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总蒽醌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黄总蒽醌类化合物的研究
【摘要】大黄味苦,性寒,具有泻下攻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效。

现代化学研究证明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其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水提法、乙醇提法等。

近年来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的提取分离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大黄,总蒽醌,提取分离,含量测定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

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

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

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

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也有不少学者将其用于大黄有效成分总蒽醌的提取与分离,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技术也正在逐渐被应用于中药的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当中,其中包括微波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法等。

我们知道,中药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其所含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有效成分又以其在有效部位含量最多。

因此对大黄有效部位有效成分含量的研究对于大黄药材的质量评价
有借鉴意义。

现介绍如下:
1、大黄化学成分的研究:
大黄化学成分复杂,化学结构已被阐明的至少已有136种,但其主要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总含量在2%~5%,其中游离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只占1/10~1/5,主要为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酸等,为大黄的主要抗菌成分。

2、大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研究:
2.1 煎煮法(水提法):
煎煮法为大黄有效成分的传统提取方法,由于游离蒽醌类的极性小,故用煎煮法对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提取效果不佳;而其结合蒽醌苷类极性较其苷元较大,故可用水提取。

「1」金幼兰等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大黄药材煎煮条件进行优选,结果显示以8倍量的水浸泡半小时,煎煮10min效果最好;「2」金波等研究发现,加15倍量水,重沸3次煎提,每次20min即可将大黄蒽醌类成分完全提取。

然而由于煎煮法可以将许多杂质同时煎出,故在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时操作比较复杂。

2.2 醇提法:
由于大黄中活性成分的极性分布很广,因此就总蒽醌类的提取而言,醇提法的效率要明显高于煎煮法。

目前较常用的醇提法有乙醇回流法和渗漉法。

「3」曾元儿等人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发现大黄总蒽醌乙醇回流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过10目大黄粉末以70%乙醇12倍药量,无浸泡,于100℃回流提取0.5h,提取3次。

「1」刘慧茹等在用均匀设计法优选出了大黄渗漉法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6 5%,用量6倍量,浸润时间9h,流速为3ml/min。

2.3 微波法
随着中药研究新的方法和设备的出现,大黄的提取与分离也用到了现在的一些新方法。

其中微波法是利用微波的空化作用、机械作用和热效应等增大物质分子运动频率和速度,增加溶剂穿透力,从而提高药材有效成分进出率。

「4」汪岚等在研究微波提取时,以大黄总蒽醌含量为评价指标,其结果表明微波萃取大黄药材5min的提取率已超过超声提取法60min的提取率,15min已接近索氏提取2h和水煎法的效果。

2.4 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萃取分离技术,是利用CO2处于超临界状态下具有的高密度、低粘度和扩散系数大的性质提取有效成分,然后再利用CO2降压气化与溶质分离,起到提取与蒸馏双重作用,提取效率高,周期短。

如「5」谢伟雪等人用此方法考察夹带剂用量,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静萃时间对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静萃时间为30min夹带剂无水乙醇用量为20ml萃取温度为50℃,萃取压力为30MPa CO2流量为6ml/min时的萃取效果最佳。

2.5 大孔吸附树脂法
大孔吸附树脂是离子交换树脂派生的一个分类,从本质上讲都是网状结构的高分子。

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分离过程包括预处理—吸附—洗脱—树脂再生四个阶段,并具有吸附容量大、再生简单、效果可靠等优点。

「6」王宝才等人在考察不同类型规格的大孔吸附树脂的提取效果时最终选择了AB—8型的大孔树脂。

其静态吸附率66.27%,
洗脱率 42.16%;动态吸附率为10.07%,洗脱率51.20%,用 10BV浓度为70%的乙醇作为洗脱剂(95%乙醇洗脱率与之差别不大,为节省成本),洗脱速度为2BV/h,效率最好。

2.6 其他方法
除上述几种方法之外,大黄的提取分离方法还有很多,如半仿生提取法、膜分离提取及超声提取等方法也相应有研究报道过。

但一般都仅限于实验室内进行小用量的研究使用,用于工业生产成本太高,目前仍不太可能实现。

3、大黄总蒽醌类的提纯方法研究
大黄总蒽醌类的提纯方法可以根据蒽醌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具有一定的酸性的性质。

