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缺血预处理实验设计

合集下载

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

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
先结扎远心端,后夹闭近心
端,剪口部位尽量靠近远心
端,成45度角朝向近心端 剪一小口,约为管径的
1/3-2/3,插管方向朝向近
心端,插入2-4cm
【插管的注意事项】
插管内事先应加入少量肝素以防凝血;排净气
泡,记录前应关闭三通管
插管易滑脱,应双线固定,结扎牢靠 勿使插管尖端与血管壁形成角度,避免刺破血
【实验动物】
家兔(性别、体重)
【实验设计原理】
通过肠系膜上动脉结扎,即SMAO(Superior Mesentery Artery Occlusion)来阻断部分 肠的血液供应一段时间后再恢复血流灌注, 以复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探
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实验分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Ⅰ组:持续缺血组 结扎肠系膜上动脉
(2)再灌注时遵循低压、低温、低钙的原则
(3)清除活性氧
(4) Ca2+拮抗剂的使用
(5) 减少白细胞的激活和炎性介质的释放 (6)补充能量及促进能量生成 (7)启动细胞内源性保护机制
【实验报告要点】
1、实验目的 2、实验动物 3、简单的实验步骤 4、列表记录所有组的实验指标 5、实验讨论 6、实验结论
① ② ③
时间
Ⅰ组:结扎→BP↑→BP↓趋于平稳(相似于结 扎前),肠壁粉红→暗红(淤血)肿胀(水 肿),无出血点 Ⅱ组:结扎→ BP↑→BP↓趋于平稳(机体自身 调节)→再灌→BP↓,肠壁暗红、水肿、出血 点,BP低于正常>1/2时→休克
※ Ⅰ、Ⅱ组比较说明:缺血损伤与I/R是不同的 损伤过程,后者损伤更严重
【结果不明显可能存在的问题】
(1)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大血? (2)缺血是否完全? (3)再灌注是否通畅? (4)记录结果时基线是否改变?

11缺血-再灌注损伤

11缺血-再灌注损伤

低分子抗氧化剂
VitE、VitC:清除O2· 、1O2 VitA:清除1O2 GSH、NADPH:清除H2O2
缺血缺氧时细胞中抗氧化酶活 性降低;再灌流时,自由基大量产 生,抗氧化酶类和抗氧化剂被消耗, 导致自由基增多。
(三)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膜脂质过氧化
蛋白质功能抑制
核酸及染色体破坏
二、钙超载
实验:
失血性休克大鼠 BP30~40mmHg
维持1小时
回输丢失的血液
2小时
维持 3小时
死亡率?
?
Concept
组织 缺血
恢复血供 和灌流
组织器官 功能障碍 和结构损 伤加重
第一节 IRI的原因及条件
一、原因
全身循环障碍后恢复血供 如严重休克治疗后、心脑肺复苏等。 组织器官缺血后血流恢复 如器官移植、断肢再植以及挤压伤后。 某一血管再通 如冠脉搭桥术、溶栓疗法等。
缺血后适应(postconditioning): 给缺血组织恢复血供的头几分钟内,
多次、短暂阻断血供,可减轻再灌注
所造成的损伤。
Case
患者,男,54岁,因胸闷、大汗1h急诊入院。查 体:血压65/40mmHg,意识淡漠,心率37次/min,律 齐。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否认冠心病史。心电图 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给予阿托品、多巴胺、低分子 右旋糖酐等扩冠治疗。于上午10时用尿激酶静脉溶栓。 10时40分出现阵发性心室颤动(室颤),立即给予除 颤,至11时20分反复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共除 颤7次,同时给予利多卡因、小剂量异丙肾上腺素后心 律转为窦性,血压平稳,意识清楚。冠状动脉造影证 实:右冠状动脉上段85%狭窄,中段78%狭窄。
(一)概念
细胞内Ca2+主要存在线粒体和肌 浆网,胞浆游离钙低于0.1mol/L。 钙超载(calcium overload)是指细 胞内Ca2+含量异常增多,钙超载可导 致组织细胞严重的结构损伤。

