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古典主义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瓦洛所谓的“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客观现实生活, 而是指合乎常理常情的事物,是在合乎理性的人性眼中 所呈现的自然。这种自然因和理性统一在一起而失去其 具体性、个别性,变成一般的自然或普遍的自然,即自 然的原理和秩序。
3、评价
韦勒克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中对布瓦洛的“自然”提出 了质疑:“这种概念过分轻率地假定:天下的人都是一样 的,一个人所处时代的人物典型是人类唯一合适与合宜 的典型。就实践方面而论,‘普遍的自然’说意味着对于所 表现的人物的伦理以及心理特性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 言外之意就是摈除一切不符合当时社会理想的东西。”
第二部分讨论错误的批评与判断力,分析了坏的批评的 弊病与形成原因;
第三部分树立批评的正确原则,并对欧洲文学批评的历 史作了简要回顾。
蒲柏最关注的也是艺术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无疵的‘自然’,一种清澈的、不变的、普遍的光芒。她 总是神圣的明亮。她把生命、力量和美灌注万物中间, 她既是艺术的源泉,也是艺术的目的和考验。”
“他的思想在法国批评家那一边,但他的感情却与英国过 去伟大的诗歌息息相通。”
屈雷顿《悲剧批评的基础》一文从对亚里士多德《诗学》 就悲剧所下定义的解读和分析入手,主要论述了悲剧中 的行为和人物性格问题。
首先,悲剧描写与刻画的行为必须是伟大人物的单一的 行为,而不能是双重的行为,否则就会“分散观众的注意 力和关怀,因而破坏诗人的本意”。
2、表现
学习古典作品就要学习古代作家塑造人物和处理题材的 方法,而这些方法经过后人总结,被抽绎成限制性的规 则。像“三一律”这样的规则,在当时广受争议,西班牙 和英国的剧作家们并没有对此多加关注,布瓦洛却视其 为必须遵循的规则。
“剧情发生的地点也需要固定、说清。比利牛斯山那边诗 匠能随随便便,一天演完的戏里可以包括许多年:在粗 糙的演出里时常有剧中英雄开场是黄口小儿终场是白发 老翁。但是我们,对理性要服从它的规范,我们要求艺 术地布置着剧情发展;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 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的充实。”
第二节 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顿、蒲柏、约翰生
英国新古典主义的 产生迟于法国,其 文学理论观念和批 评准则的建立深受 法国新古典主义的 影响。英国新古典 主义文学理论的代 表作家是屈雷顿、 蒲柏和约翰生。
一、古典主义戏剧原则
屈雷顿(1631-1700),英国诗人、剧作家、批评家, 英国新古典主义的创始人,享有“英国文学批评之父”的 美誉。文学理论和批评方面的主要论著有《论诗剧》 (又译《论戏剧诗》)、《论英雄剧》《悲剧批评的基 础》等。
是向古代尤其是古罗马时期回归,但实际上是人们面临 当时社会的现状而采取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对策。
马克思:“当人们好像刚好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 并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
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为自己效劳,借用它们的名
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拜的服装, 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的一幕。”
新古典主义文艺思想的建立还与一个特殊的文化机构有 关,那就是“法兰西学院”。它是在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和 首相黎塞留庇护下成立的法国官方最高学术团体,定期
讨论文化特别是文艺方面的问题,并进行裁决,其结果
具有法律权威和效力。法兰西学院是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在学术领域的一种权力象征,同时也为新古典主义文论
