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学公共物品案例分析
公共财政学公共物品案例分析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 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 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 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 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 来提供。
公共物品具有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四个特性:
(1)非排他性。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 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 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 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昨天上午,市民小王打来热线电话,讲述 了自己被收费的遭遇。据小王介绍,前不 久,他和未婚妻到西沽公园拍婚纱照,没 想到却吃了闭门羹。当时,在公园入口处 有工作人员拦截,并索要50元的入门费。 大热天的,穿着婚纱、礼服本来就不舒服, 小王更不想因此坏了拍照的心情,二话没 说缴纳了50元后这才进园。可更让小王纳 闷儿的是, 50元换来的却是一张票价两元 的西沽公园门票。“本是免费入园,拍照 就要收费,这究竟是什么费用?”拿着这 样一张门票,小王怎么想都想不明白。
同时由这句话“西沽公园是免费公园,但由 于入园拍摄婚纱照的人太多,对园内植被造 成了严重的损坏,也曾禁止影楼入园拍照” 我们也可以看出,因为公园是免费的,具有 无偿性,而且其条件又好,所以好多人都来 此拍照,而且在过程中并没有做到爱护保护 。 公共物品,这也是人们普遍存在的“搭便车 心理”的表现。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种 公益类的准公共物品是当前存在较为普遍的, 诸如收费公路,桥梁,景点等等。
(2)强制性。公共物品是自动的提供给所有 社会成员的,不论你是否愿意。 • (3)无偿性。消费者消费这种物品可以不支 付费用,或者以远低于其边际效用或边际成本决定 的价格来讨价钱。
(4)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是提供给一切消费 者的,无法再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
公共物品的分类
(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 中并不多见。
公共产品供给案例(1)

案例名称:治安也能承包给私人部门?——析论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案例根据公共经济学课堂讨论结果整理而成案例内容:浙东某县明伦村村民章伟忠,通过公开竞标,以2.52万元的价格获得该村2003念=年度安全防范工作的承包权,根据《安全防范承包责任制协议书》,2003年明伦村治安刑事案件允许发案基数12起,每增加一起,扣1000元;每减少一起,奖200元。
年度测评,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低于标准的,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扣100元;高于标准的,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奖100元。
案例评析:公共经济学认为,纯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本来,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是符合新公共管理运动方向的。
公共产品的公共供给,未必公共生产,有时候可以私人生产。
在公共安全领域,同样可以实现公共供给私人生产。
比如,社会治安由政府提供,警察所需的枪械却由私人公司生产。
把治安权承包给个人,并不是吧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性质的公共安全这种公共产品由私人提供,只不过是公安机关提供,却由村民去“生产”。
问题在于,把治安权承包给个人,似乎难以科学和合理的界定考核指标和奖惩制度。
每年事先核定刑事案件案发指标基数12起,每增加一起案件,扣1000元;每减少一件,奖200元。
理论和实践依据究竟是什么?其实,一个村发生的刑事案件数,是与整个县甚至市的治安状况紧密相连的。
全县或市的治安状况良好,村的治安就不会差;若全县或市的治安状况差,就算承包者再努力,其治安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说的再远一点,治安状况还与人口流动程度、收入分配结果、社会道德风尚等因素有关。
刑事案件数量的多少未必与承包者的工作业绩呈正相关关系。
治安承包案件中,发包方将和承包方所追求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
发包方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即治安状况良好,少有甚至没有案件发生。
可承包方追求的则是经济效益,即在刑事案件总数不超过12起这个基数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投入的人力和物力。
另外,治安管理作为一项执法活动,其执法主体只能是公安机关。
公共物品案例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家对传统公共物品经济学修正
公共灯塔制度对资源的浪费 和低效率表明,由政府代替 私人生产公共物品并不一定 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科斯了解到英国早期的 灯塔制度是私人经营的, 只是由于收费的困难才 被公共灯塔制度所取代
英国早期的私人灯塔之所以 演变为公共灯塔,原因就在 于制度的缺乏。只要有关制 度足够完善,私人灯塔的效 率是最高的
政府授 权经营
政府 参股
准公共物品的有 效提供
政府 补助
准公共物品一般具有“拥挤性”的 特点:即当消费者的数目增加到 某一个值后,就会出现边际成本 为正的情况,而不是像纯公共物 品,增加一个人的消费,边际成 本为零。准公共物品到达“拥挤 点”后,每增加一个人,将减少 原有消费者的效用。公共物品的 分类以及准公共物品“拥挤性”的 特点为我们探讨公共服务产品的 多重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完善制度,政府监管下 的私人经营就可以既解决私 人经营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 又解决政府经营效率低下浪 费资源的问题。也就是说, 政府要做的不是代替私人经 营灯塔,而是提供制度,对 其实施予以监督。
肆
结论
政府提供与私人提供的结合
公 灯塔作为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共 政府为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者提供制度鼓励以及规范制约 物 公共物品有公共部门提供,并不意味有公共部门生产 品 纯公共物品由政府向公民征收税收作为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资金
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
A.消费中具有竞争性但不 具有排他性:即一个人对 某在此物编辑品文的本在消此编费辑可文本能在此会编减辑文少本在
此编辑文本在此编辑文本
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质量和数量),如免费 的博物馆。 B.消费中不具有竞争性但 具有排他性:即只有那些 按价付款的人才能享受该 物品,如:收费的不拥挤 的公用厕所、非义务阶段 的学校教育。
第二章公共物品理论相关案例

