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竞争环境下企业竞争优势构建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

The Research of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Enterprise Based on Dynamic Capabilities Theory 作者: 刘二亮[1];纪艳彬[2]
作者机构: [1]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2]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北廊坊
065000
出版物刊名: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5-120页
主题词: 持续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动态能力;核心能力;核心刚性;知识联盟;知识共享
摘要:自从核心能力理论提出以来,它一直被视为开发和保持竞争优势的理论武器。

但核心能力所固有的核心刚性问题,使核心能力理论无法适应动态多变的环境。

动态能力理论随之产生并受到人们的重视,被视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新源泉。

针对动态能力的四大特征:动态性、开拓性、流程明确、业务知识多样化,该理论认为应从企业文化、组织学习、激励以及知识联盟角度培育和提高企业的动态能力。

公司竞争战略研究内容(2篇)

公司竞争战略研究内容(2篇)

第1篇一、引言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制定合理的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公司竞争战略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竞争战略概述1. 竞争战略的定义竞争战略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分析竞争对手、市场环境、自身资源等因素,制定出具有竞争优势的发展策略。

竞争战略的核心在于创造价值,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2. 竞争战略的类型(1)成本领先战略:通过降低成本,使产品价格低于竞争对手,从而获得市场份额。

(2)差异化战略:通过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使企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3)集中化战略:将资源集中于某一细分市场,成为该市场的领导者。

三、竞争战略分析1. 市场分析(1)市场容量:分析市场规模、增长速度、竞争程度等因素。

(2)市场结构:研究市场集中度、竞争格局、行业生命周期等。

(3)市场需求:分析消费者需求、购买力、消费习惯等。

2. 竞争对手分析(1)竞争对手的优势与劣势: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技术、品牌、渠道等方面的优劣势。

(2)竞争对手的战略:研究竞争对手的竞争战略,了解其发展动态。

(3)竞争对手的反应:预测竞争对手对自身战略的应对措施。

3. 自身资源分析(1)企业资源:分析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品牌、渠道等资源。

(2)企业能力:研究企业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管理能力等。

(3)企业核心竞争力: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制定竞争战略提供依据。

四、竞争战略制定1. 成本领先战略(1)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2)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采购成本。

(3)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

2. 差异化战略(1)产品差异化:研发具有独特功能、设计或品牌的产品。

(2)服务差异化: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服务。

(3)品牌差异化: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

3. 集中化战略(1)细分市场:针对特定细分市场,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第四章建立并维持竞争优势

第四章建立并维持竞争优势

四、进攻中的力量配备




1、正合奇胜 “凡战者,以正和,以奇胜。”三军遇敌进攻而 不败,在于奇正谋略运用得当,要用正兵挡敌, 用奇兵去夺取胜利。 在进攻战略中,企业要确立“人无我有为新,人 新我精为妙,人妙我奇为智”思想,善于分析比 较战略环境,科学制定自己的业务方向、活动内 容和方式,塑造独特市场形象,以新以奇制胜, 占据市场竞争制高点。 2、奇正之变不可胜穷(变化“变生无穷”) 为了战胜竞争对手,将直接进攻和间接进攻配合 使用是必要的。





2、行为者的名望 处于市场领导地位的公司的任何策略都会立即 引起竞争者们的多项反应。 价格杀手的行为一般不容易遭到广泛的仿效, 更多更快遭到模仿的是市场领导者以及运用崭 新战略的企业。 3、市场依存度 对市场依存度较高的企业更有可能对竞争行 为采取反应。 4、竞争者资源的可获得性 资源不足的公司相对于战略性行为会更多地 对战术性行为做出反应;企业的资源决定了它 能够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可持续竞争优势与回报(长周期市场)
2、标准周期市场 标准周期市场是指企业的资源地位只受到适当的保 护,而激烈的竞争将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产 生影响,但企业仍可以通过不断改善它的能力来保 护其竞争优势。有时称为寡头垄断市场。 3、短周期市场 短周期市场是指可持续竞争优势几乎不能获得的市 场,公司试图扰乱市场来获得暂时的竞争优势。在 短周期市场中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几乎是不可能的。 企业要在短周期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保 持战略灵活性,通过更快地提供新产品,开拓更宽 的产品线,进行产品升级来回应技术的变化和市场 机会。