在当时的欧洲,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思想广为 盛行。笛卡尔强调理性和思考的重要性,提出了“我思故 我在”的名言。理性主义注重秩序、推崇法则,从理性的 角度探索宇宙万象,建设国家的道德法制。这一思潮符
合当时国家统治的需要,因此理性精神成为整个社会赖
以维持和发展的基础。当理性主义渗透到文学理论领域 的时候,新古典主义文论便拥有了自己的哲学根基。
其次,性格决定人的行为。戏剧中的性格表现应明确、 与实际人物相符、整出戏中保持一贯。屈雷顿着重探讨 了激情与性格的统一问题:“在性格这个总标题之下激情 自然是包含在内,属于人物性格的……自然地描写它们, 巧妙地激动它们,这是能够给予一个诗人的最大的赞 美。”但描写激情也应适度,要借助诗人的判断力把握好 分寸。
布瓦洛的自然原则,是借自然表现情理,让自然服从理
性,这种主张一旦与僵化静止的历史观念相结合,极易 导致艺术的概念化和公式化。
二、古典原则
1、原因
新古典主义强调文艺应描写普遍永恒的人性,这样才能 经受时间考验,得到古往今来的一致赞赏。而久经考验 的作品必定是抓住了普遍人性的作品。古希腊罗马的文 学作品经过时间的洗练,因此成为新古典主义者模仿和 学习的对象。
3、评价
布瓦洛的文学理论虽然以贺拉斯的《诗艺》为蓝本,但 他把诗艺规则与理性相联系,针对路易十四时代法国文 坛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述,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色彩和明 确的现实目的,在理论上为法国新古典主义文学作了总 结。就他的文艺思想本身而言,多重复前人,少有创建。 “他所做的事,就是把新的趋向比他以前任何一个人说 的更透彻,而且说得如此之好,已没有再说的必要。他 能够做到这一点,也是足可引以为荣的。”
屈雷顿的戏剧理论既保持了古典主义精神,又同情于莎 士比亚为代表的英国文学传统,在理论上有所突破。
二、古典诗评的原则
蒲柏(1688—1744),英国著名诗人、批评家,重要文论 著作有《论批评》、《荷马史诗序》、《莎士比亚全集序》 等。
蒲柏的《论批评》是用诗体写成的,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论文学批评的重要性和批评家的素养学识;
“既然古典经过长久时间的考验而仍为人所赞赏,它们就 是抓住了自然(人性)中普遍永恒的东西,符合理性的东 西,真实和美的东西。它们可以教会我们去怎样看自然、 怎样表现自然。”
这样一来,学习古典作品就与模仿自然、遵从理性的要求 完全一致了。模仿古人也就是模仿自然。学习用古人的方 法去模仿眼前的自然,就是寻求一种理性和自然原则指导 下的艺术创造。
他把古希腊罗马的作品奉为典范,认为古典的就是自然 的。“那些古代的法则,是被发现的而非发明,它们就是 ‘自然’,不过把‘自然’理成条文。”因此,批评家要熟读荷 马等人的经典作品,以便形成正确的判断力。
古典、自然和规则在蒲柏那里完全统一起来。
蒲柏在历数错误的文学批评观念和其弊病的同时,表达 了对如何进行有益的文学批评的看法。
“如果我们只知因袭陈规,便会丢掉他们原有的完美,而 创造不出自己的新东西,所以我们不能照抄他们的线条, 而是模仿自然的原形;我们既面对真实的生活,又有古 人的经验,便无疑会发现古人尚未看到的生活上的某些 气质与姿态。” 这样也才保证诗与其他艺术由于今日的刻 苦钻研而愈益完善。
法英之争
一方认为,英国戏剧应模仿和学习法国戏剧,法国剧作 家信奉古典的“三一律”原则,重视对韵的运用,而这 些都是无须证明的戏剧艺术的正确规则。另一方认为, 戏剧是对自然的生动模仿,法国戏剧虽然遵守规则、结 构整齐,但却想象狭隘,缺少激情,情节贫乏单一,人 物没有个性。相比之下,英国戏剧则是想象雄伟,气势 恢宏,情节变化有致,人物气质独特。因此,英国戏剧 高于法国戏剧,莎士比亚的戏剧成就可为佐证,他超越 其他剧作家,“像参天松柏高出短小的灌木一样”
布瓦洛强调的理性,指人生来就有的辨别是非好坏的能 力,是普遍永恒的人性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能力具 有普遍、绝对和永恒性,能够超越时代、民族和阶级差 异。因此,当布瓦洛在探讨文艺创作中的诸多矛盾(如 情与理、雅与俗、简与繁、形式与内容、语言与思想) 时,始终以理性为出发点,强调用理性来认识和衡量一 切,理性原则贯穿于文艺创作全过程。
第一节 布瓦洛
布瓦洛(1636-1711), 法国著名诗人、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被称为新 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代 言人。1674年出版的 《诗的艺术》是他最重 要的文艺理论专著,被 称为新古典主义的法典。
