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私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家上学"是富人的传奇?
摘要:目前许多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有诸多不满,父母在家教孩子、亲朋把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小规模的私塾学堂等,其中有些已初具微型学校规模。
学校教育固然有诸多弊端,“在家上学”就一定是完美无缺的吗?
目前许多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有诸多不满,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存在大量学生在家上学的案例,涵盖幼儿园至高中的各个阶段。
而其存在形式呈多样化:父母在家教孩子、亲朋把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小规模的私塾学堂等,其中有些已初具微型学校规模。
(据9月5日《中国青年报》)
“在家上学”其实就是“现代私塾”的另一个代名词。
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之,比如童话作家郑渊洁的家庭教育。
毫无疑问,“现代私塾”是针对当前应试教育弊端应运而生的产物,带有少数高层次个性化教育需求的影子。
但学校教育固然有诸多弊端,“在家上学”就一定是完美无缺的吗?我看未必。
知识的传授固然是快乐而个性的,更尊重孩子的爱好,但教育的层面却必然单一浅薄,因随意性较强、系统性较差,很难保证教育品质。
接受私塾教育的孩子,在某一专业知识领域方面的素质显然会强于普通孩子,但以大部分知识的空白乃至荒废作为换取个别素质的突出,值不值得、可不可行还是一个尚待商榷和思考的问题。
拿孩子当教育的试验品,必须要慎重而行。
此外,成长的环境相对封闭,不利于孩子性格品性的全面塑造。
一个或者几个脱离了学生群体和学校大环境,封闭在小环境中学习的孩子,或许在一段时间内是“自由”成长了,既没有管理约束,也远离了课业负担,但长期来看弊端突出。
对于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而言,学校的作用和功能除了传授基本全面的知识外,还是一个引导、培养孩子与社会交往的“群体舞台”。
这种教育功能,都是“家庭私塾”所无法取代的。
更重要的是,基础教育阶段或许可以选择“在家学习”,但最终还是要回到正规国民教育体系的轨道上来,参加高考上大学之后要就业融入社会。
很难相信,没有经过学校教育的培养,“在家学习”的孩子能适应和通过高考。
事实上,“在家学习”终归是一种富人教育消费的传奇,并不具备可复制性。
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是一回事,有没有财力支撑是另外一回事。
少数有经济能力的富人可以为子女选择这样的教育路径,因为他们有能力承受这样的教育风险,没有后顾之忧。
“在家学习”失败了,完全可以送出国去留学。
但对于大多数没有条件和能力承受这种教育风险的家长和学生来说,“在家学习”注定是一条养在玻璃缸里的金鱼,徒具观赏价值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当前这个教育需求多样化、教育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在家学习”应该得到宽容和认可。
但宽容是一回事,却不必人为赋予其过高的责任使命,这是“现代私塾”的不可承受之重
全国多地有"在家上学"案例可以不去学校
上学吗?
分享到:
2011-09-17 10:11 作者:来源:人民日报字号:T|T
摘要:据媒体报道,在全国多地都有“在家上学”的案例,从幼儿园到高中,从父母自教到小规模学堂……形态多样,不一而足。
推荐导读
∙支招:考研英语法宝
∙2012年考研复习规划
∙2011年雅思考试备考辅导
∙2012考研热点问题解答
大理苍山,远离喧嚣,一个独特的“在家上学”项目启动研讨会近期在这里举行。
承办方大理苍山学堂的创办者是一位普通父亲,为了让孩子逃离无休止的作业,就在面朝洱海、溪流环绕的山腰上开办起这所小学堂。
据媒体报道,在全国多地都有“在家上学”的案例,从幼儿园到高中,从父母自教到小规模学堂……形态多样,不一而足。
非校园教育之所以受到部分家长的认同,其实反映了他们对现行教育的不满。
教学一刀切、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想象力匮乏……主流的校园教育体系正遭受着各种负面评价。
自由、快乐、开放,那些不一样的教育形态让不少家长和孩子心向往之。
曾经,童话大王郑渊洁自编教材、自请教师,让儿子郑亚旗从小学退学,在家完成教育。
与郑亚旗几乎同龄的韩寒,16岁凭着新概念作文大赛一鸣惊人,却因多门功课“红灯高挂”而留级,退学、赛车、出书,“韩寒现象”至今争议不绝。
对于这些特殊的方式,人们也许褒贬不一,但不得不承认,孩子的成长绝不是只有学校教育这一条世人共认的方式。
当然,这也给家长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称,有的父母甚至辞去工作专心在家教育孩子。
不过,让孩子从小脱离主流教育和集体体验,风险不小。
更何况,不是每一位父母都能成为“当代孟母”。
家长的精力和知识储备,能否满足现代社会所需的海量知识的传授?孩子的个性发展、升学就业、融入社会等会不会受到影响?结论尚不得而知。
可以想见,多数家长面对这些疑问时,会有迟疑;那些正在进行教育实验的家长,会有困惑和困难;微型学堂、私塾等教育机构,更要面对公益还是商业的质疑。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适龄儿童必须进行义务教育,但对非校园教育并未进行规范。
什么样的人可以不去学校上学?什么样的人能够为孩子提供教育?个体教育会不会成
为让孩子辍学的借口?私塾教育会不会演变成一些人赚钱的手段?
