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课外文言文拓展阅读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及答案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
[杵](chǔ)棒槌。
[卒业]完成学业【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三、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字: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然后已.()2、翻译下面句子(4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是非君子之道译文: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四、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
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
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五、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初中语文中考 课外文言文阅读 拓展训练
①闺中:指作者的妻子。闺,闺
房,旧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
②云鬟(huán):女子乌黑浓密 的头发。 ③清辉:月光。 ④虚幌(huǎng):薄到透明的 帘帷。 ⑤双照:共照两人。
类型4
课内外诗歌对比
【答案】 ①思想感情方面。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 异:《春望》还表达了对国家衰败、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对自己日 渐衰老的感伤,感情沉郁;而《月夜》表达的感情更加真挚、动人。②写 作手法方面。同:两首诗都体现了杜诗“写实”的风格,《春望》“事实 ”,《月夜》“情实”,都带着时代的烙印。异:《春望》想象之辞较少, 主要是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衰败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甚至连笔下的 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月夜》全诗借助想象抒发妻子对自己的思 念之情,实际也是在写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春望》所写意象甚多; 《月夜》主要写月光下的妻儿。
第一部分 古诗文默写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专项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全国视野新考 法拓展训练
类型1
创新考查文言词语意思
1.[2020温州]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1)承雨有声
字源推测法:甲骨文
(2)声假雨也
参考成语法:狐假虎威
(3)则蕉亦默默静植 课内迁移法:亭亭净植(《爱莲说》)
【答案】 示例:人对事物的嗜好与其贵贱无关。
类型3
创设情境考查文言文阅读
【参考译文】 闽有带鱼
闽地有一种带鱼,鱼身有一丈多长,没有鳞片而且腥味很浓,是各种鱼类 中地位最低的,送给客人都上不了台面。但是普通人家,用油炸着吃,也是芳 香扑鼻的。曾经有一位监司,因为公事过了中午才回家,非常饥饿,在路上闻 到了很浓的香味,问这是什么东西,旁边的侍从说这是带鱼,(监司)立即命 令(侍从)前往百姓家中取走已经煎好的带鱼,到自己的家里吃,(吃完)大 赞好吃,并且因以前没有买过而生气。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 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人的嗜好像这样无常。吴江的顾道 行先生也非常喜爱闽地所做的“带鱼鲊”,遇到闽地人就向他们索要,但是闽 地人却很讨厌这种鱼的味道,常常不能回应他。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短篇练习(六篇)
(一)愚医治驼昔有医人,自媒⑴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⑵。
"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⑶焉,驼背随直,亦复随死。
其子欲鸣⑷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注释:①媒:介绍,夸耀 ②屣:鞋子,这里是作为动词踩踏③鸣:申诉,控告1、解释加点词语(1)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延:(2)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信:(3)乃索板二片 索:(4)其子欲鸣诸官 诸:2、下列各句中“以”字用法不同于其它各项的一项是( )A、以一置地下B、又以一压焉C、以头抢地耳D、吾以日出始出时去人近3、翻译句子(1)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2)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二)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 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 坐:因为。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或曰:“食菱须去壳。
” 或:(2)其人自护其短 短:(3)席上啖菱 啖:(4)欲以去热也 欲: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2)其人自护其短。
(3)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4)前山后山何地不有3、 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三)俭啬老汉时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
恶衣蔬食①。
侵晨而起②,侵夜而息。
管理产业,聚敛无餍,而不敢自用。
或人从之求丐④,不得已而入内取十钱⑤,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
寻⑩复嘱云:“我倾家赡⑾君,慎勿⑿他说⒀,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财货没官。
【注释】①恶衣蔬食:衣食粗劣。
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加问题详解
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一木兰从军木兰者,古时一女子也。
少习骑射,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
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少.习骑射()(2)市.鞍马()(3)长而益.精()(4)木兰乃易.男装()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4、木兰是古代的女英雄。
