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

合集下载

723事故反思

723事故反思

723事故反思【篇一:反思7.23】反思灾难发生后有关部门的种种反应,我们发现有关部门在应对突发事故时缺乏智慧和人性,在危机公关方面可以说是稀里糊涂。

7.23动车追尾事件的发生,从一个自然人的角度去面对这场人间悲剧来说,虽不是切身经历,但足以让人心痛,短短数日,中国高铁连续出现几次事故,而由已这次事故更让人揪心,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也指出这是一场“特别重大事故”。

在事件发生后,各大电视媒体、纸媒、网站等从各自专业领域进行剖析,来自社会各方的各种声音也使得舆论成了一锅“八宝粥”。

任何事件发生后,需要有人问责、需要去深挖事件原因、需要善后处理……作为受众,需要冷静的思考,现在的国人不缺乏热情,如果能在从业角度做一些理性的分析,或许在付出如此大的生命代价后,能产生些意义。

微博传媒时代信息传播速度令人震撼在万能微博时代的到来,很显然,铁路当局没有了掩盖或弱化事件的能力,全民直播使得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全民围观,网上开展了救援直播和爱心传递,相比3年前的胶济铁路相撞事件的死亡70人致伤416人的代价,此次虽然从生命的数字来说弱于当时,但任何一场以生命而代价的悲剧都足以让当局警醒。

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此次事件的影响和传播面要远远大于3年前。

多次重大事件后,传媒的第一时间介入使得妄想遮蔽或掩埋事实真相的动作都是徒劳且让人痛恨的。

铁道部显然知道这一现状,我想作为国家部委之一的铁道部,在事发后,显然引入了国务院的危机公关的智库,从后续的姿态来看,的确有幕后智库们的影子和痕迹。

几句不想再看到的话作为中国体制内的铁路部门,在宣传体制上必然是存在着一些模式化的语句,个人理解某些笔杆子们的无奈。

但是在一个公众对知情权越来越高的信息高度传播的传媒新时代,民众对公权机构的透明度和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

那种局限于衙门内固步自封,还固守老一套的宣传制度和报道模式应该被“领导们”所摒弃。

时代在进步,官员们的整体思维也该从上到下的“清洗”。

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

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

”723“事故原因分‎析及思考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导致D30‎1次1、2、3列车厢侧‎翻,从高架桥上坠落,毁坏严重,4车厢悬挂‎桥上,D3115‎次15、16车厢损‎毁严重。

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其中2名外‎籍人士),200多人‎受伤,D301次‎列车司机当‎场死亡。

对于任何铁‎路专业人士‎而言,动车组相撞‎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动车组‎装有自动防‎护系统(ATP),如果后车迫‎近前车,系统将会自‎动导致后车‎停车,司机“就是想撞也‎撞不上”。

据《东方早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铁路建‎设高级顾问‎王梦恕表示‎,中国高铁在‎控制系统、信号系统方‎面很成功,能保证后面‎不追尾、前面不撞车‎。

那么,这起不可思‎议的事故究‎竟如何发生‎的?南方周末记‎者由铁道系‎统内部核心‎人士了解到‎,事故原因已‎经基本查明‎,其中调度方‎面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而信号系统‎也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出‎现了最致命‎的错误。

此前,由铁道部总‎调度长调任‎上海铁路局‎担任局长的‎安路生在事‎故发生后曾‎向外界通报‎了7.23事故的‎初步分析结‎果,他是这样说‎的,由于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遭雷击发生‎故障后,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显示‎为绿灯;而温州南站‎值班人员对‎新设备关键‎部位性能不‎了解,没能及时有‎效发现和处‎置设备问题‎;电务值班人‎员安全意识‎敏感性不强‎,没有意识到‎信号可能错‎误显示,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故障‎处理,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这‎场事故的发‎生。

人们对此次‎事故众说纷‎纭,但我认为总‎的来说,造成事故的‎原因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系统方面和‎人为方面的‎原因。