第二章公共物品理论相关案例案例退耕还林的财政补贴政策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决定》提出林业的目标任务是:到201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19%以上,大江大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和主要风沙区的沙漠化有所缓解,全国生态状况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到202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林产品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体系。
从工程建设任务量看,2001-2010年退耕还林工程战略规划任务占同期全国造林规划总任务的42%。
回顾1999年至2003年,国家共安排退耕还林任务1516.53万hm2,其中退耕地造林721.93万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794.60万hm2;截止到2003年6月底,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279.34万hm2,其中退耕地造林640.87万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638.47万hm2。
1999-2002年,中央财政已投入235.8亿元,其中种苗造林补助费等基建投资64亿元,直接补助给退耕农户的生活费和粮食补助167.8亿元,财政转移支付4亿元。
2003年,退耕还林工程中央将下拨种苗造林补助费53.5亿元,生活补助费21.7亿元,补助粮食133.6亿kg,折合资金达260多亿元[2]。
照此计算,到2010年,按0.147亿hm2的规划设计,可以匡算出我国退耕还林工程今后每年补贴的粮食大约在100~150亿kg,每年投入的资金大约为250~300亿元。
目前,国家对于农户参与退耕还林的粮食补贴年限是:经济林5年,生态林8年。
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参与退耕的农民不愿意投资生态林而热衷于种植经济林。
据调查,部分地区现已出现了“经济林灾”,比重超过了六成[3];部分地区不尊重自然规律,重林轻草,重乔轻灌,该退不退。
这些不能说与国家现行的财政补贴政策无关。
1、用所学公共经济学原理分析退耕还林工程的财政补贴政策的必要性。
公共物品案例分析资料

公共物品案例分析资料摘要公共管理研究,实质上包含公共政策及法律的研究。
通过对欧洲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的各种专题分析,通过对欧洲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概念、背景及状况、重要性、相关法律及政策的介绍,结合我国国情,探讨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方面,探索是否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 : 农村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供给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政策1.概念、背景及状况中国MPA之父夏书章2008年曾在《行政管理》一书中提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象是发达国家的滞后现象",所以通过对欧洲现有政策文件CAP(本文译作普通农业政策)及RDP(本文译作农村发展计划)政策规划的关于农村公共物品的研究,通过对这些政策措施的应用探究,或许会对我国的相关领域的发展产生指导作用,如制定类似职能的政府部门及组织。
在结合国情的前提下如何通过了解欧洲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认识、借鉴、并创新相关的政策法规。
1.1 定义过去二十年,公共物品就早已成为欧洲农村政策官方论述中的一个重要表述。
公共物品(服务)的核心特征一是"非竞争性"消费,即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二是"非排他性",即几乎不可能,或说极度困难去阻止他人消费。
根据普通农业政策词汇目录里面的公共物品及服务的定义:公共物品及服务是指该产品及服务的产出有利于公共利益,但其生产者并非通过市场去获得回报。
农民供应大量公共物品,如通过合理的土壤及水资源管理、景观特色的现状维持等;恰当地保证环境及食品安全的供应。
主要的农村公共物品分类为:1).农业景观、2)农地生物多样性3)水质量及水的可利用性4). 土壤功能性5). 气候稳定性(碳储存及绿色气体排放)6). 空气质量7). 洪水抵御能力8). 火灾抵御能力9). 农村发展活力10). 食品安全性11). 农场畜禽福利及畜禽健康体系。
1.2 背景及状况根据上述定义可知,公共物品具有公共属性,注定不能通过市场经济自我调节,必定需要政府的干预,进行宏观调控。
财政学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某幢旧式楼房,屡次发生失窃事件,原因之一是该居民楼里各单元没有加装公共防盗门。
每次失窃案发生以后,大家都希望楼里能装上一扇单元防盗门,各家进出有钥匙,朋友来了就在楼下通过电话喊一声,使整幢楼的安全性增加。
但防盗门一直没有装上。
向单位房管部门反映,说是住在楼里的已经不完全是本单位的人,费用难以协调;再说这些住房已经出售给私人,装防盗门应该由居民自己出钱。
于是该居民楼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之中,没有一个机构出面负责解决“装防盗门”这样的公共事务。
分析:这是一个安全问题政府提供的问题,先看着防盗门问题能否通过私人方式去解决。
在没有加装单元防盗门的情况下,一些最担心家里被盗、被抢的人首先出资给自己家里加装防盗门。
对个人来说,这要花更多的钱,但比起费时费力地去搞“制度创新”还是合算的。
从长远来讲,由于有钱的人加装防盗门,窃贼的盗窃难度大了,成功概率低了,盗窃行为的净收益小了,边际收益降低。
因此,窃贼要么设法提高盗窃技能,要么就是光顾那些不装防盗门的家庭。
这样一来,那些原以为自己没有多少钱,小偷不会光临,毋需加装防盗门的家庭会受到损失。
最后的结局是:不管有钱还是没钱、钱多还是钱少,家家都装防盗门。
对每一个家庭来讲,投资于防盗门的支出与自己对家庭财产被盗的预期损失是相关的。
也就是说,盗窃的预期损失越大,投资防盗门的愿望和实际投资越大;盗窃的预期损失越小,投资防盗门的愿望和实际投资越小。
就整幢楼而言,每个家庭用于防盗门的支出远远大于统一安装一扇单元防盗门的费用,两者之差额,代表一种制度成本,它并没有带来社会福利,却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如何以公共方式提供的安全服务——加装防盗门成为可能?这种事情该由谁来管?怎样管?其实,加装单元防盗门应该是政府管的事,因为“安全”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
第一,如果没有公共治安,犯罪必定泛滥,个人用于防治犯罪的成本大量增加,全社会用于防治犯罪的总支出也增加,不如建立公共治安体系来得经济,而防盗门的安装正是公共治安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财政学第2章案例分析

