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高中历史高二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各组汇报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四、巩固拓展
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现代经济发展中是否存在类似的经济重心南移现象。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指导。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作业
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史料分析、历史地图解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动画等,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自然环境、人口迁移和政治因素等;
c.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涉及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指导:
a.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本节课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b.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分享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历史素养。
五、作业布置
3.提高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思辨能力和实证分析能力。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多媒体展示南方地区的历史地图、图片及相关史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引导探究: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例如,提问:“为什么经济重心会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南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有哪些特点?”等。
a.请简要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b.请分析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
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共6篇)
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标志,分析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由于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加之南方自然条件较好,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获得长足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此转移到江南地区。
本课内容分三目,第一目“南方农业的发展”,着重讲述了农业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第二目“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发展;第三目“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盛和纸币的出现。
三、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过经济方面的内容,对古代经济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便于教师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
但本课有一些抽象的知识,对初一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应提供相关的图文资料,并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以便于学生学习本课。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五、教学方法1、采用了热点问题导入的方式,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大家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
2、在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时,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对比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论丛史出。
3、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学习,教师要把握好时间,采用形象生动的叙述和刺激视觉的图片,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
商业的发展用材料分析法步步深入,使学生理解深刻。
4、用列表格的方法进行小结,知识梳理会更加清晰。
六、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人民币的图片。
导语: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大家天天见、天天用,可以说非常熟悉。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教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概念。
使学生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定义。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背景和原因。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对我国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概念和背景。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看法。
第二章:经济发展概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指标。
使学生理解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培养学生对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
2.2 教学内容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指标。
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指标。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第三章:重心南移的原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重心南移的原因。
使学生理解各种原因对重心南移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重心南移现象的思考能力。
3.2 教学内容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区域发展政策的调整。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重心南移的原因。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各种原因对重心南移的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重心南移现象的看法。
第四章:重心南移的影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重心南移的影响。
使学生理解各种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培养学生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思考能力。
4.2 教学内容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
资源配置的变化。
产业结构调整。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重心南移的影响。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各种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看法。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讨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教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重心南移的现象;(2)掌握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3)分析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及其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观察我国经济发展重心南移的趋势;(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原因;(3)运用因果分析法,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认识,增强国家意识;(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现象及原因;(2)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及其原因。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2)如何分析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地理位置示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南北地理位置特点;(2)提问:“你们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是否出现了重心南移的现象?如果是,原因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2)让学生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观察我国经济发展重心南移的趋势。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原因;(2)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原因。
4. 案例分析:(1)分析我国某一南方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案例,探讨其成功经验;(2)分析我国某一北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案例,探讨其发展困境。
5. 总结提升:(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2)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总结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2. 分析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原因,并结合实际举例说明;3. 思考我国应该如何促进南北经济发展均衡,提出自己的建议。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一、教材《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第2课(全册第10课),本课是第二单元的重点,南方经济发展是宋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而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现象,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因此本课内容是中国古代史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课程标准》对此课内容的要求是: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二、学情分析和教学理念: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欠缺综合分析力,尤其是经济知识对他们而言,显得枯燥。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将枯燥的经济知识直观化,将教材知识点形象化,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采用虚拟情境教学法,即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虚拟人物“田嫂”一家的南迁生涯为线索,让学生在人物命运的关注中,获得南方经济发展状况的体验。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小组讨论解决老师提问,建构新的知识。
