愿文的整理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清华大学的方敏、南京大学的蒋正华等学者也分别对敦煌愿文进行了大量的整理和研究工作。
实际上,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敦煌研究的热潮,国内外的学者们对敦煌愿文的整理和研究也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并广泛发表了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使得敦煌愿文的研究工作不断向前迈进。
三、符号解析敦煌愿文中的符号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敦煌史部文献整理研究
![敦煌史部文献整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ec4bf38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68.png)
敦煌史部文献整理研究敦煌史部文献整理研究是对敦煌遗书中的历史类文献进行整理、研究和编辑的学术活动,其意义在于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资料。
以下是关于敦煌史部文献整理研究的一些重要方面:1. 敦煌史部文献的特点:敦煌遗书中的史部文献涵盖了丰富的历史材料,包括官方公文、官员任免表、地方志、家谱族谱、历史著作、碑刻等。
这些文献在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它们在时间范围、内容丰富性和文字形式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2. 敦煌史部文献整理的历史与现状:敦煌史部文献整理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清代皇家秘阁书官马浴宽首先在1909年开始对敦煌遗书进行整理。
此后,一系列的研究者、学者和机构参与了敦煌史部文献的整理工作,大量的文献得以整理、研究和出版。
然而,由于敦煌遗书的数量庞大、文字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文物保存的脆弱性,敦煌史部文献的整理工作仍然很庞大而艰巨。
3. 敦煌史部文献整理与学术贡献:敦煌史部文献整理研究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学、文化学、地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整理和研究敦煌史部文献,可以填补历史记录中的空白,还原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对于重要历史事件、社会结构、官制制度等方面的了解具有重要贡献。
此外,敦煌遗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地域志书和地理资料,对于古代地理学研究也有一定的价值。
4.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敦煌史部文献得以数字化、存储和传播。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敦煌史部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更加便利和广泛,并为更多的学者和研究机构提供了参与其中的机会。
总的来说,敦煌史部文献整理研究在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敦煌遗书中的史部文献进行整理、研究和编辑,可以为历史学、文化学和地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源和资料,有助于拓展对古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敦煌文献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敦煌文献学研究回顾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7301e4ce5fbfc77da269b1fd.png)
和各 种艺 术 品” ,而本 文 讨论 对 象是 敦 煌洞 窟 出
土 的文 献 。本 文 “ 煌 文献 ”—— 是 指 敦煌 洞 窟 敦 出土 的用 文 字表 述 的 、具 有 历史 价值 和科学 价 值
的图书资料 。 9 3 18 年制定 国家标 准《 文献 著录总则 》
给 “ 献 ”下 的定 义 是 : “ 录有 知 识 的一 切 载 文 记
左 右 ,折 叶 氏刊本 经 卷流 行 ,故将 原来 使用 不便
的卷 轴式 经卷 等 一并 封 闭此 窟。我 们从 以下几个
体 。” 而 国家 标 准 的定 义 范 围远远 大 于我 们本 文
中要所 讨 论 的狭 义 的 “ 献 ”这 一概 念 。这 里 首 文
方 面对 敦煌文献 作个大致 的了解 。 ( )从收藏 国家 与数量 看 :据 一些学 者研究 1 统计 , 英藏敦 煌文书藏 10 0件 ,法 国藏 3 0 40 7 0件 , 俄 藏 1 7 0件 。据 方 广铝 先 生 的统 计 , 日本 及其 89
的东 西 ,如建 筑 、碑 刻 、工 具 、武器 、生活 器 皿
惧 怕西 夏侵袭 而藏 之。 ( 废 弃说 。藏经洞 所藏 2) 多 为残卷 短 篇 、过 时 作废 文 书 ,方 广 铝认 为所 藏
物 对 当 时的 僧侣 大众 来说 已经失 去 了价值 ,故 废 弃 于此 。 ( )书库 改 造 说 ,大 约 在公 元 10 3 0 0年
【 作者简介 】朱国祥,男,铜陵广播电视大学。
朱 国祥 :敦 煌文献学研 究回顾与展望
书馆 藏 1 0 0号 。国 内散 藏敦 煌 文献 已经 公 布 了 60 2 5 号 。方 广铝 历年调 查所 得 ,世界汉 文 敦煌遗 56
对敦煌文献研究的感悟和体会
![对敦煌文献研究的感悟和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2a5f77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6.png)
对敦煌文献研究的感悟和体会
敦煌文献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研究它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状况,还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一种宝贵的资源和参考。
在对敦煌文献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敦煌文献的广泛性和独特性让人叹为观止。
敦煌文献的内容涉及丰富多样的领域,包括佛教经典、历史、医学、音乐等等,这些文献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化和繁荣。
同时,敦煌文献保存了众多的唐代写本和明代抄本,这些文献在各方面都具有独特性,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其次,敦煌文献的研究需要跨学科的方法和背景知识。
