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中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文化中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摘要]班级文化,一定意义上也是学校文化。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它是学校在班级层面落实与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在班级文化中,其核心是班级精神。由此可见,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校园文化。本文就班级文化的界定及建设之必要性展开论述,总结出建设班级文化的措施和方法,以期为建设班级文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校文化;班级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内涵;途径
学校文化指的是经过一段时期发展、在校园内形成,具有群体特征的教育文化。该文化直接展现出学校的理念与特色。同时,学校文化包含个体班级文化。所以,个体班级文化的建设,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有重要作用,尤其是精神文明建设。
个体班级的文化也叫做观念文化,它是该班级师生在比较长时间内朝夕相处而顺其自然建立的,包含价值观、思想、班级面貌、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往来关系。好比企业文化,是一种强大的隐形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关键所在。
一、必须建设班级精神文化
在文化建设大环境下看,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承担
起引流作用,即是将学校文化已有的成果引流到个体班级,融入到学生集体生活。对学校而言,班级是其最小的组成个体,但同时又是最主要的个体。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班级是学校的具体承担者,是其行为执行主体,只有进行建设起良好的班级文化,学校文化才能建设得愈深。
以班级立场看,建设好文化,包含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两者是基础前提,由此建设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能够反过来促进前两者文化的建设。而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但能够促进学校文化发展,更有益于班级发展,对学生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引导、促进、感染作用。
二、如建设班级精神文化
(一)首先树立核心价值观,以正面班级精神为导向
价值观作为精神文化重要组成之一,是个人最为重要的一种精神。以自身需求联系社会而形成一种有关价值与价值关系的系统性、根本性认知。所以说,价值观是人衡量外界的标尺,它决定了人做出何种选择,并给出选择的理由。是行为人进行社会活动的核心依据。
新中国建立以来,每个时期都大力推行“集体主义”价值观,引导国民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主,舍小家为大家。时至今日,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个性化更加受到人们的认可和追捧,在这样的环境下,尊重个体,承认个体,这让个体地位提高,促进了个体的认同感,对发挥个体能力有极好
的推动作用。
正是处在追求个性的社会环境下,师生的价值观也随着要发生转变。对于经历还不多的学生来说,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因而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并且出现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他们自主地将学习目的话,现在的学习就是为了将来的期望。
(二)建立良好班风,以体现核心价值观为主
班风是一个班级文化面貌的重要展现,所以建立良好班风十分重要。建立班风,首先要从班级实际情况入手,依据班级的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班级所有人员共同参与,制定合理的班级目标,即建立良好班风。班级目标不是简短的一句话,说要达到什么目的。而是分为短、中、长期目标,是一个完整构成体系。三种目标各自独立,但彼此联系,不可或缺。短期目标具体,三五天能实现;中期目标可长可短,但必须具备一定执行力;长期目标则是长远的方向,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综上所述,老师要做好引导,跟学生一道往目标奋斗。
(三)形成积极舆论
建设班级文化过程中,老师还需要关注集体舆论。只有上传下达的状态肯定不行,需要班级成员都能够独立发表观点。所以,老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沟通机制,彼此之间信息畅通。只有倾听各方声音,才能最终根据集体需要建设班级。
当然,不可避免的是出现不积极言论,这就要求老师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要多跟班级学生沟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思想,满足学生的正当需要,从根源上抑制消极舆论;其次,主动进行积极舆论引导,经常给学生灌输分辨力,增强学生对消极情绪的抵抗力。老师要作为领头人,平等对待班级学生,特别要避免优生优待、差生差待的行为,因为班级中每一位同学都是主体,都是班级文化建设得一份子。再次,老师要时常关注班级言论,对有损积极性的趋势扼杀于摇篮之中,维护班级整体积极性。
三、构建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什么?学术上是人跟人的社会属性联系。在班级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来源于班级活动。班级关系和谐,则有促进作用,推动建设班级文化顺利进行。
(一)师生关系和谐
中国传统“尊师重道”,从某个层面来说,这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在上,学生在下,如今仍然盛行。再则,师生之间的沟通量不足,学生觉得老师离得远,老师觉得学生不主动,这给双方带来一定的心理距离。造成师生之间交流不和谐,老师只是传授知识,学生只是接受知识,没有形成良性知识共享的循环。
(二)观念科学正确
自古以来,老师是尊者,学生必须俯首听从。而学生处
于青春期,有潜在的叛逆意识。老师是命令发出者,学生是命令执行者。这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就能轻易引发师生冲突。一旦师生关系不和谐,班级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说,老师要转变教书育人的高姿态观念,从授业解惑、做学生朋友的角度出发,教育观拨正、学生观拨正,与学生和谐相处,才能建设和谐班级。老师的上述改变,还能够改变学生被管理的思想,增强学生平等意识。实践证明,只有实现老师跟学生之间的平等,方能造就和谐关系。师生和谐,学生才会更好接受老师指导,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四、结语
诚然,良好地班级文化不仅能够促进班级形成良好地学习氛围,还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更是建设校园文化的组成之一。不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应该切实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以此来帮助同学们的成长,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不可或缺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欧阳朝元.现代幼教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J].音乐探索,2013(02).
[2]张燕.社区教育与幼教管理体制改革[J] 学前教育研究,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