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古典文献的辑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二是脱佚之文。指形式上似乎完整保存但实际有文句、 文段脱佚的古籍。如《容斋随笔》提及《太平御览》所 引《史记》、《战国策》文字,“多今本所无”。《战 国策》刘向校定为33篇,今传亦为33篇,但有佚文,王 仁俊辑录《战国策佚文》1卷,可知洪迈所言不缪。
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五是规模过大之书不易流传。如曹魏《皇览》,多达千 篇,传抄不易,至南北朝时已不见完书,仅存节本,隋 代则节本亦不存。
六是某些官书只存于宫廷秘府,视为秘籍,一旦亡失, 即无法恢复。自汉至宋历朝实录,命运往往如此。私家 所藏珍秘奇书也多秘不外传,一旦遇祸,命运同样如此。
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狭义辑佚单指辑佚书; 广义辑佚有辑佚书、辑佚文、辑佚诗、辑佚书目等。
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1、历代文献散佚的基本状况 先秦文献流传到汉代者,多载于《汉书·艺文志》。
《汉志》所收文献614种,现仅存87种(其中完整42种, 残本45种)。两汉旧籍新书总数约有2000种,而《四库 全书总目》收录仅100种,今存汉人著述(含辑佚本) 总约120种。秦汉文献遗存至今实为少数。
第六章 古典文献的辑佚
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第二节 辑佚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 辑佚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历代辑佚工作概述
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文献学之辑佚,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 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字逐一摘录,按一 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 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厄; 周师入郢,梁萧绎悉焚典籍于外城,此为第五厄。
wk.baidu.com
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十厄:明代藏书家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中说“牛弘所论 五厄,皆六代前事,书自六朝之后复有五厄。”
隋开皇之盛极矣,未几皆烬于广陵。 唐开元之盛极矣,俄顷悉灰于安史。 肃、代二宗,存加鸠集,黄巢之乱,复致荡然。 宋世图史,一盛于庆历,再盛于宣和,而女真之祸成矣。 三盛于淳熙,四盛于嘉定,而蒙古之师至矣。
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三是保存文献:文献代有出现,代有消亡。《永乐大典》 四是存目备考:散佚文献的原文已无从辑录,而文献的
名目尚可考见,将这些资料汇集为佚书目录,此项工作 对了解文献流传或学术变迁的情况也是很有帮助的。 五是合力作用:与古籍版本、校勘、注释、辨伪等工作 相配合,可以有效地加强其他工作的效果。
4、辑佚工作的意义 一是恢复旧典:将散佚文献钩稽出来使之重获流传。 《太平御览》卷三六引《尚书考灵曜》一条佚文:“地
恒动而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而坐, 舟行而人不觉也。” 二是完备资料:尽可能全面地辑录一个时代的文献,对 准确描述一个时代的历史、学术、文化发展水平等都是 必要的。《宋会要》
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魏晋南北朝期间,私家著述渐多,纸墨应用渐广,图书 流传较易,私家藏书也得以发展。但社会动荡,战火连 年,对保存文献又极为不利。此时文献得以流传者也只 有100余部,约仅有当时著述的百分之一二。
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隋唐著述繁盛,《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唐代学者著作 28469卷,约6500种左右。《四库全书总目》收录唐人 著作也仅307部,佚书亦达百分之九十四以上。
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四是雕版印书之后,两种以上相近之图书,往往只有一 种广泛流行,其余逐渐被淹没不闻。如欧阳修重修《五 代史》后,原薛居正《五代史》被学宫削去不刊,逐渐 废止。而清乾隆时期又恢复薛居正《五代史》为正史, 其书已不可得,乃就《永乐大典》及《册府元龟》等文 献中甄录排纂,尽量按照原书体系,重新整理为150卷, 即今日之《旧五代史》。
宋代以来文献数量更为丰富,文献散佚情况尚无明确统 计。大概文献时代越远散佚越多。
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2、散佚文献的主要类别 一是亡佚之书。简称“佚书”(初作“逸书”)。指原
有其书而后代毁亡、散失不传之书。佚书又分三种情况: 全佚之书,缺佚之书,散佚之书。
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全佚之书即一页不存的佚书。如晋·王涛著有《三国志 序评》三卷,至隋亡佚,只有零星散句为他书所征引。
第二节 辑佚的基本问题
1、辑佚工作优劣的评价标准 一是辑佚能详考佚书、作者而撰写叙言者为优,否则次
之;叙言学术水平高者为优,否则次之。 二是辑佚能博取群书,所辑佚文遗漏少者为优,否则次
缺佚之书为独立文献尚存,但残缺不全,并非完帙。古 籍流传中,缺佚现象十分普遍,且愈古缺佚愈多。
散佚之书为原书已不存在,但其某些篇章完整保存于其 他文献中。
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散佚之书以诗文别集最为显著。如曹操有《魏武帝集》 梁朝增辑为30卷、录1卷,宋代已散佚,但其诗文有整 篇见载于《文选》、《艺文类聚》等图书中,明人张溥 据以辑成《魏武帝集》1卷,凡诗文145篇,纂入《汉魏 六朝百三名家集》。
三是散佚之篇。指编辑诗文总集、别集之时,从多种书 里零散搜集出来的那部分诗、文,以及全集编成之后漏 收的诗文。漏收情况有二:编辑未知而遗漏;编辑有意 弃而不收。如今人对《全唐诗》所做补遗,多数正是当 时《全唐诗》编纂时遗漏之篇什。
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3、文献亡佚的主要原因 文献亡佚原因,约有六点: 一是书厄造成。各种战乱兵祸、自然灾害以及管理不善
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二是历代对某些文献重视不足致使其难以流传以至“自 然消亡”。如大量科技书籍纷纷失传即是如此。
三是雕版印书之前,书籍主要靠手抄流传,对一般书籍 抄录极少,因而也就逐渐被淘汰以至消亡。如萧统《文 选》一出,前此多家文集相继亡佚;范晔《后汉书》问 世,各家《后汉书》也基本不传。
均导致大量文献被毁。
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五厄”指书籍被焚毁的五次厄运。见《隋书·牛弘传》 秦始皇下令焚书,坟籍扫地皆尽,此为第一厄; 王莽末年,长安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为第二
厄; 汉献帝移都时,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此
为第三厄; 刘曜、石勒覆灭京华,朝章国典,从而失坠,此为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