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本法系用以检查静脉用注射剂(溶液型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及供静脉注射用无菌原料药中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及数量。

本法包括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当光阻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或供试品不适于用光阻法测定时,应采用显微计数法进行测定,并以显微计数法的测定结果作为判定依据。

光阻法不适用于黏度过高和易析出结晶的制剂,也不适用于进入传感器时容易产生气泡的注射剂。对于黏度过高,采用两种方法都无法直接测定的注射液,可用适宜的溶剂稀释后测定。

试验环境及检测试验操作环境应不得引入外来微粒,测定前的操作应在洁净工作台进行。玻璃仪器和其他所需的用品均应洁净、无微粒。本法所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使用前须经不大于1.0μm的微孔滤膜滤过。

取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符合下列要求:光阻法取50ml测定,要求每10ml含lOμm及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10粒以下,含25μm 及25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2粒以下。显微计数法取50ml测定,要求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20粒以下,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5粒以下。

第一法(光阻法)

测定原理当液体中的微粒通过一窄细检测通道时,与液体流向垂直的人射光,由于被微粒阻挡而减弱,因此由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降低,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大小相关。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仪器通常包括取样器、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器三部分。

测量粒径范围为2~100μm,检测微粒浓度为0~10000个/ml。

仪器的校准所用仪器应至少每6个月校准一次。

(1)取样体积待仪器稳定后,取多于取样体积的微粒检查用水置于取样杯中,称定重量,通过取样器由取样杯中量取一定体积的微粒检查用水后,再次称定重量。以两次称定的重量之差计算取样体积。连续测定3次,每次测得体积与量取体积的示值之差应在±5%以内。测定体积的平均值与量取体积的示值之差

应在±3% 以内。也可采用其他适宜的方法校准,结果应符合上述规定。

(2)微粒计数取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平均粒径为10μm的标准粒子,制成每1ml中含1000~1500微粒数的悬浮液,静置2分钟脱气泡,开启搅拌器,缓慢搅拌使其均匀(避免气泡产生),依法测定3次,记录5μm通道的累计计数,弃第一次测定数据,后两次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与已知粒子数之差应在±20% 以内。

(3)传感器分辨率取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平均粒径为10μm的标准粒子(均值粒径的标准差应不大于1μm),制成每1ml中含1000~1500微粒数的悬浮液,静置2分钟脱气泡,开启搅拌器,缓慢搅拌使其均匀(避免气泡产生),依法测定8μm、10μm 和12μm三个通道的粒子数,计算8μm与10μm两个通道的差值计数和10μm与12μm两个通道的差值计数,上述两个差值计数与10μm 通道的累计计数之比都不得小于68%。若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应重新调试仪器后再次进行校准,符合规定后方可使用。

如所使用仪器附有自检功能,可进行自检。

检查法

(1)标示装量为25ml或25m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至少4个,分别按下法测定: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立即小心开启容器,先倒出部分供试品溶液冲洗开启口及取样杯,再将供试品溶液倒入取样杯中,静置2分钟或适当时间脱气泡,置于取样器上(或将供试品容器直接置于取样器上)。开启搅拌,使溶液混匀(避免气泡产生),每个供试品依法测定至少3次,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l,记录数据,弃第一次测定数据,取后续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2)标示装量为25m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至少4个,分别按下法测定: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静置2分钟或适当时间脱气泡,小心开启容器,直接将供试品容器置于取样器上,开启搅拌或以手缓缓转动,使溶液混匀(避免产生气泡),由仪器直接抽取适量溶液(以不吸入气泡为限),测定并记录数据,弃第一次测定数据,取后续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1)、(2)项下的注射用浓溶液如黏度太大,不便直接测定时,可经适当稀

用浓溶液及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除另有规定外,每个供试品容器(份)中含lO μm及10μm 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6000粒,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600粒。

第二法(显微计数法)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仪器通常包括洁净工作台、显微镜、微孔滤膜及其滤器、平皿等。

洁净工作台高效空气过滤器孔径为0.45μm,气流方向由里向外。

显微镜双筒大视野显微镜,目镜内附标定的测微尺(每格5~10μm)。坐标轴前后、左右移动范围均应大于30mm,显微镜装置内附有光线投射角度、光强度均可调节的照明装置。检测时放大100倍。

微孔滤膜孔径0.45μm、直径25mm或13mm,一面印有间隔3mm的格栅;膜上如有10μm 及lO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5粒以下,并不得有25μm 及25μm以上的微粒,必要时,可用微粒检查用水冲洗使符合要求。

检查前的准备在洁净工作台上将滤器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冲洗至洁净,用平头无齿慑子夹取测定用滤膜,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冲洗后,置滤器托架上;固定滤器,倒置,反复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冲洗滤器内壁,控干后安装在抽滤瓶上,备用。

检查法

(1)标示装量为25ml或25m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至少4个,分别按下法测定: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在洁净工作台上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立即小心开启容器,用适宜的方法抽取或量取供试品溶液25ml,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经预处理的滤器(滤膜直径25mm)中。静置1分钟,缓缓抽滤至滤膜近干,再用微粒检查用水25ml,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洗涤并抽滤至滤膜近干,然后用平头镊子将滤膜移置平皿上(必要时,可涂抹极薄层的甘油使滤膜平整),微启盖子使滤膜适当干燥后,将平皿闭合,置显微镜载物台上。调好入射光,放大100倍进行显微测量,调节显微镜至滤膜格栅清晰,移动坐标轴,分别测定有效滤过面积上最长粒径大于10μm 和25μm的微粒数。计算三个供试品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2)标示装量为25m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至少4个,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在洁净工作台上小心翻转20次,使混合均匀,立即小心开启容器,用适宜的方法直接抽取每个容器中的全部溶液,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经预处理的滤器(滤膜直径13mm)中,照上述(1)同法测定。

(3)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及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除另有规定外,照光阻法中检查法的(3)或(4)制备供试品溶液,同上述(1)操作测定。

结果判定

(1)标示装量为100ml或100m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除另有规定外,每1ml中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12粒,含25μm 及25μm 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2粒。

