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复习教案

坤凡教育学科教师讲义

学员姓名:年级: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

【课前十分钟】

1、欢欢用力提起一桶水,他对水桶施加了一个拉力,此时水桶对欢欢的手也加了一个拉力,这两个力的()A.大小相同 B.方向相同 C.大小和作用点相同 D.三要素相同

2、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

...的是()

A.地面上的小车从向西运动变成向东运动一定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的缘故

B.“蜘蛛人”攀爬高层建筑时,使他上升的力是他对自己的拉力

C.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碰,鸡蛋就破了,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包子皮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3、测一个约6N的力,应选用最恰当的弹簧测力计是()

A. 量程10N,分度值0.2N

B. 量程5N,分度值0.1N

C. 量程15N,分度值0.5N

D. 以上三个弹簧测力计都可以用

4、重约600N的物体可能是下列中的哪一个?()

A.一只鸡 B.一头耕牛 C.一头大象 D.一个成年人

5、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感知力的存在。下列现象中,不能

..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事例是()

A. 水平抛出的皮球成一条弧线落回地面

B. 在足球场草坪上滚动的足球越滚越慢

C. 从山上滚下的石块越滚越快 D、拉弓变弯了

6、如图5,质量是0.5kg的字典,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面能正确表示字典受力的示意图是(g=9.8N/kg) ()

图5

7、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因素有()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与1N的力的大小相当的是()

A、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B、一头大象的体重

C 、一名中学生的体重

D 、托起一只蚂蚁所用的力

8、如图3所示,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9、下列情况中产生的力,哪些不是弹力( )

A 、手轻压钢条,使钢条变弯一些

B 、脚踩饮料瓶,将它踩瘪

C 、手轻拉弹簧,弹簧伸长些

D 、运动员拉开弓,准备射箭

10、物体重 49N ,它被送到月球上时的质量是 kg.

11、一条质量为50kg 的大蟒蛇吞吃一只小猪后,体重达到600N ,被吞吃的小猪的质量是 kg 。(g=10N/kg )

12、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

B 、重力作用不需要地球与物体相互接触

C 、玩具“不倒翁”就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D 、走钢丝的运动员,手中都握有一根长杆是表演的需要

13、在图7中画出质量为5kg 的铅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取g =10N/kg )

【知识梳理】

第八章 力和运动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2)说明:

A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 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 不可能用实验 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 物体不受力 ,原来 静止 的物体将 保持静止状态 , 原来运动 的物

图3

图7

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二、惯性:

(1

(2)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

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3)关于惯性的好与坏: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第二节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补充内容:

1、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

力。

2、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注意: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第三节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

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

①测量原理: 二力平衡 条件。

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 匀速 运动,读出这时的 拉力 就 等于滑动摩擦力 的大小。

③ 结论:接触面 粗糙程度 相同时, 压力越大 , 滑动摩擦力越大 ; 压力相同时 ,接触面越 粗糙 , 滑动摩擦力越大 。

注。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压力大小 和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3、应用:

增大摩擦的方法有: ①增大压力;

②接触面变粗糙; ③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减小摩擦的方法有:

①减小压力;

②使接触面变光滑;

③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

④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4、分类:

5、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 相对运动 的方向 相反 。

6、在相同条件( 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 )下, 滚动摩擦 比

【课堂练习】

1.下图所示的各物体中,所受的两个力是彼此平衡的有( )

摩擦力

静摩擦力 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2.一个人用100N 的力竖直向上提起一只重40N 的水桶,则水桶受到的合力大小以及合力方向正确的是( )

A.合力大小为60N ,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B.合力大小为60N ,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C.合力大小为140N ,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D.合力大小为140N ,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3.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为0.4N 时,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水平拉力增大为0.6N ,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

A.0.4N

B.0.6N

C.0N

D.0.2N

4. 如图2所示,一个重为100N 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当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向左的拉力F 1、向右的拉力F 2及摩擦力f 的作用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若F 1=4N ,F 2=10N ,则( )

A.f =6N ,方向向左

B.F 1与f 合力的大小是4N ,方向向左

C.F 2与f 合力的大小是2N ,方向向左

D.在物体上叠放一个重100N 的物体,拉力不变,物体仍静止时,f 将增大

5.物体A 只受到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 1与F 2的作用,对于F 1、F 2的合力F 的大小以及物体A 运动状态的

判断,正确的是 ( )

A.若F 1与F 2方向相反,F 一定为零,物体A 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若F 1与F 2方向相同,F 一定不为零,物体A 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若F 1与F 2方向相反,F 一定为零,物体A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若F 1与F 2方向相同,F 一定不为零,物体A 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6.如图3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N 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

A.0N

B.3N

C.6N

D.12N

7.判断下列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是( )

A.