2、陈明哲的竞争对抗模型
陈明哲将竞争对手分析和企业间的竞争对抗结合起来, 从市场共性和资源相似性的角度出发解释企业之间对 抗的情形: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持续竞争优势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持续竞争优势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想要保持持续竞争优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

现在,我将分享一些关键策略,帮助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1. 了解市场需求和顾客需求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首先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顾客需求。

通过市场调研和顾客反馈,了解顾客的喜好和需求,并针对这些需求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只有满足顾客需求,企业才能够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2. 不断创新和改进创新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研发和创新,推出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同时,企业应该关注技术的发展,及时引入新技术和新工艺,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是赢得顾客信赖的重要因素。

企业应该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和顾客期望。

同时,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及时解决顾客的问题和投诉,并关注顾客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4. 建立品牌形象和信誉品牌形象和信誉是企业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资产。

企业应该注重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

要通过市场推广和宣传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赢得顾客的信赖和忠诚。

5.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并降低成本。

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分销商、渠道伙伴等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同时,与行业协会和其他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6. 关注竞争对手和市场动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了解竞争对手和市场动态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应该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价、营销策略等,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

同时,关注市场的变化和趋势,抓住机遇并及时调整企业战略,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持续竞争优势,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顾客需求,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建立品牌形象和信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关注竞争对手和市场动态。

对企业培育动态战略竞争力的思考

对企业培育动态战略竞争力的思考

我们必须 思考这样一个 问题 , 那就 是 快 , 任何一个企 业的 先动优势都 是暂 企业所拥有的伟大理念和优 秀的企业 我 国企业要长期 , 持续地 发展 下去 , 最 时的 , 因而任何的竞 争优势都 是暂 时 文化。 在一些国际_流企业 中, 我们看 需要 的是什 么?最 重要的 , 居于统 领 的 , 因为对 手会采取 行动 。这 在 中国 到有些企业 已经 到了顶端的位置 , 却
久地保 持做 正确 的事 。战略是在企业 世界航空业为之仰 目的业绩。 使命的统领 下 , 在正确 分析企业 外部
思想驱使 行动。这 就是企业文化
5 .竞争环境 不可预期 , 争结果 的魅力。企业 文化成为核心竞争 中的 竞 不易确 定 。原 本你看好 的行业 , 你 核心 , 可 一是 因为他能够在本企业 传承 ,

环境 , 内部条件的基础上, 对企业长远 发展的方 向 , 发展 目标 作出的选择 和 确定。 关于 战略竞 争力 , 国著名 战略 我 竞争力 专家 , 余来文博士说 : 战略竞争 力是指企业在实施长远 的根本 的战略
进 去就 出现 恶性 竞争 , 你进退 两 二是因为 很难被模仿 。因为企业文化 让
地位的是 战略竞争力 , 场竞争 动 的家 电价格 大战中 , 是市 表现得最为充分 。 态变化条件下的 战略竞争力。 长虹的率先 降价 给它 带来第一个竞争 动态 战略竞争 力及具 相关 内 回合 的胜 利 , 因此 而引致对 手的反 但 容 击, 却让它在 第二个 竞争 回合 中不 能 战略管理之 父迈克尔 ・ 特 曾说 胜出。 波
战略的重要性还 不仅仅在于它主 空业 实力最雄厚 的公 司 , 但它 避开 波 于灵魂的价值 追求和终极 目 ,和 以 标 要研究 “ 正确的事 ” 更在于它 研究 音 、 做 , 空客做 的业务 , 以近距离的空 中运 此为核心形成 的伟 大理念和优秀 的企