由于敦煌文献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研究者来说,必须具备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包括文学、语言学、史学等等。
同时,还需要研究者具备对佛教、历史、医学等领域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对于我来说,研究敦煌文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后,敦煌文献研究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致。
敦煌文献的保存状况并不理想,因此,对于研究者来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去阅读和研究这些文献。
同时,由于敦煌文献的篇幅和内容较多,对于研究者来说,需要细致地进行整理和分析,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总的来说,对敦煌文献的研究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其广泛性、独特性和复杂性。
在研究敦煌文献的过程中,我不仅提高了自
己的学科知识和研究能力,而且对我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相信,通过对敦煌文献的持续研究和保护,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023年敦煌研究总结保护与传承中华文明瑰宝
![2023年敦煌研究总结保护与传承中华文明瑰宝](https://img.taocdn.com/s3/m/9e07c52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0.png)
2023年敦煌研究总结保护与传承中华文明瑰宝2023年,敦煌研究所在保护与传承中华文明瑰宝方面做出了重要工作。
本次工作总结旨在回顾所取得的进展和成就,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以便更好地继续保护与传承中华文明的瑰宝。
一、背景和目标敦煌,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因此,保护与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开展研究工作、推广敦煌文化和举办相关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独特的文化宝藏。
二、研究成果与发现在过去的一年中,敦煌研究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和发现。
首先,通过对敦煌壁画进行系统性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其次,我们对敦煌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和研究,发现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和文献资料,为研究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支持。
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了敦煌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工作,通过举办展览、研讨会和培训班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敦煌文化。
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然而,在保护与传承中华文明瑰宝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敦煌遗址的环境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游客数量的激增,敦煌遗址周边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小的压力,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好这些古老文明的瑰宝。
其次,敦煌文物的保护和修复也是一个紧迫的任务。
由于年代久远和环境的腐蚀,部分文物出现了破损和褪色等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损坏。
最后,敦煌研究所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以更好地开展保护与传承工作。
四、改进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方案:首先,在敦煌遗址周边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区,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
其次,加大对敦煌文物的保护力度,采用先进的修复技术和方法,修复受损文物,并制定合理的展览和保存方案。
最后,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研究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配备先进的研究设备和工具,以提高研究效果和成果。
敦煌文献与历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三)
![敦煌文献与历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三)](https://img.taocdn.com/s3/m/1dc7922483c4bb4cf7ecd184.png)
四敦煌文献为历史学提供了一大批内容丰富的研究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其史料价值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以今天的认识水平观察,它至少在以下一些方面对历史学具有独特价值。
其一,它为我们全面、深入、系统地考察中古时期的一个地区提供了相对充足的研究资料。
与甲骨文和汉晋简牍等其他出土文献相比,敦煌文献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它涉及的学科和方面较多。
仅对历史学而言,就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诸多方面。
其次,每件文献所包含的内容也相对比较丰富。
再次,它涉及的时间较长,自5世纪初至11世纪初将近6个世纪。
即使文献年代比较集中的8 世纪中至11世纪初,亦达200多年。
最后,全部文献都与敦煌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关系或联系。
