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改性总复习

合集下载

聚合物改性总结

聚合物改性总结

零、绪论聚合物改性的定义:通过物理和机械方法在高分子聚合物中加入无机或有机物质,或将不同类高分子聚合物共混,或用化学方法实现高聚物的共聚、接枝、嵌段、交联,或将上述方法联用,以达到使材料的成本下降,成型加工性能或最终使用性能得到改善,或使材料仅在表面以及电、磁、光、热、声、燃烧等方面赋予独特功能等效果,统称为聚合物改性。

聚合物改性的目的:所谓的聚合物改性,突出在一个改字。

改就是要扬长补短,要发扬和保留聚合物原有的优势,抑制和克服聚合物原有的缺点,并根据实际需要赋予聚合物新的性能。

聚合物改性的三个主要目的:①克服聚合物原有的缺点,赋予聚合物某些高新的性能与功能②改善聚合物的加工工艺性能③降低材料的生产成本总之,聚合物改性就是要在聚合物的使用性能、加工性能与生产成本三者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聚合物改性的意义:1.新品种的开发越来越困难(已开发的品种数以万计,工业化的三百余种。

资源限制、开发费用、环境污染)2.使用性能的多样化、复杂化,要求材料有多种性能及功能,单一聚合物难以实现。

3.聚合物改性科学应运而生——获取新性能聚合物的简洁而有效的方法。

聚合物改性的主要方法:共混改性;填充改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化学改性;表面改性聚合物改性发展概况几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1942年,采用机械熔融共混法将NBR掺和于PVC之中,制成了分散均匀的共混物。

这是第一个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聚合物共混物。

1948年,HIPS1948年,机械共混法ABS问世,聚合物共混工艺获得重大进展。

二者可称为高分子合金系统研究开发的起点。

1942年,制成了苯乙烯和丁二烯的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商品名为“Styralloy”,首先使用了聚合物合金这一名称。

1960年,建立了IPN的概念,开始了一类新型聚合物共混物的发展。

IPN已成为共混与复合领域一个独立的重要分支。

1965年,Kato研究成功OsO4电镜染色技术,使得可用透射电镜直接观察到共混物的形态,这一实验技术大大促进了聚合物改性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堪称聚合物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聚合物改性复习题

聚合物改性复习题

1、聚合物改性的定义,改性的方法。

答:聚合物改性:通过各种化学的、物理的或二者结合的方法改变聚合物的结构,从而获得具有所希望的新的性能和用途的改性聚合物的过程。

主要方法:共混改性、填充改性、复合材料、化学改性、表面改性。

共混改性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经混合制成宏观均匀的过程。

填充改性指人们在聚合物中添加填充剂有时只是为了降低成本,但也有很多时候是为了改善聚合物的性能。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化学改性是通过化学反应改变聚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方法。

表面改性:改善工件表面层的机械、物理或化学性能的处理方法。

2、化学改性(改变分子链结构)和物理改性(高次结构)的本质区别。

答:第二章:基本观点:1、共混物与合金的区别。

答:高分子合金不能简单等同于聚合物共混物,高分子合金是指含多种组分的聚合物均相或多相体系,包括聚合物共混物、嵌段和接枝共聚物,而且一般言,高分子合金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

2、共混改性的分类(熔融、乳液、溶液和釜内)答:按照共混时物料的形态:熔融共混:机械共混的方法,最具工业价值,是共混改性的重点。

溶液共混:用于基础研究领域,工业上用于涂料和黏合剂的制备。

乳液共混:共混产品以乳液的形式应用。

斧内共混: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单体同在一个反应釜中完成其聚合过程,在聚合的同时也完成了共混。

3、共混物形态研究的重要性。

答:共混物的形态与共混物的性能密切相关,而共混物的形态又受到共混工艺条件和共混物组分配方的影响,所以,共混物的形态研究就成了研究共混工艺条件和共混组分分配与共混物性能的关系的重要中间环节。

4、共混物形态的三种基本类型——均相体系、非均相体系(海岛结构、海海结构)答:一是均相体系。

二是非均相体系(两相体系):包括“海-岛结构”------连续相+分散相。

“海-海结构”------两相均连续,相互贯穿。

5、相容性对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影响。

聚合物化学与物理改性复习提纲

聚合物化学与物理改性复习提纲

聚合物改性:通过物理和机械方法在高分子聚合物中加入无机/有机物质,或将不同高分子聚合物共混,或用化学方法实现高聚物的共聚、接枝、嵌段、交联,或将上述方法联用,以达到使材料的成本下降,成型加工性能或最终使用性能得到改善聚合物改性的三个主要目的:①克服聚合物原有的缺点,赋予聚合物某些高新的性能与功能②改善聚合物的加工工艺性能③降低材料的生产成本总之,聚合物改性就是要在聚合物的使用性能、加工性能与生产成本三者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聚合物改性的主要方法:共混改性;填充改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化学改性;表面改性1.共混改性:①化学共混、物理共混、物理化学共混物理共混(blend)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混合”,简单的机械共混;物理/化学共混(就是通常所称的反应共混)是在物理共混的过程中兼有化学反应,可附属于物理共混;化学共混则包括了接枝、嵌段共聚及聚合物互穿网络(IPN)等,已超出通常意义上的“混合”的范畴,而应列入聚合物化学改性的领域。

②根据物料形态分类:熔融共混、溶液共混、乳液共混熔融共混(最具工业应用价值,绝大多数)是将聚合物组分加热到熔融状态后进行共混。

优点:①原料准备操作简单。

②熔融时,扩散对流作用激化,强剪切分散作用,相畴较小。

③强剪切及热的作用下,产生一定数量的接枝或嵌段共聚物,促进体系相容性。

溶液共混是将聚合物组分溶于溶剂后,进行共混。

乳液共混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乳液进行共混的方法。

2.共混物形态的两大体系三种基本类型:均相体系非均相体系:海-岛结构特点(定义)两相体系,且一相为连续相,一相为分散相(更具有价值)海-海结构特点(定义)也是两相体系,但两相皆为连续相,相互贯穿。