古往今来,其实像她这样不让须眉的女子还有很多。
你能再举一个这样的人和事吗?1、(1)小时候(2)买(3)更加(4)换2、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3、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4、略。
二好书之人有三病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炫耀,骊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
其一,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污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
其一,博学多识,兀兀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用,记诵如流,寸觚莫展,视之肉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好书之人有三病.()(2)徒.为架上观美()(3)其于没世无闻,均.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3、用简明的话概括“好书之人”中的“三病”。
(1)(2)(3)1、(1)毛病(2)只是(3)一样2、至于真的懂书而又能喜好它,喜好它又能运用它,古人也以为是很难的,何况在今天呢!3、(1)追求虚名,把书作为装饰品,而不阅读学习。
(2)多方搜集,只图占有,却不研究探讨。
(3)终年苦读,也“博学多识”,但不能把知识灵活运用,一生没有什么建树。
三卖柴翁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1.★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译文】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
”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说明】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
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
2.★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译文】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
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
”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
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这篇文言文揭露了黑暗的“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迫害,使得老百姓生活困苦。
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这篇关于初⼀课外⽂⾔⽂阅读,是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唐太宗论⼸⽮上①谓太⼦少师②萧璃⽇:“朕少好⼸⽮,得良⼸⼗数,⾃谓⽆以加,近以⽰⼸⼯③,乃⽇‘皆⾮良材’。
朕问其故,⼯⽇:‘⽊⼼不直,则脉理皆邪④,⼸虽劲⽽发⽮不直。
’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定四⽅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君主,这⾥指李世民。
②太⼦少师:指教皇太⼦读书的官员。
③⼸⼯:造⼸的⼯匠。
④邪:不正。
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
更,轮流。
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朕少好⼸⽮ (2)皆⾮良材(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4)数延见2、句⼦翻译:朕问其故,⼯⽇:‘⽊⼼不直,则脉理皆邪④,⼸虽劲⽽发⽮不直。
’翻译:3、请⽤“/”给下⾯的句⼦断句。
(三处)朕以⼸⽮定四⽅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4、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位怎样的君主?答:(⼆)齐宣王为⼤室,⼤盖百亩,堂上三百户①。
以齐国之⼤具②之,三年⽽未能成,群⾂莫敢谏者。
⾹居③问宣王⽈:“荆王释先王之礼乐,⽽为*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为⽆主。
”“敢问荆邦为有⾂乎?”王⽈:“为⽆⾂。
”居⽈:“今王为⼤室,三年⽽不能成,⽽群⾂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乎?”王⽈:“为⽆⾂。
”⾹居⽈:“⾂请避矣!”趋⽽出。
王⽈:“⾹⼦留!何谏寡⼈之晚也?”遽召尚书④⽈:“书之寡⼈不肖好为⼤室⾹⼦⽌寡⼈也。
”(选⾃刘向《新序》)【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能容下三百个房间。
②具:备办。
③⾹居:齐国⼤夫。
④尚书:官名。
汉以前是⼩官,负责掌管殿内⽂书。
1、解释下⾯的加点词语。
(1)以齐国之⼤具之( )(2)⽽群⾂莫敢谏者( )(3)趋⽽出( )(4)遽召尚书( )2、⽂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标出来。
初一语文10篇经典课外(文言文阅读)
初一语文10篇经典课外(文言文阅读)1.赵襄主学御原文: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2.老马识途原文: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3.穿井得人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4.南辕北辙原文: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6分)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三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四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拓展阅读
第二十四周 47.山宾卖牛 48.卖羊 第二十五周 49.坎井之蛙 50.申屠献鼎 第二十六周 51.何易于挽舟 52.纪晓岚智解“老头子 第二十七周 53.黄仙裳 54.石崇与王恺争豪 第二十八周 55.废弃向学 56.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第二十九周 57.患难见知交 58.君子之交淡如水 第三十周 59.湖之鱼 60.养鸟有道 第三十一周 61.孙权重用吕范 62.用臣不疑 第三十二周 63.景公出游 64.西湖七月半 第三十三周 65.《陋室铭》与《陆游筑书巢》 66.《爱莲说》与《芙蕖》 第三十四周 67.《核舟记》与《士人画鼠》 68.《记承天寺夜游》与《游虎丘小记》 第三十五周 69.《五柳先生传》与《五斗先生传》 70.《马说》与《宋人御马》 第三十六周 71.《送东阳马生序》与《黄生借书说》