因此,学生在本课学习中,主要运用阅读课本、展开想象、探究问题、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方法完成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概况,归纳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总结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启示,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理解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在故事中穿插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探究,在解答中掌握知识点,学会理解和分析问题。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语言表达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宋代经济居世界领先地位。
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以史为鉴,从南方经济发展的启示中,为创建和谐社会获得感悟。
四、教学重点、难点在这一时期商业经济在南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有很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南方商业的繁荣。
通过引导学生描绘临安街市、海上见闻,分析纸币、科举制的变化等感受商业繁荣。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2.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历史,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南宋时期的江南地区发展、海外贸易繁荣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如文化繁荣、科技发展等。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经济重心南移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2. 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结合学生的作业和课后反思,了解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结合地理学科,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 结合文化学科,让学生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3. 结合其他历史时期,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重心的转移情况,培养学生的历史串联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历史教材、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帮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
2. 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事件、图片、地图等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
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掌握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3)认识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观察和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2)运用比较法,分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3)运用史料分析法,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兴趣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3)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原因。
(2)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2. 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3. 史料分析法:运用相关史料,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江南地区的美景、古代农业生产场景等。
(2)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方式。
(3)提问:为什么江南地区会成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心?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关于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3. 课堂讲解:(1)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分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3)阐述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4. 史料分析:(1)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引导学生分析史料中的关键信息,加深对经济重心南移影响的理解。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重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的概括。
2.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史》相关章节。
2. PPT课件。
3. 教学素材(图片、地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了解我国古代经济的分布特点。
2. 提问:同学们认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是否发生过转移?转移到哪里了?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页,阅读“经济重心的南移”部分。
2. 学生自主学习,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解答疑难问题。
2. 讨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3. 讨论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南移的阶段性和特点。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如江南地区的开发、南宋商业的繁荣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及其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 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参与度。
2. 案例分析的深度。
3. 学生总结和反思的能力。
六、深入学习(10分钟)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页,阅读“江南地区的开发”部分。
2. 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江南地区在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七、地图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南移的路线和范围。
2. 学生分析地图,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特点和趋势。
《经济重心南移》历史教案
《经济重心南移》历史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相关历史事件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和定义。
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
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章:北方战乱与南方稳定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方战乱对经济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南方稳定的原因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分析北方战乱对经济的影响,如农业减产、商业受阻等。
探讨南方稳定的原因,如地理环境的优势、政治稳定等。
2.3 教学方法:通过历史故事和实例来说明北方战乱的情况。
采用对比法,让学生分析南方稳定的优势和影响。
第三章:商业发展与贸易繁荣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方商业发展的情况。
让学生了解南方贸易繁荣的原因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分析南方商业发展的情况,如城市繁荣、商业活动兴盛等。
探讨南方贸易繁荣的原因,如水路交通的便利、海外贸易的发展等。
3.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南方商业发展和贸易繁荣的情况。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实例。
第四章:文化繁荣与科技交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方文化繁荣的情况。
让学生了解南方科技交流的原因和影响。
4.2 教学内容:分析南方文化繁荣的情况,如文学艺术的发展、学术思想的兴盛等。
探讨南方科技交流的原因,如学术交流的便利、技术传播的加快等。
4.3 教学方法:通过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欣赏来了解南方文化繁荣。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南方科技交流的原因和影响。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让学生反思经济重心南移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5.2 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让学生思考经济重心南移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5.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的形式让学生总结和反思。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掌握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
(2)运用地图、数据等资料,分析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兴趣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视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收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数据和地图等资料。
(3)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概念。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心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江南地区的美丽风景,引发学生对江南地区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江南地区的认识。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教师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展示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3)教师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思维导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第一章:引言1. 教学目标:介绍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和背景。
2. 教学内容:解释经济重心的定义,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提出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