系统方面的‎原因是铁路‎信号系统存‎在严重缺陷‎,由于雷电和‎暴雨的影响‎发生故障,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显示‎为绿灯。

7.23铁路事故反思材料

7.23铁路事故反思材料
美国彭博社说,印度7月4天内发生3起火车事故:7日,一列火车撞上一辆汽车,38人死亡;10日,一列火车脱轨,至受伤。
法新社称印度铁路是“世界上最致命的铁路,2009年印度火车事故共造成25705人死亡。
尊重人的生命是人权的第一要义,但有些事件的发生确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事故造成36人死亡、192人受伤。
此事故发生在京沪高铁开通不久,又是暑期运输期间,令全国上下十分震惊,在社会上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铁路安全形势严峻。
作为一名铁路客运管理干部,我充分认识到安全职责大于天,安全工作压倒一切工作,我们务必集中精力,迅速行动起来,狠抓安全,落实管理,切实采取措施,理清安全管理思路,迅速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
摒弃傲慢,政府才会赢得民心,放下偏见,人民才能融入社会。
检验事件反思的最终成果是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任何一个政党从来都不会缺少“为人民服务的理论,但缺失的往往是心态和执行力。
公众也不应有因个别事件而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偏见。
一个处在转型和发展关键时期的社会,矛盾集中爆发,这是任何国家成长和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
前苏联时期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98年德国的高铁事故和最近日本的福岛核泄漏事故无不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
7.23铁路事故反思材料
一次次的铁路安全事故向我们每一名铁路职工搞响了安全警钟,为深刻吸取723铁路事故的惨痛教训,以下是为你整理的7.23铁路事故反思材料,希望能帮到你。
7.23铁路事故反思材料篇1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北京西开往福州的D301列车运行至甬温线上海局管内永嘉—温州南间瓯江大桥处,与前行的杭州开往福州南D3115次动车组列车发生追尾事故。
执政者要植入“权为民所赋的思想,深刻认识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就是一对密不可分的恋人关系,在理论上并无上下之分,更无轻重尊卑之别。

“7.23”动车特大事故安全大反思、大检查自我剖析

“7.23”动车特大事故安全大反思、大检查自我剖析

“7.23”动车特大事故安全大反思、大检查自我剖析安全大反思、大检查自我剖析此次甬温线发生的“7.23”动车追尾特大事故造成了40人死亡192人伤亡及巨大的财产损失说明铁路部门的安全基础还比较薄弱反映出铁路部门的安全管理不到位是一起典型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国内外人辈感震惊对铁路运营安全和铁路建设安全质量产生了极大的怀疑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铁路人几十年为之奋斗的积累下来口碑几乎被毁也对铁路运输生产和收入受到严重影响而且事故造成的影响短期内很难消除。

作为一名铁路人深感痛心和愧疚和不安血的教训提醒我们安全生产是铁路运输和建设的命根子也敲响了警钟在全路反响较大我也在思考和反省。

反问自已在本职岗位上所完成的工作特别是现在监理及已完成的项目实体质量能否经得起查验经得起将来行车安全的考验。

对于企业来说安全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具体来说如果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到相关单位的每个岗位人员身上每个人都能履职到位不违章就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在此次大反思、大检查中通过自我剖析我认为自身有存在以下问题: 1.安全意识不强总觉得监理重点是管好质量对安全方面发现的问题重视不够不敏感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力度不够。

2.对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及上级有关安全方面的文件精神学习不够理解不透觉得自已所掌握的安全方面知识已能应付监理工作。

3.工作热情不足遇事不够冷静性子急躁碰到挫折就容易灰心对事业的坚持程度不够。

4.在监理工作中有时做老好人对施工单位怀有同情心没有做到铁面无私。

5.有时对领导布置落实的安全工作不能正确理解和领会不重视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我要通过以下方法对自身进行整改:第一要树立“安全工作是目前压倒一切的工作”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质量和安全是分不开”的理念始终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自己开展监理工作的指南。

第二加强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安全方面的文件学习加强继续教育使自己打下扎实理论基础为安全生产监理工作服务为铁路建设服务。

