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_文慧俭
《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范文
![《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c0d464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4.png)
《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勘探与开发过程中,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因其复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成为地质学和石油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此类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其储层分类和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对于提高油气采收率、优化开发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相应的储层分类研究。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区域,通过综合运用多种实验手段和地质分析方法,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具体方法包括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性测试及岩心物性分析等。
三、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一)孔隙类型与分布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等。
这些孔隙在岩石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往往受控于沉积环境和后期成岩作用。
粒间孔主要分布在颗粒间,而晶间孔则常见于矿物晶粒之间。
此外,溶蚀孔的发育程度往往较高,对储层的物性影响较大。
(二)孔喉关系与连通性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喉关系复杂,孔喉比大,导致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受到限制。
此外,由于孔隙连通性差,使得储层的渗透率较低。
然而,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的连通性。
(三)矿物组成与成岩作用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矿物组成复杂,主要包括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孔隙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如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会降低储层的孔隙度,而溶蚀作用则有利于形成次生孔隙,提高储层的物性。
四、储层分类研究根据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物性参数,将储层分为以下几类:I类为高孔高渗型,这类储层孔隙发育,连通性好,物性较好;II类为低孔低渗型,这类储层孔隙度较低,渗透率也较低;III类为特低渗型,这类储层虽然具有一定的孔隙度,但渗透率极低;IV类为裂缝型,这类储层以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
《长庆超低渗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
![《长庆超低渗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1dba0a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02.png)
《长庆超低渗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我国能源市场对于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同样在迅速上升。
为了更好地进行石油开采和生产,深入研究超低渗储层的特点及其渗流规律就显得尤为关键。
本论文针对长庆超低渗储层的特点,开展相关实验研究,并探究其渗流规律。
二、长庆超低渗储层特征长庆超低渗储层具有以下显著特征:1. 孔隙度低:长庆超低渗储层的孔隙度相对较低,这是由于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的影响。
孔隙度低意味着储层的存储能力相对较小,也加大了开发难度。
2. 渗透率低:该储层的渗透率也相对较低,这意味着油气的流动性和流动性差,加大了采收难度。
3. 异质性明显:长庆超低渗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等参数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规则性。
4. 饱和度分布复杂:由于储层内部物理特性的复杂性,导致其饱和度分布呈现多样化特征,增加了开发的复杂性。
三、实验研究方法为了研究长庆超低渗储层的渗流规律,我们采用了以下实验方法:1. 样品制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长庆超低渗储层岩心样品,进行清洗和烘干处理。
2. 实验仪器:使用先进的岩心驱替实验设备,模拟储层条件下的油气流动过程。
3. 实验过程:通过改变压力、温度等参数,观察并记录油气在岩心中的流动情况,分析其渗流规律。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压力与渗透率关系: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随着压力的增加,油气的渗透率逐渐增大。
当压力达到一定值后,渗透率趋于稳定。
这表明在超低渗储层中,压力对油气流动的影响显著。
2. 温度对渗流的影响:温度的升高有助于提高油气的流动性,使油气更容易在储层中流动。
然而,在超低渗储层中,温度对渗透率的影响相对较小。
3. 异质性的影响:由于长庆超低渗储层的异质性,导致不同区域的油气流动规律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渗透率的差异上,进一步影响了油气的采收率。
《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
![《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7fb882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5.png)
《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石油勘探与开发领域,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因其独特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以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储层的分类方法,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与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材料方法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低渗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运用先进的地球物理和地质技术手段,对储层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取样。
通过扫描电镜、压汞实验、核磁共振等实验手段,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
同时,结合测井数据、地震资料等地质信息,对储层进行分类研究。
三、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一)孔隙类型与分布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等。
这些孔隙在储层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常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因素影响。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孔隙大小、形状及连通性存在明显差异。
(二)孔喉特征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喉特征是影响储层渗透性的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储层的孔喉大小、分布及连通性对储层的渗透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压汞实验中,可以发现储层的孔喉特征具有一定的分选性和连续性。