(2)标示装量为100m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及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除另有规定外,每个供试品容器(份)中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3000粒,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300粒。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附录Ⅸ C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本法系在可见异物检査符合规定后,用以检査静脉用注射剂(溶液型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及供静脉注射用无菌原料药中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及数量。 本法包括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当光阻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或供试品不适于用光阻法测定时,应采用显微计数法进行测定,并以显微计数法的测定结果作为判定依据。 光阻法不适用于黏度过高和易析出结晶的制剂,也不适用于进人传感器时容易产生气泡的注射剂。对于黏度过高,采用两种方法都无法直接测定的注射液,可用适宜的溶剂经适当稀释后测定。 试验环境及检测试验操作环境应不得引人外来微粒,测定前的操作应在层流净化台中进行。玻璃仪器和其他所需的用品均应洁净、无微粒。本法所用微粒检査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使用前须经不大于1. 0μm 的微孔滤膜滤过。 取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50ml,按相应检查法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光阻法要求每10m l中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1 0粒以下,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2粒以下。显微计数法要求每50m l中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20粒以下,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5粒以下。否则表明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玻璃仪器或试验环境不适于进行微粒检査,应重新处理,检测符合规定后方可进行供试品检査。 第一法(光阻法) 当液体中的微粒通过一窄小的检测区时,与液体流向垂直的人射光,由于被微粒阻挡而减弱,因此由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降低,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大小相关,光阻法检査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即依据此原理。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仪器通常包括取样器、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器三部分。 测量粒径范围为2?100μm,检测微粒浓度为0?10000个/m l。 仪器的校正与检定所用仪器应至少每6 个月校正一次。 ( 1 )取样体积待仪器稳定后,取多于取样体积的微粒检查用水置于取样

静脉输液中发生不溶性微粒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静脉输液中发生不溶性微粒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2-11-29T10:32:05.6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5期供稿作者:卞德轩[导读] 改良止血带可显著减少操作时间,加快手术进程。 卞德轩(河南省鹤煤公司总医院药剂科河南鹤壁 458000)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中产生不溶性微粒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我院近年来临床加药和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及临床添加各种药物时产生不溶性微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临床加药和输液操作过程中产生橡皮微粒常常是加药过程中及输液器针头插入橡皮塞瓶口时产生的;在临床添加各种药物时产生药物晶体微粒多由临床直接在大输液中添加药物时产生。结论静脉输液操作中产生的不溶性微粒不容忽视,应积极寻找对策,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静脉输液。 【关键词】静脉输液不溶性微粒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5-0363-02 静脉输液是临床重要治疗手段,目前,静脉输液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引起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问题,同时分析其原因,寻找良好对策。笔者对我院近年来临床加药和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及临床添加各种药物时产生不溶性微粒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药典》对输液微粒的要求 我国2000版《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中直径>10 μm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20个,直径>25 μm 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2个[1]。微粒指各种输液中50 μm以下的不溶性微小颗粒[2]。临床上常见橡皮微粒、玻璃屑微粒、棉纤维微粒、塑料薄膜微粒、细菌微粒、尘埃微粒、药物晶体微粒等。 2 临床静脉输液操作中产生不溶性微粒的原因 2.1在临床加药和输液操作过程中产生橡皮微粒常常是加药过程中及输液器针头插入橡皮塞瓶口时产生的。玻璃屑微粒常常是加安瓿类药物时产生的。棉纤维微粒是在棉签消毒瓶口、安瓿时遗留在橡皮瓶塞或安瓿颈上,通过加药过程进入瓶内。塑料薄膜微粒是橡皮塞上隔离膜在加药或输液器插入瓶口时针头穿透隔离膜时产生的。细菌微粒则是护士加药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污染药液产生。尘埃微粒是空气中的微粒在配制药液或输液操作时进入输液瓶中。 2.2在临床添加各种药物时产生药物晶体微粒多由临床直接在大输液中添加药物时产生。如添加药物浓度太高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溶媒选用不对破坏药物稳定性产生微粒;粉针剂溶解不完全产生微粒;因pH改变使药物溶解度下降产生微粒;或因联合用药改变药物理化性质使药物相互作用产生微粒或浑浊。 3 对策 3.1合理使用大输液: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住院病人静脉输液的使用比例高于国外20%~30%。临床滥用输液现象十分严重,极大地增加了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3.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配药: 护士在操作时应遵守无菌技术。严格加一瓶药用一把针头,若加多种药,应固定一把针头在瓶塞上,避免一把针头反复穿刺橡皮瓶塞,有实验表明,橡皮瓶塞穿刺三次后与穿刺前比较,药液中5~10 μm的微粒增加27倍,穿刺次数越多,产生的微粒越多。正确消毒并掰开安瓿,抽吸时应将针头垂直刺入安瓿底部抽药,切忌安瓿倾斜致使安瓿内液面接近安瓿断端,避免玻璃屑进入药液。在消毒瓶口及安瓿颈时,选择棉签合适,消毒轻重合理,注意砂轮上是否遗留棉纤维,避免棉纤维在加药及掰开安瓿时进入药液。加强无菌操作观念,杜绝手碰针栓及针乳头,避免医源性污染产生细菌微粒。加强输液配置室的管理,改善配置条件,有条件的建立输液配置中心,没条件的应努力提高配置室洁净度,及时有效的空气消毒,保持配置室洁净,减少治疗室及病房人员走动,以减轻空气中微粒在配置时进入药液。据报道病房中人员走动时会带起大量尘埃、细菌等微粒,通过输液进气管进入药液,可使药液中微粒增加几十倍。 3.3避免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的品种数越多所产生不溶性微粒的越多,因此医生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选药用药。临床应注意抗生素与抗生素联用,抗生素与中成药制剂联用,其中丹参酮禁忌与奈替米星及依偌沙星联用,丹参粉禁忌与左克、培氟沙星联用,舒普深禁忌与万古联用。在这里强调联合用药间盐水冲管的重要性,特别是抗生素与其他药之间(尤其是中成药)。两种抗生素之间,中成药与中成药之间,以及已知两种配伍禁忌之间需要更换输液器。尽可能减少因联合用药产生不溶性微粒。 4 小结 不溶性微粒一旦进入人体将永远留在体内,人们无法预计它们何时会造成何种严重后果,增加了临床医患关系的矛盾和医疗纠纷。因此临床上如何最大限度减少静脉输液中产生不溶性微粒,为患者提供安全高品质的静脉输液有待于我们共同努力。在现有的条件下,医务人员规范操作,注意环境清洁卫生以及医生恪守“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输液,尽量减少联合用药品种则显得尤为重要。以前我们使用的普通输液器,输液过滤介质的孔径一般在15 μm,目前有些医院使用的精密输液器能滤除药液中5 μm以上的微粒,有效滤除药液中绝大多数不溶性微粒,在输液的最后环节有效地阻止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参考文献 [1]李景.浅谈输液制剂微粒污染的危险性及控制方法.上海医药情报研究,2005,25(3):10-12. [2]张清媛,杨锦媚.输液配药中微粒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2005,20(21):76-78.