就世界范围来看,具备以上条件的出土文献似也为数不多。
如果我们依据这些资料对中古时期敦煌社会的各个角度、各个层面作全方位的考察,其成果将为学术界认识中古社会的具体面貌提供一个模型或参照系。
这当然有助于推进人们对中古时期社会的进一步认识。
显然,对历史学而言,解剖敦煌这样一个麻雀,其意义会超出敦煌地区。
而敦煌文献为解剖这个麻雀提供了必要条件。
本文的简略回顾表明,数十年来,我国学者在这一方面已做了许多重要准备工作。
如对归义军政治史的研究、对敦煌历史地理的研究等都已经相当深入,并有总结性论著问世。
有的相关类别文书如碑铭赞类文书和契券文书的整理和研究也已达到较高水平。
但仍有许多方面需要加强,不少方面有待展开。
如归义军时期的经济史、佛教史、社会史和文化史等方面都值得投入更多的力量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有些方面甚至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以后才能进行总结。
如敦煌佛教史需要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完成“敦煌佛寺志”、“敦煌的佛教与社会”等系列专题研究以后,才有可能在这方面进行总结性研究。
敦煌社会史也要在完成“敦煌氏族志”等系列专题研究后才有可能进行总结性研究。
至于敦煌文化史,我们以前做的工作就更有限,大量的工作有待展开。
敦煌文献对中国古代史研究的价值
![敦煌文献对中国古代史研究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b052bba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6.png)
一、概述我国古代历史是人类历史的宝库,而敦煌文献作为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遗产之一,对于我国古代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敦煌文献不仅是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的重要见证,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瑰宝,其对于我国古代史研究的价值在于它所反映的历史真实性、历史细节、历史变迁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敦煌文献对我国古代史研究的价值。
二、敦煌文献对我国古代史研究的价值1.历史真实性敦煌文献作为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记录了大量真实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现象。
其中包括了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对于我国古代历史的真实性有着重要的印证作用。
通过对敦煌文献的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还原我国古代的历史面貌,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情况,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资料。
2.历史细节敦煌文献中所包含的大量史料,对于我国古代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细节。
这些历史细节涉及到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政治事件、社会变迁、战争冲突还是日常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在敦煌文献中找到相关的记载。
通过对这些历史细节的挖掘和整理,可以深入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更加全面地把握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
3.历史变迁敦煌文献所记录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变迁和演进。
我国古代历史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和变革,历史的变迁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
通过对敦煌文献中的历史记录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风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4.文化传承敦煌文献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资讯,对于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其文化底蕴深厚,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深远。
通过对敦煌文献中的文化内容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我国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的传承和演变,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特色。
三、结论敦煌文献作为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对于我国古代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敦煌历史调研报告总结
![敦煌历史调研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30e5c6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2.png)
敦煌历史调研报告总结敦煌历史调研报告总结敦煌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其丰富多样的历史遗迹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而闻名。
本次调研报告对敦煌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总结出以下几个重要结论。
首先,敦煌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在古代,敦煌作为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是连接中国和欧亚大陆的重要交通枢纽。
通过对敦煌历史的调查,我们了解到敦煌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贸城市,交通便利,商品流通频繁,吸引了众多商人和游客。
其次,敦煌以壁画艺术而闻名于世。