(三)孔隙度与渗透率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是评价储层性能的重要参数。
通过核磁共振等实验手段,可以得出储层的孔隙度分布范围。
同时,结合现场测井数据,可以计算得到储层的渗透率。
研究表明,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通常较低,且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性。
四、储层分类研究(一)分类依据根据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地质信息,本文提出了以孔隙类型、孔喉特征、渗透率等为主要依据的储层分类方法。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将储层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二)分类结果根据上述分类方法,将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粒间孔型储层、晶间孔型储层、溶蚀孔型储层等。
不同类型的储层在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地质信息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开发策略和措施。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范文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178185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2.png)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低渗透储层逐渐成为油气开采的重要领域。
低渗透储层具有孔隙度低、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对于提高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二、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孔隙类型多样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类型包括溶洞、裂隙、粒间孔等,这些孔隙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匀性。
其中,粒间孔是低渗透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其形状、大小和连通性对储层的渗透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2. 孔喉半径小低渗透储层的孔喉半径较小,导致流体在孔隙中的流动受到限制。
这种小孔喉半径的特点使得储层的渗透率较低,进而影响油气的采收率。
3. 孔隙连通性差低渗透储层的孔隙连通性较差,使得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路径复杂。
这种复杂的流动路径增加了流体在储层中的渗流阻力,进一步降低了油气的采收率。
三、研究方法为了深入探讨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可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岩石薄片分析通过制备岩石薄片,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储层的矿物组成、颗粒大小、孔隙类型等微观特征。
2. 扫描电镜分析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储层的微观形貌,包括孔隙、裂隙的形态、大小及分布规律。
3. 压汞实验通过压汞实验测定储层的毛管压力曲线,分析储层的孔喉半径、连通性等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四、应用领域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勘探通过研究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可以更准确地评价储层的含油气性,为地质勘探提供依据。
2. 开发方案设计根据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可以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如优化井网布局、选择合适的采油方式等,以提高油气的采收率。
3. 岩石物理性质研究通过对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弹性、电性等,为岩石物理研究提供依据。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f9a314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b.png)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低渗透储层因其独特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其成因机制,并探讨其在油气开采中的应用。
二、低渗透储层的定义及重要性低渗透储层指的是渗透率较低,储层物性较差的油气储层。
由于这类储层的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往往具有较大的开发难度和挑战性。
然而,随着常规储层的逐渐开发饱和,低渗透储层成为寻找油气资源的重要领域。
因此,研究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三、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1. 孔隙类型与分布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微米级孔隙和纳米级孔喉。
这些孔隙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具有复杂的连通关系。
其中,纳米级孔喉是影响渗透率的主要因素。
2. 孔隙连通性低渗透储层的孔隙连通性较差,多数为孤立或半孤立状态。
这种连通性导致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受阻,增加了开采难度。
3. 矿物组成与成岩作用低渗透储层的矿物组成复杂,成岩作用多样。
这些因素影响了孔隙的发育和分布,进一步影响了储层的渗透性。
四、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形成机制1. 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是低渗透储层形成的基础。
不同沉积环境的沉积物具有不同的物性,进而影响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渗透率。
2. 成岩作用与次生矿物沉淀成岩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导致孔隙的发育和变化。
同时,次生矿物的沉淀也会影响孔隙的结构和分布。
3. 构造作用与流体活动构造作用和流体活动对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渗透率具有重要影响。
构造运动可能导致储层发生变形、破裂,从而改变孔隙的连通性和分布;而流体活动则可能影响成岩作用和次生矿物沉淀,进一步影响孔隙结构。
五、低渗透储层研究的应用及实践意义1. 油气开采通过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储层的物性特征和流体流动规律,为油气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例如,采用合适的钻井技术、优化完井方法、实施有效的注水措施等,以提高低渗透储层的开采效率。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964e9c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a.png)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油气资源的日益紧缺,低渗透储层因其储量巨大而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低渗透储层由于其独特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给油气开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对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对于提高采收率、优化开采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并分析其在油气开采中的应用。
二、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具有以下特征:1. 孔隙类型多样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类型多样,包括粒间孔、溶蚀孔、微裂缝等。
