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介绍精编版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篇一: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723“事故原因分析及思考XX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导致D301次1、2、3列车厢侧翻,从高架桥上坠落,毁坏严重,4车厢悬挂桥上,D3115次15、16车厢损毁严重。
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其中2名外籍人士),200多人受伤,D301次列车司机当场死亡。
对于任何铁路专业人士而言,动车组相撞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动车组装有自动防护系统 (ATP),如果后车迫近前车,系统将会自动导致后车停车,司机“就是想撞也撞不上”。
据《东方早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铁路建设高级顾问王梦恕表示,中国高铁在控制系统、信号系统方面很成功,能保证后面不追尾、前面不撞车。
那么,这起不可思议的事故究竟如何发生的?南方周末记者由铁道系统内部核心人士了解到,事故原因已经基本查明,其中调度方面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而信号系统也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出现了最致命的错误。
此前,由铁道部总调度长调任上海铁路局担任局长的安路生在事故发生后曾向外界通报了事故的初步分析结果,他是这样说的,由于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遭雷击发生故障后,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显示为绿灯;而温州南站值班人员对新设备关键部位性能不了解,没能及时有效发现和处置设备问题;电务值班人员安全意识敏感性不强,没有意识到信号可能错误显示,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故障处理,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这场事故的发生。
人们对此次事故众说纷纭,但我认为总的来说,造成事故的原因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系统方面和人为方面的原因。
系统方面的原因是铁路信号系统存在严重缺陷,由于雷电和暴雨的影响发生故障,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显示为绿灯。
人为方面的原因又有以下几个方面:1、车站调度员错误的将两列动车放入同一信号故障区间。
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共3篇)
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共3篇)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共3篇)第1篇:温州动车事故温州动车事故解飞李彪王体伟一背景年7月23日19时30分左右,雷击温州南站沿线铁路牵引供电接触网或附近大地,通过大地在信号电缆上产生浪涌电压,在多次雷击浪涌电压和直流电流共同作用下,LKD2-T1型的保险管F2熔断。
熔断前温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辖区间的轨道无车占用,因温州南站列控中心设备的严重缺陷,导致后续时段实际有车占用时,列控中心设备仍按照熔断前无车占用状态进行控制输出,致使温州南站列控中心设备控制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升级保持绿灯状态。
雷击还造成5829AG轨道电路与列控中心的通信出现故障,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码异常,在无码、检测码、绿黄码间无规律变化,在温州南站计算机联锁终端显示永嘉站至温州南站下行线三接近(以下简称下行三接近,即5829AG区段)红光带。
19时39分,温州南站车站值班员臧凯看到红光带故障后,立即通过电话向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列车调度员张华汇报了红光带故障情况,并通知电务、工务人员检查维修。
瓯海信号工区温州南站电务应急值守人员滕安赐接到故障通知后,于19时40分赶到行车室,确认设备故障属实后,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运统-46)上登记,并立即向杭州电务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进行了汇报。
19时45分左右,滕安赐进入机械室,发现6号移频柜有数个轨道电路出现报警红灯。
19时55分左右,接到通知的温州电务车间工程师陈旭军、车间党支部书记王晓、预备工班长丁良余3人到达温州南站机械室,进入机械室检查,发现移频柜内轨道电路大面积出现报警红灯。
20时15分左右,陈旭军通过询问在行车室内的滕安赐,得知红光带已消除,即叫滕安赐准备销记。
滕安赐正准备销记,此时5829AG红光带再次出现,王晓立即通知滕安赐不要销记。
随后重新检查一下其他设备。
至事故发生时,杭州电务段瓯海工区电务人员未对温州南站至瓯海站上行线和永嘉站至温州南站下行线故障处理情况进行销记。
7.23高铁事故调查报告
7.23高铁事故调查报告篇一:事故解析事故解析京沪线动车事故回顾初步分析无论是雷击铁轨造成故障,还是路段上突然有车停驶,在调度部门的屏幕上,都应该立刻出现刺眼的“红光带”,调度中心可以立刻指挥后车停止运行。
显然,这层安全策略没有起作用。
接下来,即便是雷击停车,前车司机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停车地点及目前概况向调度中心报告,无论是用列车自带的通讯系统或“对讲机”显然,这层安全策略也没有起作用。
是的,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在D3115停下来之后,不知是前车人员的责任,还是调度中心的责任,导致后车没有及时收到这一消息。
而此时,同样晚点的D301次,正在以极高速度向前车驶来。
CTCS-2列车控制系统,设计之初就是用来做“制动”的。
列车在CTCS-2下,会被自动监控速度,一但速度过高,造成本车与前车的距离低于“离前车紧急制动的安全距离”,列车将被自动减速。
按理说,当前车突然停驶后,后车的自动控制系统将自动报警,并立刻停止运行。
显然,这层安全策略没有起作用。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7·23”动车追尾因温州南站信号设备设计存严重缺陷根据初步分析,前车 D3115减速运行后,闭塞信号经由钢轨传送给后续设备,安装在地面的信号灯并应该显示为红灯,但却错误显示为绿灯,调度人员也没有发出预警,引发追尾事故。
调查组表示存在设计缺陷的信号设施。
事故信号的还原分析事故信号错误,初始信号:车站 [红区] A车 [红区] [绿区] B车,调度发信号让A车进站,正常信号显示是车站 [绿区] A车 [红区] [绿区] B车,但信号错误显示为:车站 [绿区] A车 [绿区] [红区] [绿区] B车,红区过短甚至没有,B车行驶看到的全是绿区或者短暂遇红区后又突然变成绿区,最终造成追尾。
