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光学薄膜、集成电路薄膜、太阳能电池薄膜、液晶 显示薄膜、刀具硬化膜、光盘磁盘等方面均有相当大的生 产规模和经济效益。
可编辑ppt
3
wenku.baidu.com
§1-1 薄膜定义、组织、厚度
A. 薄膜定义:
薄膜:当材料的一维线性尺度远远小于它的其他二维尺度, 往往为纳米至微米量级,将这样的材料称之为薄膜;
通常薄膜的划分具有一定随意性,一般分为厚度大于1 μm 的厚膜及小于1 μm的薄膜,本章所指的薄膜材料主要是无 机薄膜。
9
可编辑ppt
10
形态1型:在温度很低、气体压力较高的情况 下,入射粒子的能量很低,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薄膜微观组织。
由于温度低,原子的表面扩散能力有限,沉积到衬底表面的
原子即已失去了扩散能力。导致沉积的薄膜组织呈现一种数十纳
米直径的细纤维状的组织形态,纤维内部陷密度很高或者就是非
晶态的结构;纤维间的结构明显疏松,存在着许多纳米尺寸的孔
与此同时,如果衬底的温度足够高,原子还可能在薄膜内 部经历一定的扩散过程。因而,原子的沉积过程可细分为三个 过程,即气相原子的吸附,表面的扩散以及薄膜内的扩散。
可编辑ppt
8
由于上述过程均受到相应过程的激活能控制,因此薄膜结
构的形成将与沉积时的衬底相对温度Ts/Tm以及沉积原子自身的 能量密切相关。
厚度:两个完全平整的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几何 概念。
理想的薄膜厚度是指基片表面和薄膜表面之间的距离。
实际上存在的表面是不平整和不连续的(针孔、杂质、晶 格缺陷和表面吸附分子等),所以,要严格地定义和精确 测量薄膜的厚度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
可编辑ppt
16
实际表面和平均表面示意图。G-实际表面;P-平均表面。
薄膜:是指在基板的垂直方向上所堆积的1~104的原子层
或分子层。在此方向上,薄膜具有微观结构。
可编辑ppt
4
B. 薄膜组织
薄膜的微观组织(形态)与薄膜制备工艺条件(例如气压、温 度、功率等影响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足够厚的薄膜的晶格结构与块体相同,只有在 超薄薄膜中其晶格常数才与块材时明显不同;
平均表面:是指表面原子所有的点到这个面的距离代数和 等于零,因而是一个几何概念;
基片表面SS:指基片一侧的表面分子集合体的平均表面;
薄膜形状表面ST:指薄膜上不与基片接触的那一侧的表面
的平均表面;
可编辑ppt
17
薄膜质量等价表面SM:将所测量的薄膜原子重新排列,使 其密度和块状材料相同且均匀分布在基片表面上,这时形
薄膜的晶体结构与沉积时吸附原子的迁移率有关,它可以 从完全无序,即无定形非晶膜过渡到高度有序的单晶膜, 即薄膜的晶体结构包括单晶、多晶和非晶结构(?)。
可编辑ppt
5
可编辑ppt
6
可编辑ppt
7
薄膜的四种典型组织形态:
在薄膜沉积的过程中,入射的气相原子首先会被衬底或薄 膜表面所吸附。若这些原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它们将在衬底或 薄膜表面进行一定的扩散(迁移),除了可能脱附的部分原子之 外,其他的原子将到达薄膜表面的某些低能位置并沉积下来。
下面我们以溅射方法制备的薄膜为例,讨论沉积条件对于
薄膜微观组织的影响。溅射方法制备的薄膜组织可依沉积条件
不同而呈现四种不同的组织形态。实验表明,除了衬底温度因
素以外,溅射气压对薄膜结构也有着显著的影响。这是因为,
溅射的气压越高,入射到衬底上的粒子受到气体分子的碰撞越
频繁,粒子的能量也越低。
可编辑ppt
可编辑ppt
14
蒸发法制备的薄膜与溅射沉积薄膜的组织相似,也可被相应 地划分为上述四种不同的形态。
在形态1和形态T型低温薄膜沉积组织的形成过程中,原子的 扩散能力不足,因而这两类生长又称为低温抑制型生长。与此相 对应,形态2型和形态3型的生长称为高温热激活型生长。
可编辑ppt
15
C. 薄膜厚度
薄膜厚度是影响薄膜应用的一个重要参量;
第四篇 无机薄膜材料的制备
可编辑ppt
1
第一章 无机薄膜材料的制备
1 薄膜定义、组织、厚度 2 薄膜的形成与生长机制 3 薄膜的物理制备方法
可编辑ppt
2
作为特殊形态材料的薄膜科学,已经成为微电子、信息、 传感探测器、光学及太阳能电池等技术的基础;
当今薄膜科学与技术已经发展为一门跨多个领域的综合性 学科,涉及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真空技术和等离子体 技术等领域;
成的平均表面;
薄膜物性等价表面SP:根据测量薄膜的物理性质等效为一 定长度和宽度与所测量的薄膜相同尺寸的块状材料的薄膜,
这时的平均表面;
可编辑ppt
18
洞。
此种薄膜的强度很低。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细纤维状组织
进一步发展为锥状形态,其间夹杂有尺寸更大的孔洞,而薄膜表
面则呈现出与之相应的拱形形貌。
可编辑ppt
11
形态T型:介于形态1和形态2之间的过渡型。
此时,沉积的温度仍然很低,但与形态1时的情况相比,原 子已具备了一定的表面扩散能力。因此,虽然薄膜组织仍然保持 了细纤维状的特征,纤维内部陷密度较高,但纤维边界明显地较 为致密,纤维间的孔洞以及拱形的表面形貌特征消失。同时,薄 膜的强度较形态1时显著提高。
可编辑ppt
13
形态3型:
衬底温度的继续升高(Ts/Tm >0.5)使得原子的体扩散开始发挥 重要作用。此时,在沉积进行的同时,薄膜内将发生再结晶的过 程,晶粒开始长大,直至超过薄膜的厚度。薄膜的组织变为经过 充分再结晶的粗大的组织,晶粒内部缺陷密度很低。
在形成形态2和形态3型组织的情况下,衬底温度已经较高, 因而入射粒子能量对薄膜组织的影响变得比较小。
溅射气压越低,即入射粒子的能量越高,则发生形态1组织
向形态T组织转变的温度就越低。这表明,入射粒子能量的提高
有抑制形态1型组织出现,促进形态T型组织出现的作用。
可编辑ppt
12
形态2型:当温度介于Ts/Tm=0.3~0.5区间内, 原子表面扩散进行得较为充分时形成的薄膜。
此时,原子在薄膜内部的体扩散虽不充分,但原子的表面扩 散能力已经很高,已可进行相当距离的扩散。在这种情况下,形 成的组织为各个晶粒分别外延而形成的均匀的柱状晶组织,柱状 晶的直径随沉积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晶粒内部缺陷密度较低,晶 粒边界的致密性较好,这使得薄膜具有较高的强度。同时,各晶 粒的表面开始呈现出晶体学平面所特有的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