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坐标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三坐标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三坐标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示例

C.1 尺寸测量示值误差E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计算

C.1.1 测量模型

对标准器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尺寸示值E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2 (E)= u2 (εcal)+u2(εα)+ u2(εt)+ u2(εalign) +u2(εfixt) +u2(εR)

其中:εcal——标准器的校准误差;

εα——标准器的热膨胀系数引起的E误差;

εt——输入的标准器温度引起的E误差;

εalign——标准器定向引起的E误差;

εfixt ——标准器装卡稳定性引起的E误差;

εR——测量重复性引起的E误差。

C.1.2 不确定度因素分析

C.1.2.1 u(εcal)为标准器校准值Ls的标准不确定度。

u(εcal)=U cal/k

其中:U cal——标准器校准证书上注明的扩展不确定度;

k——标准器校准证书上注明扩展不确定度的扩展因子。

C1.2.2 u(εα)为标准器热膨胀系数αs引起E的标准不确定度,根据标准器的校准证书确定标准不确定度值。本参数只有当被校坐标测量机要求输入热膨胀系数时才需要考虑。对于没有温度修正功能的坐标测量机,此项不需要考虑,即认为u(εα)=0。

u(εα)=L×(|t-20℃|)×u(α)

其中:L——标准器长度;

t——测量时标准器的温度;

u(α)——标准器热膨胀系数引起的E标准不确定度。

式中t应在每个测量位置分别确定。

C.1.2.3 u(εt)为标准器温度测量引起E的标准不确定度。由于标准器的温度测量是坐标测量机上的功能,测量误差是坐标测量机示值误差的一部分,与校准方法无关,不予单独考虑。

当被校坐标测量机有温度补偿功能,此项不确定度不予考虑。

只有当被校坐标测量机具有温度补偿功能,但标准器的温度值是有校准方的温度测量系统获得的,此时:

u(εt)=L·α·u(t)

其中:L——标准器长度;

α——标准器的热膨胀系数;

u(t)——标准器温度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评估u(t)时,应考虑温度测量系统的校准不确定度和测量期间温度的变化范围。

操作时应保证传感器与标准器的良好接触。

C.1.2.4 u(εalign)为标准器定向误差引起E的标准不确定度

定向误差产生的影响包括:

——余弦误差:测量线偏离实际方向;

——平行性误差:测量点偏离应该测量的位置。

应按照下列规定建立标准器的方向参数,使本项不确定度可以忽略:

a)正确理解标准器的定向方法和程序规定。例如ISO3650定义了量块的模

式。在使用量块作为标准器时,即使为了方便,量块已经安装在一起了,量块的方向也应分别确定。

b)仔细设计建立标准器方向的测量点分布方案。应尽量使用经过良好抛光

的表面。应避免形状误差造成的影响。例如,在使用标准器侧面定向时,应使测量点相对于中心对称分布,并尽量分布在两端,以避免标准器弯

曲造成的影响。

C.1.2.5 u(εfixt)为标准器装卡稳定性引起E的标准不确定度

装卡可能性引起标准器的变形或受到探测力时晃动。装卡稳定性产生的影像包括:

——测量面的平行性误差增大;

——用于定义标准器轴线的数据变差,增大了定向和定位的误差;

——当测量面上的测量点偏离标准器对称线,示值将变大或变小。

应按照下列规定装卡标准器,使本项不确定度可以忽略:

不要过分用力,以避免不必要的变形;

a)根据标准器的设计选择装卡位置,以减小变形的影响。尽量遵守制造商

的装卡建议。当标准器对中心线对称时,艾利点(L

)通常是较好的

选择;

b)支撑实物标准器的底座对于减少变形非常重要。当无法实现完全的定位,

底座应使过定位保持在最低限度;

c)当标准器和底座之间的差很大时(例如温度时间按过短)或材料差异很

大时,应放置足够时间后,再进行固定,以减少温度变化的影响;

d)支撑在测量方向上的刚性必须足够,这包括将标准器固定到坐标测量机

工作台上的各个环节,例如:底座、支架、坐标测量机的压紧装置等。

C.1.2.6 u(εR)为测量重复性引起E的标准不确定度

重复性的评价可以按照35组(m=35)3次(n=3)重复性测量确定合并样本标准差。设35组测量中,每3次测量的级差为R i,则该组测量的重复性为:

s i=R i/C

其中:C为级差系数。当n=3时,C=1.69。

通过所有35组测量的道德合并样板标准差为:

s p2=1

m

2

1

m

i

i

s

=

∑=1

35

35

2

1

(/1.69)

i

i

R

=

则由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εR)为:u(εR)=s p。

C.2 探测误差P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计算

探测误差P的不确定度取决于检测球证书给出形状误差值F及其不确定度U(F)。

例如某证书给出的检测球形状误差的数据为F,测量不确定度为U(F),包含因子k=2,则标准不确定度:

u(F)=

() U F

k

标准不确定度u(P)由形状误差值F极其不确定度U(F)的值合成:

u(P)=

取包含因子k=2,则探测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U(P)=2u(P)。C.3 实例:采用陶瓷检测球和钢质量块校准坐标测量机的不确定度

C.3.1 说明 高准确度的坐标测量机安装在空调实验室。本例采用陶瓷检测球和一组钢质量块为标准器校准该坐标测量机。标准器与被校准坐标测量机的技术参数见表C.1。

表C.1标准器与被校准的坐标测量机技术参数

探测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取决于检测球证书给出形状误差值及其不确定度。证书给出的检测球形状误差数据为F=0.07μm ,测量不确定度为U(F)=0.1μm ,包含因子k=2,则形状误差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u(F)= ()U F k