3.聚合物共混物均相体系与非均相体系的判定依据:Tg均:两种聚合物共混后,形成的共混物具有单一的Tg;两相体系合物共混后,形成的共混物具有两个Tg。

4.分散度及均一性定义均一性和分散度比较的图2-2分散度是指“海-岛结构”两相体系中分散相物料的破碎程度,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指打得散不散。

聚合物改性原理(复习)

聚合物改性原理(复习)

含结晶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共混物中一种为晶态, 含结晶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共混物中一种为晶态,另一种 为非晶态时;结晶/结晶聚合物共混物 附生结晶或外延结晶。 结晶聚合物共混物, 为非晶态时;结晶 结晶聚合物共混物,附生结晶或外延结晶。 聚合物共混物的界面层, 聚合物共混物的界面层,相界面以及相界面间具有明显浓度梯度 的区域构成了界面层。 的区域构成了界面层。 界面层厚度的决定因数,主要取决于两聚合物间的相容性、 界面层厚度的决定因数,主要取决于两聚合物间的相容性、大分 子链段尺寸、组成以及相分离的条件。 子链段尺寸、组成以及相分离的条件。 两相之间的粘合,粘合力有两种类型:化学键,次价力。 两相之间的粘合,粘合力有两种类型:化学键,次价力。 界面张力越小,粘合强度越大。混溶性越大,粘合强度越高。 界面张力越小,粘合强度越大。混溶性越大,粘合强度越高。 界面层的性质,界面层可视为介于两聚合物组分之间的第三相, 界面层的性质,界面层可视为介于两聚合物组分之间的第三相, 其力学松弛性能、密度、大分子形态、 其力学松弛性能、密度、大分子形态、超分子结构等都有不同的 改变。 改变。 相容性对形态结构的影响,两种极端情况: 相容性对形态结构的影响,两种极端情况: (1)完全不相容(2) )完全不相容( ) 完全相容或相容性极好。 完全相容或相容性极好。 需要的是适中的相容性,以制得相畴大小适宜、 需要的是适中的相容性,以制得相畴大小适宜、相间结合力较强 的复相结构共混材料。 的复相结构共混材料。
聚合物聚合物-聚合物二元体系相图
具有最高临界相容温度( 具有最高临界相容温度(UCST)的部分相容二元聚合物体系的 ) 组成关系及相图。 ∆Gm-组成关系及相图。 组成关系及相图 增容作用及增容方法 聚合物-聚合物相容性理论 聚合物 聚合物相容性理论 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分离机理, 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分离机理, (1)从均相直接冷却至亚稳态; )从均相直接冷却至亚稳态; 成核和增长机理( ), 成核和增长机理(NG), (2)从均相直接冷却至旋节区;旋节 )从均相直接冷却至旋节区; 分离机理( )。 分离机理(SD)。 研究聚合物相容性的方法,玻璃化转变法(动态力学法, 研究聚合物相容性的方法,玻璃化转变法(动态力学法,示差扫 描量热法)。 描量热法)。 聚合物共混物的增容方法,( 加入法(非反应型和反应型), ,(1) 聚合物共混物的增容方法,( )加入法(非反应型和反应型), ,(3) ,(4) (2)原位增容,( )引入相互作用基团,( )共溶剂法 )原位增容,( 引入相互作用基团,( 共溶剂法IPN法。 法 第三章 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影响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因素, 影响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因素,热力学因素 ,动力学因素 , 在混合或成型过程中, 在混合或成型过程中,流动场诱发的形态结构 。 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基本类型:单相连续结构, 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基本类型:单相连续结构,分散相为胞 状或香肠状结构,分散相为片层状结构,两相互锁或交错结构, 状或香肠状结构,分散相为片层状结构,两相互锁或交错结构, 相互贯穿的两相连续形态结构。 相互贯穿的两相连续形态结构。

聚合物改性总复习

聚合物改性总复习

聚合物改性总复习一.名词解释:1.银纹化:由于结构的缺陷或结构的不均匀性而造成的应力集中,基体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屈服及大形变,产生发白的现象,它使物体的密度大大下降。

2.热塑性弹性体:一种兼有塑料和橡胶特性,高温下具有可塑化成型,常温下具有橡胶的弹性的聚合物材料3.机械共混物:是指将聚合物组分在挤出机,密炼机,开炼机等机械中加热到熔融的状态后进行共混而得到的聚合物共混物。

4.相逆转:聚合物共混物可在一定的组成范围内发生相的逆转,原来是分散相的组分变为连续相,而原来是连续相的组分变为分散相,在相逆转的组成范围内,常可形成两相交错,相互锁的共连续形态结构,使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提高。

5.增容剂:就是以界面活性剂的形式分布于共混物两相界面处,使界面张力降低,增加共混组分之间的相容性和强化聚合物之间的界面粘结。

6.高分子合金:指含多种组分的聚合物均相或多相体系,包括聚合物共混物和嵌段、接枝共聚物。

7.接枝效率:已接枝单体质量/(已接枝单体质量+接枝单体均聚物质量)某100%8.接枝率:(接枝后共聚物的质量-接枝前聚合物的质量)/接枝前聚合物的质量9.分散混合:分散混合是指既增加分散相分布的随机性,又减小粒径,改变分散相粒径分布的过程;在聚合物共混中,进行熔融共混的过程,就是分散混合的过程。

10.聚合物共混物(PolymerBlend):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按适当的比例,通过共混,以得到单一聚合物无法达到的性能的材料。