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的保护和修复,敦煌壁画被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展示了古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卓越成就。
壁画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佛教主题、历史故事、宫廷生活等,在艺术形式、题材内容和技法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再次,敦煌历史上的经济繁荣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
通过对敦煌古代经济的研究,我们发现敦煌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是多元化的,农业、商业、手工业和艺术业都有很好的发展。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经验,即经济的繁荣需要多个领域的发展,不能过分依赖某一领域。
最后,敦煌历史的研究也引发了我们对文化保护和古代建筑保护的思考。
敦煌的历史遗迹虽然经过了数百年的风雨侵蚀,但通过认真的保护和修复,仍然能够保留下来,并向世人展示古代中国的辉煌文明。
我们应该认识到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我们的责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保护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总的来说,敦煌历史调研报告通过对敦煌历史的研究,总结了敦煌作为古代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以壁画艺术闻名于世,经济繁荣的经验以及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
这些结论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敦煌莫高窟研究报告(一)2024
![敦煌莫高窟研究报告(一)2024](https://img.taocdn.com/s3/m/88c62a5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4.png)
敦煌莫高窟研究报告(一)引言概述: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以其独特的壁画和雕塑而闻名于世。
本研究报告将对敦煌莫高窟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探讨,以揭示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正文:一、发现与历史背景1. 莫高窟的发现与命名2. 敦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3. 莫高窟的建立与发展4. 莫高窟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5. 莫高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二、艺术特点探析1. 壁画艺术的形式与技法2. 莫高窟的题材与内容3. 壁画中的人物形象与风格特点4. 雕塑艺术在莫高窟中的表现5. 莫高窟艺术的风格演变与变革三、文化背景与意义解读1. 莫高窟壁画中的佛教文化2.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地位3. 莫高窟壁画对唐代社会的反映与影响4.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在莫高窟中的表现5. 莫高窟对今日艺术与文化的启示与借鉴四、研究方法与学术价值1. 专家学者的研究方法与成果2. 重要的学术贡献和发现3. 莫高窟的学术价值与国际影响4. 莫高窟研究中的争议与问题5. 研究的意义与未来展望五、莫高窟的旅游与观赏价值1. 莫高窟的旅游资源与开发2. 游客对莫高窟的观赏体验与反馈3. 莫高窟的保护与旅游的平衡发展4. 敦煌莫高窟的世界遗产地位与认知度5. 莫高窟对中华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作用总结:通过本文档的深入研究,我们对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文化背景和学术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敦煌莫高窟在旅游观赏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巨大价值,期待未来更多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能够深入展开,使敦煌莫高窟的独特魅力能够持久地传承下去。
敦煌学百年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敦煌学百年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ab2e09f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8.png)
总之,敦煌学作为一门具有百年历史的综合性学科,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 著成果。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和研究敦煌学,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进步,同 时也要敦煌学的应用价值,努力让这一古老而珍贵的学术资源服务于现实社会。 让我们共同期待敦煌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为辉煌的成就。
参考内容
中国期货市场经历了百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农产品期货交易到如今已成为全球 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之一。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中国期货行业的历史、现状与 未来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推动 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提高 了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大数据技术则帮助企业更好地分析市场趋势,提高决 策效率。区块链技术则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三、计算机技术的趋势
未来计算机技术将呈现智能化、融合化、专业化和安全化的特点。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计算机将更加智能化。它们不仅可以 执行特定的任务,还可以学习和自我优化,提高工作效率。