=0.1μm /2=0.05μm

探测误差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

u(P)=

代入数据:

u(P)=

m

取包含因子k=2,则探测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

U(P)=2u(P)=2×0.06μm=0.12μm

U(P)与MPE P 比值为20%,表明测量能力足够。 C.3.3 长度测量误差 C.3.3.1 说明

被校准坐标测量机的空间对角线的长度为1494mm ,最短的长度尺寸取30mm ,则最长的长度尺寸不能少于986mm ,取1000mm 作为最大尺寸。考虑到轴向工作范围,所有选用的尺寸及不确定度值见表C.2。

u(E)=

注:实际情况中,每个尺寸的测量不确定度随位置和方向是不同的,为简化本例不考虑

这些细节。

C.3.3.2 标准器校准值的标准不确定度u(εα

)

该不确定度分量由标准器的校准证书给出,计算值见表C.3(k=2)。

C.3.3.3 标准器热膨胀系数的标准不确定度u(εα) 由于坐标测量机具有材料温度补偿功能,该分量需要考虑,校准这需要输入标准器的材

料热膨胀系数,本例CTE=10.9×10-6K -1

标准不确定度u(ε

α

)按下时评估:

u(ε

α

)=L ×(| t -20℃|)×u(α)

校准过程中,量块温度的变化范围为20.31℃~20.78℃,取范围的上限代入上式,| t -20℃|=0.78℃。 注:一般来说,该数据只有在测量进行时才有效,标准器热膨胀系数的不确定度通常比其他分量小。为简化起见,按本想估算的方法该不确定度分量将偏大,如果最后的U(E)太大,可以按JJF1130中的PUMA 方法反复逼近,重新评估得到合理值。 u(α)取自量块的生产商,由膨胀系数变化量的半宽除以包含因子k=2,对不同尺寸的量块,u(εα)估算于表C.4。

表C.4

选用尺寸与热膨胀系数的标准不确定度u(ε

)

t 被校准的温度测量机自带温度探测器,该项不确定度不考虑,u(εt )=0。 C.3.3.5 标准器定向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εalign ) 标准器定向的方法应与其尺寸校准一致,即保证坐标测量机的测量长度方向与量块中心长度的方向一致(由ISO3650定义)。建立工件坐标系,坐标系的一条轴线与量块工作面垂直。沿该坐标轴的坐标差值作为点到点的距离,取点时应尽量探测工作面的中心位置。有时为了方便已将量块组合在一起装夹,需要对每个量块单独定向。

注:实际工作中,要建立完整的坐标系,坐标测量机软件定义第一条轴线时,还需要确定其方向和在工作面上的原点位置,通常以量块的侧面为测量基准。这种情况与不确定度无关,在此不作讨论。 不确定度u(εalign )的评估如下式:

u(ε

align )=

其中u(e cos )的计算考虑如下方面:

——工作面宽为9mm ,避开倒角后,工作面在宽度方向的定向局里L align =6mm ; ——实际的探测误差P =0.45μm ,则u(P) =P 0.13μm ;

——考虑到实际定向方法与量块尺寸的校准一致,则u(P geo ) =0。

不确定度u(e cos )按下式计算:

u(e cos ) =2

2

2

2

()()

geo align

u P u P L +L =2×

2

2

0.136

L ≈0

高准确探测系统探测误差很小,不确定度u(e cos )可以忽略。

对于0级量块,长度变动量t v 为0.1μm ~0.4μm ,平行度影响的不确定度分量u(e parall )

按下式计算:u(e parall )=t v C.5。

表C.5

选用尺寸与不确定度分量u(e parall )

注:P 是由多方向测量获得,长度变动量t v 也是针对量块权工作面,超过了实际使用区域。为简化起见,按上面的公式评估,将会使不确定度u(P)和u(e parall )估大。如果估算得到的u(E)偏大,可以按JJF 1130中的PUMA 方法反复逼近,得到合理值。

C.3.3.6 标准器装卡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εfixt)

每个量块都按艾利点支撑(标记于侧面),并采用只是加横向力的平衡装夹装置,装夹没有变形,检测时避免任何晃动。为减少热变形,在充分等温后再锁紧。实际探测系统施加

的探测力几乎为零,将指示计对准量块的一端,探测量块另一端,得到的读数ΔL p1=0.04μm,ΔL p2=0.03μm。标准器装卡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ε)=|ΔL b-(|ΔL p1|+|ΔL p2|)|=0.07μm

C.3.3.7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εR)

重复性的评价可以按照35组(m=35)3次(n=3)重复测量确定合并样本标准差。设

35组测量中,每3次测量的级差为R i,则有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εR)为:

u(εR)

0.02μm

C.3.3.8 不确定度一览表

u(E)

E

最长的量块,该值为29%时,可以认为测量能力足够。当然这些值并不最理想,特别是对短量块说,有待提高测量能力。可以进一步评估,将评估偏大的不确定度分量减小。例如:量块工作面的实际使用区域并没有达到其全部工作面,考虑其比例关系,可以减少标准器定向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εalign)。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1、评定目的识别实验室定量项目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明确评定方法,给临床检测结果提供不确定度依据。 、评定依据2CNAS-GL05《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 CNAS— 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见图一。

概述 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被测量Y与输入量 测量不确定度来源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 B类评定评类A 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 评定扩展不确定 编制不确定度报告 图一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4建立数学模型 4.1.1 数学模型根据检验工作原理和程序建立,即确定被测量Y(输出量)与影响量(输入量)X,X,…,X间的函数关系f来确定,即:N21 Y=f(X,X,…,X)N12建立数学模型时应说明数学模型中各个量的含义和计量单位。必须注意, 数学模型中不能进入带有正负号(±)的项。另外,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若采用不同测量方法和不同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4.1.2计算灵敏系数 偏导数Y/x=c称为灵敏系数。有时灵敏系数c可由实验测定,iii即通过变化第i个输入量x,而保持其余输入量不变,从而测定Y的变化i量。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测量过程中引起不确定度来源,可能来自于: a、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b、复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c、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d、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和控制不完善; e、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 、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如灵敏度、鉴别力阈、分辨力、死区及稳定性f 等)的局限性; 、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g 、引入的数据和其它参量的不确定度;h 、与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有关的近似性和假定性;i 、在表面上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在重复观测中的变化。j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所作的评估--4.3.1 A 类评定 , x进行n次独立的等精度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a对输入量XI 1为xx,…x。算术平均值n2 n1 ∑xx = in n i=1 由贝塞尔公式计算:s(x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差)i 1 n ∑ i—i 2 ( xx )S(x)= n-1 i=1