11聚合物改性:通过物理和机械方法在高分子聚合物中加入无机或有机物质,或将不同类高分子聚合物共混,或用化学方法实现高聚物的共聚、接枝、嵌段、交联,或将上述方法联用,以达到使材料的成本下降,成型加工性能或最终使用性能得到改善,或使材料仅在表面以及电、磁、光、热、声、燃烧等方面赋予独特功能等效果,统称为聚合物改性。

12.聚合物共混: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经混合制成宏观均匀物质的过程。

共混的产物称为聚合物共混物。

聚合物材料的合成与改性

聚合物材料的合成与改性

聚合物材料的合成与改性一、聚合物材料的基本概念1.聚合物的定义与分类2.聚合物材料的组成与结构3.聚合物的性质与用途二、聚合物材料的合成方法1.聚合反应类型a.自由基聚合b.离子聚合c.配位聚合d.缩聚反应2.单体的选择与合成3.聚合反应条件控制d.反应时间三、聚合物材料的改性技术1.物理改性a.填充改性b.共混改性c.表面改性d.纳米复合材料2.化学改性a.功能化改性b.交联改性c.接枝改性d.环化改性四、聚合物材料的应用领域a.包装材料b.建筑材料c.电子产品d.交通工具e.密封材料f.减震材料g.电缆绝缘h.复合材料i.医疗器械j.过滤材料五、聚合物材料的环境影响与可持续发展1.聚合物材料的降解性与回收利用2.生物基聚合物与生物降解材料3.绿色合成与工艺改进4.环保法规与产业政策六、聚合物材料的研究与发展趋势1.新型聚合物材料的创制2.聚合反应机理的研究3.聚合物材料性能的优化4.聚合物材料在尖端领域的应用以上为关于聚合物材料的合成与改性的详细知识点,希望能对您的学习与研究提供帮助。

习题及方法:1.下列哪种反应不属于聚合反应类型?A. 自由基聚合B. 离子聚合C. 配位聚合D. 水解反应解题方法:通过对聚合反应类型的定义与分类进行了解,排除不属于聚合反应类型的选项。

2.在聚合反应中,以下哪种单体适合进行自由基聚合?B. 甲基丙烯酸甲酯C. 聚乙烯醇D. 聚苯乙烯解题方法:了解不同单体的聚合反应类型,选出适合自由基聚合的单体。

3.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聚合物材料的改性技术?A. 填充改性B. 共混改性C. 表面改性D. 乳液聚合解题方法:了解聚合物材料的改性技术,排除不属于改性技术的选项。

4.请简要解释聚合物材料的组成与结构。

答案:聚合物材料是由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聚合物的结构由重复单元组成,这些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长链状或网络状结构。

解题方法:通过对聚合物材料的定义与分类的了解,简要解释聚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高分子材料改性技术复习题

高分子材料改性技术复习题

高分子材料改性技术复习题第一章、1.聚合物共混改性的本意是指俩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材料、无机材料以及助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机械掺混,最终形成一种宏观上均匀的新材料的过程。

2.聚合物的填充改性是指在聚合物机体中添加于机体在组成和结构上不同的固体添加物,以降低成本,或是使聚合物制品的性能有明显改变,即在牺牲某些方面性能的同时,使人们所希望的另一些方面的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3.聚合物增强改性,是使玻璃纤维、碳纤维、金属纤维等具有较大长径比的填料(增强性填料或增强材料),使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有明显提高,这种方法称为增强改性。

第二章、1.接枝共聚反应的原理是什么?答:接枝共聚反应首先要形成活性接枝点,各种聚合的引发剂或催化剂都能为接枝共聚提供活性种,而后产生接枝点.活性点处于链的末端,聚合后将形成嵌段共聚物;活性点处于链的中间,聚合后才形成接枝共聚物. 2.接枝共聚方法有哪几种?阐述之。

答:接枝方法主要有三种:链转移法、活性基团引入发和功能基反应法.一、链转移法:利用反应体系中的自由基夺取聚合物主链上的氢而链转移,形成链自由基,进而引发单体进行聚合,产生接枝;二、活性基团引入法:首先在聚合物主干上导入易分解的活性基团,而后在先、热作用下分解成自由基与单体进行接技共聚。

三、功能基反应法:含有侧基功能基的聚合物,可加入端基聚合物与之形成接技共聚物。

四、其他方法:大单体技术合成接技共聚物,采用大分子单体单相与小分子共聚物合成。

3.为什么说接枝共聚物俩种组分的相容性决定了接枝共聚物的相态变化?答:接枝共聚物由两种不同的组份构成,这两种组份的相容性决定了接枝共聚物的相态变化,如果两组份的相容性好或支链不能形成微区,接枝共聚物只有一个相态,只有一个玻璃化温度;相反,两组份的相容性不好,则表现出两个玻璃化温度。

4.嵌段共聚物有哪几种结构结构形式?答:两嵌段聚合物,三嵌段聚合物,多嵌段聚合物,放射状嵌段聚合物。

5. 从嵌段共聚物的角度说明热塑性弹性体的组成是什么?各组成的作用是什么?答:热塑性弹性体是由大量的软嵌段和少量的硬嵌段组成的两相嵌段共聚物。

聚合物改性复习题

聚合物改性复习题

聚合物改性目的:改善高分子材料的某些物理机械性能,改善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性能,降低成本>赋予高分子材料某些特殊性能。

聚合物共混: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经混合制成宏观均匀物质的过程。

高分子合金:指含多种组分的聚合物均相或多相体系,包括聚合物共混物和嵌段接枝高聚物•干粉共混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品种不同的细粉状高聚物在各种通用的塑料混合设备中加以混合,形成均匀分散的粉状高聚物的方法。