一、理性与自然 1、理性 《诗的艺术》中宣称:“首须爱理性:
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着理性获得 价值和光芒。”
《论诗剧》
以四人对话的形式写成,用论辩的口吻主要讨论了三个 问题,即古今之争、法英之争、诗韵之争。
古今之争
对立双方一方强调古典作家和作品的示范作用,认为现 代剧作家在模仿和表现自然方面尚未达到古人的成就。 现代作家只能加倍努力,才能与他们匹敌。另一方则认 为,应当承认,现代作家从古人那里获益良多,但要想 超越前人,就要加上自己的辛勤劳动。
提供了一套基本信条,即一切要遵循法则、一切要符合 规范、一切要服从权威。
二、新古典主义文学实践的表现
1、主要体现在法国的戏剧创作方面,代表人物:高乃依、 拉辛、莫里哀。布瓦洛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者,同时 又是新古典主义文学规则的制定和阐释者。
2、英国新古典主义文论,代表人物:屈雷顿、蒲柏、约 翰生
在布瓦洛看来,像高乃依、拉辛、莫里哀这样的法国戏 剧作家,他们之所以能写出优秀作品,取得非凡成就, 原因就在于他们成功地借鉴和仿效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 经典作品。在布瓦洛那里,古典原则为文艺创作提供了 所有的可能性。
“我尊敬这些作家,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流传得这样长 久,而是因为它们在这样长久的时期里博得人们的赞 赏。”
17世纪欧洲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不平衡状 态。意大利、德国、西班牙、俄国等国家或内忧外患或 战乱频仍,自身发展停滞不前。
英法两国资本主义进入快速发展轨道,英国完成了资产 阶级革命,成为欧洲政治体制上最为先进的国家,但由 于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妥协,导致王权复辟。法国于 16世纪末加强了重要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国内的重商 主义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相互妥 协让步,使其成为中央集权高度发达的封建国家,统治 者为维护和强化自己的权力,在文化思想领域强调秩序 和理性,这就为新古典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社会土壤。
诗韵之争
一方认为,戏剧既要模仿自然,就应该越真实越好,因 此严肃剧中不应用韵。另一方指出,严肃剧用韵也可以 自然。“戏剧要真的像自然,就必须摆得高于自然。”诗 韵可以平衡和限制作家的想象力,防止他的头脑充斥幻 想,从而保证戏剧的结构紧凑与均衡。
评价
对于《论诗剧》的对话论辩体裁,让当时文坛的不同观 点正面交锋,各抒己见。屈雷顿通过人物之口,先介绍 和维护了法国戏剧家、评论家提出的新古典主义戏剧原 则,但接着就表现了他对英国戏剧的偏爱,并设法把法 国新古典主义戏剧理论与17世纪英国剧作家们的实践协 调起来。有人指责屈雷顿的《论诗剧》故意写得八面玲 珑,不作定论。然而,如果考虑到他在法国新古典主义 原则与英国文学传统之间建立联系的努力,这种行文方 式反而应当得到肯定。
“谁不知适可而止就永远不会写作”
赞赏那些会用“灵活的歌喉”的诗人,“由庄重转入柔 和,由诙谐转入严肃”,要求诗人“提高你的格调吧, 要从工巧求朴质,要崇高而不骄矜,要隽雅而无虚饰”。
2、自然
艺术要模仿自然,要描写自然人性。
在谈到喜剧创作时他说:“因此,你们,作家呵,若想以 喜剧成名,你们唯一钻研的就该是自然人性。”并告诫道: “切不可乱开玩笑,损害着常理常情:我们永远也不能和 自然寸步相离。”
西方文学理论
新古典主义文论
概述
古典主义文论: 以亚里士多德、贺拉斯为代表的古希腊罗马理论 家的文艺理论。
新古典主义文论: 以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实践和理论著述为典范,遵 从古代艺术规则,有意直接模仿古代艺术,在此 种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文学理论。
一、新古典主义文论产生的条件: 1、社会政治经济条件 2、思想条件 3、特殊的文化机构
3、德国新古典主义文论,代表人物:高特雪特、温克尔 曼
法国人作为拉丁民族,自认为是古罗马的继承人,政治
上他们效法古罗马帝国,文学艺术方面也是如此。布瓦