这些孔隙在空间上相互连通,形成了复杂的网络结构。
2. 孔隙尺寸小低渗透储层的孔隙尺寸较小,以纳米级和微米级为主。
这些小尺寸的孔隙使得油气在储层中的流动受到限制,导致渗透率较低。
3. 孔喉比大低渗透储层的孔喉比大,即孔隙与喉道之间的尺寸差异大。
这种结构特征使得油气在储层中的流动更加困难,进一步降低了渗透率。
4. 亲水性强低渗透储层具有较强的亲水性,油气在储层中的流动往往受到水的影响。
因此,了解储层的润湿性对于优化开采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三、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方法为了深入了解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可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岩石薄片分析通过制备岩石薄片,利用显微镜观察孔隙的形态、大小和分布。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了解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
2. 压汞实验压汞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研究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方法。
通过施加压力将汞注入岩心样品中,根据汞的注入量与压力的关系,可以计算出孔隙的大小、形状和连通性。
3. 核磁共振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检测岩石中的氢原子,从而反映储层中的孔隙分布和大小。
该方法具有非破坏性、高分辨率等优点。
4. 计算机模拟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模拟油气在储层中的流动过程,进一步了解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四、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在油气开采中的应用通过对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可以优化开采方案,提高采收率。
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
![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ab0e0f9f90f76c661371a6a.png)
大
庆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第 3 1卷
Vo. 3 1 1
第 1期
No. 1
20 0 7年 2月
Feb 2 07 . 0
J UR O NAL OF DAQI G E OL UM NS TUTE N P TR E I TI
有限责任公司 第七采油厂 , 龙江 大庆 黑
131 ; 4 6 5 7 .大庆 油 田有 限责 任 公 司 第 一 采 油 厂 , 龙 江 大 庆 1 3 5 黑 6 2 7)
摘
要 : 取 4块 低 孔 低 渗 储 层 的 岩 心 样 品 , 行 了岩 心 分 析 和压 汞 实 验 , 取 了 压 汞 曲线 特 征 参 数 ; 选 进 获 利用 分 形 理 论
饱 和 度 所 计 算 的 分 形 维 数 可 以 反 映 储 层 物 性 特 征 , 由含 水 饱 和 度 所 计算 的 分 形 维 数 不 能 反 映 储 层 物 性 特 征 . 而 关 键 词 : 形 ;分 形 维 数 毛细 管 压 力 曲线 ;孔 隙 结 构 ;渗透 率 ;低 孔 低 渗 储 层 分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 8 1 20 ) 1 0 5一 4 i 0 —19 (0 70 —0 1 O
低 孔低 渗储 层 岩心 样 品的 多分形 特征 , 以及 利 用含 水饱 和 度和水 银饱 和 度所计 算 的分 形维 数 之 间的差 别 ,
则很 少论及 , 此 , 对 笔者 进行 了分 析 与论证 。
1 储 层 物 性特 征
~ 一
大 庆长 垣南 部下 白垩 统姚 一段 葡一 油层 组具 有 高泥 、 钙 、 互层 发 育 的 特 点 , 层 岩 性 为一 套 灰 白 高 薄 储
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_文慧俭
![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_文慧俭](https://img.taocdn.com/s3/m/ee2f5069a26925c52cc5bfa0.png)
收稿日期 :2005-11-22 ;审稿人 :付 广 ;编辑 :陆雅玲 作者简介 :文慧俭(1972 -), 女 , 硕士 , 讲师 , 主要从事油田开发地质方面的研究.
(见表 2)可知 , 用含水饱和度所计算的分形维数与储层物性变化没有相关性 , 且分形维数在 2. 70 左右波
动 , 此时的分形维数不能反映储层物性 , 也不能反映储层的非均质性.
3. 2 2 种分形维数与微观孔隙组合特征的关系 通过对 2 种分形维数的推导和计算可看出 , 低孔低渗储层岩石微观孔隙为多分形结构 , 不同孔径范围
表 2. 由表 2 可知 , 小孔径孔隙也具有分形特征 , 并随着物性变好 , 其分形维数逐渐变小 , 此部分可以表示 储层物性特征的变化趋势 , 而且该部分孔隙被证明与残余油饱和度具有一定关系[ 11] .
17
大 庆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第 31 卷 2007 年
具有相同尺度物体数量与其测量的线性尺度之间满足幂律关系[ 10] , 即
N (r) ∝r -Df ,
(1)
式中 :N(r)为分形物体容纳标尺特征体的数目 ;D f 为分形物体的分形维数. 将式(1)应用到岩石孔隙中 , 则孔隙半径越小的孔隙所占孔隙体积越多 , 这正是自然界具有分形几何
结构事物的普遍性质. 如果想测量孔隙空间的分形维数 , 必须借助于一种能够进入三维孔隙空间的结构
表征. PF EIF ER P 等最早用分子吸附法验证储层岩石孔隙具有分形结构[ 4] , K RO HN C E 等用扫描电镜观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范文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de9285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e.png)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篇一一、引言在石油工程和地球科学研究领域中,低渗透储层因其在开发过程中的独特性而备受关注。
这类储层往往由于孔隙度小、渗透率低,使得其内部的流体流动行为与常规储层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直接决定了流体的运动状态及开发效率,因此对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
二、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1. 孔隙类型与分布低渗透储层的孔隙主要包括粒间孔、溶蚀孔和微裂隙等类型。
这些孔隙的大小、形态及分布直接影响着储层的物性特征和流体的运移方式。
一般而言,这类储层的孔隙直径较小,多以微米级为主,且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常常呈现出复杂的三维网络结构。
2. 孔喉关系及连通性在低渗透储层中,孔喉关系对流体的运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有效的孔喉连接不仅确保了流体的顺利流通,而且影响其渗流特性。
研究显示,这些储层的孔喉半径小、弯曲度高,连通性相对较差,这也是造成低渗透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岩石的物理性质岩石的物理性质,如矿物的成分、粒度以及孔隙间的流体状态等,也是决定储层渗透特性的重要因素。
在低渗透储层中,岩石的矿物组成通常较为复杂,不同矿物间的硬度和密度差异可能导致孔隙结构的差异,进而影响其整体的渗透性能。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1. 实验技术手段针对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常用的实验技术手段包括扫描电镜(SEM)观察、压汞实验、核磁共振等。
这些技术手段能够直观地观察和测量储层内部的孔隙结构及流体分布情况,为后续的模型建立和开发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2. 数值模拟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技术在低渗透储层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建立精细的储层模型,结合流体流动的物理规律和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流体的运移行为和储层的开发效果。
四、应用领域及前景1. 石油工程领域在石油工程领域中,低渗透储层的研究成果对于油田的开发和增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4年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范文
