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书院的仪式教育活动及其现代价值
古代书院教育教学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
古代书院教育教学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王桂相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教育组织形式,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清末改制为新式学堂,延绵1000余年,其别具一格的教育教学特色,对我国当代教育改革和开展具有许多借鉴意义。
一、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既是教育教学中心,又是学术研究基地,是著名学者进行学术活动的中心。
书院的主持人多为名师宿儒,既热衷于从事培养人才的教育教学工作,又积极从事学术理论的研究与传播,承当着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双重职责,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二者相得益彰。
历代书院的主持人(山长)几乎都是学坛巨子,学有专长,不少人在学术上自成流派。
他们在书院里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所学以他们自己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这样就把教学和学术研究结合了起来。
如宋明两代书院的勃兴与宋明理学的高度开展有关。
由于学术大师们充分利用书院来宣传与开展学术,这就使得学校教育与学术研究关系空前紧密,并且使学术流派在地理上得到广泛的传播。
反观现在我们的教学与研究,很多人的教与研相互脱节。
学生难以学到高深的学问,老师难以做出高深的学问。
我们的中等教育围绕高考指挥棒,本科教育围绕考研指挥棒,教材是全国通用的教材。
而古代书院将教育活动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表达了书院教育的独立精神,这种独立包括独立组织、独立进行教学和学术研究,对于当今的教育界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二、尊重学术自由开放教学书院盛行讲会制度,提倡百家争鸣,形成一种宽松的学术气氛。
书院盛行的“讲会〞活动始于南宋,在明代得到很大开展,一直延续到清代,并逐步制度化、组织化。
历史上一些影响较大的书院都有关于讲会制度的规定。
如“白鹿洞书院续规〞规定了明确的会讲之期,且规定即非公讲之日也可随时研讨。
书院的讲会制度鼓励不同学派共同讲学、平等论学,以探究一个学派精义之处或辨析不同学派主张之异同。
讲会以学问为重,推崇辩论争鸣、取长补短的学风。
古代书院入学仪式
古代书院入学仪式古代书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
而古代书院入学仪式,则是书院中一个庄严而隆重的仪式,它标志着学子们正式进入书院学习的阶段。
古代书院入学仪式通常在每年的春秋两季举行,一般在清晨开始。
当天,学院的大门前聚集了一批批焦急而又兴奋的学子们,他们身着整齐的服装,手捧着自己准备已久的入学礼物,等待着仪式的开始。
仪式开始前,书院中的学官们会首先整顿行列,摆出整齐而庄重的阵势。
随后,一位学官会走上讲台,宣读入学仪式的规定和要求,并向学子们讲解书院的历史和发展。
这段讲话不仅是对书院的介绍,更是对学生们的期望和鼓励。
接下来,学官会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个宣布学生的姓名,并颁发入学文凭或证书。
学生们接过文凭后,会行礼致谢,表示对书院的感激之情。
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和荣耀,因为他们终于能够踏入自己梦寐以求的书院,开始接受真正的学问。
入学仪式的高潮部分是入学誓词的宣读。
学生们手捧誓词,庄严地宣读自己对学院的忠诚和对学问的追求。
他们誓言要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勤奋学习,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仪式结束后,学官们会组织学生们进行一系列的入学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各种文艺表演、学术讲座和社交聚会等,旨在增进学生们的友谊和互相的了解,激发他们对学问的热爱和求知欲望。
古代书院入学仪式的举行,不仅是一种传统仪式,更是对学子们的期望和鼓励。
它象征着学子们从此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他们将在书院的培养下茁壮成长,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
通过入学仪式,学生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书院的庄重和严肃,更能够培养起对学问的崇敬之情。
他们将在书院中接受严格的学术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素养,为将来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代书院入学仪式的庄严和隆重,是中国古代教育传统的重要体现。
它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注入坚定的信念和热情。
国学书院开园仪式活动方案
国学书院开园仪式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国学热潮逐渐兴起。
为了促进国学的传承与发展,我校决定开设国学书院,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传统价值观。
为此,特举行国学书院开园仪式,旨在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和参与,共同推动国学教育的普及。
二、活动目标1. 宣传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师生对国学的认知和兴趣;2. 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统美德;3. 打造国学交流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4. 增进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国学教育的发展。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XX年XX月XX日上午9:00地点:学校图书馆二楼四、活动流程1. 开幕式(9:00-9:30)- 主持人致辞:介绍活动背景、目标和意义;- 学校领导致辞:对国学书院的开设表示祝贺,并强调其重要性; - 嘉宾发言: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发表演讲,分享国学教育的经验和见解;- 揭幕仪式:由学校领导和嘉宾共同揭开国学书院的牌匾,并在仪式上合影留念。
2. 国学讲座(9:30-10:30)- 邀请知名国学专家进行讲座,内容涵盖经典著作、典籍研究、文化解读等方面;- 学生代表发言:邀请国学爱好者的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互动环节:开设问答环节,与听众互动交流,增加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3. 国学展览(10:30-11:30)- 在展览区域设置各类国学文化展示板块,包括经典书籍、文物模型、书法作品等;- 邀请学生参与展览,展示自己的国学研究成果和作品;- 设置互动环节,如国学知识竞赛、国学书法体验等,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4. 国学体验活动(11:30-12:00)- 邀请国学艺术团队进行表演,如古琴演奏、京剧唱段、传统舞蹈等;- 学生参与体验环节,如国学书法、国学茶道、古代服饰试穿等; - 设置展示互动区域,供学生自由参观和体验,增加参与度和趣味性。
五、宣传推广1. 制作宣传海报和宣传册,张贴在学校各重要位置和班级公告栏;2. 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和相关文章;3. 邀请校园媒体、本地媒体进行报道,扩大活动影响力;4. 邀请学校师生代表参加其他学校或机构的座谈会、交流活动,进行互动宣传。
古代书院的教学管理特色及其现代意义
古代书院的教学管理特色及其现代意义引言书院是中国古代特色的教学组织形式,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中国书院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中国流传千年的教育研究结构,是我国封建教育的重要辅助和有益补充。
面对新时代的文化要求,重新审视书院,目的是把书院教育中的闪光点攫取下来,使其能够结合现代教育的现状,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积极的运用,以此推动现代教育的不断前进。
新课改的前提下,国家和社会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学校在积极的倡导新教育观念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的一些弊端。
因此,作者认为,探寻书院教学中处处体现出的多层次、多方式的教学和管理特色对现代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对于尽早实现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开放性的学术交流都有很大益处。
这也是论文选题的背景所在。
一、古代书院的产生和发展概况(一)古代书院的产生书院是指以私人创建或主持为主,收藏一定数量的图书,聚徒讲学,重视读书自学,师生共同研讨,高于一般蒙学的特殊教育组织形式。
[1]广收图书、聚徒讲学为书院教育的本质特征。
“刚开始时,书院只是一种藏书楼或者学者们聚集一起讨论学术问题的场所,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机构。
”[2]袁枚的《随园随笔》记载,书院之名始于唐代,主要职责是为朝廷修书。
而作为真正教育机构的书院,始于私人著书讲学。
科举的刺激、学者的留意、地主家族政治的需要、官学的颓废,都促使了中唐时期私学性质的书院产生[3]。
书院的职能全面进入讲学和读书阶段,是在唐末五代时期。
社会的动荡、文化的衰落,使士儒们寄居草野,潜身讲学。
书院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
作为古代高等教育机构,书院在其千年的办学历程中,积累并形成了许多具有科学内涵的教学和管理特色。