关于三坐标测量机的九个常见问题

关于三坐标测量机的九个常见问题 一、什么是三坐标测量机? 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坐标测量机是指:通过探头系统与工件的相对移动,探测工件表面点三维坐标的测量系统。它的英文名称为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简称(CMM),又称三坐标测量仪或三次元。 二、环境温度对三坐标测量仪的测量结果影响大吗? 三坐标测量机是集光、机、电、计算机及控制技术于一身的复杂的测量系统,因此影响其测量结果不确定的因素较多,但对于中、小型坐标来说,环境温度偏离标准测量温度(20℃)是影响其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为了使三坐标能够测出准确的结果,应将环境温度严格地控制在坐标机说明书要求的范围内。 二、三坐标测量仪需要进行哪些项目的校准?复校间隔多长? 目前三坐标的校准依据是JJF1064-2000《坐标测量机校准规范》,规范中规定校准项目是:长度测量示值误差和探测误差。建议复校间隔一年。 三、三坐标测量仪需要进行哪些项目的校准?复校间隔多长? 目前三坐标的校准依据是JJF1064-2000《坐标测量机校准规范》,规范中规定校准项目是:长度测量示值误差和探测误差。建议复校间隔一年。 四、三坐标测量仪何时需要校准21项误差? 21项误差是三坐标坐标机准确度的基础,其校准是比较复杂的。规范中虽未列入,但在以下情况,21项误差的校准是必要的:新机验收时;长度测量误差校准结果超差时;坐标机搬动后;坐标机修理后。 五、校准三坐标测量机需要哪些设备? 校准三坐标需要的标准器有:相应等级的尺寸至1000mm量块;激光干涉仪;电子水平仪;方角尺;标准球等

六、什么是5D激光干涉仪? 5D激光干涉仪是美国API公司专为数控机床和坐标机的检测而设计生产的激光干涉仪。与其它激光干涉仪相比,它突出的特点是:一次安装调整可同时测量定位误差、两个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和两个方面和角度误差。通过转向棱镜,还可测量三个轴相互之间的垂直度。配上电子水平仪就可以测量滚摆。从而轻松完成21项误差的测量 七、什么是三坐标测量仪的21项误差? 三坐标有三个可运动的轴,每个轴都有1项定位误差、5项几何误差。几何误差包括:两个方向的直线度误差、两个方向的角度误差。三个轴共有18项,加上三个轴相互之间的垂直度,共有21项误差。这21项误差是坐标机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另一主要因素 八、三坐标测量机的探测系统对测量结果有影响吗? 我们知道,三坐标在测量时,是由探头接触被测工件后发出信号,再由控制系统和计算机把测头此时的坐标位置采集下来,而后进行必要的计算,得出我们所需要的测量结果。目前大部分坐标机的探头都是开关型的,其设计原理导致其在不同位置进行探测时开关接触点不同,由此带入了探测误差。这项误差对坐标机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有直接影响。因此,希望这项误差越小越好。 九、有关三坐标的计量检定? 依据JJF1064-2000,建议客户进行长度测量示值误差、探测误差和工作台平面度的校准长度测量示值误差在沿X、Y、Z三个轴的方向上四个空间对角线方向上,共105点。客户也可选择用5D激光干涉仪进行单轴示值误差校准,用量块进行空间对角线示值误差校准。 用三坐标的探头对标准球进行不同方位的25点测量,记录25点的坐标。用全部25个测量值计算出最小二乘球的中心,25个测量点到球心坐标的距离差的最大值即为探测误差 用坐标机的平面测量程序测量坐标机自身工作台的平面度,测量点 25-49点。 当客户需要进行21项误差校准时,需事先声明,将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加测21项误差。 以上由三坐标测量机博客总结自互联网,更多三坐标故障分析资料点这里。

6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doc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对产品或参数进行检测时,所得检测结果的测量不 确定度的评 定与表示。 2编制依据 JJF 1059 —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评定步骤 3.1概述:对受检测的产品或参数、检测原理及方法、检测用仪器 设备、检测时的环境条件、本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的使用作一简要的描述; 3.2建立用于评定的数学模型; 3.3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确定各不确定度分量(即数学模型中 的各输入量)的来源; 3.4分析、计算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及其自由度; 3.5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及其有效自由度; 3.6计算扩展不确定度; 3.7给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4评定方法 4.1数学模型的建立 数学模型是指被测量(被检测参数)Y 与各输入量 X i之间的函数

关系,若被测量 Y 的测量结果为 y,输入量的估计值为x i,则数学模型为 y f x1 , x2 ,......, x n。 数学模型中应包括对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由影响的所有输入 量,输入量一般有以下二种: ⑴ 当前直接测定的值。它们的值可得自单一观测、重复观测、 依据经验信息的估计,并包含测量仪器读数修正值,以及对周围温度、大气压、湿度等影响的修正值。 ⑵ 外部来源引入的量。如已校准的测量标准、有证标准物质、 由手册所得的参考数据。 4.2测量不确定度来源的确定 根据数学模型,列出对被测量有明显影响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并要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如果所给出的测量结果是经过修正后的结果,注意应考虑由修正值所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如果某一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对合成不确定度的贡献较小,则其分量可以忽略不计。 测量中可能导致不确定度的来源一般有: ⑴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⑵复现被测量的测量方法不理想; ⑶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样本不能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⑷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恰如其分或对环境的测量 与控制不完善; ⑸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移;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评定目的 识别实验室定量项目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明确评定方法,给临床检测结果提供不确定度依据。 2、评定依据 CNAS-GL05《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 CNAS— 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见图一。 图一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 4、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4.1建立数学模型 4.1.1 数学模型根据检验工作原理和程序建立,即确定被测量Y(输出量)与影