融合化:各种技术的融合将进一步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例如,物联网和云 计算的融合,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各种资源。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发明的机械式计算机以来,计算机技术已经经历了漫长 的历程。从最初的巨型机到现在的微型机,计算机技术不断演进,推动了人类 社会的快速发展。本次演示将从历史、现状和趋势三个方面,探讨计算机技术 发展的历程。
一、计算机技术的历史
19世纪后期,科学家们开始研究电动式计算机。1833年,查尔斯·巴比奇设 计了一台分析机,可以进行乘法运算。然而,由于同时期的技术水平有限,这 台分析机并没有真正制造出来。
敦煌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由于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引起了世界 各地学者的高度。敦煌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敦煌文献、壁画、石刻等方面,这些 材料为研究敦煌及其所在的历史时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然而,关于敦煌学的 定义和范畴,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敦煌学应该局限于敦煌的文献 研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应该包括与敦煌相关的所有领域。
敦煌石窟研究百年回顾与瞻望
![敦煌石窟研究百年回顾与瞻望](https://img.taocdn.com/s3/m/d79cb1e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3.png)
敦煌石窟保护工作的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建时期、发展时期和成 熟时期。在初建时期,政府主要采取了抢救性保护措施,针对濒临毁灭的石窟进 行了重点保护和修复。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敦煌石窟 保护工作进入发展时期,各项保护措施逐步完善,保护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到了 成熟时期,敦煌石窟保护工作形成了科学、全面、有效的保护体系,成为世界文 化遗产保护的典范。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敦煌石窟中的曼荼罗图像研究。曼荼罗,意为“圆轮”,用,为研究佛教密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敦煌石窟中的曼荼罗图像主要出现在唐代,为当时的密宗修行者所绘制。这 些图像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们通常以圆形为主,内部绘有各种象征性的图案 和符号;其次,曼荼罗图像在石窟中的位置非常考究,一般位于洞窟的中央或主 尊的背后;最后,曼荼罗图像的颜色丰富多彩,为修行者提供了富丽的视觉效果。
一、敦煌石窟的发现与早期研究
1800年,杨古城在敦煌以西的鸣沙山发现了莫高窟。然而,敦煌石窟的早期 研究可以追溯到1900年,当时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偶然发现了藏经洞。这 一发现引起了国际轰动,也为敦煌石窟研究拉开了序幕。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考古学家和艺术家开始对敦煌石窟进行系统的研究 和临摹。他们不仅对洞窟进行了编号和测量,还对壁画进行了临摹和记录。这些 工作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色彩的历史背景
敦煌石窟壁画的色彩运用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在佛教文化 的背景下,壁画的色彩也受到了印度佛教绘画的影响。同时,在敦煌石窟壁画的 绘制过程中,也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观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敦煌壁画色 彩风格。
画面的构成要素
敦煌石窟壁画画面构成要素丰富,包括构图、线条、造型等方面。在色彩方 面,不同的色彩搭配和运用突显了画面构成的不同要素。例如,在佛像的描绘中, 通常采用庄重的土黄色和红色,以表现佛像的高大和威严。而在描绘天空、云彩 等元素时,则主要运用蓝色和白色,以表现天空的广阔无垠。
敦煌文献与中国历史研究
![敦煌文献与中国历史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7361ffe4a7302768f9939b1.png)
1900年旧历五月,正当八国联军攻陷大沽,进逼京津之际,中国西北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封闭了700余年的5到l1世纪的5万余件文书重见天日,成了珍贵的文物,也成了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说过:“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
”新史料的发现并非少见,但藏经洞文献却具有与一般新史料不同的价值与特点,以至能够以此为基础,形成一股学术的新潮流。
形成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敦煌学。
这些特点是:第一,数量大,达五万余件,还有一千余幅绘画、刺绣、一个地方同一时间出现这么多资料,是极少见的。
第二,时间长,从5世纪到11世纪达700余年。
第三,关联性,都是敦煌地区的文献,彼此在时间、空间与内容上,往往有所关联,利于参照、印证、综合的研究。
第四,类型多,举凡佛、儒、道经典、记录,各类书籍、官府文书、私家文献、寺院档案,以及诗词变文,日用杂字、星历占卜,几乎应有尽有而且还包括了汉文以外的藏、突厥、回鹘、于阗、梵文等文字的资料。
第五,涉及方面广,历史学、历史地理学、民族学、文学、语言文字学、艺术、民俗学、科技史等等方面的研究,都能从这里获得丰富的资料。
第六,敦煌地区丰富的历史遗存,长城烽燧,汉晋墓葬,尤其是与敦煌文献同时期的以莫高窟为首的石窟群中保存完好的大量壁画与雕塑,都可以同藏经洞文献参照、结合,进行研究。
第七,敦煌的独特地位,它既是中原王朝的西陲,与周边的民族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又是古代东西方交往要道丝绸之路上的要冲。
这些,在藏经洞文献中都有鲜明的反映。
因此,藏经洞文献既具有地方文献的意义,也具有全国性文献的意义,既具有汉族历史文化意义也具有周边民族历史文化的意义。
具有汉族与周边民族的交往关系的意义,还具有世界历史文化的意义、具有如此丰富的内涵。
