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推进,眼镜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方案)

深圳市推进,眼镜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方案)
深圳市推进,眼镜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方案)

深圳市推进眼镜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方案(2014—2016年)

为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加快推动深圳眼镜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粤府办〔2012〕41号)和深圳市政府《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深府〔2011〕165号)等有关文件,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深圳眼镜产业经过30年发展,已呈现出产业规模较大、产品质量高端、产业集聚度高、生产配套完善的显著特征,成为全球中高档品牌眼镜镜架的最大生产基地和全国五大眼镜生产基地之一。

产业规模较大。深圳眼镜产业主要分布在龙岗区。据统计,2013年底龙岗区眼镜企业近400家,其中生产企业约380家,商贸企业约20家,眼镜年产量超1亿副,约占全球高端眼镜产量的70%,产业规模约130亿元,95%的产品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品质量高端。深圳眼镜制造在世界眼镜行业具有很高知名度,产品以中高档镜架及太阳镜、光学眼镜为主,以质量过硬、定位高端卓立于中国五大眼镜生产基地,众多国际一线品牌在龙岗代工。

产业集聚度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香港眼镜制造业逐步向内地转移,一批眼镜制造的龙头企业迁至龙岗区横岗街道,并带动数百家行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纷纷落户横岗,拥有相当数量的行业熟练工人和高级技工。横岗逐步成为全球知名眼镜品牌的最大生产地。

生产配套完善。经过30年的发展,龙岗区眼镜产业配套优势明显,光学眼镜、太阳镜等产品门类齐全,框架、镜片、配件、电镀、机械、模具等配套完善。

深圳作为国际品牌眼镜的主要代工地,面临内外两方面倒逼态势。一是从自身发展看,深圳眼镜企业自主知名品牌培育和自主营销渠道拓展的活力不足,企业研发设计、营销推广、数控操作等方面的高端人才紧缺,转型升级相对滞后。二是从全国范围看,、、丹阳、鹰潭等地的眼镜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对我市眼镜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

随着消费观念转变和消费能力提升,眼镜产业已逐渐发展成为时尚产业,市场空间广阔,原有市场竞争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市将抓住这一契机,依托现有良好产业基础和生产制造优势,顺势而为、扬长避短,超前谋划、合理布局,加快推动眼镜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品牌至尊、创新驱动、精品产销、时尚引领”转型理念,重点发展品牌营销和研发设计,推动眼镜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加快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时尚创意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高端定制的个性化服务,不断扩大眼镜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发展目标。

实现眼镜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品牌影响力大、营销渠道完善、研发设计高端、时尚创意引领的优势传统产业,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高端眼镜研发制造基地。

三、主要任务

(一)品牌提升产业发展。

树立品牌至上理念,加快培育自主知名品牌,加大区域品牌推广力度,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提高深圳眼镜品牌影响力。

1.参照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培育项目资助标准,支持符合条件的眼镜企业创建自主知名品牌,实现中国驰名商标零突破,争创广东省著名商标和广东省名牌产品。(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负责)

2.鼓励眼镜企业并购和融合,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负责)

3.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支持申请“横岗眼镜”集体商标,加强区域品牌的保护与促进力度,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品牌文化。(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负责)

4.加强区域品牌宣传推广,通过在重要交通枢纽和出入境口岸树立大型广告牌,制作专题宣传片、宣传画册等多种形式开展深圳眼镜品牌宣传。(龙岗区政府牵头,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委、市经贸信息委等单位配合)

5.积极申请“高端眼镜生产基地”“时尚眼镜之都”“国家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中国眼镜出口基地”“中国眼镜生产基地”等,进一步打响“中国眼镜王国”和“世界名牌眼镜之都”称号。(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负责)

6.支持眼镜企业自建营销网络,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开设新型高端实体连锁店;支持企业和行业协会在“深商E天下”“广货网上行”、天猫商城等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商店,展示产品,扩大交易量。(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负责)

7.鼓励眼镜行业加工贸易企业开展内销业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自建销售网络,缩短贸易环节。(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负责)

8.规划建设大型中高端眼镜交易中心,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总代理、总经销进驻,打造集零售和批发为一体的世界品牌眼镜集散中心。(龙岗区政府牵头,市规划国土委、市经贸信息委等单位配合)

9.建设“时尚e城—深圳眼镜”,开通网上3D体验互动销售体系,为消费者提供网上试戴等个性化服务,让消费者身临其境体验产品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流程,提升品牌知名度。(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负责)

10.支持企业开发应用穿戴软件,通过建立APP、安卓推广、进驻移动微营销商城、会员积分商城及文化社交等平台进行立体生态营销。(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负责)

11.组织眼镜企业参加米兰、巴黎、、、、北京等国内外知名眼镜展,集体展示品牌形象。(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负责)

12.培育创办深圳眼镜博览会,扩大深圳眼镜产业影响力。(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牵头,市文体旅游局等单位配合)

13.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大型眼镜交易市场开展知识产权授权经营试点,支持企业开展商标申请、使用与保护工作。(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牵头,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等单位配合)

14.依法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维持良好的市场经营和竞争秩序,营造有利于深圳眼镜知名品牌成长的优良环境。(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牵头,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等单位配合)