属于乱收费行为 从公共选择的角度看,是属于利用职权进行 寻租,追求地方政府官员利益最大化 对于村民燃烧秸秆的问题,其实有很多很好 的办法,如:政府拿钱,补贴农民组织将秸秆 转化成有机肥料;政府扶持农村社区发展秸 秆煤气;政府扶持农民将秸秆压缩成块后, 储备起来备用,可以当作资源储备
人民信任政府、委托政府管理公共事务,其 中一条就是希望各级官员真正关心国计民生 的大事情,能够预测、预防和及时处理各种 社会危机,保证公民有一个安全、可靠、公 平、舒适的社会环境。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不能苛刻一点, 要求各地政府、各级官员按照中央的要求, 仔细的而不是流于形式地查一查社会上还有 多少“三鹿奶粉”、“襄汾尾矿”,还有多 少假药、假食品?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综合各方面的报道客 观来说一些地方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有了提 高,这是一种进步。然而,从保护人民的生 命财产高度来说,肯定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 提高的同时,不如督促政府进一步提高危机 的预防能力,让老百姓少受损失,让我们的 孩子们少受点罪。
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提高危机处理能力,是一 种亡羊补牢的表现。处理危机,反思比表扬更重 要。反思,能够让我们厘清危机形成的原因,了 解危机造成的危害,追究相关官员的责任,以避 免日后犯同样的错误,避开下一轮危机。而一味 表扬将会掩盖政府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掩盖事 实真相,有时虽然也能起到诸如“鼓舞士气”、 “看到光明”之类的作用,但“失”大于“得”, 最后会在“光明”的虚幻里走向下一个危机。这 样的教训难道还不多吗?
第二章案例分析
案例一:从三鹿奶粉事件谈政府危机 预防
一、事件回放 最近,“结石婴儿”频频在内地出现:甘肃省兰州市的中国 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泌尿科连续收治了14例患有“双肾多发 性结石”和“输尿管结石”病症的婴儿;南京也发现10例婴 儿肾结石案例,病情严重的已转至上海治疗。;湖北省同济 医院小儿科也收治了三名分别来自河南、江西和湖北患有肾 病的婴儿。家长们反映孩子们出生后一直都在吃名为“三鹿” 牌的奶粉。此前,还有山东、甘肃、安徽、湖南等地的家长 告诉湖北的记者,称自己孩子也吃该品牌奶粉,出现类似症 状。目前尚不知患儿所使用的奶粉是否为假冒伪劣产品。河 北三鹿集团传媒部对记者表示,已派出工作人员赴甘肃调查, 当地质检部门对该集团奶粉的检验显示没有质量问题。(9月 11日《东方早报》)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范例

为何要向游客收取门票来 保护遗产呢? 收取门票没有抑制客流的 作用,这只是对低收入者 的拒绝,而一旦游览世界 遗产成为有钱人的专利, 世界遗产也就失去了其存 在的意义 。
支持方——官&商
•
反方——民
•
文物保护法中明确规定: 门票不能以赢利为目的, 而是为了保护旅游场所, 永远发挥它的思想文化和 教育作用。 现行门票价格过低,不能 体现世界遗产的历史、文 化、和社会价值等内在的 无形资产价值。 景区经营成本的上升,服 务质量的提高,景区投入 的增加,因此收费合情合 理。
一、目前中国相关景点门票的现状
其他原因: 门票在旅游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过大,景区门票收入已成为 许多地区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这种现象就是“景区门票依 赖症”。 旅游资源是一种极其稀缺的物品,因而在被用作景区经营的 过程巾显现出较强的垄断性。旅游经营商控制旅游资源通过 提高产品价格以获取较高的垄断利润,这也是目前景区门票 价格之所以能够大幅上扬的前提。
一、目前中国相关景点门票的现状
一、目前中国相关景点门票的现状
2、门票上涨的幅度——越来越大 实际上,自2000年9月国家发改委将20个著
名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权限下放地方政 府以来.包括世界遗产在内的游览点涨价之 风便风起云涌.不断攀升。 传说具有“传统第一水乡”之称的周庄.短 短几年内门票价格从最初的30元分次涨至48 元、50元、60元、68元,2010年为100元。
我国部分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门票收入 占其总收入的比例已达到一半以上, 八达岭门票=40%人员工资 +40%县财政收入+20%维护。
十三陵门票= 50%文保+50%人员工资和区财政。
财政学案例分析