(二)古代书院的发展概况北宋时期,书院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组织形式,以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
在宋朝出现了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石鼓书院、嵩阳书院等著名书院,对当时教育文化起到很大作用。
书院精神以及现实意义
书院精神以及现实意义书院精神是指在学术和人文领域中,书院所倡导和追求的一种精神风貌。
它强调学术修养、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书院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带给人们积极的影响和启示。
书院精神的核心是学术修养。
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强调学术研究和学科交流。
在书院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个学科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同时,书院也鼓励学生进行学术研究,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和发表学术论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院精神强调人文关怀。
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倡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心他人,具备社会责任感。
在书院中,学生可以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书院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书院精神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广泛的学识和综合素质。
书院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术、人文和社会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培养。
这样的人才更具有竞争力,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书院精神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书院精神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等。
在书院中,学生可以接触到这些传统文化,了解其价值和意义,进而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文化。
书院精神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具备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这样的人才更能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书院精神以及现实意义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术修养和人文关怀,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中,书院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带给人们积极的影响和启示。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作者:刘丹丹来源:《文学教育》 2017年第16期刘丹丹内容摘要:书院是中国有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它在我国古代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古代书院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书院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重视学术研究,自由讲学,提倡尊师等方面值得当代高校借鉴。
书院提倡学术自由的教育精神,独立自主的培养模式,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很多的启示。
本文主要介绍了古代书院的产生与发展,古代书院的精神,现代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书院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现代高等教育古代书院教育启示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组织形式,是一种民间性的学术研究教育机构,它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书院虽然时盛时衰,当时它从唐末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最后,书院改为学堂,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然而,书院制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书院文化的消亡。
书院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对我国的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发展的学者更加热心研究古代书院,从中汲取营养,为当代高等教学改革和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
借鉴我国古代书院的长处,促进高校学生的发展,能够促进创新性学生的发展。
一、古代书院的产生与发展我国古代书院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背景。
首先,由于当时观学的衰落,使很多人失学,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唐朝进入了严重的危机,使社会陷入了无序的状态。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官学逐渐衰弱,很多失学的人另辟蹊径,其次,由于书籍积累和传播成本降低,民间印刷厂不断出现,使书籍更加广泛传播,最后,私人的讲学成为风尚,最终使古代书院逐渐的形成。
对于古代书院而言,其发展历程从南宋兴盛,到元代官学化,经历了明代的复兴,再到清代的类型分化与清晚期的学院改学堂。
在南宋时,朱熹等人为为了维系传统的文化教育,重振书院,这一时期的书院大多是理学家讲学的地方。
到了元代,书院逐渐官化,一些学者不愿做官,也不愿意任教,于是就到书院自行讲学,元朝政府对书院进行控制,使书院逐渐走向了官化。
中国古代书院文化的发展
中国古代书院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书院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墨子时期的“羽士学宫”,书院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在中国文化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书院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学问、文化和教育,曾经在历史长河中承载了人们的学习和启蒙。
书院概述书院是介于家塾和国子监之间的一种教育机构,类似于今天的私立学校。
中国古代的书院以传统礼仪、文化传承、祭祀典礼为重点,与此同时,书院也是重要的思想交流、观念转变和研究成果的交流中心。
中国的书院文化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官办书院,二是私家书院。
官办书院是由官方主持建立的学府,主要面向官员的家属和人民子弟,是传统官学体制的体现。
私家书院则是由富贵人家建立,主要面向普通百姓,是传统私塾的延续。
书院的教育流程非常严谨,一般会分为三个阶段:学童、门生和秀才。
学童是指未读经书或只读过初级经书的儿童,他们需要先学习千字文、三字经等基础文化知识。
门生是指已经读完经书,但还没有考取秀才资格的人,他们需要继续深入学习经书知识和文学课程。
秀才则是指已经通过科举考试,取得一定文化地位的人,他们承担着传承和推广文化的责任。
书院文化的传承书院文化的传承过程非常漫长,从墨子到唐朝到宋明清,历经数千年的时间。
书院文化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今天的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中国古代,书院文化主要通过书院建设、名士传声、经学讲习、诗词赋颂等途径进行。
书院建设是书院文化传承的基础,书院不仅提供教育场所,还是社交场所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名士传声是指在书院中邀请当地有名望的文学家、学者、官员等来讲学、咏论诗文。
经学讲习则是书院中最核心的教学内容,经学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权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诗词赋颂则是在书院中流行的文学活动,书当是宣扬文化,赋才是创作文学,诗则是讲究音韵押韵和语言意境的表现形式。
明清时代是中国古代书院文化的高峰期。
明朝时期,朝廷大力兴办官书院,许多私家书院也由富商巨贾助力,书院数量和规模均有了大幅增加。
传统书院的现代价值
古 人 之所 以如此 重视 祭祀 ,是 因为 书 院祭 祀 具有 多重 意义 ,这 是一种 有 意味 的仪 式 。 首 先 ,书 院祭 祀 的对象 ,有 别于 各级 官学 以 “道 冠古 今 ,德 参 天 地 ”的“先 圣 ”孔 子 为对 象 ,往 往 是与 书院关 系亲 近 的贤人 。但 是 ,平 庸 的人得 不 到尊 崇 ,碌 碌无 为 的人 享受 不到祭 祀 。书 院祭 祀的 先贤,除了与本乡本土有切近的关系之外 ,还必须不是等闲之辈 ,而是或者立功 、或者立德、或者立 言 ,具 有 “不朽 ”意义 的大 贤大 德 。祭 祀 就是要 表 达对 先 贤及 其 功业 的 礼敬 ,不 忘 他们 的恩情 ,回报 他们 的恩 惠 。所 以 ,书 院的祭祀 ,具 有表 彰圣 贤 、崇德 报功 的用 心 。 其 次 ,祭祀 的对 象在被 推上 受人 顶礼 膜拜 的祭坛 之 后 ,他 们就 是 道 德 的 载体 、道 统 的 象 征 和文 化 的符 号 。人们 向他 们执 香行 供 ,参 拜 祭祀 ,也 不单 纯 是对 其 个 人 的感 戴 ,而 是 基 于对 他 所 代表 的