此时,需要更多的人来回答这些问题。
尤其是教育专家、学者应及时介入,为非校园教育实验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帮助。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以开放的姿态和严谨的论证,为公众开发自主教育的空间确定法律边际,建立完善的资质标准,确定公开透明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也是理当承担的责任
"在家上学"渐成热潮传统私塾重回民间
分享到:
2011-09-05 12:04 作者:李新玲来源:中国青年报字号:T|T
摘要:当下,许多中国家长尤其是城市中的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有诸多不满。
有些家长就用行动表达了他们的不满:让孩子在家上学或者进入私人办的私塾、学堂。
推荐导读
∙支招:考研英语法宝
∙2012年考研复习规划
∙2011年雅思考试备考辅导
∙2012考研热点问题解答
许多中国家长尤其是城市中的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有诸多不满。
于是,有些家长用行动表达不满:让孩子在家上学或者进入私人办的私塾、学堂。
北京日日新学堂的孩子们在练武术操。
中国青年报报道:“从公办学校里出来,进孙瑞雪教育机构,然后又出来自己带孩子…在家上学‟。
在我原来的生活圈子里,算是特行独立了。
然而,这次研讨会才真正让我看到什么叫…小巫见大巫‟……”
广州六月小学堂创办者叶万红,在博客上如是述说自己参加“在家上学”项目启动研讨会后的感受。
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主办的这个研讨会,前不久在云南大理举办。
当下,许多中国家长尤其是城市中的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有诸多不满。
他们认为目前学校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手段等多个方面都不能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能高速有效地吸收到有用的知识,不能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学习方法。
于是,有些家长用行动表达不满:让孩子在家上学或者进入私人办的私塾、学堂。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湖北、云南等地存在大量在家上学的个案。
教学阶段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乃至高中,其存在形式多种多样:父母在家教孩子,亲戚朋友把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一个区域的孩子共同学习,小规模的私塾、学堂等等。
其中有些已初具微型学校规模。
/rdjj/2006-06/22/content_7331064_3.htm
“在家上学”项目启动研讨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举办的。
逃离北京,办中国的“夏山学校”
研讨会的承办方大理苍山学堂,建在云雾缭绕的苍山半山腰,面朝洱海,溪流茶园环绕,再往上走就是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
学堂的创办者陈阵今年初“逃离北京”,他诗意地写出了自己的想法:“为了追寻梦想的生活;为了远离都市,回归自然,有诗意的栖居;为了让孩子逃离永无止境的作业、愚蠢的考试和绝望的体制,我们逃离北京,来到大理。
”
因为自己有孩子,梦想的生活里就不能没有理想教育,于是,就有了苍山学堂。
陈阵只打算收15个学生,包括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在这里完成大学之前的基础教育。
他们具体而远大的理想是办一所中国的“夏山学校”。
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是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之一,作为因材施教的典范而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
创办者英国教育家尼尔认为:“要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
”日本作家黑柳彻子所著《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巴学园,就是以夏山学校为榜样创作的。
“我们可以给学生们提供最自然的环境,让他们在不打扰别人的原则下,在上大学之前学他们想学的,做他们想做的。
在自然的怀抱里,在苍山洱海之间,在树林和茶园
之间,在野生和放养的动物之间,在熏陶和自我探索之间,在自由自律之间,快乐学习。
”陈阵在向这一目标努力。