财政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1:医疗改革和教育改革应该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满足全体公民最基本的公共需要的公共服务,如使每一个人都享有初级医疗保健;二是满足部分弱势公民的生存需要的公共服务,如针对老龄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针对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针对所有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等等。
分析:本案例意义深远,从现象上看是围绕着“医改是否成功”和“教改是否成功”展开的讨论,事实上这种讨论涉及到公共产品与公共需要的基本理论,社会公共需要是通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的,在本质上区别于市场提供私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私需要,在这里必须明确区分公共产品公共需要和私产品、私需要的基本判别标准,否则无法说明公共产品和公共需要的特征。
从理论上讲,公共产品其有明显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外部效应,而私产品则具有明显的竞争性和排他性。
具有较小的外部效应,本案例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政府必须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以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公共需要,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责。
如果政府不能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必然出现公共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困境,政府活动与市场活动最大的原则之一就在于政府活动以社会公平为第一位。
而市场活动则以效率为第一位,政府活动的公平性就是表现在其满足的公共需要是每一位社会成员共同的无差别的需要。
第二,哪些产品是公共产品的应当由政府提供。
事实上我们并不能说医改基本不成功或教改基本不成功,我们也不能说医疗卫生和教育都应该由政府提供。
医疗卫生和教育从本质上看都是混合产品,并不是完全或纯粹的公共产品,他们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市场提供,这还是医改或教改的复杂性所在,必须用公共产品的理论和外部效应的理论分析医改或教改,否则无法得到正确的认识。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可以说明卫生和教育作为混合产品不可能也不应该由政府全部提供,对卫生和教育的分析已超出本次点评的范围,政府应承担的主要是公共性较强的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而非义务教育和医疗可以由市场提供或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
公共经济学 公共物品案例

案例—灯塔经济学
如此这般。私人灯塔制度终于维持不下 去了,没人愿意再出钱建立灯塔。 但是灯塔对于船只安全航行的必要性并 未改变,航海者还是需要灯塔这种服务。 最后,只能由英国临海的各地方政府出 资兴建和维护灯塔的运营。
6
案例—灯塔经济学
为什么灯塔这种产品最后必须由政府来提 供,而大多数一般的产品和服务,譬如汽 车这种产品或者搬运工的服务,都可以由 私人企业提供呢?原因就在于,灯塔是公共 产品而汽车或者搬运服务都是私人产品。
2
案例—灯塔经济学
作为早期的海上强国之一,英国的灯塔制度 是发展最早、最完善的。早期的英国,灯塔设施 的建造和灯塔服务,与别的产品一样,也是由私 人提供的。 为了满足航海者对灯塔服务的需要,一些临 海人家出钱建设了灯塔,然后根据过往船只的大 小和次数向船只收费,以此作为维护灯塔设施的 日常开支(维护灯塔的费用和人员费用),并获取 投资收益。
7
案例—灯塔经济学
政府经营的灯塔起初一切如常,但时间一 长,人们发现,作为公共物品的灯塔总是 维护不善,管理不良,风吹日晒也没人去 及时维护,设备损坏的频率比私人经营时 高得多。有些灯塔常年失修,有些只是勉 强使用(无独有偶,公共的街灯也比私人灯 具损坏快得多,不是被风刮断,就是被人 损坏,坏了也没人及时修理)。
3
案例—灯塔经济学
建造灯塔的人后来发现,有些船只总是 想方设法逃避缴纳灯塔使用费。他们或者 绕过收费站逃避付费,或者干脆就宣称没 有享用灯塔的服务,拒绝交费。 这种现象扩散开来,自觉交费的船只越 来越少,以致于灯塔经营者人不敷出。
4
案例—灯塔经济学
于是,灯塔经营者专门建立了一只队伍, 配备了专门的装备来监督和核查过往船只 的交费情况。这样一来,虽然灯塔的收入 有所增加,但支出也增加了,灯塔经营还 是入不敷出。 经营者被迫再次提高收费,然而收费的 提高促使更多船只试图逃避付费,而雇佣 更多人员监督收费又会使成本进一步上升。
财政的一般特征经典案例