(二)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着眼提升眼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研发设计中心和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标准升级促进形象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15.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眼镜企业设立研发设计中心,加强概念设计,着力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进行研发设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市经贸信息委牵头,市科技创新委、龙岗区政府等单位配合)

16.建立眼镜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金融创新服务平台、产品展示交易平台、设计研发专利平台、电商及市场开拓服务平台、时尚学院及培训中心、检验检测及标准化平台、一体化供应链平台等综合性、高层次服务,提升眼镜行业高端化、国际化水平。(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负责)

17.推动建设眼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打造高水平的公共检测技术服务;推行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认证,支持企业应用卓越绩效模式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培育选拔一批企业首席质量官,支持企业获得国际市场相关认证,树立良好质量形象,增强深圳眼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牵头,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等单位配合)

18.鼓励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设计机构来深圳设立眼镜设计总部、分支机构或共建设计研究中心,引进全球眼镜行业最新设计理念和先进技术。(市投资推广署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等单位配合)

19.推动建立深圳市眼镜产业发展标准化联盟,组建广东省眼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产业集聚区、集散中心和孵化器内设立标准工作组,引导企业正确理解、执行产品标准,促进在供应链中形成一致性生产技术规范,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修订更新,在优势领域策划形成一批“领跑者”标准。(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牵头,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等单位配合)

(三)制造夯实产业发展。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强两化融合,运用新技术、新材料等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和加快升级换代,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20.支持眼镜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优化核心工艺和关键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加快产品升级换代速度。(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负责)

21.加强两化融合。在眼镜企业生产经营环节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普及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客户关系等管理信息系统,促进业务流程优化,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负责)

22.支持眼镜企业积极运用如超轻、抗冲击、防紫外线、记忆等新型环保材料,提升镜架和镜片产品质量。(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创新委等单位配合)

23.支持眼镜企业积极运用激光、新一代信息及3D等前沿技术,设计制造数字化变焦近视眼镜、多功能智能防护眼镜、降压保健眼镜、靶向定位医学可视眼镜等仿生娱乐、功能数字化、医学应用的智能眼镜,不断创造品种更丰富、外观更时尚、功能更先进的高科技眼镜产品。(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创新委等单位配合)

24.支持眼镜企业加大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与生产推广,设立“眼镜产品数控生产示范点”,推动提升产品批量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生产水平。(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创新委等单位配合)

25.支持引进国内外新型高端镜片和新材料镜架等研发制造企业,完善产业链高端缺失环节,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市投资推广署牵头,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等单位配合)

26.逐步淘汰一批无证无照、工艺落后、安全隐患严重、高消耗、低产出的低端企业,引导眼镜产业向品牌化、高端化发展。(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负责)

(四)时尚引领产业发展。

加快眼镜产业与时尚产业融合,深入挖掘眼镜时尚创意文化内涵,促进眼镜产业时尚化发展。

27.培育时尚理念。通过举办国际时尚概念和趋势研讨会、眼镜产业创意设计大赛,出版时尚潮流杂志等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引导消费者从功能性消费向时尚装饰品消费转变。(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负责)

28.创造条件,设立文博会横岗眼镜分会场,内设眼镜文化博物馆、眼镜文化体验区,演示眼镜发展历程、工艺制作变革和演变,宣传眼镜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展示现代眼镜的创意作品、材料、工艺技术等,充实眼镜内涵、提升眼镜消费影响力。(龙岗区政府牵头,市文体旅游局、市经贸信息委等单位配合)

29.支持建设时尚服务体验中心,提供时尚设计、款式搭配、高端定制等个性化服务,引导时尚个性化消费。(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负责)

30.支持大型中高端眼镜交易中心设立时尚消费服务中心,建立个性化数据档案,提供公共验光服务、眼部检查、护眼咨询、款式搭配、潮流资讯、优惠折扣等时尚信息服务。(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负责)

31.依托时尚创意产业联盟,开展创意设计、品牌运营、渠道建设、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广泛深入合作,联手打造时尚消费链。(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负责)

32.与高校、时尚机构合作,建设开放式的时尚学院及培训中心,加强学术交流,提高传统优势产业的时尚创意水平。(市教育局、人力资源保障局牵头,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等单位配合)

(五)人才支撑产业发展。

贯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企业家、高端研发设计人才和高技能技师培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眼镜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破解人才短缺难题,为眼镜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33.加强眼镜企业家和高管培训。通过举办研修班、组织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拓宽企业家和高管的视野,提升领导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决策分析能力等。(市人力资源保障局牵头,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等单位配合)

34.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鼓励引进国内外眼镜行业高端研发设计人才,带动及培养本地创意设计人才,符合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的,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依托企业、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等加快培养高端研发设计人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保障局牵头,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等单位配合)

35.加快高技能技师培养。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培训,加快建设眼镜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技师工作站和大师工作室,开展课程研发、提升培训、技能竞赛、人才评价、成果交流等活动。加强我市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眼视光技术等眼镜产业相关专业建设,扩大办学规模,为我市眼镜产业向高端发展打造稳定的人才储备。(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保障局牵头,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等单位配合)

36.建立眼镜产业职业培训联盟。创新培养模式,支持建立眼镜产业职业培训联盟,共享训练设施设备、培训师资、培训项目、教研教改、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资源。(市人力资源保障局牵头,市经贸信息委、龙岗区政府负责)