在今年暑假的入学体验班里,每天到山上采蘑菇成了学生的必修课。
陈阵到大理新结识的朋友吴刚,原来是四川西昌的一名公务员,后来辞职办起了IT 公司。
他的小孩早慧,上到四年级就不愿去学校读书,于是吴刚把公司停掉,带孩子客居大理。
目前吴刚15岁的儿子自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思考问题已经相当有深度。
吴刚认为在家上学是非常高效、放松的学习方式,儿子在家读书,经常四处游学结交朋友,孩子也有足够开阔的视野。
“现代孟母”做成小学堂
叶万红被自己的父亲称为“现代孟母”,为了给孩子寻找适合的幼儿园,这个师范专业毕业、曾经当过公办小学校长的母亲在广州搬过四五次家,在幼儿园附近租房住。
今年,孩子要上小学了,却找不到满意的学校。
在几位家长的鼓励下,她把家里的房子卖掉,租一套一层的房子办起了学堂。
“现在我想明白了,教育就应该像妈妈给孩子做的饭一样,是营养的、可口的、温馨的。
”六月小学堂的教学内容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但不是整体推进,而是每天给每个孩子制定一个学习目标。
每天上午是知识类课程,下午则是美术、音乐课,所有课程都不是讲授式的,而是老师和孩子们分享的方式。
像叶万红这样,因为孩子到了入学年龄,但苦于找不到满意的学校,几个家长自助教学,或者干脆办成小学堂的教学形式,目前在各地都开始出现。
以北京为例,城区北部的天通苑和回龙观地区是这类小学堂的集中地。
日日新学堂就是4个家庭为了4个孩子读书、在2006年互助办起来的小学堂。
现在日日新学堂在沙河边上建起了一座法式校舍,幼儿园部有100个孩子,小学部有50个学生。
虽然已经发展成了学堂的形式,但家长自助的特点并没有改变。
日日新学堂的家长经常参与学校的事务。
“达到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是我们最低的教学目标,我们的课程体系和效果其实超越了新课标。
”校长王晓峰说。
“我们的学堂不是传统私塾,不是家庭学校,不是工业化结构的公办学校,而是一个要走出一条新路来的有个性的学校,将西方的理性精神和东方的感悟式教育结合在一
起,实现一种…真‟的教育。
”王晓峰认为,公办学校的大班教学、齐头并进、标准统一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今天家长的需要。
教育需求多样化催生“在家上学”
让众多在家上学或者互助上学的家长聚到大理的,归功于一位叫徐雪金的浙江人。
他在义乌创办了“在家上学联盟”的网站,网站上不仅有各类教育信息,还有以城市为单位的分论坛。
徐雪金在论坛中这样自我介绍:“我,一妇男,带两个自己的孩子和外甥在家上学。
大女儿7岁,不上小学;小儿子2.5岁,不上幼儿园;外甥3.4岁,不上幼儿园。
”
“在家上学”研讨会最小的一位参与者是刚刚年满12岁的袁小逸。
她一个人从义乌坐汽车到杭州,坐飞机到昆明,然后转乘大巴车坐了4个小时到达大理。
“我也到学校上过一两个学期,后来不愿去了,学得太慢。
”袁小逸在父亲的指导下,不仅已经学完了初中课程,还写了自传《私塾女孩袁小逸》。
她还是一名小先生,从4岁起就教同龄小孩,如今在父亲创办的学堂和网上课堂教英语。
网络时代应重新审视家庭的教育功能
有意思的是,选择在家上学的实践者中,男性占了大多数。
“这次前来聚会的…在家上学‟践行者,以爸爸居多,让我看到了男性力量的睿智、大气、承担与使命感!”叶万红感慨,她的老公也已辞职参与学堂建设。
确实,在家上学公认的几位“领袖式”人物,都是父亲。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看来,父亲更多参与孩子教育是网络时代的一个新信号。
在工业化社会以前,下一代的教育主要由家庭完成。
工业时代的社会分工细化,学校教育一支独大,传统的家庭教育逐渐衰弱甚至被忽视。
进入网络时代,生活及社会交往方式发生变化,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获取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于是,家庭教育的功能被重新正视。
王晓峰的观点是,工业社会之前,教育是进行全人教育,而到了工业社会,由于学校的兴起,教育就变成了技能教育,学校的功能也只是知识传承。
“目前,我国…在家上学‟的实践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上呈现多元,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重视家庭教育的价值,重视家长的直接参与,强调对儿童的爱和尊重,实施以每一个学生为本的个性化的教育。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这一实践顺应
了社会结构分化、教育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增加教育的选择性、丰富性和提供高品质的教学,满足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具有重要价值。
”
深度讨论:你会让孩子“在家上学”吗?