YBB00272004 -2015 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最新)

YBB00272004-2015 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 Baozhuangcailiao Burongxingweili Cedingfa Test for Insoluble Particulate Matter of Packaging Materials 本法适用于药用胶塞、输液瓶、输液袋和塑料输液容器用内盖的不溶性微粒大小及数量的测定。 本法包括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除另有规定外,测定方法一般先采用光阻法;当光阻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应采用显微计数法进行复验,并应以显微计数法的测定结果作为判定依据。 第一法光阻法 原理当液体中的微粒通过一窄小的检测区时,与液体流向垂直的入射光,由于被微粒阻挡而减弱,因此由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降低,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成正比,光阻法检查不溶性微粒即依据此原理。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仪器通常包括取样器、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器三部分。测量粒度范围为2~100μm,检测微粒浓度为0~10 000个/ml。 试验环境及检测照《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0903 下规定进行。 仪器的校正与检定照《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0903 下规定进行。 测定法 (1)药用胶塞除另有规定外,取被测胶塞数个(总表面积约100cm2),置250ml三角烧杯中,加入微粒检查用水适量(取用微粒检查用水的毫升数与被测胶塞总面积的平方厘米数之比为1:1),用铝箔(或其他适宜的材料封口)盖住三角烧杯杯口,置振荡器中(水平圆周转动,直径12±1mm,震荡频率300±10转/分钟)震荡20秒。小心移开铝箔(或其他适宜的材料封口),先倒出部分供试液冲洗开启口及取样瓶后,将供试液倒入取样瓶中(或直接置于取样器上),静置,在15~30分钟时间范围内连续测定3次,弃去第一次数据,读取后两次测定结果,计算平均值。 (2)输液瓶和输液袋除另有规定外,取装液供试品适量,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立即小心开启容器,先倒出部分供试品溶液冲洗开启口,再将供试品溶液倒入取样杯中,静置适当时间脱气后,开启搅拌器,缓慢搅拌使溶液均匀(或将供试品容器直接脱气后置于取样器上,不加搅拌),依法测定3次以上,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l,记录数据。每个供试品第一次数据不计,取后续测定结果计算平均值。 (3)塑料输液容器用内盖除另有规定外,取塑料输液容器用内盖5个,置500ml锥形瓶中,加入250ml微粒检查用水,用铝箔(或其他适宜的材料封口)盖住锥形瓶瓶口,置振荡器中(水平圆周转动,直径12±1mm,震荡频率300±10转/分钟)震荡20秒。小心移开铝箔(或其他适宜的材料封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来源及预防

临床经验总结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来源及预防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局 居晓伟 (天津300162) 关键词 输液 微粒 医疗质量 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不仅影响输液治疗的正常进行,而且长期叠加的微粒可导致许多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引起新的疾患,甚至造成死亡。以下报告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来源及防治措施。 1 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 注射剂中漂浮或沉降的黑点、色点、纤维、结晶等为异物。含异物的注射剂可通过肉眼的澄明度检验而去除,避免流入临床应用。但是注射剂中还存在大量的肉眼不能发现的不溶性微粒。对200多例输液后微孔滤膜截留微粒的显微镜计数表明,每张滤膜的微粒数均在几万甚至几百万以上,其中2~5μm为98193%、5~10μm为0191%、25~50μm为0111%、60~100μm为0105%1。对于装量超过100ml的静脉滴注用注射剂,国家规定在澄明度检验符合规定后还必须增加不溶性微粒的检验,并制定了具体质量标准及操作方法2,3。除另有规定外,每1ml含10μm以上的颗粒不得超过50粒,并且大于20μm以上的不得超过5粒。英国药典也有严格规定。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除应用不符合规定的注射剂外,还来源于输液全程的污染4。 2 不溶性微粒的危害 含大量不溶性微粒的输液进入人体可直接造成热原质样反应。表现为体温升高、寒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休克。但不溶性微粒的主要危害是由于微粒在某部位的叠加堆积、引起组织损伤、器官病理改变甚至死亡。其严重的远期后果至今未引起临床重视。 微粒进入微血管直接造成阻塞。人体毛细血管的管径只有7~12μm,因此即使检验符合的注射剂中的异物,一旦进入这种极细的血管中可立即引起阻塞,造成损伤或坏死。如果发生在眼部和肺部可造成眼中央视网膜动脉和肺动脉闭锁不全等疾病。 微粒刺激发炎、形成肉芽肿。不溶性微粒包括纤维、玻璃屑、碳黑、碳酸钙、氧化锌、结晶体及高分子有机物等物质。患者长期反复输液由于微粒在局部组织大量堆积、反复刺激可引起炎症形成肉芽肿。接受大量输液的儿童可导致肺肉芽肿。 微粒作用于红血球导致血液凝结。不溶性微粒进入血管后,红血球可粘附于微粒四周形成血凝甚至结块。造成血液流速下降,影响氧合作用和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等血液粘稠度较高的老年患者及婴幼儿更易造成严重危害。 微粒引起变态反应。羟乙基淀粉不溶性微粒、右旋糖酐、细菌的尸体、霉菌的孢子等作为异性蛋白质多次刺激机体可引起变态反应。导致药疹、血管红肿、血管炎、哮喘、呼吸困难等疾病。 长期依靠输液的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由于大量的不溶性微粒在某些部位堆积,造成血管栓塞,妨碍血液循环,最终导致该组织甚至器官的严重损伤。如眼、脑、心肌、肝、肾等,引起系列严重疾病。由于这些疾病没有明显病因,很难诊断治疗。 3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可来源于不符合药典规定的注射剂、输液操作及输液过程污染、输液治疗中增加药物之间的理化变化等3个方面。 注射剂中的微粒主要来源于生产原料及生产工艺操作污染。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甘露醇、右旋糖酐、血液制品等由于其质量不同,可残存不溶性的蛋白质、淀粉及脂肪微粒。电解质类输液剂原料可残存不溶性无机盐微粒。各种溶媒中也可能有不溶性杂质。生产过程中各包装容器由于原料不同可粘附各种微粒,如尘埃、玻璃屑、有机物、无机盐等。生产设备长期磨损、相互推擦撞击都可造成微粒脱落于药剂中。另外生产环境的净化程度不符合规定、可形成微粒的再污染。过滤设备粗糙、检验简陋可导致大量含不溶性微粒的药剂冒充合格药品流通临床。 输液器具、输液操作及输液治疗环境的好坏对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很大。对近百例输液前药液及输液后残留液进行微粒检查表明,平均每ml增加201粒。其增加微粒数无疑是伴随输液过程污染的5。 输液治疗过程中,治疗药物间以及治疗药物与输注药液间接理化变化也是产生不溶性微粒的重要原因。 溶媒的变化可引起沉淀。氯霉素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注射液以乙醇、丙二醇、甘油为溶媒。如果将氯霉素稀释到不足量的输液中,可因溶解度太小而产生沉淀。氢化可的松等也存在类似问题。