事故主要4方面的问题根据他们的汇报,这次事故主要是由于温州南站的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的缺陷,致使在雷击下红灯变成绿灯显示(错误)造成的,主要的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电路设备发生故障以后,值班人员没有意识到信号有可能发生错误,说明他们的安全性和责任性不强。
温州动车事故的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外国语学院11级旅游英语二班崔灿学号【事件主角】:铁道部【事件介绍】:7月23日20时34分,在温州方向双屿路段下岙路,D3115次动车遭到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造成D301次列车追尾。
此次事故已确认共有六节车厢脱轨,即D301次列车第1至4位,D3115次列车第15、16位。
事故导致39人死亡,192人受伤。
【事故原因】:经初步调查显示,由于温州南站信号灯设备存在缺陷,应该显示绿灯的时候显示红灯,没有给后车提供应有的信号,相关调度人员也没有发出预警,引发追尾事故。
【政府处理措施】:1、搜救工作结束过快,没有完成便开始现场清理,掩埋车头,可能造成乘客物品遗失,甚至可能掩盖了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
2、在事故发生的第二天北京方面即宣布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和分管工务电务的副局长何胜利负有监督责任而解职,重新启用曾在2008年胶济铁路事故被免职的总调度长安路生接任上海铁路局局长。
3、铁道部召开新闻发布会。
7月24日电(记者夏毅)铁道部于24日晚于22点43分在浙江温州召开温甬温线特大事故新闻发布会。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答记者问环节时回应了掩埋车体一事,他表示主要是当时现场抢险情况复杂,“施救人员把车头埋在土里,主要是为了便于抢险。
”官方新闻发布会在温州举行。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被问到“为何救援宣告结束后仍发现一名生还儿童”时,他称:“这只能说是生命的奇迹”。
之后,被问到为何要掩埋车头时,王勇平又说出:“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4、在事故原因尚未调查清楚、事故发生仅35小时后即恢复线路运行。
5、成立调查组,调查结果争取在9月中旬公布。
6、赔偿:铁道部在最短的时间里提出对遇难者的赔偿方案, 对于每个遇难者予以50万的赔付,同时还提出“在短时间接受谈判并签订协议的可视情况酌情予以数万元奖励费”的方案。
7、7月2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温州察看“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悼念遇难者,看望受伤人员,对伤亡人员家属表示深切慰问,并回答中外媒体记者的提问。
温州市高铁事故的调查报告
温州市高铁事故的调查报告(一)温州市高铁事故线路情况甬温线北起浙江省宁波市,南至温州市,全长282.38公里,为双线电气化铁路(由沿海铁路浙江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委托上海铁路局运营管理)。
xx年3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甬温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200公里/小时;xx年8月,浙江省和铁道部批复初步设计,其中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为200公里/小时,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xx年11月,铁道部鉴定中心印发了《关于甬温、温福等运行时速250km/h铁路的客车到发线和无缝线路等问题的复函》,将开通运行速度提升为250公里/小时。
该条铁路于xx 年2月28日开工建设,xx年9月28日投入使用,较批准工期提前4个月。
事故发生地点位于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下行线583公里831米处(瓯江特大桥上)。
该区段5.8‰下坡,曲线半径4500米,超高110毫米,跨区间无缝线路,60千克/米钢轨,Ⅲ型混凝土轨枕。
桥面距地面高度为17.4米。
事故发生后对事故地段前后的线路检查测量结果合格。
(二)温州市高铁事故列车及司机情况1.D3115次列车及司机。
D3115次列车型号为CRH1-046B,编组16辆,总长426.3米;配属上海铁路局上海动车客车段,自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
列车定员1299人,事故发生时乘坐旅客1072人。
7月22日23时4分至23日1时30分在杭州动车运用所进行库内检修作业,各项技术参数及车辆状况均正常。
D3115次列车司机何枥,南昌铁路局福州机务段职工,承担D3115次宁波东站至福州南站的值乘任务。
xx年2月25日经铁道部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动车驾驶证。
上车前按规定进行了待乘休息,出勤手续办理合格,酒精检测合格。
经调查认定,司机在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的作业符合相关作业标准。
2.D301次列车及司机。
D301次列车型号为CRH2-139E,编组16辆,总长401.4米;配属北京铁路局北京动车客车段,自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愧对真相-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愧对真相?篇一: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动车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下载)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7-23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情况汇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情况汇报。
会议指出,“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随即成立了事故调查组,此后又根据工作需要对事故调查组进行了充实加强,调整了人员结构,完善了调查制度。
国务院对事故调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不仅要查清直接原因,还要追根溯源,查清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给人民群众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