传统书院形制及其现代设计应用研究以关中书院为例
其次,书院教育的教育内容对现代教育也具有启示意义。书院教育注重经典 著作的研读,这使得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具备了扎实的基础。在现代教育中,我们 应该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通过经典著作的研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 合素质。
最后,书院教育的教育方式也对现代教育具有启示作用。书院教育注重师生 的互动交流,提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教育方式。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书院形制及其现代设计应用研 究以关中书院为例
01 引言
目录
02 传统书院形制
03 现代设计应用
04 关中书院实例
05 结论
06 参考内容
引言
书院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中,关中书院作为典型代表,对于了解传统书院形制及其现代设计应用具有重 要意义。本次演示将通过分析关中书院的建筑结构、装修风格、色彩搭配和空间 布局等方面,探讨传统书院形制的特色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岳麓书院的发展历程和实践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始建于北 宋,历经多次变迁,始终保持其教育特色。岳麓书院以儒家文化为核心,注重经 世致用,强调“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教育理念。在课程设置上,岳麓书院以 “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书院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首先,书院教育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具有重要 启示。书院教育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正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 目标。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使他们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参考内容
本次演示将探讨书院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并以岳麓书院为例进行具体阐 述。书院教育作为一种古老的教育形式,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对现代教育具 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传统文化传承中国古代书院与学宫的教育方式
传统文化传承中国古代书院与学宫的教育方式中国古代书院与学宫作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的代表,承载着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这些古老的学府为学子们提供了独特的教育方式,既注重文化传承,又重视品德培养。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书院与学宫的教育方式,探讨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
一、中国古代书院与学宫的兴起与发展中国古代书院与学宫作为教育机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当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中国盛行,书院则成为了儒学教育的重要场所。
书院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培养士人,推广儒学思想,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教育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书院与学宫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汉代兴起了国家性的学宫,如洛阳国子监和长安太学等,成为官方教育机构。
这些学宫的规模庞大,师资雄厚,培养了大批人才。
隋唐时期,学宫进一步兴盛,成为东亚教育的中心。
二、中国古代书院与学宫的教育方式中国古代书院与学宫的教育方式注重文化传承和德育培养的结合。
首先,书院重视经典的学习。
古代书院主要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如《论语》、《大学》等。
学生们需要通过背诵、讲解和演绎等方式来理解和掌握这些经典的内涵。
其次,书院注重师生关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中国古代书院与学宫中,师生关系被视为至高无上的。
学生们不仅尊重老师,还需要倾听老师的教诲,并从老师那里汲取智慧。
同时,老师也要起到引导、启迪学生的作用。
此外,中国古代书院与学宫非常重视礼仪教育。
古代学子要经常参加各种仪式和礼仪活动,如开学典礼、祭祀活动等。
经过这些活动的熏陶,学生们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三、中国古代书院与学宫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中国古代书院与学宫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承载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
首先,书院与学宫使得古代文化得以延续。
在书院中,学生们通过学习经典和与老师们的交流,能够深入了解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书院与学宫为传统文化的发扬提供了舞台。
学子们毕业后可以进入官场、学术界或其他领域,将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宋代书院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宋代书院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和教育现象,其中书院教育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
书院教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教育模式之一,它对后来的中国教育和文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它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宋代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书院教育则是这个黄金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宋代的书院里,学生们不仅学习了经典和文学,还学习了很多实用的知识,这些知识大多数与科技有关。
通过书院教育,学生们学会了制造工具、种植作物、处理土地等等实用的技能,这些技能让他们成为了很好的科技人才。
二、它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宋代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繁荣时期,书院教育也是这个繁荣的重要推手之一。
在宋代的书院里,学生们主要学习文学与诗歌创作,通过阅读和写作,他们不仅学会了文字的运用,也培养出了很多文学艺术人才。
这些人才在后来的宋代文学艺术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创造出了很多文学艺术的佳作,成为了宋代文化的重要代表。
三、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进步书院教育在促进科技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之外,还起到了很重要的社会稳定和进步的作用。
在宋代,书院教育成为了社会上流行的教育形式,通过书院教育,许多学子得到了机会接受教育。
这些学子中的大多数都来自中下层社会,通过书院教育,他们得到了一次跃升社会阶层的机会,成为了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这些人物与其他社会精英的交流和合作,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为宋代的繁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它对后来的中国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书院教育不仅对宋代的教育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还对后来的中国教育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宋代之后的几百年里,书院教育成为中国的重要教育形式之一。
虽然书院教育的形式不断发生改变,但它的核心思想和传统一直流传至今。
书院教育的价值观和方法一直是中国文化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历史以及中国教育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总结:宋代书院教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教育形式之一。
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与内容
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与内容古代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教育制度的重要来源和载体。
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与内容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对德育的重视,并通过经典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