(六)集聚促进产业发展。

加强统筹规划,建设眼镜创意产业园,吸引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集聚发展。

互联网发展计划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思路研究

发展互联网经济思路研究 互联网正在经历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并加速向物联网发展的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渗透不断。在创新商业模式、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就互联网经济发展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开展研究,不仅是应对困难挑战破解转型瓶颈的需要,更是顺应发展趋势把握升级先机的需要。本文从互联网经济的概念、特点、发展趋势、对行业的影响以及对策建议等方面开展研究,供决策参考。 一、互联网经济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 1、互联网经济的内涵 互联网经济是基于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不仅包括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应用和推广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式发展。 2、互联网经济的特点 互联网具有全球化、全天候、虚拟性、以及边际收益递增等特征。互联网经济源于高新技术和互联网,具有与传统产业模式不同的发展特点。 一是用户第一。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批发、零售等中间环节被大量缩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使得市场信息能够高效、准确地反馈。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进行比价和讨论,因此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有话

语权,这加剧了生产者间的竞争,使生产者从成本控制转向用户至上,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 二是免费的信息和服务。互联网经济的诞生催生出数字时代的“免费”商业模式。免费网络工具或网络服务在为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 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大量的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站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免费信息资源,“免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数千年来的等价交换法则,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使它愈来愈成为“免费经济”的代名词。 三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性。互联网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是融合与竞争的统一,在这个竞争与融合的反复博弈中,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被“电子商务化”,并最终完成价值链的重构。如美国梅西百货充分利用互联网,针对美国网民越来越习惯于手机搜索附近商场和在家上网下单的特点,梅西百货整合线上线下以及移动终端的资源,推行“全渠道战略”,引导消费者选择距离自己最近的商品,使其近三年期间其市值和销售规模连续增长。 3、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接入手段日益丰富便捷、3G、移动终端快速普及以及4G牌照的发放,移动应用和服务爆发式增长,互联网创新潜力进一步释放,互联网经济发展正在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一是网络用户规模和网络应用范围进一步的扩大。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互联网网民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44%,共5.9亿人,移动互联网网民更是超过50%,达到6.9亿。网民对网络应用的使用更为深入,即时通信使用率继续攀升;商务类

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 1、什么是企业转型升级 为了适应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折,原有的国有企业向股份制企业转化,这就是企业转型升级。 中小型民营企业升级转型的方向取决于企业所在行业,内容的话比如是技术升级、管理与服务升级、产业升级等等。 2、两化融合是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那么,制造企业如何通过两化融合来实现转型升级呢? 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十七大也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到强。五化并举,两化融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我想知道:两化融合的具体概念是什么,制造企业如何实现两化融合?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途径有哪些? 两化融合的内涵有四个方面。 技术融合: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例如,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工业生产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 产品融合:信息技术或产品融合到工业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例如,普通机床增加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传统家电采用了电子信息技术之后就变成了信息家电,产品价格比原来有大幅提高。 业务融合:信息技术应用到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促进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例如,计算机管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业产品设计效率;电子商务为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途径,产品信息可以在网上发布并达成交易。 资源融合:信息资源与材料、能源等工业资源的融合,能极大节约材料、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产业升级: 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改善表现为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的提升;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表现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产业升级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信息化。 制造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路径很多,比如:盈利模式的转型、产业的转型及运营模式的转型。不同的企业应针对自身的特点——产品创新能力、财务能力及企业所处发展阶段,选择符合自己的转型模式。近期IBM和e-works就制造业如何转型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得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结论,参与企业众多,详细内容请百度:制造业成功转型经验研讨

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扶持发展总部经济实施细则

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扶持发展总部经济实施细则 (试行) 2012-06-1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鼓励和加快罗湖区总部经济发展,根据《深圳市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总部企业,是指在罗湖区注册并依法纳税,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控股企业或分支机构行使管理或服务职能的机构。 第三条总部企业包括综合型总部企业、职能型总部企业两类。 综合型总部企业是指具有决策管理、行政管理、资产管理、财税汇总结算管理、研发管理、采购管理等总部管理职能的企业; 职能型总部企业是指具有单一或部分总部职能的管理中心、结算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投资中心、采购中心等企业。 第四条区经济促进局是本细则所称扶持的主管部门,区其他部门按《办法》有关规定履行职责。 第二章总部企业的认定 第五条申请总部企业认定的企业,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全资或绝对控股的下属独立企业或管理的分支机构不少于3家; (二)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 (三)上一年度在罗湖区纳税1000万元以上。 金融企业总部认定条件参照《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扶持金融业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可参照总部企业执行: (一)注册资本或净资产2000万元以上,且上一年度营业收入1亿元以 上、上一年度对罗湖区财政贡献300万元以上的,属于《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规定的现代物流、专门专业、网络信息、服务外包、创意设计、品牌会展、高端旅游等领域的高端服务业企业。上一年度在罗湖区纳税1000万元以上的国际著名的专门专业营业性分支机构可参照执行; (二)注册资本或净资产2000万元以上,且上一年度营业收入15亿元以上、对罗湖区财政贡献300万元以上的商贸流通企业; (三)注册资本或净资产2000万元以上,且上一年度对罗湖区财政贡献300万元以上,经国家商务部批准成立的外商投资性公司; (四)上一年度在罗湖区纳税1000万元以上或对罗湖区财政贡献300万元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在罗湖区设立的独立法人机构。 第七条本细则第五条、第六条所涉及税收事项,对新迁入企业可参照其上一年度在原所在地相关数据执行。 第三章扶持措施 第八条对总部企业的扶持措施包括落户奖励、办公用房支持、财政贡献奖励、管理团队奖励等。