不溶性微粒污染检测规程

企业标准 QB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不溶性微粒污染检测规程 编制审核批准 签字 日期 分发部门 2016年5月10日发布2016年6月10日实施

不溶性微粒污染检测规程 1.目的 控制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产品中的微粒数量,保证产品的质量。 2.范围 生产部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产品。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检测样品的制备 3.2质检部负责样品检测及报告的填写。 4.依据 中国药典2015版0903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GB 8368-2005《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 5.程序 5.1试验前准备 6mol/L的盐酸、6mol/L氢氧化钠、纯化水、无粉手套。 本法所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使用前须经不大于0.2μm的微孔滤膜滤过。 取微粒检査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符合下列要求:光阻法取50ml测定,要求每10ml含lOμm及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10粒以下,含25μm及25μm 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2粒以下。显微计数法取50ml测定,要求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20粒以下,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5粒以下。 5.2环境 万级环境下的百级工作台上进行。 5.3设备 PLD-601A不溶性微粒检查仪。 PS-3100超声波振荡器。 PSD-250清洁过滤装置。 5.4空白对照液制备 5.4.1将接触检测液的器具用纯化水清洁3遍,备用。

5.4.2量取37ml的分析纯盐酸置量筒中,加纯化水至200ml,即得6mol/L的盐酸。 5.4.3称取48g的氢氧化钠置量筒中,加纯化水至200ml,即得6mol/L的氢氧化钠。 5.4.4量取150ml的6mol/L的盐酸置磨口的三角烧瓶中,加6mol/L的氢氧化钠调节至PH7.0左右,再加纯化水至520ml,作为空白对照液,备用。 5.4.5将520ml空白对照液沿壁缓慢倒入检测杯中,避免产生气泡。 5.4.6将检测杯放在检测平台上,静止1-2min,目测溶液没有气泡为止,按《PLD - 601A不溶性微粒检查仪操作规程》检测。 5.4.7制取2份平行的空白对照液,检测结果取平均值。 5.4.8空白对照液检测数值都应不超过9,否则试验无效。 5.5供试液的制备 5.5.1取11块90mm×110mm的生物产品,剪开包装,用镊子夹起生物产品放入500ml的磨口三角烧瓶中。 5.5.4 加入200ml的纯化水,每隔20分钟充分振荡一次,浸提1小时,用镊子将生物产品取出后,量取37ml分析纯盐酸至三角烧瓶中。 5.5.3将磨口三角烧瓶置于105℃的环境下,持续24小时。 5.5.4取出三角烧瓶,目测溶液应无异物,然后加入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左右,加纯化水至500ml。 5.5.5取11瓶中的任意1瓶,震荡均匀向其他10瓶加20ml供试液。 5.5.6将520ml供试液沿壁缓慢倒入检测杯中,避免产生气泡。 5.5.7将检测杯放在检测平台上,静止1-2min,目测溶液没有气泡为止。按《微粒检测仪标准操作规程》检测。 5.6微粒数污染评价 5.7污染指数计算

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YBB00272004

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 本法适用于药用胶塞、输液瓶、输液袋和塑料输液容器用内盖的不溶性微粒大小及数量的测定。 本法包括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除另有规定外,测定方法一般先采用光阻法;当光阻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应采用显微计数法进行复验或测定,并应以显微计数法的测定结果作为判定依据。 第一法光阻法 原理当液体中的微粒通过一窄小的检测区时,与液体流向垂直的入射光,由于被微粒阻挡而减弱,因此由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降低,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成正比,光阻法检查不溶性微粒即依据此原理。 仪器装置仪器通常包括取样器、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器三部分。测量粒度范围为2~50μm,检测微粒浓度为0~5000个/ml。 仪器的校正与检定所用仪器至少每6个月应校正一次。 (1)取样体积的准确性 校正方法待仪器稳定后,取多于取样体积的微粒检查用水置于取样瓶中,称定重量,依法安装取样瓶,开启仪器,通过取样器量取一定量的水,再次称定重量。 以两次称定的重量只差计算取样体积。连续测定3次,各次测得体积与量取体积的差应在±5%以内。测定体积的平均值与量取体积的差应在±3%以内。也可采用其他适宜的方法校正,结果应符合上述规定。 (2)微粒计数的准确性 取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平均粒径为10μm或25μm的标准例子,制成每1ml中含1000~1500微粒数的悬浮液,超声处理(80~120W)30秒脱气或静置适当时间脱气,开启搅拌器,缓慢搅拌使其均匀,依法测定3次,第一次数据不计,后两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与已知粒子数之差应在±20%以内。