聚合物共混改f生:是以聚合物为改性剂,加入到基体中,采用合适的加工成型工艺,使两者充分混合,从而制得具有新颖结构特征和新颖性能的改性聚合物的聚合物改性技术。

高分子聚合物的改性:共混改性,填充改性,复合材料,化学改性,表面改性。

共混改性的基本方法{广义上的}:物理改性,化学改性,物理I化学改性。

共混改性按共混时物料的状态分为:熔融改性,溶液改性,乳液改性。

熔融改性:是将聚合物组分加热到熔融状态后进行共混。

乳液改性: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乳液进行共混的方法。

溶液改性:是将聚合物组分溶于溶剂后,进行共混。

海-岛结构:是一两相体系,一相为连续相,另一相为分散相,分散相分散在连续相中,就好像海岛分散在大海中一样。

海-海结构:也是一种两相体系,但两相皆为连续相,相互贯穿。

二相体系:海■岛结构,海•海结构,两相互锁或交错结构,梯度结构,阶跃结构单相连续体系:互锁或交错型相结构,海-岛型相结构。

共连续体系:海-海结构,梯度结构,阶跃结构。

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主要研究方法:1 •力学松弛法〔玻璃化转变法,动态粘弹响应〕.2•直接观察法〔光学显微镜法•电子显微镜法{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儿相容性:是指共混物各组分彼此互相容纳>形成宏观均匀材料的能力(1)均相共混体系:卩二(2) “海-岛”结构两相体系[20 页] 1P1P2P21 AB11 22(3) “海-海”结构两相体系PiP1nB 2P2n共混物的相界面定义:两相或多相共混体系中相与相之间的界面。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复习题.docx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复习题.docx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复习题一、图1和图2是某科研工作者对蛋白石填充高密度聚乙烯不同体系的的测试结果,请对 此两图进行分析,写出分析结果和其原因。

(处理剂为表面处理剂)处理剂品种对试样拉伸强度的影响201816141210864 图2 处理剂品种对试样冲击强度的影响注:目=1平方英寸(2.54cm X 2.54cm)内的孔数答:未经处理的蛋口石填充HDPE 降低树脂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蛋口石粒径人小对 这两种性能的影响相当。

山于未经过表而处理剂处理,蛋口石不能与树脂较好地相容,两相 间粘合力小,不能很好地传递应力,故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降低。

经过处理 的蛋白右填充HDPE 能够提高树脂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

硬脂酸处理的蛋白仃比钛酸酯处 理的更能捉高拉伸强度,并1L 粒径小的效呆好;刈于冲击强度,询者效果不如后者,1L 粒径 大的更能提高冲击强度。

经表面处理剂处理后的蛋白石与树脂基体相容性好,界面相粘结力 强;硬脂酸处理的蛋匚1右和容性更好,使得其拉伸强度更高,但粘合紧密反而导致应力传递快,能量吸收少,冲击强度提高较少。

填充物粒径小,粘结紧抗拉伸能力强,但是对于钛1ZUU 曰 3UU0H蛋白石粒径1200目 3000目蛋白石粒径酸R— Si~X R— Si—0HIOH 斗叭s严…-R/'OH ——0— /H /酯处理的蛋口石,粒径小冲击强度反而低,可能是因为蛋口石颗粒分散不均匀导致。

二、一般采有PP熔融接枝MAH单体,并通过反应挤出制备PP/PA6共混物,请阐明PP 接枝MAH 对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性能有何影响。

为什么?答:PA6与PP是不相容体系,其共混物一般呈现相分离的双相结构,PP粒子呈球状简单地分散在PA6基体中,并且分布不均匀,粒径大,粒径分布宽,界面粘接不良;当体系中加入增容剂后,PP粒了均匀地分散在PA6棊体中,粒径变小,粒径分布窄,PA6与PP两相界而无明显分相情况。

PP接枝MAH降低了PP在PA6中的界面张力,增加了两相的相容性。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要点整理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要点整理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要点整理名词解释1.【聚合物共混】: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经过混合制成宏观均匀物质的过程,能增加体系的均匀性。

2.【高分子合金】:是指含多种组分的聚合物均相或多相体系,包括聚合物共混物和嵌段、接枝共聚物,一般为具有较高力学性能的工程塑料。

3.【复合材料】: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物理相组成的固体产物,其组成包括基体和增强材料两部分。

4.【杂化材料】: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有机、无机、金属材料,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杂化,产生具有新型原子、分子集合结构的物质,含有这种结构要素的物质为杂化材料。

5.【分布混合】:又称分配混合,是混合体系在应变作用下置换流动单元位置而实现的。

指分散相粒子不发生破碎,只改变分散相的空间分布、增加随机性的混合过程。

6.【分散混合】:是指既增加分散相空间分布的随机性,又减少分散相粒径,改变分散相粒径分布的工程。

7.【总体均匀性】:是指分散相颗粒在连续相中分布的均匀性,即分散相浓度的起伏大小,一般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表征。

8.【分散度】:是指分散相颗粒的破碎程度,一般以分散相平均粒径来表征。

9.【平衡粒径】:在分散混合中,由于分散相大粒子更容易破碎,所以共混过程是分散相粒径自动均化的过程,这一自动均化的过程的结果,是使分散相例子达到一个最终的粒径。

即“平衡粒径”。

10.【相逆转】:聚合物共混物可在一定的组成范围内发生相的逆转,原来是分散相的组分变成连续相,而原来是连续相的组分变成分散相。

在相逆转的组成范围内,常可形成两相交错、互锁的共连续形态结构,使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提高。

1简答题1.试述共混物形态结构形态的3种基本类型?并简述其特点。

答:主要分为(1)均相体系,共混物中只有一个连续相;(2)两相体系,且一相为连续相,一相为分散相,分散相分散在连续相中;(3)两相体系,两相都为连续相,相互贯穿。

