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开发的原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信息系统建设
10.13 系统开发的原型法
10.13
系统开发的原型法
原型法(Prototyping)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基本思想:
•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前,在限定时间内,用最经济的方法构造一个系统原型
(Prototype),然后将原型交给用户使用,使用户尽早看到未来系统的概貌;
•通过用户的使用原型,启发用户进一步明确需求,在系统原型的实际运行中与用
户一起发现问题,据此对原型进行修改;
•这样不断完善修改,直至最后完成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系统。
10.13
1. 原型法的开发步骤
⏹调查用户的基本需求(不是全部需求);
⏹按基本需求快速开发一个“系统原型”;
⏹将原型交用户使用,启发用户提出新的要求;
⏹按新的要求改进原型,然后再将原型交给用户使用。
反复迭代第(3)、(4)两个步骤,直到满足用户的所有要求。
10.13
2. 原型法的特点
相对于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原型法的特点是:
⏹不要求用户提出完整的需求后再进行设计和编程,而是先按用户最基本的需求,
迅速廉价地开发出一个“原型”系统;
⏹用户需求是启发式动态定义的;
⏹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阶段无明确的界限,也没有明确的人员分工;
⏹系统开发过程就是一个反复修改完善的过程。
10.13
3. 原型法的优点和适用性
优点:
-省时省力,开发周期短;
-不需要用户一开始就提出明确的需求;
-用户参与开发过程、反馈快,可提高其满意度高。
适用性:
-适于需求不太确定和解决方案不明确的系统开发(DSS、ESS);
-适于开发最终用户界面(用户接口)。
10.13
4. 原型法的不足与局限性
不足:
-缺乏对系统全面系统的认识及严谨的整体分析;
-缺乏文档,系统维护困难;
-可维护性和标准化程度低;
-程序编码合理性得不到保证,运行效率可能低。
局限性:
-不适于开发大型系统
Thank You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