72.《小石潭记》与《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课外古诗词鉴赏 1.渡汉江 2.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3.移家别湖上亭 4.惜牡丹花 5.江南春 6.秋江 7.客中初夏 8.菊花 9.海棠 10.东栏梨花 11.画眉鸟 12.送友人 13.秋夜曲 14.送杜十四之江南 1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6.五月十九日大雨 17.题菊花 18.惠崇《春江晓景》 19.月夜 20.泛吴淞江 参考答案及译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拓展阅读训练
(七二周 3.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4.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第三周 5.治国之道 6.仁者无敌 第四周 7.以俭持家 8.崇尚俭朴 第五周 9.诚意 10.以我身代友命 第六周 11.裴光德大公无私 12.私心 第七周 13.舍利取义 14.晏子辞千金 第八周 15.义犬救主 16.越人遇狗 第九周 17.孺子驱鸡 18.躁急自败 第十周 19.猫犬 20.“鸠”还李氏 第十一周
21.许金不酬 22.言而有信见利思义 第十二周 23.奴子傅显 24.打蚊 第十三周 25.赵襄主学御 26.三上 第十四周 27.板桥诵书 28.学无早晚 第十五周 29.人之为学 30.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 第十六周 31.柳宗元治柳州 32.晏子治东阿 第十七周 33.南歧之见 34.粤人食芝 第十八周 35.商汤重人才 36.周人不遇 第十九周 37.荆人涉漉 38.知其一,不知其 第二十周 39.与四弟书 40.与长子受之 第二十一周 41.正午牡丹 42.鸣机夜课图记 第二十二周 43.陨石 44.观月 第二十三周 45.善呼者 46.苟变食卵
新编初中古诗文阅读与拓展训练答案
新编初中古诗文阅读与拓展训练答案【篇一:文言文课外拓展练习(含答案)】)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二)狄仁杰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三)巨商蓄鹦鹉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
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
主人惜之,加意笼豢。
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
”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半年方得释()(2)就笼与语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初一课外文言文拓展阅读
课外文言文拓展阅读:
一、请君入瓮
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译文:
人物分析:
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译文:
人物分析:
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七下文言文拓展阅读(一) 学生版
七下文言文拓展阅读(一) 学生版蜈蚣与蚓一蜈蚣盘旋蚓穴之上。
蚓匿穴中,忽探首拔去蜈蚣一足。
蜈蚣怒欲入穴,而穴小不能容,正彷徨旋绕,蚓复乘间拔其一足。
蜈蚣益怒而无如之何,守穴口不肯去。
蚓遂渐拔其足,阅一时许,则蜈蚣已无足,身虽未死,而不能转动,横卧于地,如僵蚕焉。
蚓乃公然出穴,噬其腹而吸食之。
稚犬斗虎某村赵氏,犬生三子,甫二月,随母行。
一虎呼啸出林,疾奔母犬。
母犬亟召子伏身下。
然一子已为虎所噬。
赵氏呼邻里壮丁,持矛逐之。
二稚犬奔衔虎尾,虎带之走。
犬为荆棘挂胸,皮毛殆尽,终不肯脱。
虎因尾为稚犬累,掉尾不得脱,行渐迟。
众人呐喊而前,追及,毙于众人刀下。
噫!稚犬亦勇矣。
周幽王失信身亡周宅酆、镐,近戎人。
与诸侯约:为葆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
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
人喧马嘶,褒姒大说喜之。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皆数至而无寇。
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此夫以无寇失真寇者也。
立木取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
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
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
其后民莫敢议令。
以讹传讹宋①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②,常一人居外。
及③其家穿井④,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⑤,闻之于宋君⑥。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⑦。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⑧,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曾母投杼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参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精选7篇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精选7篇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
主人请他吃饭,在饭菜里加了一点盐。
他觉得这饭菜变得无比鲜美。
这人心里就想啊:“这盐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只加了这么一点,味道就这么好。
”于是他回到家后,就抓了一大把盐直接吃。
结果呢?咸得他直翻白眼,难受得要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啥呢?就像做事情啊,要把握好一个度,过犹不及。
你看,盐能让饭菜美味,可吃太多盐就坏事了。
就像我们学习,适当的努力能让我们进步,要是一天到晚只知道学习,不休息,那也会把自己累垮的呀。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的人。
这竿子可长了,他到了城门口,竖着拿,城门太矮,进不去;横着拿呢,城门又太窄,还是进不去。
这可把他给愁坏了。
这时候啊,有个老头过来了,说:“我虽然不是什么特别聪明的人,但我有个办法。
你把这竿子锯成两段,不就可以进去了吗?”这人一听,觉得有道理啊,就真的把竿子锯断了。
你说这人傻不傻?其实他就没有多动动脑子想别的办法。
他可以把竿子一头对着城门的一个角,然后慢慢顺着进城嘛。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啊,遇到问题要多思考,不能别人说啥就是啥,不然就会像这个人一样,做出傻事来。
有个人特别讨厌老鼠,就花了很多钱买了一只好猫。
这猫看着也很威风,感觉抓老鼠肯定是一把好手。
