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问题及举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问题及举措
摘要:文章通过对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自我认识能力偏弱以及高校职业生涯辅导不到位等问题。
为此,要强化意识,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前移;积极引导,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构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提供个性化职业生涯辅导。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问题;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2-110-02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通过对自身优劣势以及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职业,并制订相应的教育、培训以及工作计划,采取一定的行动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系统过程。
大学生恰逢职业生涯发展探索期,亟待及时、准确地了解、认识并发展自我,并在学习及实践中做出一定的尝试性职业选择及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直接关系到其的发展与定位,还会对以后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亟待关注与重视。
鉴于此,本研究在对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就调查中所显露出来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理性审视
与深层追问,以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所裨益。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
(一)研究方法及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调查当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自我认识能力、就业指导获取路径等三个方面。
在综合考虑大学生的个人特性、专业背景以及家庭环境诸因素的基础上,随机抽样被试,共选取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共计24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实际回收1943份,其中有效问卷1793份,回收率92.3%。
(二)问卷主要结果分析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是衡量其是否具有职业生涯规划需要的有效根据。
在问及是否考虑过自己的未来前途或工作时,多数大学生都表示考虑过这个问题,仅有5.3%的被调查大学生从未考虑过自己的未来前途或工作的问题。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多数大学生都考虑过自己的未来前途或工作,但仅仅只有O.1%的被调查大学生考虑且又为此付诸行动了。
2.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
大学生对自己客观、全面的认识是科学、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前提。
在本次调查中,仅有9.6%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的优劣势非常了解,绝大多数则停留在较为粗浅的认识上,甚至有11.4%的被调
查大学生对自身优劣势不了解。
3.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获取路径。
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获取路径是指大学生通过何种路径获得相关的职业生涯辅导。
本调查发现,在这些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其职业生涯辅导获取路径主要有学校所开的就业课程、校就业指导中心讲座、学长或学姐的指导、校内外媒体宣传以及辅导员的日常点滴辅导。
以上五条路径是当前获取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主要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大学生均通过诸种路径获得了相应的职业生涯辅导,但仍有11.7%的大学生表示未接触过职业生涯指导。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大学生至关重要。
大学生恰逢职业探索期,是否具备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其的职业选择以及生涯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然而,当前不少大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视为职业选择,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必要的认识,且意识较为薄弱。
一般只有在面临毕业择业时才会想起去询问相关教师或家长的意见,希图从他们那儿获取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规划。
本调查结果也显示,尽管有超过半数的被调查大学生会考虑到自己未来出路问题,但真正能够认真考虑且为此付诸行动的仅是少数,仅有0.1%的被调查大学生认真考虑且为之付诸实际行动。
(二)自我认识能力较弱
自我认识主要是指大学生从兴趣、能力以及深层面的价值观等方面深入了解自我,这是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基础与前提,不仅必要而且必需。
本次调查所反映出来的当前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不甚理想,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普遍较弱,未能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价值观等有个客观、明确的定位。
这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自身优劣势的认识上。
仅有9.6%的大学生对自身优劣势非常了解,其余大多数则不甚了解或仅仅了解一点,甚至有11.4%的被调查大学生坦承对自身并不了解。
这种认识上的不到位或模糊会直接影响并制约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大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辅导较为被动
尽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群策群力,但大学生自己始终是其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肩负到不可让渡的责任,是他人不可替换的。
事实上,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大学生也理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充分彰显主体性,不能一味坐等学校、家长或社会给予的帮助或支持,而应积极寻求发展机遇,主动参与到职业生涯辅导中去。
尽管当前高校业已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诸多辅导路径,如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课程、举办相关讲座、提供职业测评与咨询等,这固然对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现实中大学生实际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普遍不高,
极少有大学生会主动使用职业测评工具。
本次调查还显示,有不少大学生未接触过职业生涯辅导,大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辅导较为被动。
三、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举措
针对本次调查所发现的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大学生和高校两个方面人手。
既要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又要切实提高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力度,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强化意识,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前移
在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毕业或工作以后才需考虑与付诸行动的问题,日常不注重相关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以及经验的总结。
事实上,不光大学生如此,高校职业生涯辅导工作亦如此,存在较为显著的起步晚问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系统化过程,诸环节间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
所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绝非只是临近毕业或工作以后才需着手的问题,而是紧随着大学生入学甚至更早时期就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有鉴于此,高校应着力强化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并将其并人大学生培养体系中去,力争在大学生入学之初就开始对其进行逐渐深入、持续的职业生涯规
划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全职业生涯规划认知。
作为大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诸种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活动,尽早制定切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付诸行动。
(二)积极引导,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虽然需要外力的支持或强加,但关键还在于作为主体的大学生自身。
大学生应结合所置身的社会环境以及现实情况,主动制订个人的职业发展计划。
为了充分彰显大学生的主体性,高校应重视与加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与引导,帮助大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优劣势等实际情况,激发他们职业生涯规划的愿望。
在发掘、发挥大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只有这样,高校为大学生所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辅导才切实发挥其应有之效。
此外,大学生自己也应该积极探寻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在积极参与学校提供的诸多就业指导之外,还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主动寻求其他可能的路径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三)构建专业化师资队伍,提供个性化职业生涯辅导
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师资队伍来看,当前我国高校专门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教师数量较少,且其专业化程序也很低,这样的师资队伍直接影响并制约了大学生职业
生涯规划指导的绩效前景。
有鉴于此,高校应着力建立一支专业化、结构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师资队伍。
为此,高校一方面要着力优化现有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师资队伍结构,另一方面要注重对现有教师进行系统、专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此外,尽管当前的高校都为大学生举办相应的职业生涯讲座或开设专门的课程,但这些讲座或课程针对的是全体大学生。
覆盖面甚广,难以顾及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需求难以得到切实满足。
为此,高校应积极创设条件,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辅导。
如可以对大学生进行诸如个性测评、面谈等方式了解大学生的个性特质,继而根据收集到的相关信息,结合其个性特征,提供个性化职业生涯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