也是其他新发现的史料所少见的。
敦煌文献对学术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敦煌文献对学术研究的价值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fe407d8581b6bd97f19eae5.png)
敦煌文献对学术研究的价值及意义敦煌的黄沙下掩埋的历史文献从被发现至今,引起了无数中外学者的关注。
各国学者对敦煌遗物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涵盖了艺术,音乐,学术等各个方面。
其中大量的敦煌文献则成为学术研究的有力支持,有着重要意义。
敦煌文献的主体是佛教典籍,但同时还有不少其他方面的文献,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珍贵的研究资料。
在宗教研究方面,胡适先生就敦煌禅宗文献做出过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敦煌文献对讲唱文学的研究价值成为文学范围内研究敦煌文献的热点。
而敦煌文献中大量的壁画,雕塑,建筑等资料都是极值得研究的,对后世影响很大。
而敦煌文献对历史研究具有更重要的价值及意义。
敦煌文献对史学研究的价值是多方面的,范围很广。
突出表现在隋唐五代史的研究,中古社会史的研究,中古学术史研究,科技史研究等方面。
成为独立研究中试不可替代的第一手资料,具有独特的学术研究地位。
同时又是对已有史料的一个有力补充,对其他学科的研究起到辅助作用。
敦煌文献对研究隋唐五代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及意义,通过大量的史料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得到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其他研究隋唐历史的文献也可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由于唐代文献中的官文书都被省去了前后的格式,所以在敦煌吐鲁番发现的大量的官文书对我们了解唐代官文书的原貌有极重要的意义。
唐代有关官制的典籍记载其制度时大都详于前期而略去后期,而敦煌文献中的有关文书正好相反,可以弥补典籍记载之不足。
而且大多数是各级官府运作中的文书原件,所以可以反映其制度运行的一个侧面。
此外典籍对中央官职记载较多,对地方官职记载较少,而敦煌吐鲁番文书也与之相反,与地方管制相关的文书较多,包括了州郡、县、乡、里各级官吏,对于军事系统的折冲府、军、镇、戍、守捉等也有不少资料,这也说明了这些资料的珍贵之处。
敦煌吐鲁番文书中保存的大量《唐律》、《唐律疏议》的写本,可以和今天传世的《唐律疏议》相对照来研究唐代的刑法。
敦煌文献与历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一)
![敦煌文献与历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一)](https://img.taocdn.com/s3/m/5088593ae2bd960590c6777e.png)
1900年农历5月26日,道士王圆箓在敦煌莫高窟第16 窟甬道北壁发现了一个复洞(现编号为第17窟),洞内重重叠叠堆满了从十六国到北宋时期的经卷和文书。
这批古代文献总数在五万件以上,多数为手写本,也有极少量雕版印刷品和拓本;其形态有卷子、摺本(包括褶叶装、旋风装、蝴蝶装)、册叶本和单片纸叶等;其文字多为汉文,但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梵文和突厥文等其它文字的文献亦为数不少;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宗教、历史、地理、语言、文学、美术、音乐、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诸多学科,但以佛教典籍和寺院文书为主。
敦煌文献主要是指这批古代文献〔1〕。
不论从数量还是从文化内涵来看,敦煌文献的出土都可以说是本世纪我国最重要的文化发现。
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后来引起世界学术界震惊的珍贵文物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致使其中的大部分先后流散到英、法、俄、日等国,对我国学者利用这批文献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我国学术界自1909年得睹敦煌文献之时起,即开始对其进行整理和研究,经过我国学者和日、法、英等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以整理和研究敦煌文献为发端的学术研究领域逐渐扩大,并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
现在,敦煌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显学,而利用敦煌文献研究历史问题始终是敦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拟对1909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利用敦煌文献研究历史的有关情况略作回顾,并对这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动向试作讨论。
对敦煌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从一开始就是一门国际性的学问,在运用敦煌文献研究历史方面,国外学者也做出了很大贡献。
因篇幅所限,本文未能包括这方面的内容。
自1909年至今,我国学者利用敦煌文献研究历史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909年至1949年建国前为第一阶段,1949年建国后至1976年“文革”结束为第二阶段,“文革”后至今为第三阶段。
一第一阶段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909年至1925年《敦煌掇琐》出版以前是第一个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以公布资料为主,同时也以跋、按语和提要等为主要形式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
敦煌文化研究工作总结
![敦煌文化研究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175688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8.png)
敦煌文化研究工作总结
敦煌,作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敦
煌文化研究工作一直备受关注,通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敦煌文化研究工作的进展和成就,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敦煌文化研究工作的进展可以说是丰硕的。