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盖章) 重点任务: 所属地区: 推荐单位: 填报时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部分:承担单位和项目基本情况表 承担单位基本情况表

项目基本情况表

第二部分: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包括项目背景、目的、意义和主要目标。此部分应明确体现项目所符合的年度重点任务的具体内容。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二、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法人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承担单位股份构成及主要股东概况,单位组织架构,项目主要人员基本情况;项目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及规划,工艺装备水平,销售情况及在行业中地位,取得成果与社会效益,技术研发机构,近三年研发投入等。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重点是细分产品市场及重点装备、重点工程的需求情况(区分国内和国外),产品技术水平、技术来源和发展前景,国内外竞争对手情况。在产品生产纲领表中列出具体产品的型号、技术指标和生产规模。 四、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规模、地点,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及其合理性,重点设备用途、产品工艺及解决关键问题说明,需描述采用的工艺技术路线与技术特点,设备选型,并需附设备明细表(含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及价格),对于重大关键设备需进行设备单项论证。 项目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以及与产业上下游相关单位合作方案。 五、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开工时间,项目建设(土建、设备购置等)进展情况,当前形象进度,是否存在影响项目按计划实施的情况和问题,预计完成时间等。以前承担国家投资项目完成或进展情况,以及与本项目的关系说明。 根据项目总体进度,列出年度实施进度及年度实施目标。 六、资金筹措及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投资使用方案和资金筹措方案;按国家相关标准列出投资估算表(按工程费用、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利息、铺底流动资金等细项列出),内容要全面,取费要合理。 七、财务经济效益测算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包括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指标的计算,实际生产纲领和投入产出进行科学计算。

中国产业升级研究

中国产业升级研究 一、现阶段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 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端位置,产品附加值较低 伴随着国际技术、产业发展,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并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主导者,其所在的发达国家主要以产业价值链的分工为导向,把成本高的分工环节转移出去,而把收益高的分工环节控制在自己手中。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积极融入国际化进程,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由于我国技术水平和产业素质低下的制约,我国产业还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的低端。我国出口的制成品仍以初级制成品为主,即使在所谓高技术产品中,我国所从事的很大一部分工作也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活动,附加价值和利润很低。“中国制造”的优势主要体现为价格优势,在关键技术、关键设备上对国外还有相当大的依赖。 2产能过剩严重 产能过剩一直是我国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痼疾之一,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这一问题愈发严重。在传统产业中,产能过剩已经从钢铁、电解铝、水泥和汽车等行业,扩展到焦炭、电石、铁合金、铜冶炼、纺织、化纤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是导致我国工业利润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产能过剩不仅出现于传统产业,还在某些新兴产业中出现,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在新兴产业发展中,不少地区盲目采用多种刺激政策推动投资,使这些产业产能快速扩张,部分新兴产业,如碳纤维、风电、多晶硅、锂电池、光伏等,先后出现产能过剩,并伴随着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可以预见,产能过剩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工业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 3 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产业组织结构主要从市场集中度和企业规模结构加以体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偏低,国企规模远大于民企而效率却相对低下,是导致我国工业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产业组织不合理的重要表现。 二、现阶段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 1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偏低,严重制约着产业结构的升级 中国工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总体偏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制造业增加值率偏低。增加值率是度量一个经济体投入产出效益的一个综合指标。由于主要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我国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低、价格低、附加值低的“三低”产品,同时却大量进口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和高价格的“三高”产品。尽管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和规模获得快速增加,但由于中国产业的低附加值和低效率,以及所处的价值链低端环节,使我国的经济发成就付出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以及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作用,中国以低端制造业为主要特征的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已难以持续,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的增加值率,加快产业升级,通过向全球产业链高端跃升,获得更多的产品附加值,是产业发展升级的方向产业的技术水平低,不但表现在传统产业,也表现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十一五”以来,中国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比重有所上升,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但在高技术产业产量增长的背后是其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从创新的资金来源看,收入分配过多地向政府倾斜加之企业税负较重,又是导致企业研发和创新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 2产业投资效率、劳动生产率和工业能耗水平等不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投资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投资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和水平。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与过低的投资效率直接相关。投资效率可用投资效果系数表示,投资效果系数等于GDP 增加额除以固定资产投资额,反映一定时期单位固定资产投

2018年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满分作业

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满分作业 1.佛山陶瓷业已经成为中国陶瓷产业发展最完善的产业集群地。 2.产业生态、大数据、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互联网的三要素。 3.旧动能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需求侧的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旧动能在传统经 学特别是凯恩斯经济学里面有系统的阐述,大家也都很熟悉。过去多年来,中 经济主要依靠需求侧的“三驾马车”拉动增长,尤其是投资。现在这“三驾马车 都遇到了新问题。 第二个方面是大规模的要素投入,尤其是大规模的要素的粗放投入,这包括 劳动投入、资本投入、资源能源投入以及环境方面的投人。这种粗放投入现在看 来也是比较旧的动能 第三个方面是GDP导向的考核制度。包括我们长期以来以CDP、工业增 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指标为主的一套干部考核体