2.试述均相体系的判定方法?答:可以利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作为判定标准。

聚合物改性复习提纲

聚合物改性复习提纲

《聚合物改性》复习提纲2014.3.26体会聚合物改性的思想方法:使用性能、加工性能、成本、环保——最佳平衡聚合物改性的目的?聚合物改性的主要方法?聚合物改性的发展概况?一、共混1.共混改性:①化学共混、物理共混、物理化学共混②根据物料形态分类:熔融共混、溶液共混、乳液共混2.共混物形态的两大体系三种基本类型:均相体系非均相体系:海-岛结构特点(定义)海-海结构3.聚合物共混物均相体系与非均相体系的判定依据:Tg4.分散度及均一性定义5.共混物的相容性概念完全相容、部分相容、不相容体系的特征(示意图) 广义相容性的概念6.共混物形态的研究方法、共混物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7.试述弹性体增韧理论的发展概况。

用银纹—剪切带等理论解释弹性体增韧塑料体系的机理。

具体分析分散相状况对改性效果的影响8.非弹性体增韧机理,弹性体增韧与刚性粒子增韧的异同?9.共混过程物料所受的主要作用:剪切对流扩散10.平衡粒径及与之相关的软包硬规律、等粘点、等粘温度概念。

11.橡塑共混体系的共混温度控制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图2-2412.什么是“两阶”共混,实现“两阶”共混的关键是什么?与一步共混法相比,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13.PVC可用哪几种增韧方法进行增韧改性。

常用于PVC增韧的改性剂有哪些?其共混特征?14.聚烯烃共混抗冲体系?15.什么是超韧尼龙?13.LCP在聚合物共混中的优势及应用。

二、填充与纤维增强1.常见的无机填料及特性(云母、碳酸钙、氢氧化镁、白炭黑等)2.填充改性的目的:三条。

并会举例说明。

3.常见的增强纤维(GF、CF、芳纶)4.偶联剂:“架桥作用”偶联剂定义(无机与有机的联接)、种类(三种)5.无机刚性粒子的增韧改性需满足什么条件?机理及应用实例?6.什么是纳米材料?你认为纳米材料在高聚物的应用中应注意解决哪些问题。

三、化学改性1.什么是化学改性?按聚合度和官能团的变化如何划分?2.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3.接枝共聚物在聚合物抗冲改性中的应用(成功范例HIPS 、ABS),什么是包藏结构,具有包藏结构的体系有什么特点?4.嵌段共聚物的种类及制备方法(举例线型及星型SBS的制备)5.嵌段共聚物的主要应用,热塑性弹性体的特点?6.IPN定义及分类方法?7.简述IPN的制备方法(同步法、分步法、乳液法)8.IPN的主要应用,试举例说明。

聚合物改性(完整版)

聚合物改性(完整版)

聚合物改性的目的、意义;聚合物改性的定义、改性的方法(大分类和小分类)答:改性目的及意义:①改善材料的某些物理机械性能②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③降低成本④赋予材料某些特殊性能、获得新材料的低成本方法⑤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加其附加值的最适宜的途径⑥调整塑料行业产品结构、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最常采用的途径聚合物改性的定义:通过各种化学的、物理的或二者结合的方法改变聚合物的结构,从而获得具有所希望的新的性能和用途的改性聚合物的过程改性的方法:①化学改性:a、改变聚合物的分子链结构b、接枝、嵌段共聚、互穿聚合物网络、交联、氯化、氯磺化等②物理改性:a、改变聚合物的高次结构b、共混改性、填充改性、复合材料、表面改性等1.化学改性(改变分子链结构)和物理改性(高次结构)的本质区别答:化学改性—改变聚合物分子的链结构物理改性—改变聚合物分子的聚集状态2.共混物和合金的区别答:共混(指物理共混)的产物称聚合物共混物。

高分子合金:不能简单等同于聚合物共混物,高分子合金---指含多种组分的聚合物均相或多相体系,包括聚合物共混物、嵌段和接枝共聚物,而且一般言,高分子合金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

工业上称:塑料合金。

3.共混改性的分类(熔融、溶液、乳液、釜内)答:分类一:化学方法:如接枝、嵌段等;--化学改性物理方法:机械混合、溶液混合、胶乳混合、粉末混合---混合物理-化学方法---反应共混分类二:熔融共混:机械共混的方法,最具工业价值,是共混改性的重点;溶液共混:用于基础研究领域,工业上用于涂料和黏合剂的制备;乳液共混:共混产品以乳液的形式应用;釜内共混: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单体同在一个反应釜中完成其;聚合过程,在聚合的同时也完成了共混。

4.共混物形态研究的重要性5.共混物形态的三种基本类型(均相、海-岛、海-海)答:均相体系:一般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才形成均相体系非均相体系:①海-岛结构:连续相+分散相(基体)②海-海结构:两相均连续,相互贯穿6.相容性对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影响答:①在许多情况下,热力学相容性是聚合物之间均匀混合的主要推动力;良好的相容性是聚合物共混物获得良好性能的重要前提。

聚合物改性原理及应用--复习题精华版

聚合物改性原理及应用--复习题精华版

一、名词解释高分子合金:指含多种组分的聚合物均相或多相体系,包括聚合物共混物和嵌段、接枝共混物。

等粘温度:两相熔体粘度相等的温度。

聚合物共混: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经混合制成宏观均匀材料的过程。

分步IPN:是将已经交联的聚合物(第一网络)置入含有催化剂、交联剂等的另一单体或预聚物中,使其溶胀,然后使第二单体或预聚体就地聚合并交联形成第二网络,得互穿聚合物网络。