大小均为10N 的两个力,它们的合力始终为零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D.牛顿第一定律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想象而总结出来的

8.用水平力F 将一木块压在竖直墙上保持静止(如图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平力F 与木块所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水平力F 与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若水平力F 增大,则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随着增大

D.木块所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9.有些同学放学时骑自行车行驶太快,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这是由于( ) 图2 图4

A.运动快所以惯性大,因此难停下来

B.刹车时产生的惯性不够大,所以难停下来

C.由于惯性,即使紧急刹车,也需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

D.刹车时来不及克服惯性,所以难停下来

10.安全气囊是现代轿车上一项新技术装置,安装在轿车方向盘内,特定情况下会“蹦”出来,以保护人体免受硬物撞击而受伤,如图5所示.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它最有可能“蹦”

出来( )

A.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B.轿车在盘山公路上缓慢行进时

C.轿车前端与其他物体发生猛烈碰撞时

D.轿车启动时 11.工人师傅用80N 的水平向前的推力,推着一辆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匀速前进.突然,他发现正前方不远处有一位老人,为了避免相撞,他立即用200N 的水平向后的力拉车.当车仍水平向前运动时,它所受力的合力的大小是( )

A.280N

B.200N

C.120N

D.80N

12.一位乘客站在匀速直线行驶的轮船甲板上,他受到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与甲板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N (不考虑空气阻力).

13.一个重为50N 的物体沿水平路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需加10N 的水平拉力,则它在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 ;若将该物体用绳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绳对物体的拉力为__________N ;若使物体竖直向下匀速运动,则向上的拉力应为_________N.

14.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重200N 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速度为4m/s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N ,若速度为1m/s 时,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_ N ,合力为_________N ,若将拉力增大,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30N 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 ,此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_N.

15.空降兵在降落伞打开后的一段时间力将匀速下落,它的体重为650N ,伞重200N ,若人受到的阻力忽略不计,则伞对人的拉力为 N ,伞受到的阻力为 N.

16.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合力方向向东,大小为20N ,已知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60N ,方向向西,则另一个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N ,方向___________.

17.如图1所示,水平地面上有甲、乙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有一大小为10N 的水平

向左的拉力F 作用在乙物体上后,甲、乙两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已知甲物体的质

量为4kg ,乙物体的质量为6kg ,则物体甲受到的水平作用力为 N ;如果当拉

力F 增大到20N 时,物体甲和乙均以相同的速度沿地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

时甲物体受到的水平作用力为 N.

18. 重35000N 的直升飞机,悬停在空中,则直升飞机受到的空气作用力是

__________N ,方向____________,若直升飞机做匀速直线飞行,则直升飞机受到的是_________(选填“平图

5

图1

衡力”或“非平衡力”).

19.足球停在操场上,被人踢了一脚,开始在操场上滚动,同时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停下来,问:(1)足球从静止变为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2)足球的速度由大变小最后停下的原因是什么?

20.为什么人在走路时,脚被石块绊了一下,会向前跌到;而不小心踩着一块瓜皮,会向后摔倒?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如图一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

(图一)

2、如图二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图二)

3、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D.不受力

4、力F1和F2是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它们的合力大小为30N,方向向左,已知F1的大小为40N,关于F2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2的大小一定是70N

B.F2的大小一定是10N

C.F2的方向一定向右

D.F2的方向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B.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这两个力可能是平衡力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只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如果突然失去其中一个力,则该物体一定不再做直线运动

6、下列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A.自行车车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 B.自行车脚踏板与鞋之间的摩擦

C.自行车刹车时,刹车闸与车轮间的摩擦 D.自行车把手与手之间的摩擦

7、农民清除黄豆中夹杂的砂粒时,常把黄豆放在倾斜的桌面上,黄豆就顺着桌面滚下,而砂粒却留在桌面上,这主要是()

A.砂粒比黄豆密度大

B. 砂粒比黄豆体积小,不易滚下

C.砂粒比黄豆对桌面的压力小

D.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所受滚动摩擦大

8、甲、乙两同学进行拔河比赛,若甲对绳的拉力为F甲,乙对绳的拉力为F乙, F甲与F乙均沿绳子方向,比赛中绳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甲取胜.绳重不计,则绳子受到的拉力F甲、F乙以及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关系是()

A.F甲>F乙,F=F甲+F乙

B.F甲<F乙,F=F甲-F乙

C.F甲=F乙,F=0

D.F甲=F乙,F=F甲+F乙

二、填空题

1、摩擦力有时对我们有害,因此人们想到各种方法减小有害摩擦,请你列举生活或生产技术中用两种不同

方法减小摩擦力的例子

2、如右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

F1作用下,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 N;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如图9乙所示),则推力F2= N。

3、骑自行车的人用力捍闸来刹车,这是用增大__________的方法,使闸皮和钢圈间的摩擦力增大。

4、体育运动中的射箭,弓对箭的_____力使箭由静止变为运动,这说明:力可以______

_ _.