后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作用

后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作用

23 应用多媒体方法 , . 增加对急重症疾病及疑难杂症 的感 性认识 。虽 然, 全科医生一般 仅需要 掌握常见病 的诊治方 法。但作为基层 医疗 的第一 道关卡 , 全科医生也需要对疑难杂症有一定 的了解 , 至少能够做到 不延误病 情; 且还需具备急重症 疾病 的识别 能力 , 掌握各种 危急重 症的 院前处 理方 法, 能够第 一时间挽救患者 的生命 。而在全科医生的 日 常工作 中, 急重症 危 般较少见 , 其处理 方法也 了解 的有 限; 而对疑难 杂症 的认识 就更少 了 , 往 往使患者不能得到及 时、 效的诊治 。充分 利用多媒 体和视频 教材有利 于 有 帮助我们解 决这些 问题 。将危急重症的急救处理及疑难杂症的转诊知识 通 过多媒体 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讲授 , 生具有参与感及现场感 , 使学 更有利于 加 深对疾病 的认识 。而且 , 还可以将多媒 体内容制作成光碟形式 , 分发给各个 学生 , 于他们可 随时针对 自身的需要 加强和巩固学习。 以利 全科 医生是基层医疗体系 的中坚骨干力 量 , 其人才 队伍的建设 和发展 是 我国社 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的需要 , 了培养新 型 的全科 医学人 才 , 为 全科 医学教 育必须 随着形 势的发 展, 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 , 作为负 责全科医学 教育的的 教师, 也要不 断的学 习和探索新的优 良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 ]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 委员会. 1 专科 医师培训标准 [ . M] 中国和 医科 大学出版社 ,0 7 20 . [] 周 杨 , 2 王碧华, 8gZ O , 社 区卫 生服务机构 引进及稳定全 科 医 Y l H U 等. 1 生的现状分析 [ ] 中国全科医学,0 0 1 ( )4 J.பைடு நூலகம்2 1 ,3 7 :.

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实验

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实验
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实验
2010 李娜
•实验目的 •实验动物: 家兔2.5 Kg左右 •实验药品: 25% 乌拉坦 2ml/Kg… •实验方法:
1. 全身麻醉后,固定。 2. 颈部手术:① 气管切开插管 (3-4软骨环) 3.腹部手术 : ① 膀胱颈部结扎,膀胱荷包缝合。 ② 分离肠系膜上动脉。 4. 颈部手术: 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动脉插管,接测压装置记录血压 (充分肝素化 充分肝素化)并且做耳缘静脉穿刺,ivgtt 0.3%肝素生理盐水。 充分肝素化 5. 记录生理指征: 心电图,呼吸曲线,肛温等。 6. 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观察并记录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 7. 分离腹主动脉,用肝素化的注射器抽取动脉血0.3 ml,立即针头插入橡皮塞并做血 气分析。 8. 将实验结果及数据整理、制表。 9.写出实验报告,一周后上交 一周后上交。 一周后上交
(一)生理指标的观测 1. 家兔体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g 2. 生理指标的变化
生理指标 皮肤黏膜 颜色
时间(分钟)
肠袢形态 学改变
呼吸
血压
心率
肛温
尿量
0 10 20 30 40
打开动脉夹
20
家兔正常血气参考值

帕立骨化醇通过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帕立骨化醇通过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基础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中国药理学会主办!"#$ %&'()*,+,,"%''- &.'%/0012))3334565104578&'&&9:;<&=>%?2% =&'&% '- %#收稿 &'&% %% %@修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吴林,男,本科,在读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围术期器官保护。

ABC2%=(-#%%&&@@ D 8:EC2C3F%-G CHF4BIF45;冷玉芳,通信作者,女,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围术期脏器保护和镇痛机制。

ABC2%==-#%=.(%% D 8:EC2CB;JKLG CHF4BIF45;帕立骨化醇通过MNOP%)AQ*$)"R κP 信号通路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吴林%S&,郝颖香%,张蕾%,张天雪%,高明晶%,冷玉芳%S&%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甘肃;&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麻醉手术科,兰州=#'''',甘肃摘要 目的:观察帕立骨化醇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与MNOP%)AQ*$)"R κP 信号通路的关系。

方法:,TR 级健康成年雄性!.=PQ)(9小鼠&$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组( U ():假手术组(,组)、帕立骨化醇预处理V 假手术组(,T 组)、肠缺血再灌注组(+*组)和帕立骨化醇缺血预处理组(T 组)。

,组与,T 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组与T 组建夹闭肠系膜上动脉$.8E;后再灌注&/,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模型;,T 组与T 组在术前&$/经腹腔注射'4#μJ)XJ 帕立骨化醇,其余两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