在考古领域,研究人员通过对敦煌
莫高窟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发现了大量珍贵的壁画、雕塑和文物,为我们深入了解敦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同时,对敦煌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些文献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敦煌历史的认识,还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
除了在考古和文献领域取得的成就,敦煌文化研究工作在学术研究方面也有了
长足的进步。
研究人员对敦煌文化的宗教、艺术、文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
这些研究不仅为我们理解敦煌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敦煌文化研究工作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敦煌文化的保护
和传承依然存在诸多难题,需要加强相关工作的力度和力量。
另一方面,敦煌文化研究工作还有待于加强国际合作,吸引更多的国际学者和研究机构参与其中,共同推动敦煌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
在未来,我们期待敦煌文化研究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们希望通过不懈
的努力,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敦煌文化,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利用。
同时,我们也期待敦煌文化研究工作能够走向世界,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敦煌文化的研究和传承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00年农历5月26日,道士王圆箓在敦煌莫高窟第16 窟甬道北壁发现了一个复洞(现编号为第17窟),洞重重叠叠堆满了从十六国到北宋时期的经卷和文书。
这批古代文献总数在五万件以上,多数为手写本,也有极少量雕版印刷品和拓本;其形态有卷子、摺本(包括褶叶装、旋风装、蝴蝶装)、册叶本和单片纸叶等;其文字多为汉文,但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梵文和突厥文等其它文字的文献亦为数不少;其容极为丰富,涉及、历史、地理、语言、文学、美术、音乐、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诸多学科,但以佛教典籍和寺院文书为主。
敦煌文献主要是指这批古代文献〔1〕。
不论从数量还是从文化涵来看,敦煌文献的出土都可以说是本世纪我国最重要的文化发现。
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后来引起世界学术界震惊的珍贵文物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致使其中的大部分先后流散到英、法、俄、日等国,对我国学者利用这批文献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我国学术界自1909年得睹敦煌文献之时起,即开始对其进行整理和研究,经过我国学者和日、法、英等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以整理和研究敦煌文献为发端的学术研究领域逐渐扩大,并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
现在,敦煌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显学,而利用敦煌文献研究历史问题始终是敦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拟对1909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利用敦煌文献研究历史的有关情况略作回顾,并对这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动向试作讨论。
对敦煌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从一开始就是一门国际性的学问,在运用敦煌文献研究历史方面,国外学者也做出了很大贡献。
因篇幅所限,本文未能包括这方面的容。
自1909年至今,我国学者利用敦煌文献研究历史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909年至1949年建国前为第一阶段,1949年建国后至1976年"文革"结束为第二阶段,"文革"后至今为第三阶段。
一第一阶段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909年至1925年《敦煌掇琐》出版以前是第一个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以公布资料为主,同时也以跋、按语和提要等为主要形式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
1909年,法国人伯希和到为法国国立图书馆购买汉籍,随身携带了一些1908年他从敦煌掠走的敦煌文献珍本。
直到此时,学界才得知莫高窟发现敦煌文献的消息。
当时在京的许多著名学者如罗振玉、斧、王仁俊、元忠等,都前住伯希和寓所参观或研读、抄录。
同年9月,王仁俊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敦煌文献资料集《敦煌石室真迹录》;11月,罗振玉出版了他和斧辑录的《敦煌石室遗书》。
以后,又陆续出版了《石室秘宝》(民国初年,存古学会辑)、《鸣沙石室佚书》(1913年,罗振玉辑)、《鸣沙石室佚书续编》(1917年,罗振玉辑)、《鸣沙石室古籍丛残》(1917年,罗振玉辑)、《敦煌零拾》(1924年,罗福葆辑)、《沙州文录补》(1924年,罗福苌辑)、《敦煌石室碎金》(1925年5月,学会编)等。
上述著作几乎公布了当时所能见到的所有敦煌文献的录文和照片图版〔2〕,历史文书和历史典籍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一时期所公布的历史文献以及相关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对唐后期、五代、宋初西北历史资料的整理和研究。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被迫调动西北各地的精锐部队入援,位于青藏高原的吐蕃王国乘机向唐州县发起进攻,自756 年至763年迅速占领了陇右地区,以后又从东向西至786年攻占了整个河区。
公元840年,位于蒙古高原的漠北回鹘汗国因乱被黠嘎斯击溃,部众大批西迁,进入河西与天部地区。
842年,吐蕃王国因部权力之争而发生乱,势力大衰,其在陇右、河西和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统治开始动摇。