5、如右图所示,在光滑桌面上铺有薄桌布,桌布上放置盛有水的两个杯子。当猛地

将桌布从桌面沿水平方向拉走时,桌布上的杯子随之运动(选填“会”或“不会”),这表明杯子。

6、装满沙的箱子总重为200N,在5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箱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N,要减小箱

与地面的摩擦力,可以(填写一种可操作方法)

7、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大推力火箭成功送上太空,标志着中国的航天技术揭开了崭新的一页。请你结合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飞船正常运行期间,处于失重状态的航天员的质量 (填“变了”或“不变”)

惯性(填“没有”或“仍具有”)。

②飞船在太空遨游21h,绕地球14圈,飞行约61万km,则飞船的速度约为 km/h。

三.作图与实验

1、如图下图五所示,工人用200 N的沿斜面向上的推力,将一个物重为300N的木箱推上斜面.请作出木箱受到的重力和推力的图示.

2、一球体从空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为3N,已知小球受到的合力为9N,请用力的图示画出图六小球受到的重力.

3、如图七,一物体m被传送带从A点匀速送到B点,请在图中用示意图表示m受到的力。

图五图六图七

4、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已完成了下图八中的甲、乙两步实验,由此他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图八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总复习 一、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知识回顾】 : 2.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 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 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 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1)(a )2=a (a ≥0); (2) ==a a 2 5.二次根式的运算: (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 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 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变形为积的 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 移到根号里面.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 a (a >0) a -(a <0) 0 (a =0);

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二、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归纳总结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 长为c ,那么c b a 222=+ 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在ABC ?中,90C ∠=?, 则 c = ,b = ,a =)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 满足c b a 222=+那么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应用: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 种重要方法。 (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 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 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 3、勾股数 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 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 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 5,12,13;7,24,25等 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 ?BC=2 1AB ∠C=9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第1、2课时 现代文字词 一、带领学生复习字词,对重点字词的读音进行强调,并要求学生随手勾画并在练习本上写一至两遍,然后每个字词亮度两遍,要求学生慢读,做到“手、眼、口、心”四到。 落第不逊诘责托辞油光可鉴抑扬顿挫深恶痛疾翳责罚广漠宽恕文绉绉凄惨 奥秘翻来覆去滞留愚钝器宇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粗制滥造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颔首低眉诚惶诚恐无可置疑黯然失色广袤无垠搓捻 企盼繁衍迁徙觅食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繁花似锦风云突变不可名状 落英缤纷冥思苦想期期艾艾博识美艳消释裉尽凛冽脂粉奁睥睨迸射拖泥带水 播弄虐待踌躇鞭挞祈祷罪孽雷霆旸谷姮娥苍茫翡翠精灵蜿蜒执拗海誓山盟 憔悴馈赠真谛镶嵌酷肖长吁短叹千山万壑盛气凌人蓬蒿咫尺狼藉呐喊怵抠 不自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戈壁滩沧海桑田 媲美挑衅鼠目寸光相辅相成缄默窥探狩猎顾忌凋零滑翔目空一切哂笑拍板 牟取颤颤巍巍莫衷一是胸有成竹不容置疑慷慨大方一视同仁任劳任怨蹲踞酬和 熹微譬喻淳朴即物起兴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门楣苋菜籍贯