财政的一般特征经典案例一、财政的公共性特征案例公共路灯。
咱就说这大街上的路灯吧。
你看啊,每天晚上,路灯准时亮起,把大街小巷照得亮堂堂的。
这路灯的建设和维护可都是靠财政出钱的呢。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财政管这个事儿,让各个商家或者居民自己去弄路灯。
那可就乱套了,有的地方可能亮堂堂,有的地方就黑灯瞎火的。
而且,那些小胡同啊,可能就永远没灯了,因为住在那里的人可能没那么多钱自己装路灯。
但是财政不一样啊,它考虑的是大家的利益。
不管是住在豪华别墅小区的富人,还是住在简陋平房的穷人,都能享受路灯带来的便利。
这路灯照亮了大家回家的路,对所有人都免费开放,这就是财政公共性的一个体现。
财政从大家手里收了钱(比如税收),然后把这些钱用在这种对整个社会都有益的公共设施上,让整个社会的人都能受益。
二、财政的强制性特征案例税收征收。
就拿税收来说吧。
我有个朋友,他开了个小饭馆。
生意做得还不错,每天人来人往的。
可是呢,每个月他都得按照规定去交税。
他有时候也会嘟囔:“这钱交得真有点心疼啊,我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还得交出去一部分。
”但是没办法啊,这就是财政的强制性。
国家规定了,你只要有经营活动,就得按照一定的比例交税。
不管你乐意不乐意,你要是敢逃税,那可就麻烦大了。
税务部门就像一个严厉的管家,时刻盯着呢。
比如说,有一回我朋友的饭馆生意特别好,他就动了点小心思,想少报点收入,少交点税。
结果没过多久,就被税务部门查出来了。
不但要补缴税款,还被罚款了呢。
这就说明财政在收税这件事上是非常强硬的。
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强制性,大家都想少交税或者不交税,那国家就没有钱来做各种大事了,像修公路、建学校、给公务员发工资这些事儿都没法干了。
三、财政的非盈利性特征案例公立图书馆。
我特别爱去公立图书馆。
那里面环境又好,书又多。
你想啊,这么大的图书馆,盖房子得花钱吧,买书得花钱吧,雇那些工作人员也得花钱吧。
这些钱从哪儿来呢?当然是财政出的啦。
公立图书馆可不是为了赚钱的。
公共财政学课件第三章公共物品和服务

1
600
500
400
1500
2
500
400
300
1200
3
400
300
200
900
4
300
200
100
600
18
边际收益
●
1600
●
1400
S=MSC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
●
●
●
●
●
●
●
●
0
1
2
3
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
19
? ●D? MB?MSB
●D甲=MB甲 ●D乙=MB乙 ●D丙=MB丙
·学校 ·有线电话 ·不拥挤的收费道路
纯公共产品 ·路灯
·野生动物
·国防
·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不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10
全面理解公共产品概念
? 即便每个人消费的公共产品数量相同,他 们对这种消费的评价也未必一致。 ? 举例:国防 ? 担心外来威胁者对国防的估值比其他人 要高。
11
? 许多传统上不被认为是产品的东西具有公 共产品的特征。 ? 商业信用; ? 分配公平; ? 宾馆的星级评定信息等。
? 拥挤性的公共产品 ? 价格排他性的公共产品
31
从考察混合产品的性质出发,可以将其分为两类:
? 拥挤性公共产品 是指那些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
产生拥挤,从而会减少每个消费者可 以从中获得效益的公共产品。只有在 消费者达到一定数量之前,拥挤性公 共产品的消费才具有非竞争性。该类 产品的供给,既可由私人部门通过市 场,也可由政府部门直接提供。
27
三、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公共财政学案例

公共财政学案例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发生了一件和公共财政学息息相关的事情。
小镇的主街道一直都有路灯,这些路灯由镇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维护。
这些路灯就像是小镇夜晚的守护者,让居民们在夜晚出行的时候感到安全和便利。
可是呢,有一天镇议会开了个会,会上有人提出了一个看似省钱的主意。
议员老汤姆皱着眉头说:“咱们小镇的财政最近有点紧张啊,那些路灯每晚都亮着,电费可不少花呢。
我看啊,咱们把路灯的开灯时间缩短两个小时,这样就能省不少钱。
”这个提议一出来,就像在平静的湖水里扔了一块大石头。
一些居民可就不乐意了。
经营小杂货店的玛丽大妈就站出来说话了:“这可不行啊。
我每天晚上都要很晚才关门,很多顾客都是因为有路灯才敢在晚上来我这儿买东西的。
要是路灯早早就关了,我这生意肯定会受影响的。
而且,晚上走在路上的人也不安全啊,要是因为看不清楚路摔着了,那医疗费用可能比省下来的电费还多呢。
”从公共财政学的角度来看,这就涉及到了成本和效益的权衡。
老汤姆只看到了路灯电费这个直接成本,想着通过减少开灯时间来降低成本。
但是他忽略了很多隐藏的效益。
比如说,路灯照亮街道,让像玛丽大妈这样的商家能够正常营业,商家交的税可是小镇公共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呢。
而且,如果因为路灯关得早,行人发生意外的概率增加,那医疗支出可能就会增加,这对公共财政也是一种压力。
镇政府的财政官员大卫站出来解释了一番:“大家听我说,我们公共财政的支出呢,就像是在做一个大蛋糕,每一笔钱都得花在刀刃上。
路灯这个事儿啊,看起来是个小事情,但其实关系到咱们整个小镇的经济和安全。
虽然电费是一笔支出,但它带来的好处可不止一点。
”经过大家的讨论,镇议会决定不缩短路灯的开灯时间,而是想其他办法来节省财政开支。
比如说,和电力公司重新谈判电费合同,争取更优惠的价格,还有就是在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开支上进行削减。
这个小镇路灯的案例告诉我们,公共财政的决策可不是简单的加减法。
不能只盯着某一项支出的减少,还得考虑到它背后对整个社会的效益影响。
财政学案例分析