调整充实后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由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的负责人组成,聘请了铁路运输、电力、电气、自动化、通信、信号、安全管理、建筑等领域专家,邀请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
几个月来,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和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开展现场勘查、检验测试、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应急处置、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
经调查认定,“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所属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在LKD2- 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
铁道部在LKD2- 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上道使用。
雷击导致列控中心设备和轨道电路发生故障,错误地控制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
上海铁路局相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正确地履行职责,故障处置工作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
甬温线“7.23”特大事故技术分析
甬温线“7.23”特大事故技术分析2011年7月23日19:30时许,温州南站信号设备遭雷击出现红光带故障,19:39时电务值班人员接车站值班员故障通知,19点40分赶到行车室,汇报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登记确认设备故障属实,并开始处理。
在工务、电务均未销记、未恢复设备正常使用的情况下,20时15分,D3115次从永嘉站3道发车开往温州南站,行至5829G停车,20点25分后续D301次从永嘉站1道发车开往温州南站,行至5829G时与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
故障原因是:温州南站列控设备采集驱动单元的电源板中“区间轨道电路采集”保险丝熔断,该保险熔断后,列控设备对区间轨道电路停止信息采集,并保持原有的采集数据,即不管是否存有车辆,防护该区段的信号机仍保持原信号显示、发原低频码序,使得联锁关系失效,同时列控中心软件设计没有遵循“故障导向安全”原则,存在严重缺陷。
在故障处理中,电务值班人员没有按照《上海铁路局行车簿册填记标准》(上铁运发〔2005〕367号) 附件1:电务部门作业在“运统-46”上登记、销记用语的规定直接注明“现停用X 设备处理故障”,而是登记了“接车站值班员……,情况属实”,登记内容不规范。
虽然电务在登记中没有直接注明“现停用X设备处理故障”,登记内容不规范,但不是预防本次事故的原因:一、假设电务值班人员完全按照《上海铁路局行车簿册填记标准》(上铁运发〔2005〕367号) 附件1规定直接注明“现停用X设备处理故障”,行车人员仍可以放行列车,追尾事故不可避免。
如同在7月23日甬温线的宁波东-奉化区间3437G红光带故障:(说明:事故发生后,公安立即封存了温州南的《运统-46》,故无法提供其图片)在电务人员登记停用区间通过信号机情况下,行车人员仍按照正常行车组织先后放行D3111、D3211、D5591、D5573、D3105次进入故障区间。
因此,事故当天,故障发生后现场信号人员即使按规范登记了,也不能避免D3115次进入区间。
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时,我们务必要去调查清楚情况,并且最后的结果会记录在调查报告中。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好的调查报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动车事故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事故原因调查报告。
经调查认定,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通号集团所属通号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号集团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
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在温州南站上道使用。
当温州南站列控中心采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路中保险管F2遭雷击熔断后,采集数据不再更新,错误地控制轨道电路发码及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
雷击也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送器与列控中心通信故障。
使从永嘉站出发驶向温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自动制动,在5829AG区段内停车。
由于轨道电路发码异常,导致其三次转目视行车模式起车受阻,7分40秒后才转为目视行车模式以低于2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温州南站缓慢行驶,未能及时驶出5829闭塞分区。
因温州南站列控中心未能采集到前行D3115次列车在5829AG区段的占用状态信息,使温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辖的5829闭塞分区及后续两个闭塞分区防护信号错误地显示绿灯,向D301次列车发送无车占用码,导致D301次列车驶向D3115次列车并发生追尾。
上海铁路局有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正确地履行职责,故障处置工作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
(二)事故性质调查报告。
经调查认定,“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事件概述723动车事故是指发生在2022年7月23日的一起铁路交通事故。
当天,一辆行驶在某条高速铁路上的动车突然出现故障,导致列车脱轨并发生严重的事故。
这起事故造成多人死亡和伤亡,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调查。
事故现场勘查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展开了现场勘查工作。
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事故的发生地点位于一段高速铁路的一座桥梁上。
事故现场存在明显的脱轨痕迹,车辆遭受了严重的损坏,并造成了铁路线路的受损。