可是呢,这猫每天就知道吃鸡。
家里的老鼠还是越来越多。
这人很生气,就说:“我花这么多钱买你,你怎么不抓老鼠,光吃鸡呢?”可是他却不想想,他自己就很喜欢猫吃鸡,每天都给猫吃鸡,猫吃惯了鸡,哪里还想去抓老鼠呢?这个故事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情况。
比如说有些家长啊,总是抱怨孩子学习不好,可是他们却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还老是让孩子玩游戏或者做别的事情。
就像那个养猫的人一样,自己没做好,还怪别人。
王戎小时候啊,和小伙伴们出去玩。
他们看到路边有一棵李子树,树上的李子长得满满的,把树枝都压弯了。
小伙伴们都高兴极了,纷纷跑过去摘李子。
只有王戎站在那里不动。
小伙伴们就问他:“你怎么不来摘呀?这李子看起来可好吃了。
初中文言文课内外巩固与拓展七下
初中文言文课内外巩固与拓展七下示例文章篇一:《初中文言文课内外巩固与拓展七下,可有意思啦!》哎呀呀,说起初中文言文课内外巩固与拓展七下,那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呢!在课堂上,老师带着我们走进那些古老的文字世界,就好像打开了一扇神秘的大门。
我们读着《孙权劝学》,仿佛能看到孙权那认真又急切的样子,他对吕蒙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这语气,多坚决呀!我就在想,要是我是吕蒙,能不听吗?还有《木兰诗》,那木兰替父从军的勇敢和决心,多让人佩服啊!“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得是多厉害才能做到啊?这不就跟我们现在参加运动会,拼命冲向终点线一样吗?说到课外的拓展,那更是丰富多彩。
我读《陋室铭》,刘禹锡住在那简陋的小屋里,却能写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样的话,难道不是因为他有着高尚的品德和乐观的心态吗?这就好比我们在困难面前,只要心态好,啥都不是事儿!有一次,我和同桌一起讨论《爱莲说》。
我就说:“莲花那么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多棒啊!”同桌却反驳我:“那牡丹富贵华丽,也很好呀!”我们俩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让谁。
最后还是老师来给我们解了围,说每种花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就看我们怎么去欣赏。
你说有趣不有趣?还有一次,我们小组一起研究《河中石兽》。
大家七嘴八舌,这个说石兽应该在上游,那个说在下游。
我们就像一群小侦探,努力寻找真相。
最后终于弄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种成就感,简直无法形容!其实啊,初中文言文课内外巩固与拓展七下,就像是一个大宝藏。
只要我们用心去挖掘,就能发现无数的宝贝。
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古代的文化和智慧,还能让我们学会思考和表达。
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吗?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去探索文言文的奥秘吗?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好好学,才能真正领略到文言文的魅力!示例文章篇二:《初中文言文课内外巩固与拓展七下,真有趣!》嘿,你知道吗?咱们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课内外巩固与拓展,那可真是一场奇妙的冒险!就先说课堂上吧,老师带着我们走进那些古老的文字世界,就好像打开了一扇神秘的大门。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拓展练习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拓展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泥①古者愚纪昀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②,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说③干④州官。
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⑤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
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泥:拘泥。
①角:较量。
①列说:游说。
①干:求见。
①洫(xù):田间水道。
①歘:同“欻(xū)”,火光一现的样子。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至( )(2)尝( )(3)皆(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完这篇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课外拓展古文
初一课外拓展古文第一篇:初一课外拓展古文初一第十三讲文言文五奇趣小故事一、呵欠一耳聋人探友。
犬见之吠声不绝。
其人茫然不觉。
入见主人。
揖①毕告曰:“府上尊犬,想是昨夜不曾睡来。
”主人问:“何以见得?”答曰:“见了小弟,只是打呵欠。
” 【注释】①揖:古代的拱手礼。
1.解释加点的字: 一耳聋人探友犬见之吠声不绝其人茫然不觉...揖毕告曰何以见得..2.翻译句子:犬见之吠声不绝何以见得?3.理解文章的内容:聋人为什么会认为狗在打呵欠?二、鼻影作枣近视者拜客。
主人留坐待茶。
茶果吃完。
视茶内鼻影,以为橄榄也。
捞摸不已,久之忿极,辄①用指撮起,尽力一咬,指破血出。
近视乃仔细认之,曰:“啐,我只道是橄榄,却原来是一个红枣。
” 【注释】①辄:就。
1.解释加点的字: 近视者拜客主人留坐待茶茶果吃完...以为橄榄也捞摸不已久之忿极....2.翻译句子:辄用指撮起,尽力一咬,指破血出近视乃仔细认之3.理解文章的内容:近视者为何把鼻影先比作橄榄后比作红枣?三、老面皮或问世间何物最硬,曰:“石头与钢铁。
”其人曰:“石可碎,铁可錾①,安得为 1硬?以弟看来惟兄面上的髭须②最硬,铁石总不如也。
”问其故,答曰:“兄面皮厚,竟被其出。
”须者回嘲曰:“足下面皮更老,这等硬须还钻不透。
” 【注释】①錾(zàn):雕刻。
②髭(zī)须:嘴上边的胡子。
1.解释加点的字: 或问世间何物最硬安得为硬?问其故...竟被其出须者回嘲曰足下面皮更老....2.翻译句子:以弟看来惟兄面上的髭须最硬安得为硬?3.理解文章的内容:你对须者回嘲别人的做法怎么看?四、亲爷有妻甫受孕而夫出外经商者,一去十载,子已年长,不曾识面。