故可以根据其酸性强弱以及极性大小的差别设计适宜的提纯方法。

如较常用的方法有pH梯度萃取法、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法等。

具体操作可以根据实验条件及要求而选择适宜的方法。

3.1、pH梯度萃取法
pH梯度萃取法为实验室最常用的总蒽醌类的纯化方法,其成本较低且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如「7」陈琼华等人用20%硫酸和氯仿的混合液,水浴回流水解提取大黄,氯仿提取液再相继以5%碳酸氢钾、5%氢氧化钾等溶液萃取后,分别酸化、分离得到大黄酸、大黄素等游离蒽醌。

3.2、大孔树脂吸附纯化
叶殷殷「8」等研究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大黄蒽醌类成分的分离效
果,比较 6 种型号大孔树脂对大黄 5 种蒽醌类成分的吸附及解吸附性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 5 种成分含量,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评价指标,筛选出适合分离大黄蒽醌类成分的大孔树脂。

结果是DM130 型大孔树脂分离大黄蒽醌类成分的能力最高,吸附容量达到 18. 78 mg/g,吸附率为 86. 03%,解吸附容量达到 17. 91 mg/g,解吸附率为 95. 38%。

结论为DM130型大孔树脂应用于大黄蒽醌类成分的分离,具有吸附容量大,解吸附率高等特点。

3.3、其他方法
此外还可采用其他方法均可达到纯化的目的,如明胶沉淀法、聚酰胺吸附法等。

以上各种方法可根据具体操作要求及实验条件而选择。

4大黄质量评价的研究
根据多年来中国药典的规定,大黄质量的评价除了考查土大黄苷的含量之外,另外大黄所含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也一直作为其质量控制的标准。

然而目前较为常用也较为方便的方法有薄层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如「9」朱清等在硅胶G薄层板上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15:5:0.5)对生大黄、熟大黄及配方颗粒中的大黄素进行展开,并采用双波长扫描法对其进行含量测定。

然而色谱法则通常需要较长的分离与分析时间,因而与之相比呢,紫外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时间更短的特点。

早期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多采用1-8二羟基蒽醌作为总蒽醌对照品制备标准曲线,现多采用大黄素
作为对照品。

常用显色剂溶液为碱液和醋酸镁甲醇液。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其方法简便且结果准确可靠。

近年来随着高效液相色谱法技术的成熟,现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已经成为了大黄质量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

「10」如高敬伟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黄中大黄素与大黄酚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且与药典规定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证明本法实验结果可靠且具有操作简便准确的巨大优点。

另外,也有不少国家的药典中将土大黄苷作为质量标准的依据,一般认为土大黄苷的含量越高则该类大黄的质量越差。

5结语
终上所述可以知道大黄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一味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药物。

其所含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蒽醌类化合物。

其中游离蒽醌类为其抗菌的有效成分,结合性蒽醌类衍生物为泻下主要成分,另含鞣质类等止血成分。

成分的复杂从而决定了大黄具有较为全面的药用价值,研究其有效成分的性质对其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然而能够将其有效成分通过合理的提取分离手段分离出来才能够更方便的研究其性质,指导临床用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取分离技术的成熟,近几十年来大黄的提取分离技术也从传统的水提法和醇提法上升到了一个更高效、更科学、更准确的新台阶。

其中尤以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萃取法为代表,另外包括膜分离技术、半仿生提取法及酶工程等技术等也相继被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当中。

只有有了先进的的提取分离技术,再配以先进的、科学合理的提纯与
检识技术才能保证有效成分的准确性,才能够对中药质量制定定量化的质量标准,才能够保证用于临床的药品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1」刘翠哲,刘喜纲,王汝兴大黄中总蒽醌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天津药学 2004.08
「2」金波,李薇等大黄总蒽醌提取与纯化工艺的研究时针国医国药 2005年第16卷8期
「3」叶殷殷,曾元儿等大黄总蒽醌乙醇提取工艺优化实验时针国医国药 2010年第21卷10期
「4」崔晓秋,刘云刚大黄提取分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2007年第19卷10期
「5」谢伟雪,刘孝敏等超临界CO2萃取大黄蒽醌类成分工艺的优化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6)
「6」王宝才,尹蓉莉等大黄总蒽醌大孔树脂纯化工艺优化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年3月
「7」邵晶等大黄中蒽醌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38卷第11期
「8」叶殷殷,曾元儿,曹骋,等. 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分离大黄蒽醌类成分的研究. 中成药,2011,33(1):168-171
「9」张依清,王玉大黄的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中药材 2010年10月
「10」高敬伟,郭泽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中的大黄素与大黄酚的含量中药材 2006.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