调查分析经过对事故现场的勘查和相关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初步的调查结论:1.设备故障:事故发生时,动车出现了严重的设备故障,导致列车无法正常行驶。
这种设备故障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缺乏及时维护所导致的。
2.人为因素: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列车的驾驶员在事故前并未发现任何异常状况。
这可能是由于设备故障突发而导致驾驶员无法及时做出反应,或者是由于驾驶员对设备故障的认识不足。
3.基础设施问题:事故发生地点的桥梁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问题,这也可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进一步的结构检查和评估将有助于确定桥梁是否存在缺陷。
安全建议基于对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安全建议,以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1.定期维护和检修:及时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特别是对于高速铁路等关键设施,应加强巡检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提高驾驶员培训:对于驾驶员,需要提供更加全面的培训,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和应对各种设备故障情况。
这样可以增加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加强基础设施检查:对于关键的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应定期进行结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
4.强化安全文化:铁路部门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同时,鼓励员工报告和处理设备故障,以便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教训总结723动车事故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教训。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723动车事故是指XX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动车组列车运行至甬温线上海铁路局管内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双屿路段,与前行的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动车组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后车四节车厢从高架桥上坠下。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了解!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据新华社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情况汇报。
会议同意事故调查组给予铁道部、通信信号集团公司、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上海铁路局等单位54名责任人员党纪政纪处分的处理意见。
【原因】系多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经调查认定,“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通号集团设备存设计缺陷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所属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
●铁道部设备招投标把关不严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上道使用。
●雷击导致电路发生故障雷击导致列控中心设备和轨道电路发生故障,错误地控制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
●上海铁路局处置工作不力上海铁路局相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正确地履行职责,故障处置工作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
在事故抢险救援过程中,铁道部和上海铁路局存在处置不当、信息发布不及时、对社会关切回应不准确等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追责】给予54名责任人员党纪政纪处分会议同意事故调查组给予54名责任人员党纪政纪处分的处理意见(见右表)。
温州动车事故调查-PPT精品文档
• 官兵们首先从地面到高架架起了云梯,救援人员将千斤顶、液压扩张器等破 拆工具运上高架。因为车头已经被压得很扁,救援人员只能从另外一节车厢 进入,然后寻找车头内被压的人员。图为消防人员搭云梯开展救援工作。
• 据温州消防支队排长余作帅介绍,由于是高速行驶中撞击坠落,车厢严重破 损变形,用辟斧等切割工具才能进入。图为一名消防员手持切割榔头砸碎玻 璃,准备进入车厢内部。
谣言四起
一时间,微博上人人上谣言四起,转发者众, 有死亡人数过35市委书记撤职说, 有动车司机培训10天说, 有抗命坚持救援特警队 长被处分说。人们的愤怒 在网络上表现的歇斯底里。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每次一到国家出事故,微博、人人上必然 是谣言四起,转发者众。诚然在某些方面, 政府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但是只说我们 每一个人,在面对那些貌似可信,貌似客 观,貌似真实的信息时,有没有想过先确 认再转发呢? 有没有产生无端的愤怒,从 而湮没了你的理性呢?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谣言一
• “35,一个神奇的数字。动车相撞35人死亡,河南平顶山矿难35人死 亡;重庆暴雨造成35人死亡;云南遭大雨袭击全省35人死亡。知道为 什么死亡人数控制在36人以内吗?超过36人,市委书记这个级别的要 撤职,所以一开始发生,就注定了死亡人数不会超过36。 ”
• 真相
市委书记是党内职务,哪个市的市委书记都不主 管安全,这事发生了市委书记只负责慰问,绝不会担一点 责任。
• 24日清晨,事故现场已经拉起警戒线,一名警察走过坠 落的动车车头。
• 图为重型机械抵达事故现场,开始对动车进行切割拆解 工作。
• 坠落车厢的损毁程度在白天看来更为触目惊心。
• 工程车在事故现场将车厢砸碎后就地掩埋。
• 24日,温州某医院,在此次事故中受伤的12岁 小女孩叶子(化名)接受治疗。
723事故分析参考[TVB新闻透视温州动车追尾].