城隍庙招徕 肃然起敬囊萤映雪铁铉饽饽秫秸秆随机应变合辙押韵油嘴滑舌家醅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孤陋寡闻人情练达 第3课时 第一、二单元课文理解 第5课时 第五、六单元课文理解 第6、7课时 文言文之重点句子翻译 第8、9课时 文言文之古诗文默写: 第10课时 五、文体知识(包括古代) 第11课时 现代文阅读技巧 复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1、指导学生再次把握各讲读课文的文章脉络,理清思路。 二、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教师让明确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或更具深刻的含义。 2、指导学生如何去理解在语言环境中词语的深刻含义。 A、上下文的联系。 B、词语句子的言外之意。 C、作品的写作背景。 三、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四、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第12课时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课标要求 从“课程内容”的要求看,本专题涉及如下条目: 2.2.5 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例4 运用惯性,解释当汽车急刹车、转弯时,车内可能发生时现象 课标解读 江苏丰县初级中学刘庆贺 本专题属于课标三大主题之一──“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是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涉及较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比较抽象。本条目课程内容主要涉及认知性学习目标,具体说明如下: “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中的“认识”属于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该条目处于“认识”水平。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指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和力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直到伽利略和牛顿时代,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不仅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而且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人类思维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研究力与运动关系的重要实验。要了解实验中让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发生改变,就要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为此需要做好对比实验,需要准备两种或两种以上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根据控制变量的要求,小车刚进入水平面的速度必须相同,为此需要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运动的距离越远。这样通过实验,使学生确认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设想当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到的阻力时,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不会停止。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要能准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说明该规律适合于所有物体,具有普遍意义。“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情况,现实中不存在,但物体在某个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是有的。“总保持”是指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原来静止的物体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则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或”说明物体只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中的一种状态,究竟处于哪种状态,由物体不受外力时的瞬时状态决定。由牛顿第一定律还可以知道,不受力的作用物体的也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这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需要明确,虽然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但其中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推理是自然科学理论研究中重要的科学方法之一。它以真实的科学实践为基础,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以正确的逻辑法则为依据,对实际过程做出更深入地抽象分析。由于从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它已经成为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知识点归纳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七章: 第一节:力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 受力物体。 2、力在物理学中,用符号F来表示,它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3、力的作用效果:力是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与力的大小、方向和 作用点有关 4、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示意图:略,注意,在做示意图的时候要标出力的大小(单位)、方向、作用点。 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二节:弹力 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过那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3、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调零、看量程、读数等) 4、知道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第三节:重力 1、重力:由于收到地球的吸引而收到的力叫重力。用字母G来表示。 2、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正比关系,即物体的质量越大,那么物体受到也越 大。G=mg, 3、一般认为:g=大小为,单位为N/kg。粗略计算时可取10N/kg 注:g的大小与纬度有关,纬度越高,g越大,南北极的g最大。 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5、重心:物体重力的中心,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几何体的中心。 6、重力源于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即世间万物都会受到的相互作用力。 本章总结: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它与质量有关,质量远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第二节:二力平衡 1、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那么我们 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2、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 在同一直线上,我们称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第三节: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 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质的物理属性复习教案 科目:物理内容物质的物理属性课时:第一课时 年级:八年级编写人:授课人:审核人: 班级:小组学生姓名:时间: 学习目标:知道质量的的概念,能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理解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学习重点: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学习难点:理解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教学过程:因材施教以学定教 学习过程:先入为主自主学习 1、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2、导学:明确学习目标(预习案) 1、物体所含叫做物体的质量,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是,符号为。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即它与物体的、以及地理位置的变化无关。 3、对于微小物体的质量不便于直接用天平测量,通常采用测量。 3、交流:合作探求新知(探究案) 1、下列物体中,质量最接近于1.5×106mg的是() A、一头大象 B、一只鸡 C、一张邮票 D、一个苹果 2、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它的蛋有1.5Kg,合_________g;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它的蛋只有0.35g,合_________mg。 3、用天平称一粒米的质量,下列说法中比较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是( ) A、先称出100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 B、把1粒米放在一只杯子里,称出其总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 C、把1粒米放在天平上仔细测量 D、把1粒米放在天平上多次测量,再求平均值 4、物体实际质量是20.5g某同学粗心,将物体放在了右盘,砝码放在了左盘称量,则天平平衡时他读到的质量为(1g以下使用游码)() A、19.5g B、20.5g C、21.5g D、20g 5、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若所用砝码已经磨损,则所测得质量与真实值比较将()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物体被移到月球上质量将变小 B.1㎏铁块的质量比1㎏木头质量大 C.一块冰熔化成水,其质量减少 D.将铁块拉成铁丝,其质量不发生变化 7、在“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的探究课上,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活动。 (1)把天平放在上,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如图10甲所示,于 是小丽同学直接使用天平进行测量。此时,同组同学马上阻止说:小丽的做 法不对,不对之处是没有把游码向左移到标尺的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发现天平横梁不平衡,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向__________(选 填“左”或“右”)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中线处。 (3)接着把小石块放在天平左盘,当右盘中放人20g、5 g砝码各一个时, 天平横梁刚好平衡,则小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__g。 4、检测:强化变式训练(检测案) 1、给下列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5 ;(2)物理课本质量约为3×105; (3)一只鸡的质量约为50 ;(4)一辆自行车的质量约为0.025 。