动车特大事故【“7

动车特大事故【“7

动车特大事故【“7.23”动车特大事故安全大反思、大检查自我剖析】安全大反思、大检查自我剖析此次甬温线发生的“7.23”动车追尾特大事故,造成了40人死亡,192人伤亡及巨大的财产损失,说明铁路部门的安全基础还比较薄弱,反映出铁路部门的安全管理不到位,是一起典型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国内外人辈感震惊,对铁路运营安全和铁路建设安全质量产生了极大的怀疑,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铁路人几十年为之奋斗的积累下来口碑几乎被毁,也对铁路运输生产和收入受到严重影响,而且事故造成的影响短期内很难消除。

作为一名铁路人,深感痛心和愧疚和不安,血的教训提醒我们,安全生产是铁路运输和建设的命根子,也敲响了警钟,在全路反响较大,我也在思考和反省。

反问自已在本职岗位上所完成的工作,特别是现在监理及已完成的项目实体质量能否经得起查验,经得起将来行车安全的考验。

对于企业来说,安全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具体来说,如果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到相关单位的每个岗位人员身上,每个人都能履职到位,不违章,就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在此次大反思、大检查中,通过自我剖析,我认为自身有存在以下问题:1.安全意识不强,总觉得监理重点是管好质量,对安全方面发现的问题重视不够,不敏感,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力度不够。

2.对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及上级有关安全方面的文件精神学习不够,理解不透,觉得自已所掌握的安全方面知识已能应付监理工作。

3.工作热情不足,遇事不够冷静,性子急躁,碰到挫折就容易灰心,对事业的坚持程度不够。

4.在监理工作中有时做老好人,对施工单位怀有同情心,没有做到铁面无私。

5.有时对领导布置落实的安全工作不能正确理解和领会,不重视,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我要通过以下方法对自身进行整改:第一要树立“安全工作是目前压倒一切的工作”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质量和安全是分不开”的理念,始终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自己开展监理工作的指南。

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

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

”723“事故原因分析及思考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导致D301次1、2、3列车厢侧翻,从高架桥上坠落,毁坏严重,4车厢悬挂桥上,D3115次15、16车厢损毁严重。

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其中2名外籍人士),200多人受伤,D301次列车司机当场死亡。

对于任何铁路专业人士而言,动车组相撞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动车组装有自动防护系统(ATP),如果后车迫近前车,系统将会自动导致后车停车,司机“就是想撞也撞不上”。

据《东方早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铁路建设高级顾问王梦恕表示,中国高铁在控制系统、信号系统方面很成功,能保证后面不追尾、前面不撞车。

那么,这起不可思议的事故究竟如何发生的?南方周末记者由铁道系统内部核心人士了解到,事故原因已经基本查明,其中调度方面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而信号系统也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出现了最致命的错误。

此前,由铁道部总调度长调任上海铁路局担任局长的安路生在事故发生后曾向外界通报了7.23事故的初步分析结果,他是这样说的,由于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遭雷击发生故障后,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显示为绿灯;而温州南站值班人员对新设备关键部位性能不了解,没能及时有效发现和处置设备问题;电务值班人员安全意识敏感性不强,没有意识到信号可能错误显示,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故障处理,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这场事故的发生。

人们对此次事故众说纷纭,但我认为总的来说,造成事故的原因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系统方面和人为方面的原因。

系统方面的原因是铁路信号系统存在严重缺陷,由于雷电和暴雨的影响发生故障,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显示为绿灯。

人为方面的原因又有以下几个方面:1、车站调度员错误的将两列动车放入同一信号故障区间。

据了解,事故线路使用CTCS-2列控设备,正常情况下列控设备会将铁路隔成若干区间,一个区间理论上只能放入一辆列车,列车进入后,区间尾部信号灯将显示红光。

7.23事故有感(5篇范文)

7.23事故有感(5篇范文)

7.23事故有感(5篇范文)第一篇:7.23事故有感“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读后感“7.23”甬温线旅客列车特别重大事故,是我们铁路人终生难忘的日子。