系。通过这样一套考 核体系来引导GDP或者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也是旧动能 所以,我们把旧动能概括为需求侧的“三驾马车”、大规模的要素投入、CDP 导向的考核制度等三方面。 4.从发展阶段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有序转换是推动经济平 稳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5.第二次工业革命以20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大规模生产流水线诞生为标志,或者以电气化、石油、汽车为标志。 6.在电磁理论出现之前,技术的发展大致是遵循技术—理论—技术的循环路径。 7.当前,中国并未完成工业化发展阶段,也未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特定发展阶段。驱动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只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这两大部门。 8.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F ' error)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初,他针对古典经济学家的均衡发展观点,指 出现实世界中经济要素的作用是在一种非均衡条件下发生的, 9.新技术革命给生产带来的变化 第一是生产方式变革。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方案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工作方案 根据上级文件指示精神,为切实抓好某地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开发创新工作,围绕“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要求,优化和完善园区产业布局,逐步形成产业集聚、产品特色、资源集约、绿色高效发展园区,结合某地产业园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十百千万计划”安排部署,以深化园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现工业团区位康、持续、稳定发展为目标,全力推动园区规划布局、产业告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提档升级,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在产业聚集、要素集成、土地集约、科技引领、体制创新等方面重要作用,依托工业园区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工业布局、承接产业转移、做强优势产业、壮大骨干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培育增长极核,以转型促升级、以整合增动力、以调整提质量,全面推动某地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坚持统筹规划,围绕发展目标,大力发展轻工、特色食品、石材、能源化工等产业,力争到2022年末园区现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亿元以上,入驻企业500户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占60%以上。完成税收20亿元以上,期末从业人员20000人以上。园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承载能力显

著提高。 三、保障措施 (一)科学规划,引领园区发展 明确战略定位,实施有效管理,做到产业功能和区域功能的有机协调,充分依托已建的石博大道和拟建设的普木丁大道,在县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修编工作,优化和完善园区产业布局,进一步拓展园区连片集聚发展潜力,全力打造大道工业轴带。并按照“一区四园”布局思路,促进园区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园区空间发展格局。 (二)强化配套,提升园区承载力 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园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包括园区路网、污水处理、管线、供水供电供气设备及其他生活配套设施,实现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共建共享。 1.强力推进园区路网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力。整合资金,推动某地支线路网建设,推动园区核心区土地利用价值。逐步建设完善路网建设,推动园区路网整体配套发展。 2.加快推动园区供气项目建设,确保企业用气保障。当前的环保要求对燃煤锅炉进行限批限建,建设供热项目及热力蒸汽管网,补齐园区蒸汽供给短板,拓展园区开发建设、提升配套服务功能和企业承载能力、增强产业集聚功能的有效措施。 3.加大标准厂房项目建设力度,筑巢引凤。推进某地6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并整合园区区域土地,建设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打造某地创新创业孵化园,以便高效利用

深圳市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应管理办法(试行)

深圳市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应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推进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应,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质量型发展新优势,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本试行办法适用于深圳市行政辖区内供应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的行为。 第三条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应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二)坚持节约集约用地; (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 (四)坚持产业用地供应与产业导向相适应。 第四条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应当采用招标、拍卖、挂牌(以下简称招拍挂)等公开竞价方式,通过深圳市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需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供需平台)以出让或者租赁方式供应。 重点产业项目用地可以采取“带产业项目”挂牌出让(租赁)方式供应。 第五条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应应当符合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实施计划,符合我市经济发展方向、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等要求。 第六条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应由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委托区人民政府(含新区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区政府)组织实施。 第二章用地供应 第七条区政府应当根据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实施计划确定拟供应的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在供需平台公布。 拟供应土地的安置补偿应当落实到位,并具备动工开发所需的道路、供水、供电及场地平整等基本条件。 第八条企业可以通过供需平台常态化申报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需求。 企业申报的用地需求信息应当通过供需平台在市产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区政府之间共享。