亚低温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亚低温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rnl nuya e u c e i— pr s ni t Meh d h a eedv e n o yit g r r p : ea ijr f r t sh m ar ef i rs t g i e u o n a . to sT ert w r i d dr dml no he go s s i a e u
( MHI )go p S p r rm sn r r r a l p dfr6 n t cue i hm a a d te n l pd t P r u . u e o ee t i at y w sci e o 0 m o as c i i, n u c p o i ec e p i s n h ie
维普资讯
咸 宁学 院学 报 ( 医学 版 )0 8年第 2 20 2卷第 2期 (or i n g n ei M d aSi cs] J n oXa i irt ei lc ne) u a f n n U v sy( c e l
9 3
亚 低 温 缺 血 预 处 理 对 大 鼠 肠 缺 血
关键 词 : 亚低 温 ; 缺血预 处理; 缺血 再灌注损伤 ; 小肠 ; 肾脏 ; 大鼠
中图分类号 : 3 4 R 6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80 3 (0 8 0 -0 30 10 - 5 2 0 )20 9 -3 6
Pr t c i e Efe t fM id H y o h r i s he i — e o ii n ng o o e tv f cs o l p t e m a Ic m c Pr c nd to i n
Re a n u y atrGu sh mi—e efso nu yi t n l j r fe tIc e arp ru in Ij r nRa I s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综述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综述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综述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是外科常见的病理变化,是发生于肠道组织的再灌注损伤,经专家证实其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的致死性疾病发生与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创伤休克、严重感染等致死性疾病主要直接致死原因。

该研究者从事肠胃工作多年,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具体机有一定的研究,该文针对性提出了疾病防治策略,有助于逆转疾病进程,降低死亡风险,希望能够与同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一同分享。

标签: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性机制;防治策略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是缺血所引的组织损伤,是致死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在缺血性疾病抢救和治疗过程中,医学家们渐渐发现,对组织造成损伤的主要因素不是缺血本身,而是恢复血液供应后,过量的自由基攻击顺血供,对功血供恢复细胞造成冲击,而这种冲击损害便是肠IR发生的直接病机。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即发生于肠道组织的再灌注损伤,被证实其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的致死性疾病发生与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其具体机制,并针对性提出防治策略,有助于逆转疾病进程,降低死亡风险。

现报道如下。

1 目前研究的现状,可能存在的机制1.1 细胞层面上的研究现状细胞的死亡可分为坏死与凋亡,过去学术界普遍认为肠IR中伴有大量自由基灌注所造成的毒理损害可直接致细胞坏死,最近有研究表明,肠IR中损伤细胞有相当一部分以细胞凋亡形式死亡。

众所周知,细胞的凋亡是通过基因控制的,是一种“自杀”。

研究证实细胞凋亡是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豁膜细胞死亡的主要机制,占死亡细胞总数的80%,其诱导机制包括:①氧自由基直接造成细胞损伤;②当小肠细胞受损时,可能会释放炎性递质,加速细胞凋亡反应;③肠豁膜屏障功能不全时,菌群移位促进豁膜细胞凋亡[1]。

Kaszaki J,Wolfard A,Szalay L,Boros M[2]研究结果表明:①病理生理学意义内皮素对受体激活在缺血/再灌注诱导主要从事微循环的变化;②胶体液治疗有效地改善了羟乙基淀粉主要从事微循环血容量减少的后果,这是一个较低的内皮素释放;③缺血预处理在应用前60 min,抑制了缺血再灌注诱导超氧化物生产,改善毛细血管灌注,降低白细胞活化在肠道内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的保护作用机制(一)

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的保护作用机制(一)

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的保护作用机制(一)作者:马建伟杜会博温晓竞【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预处理缺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心脏缺血损伤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既往认为短暂的心肌缺血造成的心肌可逆性损伤会使之更难以耐受再次缺血损伤。

因此认为多次短暂缺血必然发生累加而导致心肌坏死。

80年代Murry1]首次在狗的实验中发现短暂的冠脉缺血可以使心脏在经历后续长期缺血时的心梗面积较单纯长期缺血时的面积明显缩小,于是提出缺血预处理的概念。

而在2003年,Zhao等2]在犬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前进行了3次30s的再灌注,发现冠状动脉的内皮功能较单纯长时间再灌注得到明显改善,而且心肌梗死范围也明显缩小,其保护程度与缺血预处理相似。

因而提出了缺血后处理的概念。

这两方面的发现为缺血心肌的保护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1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1.1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及损伤表现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是指心肌缺血时,心肌的代谢出现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功能异常;缺血一定时间的心肌再重新恢复血液供应后,心肌不一定都会恢复其正常功能和结构,反而出现心肌细胞损伤加重的表现,即所谓缺血—再灌注损伤,IRI)。

这一损伤是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等手术期间心肌损伤的主要因素。

其损伤表现为心肌细胞的坏死、凋亡、线粒体功能障碍、脂质过氧化物增多、自由基大量生成,并导致恶性心率失常发生,左心室收缩力减弱、室内压下降等心肌功能的抑制。

1.2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尽管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进行研究,但至今其详细的机制未被阐明,根据近年来的研究其可能的机制有:1.2.1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的功能异常心肌缺血时,对于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变化各家报道不一,有研究表明在体大鼠缺血区G蛋白含量明显降低3],有结果表明,离体大鼠缺血区G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4],也有结果表明,在体狗心肌缺血时,心肌G蛋白含量出现明显增加5]。