(3)传感器的分辨率 计数器对于粒子的大小完全依赖于所采用的传感器,不同的传感器,其分辨率也会有所不同。取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平均粒径为10μm的标准粒子(均值粒径的标准差应不大于1μm),制成每1ml中含1000~1500微粒数的悬浮液,超声处理(80~120W)30秒脱气或静置适当时间脱气,开启搅拌器,缓慢搅拌使其均匀(避免气泡产生),依法测定10μm和12μm两个通道的粒子数,使得两个通道的差值计数与10μm通道累计计数之比应不小于68%。若校正结果不符合规定,应重新调试仪器后再次进行校正,符合规定后方可使用。 注: 如所使用仪器附有自检软件,可进行自检。 试验环境及检测试验操作环境不得引入明显的微粒,测定前的操作应在层流净化台中进行。玻璃仪器和其他所需的用品均应洁净、无微粒。本法所用微粒检查用水,使用前须经不大于1.0μm的微孔滤膜滤过。 取微粒检查用水50ml,按光阻法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连续测定3次,每次取样量不低于5ml,读取后两次的测量结果,每10ml中含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10粒以下,含25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2粒以下。否则表明微粒检查用水、玻璃仪器或试验环境不适于进行微粒检查,应重新处理,检测符合规定后方可进行供试品测定。 测定法 (1)药用胶塞 除另有规定外,取完整被测胶塞数个(取用胶塞的数量应使总表面积尽量接近100cm2),置250ml三角烧杯中,加入微粒检查用水适量(取用微粒检查用水的ml数与被测胶塞总面积的cm2数之比为1:1),用铝箔(或其他适宜的材料封口)盖住三角烧杯杯口,置振荡器中(水平圆周转动,直径12±1mm,震荡频率300±10转/分钟)震荡20秒。小心移开铝箔(或其他适宜的材料封口),先倒出部分供试液冲洗开启口及取样瓶后,将供试液倒入取样瓶中(或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不溶性微粒 不溶性微粒系指可流动的、随机存在于静脉注射用药物中不溶于水的微小颗粒。 来源:是外来物质,粒径一般在2~50微米之间,是由药品生产、储存、运输和临床应用等过程的污染,以及药物配伍时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变化而产生,主要包括:钙、硅等无机微粒,炭黑、纤维、细菌、霉菌、芽孢和结晶体、玻璃屑,以及塑料微粒、橡胶微粒等。 危害:形成肉芽肿,产生局部组织栓塞坏死、静脉炎、肿瘤或肿瘤样反应,甚至引起变态反应危及生命。方法:光阻法,显微计数法 光阻法测定原理当液体中的微粒通过一窄细检测通道时,与液体流 向垂直的入射光被微粒阻挡而减弱,使得由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降低, 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大小相关。 仪器组成:取样器、传感器、数据处理器 测量范围:2-100微米, 仪器使用前进行校准,周期为6个月。 试验环境及检测测定前的操作应在洁净工作台或符合要求的洁净 实验室进行,确保无外来微粒引入,供试品溶液不被污染。玻璃仪器和其他所需的用品均应洁净、无微粒。所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使用前须经不大于l.0μm的微孔滤膜滤过,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检查法 静脉用注射液、注射用浓溶液、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的取样量均不少于4个,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取相当于无菌制剂的最大规格量4份。测定前,均需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需将供试品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供试品溶液置于取样器上之前,均需静置2分钟或适当时间进行脱气泡,置搅拌器上搅拌时应避免产生气泡。 (1)标示装量为25ml或25m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取供试品溶液至少测定3次,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l,至少取3个供试品,每个供试品第一次数据不计,取后续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计算。(2)标示装量为25m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由仪器直接抽取适量溶液,测定至少4个供试品,第一次供试品数据不计,,取后续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计算。也可在层流净化台上合并至少4个供试品的内容物(使总体积不少于25ml),测定至少4次,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l。第一次供试品数据不计,取

磁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测定AFP

磁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测定AFP、CEA的应用 关键词】癌胚抗原 【摘要】目的研究磁微粒子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的可靠性及方法学评价。方法利用磁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CEA,并进行精密度、灵敏度、特异性、回收率方面的探讨。结果化学发光法测定AFP的线性范围0.30~1380μg/L,CEA的线性范围0.51~1067μg/L。测定AFP的批内精密度CV值为1.16%~3.53%,批间为1.49%~4.67%;CEA的批内精密度CV值为0.87%~4.47%,批间为1.92%~4.71%。AFP的最低检测限度0.30μg/L;CEA 的最低检测限度0.51μg/L。AFP的回收率97.7%~99.0%;CEA的回收率98.4%~101.65%。黄疸、脂血、溶血对AFP、CEA的测定无明显影响。结论磁微粒子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在病人结果可报告范围宽、精密度好、灵敏度高、特异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关键词】磁微粒子化学发光甲胎蛋白癌胚抗原 近十年来通过不断改进和发展,使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成为非放射性标记免疫分析中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测定时间短,无放射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在临床和科研[1]。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是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它们的测定有助于肿瘤病人的诊断、治疗及术后疗效观察。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的ACCESS型免疫分析仪,即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我们用此法对血清中的AFP和CEA的测定,作了精密度、分析灵敏度、回收试验及干扰试验等实验,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的ACCESS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1.2 试剂 AFP和CEA试剂盒由BECKMAN COULTER公司提供配套试剂。 1.3 方法按仪器操作手册,用配套试剂盒测定定值、样品。数值在标定值允许的范围内,继续做精密度、灵敏度、回收试验和干扰试验等相关实验。 2 结果 2.1 精密度采取批内和批间差异来确定。分别取AFP和CEA高、中、低浓度各三份混合血清标本,其中一半重复测定20次,计算均值、方差,及批内CV值。另外一半分成20份,装入塑料离心管置于-20℃冰箱,每天1次连续测定20天,计算均值、方差及批间CV 值。结果见表1。 表1 AFP和CEA批内、批间变异值(略)