论企业竞争优势的动态演进与创新突破

论企业竞争优势的动态演进与创新突破

在地推动企业 问关系的变化 ,不断地改变
企 业 能 力 的动 态 变 化
“ 适者生存 ” 是市场竞争 的基本准则 , 通过持续竞争 , 市场选择 了具备能 力结构 、 特 定技术 和规模 的企 业继 续留在市 场 中, 不符合这些特征 的企业 则被 淘汰 ,市 场选
择 的过程也伴 随着市 场结构 的动态 调整 ,
果 。 学 习不 仅 影 响企 业 自身 的能 力 ,还 内
优 势 的 主要 来源 之一 ,因此 企业 在 动态 环境 下如 何 延续 技术 竞争 优 势 的问题 愈
加 突 出。
治理 活 动 ,从根 本上 说 ,企业 动 态 演进
的 原 因是 市 场 与 企 业 以及 企 业 网 络 三
的 、难 以被竞争对手复制模仿的某种地位 出发来取得竞争优 势 , 但从现 实情况来看 , 已形成 的竞争优 势并非一成不变 ,而是处 于动态 的演进过 程中。
( )产 业 转 型 与 霓 争 空 间 变化 一
竞争优 势是 竞争 性市场里企业绩效 的
核心 。 激 烈 的市 场 中 ,竞 争 对 手 在 动 态 环
企 业 竞 争 优 势 的动 态 演进
随 着 时 间 的 推 移 ,企 业 在 某 个 时 间 点
形 成的竞争优势难 以在未来一个较长的时
间 段 持 续 。 企 业 一 般 是 从 自身 获 取 或 拥 有
关键 词 :动 态 演进
势 动 态环境
创新 突破
竞争 优
并决 定 了不 同企业在 产业链 条 中的地位。 企业 自发选择来源于企业 的竞争优势 和企
终 主 动 适 应 市 场 和技 术 的动 态 变 化 。 重 复

智力资本、动态能力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智力资本、动态能力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vn g.I ae t t dsus o etre l n fn l c a cptl h m ncpt , t cua cpt , e t n a t e t tmp i s w t e e to t l t la i (u a ai l s utr ail rl i a a t s o c h h h e me s ie e u a a r l a a ol cp a)aeth r a o f ne r edn mcait,adte i ussterl i si b tendnmi ait ai t 1 f c tef m t no et p s y a i b i n nds se e t nhp e e y a cb ly o i ri ly h c hCh n a e l 。Z u u y n,S HANG Ha g i o n ba
( uies d ns ao col f o t C i nvrt o T cnlg , unzo 160 un d ) B s s A miirtnSho o uh hn U i sy f ehooy G aghu50 4 ,G ago n ti S a e i
A t dy o h l to s p a S u n t e Re a i n hi mon n el c u lCa t l g I t le t a pia ,
Dyn m i a c Abiiy a t r r s us i d m p ttv dv n g lt nd En e p ie S t ne Co a e ii e A at e a
l 引 言
本 、动 态能 力与企 业持 续竞争 优势 的路径 问题 。
2 要素界 定
2 1 智 力资 本 .
动态环境下 ,企业如何 获取持续竞 争优势?学 者 认 为智力 资本 是 动 态环 境 下 企 业 获 取 持 续 竞 争 优 势 的 一 个 重 要 因 素 ( ul a ,2 0 ; 芮 明 杰 , S lvn 0 2 i 2 0 ;蓝 海林 ,2 0 ) 。但是 ,企业智 力 资本 和 企 06 0 7 业竞 争 优势 问 的路 径仍 然不 够 明确 。有 学 者 (.. eg , B re n ,1 9 ;S lv n 0 2 o man 9 9 ul a ,2 0 )认 为 企业智 力 资 n i 本 直接 作用 于企 业 持 续 竞 争 优 势 ,但 另 一 部 分 学 者 (.. FrradWiim ,20 ) 则 指 出智 力 资 本 eg , i n la s 03 e l 与企业 持续竞 争优 势 的关 系 是 模 糊 不 清 的 ,智 力 资 本对 持续 竞 争 优 势 可 能不 存 在 直 接 影 响。 可见 ,智 力 资本对 于企 业 持 续 竞 争 优 势 的 贡献 不 言 自明 ,但 是影 响路 径却 有分歧 。 基 于资源 基 础 观 ,本 文 着 重 探 讨 智 力 资 本影 响 企业 竞争 优 势 的路 径 。将 智力 资本 、动 态 能 力 与企 业持续竞争优势放人一个模 型中,试 图解决以下问 题 :企业的智力资本如何影响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 产生 ?动 态 能 力 在 其 中起 到 什 么样 的作 用 ?为 此 , 本文以文献 为依据 ,将智 力资本 划分 为人 力资本 、 结构资本与关系资本 ,将组织的动态能力划分为外 部适应 能力 与 内部调 整 能 力 , 以期进 一 步 研究 智 力