洛《诗的艺术》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看作贺拉斯《诗艺》 的转述和扩充。然而新古典主义毕竟产生在17世纪由封 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欧洲,虽然表面上它
3、评价
韦勒克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中对布瓦洛的“自然”提出 了质疑:“这种概念过分轻率地假定:天下的人都是一样 的,一个人所处时代的人物典型是人类唯一合适与合宜 的典型。就实践方面而论,‘普遍的自然’说意味着对于所 表现的人物的伦理以及心理特性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 言外之意就是摈除一切不符合当时社会理想的东西。”
第二部分讨论错误的批评与判断力,分析了坏的批评的 弊病与形成原因;
第三部分树立批评的正确原则,并对欧洲文学批评的历 史作了简要回顾。
蒲柏最关注的也是艺术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无疵的‘自然’,一种清澈的、不变的、普遍的光芒。她 总是神圣的明亮。她把生命、力量和美灌注万物中间, 她既是艺术的源泉,也是艺术的目的和考验。”
“他的思想在法国批评家那一边,但他的感情却与英国过 去伟大的诗歌息息相通。”
屈雷顿《悲剧批评的基础》一文从对亚里士多德《诗学》 就悲剧所下定义的解读和分析入手,主要论述了悲剧中 的行为和人物性格问题。
首先,悲剧描写与刻画的行为必须是伟大人物的单一的 行为,而不能是双重的行为,否则就会“分散观众的注意 力和关怀,因而破坏诗人的本意”。
2、表现
学习古典作品就要学习古代作家塑造人物和处理题材的 方法,而这些方法经过后人总结,被抽绎成限制性的规 则。像“三一律”这样的规则,在当时广受争议,西班牙 和英国的剧作家们并没有对此多加关注,布瓦洛却视其 为必须遵循的规则。
“剧情发生的地点也需要固定、说清。比利牛斯山那边诗 匠能随随便便,一天演完的戏里可以包括许多年:在粗 糙的演出里时常有剧中英雄开场是黄口小儿终场是白发 老翁。但是我们,对理性要服从它的规范,我们要求艺 术地布置着剧情发展;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 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的充实。”
第二节 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顿、蒲柏、约翰生
英国新古典主义的 产生迟于法国,其 文学理论观念和批 评准则的建立深受 法国新古典主义的 影响。英国新古典 主义文学理论的代 表作家是屈雷顿、 蒲柏和约翰生。
一、古典主义戏剧原则
屈雷顿(1631-1700),英国诗人、剧作家、批评家, 英国新古典主义的创始人,享有“英国文学批评之父”的 美誉。文学理论和批评方面的主要论著有《论诗剧》 (又译《论戏剧诗》)、《论英雄剧》《悲剧批评的基 础》等。
是向古代尤其是古罗马时期回归,但实际上是人们面临 当时社会的现状而采取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对策。
马克思:“当人们好像刚好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 并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
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为自己效劳,借用它们的名
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拜的服装, 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的一幕。”
新古典主义文艺思想的建立还与一个特殊的文化机构有 关,那就是“法兰西学院”。它是在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和 首相黎塞留庇护下成立的法国官方最高学术团体,定期
讨论文化特别是文艺方面的问题,并进行裁决,其结果
具有法律权威和效力。法兰西学院是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在学术领域的一种权力象征,同时也为新古典主义文论
在当时的欧洲,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思想广为 盛行。笛卡尔强调理性和思考的重要性,提出了“我思故 我在”的名言。理性主义注重秩序、推崇法则,从理性的 角度探索宇宙万象,建设国家的道德法制。这一思潮符
合当时国家统治的需要,因此理性精神成为整个社会赖