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后各器官损伤变化的实验研究

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后各器官损伤变化的实验研究

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后各器官损伤变化的实验研究要瑞莉;刘爱东;李宏杰;张一兵【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09(31)13【摘要】目的探讨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引起各器官变化的特点.方法选取1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5只)与对照组(5只),观察肝、肾、肺、心肌及胃肠的病理改变,检测血浆血浆丙二醛(MDA)、红细胞膜MDA、血浆黄嘌呤氧化酶(XOD)、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家兔的肝、肾、肺、心肌及胃肠均有较明显的病理改变.实验组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肌酐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血浆和红细胞膜MDA及血浆XO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SO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可导致肝、肾、肺、心肌及胃肠损伤,氧自由基对各器官的破坏可能是病理变化的主要因素.【总页数】2页(P1554-1555)【作者】要瑞莉;刘爱东;李宏杰;张一兵【作者单位】063004,河北省唐山市,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部;063004,河北省唐山市,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部;华北煤炭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华北煤炭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4.12【相关文献】1.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活性变化对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的影响[J], 沈炳玲;邢冬红;秦毅;黎新宪;杨芝红2.异丙酚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磷脂酶A2变化的影响 [J], 吴新军;孙艳红;王俊科;邢亚楠3.亚甲蓝预防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J], 吴多志;梁敏;陈揭晓;王俊博4.猕猴肠缺血再灌注后肠道菌群变化与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关系 [J], 范华;吴浩;谭庆华;胡兵;唐承薇5.亚甲蓝对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J], 陈揭晓;吴新民;刘毓和;欧阳碧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的保护作用机制

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的保护作用机制

冠脉搭桥术 等手 术期 间 心肌 损伤 的主 要 因素 。其 损 伤
表现 为心肌细胞 的坏死 、 凋亡 、 线粒体功 能障碍 、 脂质过 氧化物增 多、 自由基 大 量生 成 , 导致 恶性 心 率失 常发 并 生 , 心室 收缩 力减弱 、 内压 下降等心肌功能 的抑制 。 左 室 1 2 心肌 的缺 血一 . 再灌 注损 伤的机 制 尽 管 几 十年来
1 2 1 G蛋 白、 苷酸 环化 酶的 功能异 常 心肌缺 血 . . 腺 时 , 于 G 蛋 白、 苷 酸 环化 酶 活 性 的 变化 各 家 报 道 对 腺 不一 , 有研究 表 明在体大 鼠缺 血 区 G蛋 白含 量 明显 降
低 , 结果表 明 , ]有 离体 大 鼠缺 血 区 G 蛋 白含 量 无 明 显 变化[ , 有结果 表 明 , 体狗 心肌 缺 血 时 , 4 也 ] 在 心肌 G 蛋 白含 量 出现 明 显 增 加 [ 。对 于 这 众 多 不 一 致 的 报 5 ]
异 。有 人认 为心 肌缺 血一 再 灌 时 , 脏功 能 受 到 明 显 心
注 , 现冠 状 动脉 的内 皮功 能 较 单 纯 长 时间 再 灌 注得 发
的损伤 , 苷酸 环化 酶 活 性 明 显 降 低 , 示 细 胞 膜 信 腺 提 号传 导 系统发 生 了明显 障碍[ ,腺 苷 酸环 化 酶活 性 的 6 ] 下 降 , 导致 c 可 AMP生 成 减少 , 而抑 制 细 胞 的 C 计 从 a 内流[ , 内 C 的 下 降 , 抑制 蛋 白磷 酸 化 等 多 种 7胞 ] a 可 途径 , 导致 心脏 的舒 缩 功 能发 生 障 碍 。心 肌 缺血 一再 灌 注损伤 时 ,腺苷 酸 环 化 酶 活性 的 下 降 , 是腺 苷 酸 不 环化 酶本 身损 伤 造成 的[ , 瑶 等[ 的 研究 也 进 一 步 5王 ] 9 ] 证实 在心肌 缺血一 再灌 注 时 , 脏 抑制 性 G 蛋 白含量 心 升高 , 而对 腺 苷 酸 环 化 酶 的 活 性 进 行 抑 制 , 从 因此 认 为 , 肌缺血 再 灌 注 损伤 时 , 起 受 体一 腺 苷 酸 环 化 心 引 酶信 号 转 导系 统 的 功 能 障 碍 , 能 发 生 在 G 蛋 白水 可