大中二年(848年),沙州大族议潮率众起义,在控制了瓜、沙二州后上表归唐,唐廷遂在沙州设归义军节度,任命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
此后直至11世纪上半叶,议潮家族和议金家族相继控制归义军政权达100多年。
归义军的控制区域,兴盛时包括整个河西及沙州以西的一些地方。
9世纪晚期以后则仅有瓜、沙二州,其东的、地区被由西迁回鹘建立的甘州回鹘占据,凉州一带则是吐蕃系的温末部的活动地域;其西则有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由西迁回鹘建立的西州回鹘王国和以于阗为中心的于阗王国等少数民族政权。
因这一历史时期的历代中原王朝始终未能有效控制上述地区,故当时的官修史籍对吐蕃管辖时期西北地区的情况和归义军政权及其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有关情况记载极为简略,且多讹误。
幸赖敦煌文献保存了一大批属于这个时期的官私文书和史籍,为学术界探讨吐蕃、归义军史和同期西北民族变迁情况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
我国学者在最初接触敦煌文献时,就开始了对归义军资料的整理和研究。
《敦煌石室真迹录》中即有多件与归义军有关的文书,王仁俊还以"按语"的形式介绍了几件同类文书。
他依据所见文书否定了《新唐书·吐蕃传》有关淮深卒于咸通十三年(872年)的记载,考定淮深应卒于大顺元年(890年);确认《西汉金山国圣文神武白帝敕》即《旧五代史》等史书所记"自号金山白衣天子"的奉之敕,并推测奉之尚白是受摩尼教的影响;指出《议金壁画题名》中之议金即《旧五代史》所记之沙州义金,检出了《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纪传中有关议金的材料。
王氏还依据《新唐书·吐蕃传》指出议金是在奉后以长史身份主持州务,他联合回鹘,通使中原,遂以留后被中原王朝任命为归义军节度使。
王仁俊对归义军资料的整理和研究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由于当时所能见到的敦煌文献太少,所以他的按语在许多地方沿袭了传世史籍的错误。
《敦煌石室遗书》也辑录了不少有关归义军的资料。
其中斧《唐宗子陇西氏再修功德记碑》跋注意到了此碑文所蕴含的历史信息,指出据此碑可知在氏归义军部曾发生"争夺之事";但他推定的时间不确,也未能对"争夺之事"作进一步考察。
《敦煌石室遗书》中由元忠撰写的《沙州石室文字记》,是第一篇利用敦煌文献结合史书有关记载研究归义军史的论文。
此文指出《新唐书·吐蕃传》所记淮深后即由议金继任不符合历史事实,其间尚有奉和索勋曾为节度使。
该文还正确考定了氏归义军历任节度使的卒立次序,即议金、元德、元深、元忠、延禄、宗寿、贤顺,并确定了宗寿取代延禄的时间在咸平五年(1002年)。
上述次序虽尚缺延恭一任,但作者已指出延恭有可能担任过沙州节度。
文最后指出景祐四年(1037年)西夏取瓜、沙、肃等州后,并未能对沙州实施有效统治,故有沙州继续向中原王朝进贡之事。
这篇文章为确立氏归义军历任节度使的世次奠定了基础,有关西夏未能有效控制沙、瓜的观点也极富启发性。
罗振玉为《鸣沙石室佚书》所收《延绶别传》录文撰写的目录提要则进一步指出继淮深者为淮□,淮□以后,尚有嗣者,虽沙州中间偶有篡夺,然不久即灭。
氏主河西,直至唐终。
从而彻底推翻了《新唐书·吐蕃传》关于议金在咸通年间即以长史身份主持归义军的错误记载。
1913年至1914年,罗振玉依据史籍记载和当时所能见到的敦煌文献中的有关材料,先后撰写了《补唐书义潮传》和《瓜沙氏年表》(两文均见《雪堂丛刻》,1915年)。
前文首先指出了《新唐书·吐蕃传》所记吐蕃攻陷沙州过程的疏失,推断沙州陷蕃应在贞元元年(785 年)。
继而考察了议潮起事、收复河西、遣使入朝等历史事件的过程。
并确定了氏归义军历任节度使的世次。
即咸通八年(867 年)议潮入朝后,淮深嗣为节度;淮深卒前淮□嗣;淮□卒前托孤于议潮婿索勋,勋乃自为节度,并在景福元年(892年)得到朝廷任命;后议潮十四女又于乾宁元年(894年)率将士诛勋,以议潮为节度,并以其长子弘愿任沙州刺史兼节度副使,次子和三子则分任瓜州刺史和甘州刺史;后梁开平年间的沙州节度使奉可能是议潮末。
罗氏的成果奠定了氏归义军政治史的基础。
他关于陷蕃年代的考证推进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他判断议潮攻克凉州应在咸通二年的说法也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这篇文章最重要的贡献是关于氏归义军节度使世次的考证,以后的研究都是在此框架基础上逐步深入和具体化的。
罗氏此文的主要不足是未能参考王仁俊有关淮深卒年的研究成果。
后文在元忠研究的基础上,不仅按时间顺序对有关资料进行了梳理、编排和考订,在一些问题上也取得了进展。
如确定了议金在贞明年间已执掌归义军大权,氏取代氏的时间当在贞明以前;指出在归义军氏时统治区域有瓜、沙、甘、肃等十一州,到五代时归义军所领仅有沙、瓜二州;在"年表"的序言中确定接替元忠的应是延恭,并推测在延恭后可能还有延禄一世;确定了宗寿卒于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子贤顺继任。
限于材料,此文仍未解决大部分节度使的卒立时间。
1924年,王国维《于阗公主绘地藏菩萨题记》跋(载《沙州文录补》),据英藏《开宝八年归义军节度使延恭施舍疏》,判定《续资治通鉴长编》有关元忠卒于太平兴国五年和卒后由其子延禄继任的记载是错误的。
指出在元忠和延禄之间尚有延恭一世,元忠应卒于开宝以前。
但王氏未能确定此于阗公主是延禄之妻,误认为是延恭之妻。
王国维还在跋中开探索于阗史事之先河,对唐初以来有关于阗的情况作了初步考察,并推测圣天是回鹘人。
在这一时期公布的材料中,还包括一些归义军时期的牒、状、契约、书信和吐蕃管辖敦煌时期的文献。
此外还有反映唐前期敦煌历史情况的《大唐陇西府君修功德碑记》等。
时人虽未能对上述资料进行有价值的研究,但却为以后人们探索相关问题提供了原始资料。
有的资料直至今日仍被人们引用、研究。
第二个方面是对历史典籍的整理和研究。
敦煌文献中保存的历史典籍有些是佚籍,有些是有传世本的史籍。
佚籍的价值自不待言,有传世本的史籍也因其抄写时间较早而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
所以,我国学者对早期接触到的历史典籍自然十分珍视。
这一时期公布的佚籍有《鸣沙石室佚书》收录的《春秋谷梁传解释》"僖公上第五"、《春秋后国语》、《春秋后语》、《春秋后语》、《晋纪》、《阃外春秋》等。
罗振玉所撰目录提要分别据传世文献考出以上史籍的名称,并说明其对研治各时期历史的价值。
《鸣沙石室古籍丛残》则影印了《略出籝金》和包含有历史佚籍片段的《古类书》三种。
《沙州文录补》公布了《开元天宝残史书》。
此外,这一时期公布的文学作品《唐太宗入冥小说》和《妇吟》也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王国维的有关跋文结合传世文献对唐太宗入冥事进行了探索。
写本传世史籍这一时期公布了《隶古定尚书》"顾命"的图版和录文,"夏书"四篇和"商书"七篇的录文,斧、罗振玉分别指出上述写本均为未经天宝中卫包改定的隶古定原本。
王仁俊和、罗二人还将写本"顾命"与传世本进行了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