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韵诗研究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勒其要旨:滋味体验情感交流终极关怀
音乐
2.中国诗歌研究的传统
中国诗歌研究的传统:
•(1)古代传统
•(2)五四传统
•(3)前苏联文学理论
中国诗歌理论的几个特点:
(1)与诗歌创作紧密相关
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家,同时也是诗人或者散文家,本身便是理论与创作的结合体。
高校教学中,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的课程是分设的,这是从西方来的,与中国古代诗学融合的概念是不同的。
(2)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通感
以“味”说诗是中国的特色,“味”是中国审美的基点,同时也是中国审美的顶峰。滋味说是从读者角度出发的。
(3)与读者的欣赏习惯相通
(4)与其他艺术门类相通:画,书法,哲学
10. 清远派的诞生(三)
汉代,儒学高度发达,不但挤掉了其他学术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造成了学术的功利性,糅入法家色彩,是为帝王术。
两支传统:
一,建安传统:建安文学表现了建功立业的豪迈进取精神。与儒家思想中的“以天下为己任”是有关联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这四句窝藏着魏晋精神的源头。什么东西如朝露?只有个体生命才如朝露呢。一个家族是绵绵不断的,一个民族更加是。但是个体是极其短暂的。
所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个人生是为一个个人,那正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后两句是对前两句的回答。
这种觉得生命短暂,生命的价值无所依附……在这里,生命的价值无所依附什么意思?生命的价值首先依附在家族,其次依附在国家。怎么叫无所依附?我想,这批作家开始意识到所谓家族和国家对生命来讲都是局部的。生命的价值应该高于家族,高于国家。生命应该大得多,虽然它短暂。
11. 清远派的诞生(四)
越名教而任自然
儒学,即名教,是司马氏的官方哲学,他把它在整个国家进行推广。但是当时的文人阶层都很鄙视这个东西。你司马氏怎么上台的?
嵇康其实是深受儒学影响的,只不过他不接受那套表面上的礼法。
另外讲到鲁迅跟魏晋。魏连殳从外国留学回来,母亲死了,他不按乡下人那套规矩办,因此人们说他不孝。但到了夜里,人们听到有一头狼在叫,这不跟阮籍哭母非常相似吗?鲁迅是深受魏晋精神影响的。《嵇康集》是鲁迅整理的,到今天还是。
二,正始传统:老庄
诗体,即诗歌的题材。两种:游仙玄言
(1)游仙:嵇康的游仙诗与汉乐府及曹操的游仙诗不同,在于嵇康并未求长生不老,而是“聊以解忧”,即解除精神上的苦闷,成为新型的游仙诗。
(2)玄言:追问人与自然的本质,追求一种解脱。
正始诗歌超越现实和归向自然的理想,直接指向人的终极价值,对个人审美意识的深化和升华进行了有力开拓,代表着清远派诗歌最本质的特征。
嵇康:兴高而采烈
阮籍:语言层面非常通俗,精神层面非常遥远。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忧生之嗟-生命价值在哪里的追寻。
咏怀诗:直接抒发内心情感。离开了缘事而发的汉乐府,向人的更深的情感世界掘进。
12.清远派的诞生(五)
玄学主题由帝王术转向自然。自然是当时的时代精神。自然这个概念是一个精神化的东西,他把它打造成一个特殊的时代观念。人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在精神上可以归属的东西。是为安身立命之所。
玄学是寻找快乐的。超越现实回归自然,是玄学的主题,也是文学的主题。自然-人生态度乃至信仰。人的生存质量是与信仰有关的。文学,是终极关怀,它探究的是人的意义和归宿。养神-养心。精神乃相当于国之有君。有的人活得高尚,是因为他有一种意念来统摄他的生存。
声无哀乐-关系到主客体的关系,怎么来认识世界,这要从哲学上来讲。
言尽意-言意之辨,后来成为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这和味外味说是有关系的。到唐代出现言意象三者,这个象就是我们说的文学形象。(哲学→文学,他们的玄学思想导致文学出现了新的流派——玄言诗)
13.兰亭集团(一)
超越现实而不是回避现实,阮籍对当时的现实是鄙视的。
14.兰亭集团(二)
魏晋士族一方面把持着政权,控制着资源,享受着欢乐,一方面心存危机,感到空虚。面对着无常的生活现实,他要寻找精神依托。
王谢这两家都有艺术传统。
《兰亭集序》:这个文字,从快乐到痛苦,就这么快这么短!
在自然里面探讨快乐和死亡。
兰亭集团把玄学从屋子里搬到了大自然。在玄学的思考里有了山水的对话。
15.兰亭集团(三)
司马氏政权的确立依靠世家大族的支撑。社会的稳定依靠贵族。
自然玄理的探讨走向山水的享受是兰亭集团的一个标志。
玄对山水,与自然进行对话,在这种交流中人会获得一些东西。玄对山水就是要在山水中寻找某种东西,带着某种期待去交流。
第二层意思是艺术的感受。体验,不是理性的思考。玄言诗无体验。艺术一定要进入体验才能成为审美。中国诗学的根本就在体验,没有体验何来抒情?
体验的传达:作者⇆读者
这时自然慢慢由抽象的理念向实体的自然进行过渡。
目送归鸿。飞鸿有所归啊。
青山和流水。中国式的自然,我们从中领悟到很多。
16.陶渊明(一)
静穆。
阮籍乃分裂之人格,陶潜乃统一之人格。
快乐要从与痛苦的搏斗中来。
只有深刻地理解我们自己的当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人。人的历史就只有这么一点,很多东西它都是相通的。
陶的安居是他深刻灵魂的安居。
超越时代-仅仅属于他那个时代的作家,时代结束,他就结束了。之所以它还是经典,是因为它和我们所有人还可以对话的。
17.陶渊明(二)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百年,终生。百年树人,学习是终生之事。
游仙-玄言-田园:自然-人生哲理的探求。他思考的命题本身和诗歌本身怎么能有一个很好的结合呢?田园诗做到了,它找到了物质的现实的自然。陶找到的这个自然和都市是相对的。陶的回归是回归自然的理想和生存的方式,和农民的和出于生计回家种地的自然是不一样的。
田园:和自然比较亲近的生活方式——人化的自然山水+小动物
即使是田园题材,陶思考的仍然是“鼎鼎百年内”。这就比较厚了。有时我常常在想,这是专门为青年人说的。
物我对应、境与意会:凡是在景物中对人生和生命有所体悟,而且以超越现实为旨归的都可归入神韵诗的范畴。所以说神韵诗是一种终极关怀。
在与对象的交流中诗化自己,由现实走向理想,又由理想回到现实,正是神韵诗得以产生的途径。
18. 山水诗的成熟-谢灵运(一)
陶谢只差二十岁。陶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谢象征一个时代的开始。
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刘宋-平民政权
这个时期的山水诗蕴含着对玄理的感悟,它也是探讨自然的,是人与自然的一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