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原型的“山水城镇”城市设计探究

基于景观原型的“山水城镇”城市设计探究
基于景观原型的“山水城镇”城市设计探究

基于景观原型的“山水城镇”城市设计探究*

李涛 金云峰*

【摘 要】摘要:以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视角研究“山水城镇”空间的城市设计。从剖析“山水城镇”的两个原型入手,即“桃源寻踪”的山水自然原型和“文脉凝成”的山水历史原型,来探讨“山水城镇”的环境骨架——“大山水”空间的城市设计(从“潜龙勿用”的空间选址到“阴阳相衡”的空间格局),及“山水城镇”的构建要素——“微山水”空间的城市设计(从“天地人和”的建筑空间到“精气神备”的园林空间)。由“大”入“微”地探讨“山水城镇”景观空间的城市设计。

【期刊名称】广东园林

【年(卷),期】2016(038)002

【总页数】4

【关键词】风景园林;山水城镇;景观原型;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古已有之。关于建城立都,中国古人从来不乏睿智的思考。如《管子·乘马》认为:“凡立国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这是说,凡是建国立都,应充分考虑山岳与川水的便利条件。不要太高而便于供水充足,不要太低而省却修构筑堤,如此方可借天时地利以成适宜之都城。由此可见,在古人规划筑城之始,“山水”的概念即依据当时的人文自然背景而成型。泱泱五千年华夏文明饱受“山水”文化浸润,流淌在国人骨子里的城镇人居模型,正是对山水文脉哲思的传承。

城市设计所涉及的综合性,在理论支撑、技术方法均涉及到诸多维度。无论以城市视角为主导的宏观引导控制,还是以建筑视角为主导的微观形态设计,二者实践方法虽不同,然而概念理论却同源。景观作为城市、建筑的环境基底,始终参与二者进程之中。以风景园林学科景观为视角的城市设计,基于对景观原型等设计手段方法的有效运用,为达到城市安全舒适和环境品质提升,而进行城市形态和空间环境的整体构思和组织安排。

1 “山水城镇”的景观原型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1]认为集体潜意识是人格中最深刻、最有力的部分,它是人类祖先经验的积累所形成的一种遗传倾向,这些遗传倾向被称为原型。因此“原型是一种‘典型的领悟模式’,是集体潜意识的重要内容,保存和埋藏着人类以往所有典型的经验和体验”[1]。“山水城镇”概念的提出,就是基于深藏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集体潜意识”,给城镇空间营建赋予深厚的底蕴。自古以来,国人其实一直在以大手笔进行着“山水城镇”的景观营造,其原型大致为以下两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