第九条重点产业项目由区政府组织遴选,拟定遴选方案。 遴选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名称及意向用地单位; (二)项目必要性、可行性、建设内容和初步建设规模等论证材料; (三)产业准入条件,包含产业类型、生产技术、产业标准、产品品质要求,以及投产时间、投资强度、产出效率、节能环保等; (四)用地规模、用地功能、建设规模及土地供应方式、期限、权利限制等; (五)其他相关事项。 重点产业项目也可由市政府确定后,交由区政府组织开展土地供应工作。 第十条遴选方案应当在深圳特区报等媒体及深圳政府在线等网站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区政府应当将确定的遴选方案和产业发展监管协议一并报市发展改革、规划国土及相关产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区政府组织区产业行政主管部门、市规划国土行政主管部门辖区派出机构(以下简称规划国土派出机构)拟订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方案或建设用地租赁方案(以下统称土地供应方案)。 土地供应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产业准入条件; (二)用地预审意见; (三)规划设计条件、使用期限、开竣工期限、权利限制等土地利用要求; (四)土地供应方式; (五)出让或者租赁底价、履约保证金数额、付款方式; (六)中标人或者竞得人确定办法; (七)其他需要明确的事项。 第十二条产业准入条件由区产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置。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走好新型工业发展之路实施方案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走好新型工业发展之路 实施方案 今后两年多,是实现“十三五”工业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为开创结构合理、支柱多元、特色鲜明、循环发展、绿色低碳、较强区域优势的工业经济发展局面,实现市县两级“三年挺进第一方阵”的战略构想,完成我县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为做优存量,培育增量,扩大总量,实现工业经济的全面振兴崛起。确保到2020年建成龙头壮大、布局优化、提档升级、中小兴隆的新型工业经济体系,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特提出本规划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省委、市委振兴工业经济战略部署为指引,全面落实县十四届党代会、县十六届人代会精神,围绕“立足三个瞄准,奋力进位争先”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按照实现工业新型化的发展构想,实现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和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使工业真正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扩大就业的必要载体,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进位争先”的主战场。 具体工作中以“一个平台”(X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区)为载体,以“三大板块”(存量、增量、总量)为抓手,以“四大

战略”(传统产业抓支柱、新型产业抓标杆、重点行业抓龙头、中小企业抓双创)为指引,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 二、基本目标 1、201X年我县有规上工业企业52户,今后两年确保每年退出和进入规上工业企业互抵后,净增不少于1户,进一步夯实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 2、201X年完成县制定的增长目标,确保超过全市平均增幅水平。 3、提升传统产业。实施X省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工程,以“控产能、提素质、优结构、增效益”为方向,按照“淘汰低端、提升中端、发展高端”原则,通过推进兼并重组、提升装备水平、优化品种结构、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突破、修复传统动能。 三、项目支撑 201X年预计可投产重点工业项目11个,涉及能源、轻工、机械加工、新型材料、食品加工等多个行业。投资总额为 18.38 亿元,可实现产值 39.88 亿元、税金 4.17 万元。煤焦产业要挖掘潜力延伸产业链,实现比较优势;铸造行业要环保达标复产,积极转型升级;肉制品加工业要做强品牌,拓展市场;新型产业要大力扶持,发展可持续项目,201X 年、2020年每年增加10%以上的项目。 四、工作重点

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现状及前景

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现状及前景 姓名:××学号:×××××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在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各产业也在不断成长,产业结构不断完善。而制造业是一国启动工业化、融入全球化、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产业。在工业化后期,制造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制造区域差距 一、影响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 1.从资本存量结构来看,外资企业的主要产业流向是工业中的制造业,并且这一投资程度在未来一段时期有上升的趋势。从第二产业内部而言,外资主要促进了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技术进步,这两方面的变化均会导致资本密集型的产值相对上升,并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我国制造业中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行业倾向性从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来看, 外商直接投资选择进入我国制造业的行业结构在不断的优化, 逐步由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转移。 2.中国产业处在全球产条的低端,即“计、制造、销售、服务”中的制造环节。中国产业升级停滞不前的症结,就在于中国产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最低端,这也揭示出残酷的现实:所谓“中国制造”其是“中国组装”,在全球价值链中,产品的附加值来自产品在中国组装前的许多国家,而中国的贡献仅仅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由此来看,中国的产业升级尤其是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已迫在眉睫。中国的产业升级, 要在战略层面上充分重视从被“俘获”与“压榨”的全球价值链中突围的问题, 加快构建以本土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国家价值链的网络体系和治理结构。 二、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现状 中国的制造业升级在近二十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正在从工业化中前期阶段向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不断迈进。此外中国的工业化率也高于典型工业化国家在类似发展阶段的平均水平,制造业结构演变趋势与典型工业化国家吻合度较高。当然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这集中体现在制造业产出的人均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制造业技术开发水平相对落后、制造业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集中度低的矛盾十分突出、管理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等方面。中国的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开发水平落后。中国的制造业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距,东中西部制造业发展严重不均衡。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更为明显,而资源依赖型制造业更多分布在北部和中西部地区。 三、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前景分析 纺织缝纫皮革工业、造纸及文教用品工业、食品工业、森林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延续了回落态势;;金属制品工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所占比重继续上升。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协同创新成为普遍的创新模式,企业需要通过网络化的协调实现企业的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从而走在国际分工的上游。虽然实现创新过程的合作创新是实现产业升级非常重要的手段,但是在分工如此细化的条件下,制造业的创新不可能在一个企业内部完成,而是需要依托企业的社会网络来实现。这也就提出了制造业在未来协同创新的网络化的目标。此外,中国在制造业升级中也要着重于利用东、中、西部的地理要素禀赋,对于东部地区,面对目前要素成本上升和外需疲软的现实,更要注重提升自身的要素禀赋优势,即需要加大人力资本储备,提高当地的科学技术水平,积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工业行业和现代服务业。对于中西部地区,尽管地区廉价的生产要素为其吸引产业