723事故分析参考[TVB新闻透视温州动车追尾]723事故分析参考[TVB新闻透视温州动车追尾]文/源声态汤圆,2011.7.23,温州出现了”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意外“事故,***号列车D301撞上D3115列车后尾,当场造成了四节车厢脱轨,掉下20米高的桥下,其中一节车更是垂直悬空。
造成了40人死亡,将近200人伤。
19:39,因为雷电令到永嘉站与温州南之间的三个区间的路灯出现问题而变为红灯,维修人员赶去现场检查维修。
19:51,被撞的列车D3115行驶到永嘉站,因前面有红灯而停留在永嘉站。
调度员将永嘉站和温州南站之间的区间转为“非常站控”,也就是,可以不用理会警示,用人手操作列车行驶。
20:12,D301行驶到了永嘉站,此列车是不停永嘉站的,因为前面区间出现了问题,故停留在永嘉站。
此时,有乘客证实,永嘉站在这个时候,同时有两列车。
根据时间表,列车D301应在19:42,驶到温州南。
这就说明,当时该列车误点超过了半个小时了(约晚点39分钟,因为永嘉站到温州南站D3115的时刻表为9分钟)。
也就是说,D301应该在D3115的前面。
20:15,D301停在永嘉站的三分钟后,调度中心通知D3115开车驾驶,不用理会前面坏了的信号,直接手动操作以时速20公里遇到红灯目视行驶,授权该列车可以直接闯红灯。
20:24,调度中心通知D301列车开车,但是没有叫列车限速,也没有说该列车可以闯红灯。
此时前面的D3115刚驾驶到第一盏红灯的区间。
按照规定,要等候两分钟请示,然后改以目视模式慢速行驶。
20:26,调度联络温州南站车站确认D3115已经驶入之前的故障区,此时,红灯消失。
这个时候,调度中心还是叫D3115列车慢车入站。
20:31,D3115慢速行驶大约是两公里路后,后面的D301已经高速撞上来了。
我画一个简单图,通过物理角度来描述一下:AD为永嘉站到温州南站之间的距离,约为18公里,分为9个区间,7,8,9三个区间是路灯信号设备故障区域。
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2023-11-14CATALOGUE目录•事故概述•事故现场调查•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认定•事故预防措施•事故后果处理•事故总结与反思01事故概述发生时间2012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发生地点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温州南站附近事故发生时间与地点涉及人员事故造成至少40人死亡,近200人受伤,其中36人重伤。
死者中包括至少10名儿童。
涉及车辆D3115次动车(北京南-福州)和D3018次动车(上海虹桥-福州)。
两辆动车在温州南站附近发生追尾事故。
事故涉及人员与车辆当时正逢雷雨天气,可能影响到了信号接收和设备运行。
天气原因设备故障操作不当动车行驶过程中,车辆设备出现故障,导致制动系统失效。
司机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措施不当,未能及时停车。
03事故原因初步分析020102事故现场调查通过对事故现场的勘查,发现了一些刹车痕迹和撞击痕迹,这些痕迹反映了事故发生时的车辆速度和撞击力度。
现场痕迹在现场找到了一些碎片和残留物,这些物证对于确定事故发生的过程和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现场物证现场勘查结果目击者证言收集目击者陈述调查组对目击者进行了采访,收集了他们的陈述和证言,这些证言为还原事故发生的经过提供了重要线索。
目击者身份为了确保目击者提供的证言可信和可靠,调查组还对目击者的身份进行了核实和确认。
事故车辆技术分析车辆结构分析对事故车辆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确定车辆在事故发生时的状态和受损情况。
车辆速度分析通过对车辆速度的分析,可以判断出车辆在事故发生时的速度,这对于确定事故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03事故原因分析驾驶员操作失误驾驶员在列车行驶过程中进行了不当操作,如突然紧急刹车或启动加速器。
驾驶员未按照规定的行驶速度行驶,超速行驶导致事故发生。
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未及时刹车,导致列车速度过快。
车辆设备故障列车刹车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无法正常减速。
列车轮对出现故障,如磨损或断裂,导致列车失控。
列车电气系统出现故障,如断路器跳闸或电机故障,导致列车无法正常运行。
温州市高铁事故调查报告
温州市高铁事故调查报告每个地区都有可能会发生事故,所以我们不能够掉以轻心,应该做好安全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一个地区的发展。
如果你想要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你就应该学会努力。
前天了一篇温州市高铁事故调查报告,这篇温州市高铁事故调查报告写得挺好的,大家可以好好学习学习。
(一)温州市高铁事故线路情况。
甬温线北起浙江省宁波市,南至温州市,全长282.38公里,为双线电气化铁路(由沿海铁路浙江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委托上海铁路局运营管理)。
xx年3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甬温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200公里/小时;xx年8月,浙江省和铁道部批复初步设计,其中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为200公里/小时,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xx年11月,铁道部鉴定中心印发了《关于甬温、温福等运行时速250km/h铁路的客车到发线和无缝线路等问题的复函》,将开通运行速度提升为250公里/小时。
该条铁路于xx 年2月28日开工建设,xx年9月28日投入使用,较批准工期提前4个月。
事故发生地点位于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下行线583公里831米处(瓯江特大桥上)。
该区段5.8‰下坡,曲线半径4500米,超高110毫米,跨区间无缝线路,60千克/米钢轨,Ⅲ型混凝土轨枕。