及父归家,突入妻房,其子骤见乃大喊曰:“一人面生胡子大胆闯入母亲房里来了!”其母曰:“我儿勿做声,这胡子正是你的亲爷!”1.解释加点的字: 有妻甫受孕而夫出外经商者一去十载不曾识面...及父归家其母曰我儿勿做声...2.翻译句子:有妻甫受孕而夫出外经商者其子骤见乃大喊曰 3.理解文章的内容:本文对家庭教育有怎样的启发?五、捡银包有近视新岁出门,拾一爆竹,错认他人遗失银包也。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目 录1.愚人食盐2.战国策·秦策二3.王右军诈睡4.戴震难师5.曾子杀猪6.千金市骨7.高帽子8.赵威后问齐使9.学弈10.11.魏文侯从谏12.原谷谏父13.截竿进城 14.陈太丘与友期行 15.乐羊子妻 16.子产不毁乡校 17. 18.陈实与梁上君子 19.割席分坐 20.临江之麋 21.木兰从军 22.李将军列传节选 23.当止不止 24.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节选 25.工之侨为琴 26.三人成虎 27.郢书燕悦28.赵普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至.于他家 ②更.为益盐 ③既.得盐美 ④缘.有盐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所以美者,缘有盐故;3.根据文章内容译4.从愚人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译 参考答案1.①到 ②改变 ③已经 ④因为2.①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②就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被盐所害;3. ①语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或者,动作:“愚人无智,便空食盐;”②他以为菜的味道好,就是靠盐,于是只吃盐,不吃菜;4.启示:①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②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恰到好处是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战国策·秦策二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卞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管与止之. ②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③小者..必死 ④而.有刺两虎之名;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人者,甘饵也译 ②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译3.文章的寓意是什么答4.概括说说你从文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答 参考答案1. ①卞庄子代词 ②那么 ③小的老虎 ④却2.①人是老虎最美好的食物; ②你只需等待时机去刺杀负伤的老虎,那就是一举而能获得两只老虎了;3.文章的寓意:智慧带来胜利和荣耀 事半功倍 或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4.启示:我们做事情要运用智慧,善于观察,仔细思考,找到科学合理 的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就可以提高效率,甚至是事半功倍王右军诈睡王右军①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②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③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于时人称其有智; 注①王右军:王羲之 ②大将军:晋朝大将王敦 ③钱凤: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诛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王右军年减.十岁时 ②方.忆右军未起 ③相与..大惊曰 ④及.开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译 ②信其实熟眠译3.王敦为什么认为“不得不除之”答4.“于时人称其有智”,你认为王右军的智表现在什么地方 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答 参考答案1.①不满 ②才 ③一起 ④等到2.①王羲之睡醒,已经听到他们谈论的话,知道自己没有活的道理;②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3.因为王敦与钱凤商议的是叛逆的阴谋便言逆节之谋,一旦泄露出去可是要灭九族的,所以如果睡在帐中的王羲之知道此事,必是要除去的;4.睡在帐中的王羲之无意中听到了王敦与钱凤商议叛逆的阴谋,知道没有活路了,不满十岁的他没有惊慌失措,就佯装出熟睡的状态假装呕吐弄脏脸和被子都全然不知,骗过了王敦与钱凤的眼睛;这是他机智过人的地方;戴震难师先生①是年②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③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也 “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 “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曰:”几④二千年矣;“”然则⑤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注①先生:这里指戴震; ②是年:这里指1733年,这年戴震十岁; ③就傅:跟随老师; ④几j ī:差不多; ⑤然则:既然这样,那么……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蕴蓄.者久矣 ②日.数千言不肯休③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记之译 ②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译3.文中戴震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与论语所提倡的哪些观点相一致 请你各列举一句;答4.塾师为什么把戴震评价为“非常儿”答 参考答案1.①积蓄,积累 ②每日,每天 ③距离 ④这些2.①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的②老师无法回答,说:“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孩子啊;”3.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4.“非常”一词蕴含对比,说明戴震与其他的学生不一样;他敢于质疑,凡事都大胆的问一个为什么;不盲目听从,能积极的独立思考问题;意思对即可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①;”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②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①彘:小猪 ②特:只不过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其子随.之而泣 ③顾反.为女杀彘 ④子而.不信其母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译 ②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译3.对于该不该杀猪,曾子和他的妻子持不同的观点,试分析他们各自的理由;答4.由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曾子是一位怎样的父亲答 参考答案1.①到 ②跟随 ③同“返”,返回 ④于是,就2.①妻子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和小孩子开开玩笑罢了”①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在交给他欺骗啊;3.