以维持和发展的基础。当理性主义渗透到文学理论领域 的时候,新古典主义文论便拥有了自己的哲学根基。
其次,性格决定人的行为。戏剧中的性格表现应明确、 与实际人物相符、整出戏中保持一贯。屈雷顿着重探讨 了激情与性格的统一问题:“在性格这个总标题之下激情 自然是包含在内,属于人物性格的……自然地描写它们, 巧妙地激动它们,这是能够给予一个诗人的最大的赞 美。”但描写激情也应适度,要借助诗人的判断力把握好 分寸。
布瓦洛的自然原则,是借自然表现情理,让自然服从理
性,这种主张一旦与僵化静止的历史观念相结合,极易 导致艺术的概念化和公式化。
二、古典原则
1、原因
新古典主义强调文艺应描写普遍永恒的人性,这样才能 经受时间考验,得到古往今来的一致赞赏。而久经考验 的作品必定是抓住了普遍人性的作品。古希腊罗马的文 学作品经过时间的洗练,因此成为新古典主义者模仿和 学习的对象。
3、评价
布瓦洛的文学理论虽然以贺拉斯的《诗艺》为蓝本,但 他把诗艺规则与理性相联系,针对路易十四时代法国文 坛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述,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色彩和明 确的现实目的,在理论上为法国新古典主义文学作了总 结。就他的文艺思想本身而言,多重复前人,少有创建。 “他所做的事,就是把新的趋向比他以前任何一个人说 的更透彻,而且说得如此之好,已没有再说的必要。他 能够做到这一点,也是足可引以为荣的。”
屈雷顿的戏剧理论既保持了古典主义精神,又同情于莎 士比亚为代表的英国文学传统,在理论上有所突破。
二、古典诗评的原则
蒲柏(1688—1744),英国著名诗人、批评家,重要文论 著作有《论批评》、《荷马史诗序》、《莎士比亚全集序》 等。
蒲柏的《论批评》是用诗体写成的,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论文学批评的重要性和批评家的素养学识;
“既然古典经过长久时间的考验而仍为人所赞赏,它们就 是抓住了自然(人性)中普遍永恒的东西,符合理性的东 西,真实和美的东西。它们可以教会我们去怎样看自然、 怎样表现自然。”
这样一来,学习古典作品就与模仿自然、遵从理性的要求 完全一致了。模仿古人也就是模仿自然。学习用古人的方 法去模仿眼前的自然,就是寻求一种理性和自然原则指导 下的艺术创造。
他把古希腊罗马的作品奉为典范,认为古典的就是自然 的。“那些古代的法则,是被发现的而非发明,它们就是 ‘自然’,不过把‘自然’理成条文。”因此,批评家要熟读荷 马等人的经典作品,以便形成正确的判断力。
古典、自然和规则在蒲柏那里完全统一起来。
蒲柏在历数错误的文学批评观念和其弊病的同时,表达 了对如何进行有益的文学批评的看法。
“如果我们只知因袭陈规,便会丢掉他们原有的完美,而 创造不出自己的新东西,所以我们不能照抄他们的线条, 而是模仿自然的原形;我们既面对真实的生活,又有古 人的经验,便无疑会发现古人尚未看到的生活上的某些 气质与姿态。” 这样也才保证诗与其他艺术由于今日的刻 苦钻研而愈益完善。
法英之争
一方认为,英国戏剧应模仿和学习法国戏剧,法国剧作 家信奉古典的“三一律”原则,重视对韵的运用,而这 些都是无须证明的戏剧艺术的正确规则。另一方认为, 戏剧是对自然的生动模仿,法国戏剧虽然遵守规则、结 构整齐,但却想象狭隘,缺少激情,情节贫乏单一,人 物没有个性。相比之下,英国戏剧则是想象雄伟,气势 恢宏,情节变化有致,人物气质独特。因此,英国戏剧 高于法国戏剧,莎士比亚的戏剧成就可为佐证,他超越 其他剧作家,“像参天松柏高出短小的灌木一样”
布瓦洛强调的理性,指人生来就有的辨别是非好坏的能 力,是普遍永恒的人性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能力具 有普遍、绝对和永恒性,能够超越时代、民族和阶级差 异。因此,当布瓦洛在探讨文艺创作中的诸多矛盾(如 情与理、雅与俗、简与繁、形式与内容、语言与思想) 时,始终以理性为出发点,强调用理性来认识和衡量一 切,理性原则贯穿于文艺创作全过程。
第一节 布瓦洛
布瓦洛(1636-1711), 法国著名诗人、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被称为新 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代 言人。1674年出版的 《诗的艺术》是他最重 要的文艺理论专著,被 称为新古典主义的法典。
一、理性与自然 1、理性 《诗的艺术》中宣称:“首须爱理性:
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着理性获得 价值和光芒。”
《论诗剧》
以四人对话的形式写成,用论辩的口吻主要讨论了三个 问题,即古今之争、法英之争、诗韵之争。
