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笛声悠悠寄深情 ——聆听唐诗里的笛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笛声悠悠寄深情
——聆听唐诗里的笛声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溪中学赵金梅
教学设想
笛,是中国传统的乐器,被寄予了治国安邦的神圣愿望。

诗,在唐代发展到顶峰,很多诗人以笛声入诗,以表情达意。

唐刘孝标《咏笛》诗云:“凉秋夜笛鸣,流风韵九成。

调高时慷慨,曲变或凄清。

征客怀离绪,邻人思旧情。

幸以知音故,千载有奇声。

”可谓这种诗的总纲。

这堂课想通过对《春夜洛城闻笛》等诗的教学,让学生对唐代“涉笛诗”有初步的认识。

了解诗人借笛声抒发的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意象的抓取,分析领会诗人情感。

2.通过找组诗中共同的意象——笛声,明确诗人用笛抒发的情感。

重难点
能对笛声意象表达的情感初步分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笛声
同学们,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诗又以唐代为最盛。

诗人们常常以身边的意象入诗借以表情达意,笛声常常萦绕在唐诗中,寄托诗人的悠悠深情。

你听,《折杨柳》已吹起,正勾起李白的诗情。

现在,跟着老师去欣赏《春夜洛城闻笛》。

二、学习文本初识笛声
(多媒体展示《春夜洛城闻笛》)
1.学生活动:(1)轻声读古诗,读准句读。

(2)在教师的引导下齐读古诗。

2.教师活动:出示表格(多媒体展示)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完成在学案上。

教师巡视指导。

4.成果展示。

(多媒体展示)
5.教师:古诗中“故园情”点明诗歌的主题是游子思乡,而这种情感是由什么意象引出的?何以见得?
学生:意象是“笛声”,由“此夜曲中闻折柳”可知。

教师:很好,笛子吹奏起悠扬的《折杨柳》,勾起了李白的思乡情。

“笛声”在唐诗中很多,下面和老师一起去欣赏。

三、学习组诗聆听笛声
(一)第一组诗
(多媒体展示《从军行七首》《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夜上受降城闻笛》)
1.学生活动:分小组读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学生活动: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表格。

(见学案)
3.学生展示成果。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诗歌的欣赏,我们明白了唐代诗人常借笛声抒发征人戍卒、游子的离愁别绪。

(二)第二组诗
1.教师引入:自古以来文人都多愁善感。

感时伤事之作在诗歌中占据了相当的篇幅。

“笛声”也成了他们的抒情工具。

(多媒体展示《秋笛》《春夜闻笛》)
2.教师提阅读要求:
(1)明确诗歌中涉及的事件。

(2)进一步感悟诗人的情感并思考这种情感是由什么意象引发的。

3.学生回答
(1)《秋笛》一诗从“他日伤心极,征人白骨归”看出诗人所感之事为“战争”,诗人当是借笛声感战争之残酷,抒对征人的同情。

(2)《春夜闻笛》一诗从“迁客”看出诗人是一位被贬之人,闻笛声而感身世飘零,故而“泪满衣”。

4.教师小结
同学们善于抓意象,品味出诗人借笛声抒发的情感。

这两位诗人借笛声或感战争之残酷,或诉谪迁失意之不平。

(多媒体显示)
(三)第三组诗
1.教师引导:友情是诗人们歌咏的主题,在这类诗歌中同样回荡着笛声。

(多媒体展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淮上与友人别》)
2.学生活动:学生轻声朗读,找出涉及笛声的诗句并理解诗句意思。

3.学生回答: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一联,诗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劳吟唱“闻笛赋”聊表悼念。

这里的笛声意象抒发的是对旧友的思念之情。

(2)《淮上别友人》中诗人先用“愁杀渡江人”直接表明离愁恼人,接着再以驿亭里飘来的笛声渲染这种情绪,使离愁更撩人。

(3)学生小结:由此可见,唐诗中借笛声还可以追念故友、缅怀旧情。

四、总结笛声拓展阅读
1.教师总结:以上诗歌中都有“笛声”意象,根据今天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唐诗中笛声往往抒发征人戍卒、游子羁旅的离愁别绪,感时伤事,思念旧友。

2.诗韵不绝,笛声悠悠。

此时,老师再为大家送上两首唐诗,课后去品品诗人借笛声所抒发的情感。

五、板书设计
征人戍卒、游子之离愁别绪
笛声感时伤事
追念故友缅怀旧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