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竞争优势培育

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竞争优势培育
被包 含 在学 习 过 程 中 , 而 反 应 迅 速 , 应 性 强 。从 本 质 上 分 因 适
析 , 态能 力 表现 出一 种 动 态 的 非 均 衡 状 态 。 在一 个 动 态 变 化 动
的环境中, 能力 持 续 不 断地 培 养 、 发 、 用 、 护 和 扬 弃 , 正 开 运 维 这 是 动态 能力 本 质 之 所 在—— 通 过 不 断 的 创 新 而 获 得 一 连 串 短
及 对企 业 的贡 献 是企 业 实 现竞 争 优 势 和 卓 著 成 就 的最 好 途 径 。
在 2 世 纪的 竞 争 格 局 中 , 些 成 功 企 业 的 能 力 反 映 在 它 们 的 1 那 知 识 积 累上 , 些知 识 积 累是 竞 争 优 势 非 常重 要 的 来 源 。 因 为 这 知 识 积 累根植 于 组织 的行 为 当 中 , 管 这 些 组 织 行 为并 不一 定 尽 被所 有 员 工所 理 解 , 企业 的能 力 依 然 会 在 不 断 重 复 和实 践 中 变
暂 的竞 争优 势 , 而从 整 体 上体 现 出 企 业 的持续 竞 争 优势 。 从
2 知 识是 企 业动 态 能 力的 核 心本 质
动 态 能力 的 战略 观认 为企 业 必 须 适 应 不 断 变 化 的 环 境 , 更
新 自己的 能力 。而 提 高 和 更 新 能 力 的 方 法 主要 是 通 过 技 能 的
T ee19 ) ec(9 7 …等人提出了动 态能力理论。“ 动态” 是指为适应
不 断变 化 的市 场环 境 , 业 必须 具 有 不 断 更 新 自身 竞 争 力 的 能 企 力 ;能力 ” “ 是指 战 略 管 理 在 恰 当地 调 整 、 合 和 重 构 企业 内 外 整 部 的组 织技 能 、 源 以及 职 能 以满 足 环境 变化 的过 程 中具 有 关 资

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研究:以组织内学乏和环境动态性为调节变量

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研究:以组织内学乏和环境动态性为调节变量
第 9期 ( 1 年 9月) 2 0 0
中 国科 技 论坛
一8 3一
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研究 : 以组织 内学习 和环境动态性为调节变量

出 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江 青 虎
( 国计 量 学 院 经 管 学 院 ,浙 江 中 杭 州 30 1) 10 8




摘 要 : 过 实证 方 法 , 究集 群 企 业 的 集体 学 习、 织 内学 习、 境 动 态性 和 竞 争 优 势之 间 的 关 系。 通 探 组 环 1 3家浙 江典 型产 业 集群 中的 集群 企 业的 问卷 调 查表 明 ,集体 学 习的 不 同方 式对 集 群企 业竞 争优 势有 4 “ 显 著正 向影 响 :集群 企 业 的组 织 内学 习在 集体 学 习和 竞争优 势 间发挥 着正 向调 节作 用 ;除 n d 式 交往 非正
Ke r s ol cie l an n ;c mp t i e a y n a e r a iain lla i g y a c f e h o o ia n i n n ;d n mis y wo d :c l t e r i g o e i v d a t g ;o g n z t a e r n ;d n mi s o tc n l gc le v r me t y a c e v t o n o
Or a ia ina l ani o cu tr d fr ha a g n z to l e r ng f l se e i ms s po ii e fe t n ol cie e r i g nd o p ttv a v tg stv ef c o c le t l a n a c m e iie d ana e. Dyn m is f v n a c o