响量(输入量)X 1,X 2 ,…,X N 间的函数关系f来确定,即: Y=f(X 1,X 2 ,…,X N ) 建立数学模型时应说明数学模型中各个量的含义和计量单位。必须注意, 数学模型中不能进入带有正负号(±)的项。另外,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若采用不同测量方法和不同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4.1.2计算灵敏系数 偏导数Y/x i =c i 称为灵敏系数。有时灵敏系数c i 可由实验测定,即通 过变化第i个输入量x i ,而保持其余输入量不变,从而测定Y的变化量。 4.2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测量过程中引起不确定度来源,可能来自于: a、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b、复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c、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d、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和控制不完善; e、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 f、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如灵敏度、鉴别力阈、分辨力、死区及稳定性等)的 局限性; g、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 h、引入的数据和其它参量的不确定度; i、与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有关的近似性和假定性; j、在表面上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在重复观测中的变化。 4.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4.3.1 A 类评定--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所作的评估 a对输入量X I 进行n次独立的等精度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 x 1,x 2 , (x) n 。 算术平均值x为 1 n x n= ∑x i n i=1 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差s(x i )由贝塞尔公式计算: 1 n S(x i )= ∑ ( x i — x )2 n-1 i=1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在生化检验中的应用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在生化检验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对测量不确定度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使用希森美康CHEMIX-800型的生化分析仪、伊利康试剂、Randox校准品和定值室内质控品,测定ALT、GLU、TG、TBIL、TP五个项目。结果:五个项目测量项目的不确定度:ALT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1.65和2.74、GLU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0.162和0.230、TG标准不确定度为0.025和0.055、TBIL标准不确定度为1.29和3.47、TP标准不确定度为0.66和0.44。结论:不确定度评估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实验室内必须具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以及质量保证体系,才能够确保过程中的稳定以及在控。这些措施包括了合格的人员,以及对设备跟试剂的正确校准跟维护,使用已经经过确认的方法,适当的参考以及文件化测量的程序,并使用合乎规定的控制程序。 【关键词】测量不确定度生化检验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197-01 对人体各种标本进行各种特性的赋值是当今检验的一个主要任务,内容就是对人体各种标本的特性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赋值[1]。而且同一种测量项目其方法学不统一,测量仪器种类繁多,测量所用的试剂盒又无统一标准,这给在临床检验中进行不确定度的评估带来极大的困难[2]。我科室使用的希森美康CHEMIX-800速度是360测试/小时,可同时测定60个项目,我们将该生化检测系统上使用的ALT、GLU、TG、TBIL、TP五个项目的室内质控数据及其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1.仪器与试剂 1.1仪器日本希森美康CHEMIX-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2试剂浙江伊利康生产的试剂盒。 2.质控品英国朗道公司生产的生化校准品、定值质控水平2和水平3。 实验结果 取两个不同浓度的质控,连续测20天,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测1次,各得到40个质控数据。不确定度结果见表1 表1 测量不确定度结果(n=40) 测试项目单位质控平均值标准差SD 变异系数CV% 标准不确定度uA 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Arel% 扩展不确定度(k=3)扩展不确定度(k=3) ALT U/L 水平2 36.38 1.65 4.55 1.65 4.55 4.96 13.64 水平3 136.13 2.74 2.01 2.74 2.01 8.22 6.04 GLU mmol/L 水平2 6.22 0.162 2.61 0.162 2.61 0.49 7.83 水平3 14.89 0.230 1.54 0.230 1.54 0.69 4.63 TG mmol/L 水平2 1.42 0.025 1.76 0.025 1.76 0.08 5.27 水平3 2.69 0.055 2.05 0.055 2.05 0.17 6.14 TBIL μmol/L水平2 21.92 1.29 5.88 1.29 5.88 3.87 17.64 水平3 80.53 3.47 4.31 3.47 4.31 10.42 12.94 TP g/L 水平2 47.11 0.66 1.39 0.66 1.39 1.97 4. 17 水平3 65.87 0.44 0.67 0.44 0.67 1.32 2.00 讨论

ISO17025:2017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页次第 69 页共 6页文件名称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发布日期2019年1月1日 1 目的 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合理的评估,科学表达检测结果。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客户有要求时、新的或者修订的测试方法验证确认时、当报告值与合格临界值接近时需评定不确定度并在报告中注明。 3 职责 3.1 检测人员根据扩展不确定度评定的适用范围,按规定在记录和报告中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3.2 检测组组长负责审核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过程和结果报告。 3.3 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4 工作程序 4.1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4.1.1 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善或不完整。 4.1.2 实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4.1.3 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4.1.4 对被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 4.1.5对模拟仪器的读数存在认为偏差(偏移)。 4.1.6测量仪器的分辨力或鉴定力不够。 4.1.7赋予测量标准和测量物质的值不准。 4.1.8用于数据计算的常量和其他参量不准。 4.1.9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的近似性和假定性。 4.1.10 抽样的影响。

页次 第 70 页 共 6页 文件名称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发布日期 2019年1月1日 4.1.11在表面上看来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重复观测值的变化。 4.2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4.2.1 检测组根据随机取出的样本做重复性测试所获得的结果信息,来推断关于总体性质时,应采用A 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用符号A u 表示,其评定流程如下: A 类评定开始 对被测量X 进行n 次独立观测得到 一系列测得值 (i=1,2,…,n )i x 计算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x 1 1n i i x x n ==∑计算实验标准偏差() k s x 计算A 类标准不确定度() A u x ()()() k A s x u x s x n == 4.2.2 检测组根据经验、资料或其他信息评估时,应采用B 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用符号B u 表示,B 类不确定度评定的信息来源有以下六项: 4.2.2.1 以前的观测数据。 4.2.2.2 对有关技术资料和测量仪器特性的了解和经验。 4.2.2.3 相关部门提供的技术说明文件。 4.2.2.4 校准证书或其他文件提供的数据,准确度的等别或级别,包括目前暂