曾子的妻子认为不该杀,理由是说杀猪只是跟儿子开个玩笑,好哄孩子回去,不让他跟自己去集市,不必当真;曾子认为该杀,理由是答应了孩子的事要实现,否则没有办法教孩子诚信;4.曾子是一位言而有信诚信,诚实的父亲,同时他通过细小之处“以身作则”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教子有方;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选自韩非子注彘zhi :大猪 特:不过,只是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顾反.为汝杀彘 ③妻止.之曰 ④遂.烹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曾子欲捕彘杀之译 ②特与婴儿戏耳译3.曾子认为妻子的做法错在哪里答4.曾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后代,说说他教会了孩子哪些做人的道理;答 参考答案1.①到、去 ②同“返”,返回 ③阻止 ④于是,就2.①曾子想要抓住猪把猪杀了;“欲”、“之”要翻译出来②只不过与小孩子开个玩笑罢了;“特”、“戏”、“耳”要翻译出来3.妻子说“特与婴儿戏耳”,曾子的妻子不明白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4.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千金市骨 古之君人①,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③,千里之马至者三;注①君人:国君; ②:国君的近侍,即宦官;③期年:一周年;期,读“jī”;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①反.以报君 ②死马且市.之五百金 ③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④于是.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马已死,涓人却“买其首五百金”,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说说这则故事有何寓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反:通“返”,返回; ②市:买; ③以:认为; ④是,这;2.①我要的是活马,哪里用得着浪费五百金买这死马的头骨②在这以后,不到一年,国君果真得到了好几匹别人主动献来的千里马;3.使“天下以王为能市马”,从而得到千里马;或让人们认为君王的确渴求千里马,从而主动献马;可引用原文或自己概括回答,意对即可;4.①人们不要总是看到眼前利益,应该要为长远做考虑;②吸引人才,就应该做出爱才惜才的姿态,只有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使群贤毕至,事业兴旺;高帽子世俗谓媚人为顶高帽子;尝有门生两人,初放外任,同谒①老师者;老师谓:“今世直道②不行,逢人送顶高帽子,斯可矣;”其一人曰:“老师之言不谬③,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师者,有几人哉”老师大喜;既出,顾同谒者曰:“高帽已送去一顶矣;”注①谒:yè,拜见; ②直道:善良风气 ③谬:miù,错误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老师谓. ②尝.有门生两人 ③既.出 ④顾.同谒者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世俗谓媚人为顶高帽子;译 ②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师者,有几人哉译3.从“老师大喜”这一细节中,你能读出老师怎样的心理答4.根据文意,说说你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答 参考答案1.①说②曾经③已经、……以后④看2.①世人把奉承人称为戴高帽子;②现在的社会上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有几人呢3.惟其是喜,所以高帽一戴,浑身舒泰,无形之中漏出了自己反对吹拍不正之风的天机:原来他反对给别人戴高帽子,不反对给自己戴高帽子;4.不管赞美还是恭维,我们必须必须谨慎对待,随时反省、检视自己是否符合该赞美之词,谦虚谨慎,自我克制,才能避免犯下如文中老师一样的错误:得意忘形而落入自相矛盾的困境;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①;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刘向战国策·齐策注 ①赵威后:赵惠王妻;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书未发. ②岁.亦无恙耶 ③使者不说. ④不然.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译 ②苟无民,何以有君译3.请从“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句中提炼一个成语,并说说句中的“本”和“末”具体指什么;答4.结合故事内容,说说赵威后是一个怎样的人;答 参考答案1. ①打开 ②年成 ③同“悦”,高兴 ④这样2. ①怎能把低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放在后边呢②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国君3.“舍本求末”/“舍本逐末”,“本”指民,即老百姓,“末”指“君”,即国君;4.赵威后是一个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疾苦的人;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①鸿鹄将至,思援弓②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注①鸿鹄:天鹅;②缴zhuó: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惟.弈秋之为听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译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译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答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 参考答案1.①教导 ②认为 ③代词,指代鸿鹄、天鹅 ④只2.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是全国有名的擅长下棋的人;② 难道说这个人的智力不及那个人吗3.学习态度不同,导致学习效果不同;一人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另一人心不在焉三心二意、一心二用、心神不宁;或者直接写文中句子也可以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意思对即可;,畏日①,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悉以恣鼠不问;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②无完衣,饮食大率③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 ”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臰数月乃已;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三戒注①畏日:怕犯时日的忌讳;旧时迷信,什么日子忌做什么事情都有定说,对所谓不吉之日时要避忌;②椸yí:衣架;③大率:大概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以为..