动态竞争:综述、概念框架与研究建议

动态竞争:综述、概念框架与研究建议


7 言 1

进 行动 御性 所 攻性 和防 行动 获得的 态 。 动 优势
二、 理论 基 础
大量的动态竞争研究源于熊彼特的创新与创造
性破坏的理论思想,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和分析, 所谓
创新 就是建 立一 种 新 的生 产 函数 , 把一 种从 来 没有
在 战略 管理 研 究 中 , 动态 竞 争理 论 一 直 是主 要
“ 管理工资” 因而不产生利润 , , 也不存在资本和利
息 。只有 在他所 说 的实现 了创 新发 展 的情 况 下 , 才
出新产品、 进入新市场、 产品降价 、 战略联盟等竞争
活动对企业利润、 运营收入及市场份额 的影 响。这 种基于竞争行为与对抗层面分析企业间竞争的研究 方法突破了传统战略管理 聚焦于产业组织环境分析
阐述企业在追逐市场机会过程 中的动态过程, 创造
性破坏被界定为在竞争企业的持续创新和其所采取 的竞争行动的压力下 , 市场领先企业将最终且不可
收 稿 日期 :08—0 —0 20 1 5
基金项 目: 教育 部人 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 大项 目(0 6D MI 3 20J X 3 ) 作者简 介: 秦 剑(9 1 , , 1 8 一)男 重庆人 , 南开 大学 商学 院企业管理系 2 0 06级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为战略管理 、 创业和 创新 管理 ; 王迎军( 95 , , 15 一)男 河北保定人 , 开大学经济与社会 发展研究院 副院长 , 南 教授 , 士生导师 , 博 研 究方向为战略管理 、 创业与创新管理 。
市场 追随企业 的 回应行 动攻击 下很快 消失 。在 熊彼 特看来 , 竞争 在本质上 是一个 创新 、 化或发 现 的动 演

动态环境下企业持续战略能力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动态环境下企业持续战略能力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动态环境下企业持续战略能力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作者:余来文杜跃平安立仁来源:《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04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动态环境下企业持续战略能力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以及对企业持续战略能力的重要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企业竞争说到底就是企业资源、能力与知识、创新的较量。

谁拥有强大的资源和能力,并具有强大的配置资源和持续学习、创新的能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拼杀中战胜对手,基业长青。

关键词:持续战略能力资源动态竞争优势在激烈、动态竞争的环境下,为什么有的企业长盛不衰,而有的却昙花一现;同时这些已成为学者与企业家们探讨的一个重要方向。

谋求企业持续战略能力是每个企业长期发展的最终目标和任务。

(企业持续战略能力是指对于一个企业的整体持续发展过程来说,在整个市场环境中,当一个企业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实施动态战略管理手段相应的创造高度市场价值的战略,而其他任何现有和潜在的竞争者都无法同时成功地实施这些战略,而且也缺乏进行模仿或复制该企业战略所带来的全部收益的资源与能力时,就可以认为该企业具有持续战略能力。

)下面针对企业持续战略能力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进行阐述。

一、企业持续战略能力提出的背景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只有那些经营灵活,不断创新,富有持续战略能力的企业才能够长期生存与发展。

企业竞争说到底就是企业资源、能力与知识、创新的较量。

谁拥有强大的资源、能力,并具有强大的配置资源和不断学习、创新的能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拼杀中战胜对手,基业长青。

针对这些,下面阐述国内外对战略、资源与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1、国外战略管理学家对战略、资源与能力的研究状况分析探索企业战略能力形成的原因,以及创造和维持持续的战略能力是当代战略管理理论的使命。

美国著名管理学教授提斯(Teece)曾经说过:“今天,在社会科学领域很可能没有什么比破解企业和国家竞争力之谜更具雄心的项目了。

”为了破解企业战略能力、资源与能力之谜,西方战略管理学家对此做了前瞻性的艰苦探索工作,逐步形成了产业组织学派、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三大学派。