YBB60022012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

YBB60022012 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 Baozhuangcailiao Burongxingweili Cedingfa Insoluble Particulate Matter Test for Packaging Materials 本法适用于药用胶塞、输液瓶、输液袋和塑料输液容器用内盖的不溶性微粒大小及数量的测定。 本法包括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除另有规定外,测定方法一般先采用光阻法;当光阻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应采用显微计数法进行复验,并以显微计数法的测定结果作为判定依据。 第一法光阻法 原理当液体中的微粒通过一窄小的检测区时,与液体流向垂直的入射光,由于被微粒阻挡而减弱,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降低,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成正比,光阻法检查不溶性微粒即依据此原理。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仪器通常包括取样器、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器三部分。测量粒径范围为2~100μm,检测微粒浓度为0~10000个/ml。 试验环境及检测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ⅨC项下规定进行。 仪器的校正与检定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ⅨC项下规定进行。 测定法 (1)药用胶塞 除另有规定外,取被测胶塞数个(总表面积约100cm2),置250ml锥形瓶中,加入微粒检查用水适量(取用微粒检查用水的ml数与被测胶塞总面积的cm2数之比为1:1),用铝箔(或其他适宜的封口材料)盖住锥形瓶瓶口,置振荡器中(水平圆周转动,直径12 mm±1mm,振荡频率300转/分钟±10转/分钟)振荡20秒。小心移开铝箔(或其他适宜的封口材料),先倒出部分供试品溶液冲洗开启口及取样瓶后,将供试品溶液倒入取样杯中,静置,在15分钟~30分钟时间范围内连续测定3次,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l,记录数据。每个供试品第一次数据不计,取后续测定结果,计算平均值。 (2)输液瓶和输液袋 除另有规定外,取装液供试品适量,用水洗净容器外壁,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立即小心开启容器,先倒出部分供试品溶液冲洗开启口,再将供试品溶液倒入取样杯中,静置适当时间脱气后,开启搅拌器,缓慢搅拌使溶液均匀(或将供试品容器直接脱气后置于取样器上,不加搅拌),依法测定至少3次,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l,记录数据。每个供试品第一次数据不计,取后续测定结果计算平均值。 (3)塑料输液容器用内盖 取塑料输液容器用内盖5个,置500ml锥形瓶中,加入250ml微粒检查用水,用铝箔(或其他适宜的封口材料)盖住锥形瓶瓶口,置振荡器中(水平圆周转动,直径12 mm±1mm,振荡频率300转/分钟±10转/分钟)振荡20秒。小心移开铝箔(或其他适宜的材封口料),先倒出部分供试品溶液冲洗开启口,将供试品溶液倒入取样瓶中(或直接置于取样器上),静置,在15分钟~30分钟时间范围内连续测定3次,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l,记录数据。每个供试品第一次数据不计,取后续测定结果计算平均值。

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之忧

医药经济报/2009年/6月/4日/第B05版 药事 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之忧 煤炭总医院吕强崔嵘陶维良青岛阜外心血管医院张琳北京医院袁华 文吕强崔嵘陶维良(煤炭总医院) 张琳(青岛阜外心血管医院) 袁华(北京医院) 注射剂是药品应用的特殊形式,已有百年历史,但同时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研究,尤其是近几年来人们对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正进行深入的研究。 所谓注射剂中的不溶性微粒,是指药物在生产或应用中经过各种途径污染的微小颗粒杂质,其粒径在1~50μm之间,肉眼不可见、易动性的非代谢性的有害粒子(以下简称“微粒”)。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体解剖结果证明,微粒会产生一时难以发现的、潜在的严重危害。本文作者对如何有效清除注射剂中的不溶性微粒进行了全面的药学研究。 微粒危害极大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众多学者报告了微粒带来的危害;到了60年代末,有关微粒危害的报道急剧增多,所研究的范围日趋广泛而深入;70年代,微粒造成临床危害的观点已为医药界普遍接受。学者们研究了微粒的去除方法,制定了限度标准,并正式载入国家药典。 炎症反应输液可引起静脉炎、肺动脉炎。Brown等人在临床中发现,输液可引起静脉炎,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药液的渗透压过高,药物本身可直接刺激组织而产生炎症反应,但最主要的是输液中微粒过多。粒子异物可引起血栓形成,造成局部堵塞及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产生水肿和炎症。 肉芽肿肉芽肿是机体的一种增生反应,可直接干扰肺、脾、脑、心、肝、肾等脏器的机能,甚至危及生命。1955年Bruning报道,在210例患肺血管肉芽肿的小儿尸检中发现19例是由纤维所造成的。这些病例的共同点是,他们生前都曾大量用过静脉输液。Bruning认为,纤维是由输液所引入,随血流进入肺毛细血管,引起巨噬细胞增殖而造成肉芽肿。 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直径5.0μm左右,人们曾认为只有大于5.0μm的微粒才可能阻塞毛细血管。而今已有定论:微粒的危害及其致害程度不仅与微粒的数目有关,而且与微粒的理化性质和空间构型有关。小于毛细血管直径的细小微粒也可以引起肉芽肿。微粒异物特别是纤维,容易刺激组织增生形成肉芽肿,而肺脏是主要受害部位。 栓塞 1963年Chason等报道了棉花纤维引起的脑血管梗塞症。他们对曾做过颈动脉虹管造影而死亡的患者的脑、脊髓、脊柱神经等镜检时,发现12例有因纤维引起的损伤;10例有血栓;有8例其软脑膜小动脉内、枕叶小动脉内和中脑外周都分布有微粒异物;有1例其脑枕顶连接部位左上方的软脑膜动脉有大量纤维,并被异物巨细胞所包围;另l例的病理切片中发现由于血栓形成,引起动脉壁结构模糊不清。同时,Chason等还认为栓塞的原因是由于造影剂多含碘化合物,其在常温下较稳定,长期储存及储存条件的不宜,都会使造影剂产生微粒。 微粒堵塞的部位容易发生在脑、肺、肾、肝或眼底,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坏死或损伤。 肿瘤、癌症有人报道,石棉可引起肺纤维化和癌症。静脉中若含有7~12μm的微粒将会引起致癌性反应。淋巴管肿瘤、胸膜和腹膜间皮瘤也可由与石棉纤维大小相似的玻璃微粒或氧化铝引起。1978年Flaum报道,由于注射液中细小石棉纤维经注射后在体内沉积,引起肺纤维化和致癌。因此,美国FDA规定,在注射液生产中必须排除使用石棉或其他可能放出纤维的滤器。 另外,药物生产中难免有机械磨损而脱落的金属混入输液。给小鼠和家兔注射含金属铍的输