苏科版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优质教案

xx教师辅导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授课课时:______学员姓名年级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授课时间 教学课题力与运动的关系 课堂教学过 教学内容要点补充知识点1 平衡状态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例 1. 人造地球同步卫星( 俗称通信卫星) 随地球转动, 其受力情况是( ) . A.不受力 B.受平衡力 C、受非平衡力 D.无法确定 例2.一个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此二力()A.一定是平衡力B、一定不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D.无法确定 例3.吊在室内天花板的电风扇重G,静止时固定杆对它的拉力为F1,当风扇叶片水平转动起来后,杆对它的拉力为F2,则() A.F1=G、F2=F1 B.F2=G、F2<F1 C.F1=G、F2>F1 D、F1=G、F2<F1 例4.如图所示,将带钩的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小明水平拉动木块, 在木块加速运动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C.绳对木块的拉力小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 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程例5.壁虎爬在竖直的墙面上静止不动,则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墙对壁虎的压力和壁虎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墙对壁虎的摩擦力和壁虎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壁虎对墙的压力和墙对壁虎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壁虎对墙的压力和墙对壁虎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例6.如图所示,A,B,C三个石块叠在一起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块A所受石块B作用力的方向斜向右上方 B.石块B受到石块A的重力和石块C对石块B的支持力的作用 C.石块B受到的重力和石块C对石块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石块B对石块C的压力和石块C对石块B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例7.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只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 甲的速度是7m/s , 乙的速度是 4m/s ,它们所受阻力F甲、F乙之比是( ) . A. 3∶4 B. 4∶7 C. 7∶4 D、1∶1 例8.如图所示,是一辆静止在水平面的小车,在其支架的杆上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关于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mg B.力的方向沿杆向上大小为2mg C.力的方向垂直于杆向上,大小为mg D.力的方向沿杆和竖直方向之间的某一点方向上,大小为mg 例9、如图中的水平桌面足够长,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物体A重10N,当物体B重为3N时,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要使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应对A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其大小为() A.3N B.6N C.10N D.13N 例10.如图所示的装置,物块M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左右两端用细线通过滑轮连接着两个相同的吊盘.小聪用它做实验时发现:当在左盘中放100g的砝码、右盘中放200g的砝码时,物块M可以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盘中的原有砝码都不变,使物块M最终可以向左匀速直线运动的方案是(滑轮的摩擦不计)()A.在左盘中再加100g砝码 B.在左盘中再加200g砝码 C.在左盘中再加100g砝码,在右盘中再加100g砝码 D.在左盘中再加200g砝码,在右盘中再加100g砝码

初二英语下册知识点归纳

初二英语下册知识点归纳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初二(八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二(八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知识点主要是依据初二(八年级)下册英语教材,从重点短语、知识归纳、语法知识这三个部分总结了初二(八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知识点,适合初二学生学习英语、中考考生备考英语。 【重点短语】 1. fewer people 更少的人(fewer修饰名词复数,表示否定) 2. less free time 更少的空闲时间(less修饰不可数名词,表示否定) 3. in ten years 10年后(in的时间短语用于将来时,提问用How soon) 4. fall in love with…爱上… 例:When I met Mr. Xu for the first time, I fell in love with him at once 当我第一次见到许老师,我立刻爱上他 5. live alone 单独居住 6. feel lonely 感到孤独(比较:live alone/go along等) The girl walked alone along the street, but she didn’t feel lonely那女孩独自沿着街道走,但她并不感到孤独 7. keep/feed a pet pig 养一头宠物猪

8. fly to the moon 飞上月球 9. hundreds of +复数数百/几百(概数,类似还有thousands of; millions of) 10. the same as 和……相同 11. A be different from B A与B不同(=There is a difference/Thg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A and B) 12. wake up 醒来(wake sb. up表示“唤醒某人” 13. get bored 变得厌倦(get/become是连系动词,后跟形容词如 tired/angry/excited等) 14. go skating 去滑冰(类似还有go hiking/fishing /skating/bike riding等) 15. lots of/a lot of 许多(修饰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都可以) 16. at the weekends 在周末 17. study at home on computers 在家通过电脑学习 18. agree with sb. 同意某人(的意见) 19. I don’t agree. = I disagree. 我不同意 20. on a piece of paper 在一张纸上(注意 paper/information/news/work/homework/housework等常考到的不可数名词) 21. on vacation 度假