三坐标角度示值的不确定度评定报告(47BQD-01-2017)

测 量 不 确 定 度 报 告 47BQD-01-2017 1目的 为了验证产品角度尺寸与设计值的符合性,需要对产品的角度尺寸进行测量,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分辨率高是一种有效的测量设备。根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三坐标测量机的角度测量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2依据 GB/T3177-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3适用范围 用单一材料或层积材料制成的有一定刚性的产品,产品尺寸在设备测量范围以内。 4方法概要 采用三坐标测量机对任意工件(本例中采用二级角度40°量块)在标准环境(温度20±2℃,湿度<65%)中,进行测量,在直角坐标系空间的有效量程上,记录三坐标测量机示值,各机器平面测量三次,得到9组读数,将读数作为测量结果。 5数学模型 由测量的方式,建立数学模型如下:(采用40°的量块) i i T M = (i =1,2…9) 式中:i M ——测量结果,i T ——三坐标测量机的读数 6使用的计量器具、标准物质和仪器设备 ① 三坐标测量机,该设备的分辨率为0.5μm ,假定三角分布,k =61/2 ② 三坐标测量机,该设备的校准证书指出最大允许示值误差(MPE E )为 8.0+7.5L/1000 (μm ) ,在本例中L ≤70mm ,得MPE E =8.525μm ,假定均匀分布,k =31/2; ③ 三坐标测量机,该设备的校准证书指出最大允许探测误差(MPE P )为

8.0μm,假定均匀分布,k=31/2。 ④三坐标测量机,该设备说明中设备轴间垂直度允差为0.0005°,假定 为均匀分布,k=31/2。 7测量结果M及典型值 用40°角度量块进行9次测量结果如下: XY面YZ面ZX面 读数1 读数2 读数3 读数4 读数5 读数6 读数7 读数8 读数9 40.0014 39.9987 40.0025 39.9995 40.0009 39.9971 39.9988 39.9980 39.9991 平均值: 39.9996° 8不确定度分量的识别、分析和量化 按照数学模型及方法概要,其不确定度来源有5方面: ① M的测量重复性u1 (M)(8.1) ②三坐标测量机的分辨率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2 (M)(8.2) ③三坐标测量机的最大允许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3 (M)(8.3) ④三坐标测量机的最大允许探测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4(M)(8.4) ⑤三坐标测量机的轴间垂直度允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 (M) (8.5) 5 8.1 测量重复性u1(M) 用40°角度量块进行9次测量重复性,贝塞尔公式计算单次测量标准差 s(M)=[∑M i2/(n-1)]1/2= 0.001726° u1(M)=s(M)/ 91/2= 0.0005754° 8.2 设备的分辨率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2(M) 考虑设备在根据测点构造矢量时,因设备的示值误差±0.5μm会发生角度偏差,在L=70的长度内,设测点间距为60mm,角误差即为±0.0009549°,双矢量则为:±0.001910°,假定为三角分布,k=61/2, u2(M)=0.001910°/61/2=0.0007797° 8.3 设备的最大允许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3(M) 设备的最大允许示值误差是MPE E=8.525μm, 同样在L=70的长度内,设测点间距为60mm,角误差即为:0.01628°,双矢量则为:0.03256°,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1 目的 对检验方法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和报告,进一步提高评价检验结果的可信程度,以满足客户与认可准则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验中心开展的标准或非标准方法的检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 职责 3.1技术负责人负责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3.2技术负责人负责不确定度的评定的培训,以确保其在实验室检测活动中的运用水平; 3.3 检测员负责协助提供不确定度评定所需的检测数据; 4 控制程序 4.1 测量不确定评定检验项目的选择 4.1.1可能的情况下,实验室应对所有被测量进行不确定来源分析和评定,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 4.1.2技术负责人确定进行测量不确定评定的检验项目,确定进行评定的原则如下: a)当检验项目仅为定性分析时,不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b)对于公认的检验方法,检验项目已给出相应的测量不确定度及其来源时,可以不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c)除上述两种情况,各检验领域中关键、典型和重要的检验项目,均应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d)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时,对给定条件下的所有重要不确定度分量,均应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加以考虑。 e)当顾客对检验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提出要求时,应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f)在微生物检测领域,某些情况下,一些检测无法从计量学和统计学角度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有效而严格的评估,这时至少应通过分析方法,考虑它们对于检测结果的重要性,列出各主要的不确定分量,并作出合理的评估。有时在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的基础上估算不确定度也是合适的。 4.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本程序拟规定两种方法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一种是GUM 法,另一种是top-down 评定方法。 Ⅰ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GUM 法 4.2.1 列出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用GUM 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一般流程见下图1。 图1 用GUM 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一般流程