不溶性微粒检查操作规程

不溶性微粒检查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一个测定不溶性微粒检查方法。 2.范围: 适用于所有需测定不溶性微粒的样品。 3.责任: 质检科检验员对实施本规程负责。 4.程序 4.1原理 4.1.1本法系在可见异物检查符合规定后,用以检查溶液型静脉用注射剂中的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及数量。 4.1.2本法包括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除另有规定外,测定方法一般先采用光阻法;当光阻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或供试品不适用光阻法测定时,应采用显微计数法进行测定,应符合规定,并以显微计数法的测定结果作为判定依据。 4.1.3光阻法不适用于黏度过高和易析出结晶的制剂,也不适用于进入传感器时溶液产生气泡的注射剂。对于黏度过高,采用两种都无法测定的注射液,可用适宜的溶剂经适量稀释后测定。 4.2试验环境及检测 4.2.1试验操作环境应不得引入微粒,测定前的操作应在层流净化台中进行。玻璃仪器和其他所需的用品均应洁净、无微粒。本规程所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使用前须经不大于1.0μm的微孔滤膜滤过。 4.2.2取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50ml,按相应检查法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

光阻法要求每10ml中含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10粒以下,含25μm 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2粒以下。显微计数法要求每50ml中含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20粒以下,含25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5粒以下。否则表明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玻璃仪器或试验环境不适于进行微粒检查,应重新处理,检测符合规定后方可进行供试品检查。 4.3光阻法 当液体中的微粒通过一窄小的检测区时,与液体流向垂直的入射光,由于被微粒阻挡而减弱,因此传感器庶输出的信号降低,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简成正比,光阻法检查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即依据此原理。 4.3.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4.3.1.1仪器通常包括取样器、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器三部分。 4.3.1.2测量粒径范围为2~50μm,检测微粒浓度为0~5000个/ml。 4.3.2仪器的校正与检定 所用仪器应至少每6个月校正一次。 4.3.2.1取样体积待仪器稳定后,取多于取样体积的微粒检查用水置于取样杯中,称定重量,通过取样器由取样杯中量取一定体积的微粒检查用水后,再次称定重量。以两次称定的重量之差计算取样体积。连续测定3次,每次测得体积与量取体积的差应在±5%以内。测定体积的平均值与量取体积的差应在±3%以内。也可采用其他适宜的方法校正,结果应符合上述规定。 4.3.2.2微粒计数取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平均粒径为10μm或25μm的标准粒子,制成每1ml中含1000~1500微粒数的悬浮液,超声处理(80~120W)30秒脱气或静置适当时间脱气,开启搅拌器,缓慢搅拌使其均匀,依法测定3次,第一次数据不计,后两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与已知粒子数之差应在±20%以内。 4.3.2.3传感器分辨率取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平均粒径为10μm的标准粒子(均值粒径的标准差应不大于1μm),制成每1ml中含1000~1500微粒数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0903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本法系用以检查静脉用注射剂(溶液型注射液二注射用无菌粉末二注射用浓溶液)及供静脉注射用无菌原料药中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及数量三 本法包括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三当光阻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或供试品不适于用光阻法测定时,应采用显微计数法进行测定,并以显微计数法的测定结果作为判定依据三光阻法不适用于黏度过高和易析出结晶的制剂,也不适用于进入传感器时容易产生气泡的注射剂三对于黏度过高,采用两种方法都无法直接测定的注射液,可用适宜的溶剂稀释后测定三 试验环境及检测试验操作环境应不得引入外来微粒,测定前的操作应在洁净工作台进行三玻璃仪器和其他所需的用品均应洁净二无微粒三本法所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使用前须经不大于1.0μm的微孔滤膜滤过三 取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符合下列要求:光阻法取50m l测定,要求每10m l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10粒以下,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2粒以下三显微计数法取50m l测定,要求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20粒以下,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5粒以下三第一法(光阻法) 测定原理当液体中的微粒通过一窄细检测通道时,与液体流向垂直的入射光,由于被微粒阻挡而减弱,因此由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降低,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大小相关三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仪器通常包括取样器二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器三部分三 测量粒径范围为2~100μm,检测微粒浓度为0~10000个/m l三 仪器的校准所用仪器应至少每6个月校准一次三 (1)取样体积待仪器稳定后,取多于取样体积的微粒检查用水置于取样杯中,称定重量,通过取样器由取样杯中量取一定体积的微粒检查用水后,再次称定重量三以两次称定的重量之差计算取样体积三连续测定3次,每次测得体积与量取体积的示值之差应在?5%以内三测定体积的平均值与量取体积的示值之差应在?3%以内三也可采用其他适宜的方法校准,结果应符合上述规定三 (2)微粒计数取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平均粒径为10μm的标准粒子,制成每1m l中含1000~1500微粒数的悬浮液,静置2分钟脱气,开启搅拌器,缓慢搅拌使其均匀(避免气泡产生),依法测定3次,记录5μm通道的累计计数,弃第一次测定数据,后两次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与已知粒子数之差应在?20%以内三 (3)传感器分辨率取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平均粒径为10μm的标准粒子(均值粒径的标准差应不大于1μm),制成每1m l中含1000~1500微粒数的悬浮液,静置2分钟脱气,开启搅拌器,缓慢搅拌使其均匀(避免气泡产生),依法测定8μm二10μm和12μm三个通道的粒子数,计算8μm与10μm两个通道的差值计数和10μm与12μm两个通道的差值计数,上述两个差值计数与10μm通道的累计计数之比都不得小于68%三若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应重新调试仪器后再次进行校准,符合规定后方可使用三 如所使用仪器附有自检功能,可进行自检三 检查法 (1)标示装量为25m l或25m 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至少34个,分别按下法测定: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立即小心开启容器,先倒出部分供试品溶液冲洗开启口及取样杯,再将供试品溶液倒入取样杯中,静置2分钟或适当时间脱气,置于取样器上(或将供试品容器直接置于取样器上)三开启搅拌,使溶液混匀(避免气泡产生),依法测定至少3次,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 l,记录数据,弃第一次测定数据,取后续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三 (2)标示装量为25m 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至少4个,分别按下法测定: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静置2分钟或适当时间脱气,小心开启容器,直接将供试品容器置于取样器上,开启搅拌或以手缓缓转动,使溶液混匀(避免产生气泡),由仪器直接抽取适量溶液(以不吸入气泡为限),测定并记录数据,弃第一次测定数据,取后续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三 (1)二(2)项下的注射用浓溶液如黏度太大,不便直接测定时,可经适当稀释,依法测定三 也可采用适宜的方法,在洁净工作台小心合并至少3个供试品的内容物(使总体积不少于25m l),置于取样杯中,静置2分钟或适当时间脱气,置于取样器上三开启搅拌,使溶液混匀(避免气泡产生),依法测定至少4次,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 l三弃第一次测定数据,取后续3次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根据取样体积与每个容器的标示装置体积,计算每个容器所含的微粒数三 (3)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至少34个,分别按下法测定: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开启瓶盖,精密加入适量微粒检查用水(或适宜的溶剂),小心盖上瓶盖,缓缓振摇使内容物溶解,静置2分钟或适当时间脱气,小心开启容器,直接将供试品容器置于取样器上,开启搅拌或以手缓缓转动,使溶液混匀(避免气泡产生),由仪器直接抽取适量溶液(以不吸入气泡为限),测定并记录数据;弃第一次测定数据,取后续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三 也可采用适宜的方法,取至少3个供试品,在洁净工作台上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开启瓶盖,分别精密加入适量微粒检查用水(或适宜的溶剂),缓缓振摇使内容物溶解,小心合并容器中的溶液(使总体积不少于25m l),置于取样 四671四 0903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本法系用以检查静脉用注射剂(溶液型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及供静脉注射用无菌原料药中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及数量。 本法包括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当光阻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或供试品不适于用光阻法测定时,应采用显微计数法进行测定,并以显微计数法的测定结果作为判定依据。 光阻法不适用于黏度过高和易析出结晶的制剂,也不适用于进入传感器时容易产生气泡的注射剂。对于黏度过高,采用两种方法都无法直接测定的注射液,可用适宜的溶剂稀释后测定。 试验环境及检测试验操作环境应不得引入外来微粒,测定前的操作应在洁净工作台进行。玻璃仪器和其他所需的用品均应洁净、无微粒。本法所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使用前须经不大于1.0μm的微孔滤膜滤过。 取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符合下列要求:光阻法取50ml测定,要求每10ml含lOμm及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10粒以下,含25μm 及25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2粒以下。显微计数法取50ml测定,要求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20粒以下,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5粒以下。 第一法(光阻法) 测定原理当液体中的微粒通过一窄细检测通道时,与液体流向垂直的人射光,由于被微粒阻挡而减弱,因此由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降低,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大小相关。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仪器通常包括取样器、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器三部分。 测量粒径范围为2~100μm,检测微粒浓度为0~10000个/ml。 仪器的校准所用仪器应至少每6个月校准一次。 (1)取样体积待仪器稳定后,取多于取样体积的微粒检查用水置于取样杯中,称定重量,通过取样器由取样杯中量取一定体积的微粒检查用水后,再次称定重量。以两次称定的重量之差计算取样体积。连续测定3次,每次测得体积与量取体积的示值之差应在±5%以内。测定体积的平均值与量取体积的示值之差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自己整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 A、管式磁性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竞争法:用标记抗原与待检抗原竞争性结合固相抗体,待检抗原与检测信号成反比) 一、原理:本实验采用竞争法,酶标抗原与标准品抗原竞争抗体,标准品抗原浓度越大,结合到抗体上的酶标抗原越少,RLU越小,B/B 值越小。例:A为一种抗原 小分子,有免疫反应性。实验中采用竞争法对尿液中的A进行分析,使待测A、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A(A-HRP)在均相体系中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兔抗A 抗体(FITC-A抗体)发生竞争性免疫反应,再加入用羊抗FITC抗体包被的磁微粒,反应生成物结合在磁微粒上,在磁场经分离、洗涤后加发光底物,用冷光分析仪检测发光强度(RLU),测定尿液中A的含量。 二、仪器: 1、Flash’n glow LB955 30 管全自动进样冷光分析仪(Berthold 公司); 2、高速离心机(Beckman 公司), 转速13000 r/min 3、磁性分离器(北京科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定制, 磁场强度2800 高斯) 4、XW80 旋涡混合器(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