增容剂:指在共混的聚合物组分之间起到增强相容性和强化界面粘结作用的共聚物。

相容性:指聚合物各组分彼此相互容纳,形成宏观均匀材料的能力。

等粘点:聚合物共混中两相熔体黏度相等的一点。

动态硫化:指共混体系在共混过程中的剪切力作用下进行的硫化反应。

热塑性弹性体:是由大量的软嵌段和少量的硬嵌段组成的两相嵌段共聚物。

接枝共聚反应:在某聚合物主链上接上一些侧支链,其结构单元的结构和组成与主链不同,这样的化学过程。

熔融共混:将聚合物组分加热到融融状态后进行的共混。

IPN:是由两种或多种互相贯穿的交联聚合物组成的共混物,其中至少有一种组份是紧邻在另一组分存在下聚合或交联的。

反应性共混体系:是指在不相容或相容性较差的共混体系中加入(或就地形成)反应性聚合物,在混合过程中(例如挤出过程)与共混聚合物的官能团之间在相界面上发生反应,使体系相容性得到改善,起到增容剂的作用的体系。

相界面:两相或多相共混体系与相间的交界面。

分散度:指“海-岛结构”两相体系中分散相物料的破碎程度。

均一性:指分散相物料分散的均匀程度,亦即分散相浓度的起伏大小。

二、思考题1、高分子聚合物的改性方法包括哪些?2、如何通过玻璃化温度判断复合材料是均相还是单相体系?(一个还是两个Tg峰)3、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并简述各自的特点?1、单相连续结构,一相连续,可以看作是分散介质,又称为基体,另一相分散在连续相中,称为分散相,又称为相微区;2、两相连续结构,两组分构成连续相;3、两相交错或互锁结构,没有一相形成贯穿整个试样的连续相,而且两相相互交错形成排列,难以区分连续相和分散相。

聚合物改性复习题

聚合物改性复习题

主要复习题1.在聚合物共混物中,控制分散相粒径的方法有哪些?2.写出共混物熔体粘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式,并画出共混物熔体的粘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曲线的三种基本类型。

3.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与哪些因素有关?4.PVC/ABS 共混体系的制品较纯PVC和纯ABS制品具有哪些优越性?5.简述共混物形态研究的染色法、刻蚀法及低温折断法三种制样方法。

6.PET、PC、ABS、PPO、POM、PPS、PES、PSF、PP、PE、BR、PMMA、CR、CPE分别代表什么聚合物?7. PVC、CPE、MBS、NBR、SBS、TPU、ABS、EPDM、PC、PET分别代表什么聚合物?8.鉴于PE对烃类溶剂的阻隔性差,为提高PE的阻隔性,可采用PE/PA共混的方法,简述其阻隔原理。

9.简述在PP/PE共混体系中,PE使PP冲击性能得到提高的机理。

10.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可分为哪几种类型?请简述之。

11.聚合物填充改性的主要填充剂品种有哪些?12.什么是结晶性聚合物和非结晶性聚合物?指出PS, ABS, PC, PO, PA, PET,PSF, PAR, PBT, POM, PPS这些聚合物品种中哪些可归属于结晶性聚合物品种?13.如何区分两相共混物中不同相之间的相容性?14.工业上应用最广的硅橡胶为甲基硅橡胶,简述它的制备原理并写出它的化学反应式。

怎样解决甲基硅橡胶的力学性能较低和耐油性差的问题。

15.PET/PBT共混,对于PET而言,可以使结晶速度加快。

对于PBT而言,在PET用量较高时,可提高冲击性能。

请画出其共混物T g及T m与组成的关系曲线图。

16.写出以双酚A与二氯二苯砜为原料制备末端为羟基聚砜的化学反应式?17.简述以苯为基础原料制备尼龙6的主要生产工艺。

18.写出末端为二甲基胺的硅氧烷与带有羟基末端的聚砜为原料制备聚砜-聚(二甲基硅氧烷)嵌段共聚物的化学反应式。

19.解释聚合物共混物中的分散相分散状况表征的“均一性”与“分散度”这两个术语,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聚合物改性复习提纲

聚合物改性复习提纲

聚合物改性复习提纲《聚合物改性原理及⼯艺》复习提纲第⼀章绪论(了解、理解)1.聚合物改性的⽬的、意义;答:1、改善材料的某些物理机械性能2.改善材料的加⼯性能(熔体流动性、结晶性)3、降低成本4、赋予材料某些特殊性能、获得新材料的低成本⽅法5、提⾼产品技术含量,增加其附加值的最适宜的途径6、调整塑料⾏业产品结构、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最常采⽤的途径2.聚合物改性的定义、改性的⽅法(⼤分类和⼩分类)通过各种化学的、物理的或⼆者结合的⽅法改变聚合物的结构,从⽽获得具有所希望的新的性能和⽤途的改性聚合物的过程.3.化学改性(改变分⼦链结构)和物理改性(⾼次结构)的本质区别化学改性—改变聚合物的分⼦链结构物理改性—改变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化学改性在制备聚合物的过程中进⾏;物理改性在聚合物制备完成后进⾏第⼆章共混改性的原理及应⽤(重点)⼀.基本观点及原理1.共混物和合⾦的区别;共混物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经混合制成宏观均匀物质的过程。

⾼分⼦合⾦---指含多种组分的聚合物均相或多相体系,包括聚合物共混物、嵌段和接枝共聚物2.共混改性的分类(⼲粉、熔融、溶液、乳液、釜内)熔融共混:机械共混的⽅法,最具⼯业价值,是共混改性的重点;⼲粉共混:粉料混合溶液共混:⽤于基础研究领域,⼯业上⽤于涂料和黏合剂的制备;乳液共混:共混产品以乳液的形式应⽤釜内共混: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单体同在⼀个反应釜中完成其3.共混物形态研究的重要性;形态是由共混组分的性质、配⽐和共混⼯艺条件时间及温度等共同决定,形态⼜决定着共混物的性能,形态是连接性能和加⼯和组分配⽅的中间桥梁。