分享到:
2011-10-09 09:52 作者:倪卫校来源:半月谈网字号:T|T
摘要:开学伊始,正当不少家长挤破脑袋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名校,进好班的时候,却有这么一部分家长,逆其道而行,把孩子从学校接回家中,自己充任教育之责。
推荐导读
∙支招:考研英语法宝
∙2012年考研复习规划
∙2011年雅思考试备考辅导
∙2012考研热点问题解答
开学伊始,正当不少家长挤破脑袋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名校,进好班的时候,却有这么一部分家长,逆其道而行,把孩子从学校接回家中,自己充任教育之责。
电视媒体对于这方面的报道也是日益增多,如天津的刘书宏、长沙的赵雄、成都的朱亚、山西的崔书云……
对于“在家上学”,这不是中国家长首创。
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就已经出现了“在家上学”的风潮。
美国教育学者麦迪奇(Helen Mondloch)在《在家上学》一文中写道:“曾经被认为是宗教右翼独有领地的…在家上学‟,如今已渗透到主流教育方式中去,成为一场强劲的基层运动。
它迅速地重新确定家庭的价值,彻底改变着教育的现状。
”
在世界历史名人记录上,也的确有不少“在家教育”的成功案例。
例如被称为20世纪最卓越的风景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在12岁的时候,因为不能忍受课堂上的约束和烦闷,用狂妄的笑声打断了老师的讲课,并且公然指责老师的失职。
从此,父亲为他选择的学校教育正式终结。
之后,安塞尔在希腊接受在家教育。
并一举成为集摄影教育家、作家、自然保护先驱于一身的时代英豪,被称作美国摄界诞生的国家英雄;美国第二届总统约翰·亚当斯一直都是在家上学,每天,他都跟一群小朋友快乐地去邻居阿姨家的厨房玩,在那里,阿姨教他们一些知识。
亚当斯被认为是“为大学量身打造的人”,在他15岁的时候,他就成功地考取了哈佛大学。
种种例子表明非学校教育模式下,孩子的未来也有明天。
但每一种教育形式都会有自己的利弊,面对这一新的教育议题,网上专家也是各抒己见。
不少人认为“在家教育”是对当代中小学死板的应试教育模式的一次无声控诉,政府一直在给青少年学生口头减负,而家长此举正是还孩子天真童年。
另一部分专业人士分析,家长这个举动太过冒险。
在目前中国特色的中考、高考人才选拔体制下,家长之举不符合国情。
另外孩子接受的
家庭教育是否系统全面暂且不提,孩子在童年时期缺失学校集体生活经验,会否在日后的人际交往中产生障碍呢?
种种争议,孰是孰非暂且不提,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在家上学”风,正在引起中国教育模式深思。
(文:赵晓宁)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在学校学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当前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政治制度下的一些“游戏规则”,这些不存在于课本上的东西,不是所有家长都能教的,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将来还打算在这个社会上混,请谨慎。
当然,“校园是个小社会”也是倍受争议的存在,有人说这是玷污,但根绝又会导致学生走出校园后不能适应社会,这究竟是教育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真的说不清楚……——小迷
不知道别人怎么做,如果是我,肯定不会让孩子在家上学的。
一方面大部分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教育体系根本不科学,根本无法满足孩子循序渐进的成长;另一方面孩子脱离的学校这个集体,很可能造成孤僻、内向的性格。
如此两方面,我是不敢把孩子放家里。
——李特
那些个别成功的也只是个别案例,而且是在国外的一些家庭。
在中国,在家能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的家长,可能还是比较少吧,孩子从小,就应该和同龄人一起成长,如果每天都是家长来教育孩子,必然在教育过程中,大人的一些较为成熟的思想就会潜移默化的灌输到孩子的身上,让孩子的童年有一些不应该有的成人思想与思维。
至于应试教育抹杀孩子的天赋与个性问题,应该改变的不是家长的培育方式,而应该是国家教育体制的改变。
——施凤刚
我不会。
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教育方法,对待孩子我不能保证自己时刻有最好的状态。
也许会急躁,会把自己的脾气传染给孩子,再说了,孩子由一个人教也不好吧。
我还是倾向于把孩子交给学校。
——贝拉
学校教育自然有学校教育的好处,只是当下如果能够在家庭当中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成长,选择家庭教育又何乐而不为呢?毕竟,现在国内的学校教育确实东西太多,甚至是在磨灭孩子很多原本的天性。
长此以往,还不如结合孩子本身的天性选择自我为主的家庭教育,说不准这样更能缩短我们获得诺贝尔奖的时间。
在面对极力出现的家庭教育的时候,我们本身也是该审视学校教育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偏差了。
——杨文