![《2024年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f16de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7.png)
《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因其丰富的资源潜力和巨大的开发价值,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复杂,对储层的分类和评价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为储层分类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样品选择本研究选取了国内某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该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钻井资料,选择了具有不同孔隙结构特征的样品进行详细研究。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研究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主要包括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分析、压汞实验、核磁共振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手段,获取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如孔隙度、喉道半径、连通性等。
四、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1. 孔隙类型与分布孔、溶洞等。
不同类型孔隙在储层中的分布不同,且孔隙度差异较大。
一般而言,粒间孔和晶间孔较为发育,而溶洞相对较少。
2. 喉道特征喉道是连接不同孔隙的通道,对储层的渗透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喉道半径较小,连通性较差,导致储层的渗透性能较低。
3. 孔隙连通性孔隙连通性是评价储层储集和渗流性能的重要参数。
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连通性较差,部分孔隙孤立存在,不利于油气的储集和运移。
五、储层分类研究根据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高孔隙度储层:该类储层孔隙度较高,主要以粒间孔和晶间孔为主,具有一定的储集和渗流能力。
2. 低孔隙度储层:该类储层孔隙度较低,主要以微孔和纳米孔为主,需要采取特殊的开发技术才能进行有效开发。
3. 裂缝型储层:该类储层具有发育的裂缝网络,可以有效地改善储层的渗透性能,提高油气采收率。
六、结论通过对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主;喉道半径较小,连通性较差;部分孔隙孤立存在,不利于油气的储集和运移。
《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范文
![《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b12d67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c.png)
《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低渗碳酸盐岩储层逐渐成为重要的油气资源之一。
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对储层的开发、评价及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并基于这些特征进行储层分类,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材料方法1. 研究区域选择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低渗碳酸盐岩储层作为研究对象,涉及地区包括XXX、XXX等。
2. 材料与方法采用薄片显微镜、扫描电镜、压汞实验等手段,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观察与测量。
同时,结合岩心分析、测井资料等数据,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与分类。
三、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1. 孔隙类型与分布低渗碳酸盐岩储层中主要存在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等类型。
其中,粒间孔多呈三角形或多边形,晶间孔多呈条带状或网络状分布,溶蚀孔形态各异,大小不一。
这些孔隙在储层中的分布受到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孔喉特征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喉特征主要表现为孔喉半径小、连通性差。
其中,小孔喉对储层的渗透性影响较大,而大孔喉则对储层的储集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孔喉的分选性、配位数等特征也对储层的渗流性能产生影响。
3. 微观非均质性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较高的微观非均质性,主要表现为孔隙结构复杂、孔喉比大、渗透率各向异性等。
这些特征导致储层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使得油气在储层中的运移和聚集规律复杂多变。
四、储层分类研究基于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本文将储层分为以下几类:1. 高孔低渗型储层:这类储层孔隙度较高,但渗透率较低,主要表现为孔喉半径小、连通性差。
其开发需关注提高渗流性能的措施。
2. 低孔低渗型储层:这类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低,但具有一定的储集能力。
其开发需注重提高采收率及降低开发成本。
3. 复杂结构型储层:这类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较强,需结合地质、地球物理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评价与分类。
低孔低渗油田储层特征及储层评价——以海拉尔油田南贝尔凹陷为例
![低孔低渗油田储层特征及储层评价——以海拉尔油田南贝尔凹陷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be53df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19.png)
低孔低渗油田储层特征及储层评价——以海拉尔油田南贝尔凹陷为例王正来【摘要】文本通过对南贝尔凹陷储层沉积微相、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毛管压力曲线特征进行了综合的研究,认为南贝尔凹陷储层主要沉积微相类型为扇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和前缘河口坝沉积,水下扇扇中的辫流河道沉积.孔隙类型包括原生的粒间孔隙和剩余的粒间孔隙,及次生的溶蚀粒间孔隙和溶蚀粒内孔隙,并以次生孔隙为主.粒间发育伊利石、绿泥石和伊/蒙混层粘土矿物,使储层的敏感性(酸敏、水敏、速敏)均呈现中等强度的特征.结合储层毛管压力曲线把南贝尔储集层分为三类:Ⅰ类为中孔中渗储层,Ⅱ类为中孔低渗储层,Ⅲ类为低孔特低渗储层.【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1(000)011【总页数】3页(P114-116)【关键词】南贝尔凹陷;沉积微相;微观孔隙结构;储层评价【作者】王正来【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海拉尔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开发技术中心地质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21南贝尔凹陷储层主要发育在盆地早期以砂砾岩为主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水下扇重力流沉积体系。
扇三角洲沉积是冲积扇向水下的延伸,由于离物源近导致储层整体粒度偏粗,分选差[1]。
储层主要发育在扇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和前缘河口坝微相中。
水下扇属于重力流沉积体系[2]。
砂砾混杂,储层的整体性能较差。
储层主要是扇中的辫流河道。
水下分流河道是平原水道向水下的延伸。
单期水道以正旋回为主,电测曲线表现为齿化向多成相形和中型。
总体粒级偏粗,以砂砾岩和含砾砂岩为主。
底部具有冲刷面,底部滞留沉积由于砂砾混杂物性和含油性比较差。
中部的心滩或边滩发育大规模的交错层理发育,含油性好。
河道顶部由于粒度变细,泥质成分的增多,储层的物性和含油性比较差(图1,a)。
河口坝结构特征表现为多个反韵律叠置而成的反粒序。
粒度总体呈现下细上粗。
电测曲线上以反旋回的漏斗形为主。
