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虫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鸣虫文化
声音对许多动物来说是传达讯息的重要语言,然而并非所有动物发出的声音都有意义,例如飞行,步行或取食的声音。
什么是鸣虫呢?鸣虫泛指会发出美妙具节奏性的声音,且人的耳朵能听见的昆虫,鸣虫主要包括蟋蟀,螽斯,蝗虫及蜂等,大多数的鸣虫因声音悦耳,形态优美而受到人的喜爱。
我们小组对这一种奇妙的生物产生了兴趣,便去了上海昆虫博物馆进行考察。
鸣虫,顾名思义,是指能鸣叫发声的一类昆虫。
它们清脆的声音在夏天为城市增添了一份活力,那么它们的发声到底有什么特殊呢?昆虫的鸣叫与鸟类或其他脊椎动物不同,不是由口腔通过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昆虫种类繁多,在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后,昆虫发展出多样的发声方式,甚至同种昆虫具有多种发声方式。
昆虫学家Ewing在1989年将昆虫的发声方式分为五类:即振动发音,敲击发音,摩擦发音,鸣膜发音和喷气发音。
喷气发音在昆虫发声机制里较为常见,从口器喷射出空气中发出声音;敲击发音是利用身体的特定部位对其他基质进行敲击动作而发出声音;摩擦发音是昆虫利用身体的特化构造相互摩擦发出声音;鸣膜发音是特化的表皮结构以及连接在其上的肌肉所组成的发音结构。
每一类鸣虫都有鼓膜听器,主要用来接受较远距离的声音,是昆虫听器中形式最多样,结构最复杂的一类。
昆虫鸣声节律以及声谱和声压的瞬时变化均有显著的不同。
一种昆虫的鸣声频谱范围虽然很大,但不同频率的图象却都和主频率的图象一样。
那么人类是否能够听到每一种昆虫的叫声呢?昆虫发出的声音不是为了让人类听得见,且不同种类的昆虫会发出不一样的音量和频率范围的声音。
因此,人类能听到的声音,必须是在人类耳朵能辨识的范围内,一般来说,大部分昆虫的听觉频率范围较高,而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较低,因此,人类是没有办法听到所有昆虫的声音的。
昆虫的声音可以利用录音设备所录制的声音,可以依声音的物理特性来进行量化与分析。
从时间轴与频率轴来看,一小段的昆虫发音,可以包括以下单位:脉冲,唧声,脉冲率。
透过这些声音特性的分析,既能了解每种不同昆虫所发出的的声音特性,进一步进行声学的研究。
随着我们对它们的研究越来越透彻,我们的城市也会变得越来越美丽。
只要我们爱护身边的绿化,周围的环境,那么鸣虫的叫声就会更加繁多,更加动听!
昆虫的声音是否也能传递信息呢?科学研究证实,发声是昆虫“信息联系”的有效方式之一。
昆虫的鸣声不仅是同种内进行各种信息交流的媒介,还是与其他相近种类保持生殖隔离,以使本种得以纯系繁衍的重要保证。
昆虫的发声行为会随传递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功能。
如同种生物的个体间声音传递,常与呼唤同伴、求偶、危险警戒及宣示领域行为等有关;而对不同种生物发出声音,则与防御、威吓与捕食有关。
了解完鸣虫发声的秘密,我们便开始研究起了它的生活习性。
鸣虫的活动方式有昼行型与夜行型。
昼行鸣虫以白天活动、鸣叫为主。
夜行鸣虫以落日后或夜间活动、鸣叫为主。
亦有昼夜兼行型的。
鸣虫的食性有植食性,有肉食性或捕食性,不少种类为杂食性,亦有腐食性的。
直翅类昆虫一般都具有特殊的防卫招术。
有伪装色或保护色。
不少种类都有绿色和褐色两种基本色型。
有拟态现象。
具有自残自卫机制,丢足保身是最常见的招术之一。
有些鸣虫有特殊的腺体,遇敌害时从口中或身体其他的关节处分泌绿色或褐色的液体,以吓唬敌人。
好斗是某些雄性鸣虫的特性,为捍卫它的根据地和雌性配偶,它会与其决一死战。
体魄强壮的个体,能占领较大的地盘。
因此在旷野中或环境较险恶的地方抓获的斗蟋往往个头大、鸣声响、斗性强。
鸣虫生活在人类周围,比如说夏季,我们时常可以听见蝈蝈的叫声。
但鸣虫的主要栖息地依旧在树林间、田野或庄稼地。
原来在许多人类生活场所都可以发现鸣虫的踪迹,但近些年来,人类对于鸣虫疏于保护,导致鸣虫数量的大幅度减少。
所以,为了保护这些环绕在我们周围的小生命,从自己开始,保护森林,保护鸣虫!
鸣虫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便是蟋蟀类。
蟋蟀具有顽强无敌,勇决胜负的武士风采,被誉为“天下第一虫”。
它的品种较多,常见的品种有:斗蟋、拟斗蟋、长颚蟋、大扁头蟋、小扁头蟋、青森扁头蟋、灶马、白面纺锤蟋等。
第二种是螽斯科包括常见的螽斯、蝈蝈、纺织娘等。
体一般中至大型,侧扁。
触有丝状,通常超过体长。
覆翅膜质、
较脆弱,
前缘向下
方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