关于推动义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推动义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深度暴露出了中国产业发展的短板,产品附加值不高、主要依靠低价劳动力获得利润的外销模式遭遇了重创。技术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等重重障碍,也使中国的产业模式受到严峻挑战。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中国必须要改变简单、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保障产业实现持续发展。 一、当前产业结构现状 进入 21 世纪以来 , 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但就增长速度来说, 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 , 第二产业增长快速 , 第三产业则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 , 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 就就业比重来说,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 ,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 , 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但是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 , 到 2012年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产值来看 , 第一产业占 GDP 比重为 10.7%;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为 34.2%;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为 45.1%。这表明我国的国民经济还比较过分地依赖农业 , 而服务业相 当落后。在发达国家, GDP 构成情况一般如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超过 5%,第二 产业不超过 30%,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的 , 为 65%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 ,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空间还很大。 随着近年来,在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环境保护压力加大,中西部地区崛起、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的多重挤压下,义乌传统产业整体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 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义乌经济再发展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 以贸易集群和专业市场为特色的义乌经济发展迅速, 2012年的人均 GDP 为 63266元,按平均汇率折算已突破一万美元。商贸业是义乌经济的主体,而传统产业又占相当高的比重。当前, 义乌已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

乡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方案

乡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的工作方案 乡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在前列”的总体战略,围绕“实施五区九园六纵四横,建设美丽麻涌”的工作思路,积极培育发展创新力量,全力加速科技培育步伐,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步打造出要素齐备、机制完善、运转高效、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总体布局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总抓手,以科技及产业发展规律为指引,创新和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撬动和提高全社会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提升的投入水平,强力推进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以实施“科技麻涌”工程为着力点,加大镇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每年20xx0万元、三年6000万元”的产业升级扶持资金,以推进创新驱动“强基工程”、产业提升“振兴工程”、校企结合“活企工程”、创新平台“智富工程”和知识产权“倍增工程”五项工程为依托,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切实转到提高质

量和效益上来,逐步建设完善“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集群化、传统产业高端化”三位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新体系。 (二)工作目标。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基本确立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科技促进内生增长和引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幅增强,创新体系功能有效优化,创新资源有效集聚,科技产业金融有效融合;形成比较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具有影响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建成以一批优势明显、各具特色、结构合理的产业集聚区为核心的经济体系,将我镇建设成为全市重要的技术研发基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 20xx—20xx年,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建设结构合理的特色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创新需求结构与创新产出结构相一致的产业体系,创建一批创新型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实现总量规模、质量效益的双跨越。20xx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9.27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4.8亿元,发明专利申请量54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家以上。 2、建成功能定位明晰的研发机构体系。镇内拥有科研机构的企业比重大幅提升,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研发能力

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项目实施方案

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面向电力系统的RFID芯片研究设计与生产管理中的深度应用 承担单位: ##集团有限公司(盖章)重点任务: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集成创新应用 所属地区: 推荐单位: 填报时间:

第一部分:承担单位和项目基本情况表 承担单位基本情况表

项目基本情况表

第二部分: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国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中国与世界各国面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和挑战,制造业的振兴与腾飞已经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力设备作为推进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作为我国电力设备行业的大型骨干和龙头企业,我国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等重大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正在积极制订和逐步实施本企业的智能制造行动计划,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努力打造国家电力设备制造业创新中心示范单位,实现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能源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产业集群。 近年来,集团开始尝试将RFID、图像识别和激光蚀刻等自动化标识技术应用于变压器、开关柜、智能仪表、充电桩等核心的产品,采集产品、设备、零部件所关联的标识数据,用于产品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支撑面向工厂内的柔性制造和智能生产。 本项目中,##集团将与浙江省电力公司联合共同研究面向电力系统的RFID芯片研究设计与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希望突破电力设备的身份识别系统与制造厂商、使用单位之间相关信息系统的集成与互联,形成电力设备全生命周期完整数据链,实现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的实时定位追踪与全过程透明化管理,在提高电力设备流转效率的同时,推进电力设备与生产、建设等管理对接,从而实现电力设备全供应链闭环管控。 (二)项目目的

从响应到引导:深圳产业转型的规划应对

从响应到引导——深圳产业转型的规划应对 李启军 摘要:深圳的产业转型升级已渐渐地走在国家的前列。30多年来深圳产业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并实现了三次重要的产业升级,为深圳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城市规划在深圳的产业升级发展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分析深圳城市产业和空间演变对当前阶段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本文以深圳华强北地区为例,结合现状通过对其城市规划的梳理后发现,城市规划要正确地处理好政府、企业与市场的关系,才能发挥规划对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深圳的城市规划应对产业转型升级正在进行由“土地空间的单一供给”到“资源综合统筹供给”转向“产业目标导向—空间优化配置—政策系统支撑”的空间响应体系建设,实现城市规划对产业发展由被动的响应到主动的开放式引导。城市规划要突出市场与人在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需要不断创新工作组织模式,促进多学科交叉、多专业并轨与多部门协作。 关键词:产业空间响应空间配置开放式引导 深圳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三来一补”加工制造基地,一跃成为中国的创新中心,产生升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规划在深圳产业升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深圳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和空间经历了多次变迁,分析深圳城市产业和空间的作用机制及城市规划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对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空间经济学研究表明,资源空间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圳的城市规划一直遵循这一原则,积极引导产业升级,实现空间综合资源对产业发展的积极响应与引导。 1.深圳产业升级过程中城市规划的应对 1.1产业升级的历程 改革开放30多年,深圳由小渔村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城市。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在2014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深