一、教育理念古代书院强调德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强调学生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书院教育强调以立德、修身、修学为目标,通过学习儒家经典文化来塑造学子们的品德,使其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
二、教育内容1.经典文化的学习古代书院的教育内容主要以儒家经典文化为核心,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
学生在书院里通过阅读、背诵、讲解、讨论这些经典,来学习哲学思想、道德伦理和政治治理等方面的知识。
2.文学艺术的培养古代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
学院里设置诗歌、文学、音乐等课程,鼓励学生写作诗文,欣赏古代文学名著,并通过赏析和模仿来提高学生的文学才能。
同时,书院也进行吟诵、音乐和舞蹈等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礼仪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古代书院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和传统文化素养。
学生在书院中学习礼仪仪式、尊师重道等那种传统仪式和礼节,了解祖先智慧和文化的传统与价值。
这种教育旨在使学生具有敬畏和尊重传统文化的品质,并在各种场合中举止得体。
4.实践教育古代书院也注重实践教育。
通过实地考察、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增长见识,锻炼实践能力。
实践教育是对理论学习的补充和延伸,使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古代书院的意义和影响古代书院不仅是教育的场所,更是传承古代文化的平台。
书院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者和人才,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书院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人格修养,塑造了一批具有道德医德的人。
这些人不仅在学术和文化方面有所成就,而且在社会上也能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思想及对我国构建和谐大学师生关系的启示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思想及对我国构建和谐大学师生关系的启示1.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历史与特征古代书院教育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成熟于唐宋时期,而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一般认为,古代书院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既是高等学校,又是文化机构,也是学术活动场所,教育内容广泛,既有文化、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又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
书院的教育特点是“三书四才”,即教学以“三书”(《经》、《史》、《子》)为主,培养“四才”(文才、武才、礼才、医才)。
与现代大学相比,古代书院教育更注重班集式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密切关系和良好互动,而非单向传授。
另外,书院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日常生活和礼仪教育,师生之间是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教育和学术研究的,而不是单纯追求知识和成果。
这样的教育模式在当时社会注重礼治的传统下具有深刻的意义,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 书院教育对于构建和谐大学师生关系的启示书院教育对于现代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下面罗列了一些书院教育对于构建和谐大学师生关系的启示:2.1 师生互动与良好关系的培养书院教育注重师生之间的密切关系。
现代大学也应该注重师生互动和良好的关系,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师生平等、互信、互敬的关系。
这有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归属感,缓解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和教育失衡的问题,促进学术合作和共同发展。
2.2 更注重实际应用书院教育强调“四才”培养,不仅注重文化科学的学习,还涉及社会实践、道德伦理、人生观等课程内容。
现代大学也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注重与社会的联系,不再只局限于教学活动,而更多地开展教学和研究、实践和社会服务等多元化的活动,让大学成为学生自我发展和成长的中心。
2.3 侧重思想教育古代书院教育强调道德伦理教育,更多的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现代大学也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注重人性化的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
古代书院的教学管理特色及其现代意义
古代书院的教学管理特色及其现代意义引言书院是中国古代特色的教学组织形式,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中国书院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中国流传千年的教育研究结构,是我国封建教育的重要辅助和有益补充。
面对新时代的文化要求,重新审视书院,目的是把书院教育中的闪光点攫取下来,使其能够结合现代教育的现状,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积极的运用,以此推动现代教育的不断前进。
新课改的前提下,国家和社会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学校在积极的倡导新教育观念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的一些弊端。
因此,作者认为,探寻书院教学中处处体现出的多层次、多方式的教学和管理特色对现代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对于尽早实现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开放性的学术交流都有很大益处。
这也是论文选题的背景所在。
一、古代书院的产生和发展概况(一)古代书院的产生书院是指以私人创建或主持为主,收藏一定数量的图书,聚徒讲学,重视读书自学,师生共同研讨,高于一般蒙学的特殊教育组织形式。
[1]广收图书、聚徒讲学为书院教育的本质特征。
“刚开始时,书院只是一种藏书楼或者学者们聚集一起讨论学术问题的场所,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机构。
”[2]袁枚的《随园随笔》记载,书院之名始于唐代,主要职责是为朝廷修书。
而作为真正教育机构的书院,始于私人著书讲学。
科举的刺激、学者的留意、地主家族政治的需要、官学的颓废,都促使了中唐时期私学性质的书院产生[3]。
书院的职能全面进入讲学和读书阶段,是在唐末五代时期。
社会的动荡、文化的衰落,使士儒们寄居草野,潜身讲学。
书院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
作为古代高等教育机构,书院在其千年的办学历程中,积累并形成了许多具有科学内涵的教学和管理特色。
(二)古代书院的发展概况北宋时期,书院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组织形式,以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
在宋朝出现了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石鼓书院、嵩阳书院等著名书院,对当时教育文化起到很大作用。
中国传统师生礼仪的当代价值
范的就有三部之多 ,通称 “ 三礼” ——《 周礼》 《 、仪 礼 》《 、礼记 》这 成为 中国历 代读 书人 的必读 书籍 。 , 孔 子 认 为 “ 学 礼 , 以立 ” “ ” 一 个 人 的 立 身 之 不 无 ,礼 是
亮, 原来 古人 在礼 仪方 面可 以做 得 如此 细致 , 子 女
婉 约 、 子 内敛 、 为有度 、 止有 礼 。其 实 , 中 国 男 行 举 对
传统礼仪进行考究的批判的借鉴 ,对当代 国人素质 提高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其独特 的传统
文 化 ,PL 文化 。 国著 名 的历史 学 家钱穆 先 生在 IS 仪  ̄ 中 会 见 美 国 学 者 邓 尔 麟 时 说 : 中 国 文 化 的 特 质 是 “ ‘ ’西 方语 言 中没有 ‘ ’ 同义词 ; 礼 。 礼 的 它是整 个 中 国 人 世界 里 的一 切 习俗行 为 的准则 ,标 志着 中国 的特 殊性 ” 。也 就是 说 , 同于西方 人 眼 中 的礼 仪— — 根 不
比较重 。这种 祭祀 礼节 表示 “ 为学 , 尊师 在前 ” 表 明 ,
自己卑下 恭谦 、 心学 习的心 意 。 诚 也有 的地 方是送 青 菜 和 豆腐 , 一清 ( 菜 ) 白( 以“ 青 - 豆腐 )赞 颂 老 师 的 ”
高尚道德。 尊师辞世 , 学生要参加为其举行的丧葬活 动 , 且要 为其守 丧 。圣人孔 子 去世后 , 并 学生们 在 其 坟旁搭起草房 , 守丧三年后 , 才悲痛离 去 , 而子贡不
保护神。表示对本行业敬重 , 从业的虔诚 , 同时也是
开展仪式教育活动的意义
开展仪式教育活动的意义古代中国的仪式教育活动,也称为仪礼教育,是一套由政治、文化、宗教和社会活动构成的整体体系。
仪礼定义的提出者认为:仪礼是特定的民族和社会,具有固定传统,作为某种宗教和信仰和身份地位的象征,可以以一种外在形式表现、传承和补充某种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以追求在不同时期和社会生活所需要的一种宗教思想和道德规范。