己生岁直子 ②因.爱鼠 ③阖.门 ④臰数月乃.已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①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译 ②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译3.概括文中“永某氏之鼠”被杀的原因;答4.本文选自柳宗元的三戒,文中作者借“永某氏之鼠”意在讽刺哪类人答 参考答案1. ①认为 ②于是 ③关闭 ④才2. ①后来住在这里的那个人说:这鼠是在阴暗处穴居活动的令人厌恶的东西; ②它们把天天能够吃饱没有灾祸当作是可以长久的啊3.一是因为室的主人换了,他们的好恶也随之改变;二是因为这些老鼠不知道外界的变化依然胡作非为,不懂得收敛;4.本文借“永某氏之鼠”意在讽刺那些只知道抓住侥幸得到的时机而任意胡作非为、不懂得收敛最终导致灾祸的人魏文侯从谏 魏文侯使乐羊①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②;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 ”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 ”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③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注①乐羊:魏国的大将; ②击:魏文侯的儿子; ③向者:先前,刚才;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 ②克.之 ③次.问翟璜 ④对.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何以知之译 ②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译3.用自己的话说说翟璜认为魏文侯是仁君的原因;答4.根据魏文侯一怒一悦的变化,结合故事内容,从正反两方面评价魏文侯是怎样的人;答 参考答案1.①派使,派遣 ②攻下,攻克 ③第二 ④回答2. ①凭什么知道我是仁君这件事;②魏文侯亲自下殿堂迎接任座,把他当作上客;3.因为翟璜听说君主仁明,那么他的臣子就耿直直率,先前任座说话很直率直接,所以能说明魏文侯是仁君; 如果照抄“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不得分;4.反面:魏文侯把中山留给自己的儿子而不是弟弟,可见他是个有私心的人;魏文侯对任座直言自己的不足感到很气愤,可见他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正面:魏文侯能听取翟璜委婉的劝谏,并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优待任座,可见他的智慧,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礼待贤臣;原谷谏父 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 ”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选自太平御览 注捐:抛弃 舆yú:手推的小车 凶:不吉利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谷年十有.五 ②谏.父曰 ③是.也 ④无需更.作此具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岂有老而捐之者乎译 ②汝何以收此凶具译3.用自己的话说说原父“惭而悔之”的原因是什么;答4.你从文中的事例中看出原谷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举出相关语句加以佐证;答 参考答案1.①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②规劝 ③这 ④再,另外2. ①哪有因他年老而抛弃他的呢你们怎么能因为他年老就抛弃他呢②你为什么带回来这个不吉利的东西;3.自己不孝敬父亲,还被自己的孩子教育,觉得很惭愧;4.孝顺、讲道义的人;如:“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是负义也;”中可以看出原谷体谅祖父的辛劳,并认为抛弃祖父是不道德的行为,可以看出原谷孝顺,讲道义;或有智慧的人:跟随父亲收舆来教育父亲要教育父亲要孝敬父母;人物形象1分,举例1分截竿进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②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注俄:不久 ②老父:老人 选自太平广记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初竖执.之 ②何不以. 锯中截而.入 ③遂.依而截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计无所出;译 ②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鲁国有个拿着长竿进入城门的人,起初先 ,后 ,都不能进入,一位老者的主意是 ;如果你是文中的执竿者,你将会怎么执竿进城不能改变竿本身的长度呢4.这个故事中有两个人物,鲁人和老父,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物作简单评价并说说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答 参考答案1.①握,持,拿着 ②而:连词,表承接,可译为“然后”,也可不译; 以:用③遂:于是,就2.①走投无路,想不出什么办法进城;②我虽然不是圣人,但见的事情也够多的了,你为什么不用锯子从中间把竹竿锯断进入城门呢3.竖着拿竹竿;横着拿竹竿;用锯子从中间把竹竿锯断进入城门;把竹竿横过来,扛在肩上,走过去;言之有理即可4.鲁人:愚蠢,缺乏主见,盲目听从,做事不懂思考,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等;老父:自作聪明,佯装内行,好为人师等启发我们:遇到任何事情要懂得变通,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和固执,要善于从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不要盲从;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期:约定时间;②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③委:抛弃,舍弃;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过中不至. ②太丘舍去.③去后乃.至 ④元方入门不顾.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译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②友人惭,下车引之;译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你如何理解元方的行为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到;②离开;③才;④回头看;2.