4.共混物形态的三种基本类型(均相体系、海-岛结构、海-海结构)5.相容性对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影响.相容性的优劣体现:①界⾯结合的牢固程度②实施共混的难易③组分的分散度及均⼀性在许多情况下,热⼒学相容性是聚合物之间均匀混合的主要推动⼒;良好的相容性是聚合物共混物获得良好性能的重要前提。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复习题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复习题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复习题一、图1和图2是某科研工作者对蛋白石填充高密度聚乙烯不同体系的的测试结果,请对此两图进行分析,写出分析结果和其原因。

(处理剂为表面处理剂)注:目=1平方英寸(2.54cm×2.54cm)内的孔数答:未经处理的蛋白石填充HDPE降低树脂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蛋白石粒径大小对这两种性能的影响相当。

由于未经过表面处理剂处理,蛋白石不能与树脂较好地相容,两相间粘合力小,不能很好地传递应力,故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降低。

经过处理的蛋白石填充HDPE能够提高树脂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

硬脂酸处理的蛋白石比钛酸酯处理的更能提高拉伸强度,并且粒径小的效果好;对于冲击强度,前者效果不如后者,且粒径大的更能提高冲击强度。

经表面处理剂处理后的蛋白石与树脂基体相容性好,界面相粘结力强;硬脂酸处理的蛋白石相容性更好,使得其拉伸强度更高,但粘合紧密反而导致应力传递快,能量吸收少,冲击强度提高较少。

填充物粒径小,粘结紧抗拉伸能力强,但是对于钛酸酯处理的蛋白石,粒径小冲击强度反而低,可能是因为蛋白石颗粒分散不均匀导致。

二、一般采有PP 熔融接枝MAH 单体,并通过反应挤出制备PP/PA6共混物,请阐明PP 接枝MAH 对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性能有何影响。

为什么?答:PA6与PP 是不相容体系,其共混物一般呈现相分离的双相结构,PP 粒子呈球状简单地分散在PA6基体中,并且分布不均匀,粒径大,粒径分布宽,界面粘接不良;当体系中加入增容剂后,PP 粒子均匀地分散在PA6 基体中,粒径变小,粒径分布窄, PA6与PP 两相界面无明显分相情况。

PP 接枝MAH 降低了PP 在PA6中的界面张力,增加了两相的相容性。

形态结构:从反应过程可知,通过PP 和MAH 熔融接枝和MAH 和PA6的酰胺化反应,生成了PP 和PA6的A-B 型嵌段共聚物,同时在线生成了增容剂,细化了粒子结构,增强了相容性。

性能:使共混物具有PA6的高强度和高模量,又具有PP 的抗湿性和尺寸稳定性,韧性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银纹化:由于结构的缺陷或结构的不均匀性而造成的应力集中,基体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屈服及大形变,产生发白的现象,它使物体的密度大大下降。

2.热塑性弹性体:
一种兼有塑料和橡胶特性,高温下具有可塑化成型,常温下具有橡胶的弹性的聚合物材料3.机械共混物:是指将聚合物组分在挤出机,密炼机,开炼机等机械中加热到熔融的状态后进行共混而得到的聚合物共混物。

4.相逆转:
聚合物共混物可在一定的组成范围内发生相的逆转,原来是分散相的组分变为连续相,而原来是连续相的组分变为分散相,在相逆转的组成范围内,常可形成两相交错,相互锁的共连续形态结构,使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提高。

5.增容剂:
就是以界面活性剂的形式分布于共混物两相界面处,使界面张力降低,增加共混组分之间的相容性和强化聚合物之间的界面粘结。

6.高分子合金:
指含多种组分的聚合物均相或多相体系,包括聚合物共混物和嵌段、接枝共聚物。

7.接枝效率:已接枝单体质量/(已接枝单体质量+接枝单体均聚物质量)×100%
8.接枝率:(接枝后共聚物的质量-接枝前聚合物的质量)/接枝前聚合物的质量
9.分散混合:
分散混合是指既增加分散相分布的随机性,又减小粒径,改变分散相粒径分布的过程;在聚合物共混中,进行熔融共混的过程,就是分散混合的过程。

10.聚合物共混物(Polymer Blend):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按适当的比例,通过共混,以得到单一聚合物无法达到的性能的材料。

11聚合物改性:
通过物理和机械方法在高分子聚合物中加入无机或有机物质,或将不同类高分子聚合物共混,或用化学方法实现高聚物的共聚、接枝、嵌段、交联,或将上述方法联用,以达到使材料的成本下降,成型加工性能或最终使用性能得到改善,或使材料仅在表面以及电、磁、光、热、声、燃烧等方面赋予独特功能等效果,统称为聚合物改性。

12.聚合物共混: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经混合制成宏观均匀物质的过程。

共混的产物称为聚合物共混物。

13.IPN(互穿聚合物网络):由两种以上聚合物,通过物理和化学的交联形成网络,网络链段间相互贯穿缠结,形成具有不同相容性的微区结构的多相体系叫做互穿聚合物网络。

14.化学改性就是在大分子组成中引入少量别种性质的片段以定向改变聚合物的性质
15. 均一性是指分散相物料分散的均匀程度,亦即分散相浓度的起伏大小,均一性可借助于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表征。