在中国古代,仪式教育活动是帝王制度下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控制社会安定的一种方法。
每个社会群体都要求有一套统一的、具备传承功能的仪礼教育活动,使社会传统和文化更加清晰,使公众更加认知到社会价值和法律法规规范,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平安。
此外,在仪式教育活动当中,要求完善礼仪,既层级分明又客观正确,是传承和发展某一文化的有效手段。
传统仪式教育,沿袭着过去曾经流传过来的礼仪,无形中支撑着人们凝聚性,在某种社会规范下召唤起人们特有的文化传统,促使传统文化延续,并促进文化的进步及其影响力,使得一个民族的思想道德、文化精神得到不断的负面发展,长期影响一个民族的发展。
同时,仪式教育又是政治性质的,它不仅仅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也是一种政治操控,它能够起到促使社会形态发展,促使政治制度发展、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作用。
同时教育中有许多典型,可以帮助人们分析政治局势及其变化,深入了解历史人物和传统之间的关系,进而对立体局的战略分析,为当前的政治状况提供重要的历史教训,以此帮助掌控社会发展。
因此,仪式教育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可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帮助建立对传统文化、正确观念与道德规范的尊重,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提升人民的审美和成就感,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把传统文化深入到民间,让传统文化激活,将传统仪礼学习融入国家民族文化的大潮。
强化书院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高文化涵养素质
强化书院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高文化涵养素质2023年,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科技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社会的发展使我们的经济水平越来越高。
但我们也发现,在这样的发展进程中,我们的精神生活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神脊梁。
它是人类历史和文明的积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文化自信的体现。
因此,强化书院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高文化涵养素质,成为了我们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书院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中国古代的私塾,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机构。
在书院这种传统的学习场所里,古人们不仅学习了典籍礼仪,也传承了中华文化的艺术、哲学、道德等方面的精髓。
在书院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中,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传承古人遗产,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是民族精神的支柱。
因此,我们需要很好地传承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真正成为我们心灵的寄托。
在书院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中,我们要从传统仪式、经典阅读、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着手,让文化传承不断发扬光大。
二、增强文化教育的力度,提高文化素养文化教育是我们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石。
只有让每一个学生都接受足够的文化教育,才能真正让文化传承在我们当中发扬光大。
因此,我们需要提高文化教育的力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校里接受到充分的中华文化教育。
三、引导青少年亲近自然,体验生命生命是非常宝贵的,青少年因为年轻而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但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进程却让很多青少年的生活充满了压力和忧虑。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教育手段,让青少年亲近自然,感受生命的宝贵,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四、通过“文化+科技”探索文化传承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因此也需要通过一些科技手段来发扬传统文化和推广新兴的文化形式。
我们需要多方查找文化传承的新渠道,只有通过科技的发展手段为文化传承保驾护航,才可使文化得以大发展。
强化书院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高文化涵养素质,是我们社会在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传统书院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传统书院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萧寒程龙伟第707期古代书院作为我国传统人文文化、儒家教育的典范,秉承儒家“以仁德为本为先”的道德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重立志,重力行,尊师益友,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教育史上历时千余载,至今仍被世人发扬传承,对于当代社会尤其是现代教育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中国传统书院的讲会仪式很好地体现了书院作为古代学术机构,重视学术自觉、推崇学派传承和鼓励学术自由的特点。
当代高校的仪式教育活动也可以借鉴这些优秀传统,在仪式中体现大学的学术自觉,倡导与不同信仰、不同学派之间的交锋和融合,以及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对话。
传统书院的讲会仪式很好地体现了书院作为古代学术机构,重视学术自觉、推崇学派传承和鼓励学术自由的特点。
当代高校的仪式教育活动也可以借鉴这些优秀传统,在仪式中体现大学的学术自觉,倡导与不同信仰、不同学派之间的交锋和融合,以及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对话。
传统书院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史和学术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关键就在于其独创的“讲会制”和“会讲制”。
讲会仪式和讲会内容成为书院坚持学术研究、独立自主办学的标志。
当今高校中的“学术论坛”与传统书院“讲会制”有类似之处。
当前一些高校开始通过聘请校外名师到学校讲述系列报告,学校自身成立研讨会组织或者开展名师在线交流讨论等等一系列的活动,引起师生对于学术问题的重视,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
在这些学术活动举行前,可以效仿传统书院讲会仪式,规范学术活动,营造学术氛围,让参与者真正融入学术讨论的情境中。
传统书院仪式教育活动明显地具有文化传承和文化传播的功能。
祭祀仪式确立道统及学统,讲学仪式又扩大了学术影响及学派传承。
例如,高校纪念型仪式教育活动保证了信息的重新收录,是一种集体在场,也是一种文化再造。
在具体的仪式过程中,时间符号被赋予特殊意义,它引导学生重温历史,强化记忆。
从空间看,仪式教育活动场所除了占有客观的位置,其中的物件还被赋予了特定意义。
岳麓书院祭祀空间、仪式及其教化功能
教育文化论坛㊀2020年第1期区域教育文化纵横收稿日期:2019-11-12作者简介:刘雅真ꎬ女ꎬ湖南邵阳人ꎬ在读硕士研究生ꎮ研究方向:外国教育史ꎮ岳麓书院祭祀空间㊁仪式及其教化功能刘雅真(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ꎬ湖南长沙㊀410006)摘㊀要:祭祀是书院办学的三大规制之一ꎮ岳麓书院作为古代四大书院之首ꎬ其祭祀场所丰富ꎬ祭祀规模宏大ꎮ梳理岳麓书院祭祀空间的变化及其祭祀之程式发现ꎬ岳麓书院祭祀空间井然有序ꎬ符合儒家礼制ꎻ所祀之人依时而增ꎬ日趋官学化ꎮ其教化功能在于:祭以学礼ꎬ立志明心ꎻ示教于生ꎬ经世济用ꎻ彰示道统ꎬ传学湖湘ꎻ开化民众ꎬ移风易俗ꎮ关键词:岳麓书院ꎻ祭祀ꎻ空间ꎻ仪式ꎻ教化中图分类号:G529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674-7615(2020)01-0030-06DOI:10.15958/j.cnki.jywhlt.2020.01.005TheSacrificialSpaceꎬCeremonyandItsEducationalFunctionofYueluAcademyLIUYazhen(SchoolofEducationScienceꎬHunanNormalUniversityꎬChangshaꎬHu nanꎬChinaꎬ410006)Abstract:Sacrificeisoneofthethreemajorregulationsforrunningaacademy.AsthefirstofthefourancientacademiesꎬYueluAcademyisrichinSacrificeritualsitesandgrandinritualscale.ThroughanalyzingthechangesintheSacrificespaceaswellastheformsofYueluAcademyꎬthepaperfindsthattheritualspaceofYueluAcademywasinorderandconformedtotheConfucianritualsystemꎻthepeoplewhoweresacrificedincreasedintimeandbecamemoreofficial.Itseducationalfunc ̄tionswere:offeringsacrificestotheritualsꎬdeterminingtobeclear-mindedꎻteachinginthelifeꎬadministratingtheworldꎻhighlightingtheTaoꎬpassingthecultureofHunanꎻcultivatingpeopleꎬandchangingthecustoms.Keywords:YueluAcademyꎻsacrificeꎻspaceꎻritualꎻeducation㊀㊀祭祀是古代礼仪教育的重要方式ꎬ 学礼㊁知礼㊁懂礼㊁讲礼㊁行礼 是古代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ꎮ祭祀在哪祭㊁祭谁㊁怎么祭一直是古代官员和学者关注的问题ꎬ书院形成之初便有了祭祀ꎬ尔后祭祀与藏书㊁讲学一起并称为书院的三大事业ꎮ目前学界对于书院祭祀的研究主要有两种:一是偏向于宏观研究ꎬ如肖永明对书院的祭祀及教育功能进行了探究ꎬ左伟梳理了书院祭祀的发展变迁史并阐释了其教育意涵ꎬ蒋建国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播的角度研究了书院祭祀的社会空间ꎻ二是强调地域性ꎬ如于晓红对清代河南书院的祭祀进行了研究ꎬ胡长春探析了江西古代书院的祭祀活动和社会功能ꎮ总体来说ꎬ研究具有宏观性ꎬ对个别书院祭祀的研究较少ꎮ岳麓书院自宋刘珙建院ꎬ即沿袭西周以来学校祭祀的传统ꎮ此后ꎬ祭祀空间不断变化ꎬ祭祀仪程也愈加正式ꎮ岳麓书院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ꎬ其祭祀不仅发挥了 教 与 化 的功能ꎬ还显示出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ꎮ㊀㊀一㊁书院祭祀空间的流变祭祀空间中的祠宇和所祀之人都属无言之教ꎮ岳麓书院祭祀场所主要有文庙和专祠ꎬ供祀对象有先圣㊁先贤㊁先儒㊁乡贤㊁名宦等[1]23ꎬ祠宇十分丰富ꎬ刘雅真:岳麓书院祭祀空间㊁仪式及其教化功能区域教育文化纵横所祀之人最后统计达两百之众ꎮ其祠宇之众ꎬ门类之丰ꎬ在海内外亦属罕见ꎮ但岳麓书院的祭祀格局并不是建院即成定局ꎬ而是经过了漫长岁月数代人的努力才演化成现今的形式ꎮ1.孔子一门独供北宋时期ꎬ岳麓书院供祭之所主要是 礼殿 (又称孔子堂)ꎮ咸平二年(999)ꎬ潭洲知州李允则扩建岳麓书院时请辟水田ꎬ祀先师先哲ꎬ有王禹偁作«潭洲岳麓山书院记»记载: 塑先师十哲之像ꎬ画七十二贤ꎬ华衮珠旒ꎬ缝掖章甫ꎬ毕按旧制ꎬ伊然如生ꎮ请辟水田ꎬ供春秋之释典ꎻ奏颁文疏ꎬ备生徒之肄业ꎮ [2]52李允则扩建岳麓书院时承袭旧制ꎬ主祀孔子及其贤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ꎮ对于北宋供祀孔子一门ꎬ元丰十年(1082)张舜民在«郴行录»中亦书 岳麓书院有孔子堂ꎬ御书阁ꎬ堂庑尚完ꎬ清泉经流堂下ꎬ景意极于潇湘ꎮ [2]44学堂对于孔子的祭祀自汉代已经开始ꎬ所以岳麓书院办学之初还是祭祀儒家一门ꎮ2.圣人与贤人分供至南宋ꎬ书院供祭日趋丰富ꎮ乾道元年(1165)ꎬ刘珙建院时还是主祭孔子一门ꎬ张栻为此作记 肖阙先圣像于殿中ꎬ列绘七十子ꎬ而加藏书于堂之北 ꎮ此时岳麓书院基本是保持北宋原有规制ꎮ但随着朱张讲学后理学的兴盛ꎬ岳麓书院声名日起ꎬ成为天下书院之首ꎬ朱张弟子们亦在此传播朱张之学ꎮ为感先人建院有功ꎬ岳麓书院的祭祀典礼上开始祭祀岳麓书院的创始人们ꎮ嘉定十五年(1222)ꎬ真德秀亲往岳麓主持书院祭典ꎬ并撰写«祭太守朱公㊁山长周君㊁安抚刘公文»ꎬ祭祀对岳麓书院建院有功的朱洞㊁周式和刘珙ꎮ在祭文中ꎬ勉励岳麓学人继承朱洞等人的 传德劝学之心 ꎮ 某以菲材ꎬ谬承分阃ꎮ顾德凉何以长民ꎬ教化所先ꎬ敢不加意? [3]73真德秀祭祀朱洞㊁周式㊁刘珙等建院功勋ꎬ一则感怀先人建院有功ꎬ二则劝勉士子发扬岳麓的学术和教育ꎬ不枉先人建此学术圣地ꎮ真德秀亲往岳麓之时ꎬ正是 庆元党禁 被解除ꎬ理学和书院遭到重创ꎬ理学和书院教育亟待重建ꎬ需要大量的学术人才和治世人才ꎬ故真德秀以朱洞等一干建院功臣为榜样ꎬ劝勉书院学子ꎬ重振书院声名ꎬ发扬湖湘学术之光ꎮ在南宋还因孔子像发生过一段小插曲ꎮ前述所言ꎬ刘珙建院时肖孔子及七十子像ꎬ但南宋欧阳守道对此颇为不满ꎬ认为刘珙建院所肖孔子及七十子像太过粗糙ꎬ 谁谓此非吾夫子也?率意如此ꎬ故承误至今ꎮ后之绘七十子者又增误焉ꎮ [4]142他致书时任湖南转运副使吴子良请求重塑孔子像和绘七十子图像ꎮ真德秀和欧阳守道等一众朱张后学在岳麓兴学ꎬ推崇先圣及其门人ꎬ祭奠建院有功之士ꎬ他们以孔子为望ꎬ推崇朱张ꎬ愈加奠定朱张之学在岳麓的正统地位ꎮ元代岳麓书院所祀之人可分圣人和贤人两类ꎮ延祐元年(1314)ꎬ刘安仁率善化县主簿潘必大重建书院ꎬ吴澄在«重建岳麓书院记»中记载: 前礼殿ꎬ旁四斋ꎬ左诸贤祠ꎬ右百泉轩ꎬ后讲堂ꎮ [4]153这里提到前礼殿ꎬ礼殿在刘珙建院时便有ꎬ又名孔子堂ꎬ专祀孔子及其门人ꎬ礼殿在前中央位置ꎬ如此可见ꎬ元代岳麓书院对孔子亦是极为推崇的ꎮ而左边的诸贤祠供奉的是哪些贤人ꎬ我们无从可考ꎬ但是可以看到元代岳麓书院供奉之人有圣人和贤人两类ꎮ3.供祭之所日趋多样化明以后的祭祀便明显日趋多样化了ꎮ由前代只供祀圣人和贤人ꎬ到清代凡是书院人认为可以供祀的都供祀了ꎮ明中叶成化五年(1469)ꎬ长沙知府钱澍重建岳麓书院ꎬ在«岳麓志»中有记载ꎬ 肖先圣先贤之像于前殿ꎬ肖晦庵㊁南轩之像于后堂ꎮ [4]167前殿后堂ꎬ一祀先圣先贤ꎬ一祀张栻ꎮ钱澍兴建岳麓书院是 重兴于荒芜 ꎬ先圣先贤和张栻之像的塑造不仅是书院祭祀的惯例ꎬ在这里更是具有象征意义 书院要重振斯文ꎮ后陈钢任长沙通判时更是特建崇道祠专祀晦庵㊁南轩二先生ꎮ此时书院祭祀还保持着宋元遗风ꎬ分供圣人与贤人ꎮ在书院祭祀中ꎬ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是明代毁寺建院时在书院修建文庙ꎮ弘治十八年至正德二年(1505 1507)参议吴世忠毁道林寺ꎬ改向扩建ꎮ这次扩建ꎬ拆除了大成殿ꎬ以县文庙规制ꎬ另建明伦堂㊁两庑㊁泮池㊁棂星门等ꎬ并塑圣贤像ꎬ成为完整的文庙ꎬ与书院并列ꎬ自成一院ꎮ如果说宋元书院的祭祀还是书院规制中小规模的活动ꎬ那将书院祭祀建成文庙祭祀之规模实属非常ꎮ书院的扩建释放着一个信号 书院官学化倾向日趋明显ꎮ文庙本是太学之旁ꎬ天子视学祭祀之所ꎮ书院原来属于私学ꎬ其祭祀也是出于本学派对于学子的殷切希望ꎬ固然和当时官府选拔人才有一定关联ꎬ究其根本还是私学ꎮ明代以官府为主导毁寺建院ꎬ在书院旁建完整太庙ꎬ自此书院建制官学化ꎮ在当时的情形下ꎬ书院的扩建还肩负着儒佛之战的使命ꎬ圣人圣贤均配享太庙ꎬ佛寺被摧毁ꎬ重建的是时任统治者重兴儒学的决心ꎮ这一举措有警示意义ꎬ希望官绅士人以尊崇㊁敬畏之心对待儒家书院ꎬ匡正学统ꎮ㊀㊀教育文化论坛㊀2020年第1期JiaoYuWenHuaLunTan区域教育文化纵横除了文庙的祭祀ꎬ在主教学区之外ꎬ我们还可以看到明代岳麓书院其他祭祀之所ꎮ嘉靖五年(1526)知府杨表创建六君子堂ꎬ御史黄衷作«岳麓书院祠祀记»ꎬ记文中有崇道㊁崇教之说[3]102ꎮ虽后六君子堂又更名为七君子堂ꎬ尔后又更回六君子堂ꎬ但其始终是道㊁教崇祀之所ꎮ值得注意的是ꎬ万历四十四年(1616)ꎬ学道邹志隆重建道乡台祭祀宋代名臣邹道乡先生ꎮ这些祠堂与原有的朱张祠一道ꎬ形成岳麓书院的崇道㊁崇教之风ꎮ自邹志隆供奉宋代名臣邹道乡之始ꎬ明代岳麓书院又多了供奉之人ꎬ即名臣ꎮ 达则兼济天下ꎬ穷则独善其身 ꎬ在日益官学化的岳麓书院ꎬ供奉邹志隆无疑具有标志性作用ꎮ邹志隆作为一代名臣ꎬ其谏言忠行值得岳麓学子学习ꎬ在书院供奉ꎬ学子们日夜朔望谒拜ꎬ受无言之教ꎬ可为其肄业后成为名臣贤相做准备ꎮ清代岳麓书院的供祭之所和供祭之人十分丰富ꎬ前述孔子一门㊁贤人和书院建院有功者均是供祀之人ꎬ在此基础上ꎬ清代增加了许多祠宇ꎬ供祀之人门类也越来越多ꎮ首先ꎬ清代岳麓书院还开始祭祀有功于书院的地方官绅ꎮ嘉庆元年(1796)建李中丞祠ꎬ以祀巡抚李发甲㊁丁思孔㊁陈宏谋等有功于书院建设的地方官绅ꎮ其次ꎬ清代岳麓书院为山长们设专祠供奉ꎮ书院有罗典专祠ꎬ祀罗典ꎬ同时附祀宋代欧阳守道㊁顾杞㊁清代车万育等名山长[5]589ꎮ同治五年(1866)ꎬ新建了欧阳厚均专祠[4]298ꎮ此外ꎬ岳麓书院还祭祀了许多历史名人ꎮ嘉庆元年(1796)除建李中丞祠外ꎬ还建了屈子祠ꎬ祭祀屈原㊁贾谊㊁周敦颐等历史名人ꎮ后虽因各家意见不同祭祀的名人稍有改动ꎬ但岳麓祭祀历史名人的传统已然开始形成ꎬ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岳麓书院依然有屈子祠等ꎮ据统计ꎬ到同治年间ꎬ岳麓书院供祀之处前后相加有二十八处之多ꎬ受祀者达百人之众ꎮ㊀㊀二㊁书院祭祀仪式㊁仪程阐释1.祭祀时间与祭祀人员在祭祀的时间上ꎬ一般是农历每月的初一㊁十五ꎮ清以前具体我们已不可考ꎬ但在清代的学规里我们可以印证这一点ꎮ王文清的 朔望恭谒圣贤 ꎬ陈宏谋的 每逢朔望ꎬ黎明击点ꎮ诸生齐集ꎬ听教官率领ꎬ随从掌教赴文庙行三跪九叩礼ꎬ再赴朱张祠㊁六君子祠㊁道乡祠行一跪三叩礼ꎬ再于讲堂向掌教三揖ꎬ并向教官三揖ꎬ诸生相对各一揖 [3]298均有体现ꎮ鉴于岳麓书院有文庙ꎬ所以还有春秋大祭ꎮ 岳麓书院文庙春秋二祭ꎬ银一十四两ꎮ每月朔望ꎬ文庙㊁朱张祠㊁道乡祠㊁六贤祠㊁文昌阁五处香烛银共一两二钱ꎮ总共银二十八两四钱ꎮ [4]336此则条规虽是讲述祭祀用钱ꎬ但我们可以看到岳麓书院的春秋二祭与朔望之祭是明显不同的ꎮ春祭定在农历二月初三ꎬ秋祀则是在农历八月初九ꎮ清代罗典和袁名曜均有文记载ꎮ 今秋八月初九日值丁祭ꎬ以场期故ꎬ移祀月之初吉ꎮ 罗典的记文便是记载了八月初九的秋祭ꎮ而袁名曜则记录了春祭ꎬ 每岁仲春初三日设特祀 [3]741ꎮ此外ꎬ地方官员视学时ꎬ以示对儒家的尊重ꎬ往往也会在书院行祭祀礼ꎮ元大德三年(1299)ꎬ湖南肃政廉访使卢挚率师生行释菜礼ꎬ且作«岳麓书院舍菜礼成»诗记录事ꎮ明嘉靖十七年ꎬ王门弟子季本出任长沙知府ꎬ亦 率师生进谒孔子庙及朱张祠 ꎮ还有一些文人雅士闻岳麓之盛名ꎬ游经长沙时也会来谒拜ꎮ王守仁正德年间到访岳麓时ꎬ写下 殿堂释菜礼从宜ꎬ下拜朱张息游地 的诗句ꎬ可知王守仁有参拜朱张之举ꎮ书院师生春秋及朔望行祭礼业已成为例事ꎬ其在书院春秋大祭㊁朔望礼拜ꎬ长久熏陶㊁濡染圣贤名人之风采ꎬ既是礼仪教育ꎬ亦是道德教育ꎮ官员们率师生祭拜先人ꎬ则是期望众师生以先圣先贤为榜样ꎬ望师生学成 兼济天下 ꎻ同时对读书人的敬重ꎬ亦是向民众表示其为官重学㊁励学之举ꎮ其他人到访岳麓礼拜则是出于岳麓声名之盛以及对先圣先贤之学的向往ꎮ2.祭祀程式和祭田祭祀的礼仪则是分为释奠礼和释菜礼ꎬ祭祀仪式十分隆重ꎮ清代春秋大祭兼以太牢礼(牛㊁羊㊁猪)祭之ꎮ (圣殿)具太牢礼ꎬ兼牛㊁羊㊁豕三物ꎻ文昌别具少牢祀ꎬ兼羊㊁豕ꎮ [3]423 文昌阁:牛一㊁猪一㊁羊一(共三俎) [3]645春秋大祭祭品十分丰盛ꎬ除牛㊁羊㊁猪之外ꎬ祭品中还有鸡㊁鸭㊁鱼㊁果品等ꎮ一般祭祀孔子采用的是规格较高的 太牢 之礼ꎬ祭祀其他一般先贤祭品便较为简单了ꎮ在正式祭祀后有 颁胙 礼ꎬ主要是在祭祀活动结束后ꎬ将祭品分发给参与活动的人ꎮ清代袁名曜的«岳麓书院文昌阁碑记»里写道: 颁胙ꎬ颁胙:赞礼四人ꎬ读祝一人ꎬ纠仪一人ꎬ执帛爵二人ꎬ共八人ꎬ各颁羊肉一斤 ꎮ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ꎬ这些祭品是十分丰盛的ꎮ主要是颁给参与祭祀的人ꎬ其家人在享受的同时ꎬ亦会加深对祭祀活动的印象ꎮ岳麓祭祀的盛况还体现在其声势浩大上ꎮ春祭之时 鼓乐彻三日夜ꎬ鞭炮应山谷ꎬ约数万响不啻ꎮ 鼓乐鸣炮ꎬ且燃灯自朔日刘雅真:岳麓书院祭祀空间㊁仪式及其教化功能区域教育文化纵横直到望日ꎬ历时半月ꎮ其盛况周边百姓都可以见证ꎬ岳麓书院的辐射影响得到加强ꎮ除此类大祭之外ꎬ书院朔望的释菜礼仪程相对简化了很多ꎬ意义却是同样深远的ꎮ虽然没有相关岳麓书院释菜礼的记载ꎬ但是从官宦们重建岳麓书院所言书院祭祀 依旧制 来看ꎬ释菜礼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礼仪惯例ꎮ释菜礼主要是用 苹 (又叫蘋蒿)㊁ 蘩 (白蒿)等野生蔬菜祭奠先师ꎮ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时受困于陈㊁蔡之间ꎬ只能靠煮灰菜充饥ꎮ弟子皆以为到穷途末路之时ꎬ只有颜回仍每天 释菜于户外 ꎬ将所采蔬菜敬献给孔子ꎬ自己仍然坚守做人之原则[6]124ꎮ所以ꎬ后人举行释菜礼意在以颜回为榜样ꎬ以先生为师ꎬ不忘教诲之恩ꎮ元大德年间ꎬ卢挚便率师生行释菜礼ꎬ以示 景行思齐 ꎮ书院祭田虽不在祭祀仪程中明示出来ꎬ但作为其背后的重要经济支柱ꎬ十分重要ꎮ祭田是为解决书院祭祀费用而设置的ꎮ明代时期对于祭田的记录只有道乡祠祭田四十亩ꎬ清代祭田数目明显增加ꎮ前述所言清代岳麓书院祭祀声势浩大ꎬ祭品丰富ꎬ地方政府虽有拨款ꎬ但是远远不够ꎮ如乾隆二十八年岳麓书院仅祭祀一项开支为28.4两银[4]336ꎮ我们所知道的有文昌阁祭田六石ꎬ三闾大夫祠祭四十石等ꎬ其实还有地方官宦捐赠ꎬ到祭祀前夕ꎬ岳麓书院肄业的书生也会捐款以供春秋祭祀ꎮ仪典的首要作用就是使个体聚集起来ꎬ加深个体之间的关系ꎬ使彼此更加亲密[7]456ꎮ不论是书院春秋之祭燃灯鸣炮ꎬ还是祭祀之中的颁胙礼ꎬ亦或是由上而下的书院祭祀捐款ꎬ通过视觉㊁听觉㊁味觉㊁触觉将书院供奉者与所祭之人联系在一起ꎬ把这些所被尊崇的往圣先贤的信念保存下来ꎮ人们追忆过去ꎬ同时也维护着书院人的学术信仰ꎮ㊀㊀三、书院祭祀空间和仪式的特点1.