物联网技术促进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物联网技术促进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来源:物联中国 物联网技术已经被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突破领域,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不仅是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经济循环发展,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力推动物联网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对于传统企业,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集成至自身的产品中,以实现产品升级,提升附加值与竞争力,产生更多市场与物联网产业相关的延伸产业。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提升改造传统制造业的研究相对较多,本文主要从农产品生产和物流、旅游等服务业领域,研究分析物联网技术对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的影响和发展模式。 一、农产品生产智能管理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是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加强农产品生产职能管理,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1.应用物联网技术实施农产品生产智能管理的作用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使农业生产的精细化、远程化、虚拟化、自动化成为可能,实现农业相关信息资源的搜集、检测和分析,为农业生产者、农业生产流通部门、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及时、有效、准确可靠的资源管理和决策支持服务。 一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产品的智能化培育控制。通过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其他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农田、温室以和饲养场等的生态环境的监测,及时、精确地获取农产品信息,帮助农业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地锁定发生问题的位置,并根据参数变化适时调控诸如灌溉系统、保温系统等基础设施,确保农产品健康生长。

工作方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方案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以及《X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X-X年)》,加快推进我X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产业是决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根本所在,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要顺应产业变革大势和发展规律,坚持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一起抓、创新驱动与投资驱动一起抓、重点地区与重点园区一起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聚焦产业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以改革创新为主要动力,以扩大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为主攻方向,以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着力点,积极培育新动能,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进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现代农业大省和网络经济大省建设,构建高素质、高质量、高效率的现代产业体系。 到X年,通过在网络经济、现代服务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农业五大产业领域集中实施21个重大行动和重大工程、80项重点举措,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成效,产业供给结构持续优化,网络经济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产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供给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发展网络经济新业态。 围绕破解新业态、新模式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发展网络经济新形态,拓展网络经济发展新空间。 1.实施“互联网+”行动。 (1)实施“互联网+”11大行动,研究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推进重点领域开放合作,放宽新模式、新业态市场准入,突破“互联网+”发展瓶颈制约。 (2)鼓励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在协同制造、高效物流、现代农业、创业创新等重点领域组织推进试点示范,培育“互联网+”骨干企业。 (3)依托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惠民试点,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快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教育厅、科技厅、公安厅、民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厅、商务厅、卫生计生委、旅游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省政府金融办。 2.实施大数据创新发展行动。 (1)积极申建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大数据创新应用,探索形成一套适应大数据创新发展的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 (2)制定部门数据资源开放清单和开放计划,加快全省基础信息

工业转型升级实施计划方案

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送审稿)

为加快我市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走在前列”战略部署,积极营造“合力兴工、创新强工”工作氛围,以创业创新为动力、科技进步为支撑、结构调整为主线、集约发展为导向,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互动,不断增强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是以工业高端化、产业集群化、企业现代化、发展集约化为导向,致力于打造特色产业城市,致力于推进转型升级走在全省前列。到2012年,在工业转型升级上取得“五个新”成效: ——产业结构有新优化。现代纺织、机械电子、节能环保、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五大优势产业规上产值占比比2008年提高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规上产值占比比2008年提高5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装备制造业为支撑、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能力有新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利税率达到9%左右,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左右,

力争全市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高新技术研发)中心40家,新创国家级品牌50只,企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集群培育有新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纺织、嵊州领带、大唐袜业等重点产业集群提升取得明显成效,清洁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取得积极进展,生产性服务业取得快速发展。企业结构更趋合理,配套协作更加紧密,培育形成“十百千”梯队型企业群体。 ——集约发展有新成效。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资源利用效率和集约用地水平明显提高,废弃物排放量明显下降,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任务,力争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和废水排放量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基本实现从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 ——体制机制有新优势。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民营企业管理体系,重点骨干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便捷高效的行政审批机制、市场化运作的要素配置机制、创新多样的投融资机制,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三、实施内容 (一)以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

中国产业升级的基础与前景

中国产业升级的基础与前景 经过三十余年高速增长实现经济飞跃之后,当前我国已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加快推动国内产业升级的历史任务。从经济总量来看,我国已位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从经济发展质量来看,我国未能摆脱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低效率的发展模式,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已对既有的粗放发展模式提出严重挑战;从产业发展水平来看,一方面,一、二、三产业之间尚未形成合理化、高度化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我国在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位置,以大量资本投入和资源消耗换取低廉附加值,产业价值升级任重道远。因此,加快促进产业升级、打造经济“升级版”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核心法则。 一、我国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升级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首先从来料加工、加工配套等低端环节入手,此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开始摆脱单纯的产品生产基地的地位而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市场,更多的国内企业加入到国际市场竞争的行列,促使我国技术研发、品牌培育和营销能力获得提高,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不断深化。 但在整体上我国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技术创新、研发设计、营销能力等也处于较低的层次,加上全球价值链的控制者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阻击,更加减缓了我国进入全球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的进程。下图3-3大致描述了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其中,U 型曲线代表发达国家的价值链曲线,可以发现发达国家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是研究、开发和营销、服务环节,低附加值环节是生产环节;倒U 型曲线表示我国的价值链曲线,与发达国家的情形正好相反,我国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是生产环节,低附加值环节是研究、开发和营销、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