供应链伙伴关系、供应链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的研究

供应链伙伴关系、供应链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的研究
Absr c : nt i p p r ef r mat dac n e t a d l h t a t r s h lt n h pb t e u p yc an p r n rh p, u p yc a nd — t a t I s a e n l e o c p u l h w o mo e a p u e er ai s i ewe ns p l h i at e s i s p l h i y t c t e o
s p l c and n mi c p b l y n l d so e ai n l a a i t ,e r i gc p i t , o r i a inc p b lt a dr sr c u i gc p b l y a dc - u p y h i y a c a a ii i c u e p r t a c p b l y l a n n a a l y c o d n t t o i b i o a a i y n e t t rn a a i t ; n o i u i t r rs o e i v d a tg cu e n n il ef r n ea dno — n n i l ef r n e T e sn t e u a q a in a ay i, u d e p ie mp t iea v n a ei l d sf a c a ro ma c n n f a ca ro ma c . h n u i gsr t r l u t n ss wef n c t n i p i p a e o l o t a u p yc a np rn r h pa y a cc p b l y r o iieyr lt dt n e rs o e i v d a t g ; u pl h i a t e s p i o i h t p l h i a t e s i d n mi a a i t ep stv l a e e tr i e mp t i e v n a e s p yc an p r n rhi p s— s nd i a e o p c t a s t eyr lt d o u p y h i y a cc p b l ya di f e c s n ie ty n ep ie o ei v a v n a e i s p l c a nd n mi c p h h . i l e ae t p l c and n mi a a i t n n u n e i d r c l e t r rs c mp t i e d a tg v a u p y h i y a c a a i y v s i l t

企业动态能力构建与环境适应性分析

企业动态能力构建与环境适应性分析

企业动态能力构建与环境适应性分析在当今竞争激烈且变化迅速的商业世界中,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动态能力的构建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企业动态能力是指企业整合、构建和重新配置内外部资源和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

而环境适应性则是企业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技术、政策等外部因素时,能够及时调整战略和运营模式,以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企业动态能力的构成要素1、感知能力感知能力是企业动态能力的基础。

它包括对市场趋势、客户需求、竞争对手动态、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敏锐洞察和准确判断。

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机制,以便及时捕捉到环境中的变化信号,并能够从中发现潜在的机会和威胁。

2、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企业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关键。

它包括组织学习和个体学习两个层面。

组织学习是指企业通过内部培训、经验分享、团队协作等方式,促进知识和经验在企业内部的传播和共享;个体学习则是指员工通过自我提升、参加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3、整合能力整合能力是指企业将内外部资源和能力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

这包括对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财务资源、市场资源等的整合,以形成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机制,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4、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动态能力的核心。

它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

企业需要不断鼓励创新思维,营造创新氛围,加大研发投入,以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满足市场需求。

二、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途径1、战略导向企业的战略规划应具有前瞻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

明确的战略导向可以为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提供方向和目标,使企业的资源配置和能力培养更加聚焦和有效。

2、组织变革企业应建立灵活的组织结构,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例如,采用扁平化的管理结构,减少决策层级,提高决策效率;或者建立跨部门的项目团队,促进部门之间的协作和创新。

企业如何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

企业如何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

企业如何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企业如何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建议:1.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

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企业可以确定目标市场和定位,制定相应的战略和计划。

2.创新和研发:创新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企业需要不断进行研发和创新,开发出具有独特特点和优势的产品或服务。

这可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文化等方式来实现。

3.优化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是企业与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等合作伙伴之间的连接纽带。

优化供应链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企业可以采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实现供应链的智能化和精细化。

4.构建强大的品牌:品牌是企业形象和信誉的象征,对于消费者选择和忠诚度至关重要。

企业需要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积极的品牌形象,增加消费者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同时,加强品牌保护和维护,防止品牌资产流失。

5.深化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和关系管理。

通过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和反馈,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增加客户黏性和满意度。

同时,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客户画像分析和精准营销,提高客户转化率和价值。

6.持续改进和优化运营管理:运营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企业需要不断优化运营管理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以实现持续增长和竞争优势的保持。