祭祀空间井然有序ꎬ符合儒家礼制岳麓书院的祭祀空间是比较独特的ꎬ但其礼制十分规范ꎮ岳麓书院建有文庙ꎬ这是在书院建筑中罕见的ꎬ正规礼制是 左庙右学 的形式ꎬ北京国子监之左便为文庙ꎬ这也是祭祀礼制的传统ꎬ祭祀建筑在讲学建筑的左边ꎮ再反观岳麓书院的其他建筑ꎬ均是设于书院中轴线的左方ꎮ元代吴澄在«重建岳麓书院记»中就有记载 左诸贤祠 ꎬ之后书院祠宇也均如是而建ꎮ此外ꎬ祠宇建筑中所祀人物也是严格遵循礼仪方位来排列的ꎮ周敦颐是理学创始人ꎬ排于最北面之左ꎮ祭祀二程的四箴亭即在濂溪祠之下ꎬ剩下便是书院贤人名士了ꎮ特别指出的是ꎬ清李中丞对祠宇的方位做出过指示: 以濂溪之有专祠ꎬ礼固宜之ꎬ惟祠在朱张两夫子之右ꎬ位置尚未不妥ꎮ [8]203濂溪祠原本在崇道祠之右ꎬ亦即现在六君子堂的位置ꎬ但李中丞觉此不妥ꎬ后同人将其迁至如今之地ꎮ这里就显现出祠宇空间遵循礼制规范的严格程度ꎮ另一个遵循儒家礼制的特点是书院祭祀设画像而不设塑像ꎮ书院祭祀中多用木片做牌位ꎬ所祀之人也多用画像而不是用塑像ꎮ书院的建设受佛教㊁道教影响至深ꎮ佛寺一般选于或名山大川ꎬ或静林幽深之处ꎬ意为禅修ꎮ书院在选址时也受其影响ꎬ设址于山林胜地ꎮ聚徒讲学也是受佛教讲经之影响ꎬ此外还有学规制度等均受佛㊁道之影响ꎮ但是在祭祀上ꎬ书院坚守了儒家特色ꎮ朱洞时期便有塑像画贤之举ꎬ朱熹创议书院祭祀不设塑像ꎬ而用主木[9]164ꎮ最初夏商周主要以 尸 代死者受祭ꎬ在战国后逐渐以牌位㊁画像等方式代表受祭者ꎬ北宋开始有画像ꎬ后才有塑像[6]24-25ꎮ佛教传入中国后ꎬ雕塑技术在佛像的塑造中广泛运用ꎬ[10]但深受佛教影响的书院祭祀并没有受这一影响ꎮ书院祭祀还是采用主木和画像以代圣贤ꎬ这里与佛教祭祀有所区别ꎬ遵循儒家礼制ꎬ所折射的更多是对儒家以及理学背后的道和教的敬重ꎮ2.所祀之人依时而增ꎬ日趋官学化书院所祀之人会随着时代的更替㊁学术风向的变动而发生变化ꎮ北宋时期以恢复儒学ꎬ化潭洲之地方风俗为主ꎬ所祀之人主要是孔子及其贤弟子ꎬ刘珙等建院时也是想将书院建成有如齐鲁那样的儒乡ꎮ以书院之教影响周边ꎬ使百姓谦和㊁儒雅ꎬ保一方安宁ꎮ宋以后ꎬ儒学进而转化成为理学ꎬ岳麓书院成为全国闻名的理学圣地ꎬ颇负盛名ꎮ故宋以后所祭之人由先前的儒家大师ꎬ增加了诸如朱熹㊁张栻等理学大师ꎮ明代官学化倾向明显ꎬ明代设文庙ꎬ其实彰显的是书院由私学转而成为官学体系ꎮ明代特祀邹浩这样的诤臣谪宦ꎬ书院继承了前代经世致用之传统ꎬ真正激励学子们成为为民谋福利的好官ꎮ但到清代ꎬ追求科举之风日盛ꎮ增建文昌阁ꎬ鼓励生徒追求名第ꎮ嘉庆年间ꎬ山长袁名曜倡议依定制每年仲春初三日祭祀 文昌帝君 ꎬ足见当时祈求神灵保佑科举的风气[4]278ꎮ后在岳麓书院还建魁星楼ꎬ以期有状元出现ꎮ这些措施都表明岳麓书院越来越向官学靠拢ꎬ也越来越成为官学选拔人才的基地ꎮ㊀㊀教育文化论坛㊀2020年第1期JiaoYuWenHuaLunTan区域教育文化纵横㊀㊀四㊁书院祭祀空间㊁仪式的教化功能1.祭以学礼ꎬ立志明心祀与学分不开关系ꎮ知礼㊁行礼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ꎬ祭祀作为一个重要的礼仪程式ꎬ最初承担着礼仪教育的任务ꎮ书院学生日常学习中便有 礼 的学习ꎬ除学习周礼这一类理论知识之外ꎬ那么祭祀仪式便是最好的实践教育了ꎮ通过一系列的祭程祭礼ꎬ学生在恭敬拜祭中强化了 礼 的教育ꎮ进退㊁揖让这些看起来似乎是繁文缛节ꎬ但在一进一退中形成了 尊卑之制㊁礼让之节 ꎬ通过践行仪礼强化了学生心中对圣贤的崇敬之心ꎬ对道与教的敬仰之情ꎮ面对先圣先贤ꎬ怀着崇敬之心拜读祭文ꎮ在庄严的祭祀仪式中ꎬ诸生可感知先贤先儒的人格魅力ꎬ以立希圣希贤之志ꎮ尤其是励志型祠宇船山祠ꎬ王夫之不仅学术成就斐然ꎬ民族气节也十分高昂ꎬ将其立为诸生榜样ꎬ拉近了祠宇所祀之人与学生的距离ꎬ使生徒感到亲近ꎬ同为生徒ꎬ其成就并非遥不可及ꎮ但后期书院官学化后也出现了迷信ꎬ如拜文昌阁文昌帝君ꎬ人跪倒在神灵脚下ꎬ在科举的指挥棒下学习ꎮ2.示教于生ꎬ经世济用书院是学子们读书学习之所ꎬ书院学子所祭之人都是道德高尚㊁学识渊博的圣贤之辈ꎬ其朔望祭拜ꎬ耳濡目染ꎬ自会潜移默化沾染圣贤之气ꎮ书院设祭于院中ꎬ在学子们读圣贤之书的同时亦见画像或主木如见其人ꎬ书本人物立得更鲜明ꎬ学子们在祭祀中更直观感受圣贤圣儒的精神气质ꎬ缩短了彼此之间的心灵教育ꎮ所以ꎬ祭祀在教育中起着良好的辅助作用ꎬ祭祀树立典范ꎬ在书院空间内形成凝聚力ꎬ感召学子ꎮ岳麓书院除祀圣贤圣儒ꎬ还祭祀了一些名臣谪宦ꎮ岳麓书院有经世济用的传统ꎬ张栻主院时岳麓诸儒便将求仁之学与经邦济世统一ꎮ张栻筑道乡台祀诤臣邹浩ꎬ朱熹题额ꎮ邹道乡乃忠谏之士ꎬ张栻朱熹筑台祀之ꎬ不仅是 示仰止之思 ꎬ也在以道乡之品格感化诸生ꎮ在张栻经邦济世的教育下ꎬ出了有如吴猎与赵方这样通达直谏的名臣ꎮ后岳麓书院创屈子祠最重要的是倡导忠贞爱国的精神ꎬ这一精神在清代的体现便是 惟楚有才ꎬ于斯为盛 ꎮ在清一代ꎬ岳麓书院培养的人才活跃于政治㊁经济㊁军事㊁外交等多个领域ꎬ有的甚至成为了引领中国近代发展进程的历史性人物ꎮ3.彰示道统ꎬ传学湖湘书院祭祀还有传示道统的作用ꎮ宋以来书院的祭祀将周公请出了文庙ꎬ代之以孔子㊁颜回等儒家圣贤ꎬ自此确立学宫文庙只供奉儒者之统ꎬ与政治相分离ꎮ至南宋起各门派兴起ꎬ对本门派代表人物的祭祀会凝聚学派内部向心力ꎮ 书院学子朝夕生活在有着浓郁学派气息的氛围里ꎬ目睹本门学派的遗容塑像(或画像) 产生对本门学派的依恋与自豪ꎮ [11]142这种依恋与自豪感会深深根植于他们的文化学识中ꎬ延续下去ꎮ各大书院所祭之人是不相同的ꎮ姚江学派祭祀王守仁㊁陈献章等ꎻ干嘉学派从祀郑玄㊁许慎等汉代学者ꎻ湛若水学派祭祀湛若水等ꎻ明道书院祭祀的有比干㊁岳飞等[12]ꎻ岳麓书院祭祀的是周敦颐㊁朱熹㊁张栻之类的理学大师ꎬ而其他书院亦有其祭祀之人ꎮ南宋以来书院祭祀各学派先贤ꎬ从各书院祭祀对象的不同ꎬ我们可得知该书院所属学派ꎬ也为书院传示道统指明方向ꎮ于岳麓书院而言ꎬ士人传承与发扬的是湖湘道统ꎮ岳麓学院所祀ꎬ一为具有湖南特色的诤臣谪宦ꎬ如邹浩㊁屈原㊁贾谊等ꎻ二为对书院道统传承有功之人ꎬ如濂溪祠祀周敦颐ꎬ周敦颐的学说在其逝世后为湖湘学者胡宏㊁张栻所推崇ꎬ崇道祠祀朱熹与张栻ꎬ六君子堂祀与湘学有关的山长和官员ꎬ船山祠祀王夫之ꎬ慎斋祠祀罗典及其他山长ꎮ这些都是湖湘学统的重要人物ꎬ岳麓书院祭祀这些人物的目的是:标榜湖湘学统ꎬ激励士子以先贤先儒为榜样传承湖湘学统ꎬ与其他学派相区分ꎬ湖湘文化在这些先贤先儒的精神引领下独树一帜ꎮ4.开化民众ꎬ移风易俗祭祀的一个重要价值是ꎬ祭往圣先贤ꎬ崇道重教ꎬ实则开化民众ꎬ移风易俗ꎮ全祖望认为ꎬ当书院达到 从者如云 之盛况时ꎬ所 陶成 的ꎬ不仅是士人们八方来学ꎬ更是通过学生把教育影响散播开去[13]291ꎮ王禹偁的记文中提到 荆蛮 谁谓荆蛮 ?湖南在历史上属南蛮之地ꎬ蛮为不开化ꎮ唐末五代智睿等和尚办学之初就有化民易俗之愿ꎬ 湖南偏僻ꎬ风化凌夷ꎬ习俗暴恶ꎬ思见儒者之道ꎮ [2]53北宋朱洞创院后ꎬ书院讲学兴起ꎬ潭洲 教化大洽ꎬ学者皆振振雅训 ꎮ但朱洞离任后ꎬ岳麓 诸生逃散ꎬ六籍散亡ꎬ弦歌绝音ꎬ俎豆无睹 ꎮ所以岳麓书院自创院伊始就肩负着为楚地教化正名的艰巨使命ꎬ书院重修之时悬孔圣人之像ꎬ并言 谁谓潇湘ꎬ兹为洙泗ꎻ谁谓荆蛮ꎬ兹为邹鲁ꎮ 不仅仅是祭祀至圣先师ꎬ更是意欲与圣人之乡比肩ꎬ以书院办学为基点ꎬ大而化民ꎬ建一个通圣达礼的儒乡ꎮ而。
古代书院道德践履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古代书院道德践履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高军;王秋辉;眭国荣
【期刊名称】《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20)005
【摘要】介绍了古代书院的含义及功能.分析了古代书院道德践履的路径:通过加强祭祀道德践履,践行“礼仪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加强社会道德践履,初现“社会即学校”的思想雏形;加强日常生活践履,主张“生活即教育”的大教育论.阐释了古代书院道德践履的现代价值:以仪式活动为契机,发挥礼仪仪式的道德践履功能;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彰显社会实践的道德践履功能;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发挥日常生活的道德践履功能,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德育水平.
【总页数】4页(P608-611)
【作者】高军;王秋辉;眭国荣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2011学院,江苏南京 211816;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 211816;南京工业大学2011学院,江苏南京 2118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古代书院道德践履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J], 高军;王秋辉;眭国荣;;;
2.曾国藩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J], 关鸿临
3.江恒源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J], 徐刘香;赵蒙成
4.道德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J], 李斌
5.孟子的德性践履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J], 孙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院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在中国教育史、学术史和文化史上发挥过重要的影响。
当今中国高等教育中,有实行“书院制”的有益探索。
中国传统书院教育中蕴涵着许多优秀的因子,其注重仪式教育活动对士子的培养即是其中之一。
本文通过梳理中国传统书院的仪式教育活动,分析书院仪式教育活动的特点,进而探讨其对当代高等教育的价值和启示。
一、中国传统书院仪式教育活动的类型“仪式”这一专有名词早在19世纪就已出现,主要是表达人类经验的一个范畴存在。