报告的公正性、严谨性和对问题处理的果断及严厉是令人满意的。

事故调查报告虽只有区区几十页,承载的却是广大群众了解事故真相的迫切愿望,同时也是对在7.23事故中死伤旅客的交代。

报告针对事故发生原因,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实施情况,相关事故责任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及处理结果都一一做出解答。

并没有因自遮自掩而袒护铁路通信信号相关企业,也没有因为责任人的位高权重而减轻处罚。

惨痛的一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它不仅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也给予我们娇之自豪的高铁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它向我们再一次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面对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安全责任大如天,安全工作压倒一切,要把客运安全特别是高铁安全摆在重中之重”,否则是别无选择的。

怎样才能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畅通?我们该怎样做?我的认识是必须吸取教训,深刻反思,脚踏实地,忘我工作;鼓舞志气,改革创新。

从安全管理方面,特别是安全措施的落实、安全关键的卡控、以及现场作业、职工两纪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深感自身的安全责任、安全履责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学习此次特别重大事故,在触目惊心之余,我们应该警醒,应该看到在生产作业的每个环节都存在隐患,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时时刻刻存在着,不可以在生产作业中麻痹大意。

在生产中我们有些同事安全意识不强、习惯性违章作业、不注意设备小隐患等,看似都是小问题,但是一旦出事故都是大事故。

正应了“祸患常积于忽微”这个道理,不要小看任何细小的隐患,“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许许多多的大灾难事故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诚然,人们有时都会犯小错误,但是要是存在侥幸心理,或者安全意识淡泊,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事故就会“找上门”来。

7.23事件的思考演讲稿

7.23事件的思考演讲稿

7.23事件的思考演讲稿第一篇:7.23事件的思考演讲稿1大家好,我代表第六小组谈谈723列车追尾事故的内容和感想。

因为这个事件的内容如果认真讲的话,恐怕一天的时间也说不完,所以我挑了一些比较正面的、对我们有意义的内容来谈谈我的看法,下面看一下这个事故的经过发展。

2看图说话1-2-33这是事件的概况,已经确认共有六节车厢脱轨,所以事件是比较严重的。

下面看事故是结果4事故造成39人死亡,住院192人,其中重症12人。

这些数字可能有点不准确,但大家也别怀疑了,政府这样做是有原因的。

5那下面我们就看一下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相关部门做得不足的地方,大家看看院士王梦恕在事故前后都说了什么话,这话说得挺有道理,司机失误可能是事故原因之一。

但是,我想对院士说一句:“以后能不能别吹水”。

再往下看6没错,这是一个奇迹,但这是一个他们创造的奇迹。

我希望决策者能冷静分析事实,事故虽然发生了,但也不能慌乱,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7这个也是我们社会的一个问题,作秀的人不容易啊,去救人不恭候领导会被领导说成不尊重,随时影响升迁之路啊。

8好,比较负面的内容我就不多说了,但我们要以此为鉴,不要步他们得后尘。

下面来看看让我们心动的时刻。

9这是温总理说的话,这就是我们的榜样,那个事故他没有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是因为他病了,第六天医生才勉强让他出院。

10这些救援组织做得很好,温州的市民也做得很好。

【看图说话】事故发生了…11这就是最后一名幸存者,小伊伊,接下来我们看一段视频,我们需要的,还有一颗,美丽的心灵12看这图,温州市特警支队长邵曳ye戎rong。

是他拯救了小伊伊1314还有很多很多的人,做了很多很多不留名的好事,我们要向他们学习15让我们为遇难者默哀吧16好,通过这件事,我们学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深思呢?1718我认为,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在大众的批判中做好自己,学会检讨自己,改正错误。

媒体要勇于展示给我们最真实的内容,让我们了解事情的真相。

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

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

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723动车事故是指2024年7月23日发生在中国的一起动车事故。

据报道,当天下午,一列高铁动车组列车在济南市进行试验运行时发生了脱轨事故。

事故造成多人受伤,其中包括列车乘务员和维护人员。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初步确定为设备故障。