这可以通过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方法来实现。

7.培养和吸引人才: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企业需要通过培养和吸引优秀的人才,建立强大的人才队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可以通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建立职业发展路径、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等方式来实现。

8.营造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是企业内部的信仰和行为准则,对于员工的凝聚力和工作积极性至关重要。

动态环境下企业提高技术竞争力的思考

动态环境下企业提高技术竞争力的思考

Management经管空间 2012年6月085动态环境下企业提高技术竞争力的思考山东大学威海校区 杨欣蓉摘 要:随着市场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企业动态能力在市场竞争和可持续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

而作为企业动态能力中最关键的因素——企业动态竞争力,也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实际运作中,采用何种方法提高我国企业自身的技术竞争力、在操作中应该规避哪些风险、政府和企业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究的。

我国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要想在国际市场中增强自身品牌的竞争力,关注企业技术创新和动态能力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关键词:动态能力 动态技术竞争力 研究与开发(R&D) 预算约束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b)-085-021 基于动态环境的理论概念和动态能力的定义当今企业所处的环境,无论是技术环境、竞争环境、政治环境抑或是市场需求偏好,都处在快速变化之中,企业要想在这种大环境中谋得发展,只能从自身做起,来应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各种变化。

因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竞争优势或者企业的成长都将面临着突然的冲击或破坏,企业要想立足市场并长期稳定市场份额,就必须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竞争力,以解决在动态条件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于本身刚性特点而不能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缺陷。

在动态环境下,由于需求偏好多变、市场环境快速变化,任何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价值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面对这样的特定条件,传统的竞争战略理论越来越失去作用,而由蒂斯等学者提出的动态能力概念却恰好能比较有效地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

目前学术界对动态能力的定义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蒂斯等(Teece et al,1997)、埃森哈特和马汀(Eisenhardt & Martin,2000)、佐罗和温特(Zollo & Winter,2002)的三种定义。

虽然这三种定义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在动态能力应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这一点上却保持高度一致。

基于动态能力视角探析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

基于动态能力视角探析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

业 如果 满足 现状 , 只追 求 已有 的竞 争优 势 , 么将 很 边 界 ,企 业 可 持 续 竞 争 优 势 来 自 于 战 略 资 源 的形 那 积 维 0 快 被更 富 于创 新 的企 业 所 取 代 。 目前 , 于企 业竞 成 、 累 、 持 和 更 新 的 动 态 性 过 程 ;而 到 了 2 对
们 的重视 , 被视为企业获得持 续竞争优 势的新源泉。但动 态理论近 些年 来并没有取得预期 的成 果。在对动 态 能力理论进行 简要 回顾 的基础上 , 澄清动态能力的概念 、 形成过程 , 在此基础上分析动 态能力与企 业竞争优 势
的 关 系, 初 步 探 究企 业该 如 何 培 育 和提 高 动 态 能 力 。 并
争 优 势 的研 究 应 该建 立 在 一 个 动 态 的 、 均 衡 的 基 世 纪 9 非 0年 代 , rhld 19 ) 则 提 出 了核 心能 力 Pa a ( 9 0 等 a 础 上 。在此 背景 下 , 收 了资 源 观 和 能 力 观 精 华 的 理论 , 成 为指 导企 业建 立 和 保持 持 久 竞 争优 势 的 吸 并
企业 的竞 争优 势 以及 动态 能力 该 如何 培 育 与 提 高等 持久 的 。于是企 业 必须要 拥 有特 定 的 能力 来有 效 使
问题 至今 还没 有统 一 的答案 。这也 说 明动 态 能力 观 用和 重构 资 源 。到 2 0世 纪 9 0年代 以后 , 度 动 高
作 为一个 新 兴 的理 论 , 理 论 根 基 还 比较 薄 弱 。 因 态 的技 术 和 市场 环境 , 其 更对 核 心 资源 观 提 出 了挑 战 ,
2 7
式 提 出 。此后 有大批 学者 对动 态 能力 的概 念进 行 织资 源 和人 力 资 源¨ 。 还 有 学 者认 为 人 力 资 源 对 了深入研 究 , 因为研 究角 度 不 同 , 但 动态 能力 至今 还 动态 能 力 的形成 更 重要 。Wotn和 C ae认 为 , o e rn 人 没有统一 的概 念 。T ee等 人 ( 9 7 认 为动 态能 力 力资 本会 对 动 态 能 力 产 生 重 要 影 响 r sn认 ec 19 ) ” 。E co i 是企 业 为适 应 快 速变 化 的 外 部环 境 而 创建 、 成 和 为企 业家 的能 力和精 神对 动 态能 力 的形成 有 重要 作 集 。但不 难看 出 , 几乎所 有 学 者 都认 为 无 形 资源 重 新配 置 内部 与外部 能力 的能力 。该 观点 重点 强 用 ¨ 调 了改 变企 业 内外 部 能 力 的独 特 能 力 , 核心 能 力 和柔 性资 源对 动态能 力 的形成 意义重 大 。 与 观不 同的是 , 们 认 为这 种 独 特 能力 要 随 着外 部 环 他 境 的改 变 而 改 变 。Esn ad和 Ma i l hr e tn等 ( 0 0 学 20 ) 2、 于知识 资源 的研究 。 基