让孩子在家上学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其中也有比较成功的案例,但请记住这只是个例。
对于像我一样芸芸平凡的人,我想可能还是会选择学校教育,毕竟这才是我们的正确选择。
让孩子在家上学需要很多的外在和内置因素,比如孩子的性格和条件,比如自
己的能力和条件,比如周围的环境和条件等等,只有这些条件达到了你才可以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
当然对于许多行动派来说,可能并不需要这么多条件,只要自己愿意就行。
我虽然不会这么去做,但还是支持这样去做得同仁,正如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最后还是要提醒一句,让孩子在家上学,要三思而行,量力而为。
——倪卫校
深度讨论:你会让孩子“在家上学”吗?(2)
分享到:
2011-10-09 09:52 作者:倪卫校来源:半月谈网字号:T|T
摘要:开学伊始,正当不少家长挤破脑袋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名校,进好班的时候,却有这么一部分家长,逆其道而行,把孩子从学校接回家中,自己充任教育之责。
推荐导读
∙支招:考研英语法宝
∙2012年考研复习规划
∙2011年雅思考试备考辅导
∙2012考研热点问题解答
我在给孩子选学校时,开始是最一般最普通的学校,不凑热闹,小孩子就是学着玩着长着,还不成熟,就那么一点知识,至于每天都抓得那么紧那么累吗?后来,就有了打算让其在家里学,自己教的想法。
当然,每一种教育形式肯定都会有自己的利弊,在家学习也一样。
但是,至少在家里,父母的爱心会多一些,作业会适度一些,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格来培养,而不是灌输知识的机器和批量制造的产品;至于集体活动,也可以适当时间安排参加一些同龄人游戏、社交、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等等,也可以想办法。
同时,在家里学,对父母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方法有着较高的要求,也不是人人都能适应的。
——栗彦卿
孩子在家上学,其实是家长对中国的教育很失望的结果。
长期以来,中国的义务教育虽然高举着“素质教育”的口号,但实际上却把应试教育发挥到了极致:为了实现读大学这一目标,学校、家长、学生下足了“苦功”,择校热持续升温,全职陪读也时有发生,学生课业负担十分沉重,身体素质日渐变差,中小学生成了“最累一族”。
为了学生考试能取得好成绩,学校不惜砍掉体育、美术、音乐等占用时间还不能带来“效益”的副科,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地培养学生们应试的能力。
以至于出现中国学生“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的尴尬现象。
这种本末倒置的教育体制,会让越来越多的家长感到失望甚至愤怒,如不尽早改革,毁掉的不仅是学生本身,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周明欣
其实中国的教育模式愈发不适合孩子的成长,几乎所有的创意性想法都被否决,龙应台先生的“大学幼稚园”一说很好地阐述了这点,每个人都是机器人,机械性地重复,没有特点。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产物。
不仅如此,经世致用的教育原则把孩子们真正应该培养的情操和价值观全盘否定,每个孩子争先恐后成为大人希望他们成为的千篇一律的人,不去想孩子们的兴趣所在,也不去想每个人特定的个性特征。
然后按照他们可笑的标准把孩子们分成优等生和差生。
——胡倩
我觉得还是让孩子上学。
原因有三:一家长不一定有时间来教导孩子,就算有,能否胜任也是问题;二假如让孩子在家里学习,那他就难接触到外边,和外边的同龄孩子可能会有一些区别;三在学校信息量大,丰富的课余生活等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杨善炯
中国的教育制度确实有种种弊端,但我依然不会让孩子在家里上学。
一我没有时间,二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群体。
案例中在家上学成功的人只是特例,他的成功有个人原因,社会原因和家庭原因等等。
——李斐
各有利弊吧,学校教育会系统些,老师也比家人在教育方面更有经验,而且老师在学生面前更有威严,而且学校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伙伴,有伙伴的童年生活会更加精彩,还有可以让孩子知道怎么跟别人相处,这对于学好如何做人有帮助,但是学校教育过于死板,而且不可以选择地学习。
而在家学习可以更自由些,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也是如此,选择性更多一些,可以充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而且孩子也会更快乐,更自由些,当然家长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并且家长要有这个能力,否则会适得其反。
——孙琴
深度讨论:你会让孩子“在家上学”吗?(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