前言近年来,全国许多高校都有一些《财政学》案例分析,它们基本是以案例库的形式出现的。
这种形式,虽然往往设计精巧,却不易提起读者学习的兴趣。
而从内容上看,有些案例直接照搬国外,不完全切合我国实际;有些案例则陈旧老套,没有时代感也缺乏现实针对性。
我们组织的《财政学》案例分析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所突破:从内容上看,案例的时代性强,一方面紧密联系我国财政改革实践,另一方面,也注意了典型的国外财政案例的选取。
这些案例都是从近期财经信息中精心挑选的,都能较好地反映《财政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而具体的案例分析虽然三言两语,却也能精辟独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形式上看,《财政学》案例来源于经济生活实践,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说明的原理对内容有选择地作了增删、节选和重新加工,其中尤其突出了学者的观点。
这一方面使得具体案例和学者观点条分缕析,文章结构清晰明了;另一方面也能尽量保持原文的精要,使初学者既能理解相关的财政学原理,也能体会到学者名家的生花妙笔和解决财政问题的独特思路。
为了更好地让初学者领会财政学原理,笔者将财政学原理拆分在包括导论(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财政支出概述、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财政收入概述、税收原理、税收制度、国债原理、国家预算、预算管理体制、财政平衡、财政政策、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问题等十三章内。
而每一章划分成数节,每节原理的阐释具体包括案例、简要分析、思考题和原理综述四个部分。
《财政学》案例分析是财政学初学者登堂入室的利器;而对于那些对财政学已有一定把握者来讲,通过《财政学》案例分析你也可以管窥我国《财政学》研究的发展状况,仔细研读,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我们希望,《财政学》案例分析能够切实地促进学习者对于财政学的学习兴趣,对从事《财政学》教学工作的同行也有所启发。
鉴于笔者水平有限,其中或有错误和遗漏之处,敬请专家、学者和读者批评指正。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政府与市场一、案例及分析(一)案例1.1:分拆垄断企业,能否解决问题?1、分拆微软,打破垄断2000年美国地方法院法官杰克逊法官的初步判决,几乎吸收了司法部全部反微软的观点。
财政学案例分析:免费开放公园内收费和搭便车现象

财政学案例分析:免费开放公园内收费和搭便车现象案例名称:公园里的收费和搭便车案例来源:根据2012年8月记者郝颖在每日新报中所登新闻天津西沽公园本事免费入园市民拍婚纱照被收2元门票所编写案例内容:2011年,天津市市政府对红桥区的西沽公园改造之后,决定在6月开始免费对市民开放,对此,当地市民对政府的惠民政策感到很开心。
但是还是存在问题。
据一位市民小王讲述,他和未婚妻到西沽公园拍婚纱照时,在公园门口入园处被拦并索要50元的入门费。
大热天的,穿着婚纱、礼服本来就不舒服,小王更不想因此坏了拍照的心情,二话没说缴纳了50元后这才进园。
可更让小王纳闷儿的是, 50元换来的却是一张票价两元的西沽公园门票。
“本是免费入园,拍照就要收费,这究竟是什么费用?”根据西沽公园的工作人员解释,原来这50元是对拍照造成绿地、树木等损坏的赔偿。
据介绍,因为西沽公园式免费公园,所以入园拍摄婚纱照的人太多,对园内植被造成了严重的损坏,也曾禁止影楼入园拍摄。
事后,很多影楼主动联系公园,说是订单已派出,而外景多选择在西沽公园,协商是否能缴费后入园。
就这样,从今年6月底,西沽公园入园拍摄婚纱照需缴纳50元。
案例分析:在上述案例中,西沽公园是虽然是收费公园,但是在改造之后,政府承诺要免费对市民开放,但是现在公园的工作人员却以各种原因而对市民进行收费这种现象是怎么一回事呢?要知道西沽公园管理人员的这种做法是否正确,首先先来了解一下公园的性质?案例中的西沽公园是由政府出资改造的,是属于准公共产品,那么什么是准公共用品呢?根据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满足条件,公共产品被分为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两个类别。
其中准公共产品又被称为“混合产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它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如教育、政府兴建的公园、拥挤的公路等都属于准公共产品。
具有以下两个特征:1、具有非排他性和不充分的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
例如,教育产品就属于这一类。
财政学典型案例分析

财政学典型案例分析第一篇:财政学典型案例分析财政学案例分析案例1:某幢旧式楼房,屡次发生失窃事件,原因之一是该居民楼里各单元没有加装公共防盗门。
每次失窃案发生以后,大家都希望楼里能装上一扇单元防盗门,各家进出有钥匙,朋友来了就在楼下通过电话喊一声,使整幢楼的安全性增加。
但防盗门一直没有装上。
向单位房管部门反映,说是住在楼里的已经不完全是本单位的人,费用难以协调;再说这些住房已经出售给私人,装防盗门应该由居民自己出钱。
于是该居民楼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之中,没有一个机构出面负责解决“装防盗门”这样的公共事务。
分析:这是一个安全问题政府提供的问题,先看着防盗门问题能否通过私人方式去解决。
在没有加装单元防盗门的情况下,一些最担心家里被盗、被抢的人首先出资给自己家里加装防盗门。
对个人来说,这要花更多的钱,但比起费时费力地去搞“制度创新”还是合算的。
从长远来讲,由于有钱的人加装防盗门,窃贼的盗窃难度大了,成功概率低了,盗窃行为的净收益小了,边际收益降低。
因此,窃贼要么设法提高盗窃技能,要么就是光顾那些不装防盗门的家庭。
这样一来,那些原以为自己没有多少钱,小偷不会光临,毋需加装防盗门的家庭会受到损失。
最后的结局是:不管有钱还是没钱、钱多还是钱少,家家都装防盗门。
对每一个家庭来讲,投资于防盗门的支出与自己对家庭财产被盗的预期损失是相关的。
也就是说,盗窃的预期损失越大,投资防盗门的愿望和实际投资越大;盗窃的预期损失越小,投资防盗门的愿望和实际投资越小。
就整幢楼而言,每个家庭用于防盗门的支出远远大于统一安装一扇单元防盗门的费用,两者之差额,代表一种制度成本,它并没有带来社会福利,却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如何以公共方式提供的安全服务——加装防盗门成为可能?这种事情该由谁来管?怎样管?其实,加装单元防盗门应该是政府管的事,因为“安全”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
第一,如果没有公共治安,犯罪必定泛滥,个人用于防治犯罪的成本大量增加,全社会用于防治犯罪的总支出也增加,不如建立公共治安体系来得经济,而防盗门的安装正是公共治安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最新财政学案例分析