上部具有曹庄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含油特征明显。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f57f45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c.png)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越来越依赖于低渗透储层。
这些储层由于具有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的特点,给石油工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对于提高采收率、优化开发策略以及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并分析其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
二、低渗透储层概述低渗透储层是指那些渗透率较低、孔隙度较小的储层。
这些储层通常具有复杂的孔隙结构和较低的流体流动性,因此开发难度较大。
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对低渗透储层的理解与利用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
三、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1. 实验方法对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压汞实验以及核磁共振等。
这些方法可以揭示储层的孔隙大小、形状、连通性等微观特征。
2. 孔隙类型与分布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类型多样,包括粒间孔、溶蚀孔、微裂缝等。
这些孔隙在储层中的分布不均,且与储层的成因、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密切相关。
通过微观研究,可以了解不同类型孔隙的发育程度和空间分布规律。
3. 孔喉结构与连通性孔喉结构是低渗透储层的重要特征之一。
通过压汞实验和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可以研究孔喉的大小、形状及连通性。
这些数据对于评估储层的渗透性能、流体流动特性以及开发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应用领域1. 采收率提升通过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可以更准确地评价储层的含油气性,优化开发方案,从而提高采收率。
例如,根据孔隙类型和分布,可以确定最佳的注水策略和采油方式。
2. 开发策略优化基于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结果,可以制定更为合理的开发策略。
例如,针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孔隙,可以采用不同的钻井技术、完井方法和增产措施,以提高开发效果。
3. 地质建模与预测利用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结合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数据,可以进行更为精确的地质建模和预测。
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
![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00b5c1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7a.png)
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文慧俭;闫林;姜福聪;杨晶霞【期刊名称】《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年(卷),期】2007(031)001【摘要】选取4块低孔低渗储层的岩心样品,进行了岩心分析和压汞实验,获取了压汞曲线特征参数;利用分形理论分别以含水饱和度和水银饱和度对岩心样品进行了2种分形维数的计算.结果表明:低孔低渗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应为多分形结构;2种方法所计算的分形维数并不相同,而且对于同一块岩心的不同孔径范围也具有不同的分形维数;由水银饱和度所计算的分形维数可以反映储层物性特征,而由含水饱和度所计算的分形维数不能反映储层物性特征.【总页数】4页(P15-18)【作者】文慧俭;闫林;姜福聪;杨晶霞【作者单位】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517;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2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3【相关文献】1.松辽盆地腰英台油田中-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含油性 [J], 张小莉;杨懿;刘林玉;巨银娟2.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盒1段致密砂岩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及其与储层物性的关系 [J], 刘凯;石万忠;王任;覃硕3.渝东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不同岩相页岩的孔隙结构与分形特征 [J], 肖磊;李卓;杨有东;唐令;梁志凯;于海龙;侯煜菲;王立伟4.平茬周期对沙柳林地土壤孔隙结构分形特征的影响 [J], 王凯;裴志永;王文明;郝少荣;庞国辉5.陆相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以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为例 [J], 林子智;卢双舫;常象春;李俊乾;张鹏飞;周能武;张宇;王军杰;黄宏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 储层特征
![2 储层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826c20d4a7302768e9939d4.png)
(二) 低 渗 储 层 非 均 质 性 特 征
2.2.4 微观非均质性
储层是由许许多多孔径不同,长 短不一,方向各异,形态千变万 化的孔隙互相连通或半连通的形 式构成的孔隙网络。 从微观角度看,各孔喉单元的孔 径、润湿性等参数是不同的,形 成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 从宏观角度可以得到孔隙结构参 数的统计平均值。 微观非均质性影响驱油效率。
(二) 低 渗 储 层 非 均 质 性 特 征
2.3 储层渗透率非均质性的评 价参数
2.3.1渗透率变异系数
渗透率变异系数是指一定井段内各 单砂层渗透率的标准偏差与其渗透率 平均值的比值。
Vk = σ / K
n
Vk ≥ 0
σ =
∑
i =1
hi ( K i K ) 2
n
∑
n
i 1
hi 1
n
K = ∑ hi K i / ∑ hi
(二) 低 渗 储 层 非 均 质 性 特 征
非均质性的分类:
这些不同相带在平面上的变化构成了平 面非均质性; 在纵向上的叠加构成了层间非均质性; 砂层内部的各相异性构成层内非均质性; 若从微观孔隙结构分析,还存在微观非 均质性。
(二) 低 渗 储 层 非 均 质 性 特 征
2.2 储层非均质性类型
i =1 i =1
(二) 低 渗 储 层 非 均 质 性 特 征
2.3.2 渗透率突进系数
渗透率突进系数是指一定层段内渗透率最 大值与其平均值的比值。
s k = K max / K
2.3.3 渗透率级差
Sk ≥ 1
渗透率级差是指一定井段内渗透率最大值 与最小值的比值。
Nk = Kmax / Kmin
3.1.3 人工裂缝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3c992e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03.png)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指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小的砂岩储层。
由于其储层条件较差,开发难度较大,但在当前石油勘探开发中,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发意义重大。
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的研究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孔隙结构、渗透性、成岩作用、储层特征及形成机制几个方面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点进行研究。
一、孔隙结构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孔隙度较小。
由于孔隙度较小,使得储层的有效储层厚度降低,储层的孔、隙介质相对封闭,孔隙连接性差。
与高渗透储层相比,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更加复杂,孔隙度分布不均匀,孔隙类型多样化,这就增加了储层的开发难度和开发成本。