①友人于是发怒说:“真不是人啊与别人约定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②友人感到惭愧,就下车来拉他;3. 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仪;对粗俗的客“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可以理解为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也可以理解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他违背了中国传统美德中的尊敬长辈;况且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可从正反两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4. 做人要守信用、讲礼貌;乐羊子妻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①金于野,而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大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②废时月;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③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注 ①捐:丢弃,舍弃; ②稽:迟延; ③懿:美好;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羊子尝.行路 ②妻跪问其故.③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 ④累寸不已.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久行怀思,无它异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②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译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短文通过写乐羊子妻的哪几件事来刻画人物形象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参考答案1.①曾经 ②……的原因 ③疾走 ④停止2.①出门久了心里思念,没有其它特别的事啊;②您积累学问,应当“每天学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来成就自已美好的德行; 3.乐羊子妻劝夫捐金、劝夫复学二件事;或劝谏丈夫改正行路拾遗的污行和规劝丈夫积学求知;意对即可 4.乐羊子妻用纺织作比,说明读书应当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的道理,从而巧妙劝诫丈夫的;大意对即可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然明②谓子产③曰:“毁乡校,何如 ”子产曰;“何为 夫④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注①乡校:地方上的学校,它既是学习场所,又是乡人聚会游乐、议政的地方;②然明:郑国大夫,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③子产:复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国相,春秋时政治家;错误!夫:句首语气词,引起议论;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然明谓.子产曰___________ ②毁乡校,何如..___________ ③然.犹防川也___________ ④不如吾闻而药.之也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译 ②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译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子产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4.“子产不毁乡校”这个故事,带给后世治国者很多启示;请你说说后世治国者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迪;答 参考答案:1.①对……说 ②怎么样 ③但是,表转折 ④把……当做药2.①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 要译出:是:这;若之何:为什么②我听说尽力做好事可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能堵住怨恨;要译出:损:减少;防:堵住,堵塞3.一方面,他主张保留“乡校”,他认为“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他把乡校作为获取群众议论政事的反馈信息的场所,而且注意根据民众的意见,调整治国的政策和行为,是一个开明的,善于听取民众意见,有远见、治国有方的政治家;另一方面,他能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尊重百姓的意愿,也是一个仁厚慈爱,爱民重民的人;4.作为统治者,要广开言路,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从百姓的利益出发,适时调整治国的政策和行为,疏导民怨,实现社会的和谐;避免因维护表层的秩序与威福,而压制群众的意愿,民怨越积越深,于民于国不利,于己也未有长远之利;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经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④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⑤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居室名,在湖南;②浸q īn 淫:渐渐扩展;③踬zhì:绊倒;④蹶jué然:被绊倒的样子;⑤中zhòng 人:击中、深入于人;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每履.之 ②顾.而笑曰 ③及.其久 ④故君子之.学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伟人细胞中“爸爸哈哈一笑:‘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本文中的哪句话与爸爸这句话表达的意思一致答4.试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答 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拓展阅读:
一、请君入瓮
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译文:
人物分析:
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译文:
人物分析:
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