最新财政学案例分析1.1我国垄断⾏业:坚冰渐融1.2⾷品不安全信息不对称1.3野⽣动物保护、光污染的负外部效应1.4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常态1.5国民收⼊初次分配公平是社会和谐基础1.6: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1.7:医改、教改背后的公共物品供给缺位1.8:公共物品供给越位1.9究竟什么是公共财政?1.10:弥补市场缺陷,配置社会公共资源(⼀项重要的财政职能)1.11:我国收⼊调节政策取向应该是“促富治贫”1.12:2007年宏观政策重⼼:激活内需增长动⼒2.1:财政花钱当量⼒⽽⾏中国经济时报 2003年8⽉7⽇2.2:政府收⽀分类改⾰全⾯启动2.4:公平与效率,漏桶⾥的⽔?2.5:财政⽀出⾯临扩张压⼒9.1:2006年中央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2006年预算编制和财政⼯作的总体思路9.2:建复式预算体系⽤制度管住⼲部9.3:我国的零基预算改⾰9.4: 看好13亿⼈的“钱袋⼦”9.5:全国⼈⼤财经委拟通过《2004年中央决算(草案)》9.6:摘⾃: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基础——规范⾮税收⼊管理潘承祥9.8:“国库集中⽀付”反腐作⽤有多⼤?9.9:政府采购:谨防腐败转移10.1:⽇本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划分10.2:美国的财权划分⽅式——财源共享和分率计征10.3:分税制10年10.5:我国政府间转移⽀付的实践11.1:我国财政⾚字计算11.2:格林斯潘警告美财政⾚字危及经济前景12.2:2005年中国财政⾚字⼤幅降低意味着什么?2005-06中华⼯商时报12.1:促进财政政策由投资向公共服务转型12.2: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历程我国垄断⾏业:坚冰渐融分析:本案例涉及到垄断导致的市场失灵。
经济学认为,市场要⾼效率的配置资源必须是完全竞争的,每⼀个市场中都要有众多的⾃愿买⽅和⾃愿卖⽅,不可能有哪⼀⽅完全控制商品和劳务的交易价格,所有的买⽅和卖⽅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不是价格的制定者。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的效率才是最⾼的,⼀旦某⼀个或少数⼚商控制了价格或者需求,就会形成买⽅垄断或卖⽅垄断,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就会降低。
公共物品案例分析

公共物品案例分析公共物品指的是供公众共同使用的物品,如公园、道路、桥梁、图书馆等。
公共物品的使用和管理是社会共同利益的体现,因此,在案例分析中,关注公共物品的使用、管理和问题解决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个公共物品案例分析的例子:背景:城市A的市中心拥有一座公共广场,广场是市民日常生活、休闲和娱乐的场所,也是市政府组织各类文化活动的重要场地。
然而,广场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长期没有更新设施、环境脏乱差等。
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市民的不满和投诉。
问题:1.广场旧设施陈旧、破损严重,不满足市民的需求;2.公共设施及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对广场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3.缺乏有效的广场管理机制,无法推动问题的解决。
分析:1.旧设施问题:根据市民反馈,广场设施已经超过十年未进行更新,很多设施破损,无法正常使用。
此问题需要由市政府或相关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更新计划和预算,并与相关企业合作进行设施更新。
此外,也可以通过市民参与的方式征集意见和建议,确保新设施能够满足市民的需求。
2.环境卫生问题:广场环境脏乱差会给市民带来不愉快的体验,并影响广场的形象。
因此,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增加清洁人员的数量和频率,定期进行清扫和维护工作。
此外,也可以设置垃圾箱,并增加宣传教育市民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市民的环境责任感。
3.管理机制问题:缺乏有效的广场管理机制是导致问题解决困难的原因之一、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需要明确责任部门,并设立管理团队或机构专门负责广场的日常管理和问题解决。
在管理机制中,可以设立市民参与的机制,例如成立广场管理委员会或以民主的方式选举广场管理者,以确保广场管理与市民需求的有效沟通和协作。
解决方案:1.设施更新:市政府筹措资金,制定设施更新计划,并与企业合作进行设施更新。
同时,征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新设施能够满足市民的需求。
2.环境卫生管理:增加清洁人员数量和频率,定期进行清扫和维护工作。
设置垃圾箱,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境责任感。
财政学案例分析题