异氟醚预处理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异氟醚预处理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异氟醚预处理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摘要:目的:探究异氟醚预处理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将60只SD大鼠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异氟醚组和热休克蛋白抑制组,每组15只。

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异氟醚组和热休克蛋白抑制组大鼠均在肠系膜动脉前缘结扎处理45min,然后再解除结扎1h进行再灌注处理。

异氟醚组大鼠在进行缺血再灌注处理前进行异氟醚吸入预处理10min,热休克蛋白抑制组大鼠在进行缺血再灌注处理前注射热休克蛋白抑制剂。

术后观测各组大鼠的生化指标及组织学改变,并对组织标本进行电镜检测。

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异氟醚组肠道黏膜结构完整、微血管充血明显减轻;异氟醚组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明显下降;异氟醚组肠道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升高;异氟醚组大鼠的末梢血管重要功能指标升高。

热休克蛋白抑制组中,大鼠的组织学改变明显,且组织构造紊乱严重。

结论:异氟醚预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提高组织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促进微循环的恢复和改善末梢血管的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异氟醚;预处理;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超氧化物歧化酶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isoflurane pretreatment on 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ethods: Sixty SD rats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model group, isoflurane group and heat shock protein inhibition group, with 15 rats in each group. The normalgroup did not receive any treatment, while the model group, isoflurane group and heat shock protein inhibi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esenteric artery ligation at the front edge for 45 minutes, and then reperfusion treatment was performedafter 1 hour after unbinding. The isoflurane group rats were pretreated with isoflurane inhalation for 10 minutes before ischemia-reperfusion treatment, and the heat shock protein inhibition group rats were injected with heat shock protein inhibitor before ischemia-reperfusion treatment.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biochemical indicators and histologicalchanges of each group were observed, and the tissue specimens were subjected to electron microscopy examination.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the intestinal mucosal structure of the isoflurane group was intact and microvascular congestion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levels of 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in the isofluran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level of intestinal tissue superoxidedismutase in the isofluran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important functional indicators of peripheral bloodvessels in the isoflurane group Rats increased. In the heat shock protein inhibition group, the histological changes of rats were significant, and the tissue structure disorder was serious.Conclusion: Isoflurane pretreatment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mprove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tissue cells,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microcirculation, and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vessels. It has important clinicalapplication value.Keywords: isoflurane; pretreatment; 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superoxide dismutase。

鲜生地汁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

鲜生地汁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
n 2 o r. h n h d ma e f n e t a a d 7 h u s T e te a g o it s n mu o s e e b e v d y itp t oo y t e e e o e d txn e e il c u w r o s r e b h s a h lg , h lv l f n oo i w r o

3 62 ・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 0 8年第 1 卷第 6期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鲜 生 地 汁对 大 鼠 肠 缺 血 再 灌 注 损 伤 的 防 护 作 用
贾建伟 赵 洁 李秋伟 刘旭 强 房 杰 李 润琴
天津 传 染 病 医 院 中西 医 结 合科 ( 津 ,30 9 ) 天 0 12
JAJ nw i H O 儿 ,L i・e,e a. i j fcos iaeSei t H si l( inn 0 12 C i I i —e,Z A a IQuw i t 1Ta i I e i s s pc l o t T j ,30 9 ) h a nn n tu D e a y pa ai n
f s em n i ji dlc l eg u s ee bi s er e ( 00 ) . o cuin r hR h ana uc a r r hR h ana u e t o r p r ovo l dce e ca aus o w n uy s a P< . 5 C nls :Fe em n iJi C po o s en -
ce ar efs n (/ hmi e r i — p u o IR)i uyi rt Meh d :O ehn r dfu Drtw r dmyd ie t nr a gop / n r s j n a . tos n ude a r s e r o l i ddi o om ru ,I dn o S a e a n v n l Rgop rt a et i r hR h ana uc (ag/ m lds ) g u sadl tl ecnr ru .nteepm n , ru ,pe et n wt f s e m n i ji r m h e e 1 es a oe r p n c a ot lg p I xe et r l o a us o o h s h r t f uei sn r r r W bo e t nn jr r r l 5hu dr eui r 4h us 8hus t o o pr r eet i a e a l kd i oei uyaeyc pfr . or n pfs nf or.4 or eo s om e c ty s c wh n t a o0 a e oo2