初三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及答案

运动和力测试题 知识与技能(共72分) (1~14题每题2分,15~20题每空1分,共42分) 1.骑自行车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他选的参照物是 ( ) A .地面 B .自行车 C .树木 D .房屋 2.关于参照物,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参照物必须是静止的物体 B .参照物必须是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 C .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 D .同一物体,选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3.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它的运动速度越大 B .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运动速度越大 C .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 .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飞行时用手抓住了一颗德国子弹,这个飞行员能很容易地抓住子弹的原因是 ( ) A .飞行员飞行的速度不大 B .子弹飞行的速度不大 C .子弹相对于飞行员的速度不大 D .以上都有可能 5.一辆汽车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 ) A .通过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B .通过路程越短,速度就越大 C .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大 D .速度与通过路程的长短和运动时间无关 6.甲、乙、丙三个人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 甲=10.8km/h 、v 乙=0.2km/min 、v 丙=2.8m/s ,这三个人运动速度数值之间的关系是 ( ) A .v 甲>v 乙>v 丙 B .v 乙>v 甲>v 丙 C .v 丙>v 甲>v 乙 D .v 甲>v 丙>v 乙 7.子弹从枪口射出后,还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 ( ) A .子弹受到火药燃气的推力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复习教案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学校:黄岛区第九中学授课人:田明华时间:2015.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北方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表、分析对比,使学生识记北方的区域特征 3.了解北方人文旅游资源;重要的农业生产特征与森林资源的分布。 4.了解北方的矿产资源及重要的工业基地。 5.分析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成就、问题及措施;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相当巨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北方的自然环境、农业特征、矿产资源 三、教学难点:分析北方地区气候、地形、河流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人民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讨论法、引导法、比较法等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平台 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入】(多媒体显示) 微课《北方地区》引入 一、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一)、北方地区范围、位置和自然环境 【读图】媒体显示本区的范围、地形区等 【学生活动】 1.读图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完成学案。 2.读图找出北方地区的各省级行政区。 3.说说本区的面积和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及民族组成。 1

(二)、北方地区的气候 媒体显示图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学生完成相应学案练习。 (三)、北方地区的河流 媒体显示图片,教师点拨认识主要河流及其突出的水文特征。 (四)、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 引导学生回顾北方地区的主要矿产及其能源基地。 二、农业生产特征及主要农产品 (一)、指导学生读图,课本,小组合作完成对比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农业生产差异。 (二、)学生活动 合作探究“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三、交通、城市与工业生产 【读图】(出示矿产资源布图)找找看本区有哪些矿产基地?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鞍山铁矿、华北油田、中原油田、大同煤矿等 【活动】 说明山西省是我国生产煤炭最多的省份。(出示图片) 工业基地:东北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示图) 中考链接:直击中考,明确思路,进一步加强对北方地区知识的整合,明确答题思路。 【讨论】 阅读课本“黄土高原的环境变化”,并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展示黄土高原治理较好的地区的图片资料) 【小结】人地关系 播放微课,了解本区的旅游资源,结束本课。 2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教案 【篇一:沪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运动和力》教学设 计】 天教育教师教案 南天教育教师备课专用 授课教师王金笑 授课形式一对一个辅导 教育理念: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沟通理念: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学习理念:相互学习共享知识 工作理念:快乐工作有效执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密切相关。 (1)通过用所学有关机械运动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感受物理与 生活2)通过阅读、讨论“sts”材料,认识高速行车上抛物的危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参照物。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观察生活中的实例为基础,以教师点拨为 基本方法,建立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对描述物体运动的重 要意义。通过实验,感受通常研究机械运动选择参照物的方法。通 过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知道参照物选取得不同,物体运动的 描述就不同,最终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参照物概念的建立。方法是:首先展示一 张照片,让学生判断其中物体是否运动?当学生感到仅用一张照片 无法判断物体的运动后,再展示一张照片,让学生观察,发表意见,归纳两幅照片所反映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一 定要选择一个参照物体,建立参照物的概念。 动卡》上“做做想想”如可以说木块是静止的(是相对于纸条而言) 于桌面而言) 增强学生学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1课时。五、教案示例 (一)引入 1 问题