二、渗透性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渗透性较小,压力梯度较大。
由于孔隙度小,孔隙空间封闭,流体渗流路径复杂,孔隙连通性较差,这些因素导致储层的渗透性较小。
在开发低渗透砂岩储层时,需要采用一系列增渗措施,如水力压裂、酸化处理等,以提高储层的渗透性,提高开发效率。
三、成岩作用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对孔隙结构和渗透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低渗透储层由于长时间的成岩作用,孔隙结构逐渐被胶结物填塞,孔隙度减小,渗透性降低。
在勘探时需要对储层的成岩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以确定储层的渗透性和储量分布规律,指导勘探开发工作。
四、储层特征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储层特征主要表现在可压缩性大、孔隙结构复杂、油气运移困难等方面。
由于孔隙度较小,油气在储层中的运移受到一定的限制,造成了储层的储集性能较低。
由于油气的可压缩性较大,导致储层开发过程中易发生储层压缩引起的油气减产和提高开发成本。
五、形成机制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形成机制是指储层形成的地质背景和条件。
通常情况下,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形成与古地貌、成岩作用、构造变形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沉积环境、沉积作用、流体作用等有着直接的联系。
通过深入研究储层的形成机制,可以为勘探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指导勘探开发方向,提高勘探开发成功率。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3f74fd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16.png)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篇一一、引言低渗透储层是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中常见的储层类型,其特点是渗透率低、孔隙度小,储层内流体流动的难度大。
为了更好地了解低渗透储层的特性,提高油气开采效率,对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并分析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二、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1. 孔隙类型与分布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粒间孔、溶蚀孔、微裂缝等。
这些孔隙在储层中的分布不均,往往受到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粒间孔是低渗透储层中最常见的孔隙类型,其大小和形状直接影响着储层的渗透性能。
溶蚀孔则是由于矿物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对于改善储层的物性具有重要意义。
微裂缝则能有效地提高储层的储集空间和流体流动通道。
2. 孔隙结构与连通性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复杂,孔喉半径小,导致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受阻。
此外,孔隙的连通性差,使得流体的渗流路径曲折,增加了开采难度。
因此,了解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与连通性对于优化开采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3. 矿物组成与胶结类型低渗透储层的矿物组成和胶结类型对孔隙结构特征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矿物组成和胶结类型决定了储层的抗压实能力、孔隙保存能力以及流体在储层中的渗流特性。
因此,对低渗透储层的矿物组成和胶结类型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其孔隙结构特征。
三、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应用1. 地质评价与勘探目标优选通过对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更准确地评价储层的含油气性和产能潜力。
结合地质资料和其他地球物理方法,可以优选具有较好潜力的勘探目标,提高勘探成功率。
2. 开发方案优化了解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
通过分析孔隙类型、连通性和渗流特性,可以确定合适的井网布置、钻井方式和开采技术,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
3. 岩石物理实验与数值模拟利用岩石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对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
![《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e178b7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0.png)
《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勘探与开发过程中,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因其独特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而备受关注。
这类储层通常具有复杂的孔隙系统,其储集性能和流动性能的差异直接影响到油气田的开采效果和产能预测。
因此,研究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储层分类,对于优化开采策略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储层分类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1. 孔隙类型与分布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主要包括粒间孔、溶蚀孔、裂隙孔等类型。
这些孔隙的分布和形态受到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具有显著的复杂性和不均匀性。
在扫描电镜(SEM)观察下,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孔隙的形态和大小。
2. 孔喉关系与连通性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喉关系复杂,孔喉连通性差。
这导致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受阻,影响了油气的采收率。
通过对铸体薄片的研究,可以发现储层中的主要流体通道和渗透屏障,进一步揭示了储层的流动性能。
3. 矿物组成与胶结类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矿物组成和胶结类型对孔隙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矿物包括石灰岩、白云岩等,而胶结类型则决定了孔隙的形态和大小。
通过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可以分析储层的矿物组成和胶结类型,从而进一步了解其孔隙结构特征。
三、储层分类方法基于上述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本文提出以下储层分类方法:1. 孔隙度与渗透率分类法根据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大小,将储层分为高、中、低三类。
其中,高孔隙度、高渗透率的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和流动性能;而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储层则相对较差。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直观地反映储层的储集和流动性能。