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预处理的保护机制

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预处理的保护机制
烷自由基(L·) 烷氧自由基(LO·) 烷过氧自由基(LOO·)
(2)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 基生成增多的机制
线粒体 (Mitochondria) 黄嘌呤氧化酶 (Xanthine Oxidase) 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s)
活性氧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ROS & I/R Injury
cells and neutrophils)
1.自由基 (Free radicals)
指在外层电子轨道含有一个或 多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 分子的总称 。
为表达不配对电子,常常在其 分子式后上方加一个点如(R·) 。
(1)自由基的种类
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 脂质自由基(lipid radical, L•) -· 氯自由基 (Cl•) 气体自由基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 甲基自由基(CH3•) 过氧亚硝基(ONOO-)
缺血不但减少了细胞的氧供应, 而且造成糖酵解底物缺乏和乳酸等代 谢产物清除减少。
急性缺血期
心脏pH从7.2降到6.5
酸中毒加重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 障碍,并促进细胞坏死和凋亡。
4. 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正常: 心肌能量的85% 心肌收缩
15% 膜的离子转运 和蛋白质合成
缺血: ATP生成减少 心肌钙转运异常 蛋白磷酸化障碍 心肌舒缩功能降低
Becker LB. Cardiovas Res 61 (2004): 461– 470
研究历史
1955年Sewell报道结扎狗冠状动脉后,如突 然解除结扎恢复血流出现室颤
1960年Jennings提出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概念 1968年Ames报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1972年Flore报道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1978年Modry报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1981年Greenberg报道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病理生理学缺血再灌注损伤(完整)

病理生理学缺血再灌注损伤(完整)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
历 史
认识就从这简单的现象开始
• 1955年,Sewell结扎狗冠状动脉后,如 突然解除结扎,恢复血流,动物室颤而 死亡。
• 1966 年, Jennings 第一次提出心肌再灌注
损伤的概念,证实再灌注会引起心肌超微 结构不可逆坏死,包括爆发性水肿、组织 在心肌缺血恢复血流后,缺
3. 其他(others) Cl. , CH3. , NO等
1. 氧自由基
O2
以氧为中心的自由基称为氧自由基, 如超氧阴离子(
98%
_ • O O2 1%-2% 2 _ • O2
)、羟自由基(OH• )。
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
4e-+4H+
e-
e-+H+ e-+2H+ e-+H+ OH• H2O H O 2 2 SOD H2O
Haber-Weiss反应
(without Fe3+)
_ O•2
+ H2O2
O2 + OH- + OH•
SLOW
Hale Waihona Puke Fenton型 Haber-Weiss反应
Fe3+ _ O•2 + H2O2
O2 + OH- + OH•
FAST
2. 脂性自由基(lipid free radical) 氧自由基 + 多价不饱和脂肪酸 L. (烷自由基) LO. (烷氧自由基) LOO. (烷过氧自由基)
谢障碍的现象称为钙超载(calcium overload)。
钙反常(calcium paradox): 1966年

肠远程缺血预处理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肠远程缺血预处理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而产生心肌保护 。 3其他受 体 配体 : . 在大 鼠远程 肾预处 理 引起心 肌 梗死 面积减少 的研究 中 ,发现使用血 管紧张素 Ⅱ 体 受 阻滞剂氯沙坦能 消除此保护作 用 ,但其 中涉及 的保 护 机制 尚不清楚l。由于研究结果 的不一致 , 3 1 1 还无法定论 去 甲肾上腺素是 否在 RP IC介 导的心肌保 护 中作 为介 质起作用 o 2 ] 。 ( ) IC中的神经通路 二 RP Go 3 h 等[ 1 已证实肠系膜上动脉短暂性 I / R产生的心 肌保护效应能被神经 节阻滞剂六烃 己胺逆转。目前 , 有 关神经通路的假说得 到了进一步证实 , 认为是 RP IC器 官释放 的 内源性物质 如缓 激肽嘲 腺 苷[ C R ] 、 s G Pi刺激 l 、 n 传人神经纤维 ,然后通过传 出神经纤维并最后终止 于 心肌 , 而产生 心肌保 护。 从 1 缓激肽 :com kr 5 明在短暂性肠系膜动 . She ae 等l I 证 脉夹闭和再灌注产生心肌保护 的研究 中 ,若先给予特 异性缓 激肽 B 受体拮抗剂 H E 10 2 O 一 4 能消 除此保护效 应 。同时 , 他们发现肠系膜动脉 内给予缓激肽后 , 同样 能够以对六烃己胺导致神经节阻断敏感 的方式产生心 肌保 护。因此认为肠远程缺血预处理期 间产生 的缓激 肽能刺激肠系膜感觉传人神经 , 而介导 心肌保护 。 从 之 后在 Worm等[ lu f 6 1 所进行 的研究 中, 这些发 现得到进一 步证实 。他们 同样 观察到 由短暂性 肠缺血引起的心肌 P C £ 的激活能 够被 H E 10及 六烃 己胺所阻 断 , K一 O 一4 这提示 P C K 一£位于缓激肽和神经通路 的下游 。 2 腺苷 :i . Le m等圈 发现在短暂性肠 系膜 I / 生心 R产 肌保护 的研究 中 ,先给予神经节 阻滞剂六烃 己胺或非 特异性 腺苷受体 拮抗剂 8 S T能消除此保 护效应 , -P 还 证明在肠系膜血管床 中局部给予腺苷能 以对六烃 己胺 敏感 的方式产生心肌保护 。这些发 现证实 小肠 的短暂 性偶发缺血能产生腺苷 ,同时激活肠系膜感觉传人神 经, 通过腺苷相关的神经通路产生效应 。同时 , 研究者 发现远 程 预处理 后 给予 8 s 亦 能消 除心 肌保 护效 一 应, 这说 明保护效应 的产生也需要 心肌中的腺苷受体。 3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a i n n —e t e- . cl t i g e r/e pp co n e ad