展示问题“请大家依据照片判断, 2(,提出问题“根据这两张不 (2得出“船在运动”结论。提出问题“判断船在运动的依据是什么?” 结论: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 运动。 3.参照物(1)观察 观看一段有关生活中机械运动的影片,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感知机 械运动。并描述观察到的机械运动,注意突出参照物体。 (2)问题 图一 图二 结论:要判断茫茫大海上船的运动,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体,如灯塔, 【篇二:中考物理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十二运动和力 知识要点: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3. 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视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 ? ? ? ? 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 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不要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参照物,因为这 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一般情况下选择地面,或者选择与地面保 持相对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 体结论可能不同。 有相对性。 两物体相对静止的条件:方向相同、速度相同。 4. 运动和静止是相 对的: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运动和静 止具?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及解析 一、运动和力 1.盐城市区支付宝共享单车几乎遍布了每个小区,极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自行车上为了减小摩擦的地方是 A.自行车把手为橡胶材质B.自行车轮胎上刻有凹凸的花纹 C.在自行车轮轴处加润滑油D.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自行车的车把为橡胶材质,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这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自行车的轴承中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可以减小摩擦,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刹车时用力捏闸,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2.小明同学喜欢动手用简易器材探究物理问题.某天,他用一块较长的木板N与木块M 及弹簧测力计,按如下方法研究滑动摩擦力有关的因素.先将长木板N平放,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在N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甲;然后再将N支起,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沿N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乙.对小明同学的实验讨论正确的是() A.两次M所受滑动摩擦力f甲<f乙 B.小明实验是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C.乙情况弹簧秤的示数等于f乙 D.小明实验时控制相同的量是接触面积大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甲在水平面上移动,乙在斜面上运动,则甲的压力大于乙的压力,所以甲中受到的摩擦力大于乙中受到的摩擦力.所以A错误;

B.两次实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所以是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因此B正确; C.在乙中,拉力不仅要克服摩擦力的大小,还要克服重力,所以拉力大小大于摩擦力.所以C错误; D.这两次实验中,控制的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所以D错误. 3.在水平面上有甲、乙两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某段时间内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这段时间内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是 A.两物体都受平衡力作用 B.两物体都受非平衡力作用 C.甲受非平衡力作用,乙受平衡力作用 D.甲受平衡力作用,乙受非平衡力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大小不变,因此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平衡力作用; 乙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此乙做变速直线运动,乙受非平衡力作用; 故D正确. 4.如图所示,单摆中的小球在ABC间不停地往复运动,如果不考虑阻力的影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小球在A、C处的势能最大 B.小球在B处只受重力作用

【K12学习】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 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第五章、我国的四地理大区域 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区域的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季风区大致包括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非季风区大致包括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注意:P5活动1、2、3及P4图5.4 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面积20%;人口40%,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矿产资源:铁;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 二、生态环境及治理 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 东北平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重建生态家园;华北平原: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土壤,减轻灾害;黄土高原:植树种树,退耕还林,退林还牧,发展生态农业; 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 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面积占25%;人口占55%,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人数较多的有: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运动和力 1.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中物体A均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B.甲、乙两图中物体B所受摩擦力大小均为F C.甲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F D.乙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0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甲乙两图在研究物体A所受摩擦力时,把AB看做一个整体研究,则整个物体都受到一个向右的拉力,而物体又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均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A符合题意;B甲图中物体B随A一起匀速运动,B此时不受到摩擦力,否则B不能匀速运动,B不符合题意;C通过A的分析可以判断C不符合题意;D根据乙图中B匀速直线运动,而B受到一个向右的拉力,所以B一定受到一个向左的大小等于F的摩擦力.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2.如图所示,物体甲放置在水平的地面上,物体乙放置在甲的上表面,用水平向右的力F拉物体乙时,甲、乙两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乙物体只受到拉力、重力、甲对乙的支持力的作用 B.乙物体只受到拉力、重力、甲对乙的支持力以及摩擦力的作用 C.甲物体只受到重力、地面对甲的支持力、乙对甲的压力以及地面对甲的摩擦力的作用D.把甲、乙两个物体看成一个物体,则该物体只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 A、B.乙物体静止,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甲对乙的支持力;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甲对一的摩擦力。即乙物体受到四个力作用。故A错误,B正确。 C.因甲对乙有摩擦力,则乙对甲也有摩擦力,所以甲物体除了受到重力、地面对甲的支持力、乙对甲的压力以及地面对甲的摩擦力之外,还受到乙对甲的摩擦力。故C错误。D.把甲、乙两个物体看成一个物体,则该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故D错误。