2. 孔隙类型与分布分类法根据孔隙的类型、大小及分布情况,将储层分为溶蚀型、粒间型、裂隙型等类型。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更详细地描述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储层的成因和演化过程。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d31088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1.png)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篇一一、引言低渗透储层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气资源,其开发利用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低渗透储层具有复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使得其开发难度相对较高。
因此,对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其储油机理,还能为油气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文旨在探讨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并分析其在油气开发中的应用。
二、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孔隙度低、渗透率差、孔喉分布不均等。
这些特征主要受到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具体而言:1. 孔隙度低:低渗透储层的孔隙度相对较低,这是由于沉积物的颗粒排列紧密,导致有效储集空间较小。
2. 渗透率差:低渗透储层的渗透率较低,主要是由于孔隙间的连通性较差,使得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受阻。
3. 孔喉分布不均:低渗透储层的孔喉大小分布不均,存在较多的微小孔喉和较大的喉道。
这种不均匀的孔喉分布使得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更加复杂。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为了深入探讨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岩石薄片观察:通过制备岩石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储层的矿物组成、颗粒排列、孔隙类型等特征。
2. 物性分析:通过物性分析实验,测定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了解储层的物性特征。
3. 压汞实验:利用压汞实验测定储层的孔喉分布、连通性等特征,进一步揭示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
4. 地质统计学方法: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储层的空间分布、非均质性等特征进行分析,为油气开发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四、应用领域及价值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在油气开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重要的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指导油气勘探与开发:通过对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储层的分布范围、储量规模等,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长庆超低渗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范文
![《长庆超低渗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6c8355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e.png)
《长庆超低渗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油气资源的日益紧缺,超低渗透储层成为了国内外油气勘探与开发的重要领域。
长庆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气产区之一,其超低渗储层的特征及渗流规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深入探讨长庆超低渗储层的特征及其渗流规律,以期为油气田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长庆超低渗储层特征1. 储层岩性特征长庆超低渗储层主要由砂岩、泥岩等组成,其中砂岩是主要的储集层。
砂岩的粒度分布范围广,以细粒砂岩为主,其次为中粒砂岩。
储层中常含有一定量的粘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这些矿物对储层的物性产生影响。
2. 储层物性特征长庆超低渗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
孔隙结构复杂,以微孔、纳米孔为主。
此外,储层的非均质性较强,各小层之间物性差异较大。
3. 储层含油特征长庆超低渗储层的含油类型以轻质油为主,部分地区含有重质油。
油藏类型多样,包括构造油藏、岩性油藏等。
油藏的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沉积环境、构造作用等。
三、渗流规律实验研究为了深入研究长庆超低渗储层的渗流规律,我们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
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渗流实验装置及方法采用自主设计的渗流实验装置,通过改变流体压力、温度等条件,模拟储层实际渗流过程。
实验过程中,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对渗流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2. 渗流规律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长庆超低渗储层的渗流规律具有非线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
在低渗透区域内,流体的渗流受粘度、界面张力等因素影响较大。
此外,随着流体压力的增加,储层的渗透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然而,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较强,各小层之间的渗流性能存在较大差异。
四、结论及建议通过本文的实验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长庆超低渗储层的特征及渗流规律。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长庆超低渗储层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其渗流规律具有非线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替压力 / k Pa
355 142 84 47
中值压力 / kP a
2 837 618 294 69
最大汞 饱和度 / %
77. 0 84. 4 87. 8 94. 6
2 分形维数确定
自然界中的分形物体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自相似性. 所谓分形是指物体的数目与其线性尺度之间存
在着幂指数关系 , 而幂指数就 是该物体的分形维数 ;因此 可利用分形维数对具有分 形性质的物体 进行
( 1. 大庆石油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 , 黑龙江 大庆 163318 ;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北京 100083 ; 3. 大庆油田 有限责任公司 第七采油厂 , 黑龙江 大庆 163517 ; 4.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采油厂 , 黑龙江 大庆 163257 )
摘 要 :选取 4 块低孔低渗储层的岩心样品 , 进行了岩心分析和压汞实验 , 获取 了压汞曲线特 征参数 ;利用分形 理论 分别以含水饱和度和水银饱和度对岩心样品进行了 2 种分形维数的计算. 结果表明 :低孔低渗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 应为 多分形结构 ;2 种方法所计算的分形维数并不相同 , 而且对于同一块岩心的不同孔径范围也具有不同的分形维数 ;由 水银 饱和度所计算的分形维数可以反映储层物性特征 , 而由含水饱和度所计算的分形维数不能反映储层物性特征.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 4 块岩心进行压汞实验和岩心分析 , 获取岩心的压汞曲线和相应的物性参数 , 压汞 曲线特征参数见表 1. 由表 1 可看出 , 该地区物性变化大 , 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 利用实验数据进行了岩 心分形维数的计算 , 计算结果表明 , 低孔低渗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具有分形特征.