古今之争
对立双方一方强调古典作家和作品的示范作用,认为现 代剧作家在模仿和表现自然方面尚未达到古人的成就。 现代作家只能加倍努力,才能与他们匹敌。另一方则认 为,应当承认,现代作家从古人那里获益良多,但要想 超越前人,就要加上自己的辛勤劳动。
提供了一套基本信条,即一切要遵循法则、一切要符合 规范、一切要服从权威。
二、新古典主义文学实践的表现
1、主要体现在法国的戏剧创作方面,代表人物:高乃依、 拉辛、莫里哀。布瓦洛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者,同时 又是新古典主义文学规则的制定和阐释者。
2、英国新古典主义文论,代表人物:屈雷顿、蒲柏、约 翰生
在布瓦洛看来,像高乃依、拉辛、莫里哀这样的法国戏 剧作家,他们之所以能写出优秀作品,取得非凡成就, 原因就在于他们成功地借鉴和仿效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 经典作品。在布瓦洛那里,古典原则为文艺创作提供了 所有的可能性。
“我尊敬这些作家,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流传得这样长 久,而是因为它们在这样长久的时期里博得人们的赞 赏。”
17世纪欧洲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不平衡状 态。意大利、德国、西班牙、俄国等国家或内忧外患或 战乱频仍,自身发展停滞不前。
英法两国资本主义进入快速发展轨道,英国完成了资产 阶级革命,成为欧洲政治体制上最为先进的国家,但由 于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妥协,导致王权复辟。法国于 16世纪末加强了重要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国内的重商 主义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相互妥 协让步,使其成为中央集权高度发达的封建国家,统治 者为维护和强化自己的权力,在文化思想领域强调秩序 和理性,这就为新古典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社会土壤。
诗韵之争
一方认为,戏剧既要模仿自然,就应该越真实越好,因 此严肃剧中不应用韵。另一方指出,严肃剧用韵也可以 自然。“戏剧要真的像自然,就必须摆得高于自然。”诗 韵可以平衡和限制作家的想象力,防止他的头脑充斥幻 想,从而保证戏剧的结构紧凑与均衡。
评价
对于《论诗剧》的对话论辩体裁,让当时文坛的不同观 点正面交锋,各抒己见。屈雷顿通过人物之口,先介绍 和维护了法国戏剧家、评论家提出的新古典主义戏剧原 则,但接着就表现了他对英国戏剧的偏爱,并设法把法 国新古典主义戏剧理论与17世纪英国剧作家们的实践协 调起来。有人指责屈雷顿的《论诗剧》故意写得八面玲 珑,不作定论。然而,如果考虑到他在法国新古典主义 原则与英国文学传统之间建立联系的努力,这种行文方 式反而应当得到肯定。
“谁不知适可而止就永远不会写作”
赞赏那些会用“灵活的歌喉”的诗人,“由庄重转入柔 和,由诙谐转入严肃”,要求诗人“提高你的格调吧, 要从工巧求朴质,要崇高而不骄矜,要隽雅而无虚饰”。
2、自然
艺术要模仿自然,要描写自然人性。
在谈到喜剧创作时他说:“因此,你们,作家呵,若想以 喜剧成名,你们唯一钻研的就该是自然人性。”并告诫道: “切不可乱开玩笑,损害着常理常情:我们永远也不能和 自然寸步相离。”
西方文学理论
新古典主义文论
概述
古典主义文论: 以亚里士多德、贺拉斯为代表的古希腊罗马理论 家的文艺理论。
新古典主义文论: 以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实践和理论著述为典范,遵 从古代艺术规则,有意直接模仿古代艺术,在此 种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文学理论。
一、新古典主义文论产生的条件: 1、社会政治经济条件 2、思想条件 3、特殊的文化机构
3、德国新古典主义文论,代表人物:高特雪特、温克尔 曼
法国人作为拉丁民族,自认为是古罗马的继承人,政治
上他们效法古罗马帝国,文学艺术方面也是如此。布瓦
洛《诗的艺术》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看作贺拉斯《诗艺》 的转述和扩充。然而新古典主义毕竟产生在17世纪由封 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欧洲,虽然表面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