三坐标测量机不确定度

三坐标测量机示值校准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1. 测量方法(依据JJF1064-2004《坐标测量机校准规范》) 尺寸测量校准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比较5个不同长度的尺寸实物标准器的校准值和指示值,评价测量尺寸的坐标测量机是否符合规定的最大允许示值误差MPE E 。5个尺寸实物标准器放在测量空间的7个不同的方向或位置,各测量3次,共进行105次测量。大值与最小值的。 2. 数学模型 对标准器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长度值为 E L L L t L L L S S S +?-?-?-?+=321α 其中S L 标准器的校准长度,1L ?为标准器形状误差等因素引起的误差,2L ?为长度稳定性引起的误差,3L ?为测量重复性引起的误差,S α为标准器的热膨胀系数,t ?为标准器温度对20℃的偏差,E 为坐标测量机的示值L 的误差。 3. 灵敏度系数 11/1≈?+=??=t L L c S S α t L L L c S S ?=??=/2 S S L t L c α=???=)(/3 1)(/14-=???=L L c 1)(/25-=???=L L c 1)(/36-=???=L L c 1/7=??=E L c 4. 标准不确定度 1u 为标准器校准值S L 的标准不确定度,2u 为标准器热膨胀系数s α的标准不确定度,根据标准器的校准证书确定标准不确定度值。 3u 为标准器温度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由于标准器的温度测量是坐标测量机上的功能,测量误差是坐标测量机示值误差的一部分,与校准方法无关,不予单独考虑。 4u 为标准器的长度变动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5u 为标准器的长度稳定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6u 为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7u 为坐标测量机示值误差的标准不确定度,也是坐标测量机的测量示值误差的组成部分,与校准方法无关,不予单独考虑。 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2/12625242221)(u u u tu L u u S c +++?+=。 取两个长度,确定不确定度的系数,以bL a u c +=的形式给出。 6. 扩展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1.识别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在医学实验室中构成测量不确定度的4个主要分量主要包括“检验过程不精密度”、“校准品赋值的不确定度”、“样品影响分量”和“其它检验影响分量”。我们参考CNAS-GL05:2011《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和CNAS-TRL-001:2012《医学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达》的要求,制定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评估了本科室申报的定量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由于在医学实验室中“样品影响分量”和“其它检验影响分量”的不确定度难以估计,故我们只评估了前两个分量的不确定度。 2.目标不确定度 2.1 确定的检验程序在正式启用前,实验室应为每个测量程序确定目标不确定度,即规定每个测量程序的测量不确定度性能要求。 2.2 检验科每个测量程序的目标不确定度由各实验室确定。 2.3 各实验室在确定目标不确定度时可以基于生物变异、国内外专家组的建议、管理准则或当地医学界的判断。根据应用要求,对不同水平的测量结果可以确定一个或多个目标不确定度。 2.4目标不确定度如下: 2.4.1临床化学项目将TEa(国家标准(GB/T20470-2006)、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作为目标扩展不确定度。 2.4.2血液学项目,将TEa(行业标准WS/T406-2012)指标作为目标扩展不确定度。 3.确立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若输出量为Y(被测量值),输入量X的估计值为xi,则被测量与各输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f(x1,x2,x3,x4…);由于在医学实验室中“样品影响分量”和“其它检验影响分量”的不确定度难以估计,故只对前两个分量的不确定进行评估。 4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 4.1 A类评估:检验过程不精密度评估样本使用高低2个水平的室内质控品作为实验用样本。 计算本室2水平质控品的日间精密度。计算批间变异系数CV。

测量不确定度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了规范本机构开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工作和应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更好的对本机构的测量结果及质量进行评定和表示,为被测产品符合相关要求 结果的有效性提供保证,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机构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活动。 3. 职责: 3.1 各检测领域项目工程师/测试经理负责该领域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工作,编制 各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3.2 科技技术发展中心负责审核各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3.3 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各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并批准。 3.4 质量控制中心负责各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发放和控制。 3.5 各领域检验工程师及以上级别检验人员负责评定和报告单次检测的测量不确 定度。 4.要求 4.1 本机构对每一项有数值要求的测量结果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编制测量不确 定度评定方法。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在用户有要求 时、或当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时、当测试方法中有规定时和 CNAS有要求时(如认可准则在特殊领域的应用说明中有规定),检测报告必须 提供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术语和定义见附录A。 4.2 对于不同的检测项目和检测对象,本机构采用不同的评定方法。 4.3 各领域在采用新的检测方法之前,应制定相关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 法。 4.4 各领域对所采用的非标准方法、实验室自己设计和研制的方法、超出预定使用范围的标准方法以及经过扩展和修改的标准方法重新进行确认时,其中应包括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4.5 对于某些广泛公认的检测方法,如果该方法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的极 限值和计算结果的表示形式时,实验室只要按照该检测方法的要求操作,并出 具测量结果报告,即被认为符合测量不确定度相关要求。 4.6 由于某些检测方法的性质,决定了无法从计量学和统计学角度对测量不确定度 进行有效而严格的评定,这时至少应通过分析方法,列出各主要的不确定度分 量,并作出合理的评估。同时应确保测量结果的报告形式不会使用户造成对所 给测量不确定度的误解。 4.7 本机构理解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所需的严密程度取决于: a)检测方法的要求; b)用户的要求; c)用来确定是否符合某规范所依据的误差限的宽窄。 4.8 为了便于用户比较实验室的能力和水平,对于一般应用,扩展不确定度应对应 95%的置信水平。在表述实验室的能力时,一般采用最佳测量能力,即根据 日常检测系统,被测样品接近理想状态时评定的最小测量不确定度,在检测报 告上出具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4.9 在计算设备允许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时,应采用设备说明书上相应的允许 误差。 4.10 在报告最终结果时,如果需要对不确定度进行修约,通常按四舍五入的修约规 则进行。特殊情况时,可能要将不确定度最末位后面的数都进位而不是舍去。 4.11 在报告最终结果时,测试结果应修约到与它们的不确定度的位数一致。 5 管理程序 5.1 各检验岗位人员应积极参加必要的测量不确定度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上 岗。 5.2 各检测领域项目工程师/测试经理负责该检测领域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工作。 对每一项有数值要求的检测项目,均应建立测量模型,识别和确定不确定度来 源和分量,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一般流程见附录B 检测实验室不确定度评估指南见附录C。 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案例见《QP/GF.037-2002 电器检测不确定的若干 案例》。 5.3 项目工程师/测试经理负责对每一项有数值要求的检测项目编制文件化的测量