动态竞争中的优质竞争行动及其决定因素

动态竞争中的优质竞争行动及其决定因素
Ke y wor s: dy mi omp tto d na c c eii n; s pe o o u r rc mpeiie a to i ttv c in;d 得 在 其 “ 新 破 坏 论 ” ( ra v et e 创 Cet eD s u — i r t n ¨ 中提 到 ,市 场 是 动 态性 的 ,各 个企 业 借 着 在 i ) o 动 态市场 中 采 取 进 攻 与 响 应 行 动 来 追 求 市 场 机 会 。 因此 ,企业 为 了在 市 场 中获 得 竞 争 优 势 ,经 常会 面 临进 攻与 响应 这类 对抗 性竞 争 的问题 。
竞 争者 响应 的延 迟 或 者 根 本 无 法 回应 的行 动 。具 体来 说 ,优 质竞 争行 动 可 以从 以下 几个 方 面来衡 量 :
2 1 响应 数 目 .
我们 认 为 ,决定 一 项 竞 争 行 动 的 响 应 数 目 、响 应 滞 后或 响 应 难 度 的 因素 主 要 有 :战 略 承 诺 、影 响 力 、 攻击 强 度 、执行 条件 、明显度 和非 常规 性等 。
收 稿 日期 :2 1 0 0 1— 3—1 ,修 回 日期 :2 1 —0 8 0 1 5—2 6
上市 、降价等 ;响应则是企业为 了防御或增进其相 对竞 争 地位 ,所 采 取 的一 项 可 被 观 察 且 可 被 辨 识 的 竞争 性行 动 。P r r 其研 究 中指 出 ,竞 争 性 对抗 是 oe 在 t 同一 市场 中 ,竞 争者 之 间一来 一 往 的竞 争互 动行 为 。 C v 也 主张 对竞 争 的研 究 应 将 重 心 放 在 既 有 企业 所 ae 从事 的对抗性 行 动 上 。 C e 出 ,以进 攻 与 响应 hn指 的对 偶关 系作 为研 究 竞 争 行 动 的 分 析单 位 ,是 基 于 理论 上 的必 要 性 ,而且 实 际 上 ,企 业 之 间 的竞 争 对 抗也 大 多发 生 在 对偶 层 次 。这 一 分 析 角 度 强 调 了 在 动态 竞争 的 情 境 下竞 争 响 应 的 重要 性 ,并 且 是 预 测竞 争对 手竞 争 行动 的一 个重 要方 法 。 动态 竞争 主张 从 企 业 竞 争 行 动 的视 角 来 探 讨 竞 争 战略 ,认 为竞 争 战 略 是 由一 连 串 的竞 争 行 动 构 成 的 。要 探讨 企业 战 略 ,就 要 对 企 业 战略 作 基 于竞 争 行 动 的量 化 。根 据 Gim 和 S t 的 定 义 ,竞 r m mi h等 争行 动是 指具 体 的 、可 侦查 的竞 争 活 动 ,诸 如 降 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