第二章: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 教学目标: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探讨南方地区的发展优势,如地理位置、人口红利、科技创新等。
第三章: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 教学目标: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具体过程。
2. 教学内容: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以时间线的形式展示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第四章: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 教学目标: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教学内容:从区域发展、产业结构、人口流动等方面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第五章: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
2. 教学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南方城市或地区,分析其经济发展特点和优势,探讨其对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贡献。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概念、原因、过程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分析、团队合作等方面。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六章:政策因素与经济重心南移1. 教学目标:分析政府政策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探讨政府如何通过区域发展政策、税收优惠、产业扶持等手段,推动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七章:南方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1. 教学目标:了解南方地区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经济重心南移》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证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定义:什么是经济重心?什么是经济重心南移?2. 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南方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农业发展。
3.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唐朝中后期至五代十国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
4.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南方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农业发展。
5.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南方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和繁荣;有利于我国经济格局的多元化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定义、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影响。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论证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定义、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3. 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影响。
4. 组织学生讨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论证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经济重心南移的定义、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2.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影响。
3. 学生在讨论中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历史教科书及相关的历史资料。
2. 图片:南方的农田、城市等图片,展示南方经济的繁荣。
区域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区域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分析我国现代经济格局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探究能力。
(2)运用地图、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变迁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及其关联性。
(2)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现象中提炼出规律性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吗?(2)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讨论:(1)提问: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2)分组讨论,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分析南方地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
(2)学生分享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后作业:(1)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总结我国现代经济格局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检验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长期记忆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学习材料。
2. 地图:提供我国古代和现代经济分布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 数据:收集相关经济数据,为学生分析经济问题提供实证支持。
4.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分析人教版初中历史经济重心南移的经济、社会影响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有一篇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文章,它详细地介绍了明清时期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历史变迁。
该文章教案不仅让学生了解到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及影响,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该教材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今天的社会和现实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反思,从而提高其了解和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
下面我们将从经济、社会两方面来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经济、社会影响教案”的内容。
一、经济影响华南地区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丰富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的优越等,在明清时期华南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的背后,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从明代开始,大量的南人向中原地区迁移,而当时中原地区的经济和人口达到饱和状态,开放的广西、广东和福建等地反而成为了人们迁移的目标地点。
另外,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也为该地区成为经济重心创造了条件。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华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而这一过程又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当然,经济重心南移的背后不仅仅是这些因素,同时还存在着更为深层次的原因。
在经济方面,通商制度的开放、商业活动的繁荣、农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兴盛等都是造成南方经济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南方代表着新兴的商业贵族而中原代表着封建官僚,两者在经济利益上发生了冲突和矛盾。
终于,在清代中后期,封建统治阶级和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最终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革命运动,从而结束了封建统治,为近代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影响从社会的角度看,经济重心南移和南北方的矛盾冲突不仅只是单纯的经济利益竞争,更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变革过程。
南方阶层和文化的兴起,表明着之前的朝代形式的瓦解、社会结构的改变以及世界观的不断变化。
在此过程中,新兴的商业贵族代表着大量的南方人迁移到中原,随之发生的地位和文化观念的改变就逐渐反映到社会人群中。
南方社会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层次,引导着社会的向前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
2.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4.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5. 我国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生动形象地展示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引出经济重心南移的话题。
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
(2)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4)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3.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我国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 知识测试:通过课后测试或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包含图片、数据和图表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2. 案例材料:收集与经济重心南移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参考书籍和学术文章: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加深对经济重心南移背景、原因和影响的理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第3-4课时: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九、教学反馈与改进: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和测试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估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背景和意义;2.掌握重心南移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3.掌握重心南移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4.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经济问题,以及为什么要南移重心。