低温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低温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报告编号:201403 1. 测量方法 1.1)按图1所示的线路连接样品; 试验供电电源:220V ±5%~, 50Hz ±1%,电路导线横截面积:1.0mm2。 1.2) 样品放置在试验箱外,将样品感温探头放入试验箱中,进入试验箱的毛细管长度应大于150mm ; 1.3)接通电路,开启试验箱,从常温开始降温,观察指示灯状态,至指示灯熄灭,记录试验起始和结束时间、试验起始温度和指示灯熄灭瞬间样品的动作温度。 2. 数学模型 n x t t = 式中,x t 为样品在低温箱中的实际温度,n t 为低温箱温度显示仪表的相应读数。 3. 不确定度来源 3.1 通过分析识别出影响结果的因素有测量重复性,人员的读数,温度试验箱的偏差,温度试验箱 内的时间波动度与空间均匀性,降温速率,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电源电压的波动,读数的时延等等。 3.2 不确定度分量的分析评估 温度试验箱的特性对本次测量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如箱体的精度,偏差,波动度,均匀性等。 温度箱内的温度在持续变化,可能造成温度箱内的温度与实际动作温度不完全一致,因此需考虑降温速率所引入的不确定度。 图1

由于在温度箱内进行试验,因此,环境温湿度对结果的影响也较小,基本忽略。 电源电压的波动通过稳压源控制电压参数的可变性,从而使得影响程度最小化。 读数的时延,我们通过选择熟练的操作人员的操作而减小其影响。人员的读数影响较小,可忽略。 综上所述,不确定度分量如下: A 类评定:1. 重复性条件下重复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1u . B 类评定:2. 低温箱的校准(温度偏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2u 3. 低温箱的最大偏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3u 4. 温度变化速率(温度波动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4u 5. 温度均匀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5u 4. 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4.1 1u 的计算 (测量重复性) 将样品在重复性条件下重复测量4次指示灯熄灭时的瞬间温度,测的数据列表如下: () () C 4349.01u 10 1 2 1?=--= ∑=n t t i i 4.2 2u 的计算 (温湿度箱的校准) 由校准证书给出扩展不确定度为0.3 °C ,K=2,则标准不确定度为: 15.023 .02== u 4.3 3u 的计算 (温湿度箱的最大偏差) 校准证书显示温度箱在-30°C ~70°C 的最大偏差为0.45°C ,服从均匀分布,3=k ,则 2598 .03 45.03== u 4.4 4u 的计算 (温度变化速率,即温度波动度) 温度箱的降温速率为1K/min ,在到达温控器响应的温度时,温度箱内的温度在持续变化,可能造成温度箱内的温度与实际动作温度不完全一致。由校准证书给出温度箱的波动度为±0.23°C , ° C °C

ISO17025:2017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了正确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使检测结果能够处于合理的不确定度范围内,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测量不确定度以及判断测量结果是否处于合理不确定度范围内的情况。不确定度评定的应用范围包括:检测方法要求、客户的要求、据以做出满足某规范决定的窄限、其它需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的情况,如比对试验等。 3. 职责 3.1技术负责人会同有关人员进行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的评定。 3.2中心主任负责不确定度报告进行的审批。 3.3文件和档案管理员负责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的整理、归档。 4. 工作程序 4.1 检测组按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具体如下: 4.1.1找出不确定度产生的原因,建立数学模型。 Y =f (X 1 X 2……Xn ) 其中Y — 被测量(输出量) X — 影响量(输入量) 不确定度的来源主要包括所用的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方法和设备、环境条件、被测物品的性能和状态以及操作人员等。 4.1.2给出每个影响量X i 的灵敏系数C i C i =i x ??? 4.1.3计算每个影响X i 的标准不确定度μ(Xi )和自由度V i 对于标准不确定度μ(Xi )的评定有两种类型:一是A 类评定、一是B 类评定。 A 类评定是对一级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其μ(X )=S (X ) 如重复测量下得出几个观测结果x ki 则:

单个样本x k 的()()112--=∑=n x x S n k k x k 平均值x 的()x S =() n S k x =()()112 --∑=n n x x n k k ()1-=n v i 如被测量X i 在重复条件下进行了n 次独立测量x i1,x i2……x in ,其平均值i X ,标准差为S i 。 如有m 组这样的被测量,则 合并样本标准差()()()111 22 --==∑∑∑==n m x x m S x S m i n j i ij i i p ()1-=n m v i 对于B 类评定,按不同分布,找出其等价标准差()xi u 4.1.4计算每个影响量X i 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y u i ()()xi i i u C y u ?= 4.1.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y u c 及其有效自由度etf V ()()()()()j i j n i v i j i v i i c x x r y u y u y u y u ,2111 12 ∑∑∑-=+==+= 当各影响量独立无关时,相关系数r =0则 ()()y u y u N i i c ∑== 12 当被测量接近于正态分布时,计算有效自由度eH V 有效自由度 ()()∑==N i i i i c eH V x u y u V 1 44 4.1.6给出扩展不确定U 或U p 根据输出量(被测量)的分布情况和有效自由度,求出所要求的置信概率P 下的包含因子k ,则()y u k U c p =。多数情况下取P =95%。 如果Y 接近于正态分布,则()y u k U c p = 若不能判断y 的分布,则取k =2或3(一般取k =2)()y ku U c =

盲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盲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概述 1.1 测量依据 JJG119-2005《实验室(酸度)计检定规程》 1.2 环境条件: 温度(23±3)℃;相对湿度≤85%RH 1.3 测量标准: pH 标准缓冲溶液,中国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提供;酸度计:型号:pHS-3E ; 编号:600709040019;制造厂: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量程:(0.00~14.00)pH;分辨率:0.01pH;电极编号:05598709J 1.4 被测对象:盲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提供) 1.5 测量过程: 选用JJG119-2005《实验室(酸度)计检定规程》附录A 表1中规定的一种(或多种)标准溶液,在规定温度的重复性条件下,对pHS-3E 型酸度计进行校准后,测量盲样溶液,重复校准和测量操作6次,6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即为盲样的pH 值。 2、数学模型 y=x 3、输入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3.1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1 按照贝塞尔公式计算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差: () 1 1 2 --= ∑=n pH pH s n i i (n=6) 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 u 1= 6