桥面距地面高度为17.4米。
事故发生后对事故地段前后的线路检查测量结果合格。
(二)温州市高铁事故列车及司机情况。
1.D3115次列车及司机。
D3115次列车型号为CRH1-046B,编组16辆,总长426.3米;配属上海铁路局上海动车客车段,自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
列车定员1299人,事故发生时乘坐旅客1072人。
7月22日23时4分至23日1时30分在杭州动车运用所进行库内检修作业,各项技术参数及车辆状况均正常。
D3115次列车司机何枥,南昌铁路局福州机务段职工,承担D3115次宁波东站至福州南站的值乘任务。
xx年2月25日经铁道部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动车驾驶证。
调查报告_18
“7.23”动车事故调查论文调查目的: 通过社会调查, 更深层次的了解动车事故在起因经过后果等各方面的相关信息, 并了解社会对动车事故的认识和动车未来动向的看法, 以及人们的心里状况的变化和出行交通的主要方式。
还有对国家未来动车事态发展做一个可鉴性的预测。
了解民众对中国公共交通安全是否完全丧失信心。
调查对象: 学生及社区公民调查内容: 学生及社区公民对此次动车追尾后的了解和反应以及他们对中国公共交通安全的信任度。
调查方式:问卷式(其中对70位学生和社区公民采取调查, 有效问卷是60份)。
结果比例:A. 1.上海铁路局局长安路生28日说, 根据初步掌握的情况分析, “7•23”动车事故是由于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 遭雷击发生故障后, 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显示为绿灯, 因此造成“7.23”动车追尾事故。
您相信这个说法吗?()B.非常相信(10%) B.比较相信(23.3%)C.不太相信(35%)D.不相信(31.7%)您认为“7.23”动车追尾事故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事故?()A.自然灾害(8.3%)B.人为事故(28.3%)C.两者都有(50%)D.说不清楚(13.3%)A.当您得知动车追尾事故以后, 您的第一反应是()B.太可怕了, 以后再也不做动车了(15%)C.乘坐任何交通工具出行都会有风险, 只是一起平常德交通事故(40%)2.简直不可思议, 动车都会追尾(45%)A.现阶段, 您对动车的看法是()B.只是速度快, 安全性极差(21.7%)C.安全由保障, 这次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18.3%)3.哪种交通工具都不是绝对安全, 对该事故持中立态度(60%)A.对于最近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 您是否对我们现阶段的公共交通安全丧失了信心()B.是(28.3%) B.否(60%) C.无所谓(11.7%)6.您认为铁道部公布的“723”动车追尾事故39死210伤的数字属实吗()A. 属实(33.3%)B.不属实(45%)C. 说不清楚(23.3%)7.此动车事故会给中国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吗()A. 不会造成影响 (36.7%)B. 会造成影响 (43.3%)C. 说不清楚(20%)8.您在动车事故发生后, 做动车会感到恐慌吗( )A.会 (49.7%)B. 不会(50.3%)9.您对近几年发展动车的看法()A. 发展太快, 应该缓停 (13.3%)B. 应该多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 不断完善我国的动车的发展 (56.7%) C.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找到合理的应对策略(30%)10.您的性别是()A. 男 (58.3%)B. 女(41.7%)11.您的年龄()A. 18岁以下 (5%)B.18至30岁 (60%)C.30岁以上 (35%)12.您的远行出行频率是()A. 至少两周一次 (6.7%)B. 至少半年一次(40%)C. 至少一年一次 (10%)D. 偶尔出去(43.3%)13.截至目前, 您远途乘坐最多的交通工具是()A. 飞机 (13.3%)B. 火车(18.3%)C. 轮船(2.7%)D. 动车(1.7%)E. 汽车(64%)调查体会:在调查结果中, 有10%的人非常相信这次事故是红灯区间信号机错误显示为绿灯而导致的, 23.3%比较相信这个原因, 有35%的人不太相信这个原因, 最后有31.7%的人不太相信这个说法。
7.23高铁事故调查报告[工作范文]
7.23高铁事故调查报告篇一:事故解析事故解析京沪线动车事故回顾初步分析无论是雷击铁轨造成故障,还是路段上突然有车停驶,在调度部门的屏幕上,都应该立刻出现刺眼的“红光带”,调度中心可以立刻指挥后车停止运行。
显然,这层安全策略没有起作用。
接下来,即便是雷击停车,前车司机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停车地点及目前概况向调度中心报告,无论是用列车自带的通讯系统或“对讲机”显然,这层安全策略也没有起作用。
是的,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在D3115停下来之后,不知是前车人员的责任,还是调度中心的责任,导致后车没有及时收到这一消息。
而此时,同样晚点的D301次,正在以极高速度向前车驶来。
CTCS-2列车控制系统,设计之初就是用来做“制动”的。
列车在CTCS-2下,会被自动监控速度,一但速度过高,造成本车与前车的距离低于“离前车紧急制动的安全距离”,列车将被自动减速。
按理说,当前车突然停驶后,后车的自动控制系统将自动报警,并立刻停止运行。
显然,这层安全策略没有起作用。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7·23”动车追尾因温州南站信号设备设计存严重缺陷根据初步分析,前车 D3115减速运行后,闭塞信号经由钢轨传送给后续设备,安装在地面的信号灯并应该显示为红灯,但却错误显示为绿灯,调度人员也没有发出预警,引发追尾事故。
调查组表示存在设计缺陷的信号设施。
事故信号的还原分析事故信号错误,初始信号:车站 [红区] A车 [红区] [绿区] B车,调度发信号让A车进站,正常信号显示是车站 [绿区] A车 [红区] [绿区] B车,但信号错误显示为:车站 [绿区] A车 [绿区] [红区] [绿区] B车,红区过短甚至没有,B车行驶看到的全是绿区或者短暂遇红区后又突然变成绿区,最终造成追尾。