5、试管12 × 60 mm(浙江拱东医用塑料厂) 6、磁性微粒子(磁性分离剂, Adaltis 公司) 三、试剂 1、A标准品 2、A单克隆抗体 3、A-BSA结合物 4、抗FITC抗体包被的磁性微粒子(5mg/mL) 5、FITC标记的A单克隆抗体 6、HRP标记的A 7、PBST 洗涤液(0、05mol/L PBS, 含0、05% Tween-20) 8、分析缓冲液(0、05 mol/L 的PBS 缓冲溶液, pH 7、4, 含2、0%BSA、0、5 %的水解明胶、0、1%的Proclin-300) 9、发光底物液(鲁米诺、过氧化氢与对碘苯酚溶液) 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四、试剂处理 1、用分析缓冲液为稀释液, 梯度稀释标准品; 2、取A-BSA-HRP溶液, 以分析缓冲液为稀释液, 梯度稀释, 配制1:1000、1:2000、1:5000 的A-BSA-HRP 溶液,4 ℃保存、 FITC-A单克隆抗体溶液的配制: 取FITC-A单克隆抗体溶液, 以分析缓冲液为稀释液,梯度稀释, 配制1:1000、1:2000、1:5000、1:10000、1:12000 的FITC-A单克隆抗体溶液, 4 ℃保存。(具体分析) 五、数据处理 通过测量标准品与样品溶液的发光强度(RLU),使用Fl ash’n glow LB955 发光分析仪自带软件中的数据处理程序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线性方程采用的就是logit(Y)-log(X)的线性回归数学模型, 以logitY 为纵坐标, logX 为横坐标, 其线性方程表达式为logit(Y) = a + blog(X), 线性方程中 X 为标准品(或待测样品)溶液的浓度, logit(Y) =ln(y/1-y),y=B/B0,式中, B 为标准品(或待测样品)溶液的发光强度, B0 为不加标准品(或待测样品)而加分析缓冲液的发光强度、根据标准品的浓度与发光强度值, 经线性回归得标准曲线, 代入样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