盲样检测 3.2酸度计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2 用性能已知的pH(酸度)计,对未知pH值的盲样(酸度计溶液标准物质)进行测量。 选用JJG119-2005《实验室(酸度)计检定规程》参照酸度计使用说明书中校准点对传递的酸度计进行校准,用校准过的酸度计对盲样(酸度计溶液标准物质)进行测定6次,得出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1 。结合酸度 计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 2和盲样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3 得到合成标准不确 定度,扩展不确定度。

钢卷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钢卷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测量方法及数学模型 1.1测量依据:依据JJG4-1999《钢卷尺检定规程》 钢卷尺的示值误差:△L=L a-L s+L a*αa*Δt-L s*αs*Δt 式中:L a——被检钢卷尺的长度; L s——标准钢卷尺的长度; αa——被检钢卷尺的膨胀系数; αs——标准钢卷尺的膨胀系数; Δt——被检钢卷尺和标准钢卷尺对参考温度20℃的偏离值。 由于L a-L s很小,则数学模型: △L= L a-L s +L s*△α*Δt 式中:△α——被检钢卷尺和标准钢卷尺的膨胀系数差 1.2方差及传播系数的确定 对以上数学模型各分量求偏导: 得出:c(L a)=1;c(L s)= -1+△α*Δt≈-1;c(△α)= L s*Δt;c(Δt)= L s*△α≈0 则:u c2 =u2(△L)=u2(L s)+ u2(L a) + (L s*Δt )2u2(△α) 2计算分量标准不确定度 2.1标准钢卷尺给出的不确定度u (L s) (1)由标准钢卷尺的测量不确定度给出的分量u (L s1) 根据规程JJG741—2005《标准钢卷尺》,标准钢卷尺的测量不确定度为: U=0.02mm其为正态分布,覆盖因子k=3,自由度v=∞,故其标准不确定度: u (L s1)= 0.02∕3 =0.007 (2)由年稳定度给出的不确定度分量u (L s2) 根据几年的观测,本钢卷尺年变动量不超过0.05mm,认为是均匀分布,则:L a≤5m:u (L s2)=0.05∕31/2 =0.029mm 估计u (L s2)的不可靠性为10%,则自由度v=1/2×(0.1)-2=50 (3)由拉力偏差给出的不确定度分量u (L s3) 由拉力引起的偏差为:△=L×103×△p/(9.8×E×F)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以及实例

第一节有关术语的定义 3.量值value of a quantity 一般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例:5.34m或534cm,15kg,10s,-40℃。 注:对于不能由一个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量,可以参照约定参考标尺,或参照测量程序,或两者参照的方式表示。 4.〔量的〕真值rtue value〔of a quantity〕 与给定的特定量定义一致的值。 注: (1) 量的真值只有通过完善的测量才有可能获得。 (2) 真值按其本性是不确定的。 (3) 与给定的特定量定义一致的值不一定只有一个。 5.〔量的〕约定真值conventional true value〔of a quantity〕 对于给定目的具有适当不确定度的、赋予特定量的值,有时该值是约定采用的。 例:a) 在给定地点,取由参考标准复现而赋予该量的值人作为给定真值。 b) 常数委员会(CODATA)1986年推荐的阿伏加得罗常数值6.0221367×1023mol-1。 注: (1) 约定真值有时称为指定值、最佳估计值、约定值或参考值。 (2) 常常用某量的多次测量结果来确定约定真值。 13.影响量influence quantity 不是被测量但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量。 例:a) 用来测量长度的千分尺的温度; b) 交流电位差幅值测量中的频率; c) 测量人体血液样品血红蛋浓度时的胆红素的浓度。 14.测量结果 result of a measurement 由测量所得到的赋予被测量的值。 注: (1) 在给出测量结果时,应说明它是示值、示修正测量结果或已修正测量结果,还应表明它是否为几个值的平均。 (2) 在测量结果的完整表述中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必要时还应说明有关影响量的取值范围。 15.〔测量仪器的〕示值 indication〔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 测量仪器所给出的量的值。 注: (1) 由显示器读出的值可称为直接示值,将它乘以仪器常数即为示值。 (2) 这个量可以是被测量、测量信号或用于计算被测量之值的其他量。 (3) 对于实物量具,示值就是它所标出的值。 18.测量准确度 accuracy of measurement 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评定目的 识别实验室定量项目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明确评定方法,给临床检测结果提供不确定度依据。 2、评定依据 CNAS-GL05《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 CNAS— 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见图一。

图一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 4、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4.1建立数学模型 4.1.1 数学模型根据检验工作原理和程序建立,即确定被测量Y (输出量)与影响量(输入量)X 1,X 2,…,X N 间的函数关系f 来确定,即: Y=f (X 1,X 2,…,X N ) 建立数学模型时应说明数学模型中各个量的含义和计量单位。必须注意, 数学模型中不能进入带有正负号(±)的项。另外,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若采用不同测量方法和不同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4.1.2计算灵敏系数 偏导数Y/x i =c i 称为灵敏系数。有时灵敏系数c i 可由 实验测定,即通过变化第i 个输入量x i ,而保持其余输入量不变,从而测定Y 的变化量。

4.2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测量过程中引起不确定度来源,可能来自于: a 、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b 、复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c 、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d 、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和控制不完善; e 、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 f 、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如灵敏度、鉴别力阈、分辨力、死区 及稳定性等)的局限性; g 、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 h 、引入的数据和其它参量的不确定度; i 、与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有关的近似性和假定性; j 、在表面上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在重复观测中的变化。 4.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4.3.1 A 类评定--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所作的评估 a 对输入量XI 进行n 次独立的等精度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 x 1,x 2,…x n 。算术平均值x 为 1 n x n = ∑x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