事故主要4方面的问题根据他们的汇报,这次事故主要是由于温州南站的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的缺陷,致使在雷击下红灯变成绿灯显示(错误)造成的,主要的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电路设备发生故障以后,值班人员没有意识到信号有可能发生错误,说明他们的安全性和责任性不强。
7.23动车事故调研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研报告篇一:“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目录一、基本情况(一)事故线路情况(二)事故列车及司机情况(三)事故相关设备情况(四)事故地区气象情况(五)事故地段治安情况(六)事故相关单位情况(七)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上道情况二、事故发生经过三、事故应急处置情况四、事故原因和性质(一)事故原因(二)事故性质(三)事故暴露出各有关方面的主要问题五、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一)建议免于追究责任人员(二)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员(三)建议责成相关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作出深刻检查(四)建议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单位依法进行整顿(五)建议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二)切实加强高铁技术设备制造企业研发工作的管理(三)切实健全完善高铁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四)切实强化高铁技术设备研发管理(五)切实严把高铁技术设备安全准入关(六)切实强化高铁运输安全管理和职工教育培训(七)切实加强铁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八)切实加强高铁规划布局和统筹发展工作“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20XX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务必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组织好抢险救援工作,同时要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做好善后处理等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铁道部及其相关司局
1、铁道部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规范、不认真,在铁路建设中抢工期、赶进度, 片面追求工程建设速度,对安全重视不够,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不完善 ; 2、相关职能部门未认真履行职责,在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多 个环节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进行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 3、铁路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工作管理不力,规章制度和标准不健全 ; 4、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削弱了有关部门正常职能 ; 5、对上海铁路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和规章制度、标准执行以及职工安全教 育培训情况监督检查不到位。
上海铁路局 事故原因
有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正 确地履行职责,故障处置工作 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 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
温州南站列控中心 管辖的5829闭塞分区及后续两个闭塞分 区防护信号错误地显示绿灯,向D301 次列车发送无车占用码,导致D301次 列车驶向D3115次列车并发生追尾
轨道电路与列控中心信号 传输的CAN总线阻抗下降 ,使5829AG轨道电路与 列控中心的通信出现故障 ,造成5829AG轨道电路 发码异常,在无码、检测 码、绿黄码间无规律变化 ,在温州南站计算机联锁 终端显示永嘉站至温州南 站下行线三接近(即 5829AG区段)“红光带 ”
二、事故发生经过
20时14分58秒通号Fra bibliotek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 研发中管理混乱
铁道部 事故原因
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 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 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 严,致使其在温州南站上道 使用
温州南站列控中心 采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路中保 险管F2遭雷击熔断后,采集数据不再 更新,错误地控制轨道电路发码及信 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
永嘉站1道停车 等信号
D301次列 车在583公 里831米处 以99公里/ 小时的速度 与以16公里 /小时速度 前行的 D3115次列 车发生追尾
北京-福州
三、事故的应急处置
1、浙江省温州市。
1、立即组织抢险救援,紧急调动市消 防支队22个消防中队、51辆消防救援车 和市区及周边县(市)消防部队官兵、 公安民警3000多人及温州军分区官兵 200多人迅速投入抢险救援。
D3115 次列车
20时21分46秒 5829AG轨道电 路故障停于584 公里115米处
20时29分26秒
成功转为目视行 车模式启动运行
20时30分5秒
从永嘉站开车
杭州-福州
20时12分
D301 次列车