[1]仪式教育活动的本质是通过情境设置聚集情绪,强调情绪渲染和情绪调动在学习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书院教育中的诸多仪式教育活动,无一不体现着书院教育家们通过情境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功能。
中国传统书院仪式教育活动的类型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
(一)祭祀仪式教育活动祭祀活动是中国传统书院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书院的标志性特征,被很多书院研究专家视作书院的“三大事业”之一。
[2]书院的祭祀仪式主要包括释奠礼、释菜礼和祭祀先贤。
中国传统书院自创建以来大多非常重视祭祀活动,早在北宋初年,书院中就已经存在祭祀活动。
岳麓书院的祭祀传统从北宋一直延续至清代,规模不断扩大和完善。
《新增丁祭公费记》中详细记载了清代乾隆六十年(1795年)岳麓书院的祭祀仪式教育活动。
“鼓乐彻三日夜,鞭爆应山谷,约数万响不舍,燃灯起朔日,讫于望日,历半月乃止。
”[3]从宋初至晚清,书院祭祀活动一直是书院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延至清代,更是出现了戴钧衡所言的“今天下郡县莫不有书院,亦莫不有崇祀之典”[4]的情形。
著名的徽州府紫阳书院关于“祀典”有着明确的章程,特别对祭祀仪式有详细、考究的规定。
[5]卷三祀典江西白鹿洞书院每年在郡守送生徒入院时举行释菜礼,每年春秋仲月仲丁日举行释奠礼。
在祭祀仪式前,所有参加仪式之人都需要“斋戒三日,不饮酒,不茹荤。
散斋二日,沐浴更衣,宿于别室。
致斋一日宿于洞中”[6]。
此外,一些书院学规中还对祭祀仪式中学生不重视的行为进行明确的惩罚,如,河南紫云书院规定书院释菜仪式中如果生徒“或托故不至,或跛倚笑语,礼貌不肃者,各纪过一次,实贴讲堂壁上”[7]。
与官方教育机构的祭祀仪式相比,传统书院祭祀仪式教育活动最重要的特征即祭祀先贤或乡贤。
书院祀贤仪式即是对官方“庙学”的延伸,又是“庙学”的补充,也是书院祭祀仪式的亮点所在。
北宋初期的书院主要是祭祀孔子,从南宋之后,书院多设先贤祭祠,周敦颐、二程、朱熹和王守仁等理学大师多为崇祀对象。
至明代,祭祀王守仁、陈献章等不同学派人物的书院增多,延至清代伴随乾嘉汉学的兴盛,书院又增加了对汉学大儒的祭祀。
书院祭祀仪式中很重要的功能是通过祭祀先贤来传播道统和传衍学派。
(二)讲会仪式教育活动书院讲会时间较为固定,会期一般为月会、大会两种。
明代是书院讲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如“区间联合大会”、“各级联属大会”等。
[8]清代书院讲会制度更为成熟,讲会仪式教育活动也更为正式。
例如,陕西关中书院资料中有记载:“每月四仲月,一会讲。
讲日,午初击鼓三声,各具本等服帽,诣至圣前四拜礼,随至冯恭定公少墟先生位前,礼亦如之。
礼毕,向各宪三恭,然后东西分班,相对一揖就坐。
以齿为序分,不可同班者退一席。
讲毕,击磬三声,仍诣至圣前,肃揖而退。
”在每次讲会前,会友还需要“斋戒三日”、“习礼成而后听讲”[9]。
由此可见,关中书院讲会仪式明确具体,甚至连讲会当日的服饰都做了具体规定。
明清时期讲会颇为盛行的徽州府,书院讲会形式更为多样,有院会、邑会、郡会和四郡大会等。
徽州府大小书院每次讲会前都举行仪式教育活动,并且格外庄重。
例如,徽州府紫阳书院大会于每年九月十三日开讲,讲会当日,“会赞先设先师位于堂上,设香案,会友如期咸至,至者升堂,揖先师、次揖会宗、次揖会长以下,交实录于先师前”,之后,举行一系列仪式活动,最后,分班揖,歌诗而散。
九月十五日,朱子诞辰,还特别举行释菜礼,其后继续会讲,至十六日散会。
总体而言,传统书院的讲会仪式明显分为讲会前准备仪式、当日迎接宾客和会友仪式、谒圣谒贤仪式和讲会辩难仪式等几个主要的阶段。
每个仪式过程都有严格的规定,充分体现了传统书院教育中对讲会活动的重视和尊重。
?教育史研究?中国传统书院的仪式教育活动及其现代价值(三)尊师仪式教育活动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习俗,书院教学过程中尤其重视形成亲密的师生关系,师生互相砥砺也是书院教育的一大特点。
清乾隆年间,《文石书院学约》中就提到“尊师友”:“传道解惑,莫过于师;劝善规过,必资于友。
是师友者,乃人生德业之所藉以成就者也。
”[10]书院仪式教育活动中无论是特殊的隆重的活动还是日常生活礼仪中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
山长或主讲教师到任时,许多书院都有严肃的迎师仪式。
白鹿洞书院在清代的迎师仪式非常严谨繁复。
“主洞、副讲初至,管干、堂长率诸生迎于独对亭,望舆一躬。
主洞、副讲举手即下舆,步至书院,诸生从。
先谒圣殿、各祠,赞拜如例。
诸生从而拜,管干、堂长、经长、学长为一班最先,次典谒、引赞一班,余生徒以齿序出。
”之后至彝伦堂,主洞和副讲再接受拜谒并答拜。
此后“再设两拜,主洞、副讲答以揖,尊师问道之义也”[11]。
湖南浏阳县狮山书院也强调:“诸生初至,进谒山长。
”[12]传统书院的尊师仪式规范严谨,体现了学生对老师、对知识的尊重,但是,书院尊师仪式并非绝对化教师的权威,在日常学习和讲会活动中,依旧倡导“质疑辩难”,体现了崇智尚学的良好精神。
二、中国传统书院仪式教育活动的特点综观中国传统书院中的各类仪式教育活动,其特点主要体现为神圣性、表演性和教育性三个主要方面。
(一)传统书院仪式教育活动的神圣性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仪式具有神圣性,因而仪式规定了人们在神圣对象面前应该具有怎样的行为举止。
[13]书院仪式教育活动无疑具有神圣性,而作为一种教育仪式,书院仪式更为强调仪式教育活动中的神圣感和庄严感。
为了保持仪式教育活动的神圣性,在各种仪式教育活动展开前,书院必须保持洁净。
例如,白鹿洞书院强调大成殿诸门平时要宜牢加关锁,不是仪式教育活动期间不得擅开,以防秽污亵渎。
[14]在仪式教育活动开始时,所有人必须参加盥洗和爵洗。
各种仪式开始后整个过程更是具有神圣庄严之感。
例如,康熙年间《岳麓书院学规》规定:“每日于讲堂讲经书一通。
夫既对圣贤之意,则不敢亵慢,务宜各顶冠束带,端坐辨难。
”[15](二)传统书院仪式教育活动的表演性仪式具有表演性,仪式活动中所呈现的行为常常另有深远的目的。
郭于华先生指出,仪式是通常被视为象征性的、表演性的、由文化传统所规定的一套行为方式。
[16]正是由于这种表演性或象征性,才使仪式教育活动产生了知识、思想和信仰,使其具有影响力。
书院仪式教育活动便是通过这种表演性和象征性来实现其道德教育和乡俗教化。
书院祭祀仪式过程就是文化符号的交流过程,通过祭祀活动,圣贤先师们与祭拜者们实现了情感上的对接。
祭祀朱子和乡贤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家乡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通过对先贤先师的顶礼膜拜,学生就会在极其生动的场景中来领受先贤先师的修身处世、人格品性以及为学进德等方面的道德教育。
因此,我们可以说,书院仪式教育活动的表演性扩展了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范畴,拓展了生徒士子情感、认知和行为的范围。
书院仪式教育活动的表演性,可以让参与者感到进入虚拟情境或者想象的世界,表演对圣贤先师的尊崇,从而能使所有参与者在仪式活动结束后,产生对仪式活动中行为的模仿,进而达到规训的目的。
(三)传统书院仪式教育活动的教育性与其他各种仪式教育活动相比,书院仪式教育活动呈现出最明显的特点即是具有教育性。
书院中的各种仪式,无论是祭祀仪式、会讲仪式还是尊师仪式等,其中的仪式要素都体现出对生徒言传身教的教育性。
书院中的各种仪式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书院掌教戴钧衡认为祭祀仪式的目的不仅仅是“徒以尊德尚道也”,而要“使来学者,景仰先型,钦慕夙徽,以砒砺观摩而成德”,并且“亦使教者,有所矜式,而不敢苟且于其间”[17]。
因此,书院祭祀仪式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法其人”、“求其学”、“思其道”的教育意义。
书院仪式教育活动的教育性还特别强调培养和激发士子们的社会责任感。
正如《东湖书院记》中称:“君子之学,岂徒屑屑于记诵之末者,固将求斯道焉……儒者相与讲习,有志于斯,以养其心,立其身而宏大其器业。
斯馆之作,固有望于斯也。
”[18]对士子们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书院仪式教育活动所倡导的教育宗旨,也是书院“成圣教育”的集中体现。
三、中国传统书院仪式教育活动的价值探析(一)书院仪式教育活动的德育价值中国传统书院教育家们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并且将“德育优先”的理念贯穿至书院教育的各个环节。
书院中所包含的各种仪式教育活动也是书院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院祭祀仪式以圣贤先师的道德品质为楷模,树立德育规范,以此陶冶士子们的品德修养,增强学生对儒学伦常观念的认同,激发他们的儒学信仰和社会责任感。
书院讲会仪式肃穆庄严,蕴涵尊师崇贤和尚礼重道的意义,向学生们展示儒学礼仪的过程,实际是一种生动的德育形式。
不仅如此,透过神圣庄重的书院仪式教育活动,学生们还可以身临其境地感知先贤先儒们的人格魅力,心生成圣成贤之志向。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书院的仪式教育活动就具有了道德教育与人格教育的社会功能。
书院仪式教育活动中特别重视发挥山长和教师的德育示范作用,强调以崇高的师德感化学生。
很多书院山长的为人为学本身就是一部德育教科书,他们的师德人格汇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给予学生们以教化和激励。
山长和教师们的师德典范,使之成为生徒心目中诲人不倦、德才兼备的良师益友。
(二)书院仪式教育活动的文化价值仪式具有很强的文化规定性。
约翰?费斯克认为,仪式是组织化的象征活动与典礼活动,是“用以界定和表现特殊的时刻、事件或变化所包含的社会与文化意味”[19]。
书院仪式教育活动本身就是书院教育中重要的文化事件。
将书院文化融入仪式教育活动中,书院群体内的师生由此拥有了共同的集体记忆,拥有了共同的文化信仰。
除了通过仪式教育活动促使书院内的师生具有文化共同性,在书院仪式教育活动中,普通百姓也可以参与观礼,因此活动又具有了普及文化的价值。
南宋时期,就有民众参与书院仪式教育活动的记载。
很多书院建成之日,当地百姓更是云集庆贺。
如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诗山书院建成后,“凭栏观者以千计,踵堂与课者以数百计”[20]。
书院教育仪式活动向社会各阶层开放,“凡我百姓,年齿高者与年少而知义理者,无分乡约、公正、粮里、市井、农夫,无分僧道游人,无分本境他方”[21],都可以来听讲。
因此,书院仪式教育活动的举行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和传播以及社会大众的乡俗教化方面,均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