2.学习重心南移的背景和意义(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开放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要南移重心。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课本上相关的知识点,并讨论背景和意义。
3.学习重心南移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20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学习材料,包括重心南移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仔细阅读并归纳总结相关内容,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归纳的结果。
4.掌握重心南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20分钟)教师分组让学生分别讨论重心南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每个小组进行10分钟的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和汇报。
5.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20分钟)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重心南移的实施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和挑战?你有什么解决办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各小组代表进行交流和分享。
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和汇报。
6.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关系,以及南移重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向学生展示重心南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课堂实施过程中的评价1.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情况;2.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理解情况;3.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办法是否合理;4.学生完成的小组总结和汇报情况。
经济重心的南移之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繁荣的史实。
2、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重点:南方经济繁荣的具体表现。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缘由。
教学方法:师生讨论为主,教师讲析为辅。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一)复习检测1、和北宋对峙的民族政权次要是哪些?2、和南宋对峙的民族政权是哪个?3、北宋和南宋与民族政权之间发生和平次要在北方还是南方?(二)引入新课同学们,《宋史》有这样一句话“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这句话到底反映了一个甚么情况呢?《宋史》记载的就是宋代的历史,“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就是国家的财政支出次要来自于南方特别是东南。
话又说回来,宋代之前“国家根本,仰给哪里”?同学们不妨想一下宋代之前的几个重要朝代,如:秦、汉、隋唐,这几个朝代的国家根本次要依托哪里?同学们,肯定会说在北方。
为甚么?长工夫,以国家根本为北方的状态,却在宋代转移到了南方。
为了解决《宋史》“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这一说法,我们一同走进第十课《经济重心的的南移》二、分小组讨论并展现交流:(根据先生讨论交流的情况教师做出适当的评价和有效地补充)1、宋代的经济发展很快,具体表如今哪里?(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南方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农业的表现:占城稻的推行、苏州和湖州重要粮仓、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种植推行到长江流域、茶树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手工业的表现:蜀地丝织品冠绝天下、朝廷所用丝绸来自江浙、棉织业从海南到发展到东南沿海。
瓷都——景德镇。
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商业的表现:商业都市开封和杭州、泉州和广州是世界最大的商港、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最早纸币——交子。
)2、“南方农业发展这么快的缘由是甚么?”(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添加了南方的劳动力、自然条件好。
)三、拓展延伸1、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宋代的科举放宽尺度,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这阐明甚么?(阐明宋代对商业的注重,促使商业的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使学生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提高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
2.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和过程。
2.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和过程的理解。
2.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图片和地图。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具体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4.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后果。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中国经济地图,引导学生关注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
2. 讲解背景:介绍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如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等。
3. 阐述过程:详细讲解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如唐朝中后期至宋朝的南移趋势。
4. 分析影响: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等。
5. 总结提升: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南移现象对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影响。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回答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 讨论:分组讨论经济重心南移对南方地区的影响。
3. 展示:各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分享观点。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交流等。
2024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备课教案新人教版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民族关系发展等。
强调这些历史现象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历史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1. 历史理解:深入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过程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关联。
2. 史料实证: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史料,学会搜集、整理和分析历史资料,提高对史料的解读和评价能力。
3. 时空观念:建立准确的历史时空观念,通过时间线和地图等方式,把握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时空特点。
5. 题型五:历史解释与分析
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统一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影响。
解答:
影响:
1. 元朝统一结束了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实现了全国的大一统,为民族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各组代表的表现总体良好,但仍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逻辑不够严密。针对这一点,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
此外,课后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也让我对教学效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但仍有少数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够深入。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
-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了尊重多元文化、求真务实的价值观。
4. 创新与实践:
-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了关于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创新性观点和思考。
- 学生在课后作业中,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形成自己的见解。
经济重心的南移优秀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二、讲授新课。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指导读书分析、归纳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四大表现:1.农业技术提高: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2.耕地面积扩大:太湖流域、苏州、湖州;3.农作物品种交流、种植区域扩大;4.和经济作物大量栽培:棉花种植的扩大。
(二)南方手工业的进步。
1.棉纺织业。
了解初始阶段的棉纺织技术,观看《纺车图》一车、二人、双纱。
2.制瓷业。
了解景德镇制瓷业的概貌,并看图说说青白瓷的特点。
(三)商业的繁荣。
1.北宋时在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发行了“会子”。
思考:纸币的出现说明了什么?2.南宋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和繁华的商业都市。
引导学生分析临安商业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3.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
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
经济重心南移。
教师概述从夏商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到南宋时期我国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而今,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突出,国家制定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东西部的差距会逐渐缩小。
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阅读教材,概括出农业发展的表现。
阅读教材,了解手工业进步的表现。
阅读教材掌握商业繁荣的表现,并思考提问。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三、总结拓展。
复习本课知识。
复习知识。
巩固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