红花注射液复合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红花注射液复合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关 键词 : 红花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D乳酸 D I 识 :o:0 3 6 / . s. 0 80 0 . 0 0 0 .4 O标 d i1 .9 9 ii n 1 0 -8 5 2 1 .8 0 3 s
中图分 类号 :2 5 5 R 8 .
文 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0 80 0 (0 0 0 - 4 -2 10 -8 5 2 1 ) 81 4 9 0
S MA夹闭致缺血 4 i 后松夹复制肠道再灌注模型。经腹腔 注 2 结果 5m n . 。注射 液治疗组 射质量分数为 3 的戊 巴比妥钠 (0m / g 麻 醉后 , % 3 s k ) 在无菌条件 2 1 肠缺血再灌注后大 鼠存 活率 结果见 表 1 其 4h组 间 比 下开腹 , 钝性分离 S A根部 。假手术组仅 分离 S M MA根部但不夹 各时间点动物存活率均高 于肠 缺血再灌 注组 , 中 2 较 差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0 ) P< .5 。 闭; 其余动物用微血管夹夹 闭 S A根部 , M 完全 阻断血流 4 i, 5 mn
高永刚 王宏磊 武继军 , ,
(. 1河北 医科 大学 , 北 石 家庄 河 009 ; 2石 家庄制 药集 团 , 50 1 . 河北 石家庄 005 ) 50 1
摘要 :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复合黄芪注射液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黏膜保护效应。方法 采用肠系膜上动脉(M ) SA 夹
闭 4 i 5mn后松 夹方法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 型。将 Wi a s r大鼠随机分 为假 手术组、 纯肠缺血再 灌注组及红花 t 单 注射液复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组 ( 注射液 治疗组 , 以下 同) 。假手术组分 离 S MA但不 夹闭,5rn后取 血并活杀动物; 4 i a 其余 两组分别松 夹形成血流再 灌注, 缺血再灌 注组从 尾静脉注射 O 1 l .5m 生理盐水 , 注射液治疗 组则从尾静脉 给予 注射 液。 于再灌注后 05 0 26 1 2 . , , ,,2和 4h取血检测血浆 D乳酸水平 ; 活杀动物后取 小肠组织行苏木素伊红( E 染色, H ) 光镜下观 察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观察 两组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不同时问点的存活率。结果 与单 纯肠缺血再 灌注组 各时间 点比较 。 注射液 治疗组动物存 活率均高于对 照组 , 2 以 4h最为显著 , 有统计 学意义( P<00 ) 血浆 D乳酸水平 于再灌 注 .5 ; 后 1h则明显低于缺血再灌 注组 , 2 至 4h仍呈降低趋 势( 尸均 < .5 ; 0 0 ) 小肠黏膜病理形 态学改 变较缺血再灌 注组轻。结 论 红花注射液复合 黄芪注射液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 其机制可能与红花和黄芪抗 自由基作用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缺血预适应处理的干预作用
研究背景: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 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组织器官缺血时, 会引起细胞代谢障碍和组织结构出现破坏, 而当血供恢复时, 组织及细胞损伤反而出现加重的现象称为。

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间质水肿、血管调节机制受损及炎症细胞浸润与缺血再灌注所引发的器官功能障碍相关。

肠缺血再灌注(intes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IIR)损伤是由多种临床情况引起的,如出血性休克、败血症、严重创伤、绞窄性肠梗阻和急性肠系膜缺血等,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种常见临床问题。

IIR 会导致不可逆转的组织损伤,血流恢复后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又会进一步加重损,严重者还会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甚至进一步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