2019八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是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的特征,会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进行数据处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形成一定的数据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特征数据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应用样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相应特征,处理实际问题中的统计内容。 【难点】:方差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步:回顾交流、系统跃进 知识线索: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集中趋势波动大小 数字特征 应用 本章思想: 平均数是衡量样本(求一组数据)和总体平均水平的特征数,通常用样本的平均数去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n x( (定义法) 且f 1 +f 2 +……+f k =n(加权法) 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与其它数据差异较大时,可求出其中位数来观察集中趋势;理解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通过众数观察其集中趋势,理解另一类是反映数据波动大小(即离散趋势)的特征数——极差、方差。 设有n个数据x,x,,x,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x-x)2,-x)2,…,12n12 (x-x)2,,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 n 1 x2=[(x-x)2+(x-x)2+ +(x-x)2] 12n 第二步:联系实际主动探索 问题1、已知;某学校六年级学生的身高的一个样本如下(单位:cm)158162146151153168159154167159 167166159154160162164160157149 (1)试填写下面的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相应的频数颁布直方图 分组频数累计频数 146~149 150~152 153~155 156~158 159~161 162~164 165~167 168~170 合计 (2)估算这个年段学生的平均身高。 (3)求出这个年段学生的身高的极差。 问题2: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23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单位:米)成绩1.501.601.651.701.751.801.851.90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章节详细教案.

第七章运动和力 一、单元复习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弹力,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2)理解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3)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 (4)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5)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索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能懂得“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到外力之间关系,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分析以及科学的推理从而获得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通过作力的图示的训练,培养认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出发,探求科学真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科学质疑精神。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是指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物体运动的客观规律,是说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如果一开始讲授时就注意加以区别,就不在于造成学生在思维上的混淆不清了。 本章在前章所学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力和运动的初步知识。内容包括:力的示意图,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摩擦力。其中二力平衡的知识是本章的重点。 三、知识梳理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基础练习 1、不计空气的作用,乒乓球从桌面弹起后,在空中受到重力的作用(不计阻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方向是竖直向下。 2.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与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在接触间产生一个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二、复习内容 1、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拉弹簧时,感觉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理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2、弹簧测力计: A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 、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 、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 、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3、重力:最常见的一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4、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知识点归纳(优选.)

Unit 1 What’s the matter? 重点:1. 情态动词should & shouldn’t 的用法;2. have + 疾病;3. 反身代词的用法。难点:能询问并表述身体的种种不适以及对他人身体的种种不适给予适当的建议。 知识点: What’s the matter? 怎么了?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 What’s the trouble with you? = What’s wrong with you? 你怎么了? have a cold = catch a cold 感冒 have a stomachache 胃痛 have a sore + 部位……痛 lie down 躺下 take one’s temperature 量体温 have a fever 发烧 have a cough 咳嗽 take breaks 休息 get an X-ray 拍X光片 away from 远离 on the side of the road 在马路边 shout for help 大声呼救 get off 下车 to one’s surprise 出乎某人意料 thanks to 多亏;由于 in time 及时 right away 马上,立即 get into 陷入get into trouble 陷入困境 have a toothache 牙痛 put one’s head down 低头 have a nosebleed 流鼻血 put a bandage on sth. 用绷带包扎 get hit on the head 砸到头(注意v. + on the + 身体部位的表达方达) be interested in 对……感兴趣 There were many times when …(when 引导的定语从句) be used to doing sth. 习惯做某事 take risks 冒险 because of 因为 in …situation 处于……境地 run out 用光 get out of 逃离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测试题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D、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2、坐在行驶汽车中的小明,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 A、路面 B、路旁的电线杆 C、小明身旁的座椅 D、迎面而来的汽车 3、某同学骑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4s内通过40m的路程,那么他在前2s内的速度是( ) A、40m/s B、20 m/s C、10 m/s D、5 m/s 4、在长江三峡,有一支漂流探险队乘橡皮船顺水下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B、以船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C、以人为参照物,岸边的树是运动的 D、以江水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5、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厘米 ( ) A、一枝铅笔的直径是7 B、茶杯的高度是100 C、物理书的长度是 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 76、寓言<<龟兔赛跑>>中说,兔子在和乌龟赛跑的过程中,因为骄傲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时,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在整场比赛过程中(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A、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当它由运动变为静止时才有惯性 B、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并且这两个力三要素相同,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

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站在车上的人在水平方向一定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 8、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直接由猜想得到的 B、直接由日常经验得到的 C、直接由实验得到的 D、通过分析事实、概括、推理得出的 9、起重机吊着货物时,货物所受重力G和拉力F之间的关系为( ) A、货物匀速上升时,F>G B、货物匀速下降时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