20时24分25秒 司机按规定命令 从永嘉站出发车
20时29分32秒 列车在5829AG 轨道区段采取了 紧急制动措施
二、事故发生经过
多次雷击
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采 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 路中的保险管F2熔断。熔 断前温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辖 区间的轨道无车占用,因温 州南站列控中心设备的严重 缺陷,导致后续时段实际有 车占用时,列控中心设备仍 按照熔断前无车占用状态进 行控制输出,致使温州南站 列控中心设备控制的区间信 号机错误升级保持绿灯状态
事故发生前 的基本情况
2、事故列车及司机情况 :D3115 和D301次列 车各项技术参数及车辆状况均正常 ;司机体格特 征正常;作业符合标准。 3、事故相关设备情况 :因雷击致使温州南站 轨道电路4个发送盒损坏,造成轨道电路与列控 中心信号传输的CAN总线阻抗下降,导致5829 AG轨道电路发送器与列控中心通信故障。 4、事故地段治安情况 :事故现场未发现人为 破坏铁路线路、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等设备设 施的痕迹
2、紧急调集了2000多人的救援队伍和 一批救援设备,投入抢险救援工作。
2、铁道部。
3、国家和浙江省卫 生部门。
3、派出的70多名专家分3批紧急赶赴温 州指导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当地1400多 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医疗救治工作。
四、事故原因和性质
通号集团
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 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 温州南站提供的LKD2-T1型列控 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 大安全隐患
四、事故原因和性质
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
事 故 性 质
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
责 任 事 故
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 等
五、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通号集团及其下属单位
1、在列控产品研发和质量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未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 产品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标准; 2、集团领导及其有关部门未认真履行职责,未对通号设计院科研质量管理 体系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未能及时发现科研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不完善、责任不落实的问题; 3、将中标的系统集成项目完全交由下属通号设计院等企业负责,监督管理 缺失,对相关重点设备研发情况不跟踪、不过问,致使先后向合武、甬温铁 路提供了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上道 使用; 4、对设备研发设计过程管理控制不严格,导致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 安全隐患;编制、审核研发文档不规范,且部分文档缺失。
“7· 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 交通事故调查报告介绍
事故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 事故发生前的基本情况 二 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 三 事故的应急处置
四 事故原因和性质
五 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六 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
七 事故相关责任人的处理
一、事故发生前的基本情况
1、事故线路情况:事故发生后对事故地段前后 的线路检查测量结果合格
五、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上海铁路局及其下属单位
1、上海铁路局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基础管理薄弱,执行应急管理 规章制度、作业标准不严不细,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力; 2、相关单位(部门)安全管理不力,对职工履行岗位职责和遵章守规情况 监督检查不到位; 3、相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 施,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 4、上海铁路局有关负责人在事故抢险救援中指挥不妥当、处置不周全,在 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5、调度所值班负责人对有可能影响行车安全的突发情况处置不及时、处置 措施不得力,对列车调度员没有及时提醒D301次列车司机的问题监控检查 不力 。
四、事故原因和性质
轨道电路发码
发码异常,导致其三次转目视行车模 式起车受阻,7分40秒后才转为目视 行车模式以低于20公里/小时的速度 向温州南站缓慢行驶,未能及时驶出 5829闭塞分区
雷 击
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送器 与列控中心通信故障。使从永 嘉站出发驶向温州南站的 D3115次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自 动制动,在5829AG区段内停 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