财政学案例分析题第一篇:财政学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1.资料显示,我国的外汇储备近3万2千亿美元,拥有美国国债投资超过100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发达国家的第一大债权国,而现阶段,招商引资仍然是考核各级政府政绩的主要指标,运用财政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2.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将2008年GDP修正为31.4万亿人民币,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至9.6%,调整后我国08年的GDP为4.6万亿美元。
09年日本经济处于萎缩状态而中国经济增幅达8.7%,世界银行曾预测中国的经济规模会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试运用财政学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3.从2003年的2.9%到2009年的1.1%,我国中央财政赤字正与国际通常要求的警戒线渐行渐远。
资料显示,1999年我国赤字率跃上2%的台阶,在2000年至2003年赤字率逼近3%,其中2003年、2004年财政赤字一直维持在3198亿元这一建国以来的最高位。
国民经济近几年连续向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财政蛋糕也越来越大,既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又使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相对变小,财政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如是说,运用财政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4.2007年人大五次会议上,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给了民众一个惊喜,2007年用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的预算支出将增长相当大的比例,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到全体民众身上。
在2007年中央财政主要支出中,增长最快的是医疗卫生支出,增幅86.8%,达312.67亿元人民币,以用于免费防止重大传染病、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加大城乡医疗救助;用于教育的支出858亿元,增长42%,以免除1.5亿农村中小学学生学杂费;三农支出继续增加,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对就业再就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职工养老保险、社会救助体系增加投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2)强制性。公共物品是自动的提供给所有 社会成员的,不论你是否愿意。 • (3)无偿性。消费者消费这种物品可以不支 付费用,或者以远低于其边际效用或边际成本决定 的价格来讨价钱。
(4)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是提供给一切消费 者的,无法再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
4
BG
公共物品的分类
(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 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 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 中并不多见。
BG
一、公共产品的概念界定
1
BG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 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 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 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 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 来提供。
2
BG 3
BG
公共物品具有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四个特性: (1)非排他性。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
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 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 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9
随后,记者电话联系了西沽公园BG办公室,工
作人员翟先生则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这50
元是对入园拍照造成绿地、树木等损坏的赔
偿。”据翟先生介绍,西沽公园是免费公园,
但由于入园拍摄婚纱照的人太多,对园内植
被造成了严重的损坏,也曾禁止影楼入园拍
摄。事后,很多影楼主动联系公园,说是订
单已派出,而外景多选择在西沽公园,协商
是否能缴费后入园。就这样,从今年6月底,
西沽公园入园拍摄婚纱照需缴纳50元。翟先
生还告诉记者:“这钱是对影楼收取,每对
新人50元,用于园内植被的养护。”只不过,
羊毛出在羊身上,很多影楼直接交由客户代
付。
10
BG
由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西沽公园是由 政府出资所建,其优美景观,休闲设施是 大众共享的,不是以为某一人的享用而其 他人不能使用,故其具有非排他性; 而西沽公园的草皮养护不会因为一人的增 加而是养护更加困难成本大大增加,其边 际成本几乎为零,可见其具有非竞争性; 而公园的门票是两元,其之所以收取50元 的费用是为了养护草皮,而这正是由于正 外部效应带来其经营成本长期得不到补贴 而出现的收取相应费用,这也满足公共物 品的特点。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判断西沽 公园是公共物品。
11
BG
同时由这句话“西沽公园是免费公园,但由 于入园拍摄婚纱照的人太多,对园内植被造 成了严重的损坏,也曾禁止影楼入园拍照” 我们也可以看出,因为公园是免费的,具有 无偿性,而且其条件又好,所以好多人都来 此拍照,而且在过程中并没有做到爱护保护 。 公共物品,这也是人们普遍存在的“搭便车 心理”的表现。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种 公益类的准公共物品是当前存在较为普遍的, 诸如收费公路,桥梁,景点等等。
7
BG 8
BG
昨天上午,市民小王打来热线电话,讲述 了自己被收费的遭遇。据小王介绍,前不 久,他和未婚妻到西沽公园拍婚纱照,没 想到却吃了闭门羹。当时,在公园入口处 有工作人员拦截,并索要50元的入门费。 大热天的,穿着婚纱、礼服本来就不舒服, 小王更不想因此坏了拍照的心情,二话没 说缴纳了50元后这才进园。可更让小王纳 闷儿的是, 50元换来的却是一张票价两元 的西沽公园门票。“本是免费入园,拍照 就要收费,这究竟是什么费用?”拿着这 样一张门票,小王怎么想都想不明白。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 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 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 ,拥挤就会出现。
5
BG
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 a.公益物品 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 b 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 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6
BG
准公共物品一般具有“拥挤性”的 特点,即当消费者的数目增加到某 一个值后,就会出现边际成本为正 的情况,而不是像纯公共物品,增 加一个人的消费,边际成本为零。 准公共物品到达“拥挤点”后,每 增加一个人,将减少原有消费者的 效用。公共物品的分类以及准公共 物品“拥挤性”的特点为我们探讨 公共服务产品的多重性提供了理论 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