因此,防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危重病研究领域的重点之一。

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是短期缺血应激使机体对随后长时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明显保护作用的一种适应性机制进行反复的、短暂的、无创伤、无危害的缺血预适应训练,能够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应急机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保护物质(如:腺苷、缓激肽、一氧化氮等,这些物质参与保护心肌和能量代谢)减轻和抵抗随后更长时间因为人体缺血缺氧造成的损伤。

故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的缺血预处理方法对肠道I / R损伤的可能保护作用。

材料与方法:
1.动物与分组:
中国家兔1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只进行开腹手术,辨认肠系膜上动脉,不结扎);对照组(进行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夹闭及复灌);预适应处理A组(先进行缺血预处理,方法为夹闭5min开放5min,循环3次,然后行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及复灌);预适应处理B组(先进行缺血预处理,方法为夹闭20min开放5min,循环3次,然后行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及复灌)。

2.模型复制:
(1)根据文献[3]方法,复制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具体如下
家兔经耳缘静脉注射乌拉坦(0. 005 mL/g)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腹部正中线自剑
突下1.5cm起向下做5cm切口,用温生理盐水纱布将肠管推向左侧腹腔,找到齐右肾门对侧垂直向腹主动脉分出的肠系膜上动脉,在其根部用动脉夹阻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血流,观察2 min,观察到血管搏动消失,肠壁苍白代表动脉血流阻断,将肠管整理后放回腹腔,用纱布覆盖切口,防止肠管干燥。

30min后松开动脉夹恢复动脉的血流,再灌60min。

(2)根据文献[4]方法,进行缺血预适应处理干预,具体如下
A组家兔在进行缺血再灌注模型复制前,先夹闭5min短暂缺血,再松开动脉夹5min复灌,循环3次,再进行模型复制;B组家兔在进行缺血再灌注模型复制前,先夹闭20min短暂缺血,再松开动脉夹5min复灌,循环3次,再进行模型复制。

3.观察指标:
机能学指标:家兔血压、心率、呼吸频率
形态学改变:将肠组织在冰磷酸盐缓冲液(pH 7. 4)中反复洗涤并暂时储存在甲醛(pH 7. 4)中,石蜡包埋并平行于肠轴切成5 µm厚的切片,并用苏木精和曙红染色。

观察肠道病理变化并利用组织学Chiu’s[5]评分对肠粘膜的完整性进行分级:0级:正常粘膜;1级:绒毛尖端的上皮下Gruenhagen空间的发展;2级:上皮下间隙的扩展,并从固有层适度抬升上皮层;3级:巨大的上皮向下举起绒毛的侧面;4级:完全剥去绒毛和扩张的毛细血管;5级:绒毛脱落,固有层崩解;出血和溃疡。

并比较正常肠组织切片、再灌注损伤后肠切片的形态,评分高表示肠组织受损更严重。

生化指标:血清中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数据采集时间点:缺血前(正常),缺血30分钟后,复灌60分钟后。

4.统计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mean±SD) 表示, 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应用SPSS软
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 Zeng Zi, Zhang Yunyan, Sun Tao, et al. Protecitive effects of rapamycin on intestinal injury after intes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 mouse[J]. Medic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40(2),2019.
[2] Hummitzsch L, Zitta K, Berndt R, et al.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attenuates intestinal mucosal damage: insight from a rat model of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J].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17(1), 136, 2019.
[3] Meng QT, Cao C, Wu Y, et al.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attenuates acute lung injury induced by 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 mice: role of Nrf2[J]. Lab In-vest,2016,96(10):1087-1104.
[4]李云胜, 刘克玄, 黄文起. 缺血预处理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
志,2009,30(2).
[5] Chiu CJ, Mcardle AH, Brown R, et al. Intestinal mu-cosal lesion in low-flow states. Ⅰ. A morphological, hemodynamic, and metabolic reappraisal[J]. Arch Surg,1970,101(4):478-483.
[6]黎君友, 孙丹, 吕艺, 晋桦, 胡森, 盛志勇. 肠缺血再灌注对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和传输功能的影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2):464.
[7]张峰, 汪洋, 孙军伟, 聂磊, 吴东德, 尹涛. 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L-6STAT3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8(6):667.
[8]叶志强,戴海涛,刘旭辉,曾花,邢帮荣,陈锐涵,卫洪波.乳果糖预处理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3,29(05):918-922.
[9]曾婷婷. 银杏叶提取物对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AhR表达的影响[D].湖北科技学院,2016.
[10]朱晓松. 缺血预适应、后处理对兔在体心脏I/R保护作用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7.
[11]李毅,李坤河,温仕宏,李偲,李云胜,刘颖,张旭宇,姚溪,刘克玄.JAK/STAT通路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肠损伤中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27(12):2338-23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