收稿日期 :2005-11-22 ;审稿人 :付 广 ;编辑 :陆雅玲 作者简介 :文慧俭(1972 -), 女 , 硕士 , 讲师 , 主要从事油田开发地质方面的研究.
15
大 庆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第 31 卷 2007 年
井号
P205 井 P205 井 P144 井 P144 井
样品号
15 # 7# 7# 18 #
渗透率 / 10 - 3μm2
8. 2 59. 7 169. 0 1 287. 0
孔隙度 / %
22. 8 28. 2 24. 5 27. 7
1 储层物性特征
大庆长垣南部下白垩统姚一段葡一油层组具有高泥 、高钙 、薄互层发育的特点 , 储层岩性为一套灰白 色细砂岩 、粉砂岩与灰绿色粉砂质泥岩组合. 对资料较为齐全的 23 口取心井岩心分析表明 :储层的 φsh 为 12 %~ 28 %;φCa为 4 %~ 10 %;孔隙度分布多为 14 %~ 26 %;储层渗透率小于 100 ×10- 3 μm2 的样品点占 总数据点的 74. 8 %. 孔隙性 、渗透性都很差 , 属低孔低渗油气藏.
表 1 4 块岩心压 汞曲线特征参数
平均孔隙 半径 /μm
1. 04 2. 55 5. 00 10. 10
孔隙半径 中值 /μm
0. 35 1. 26 2. 60 10. 60
均质因数 结构因数
0. 219 4 0. 380 6 0. 387 6 0. 505 0
3. 759 1 3. 839 4 4. 530 3 2. 744 4
大庆 石油学院学报 JO U RN A L O F DA Q IN G PE TRO LE U M IN S TIT U T E
第 31 卷 第 1 期 2007 年 2 月 V o l. 31 No . 1 Feb. 2007
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
文慧俭1 , 闫 林2 , 姜福聪3 , 杨晶霞4
表征. PF EIF ER P 等最早用分子吸附法验证储层岩石孔隙具有分形结构[ 4] , K RO HN C E 等用扫描电镜观
察岩石断面 , 发现各种砂岩 、页岩及碳酸盐岩在 0. 2 ~ 50. 0
μm(仪器分辨度)的孔 隙尺寸 范围内 具有良 好的分 形性 质[ 3] , 其结构见图 1. 岩石中的不规则孔隙可以等效为一系 列半径不同的半球的空间组合 , 半球的数目与半球半径之
关 键 词 :分形 ;分形维数 ;毛细管压力曲线 ;孔隙结构 ;渗透率 ;低孔低渗储层 中图分类号 :TE122. 2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1891(2007)01-0015-04
0 引言
自分形几何学创立以来 , 许多专家研究了自然界中的沉积岩的分形现象[ 1 - 10] . 人们采用分子吸附 、中 子小角度散射 、图像分析和 X 射线等技术 , 重新对孔隙表面形态 、大小及分布进行了研究[ 1 - 4 , 6 , 7] , 发现孔 隙结构是一种分形结构 , 揭示了孔隙结构在三维空间规律性组合的几何本质特征 , 这使得分形维数成为定 量描述微观孔隙规律性结构与组合特征的重要参数 , 因此 , 可以利用分形维数来计算或表征一些与微观孔 隙结构有关的物性参数. 然而 , 计算多孔岩石 分形维数的方法各异 , 包括 扫描电镜法[ 3] 、颗粒 尺寸分布 法[ 5] 、孔径分布法[ 6] 和毛细管压力法[ 7] 等 , 不同方法计算的岩石分形维数也不同 , 方法之间缺乏可比性 , 没 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 ;此外 , 即使是同一块岩心采用同一种方法 , 在岩心不同孔径范围内计算的分形维 数也是不同的. 实际上沉积岩石是一种多分形结构 , 不同孔径范围所计算的分形维数所表征的孔隙结构 和储层物性特征是不同的 , 因此有必要进行详细的研究. 由于压汞法可以直接从内部测量岩石样品的孔 隙分布特征 , 因此 , 该方法已成为测量和计算岩心样品分形维数的最主要方法. 关于分形维数的计算许多 作者从压汞曲线入手 , 推导了利用毛细管压力曲线进行微观孔隙结构分形维数的计算公式[ 9 - 11] , 但对于 低孔低渗储层岩心样品的多分形特征 , 以及利用含水饱和度和水银饱和度所计算的分形维数之间的差别 , 则很少论及 , 对此 , 笔者进行了分析与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