16.分散度是指“海-岛结构”两相体系中分散相物料的破碎程度。

可以用分散相颗粒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来表征。

二.填空题
1.高分子聚合物的改性方法多种多样,总体上可划分为共混改性、填充改性、复合材料、化
学改性、表面改性几大类。

2.广义的共混包括物理共混、化学共混和物理/化学共混。

3.共混改性的方法又可按共混时物料的状态,分为熔融共混、溶液共混、乳液共混等
4.共混物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均相体系、“海-岛结构”两相体系和“海-海结构”两相体系。

5.塑料大形变的形变机理,包含两种可能的过程,其一是剪切形变过程,其二是银纹化过程。

6.在PVC硬制品中添加CPE,主要是起增韧改性的作用;而在PVC软制品中添加CPE是用作增塑剂,以提高PVC软制品的耐久性
7.聚合物共混物,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以塑料为主体的共混物和以橡胶为主体的共混物两大类。

8.在橡胶工业中,炭黑是用量最大的填充剂和补强剂。

9.生成表面接枝聚合物的首要条件是生成表面引发中心,即表面自由基
10.聚合物的化学改性包括嵌段和接枝共聚,交联,互穿聚合物网络
11. 填充改性的目的:降低成本,补强改善加工性能,赋予材料特殊使用性能
12.共混物形态主要影响因素:
●共混组分配比的影响;
●熔体粘度的影响;
●粘度与配比的综合影响;
●粘度比、剪切应力及界面张力的综合影响;
●其它因素的影响
13.共混物形态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其一是直接观测形态的方法,如电子显微镜法,相差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到共混体系的形貌与结构
其二是间接测定的方法,如动态力学性能测定法。

可以测定共混体系的Tg,间接推断共混体系的结构。

常用的制样方法
有染色法、刻蚀法、低温折断法等
14.聚合物共混的应用体系的选取,须考虑性能因素、价格因素、相容性因素等诸多因素三.问答题
1.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分哪两类?各自的定义是什么?
分为热力学相容性和机械相容性。

热力学相容性是指在任何比例混合时,都能形成分子分散的、热力学稳定的均相体系,即在平衡态下聚合物大分子达到分子水平或链段水平的均匀分散;机械相容性是指能得到具有良好物理、机械性能的共混材料时聚合物共混物之间的相容性。

这时,共混时聚合物各组分间存在一定的相界面亲合力、且分散较为均匀,分散相粒子尺寸不太大。

2.以PC/PP共混体系为例,举例说明哪些手段可以用来加强体系的相容性?
⑴通过共聚改变某聚合物的极性;⑵通过化学改性的方法,在一组分或两组分上引入极性基团或反应基团;⑶在某聚合物上引入特殊作用基团;⑷加入第三组分进行增容;⑸两相之间产生部分交联,形成物理或化学缠结;⑹形成互穿网络结构(IPN);⑺改变加工工艺,施加强烈的力剪切作用。

3.什么是“两阶”共混,实现“两阶”共混的关键是什么?与一步共混法相比,有什么特点?
试举例说明。

第一阶段:两种共混组分中用量较多的组分的一部分,与另一组分的全部先进行第一阶段共混,尽量使两组分黏度相近,用量大体相等,制备出“海-海”结构中间产品;第二阶段:将组分含量较多的物料的剩余部分加入到“海-海”结构的中间产品中,可得到分散相粒径小,分布均匀的“海-岛”结构两相体系;
两阶共混的关键是尽可能使η1≈η2,两组分用量大致相等,制备具有“海-海结构”的两相连续中间产物,这是两阶共混分散历程不同于一般的“母粒共混”的特征所在。

与一步共混法相比,具有应力传递效率高,能量消耗少,分散效果好,有利于共混产品性能的提高的特点。

4.PVC可用哪几种增韧方法进行增韧改性。

常用于PVC增韧的改性剂有哪些?
PVC可分别用添加弹性体NBR,CR,CPE,ACR,ABS,MBS与其共混的增韧方法进行增韧改性;
PVC还可以添加无机刚性粒子和先用弹性体预增韧再用有机刚性粒子增韧。

常用于PVC增韧的改性剂优NBR,CR,CPE,ACR,ABS,MBS
5.用银纹—剪切带等理论解释弹性体增韧塑料体系的机理。

在橡胶/弹性体增韧聚合物的共混两相体系中,橡胶粒子作为分散相,在连续相基体中形成了大量的应力集中点,能够诱发大量的银纹和剪切带;并通过银纹和剪切带的形成、扩展、终止而大量消耗外界施加的能量,使橡胶增韧体系的抗冲击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6.比较简单共混物、接枝共聚物和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异同。

(主要从合成和结构上比较)
7.影响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的因素:
①溶度参数,高分子间溶度参数越相近,其相容性越好;
②共聚物组成,共聚物组成不同导致不同的分子间和分子内作用力,从而影响共混物的相容性;
③极性,高分子的极性愈相近,其相容性愈好极性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
④表面张力,组分的表面张力愈接近,两相间的浸润、接触和扩散愈好,界面结合愈好;
⑤结晶能力,高分子结晶能力愈大,分子间内聚力愈大,共混组分的结晶能力愈相近,其相容性愈好。

⑥粘度,高分子的粘度愈相近,其相容性愈好。

⑦分子量,减小分子量,可增大相互作用参数即增加相容性;增加分子量,体系粘度增大,也不利于相容的动力学过程进行。

8.聚合物共混物均相体系与非均相体系的判定依据
均相体系:两种聚合物共混后,形成的共混物具有单一的Tg;
两相体系:两种聚合物共混后,形成的共混物具有两个Tg。

9.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及特点
●单相连续结构:构成聚合物共混物的两个相或者多个相中只有一个相连续,另一相分散在连续相中。

●相互贯穿的两相连续结构:两组分构成连续相。

●两相互锁或交错结构:没有一相形成贯穿整个试样的连续相,而且两相相互交错形成排列,难以区分连续相和分散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