首先,设备故障是造成723动车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事故发生时,动车组列车正进行试验运行,这需要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然而,由于未知的故障,列车发生了脱轨。

设备故障的发生可能与列车的年限、维护情况、设备设计等因素有关。

对于如此重要的装备,应加强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运行。

其次,事故可能与人为因素有关。

在调查中,有报道称在事故发生前有维修人员在现场进行操作。

如果在试验期间有人不当行为或不当操作,可能会导致事故发生。

因此,在进行试验运行时,应严格管理现场,限制非必要人员进入,并确保所有操作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和合格认证。

此外,应对事故采取适当的紧急处置和救援措施也是分析重点之一、当动车事故发生时,救援工作的及时和高效是保障人员安全的关键。

在此次事故中,一些报道称有乘务员和维护人员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救援。

这种及时的反应和积极的行动对于减少伤亡和保护乘客生命至关重要。

因此,在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响应和救援能力。

对于723动车事故,我们需要思考如下几个问题:首先,事故发生后的调查和追责机制是否完善?事故调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追责机制可以强化责任意识,减少事故的发生。

因此,肯定这些机制的作用,及时查明责任,并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是否应加强对动车设备的监管和维护?动车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确保其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是保障乘客安全的基础。

相关部门应加强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并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控制人为操作的风险。

此外,是否应加强培训和救援能力?在事故发生后,救援工作的及时和高效是最关键的。

甬温线7.23事故反思及当前工作

甬温线7.23事故反思及当前工作

甬温线7.23事故之反思及当前工作甬温线7.23特大事故到目前已造成40人死亡,192人受伤,事故发生在刚建成2年的轨道上,发生在京沪高铁运行中不断曝出事故的时候,发生在全国安全月活动刚刚结束的红七月,发生在高铁仍如火如荼建设的今天,一方面让我们痛心疾首,更重要的是值得我们仍在进行高铁建设的人员反思。

我们只有反思其产生原因,才能更好的确保安全,保证事故不再发生。

一、对甬温线7.23事故的反思反思一:工程技术。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动车和高铁的前身是德国和日本的高速铁路技术,在中国引进后,经过大量的工程实践、综合、吸收与原有准高速相结合,创新,形成自己的一套新技术,运用于自身的高铁建设,基本上技术是完整的。

有人说外国人在系统里留下什么后窗,并与日本人打口水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要相信自己。

但相信自己,不等于我们的技术就相当成熟和完善,在使用中仍需不断优化和创新。

对我们施工来说,一方面要按图施工,另一方面也要多钻研和学习,要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对于不断提高和创新的设计要善于消化、过滤、再吸收,善于在施工实践中反馈设计,优化设计,从设计上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可靠性、稳定性、这是最大的安全效应。

反思二:施工质量。

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故,都能折射出或直接原因就是施工质量还达不到要求所致。

工程质量是反映工程施工过程中或工程实体满足其在安全、使用功能、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

因此投入使用的工程和设备出现的事故一般都是因质量缺陷所致,目前高铁主体工程质量使用年限为100年,我们就要以此,也只能以此作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工程质量。

当然我们可以说,我们是按规范要求施做的,或者说我们大部分都达到标准。

但若在如此重大事故面前反思的话,我们这样回答可能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我们要确保每一道环节、每一个作业项目都能以最高的标准要求,决不能放松要求和降低标准,我们必须用严格的管理、高标准把关来保证百年工程的无暇疵,来告慰逝去的人们。

7.23甬温线动车组事故观后感

7.23甬温线动车组事故观后感

7月23日清晨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国宁波至温州高速铁路发生混乱。

一辆高速列车从铁路上脱落,最后与一座桥发生正面碰撞,留下了破
坏痕迹,并造成众多人员伤亡。

这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使全国掀起了波澜,引发了人们对高速铁路旅行安全的担忧。

作为这种交通方式的经
常使用者,我不得不思考一下这起灾难,共享我对此事的两分钱。

这起事故是一个巨大的闪烁的霓虹灯,提醒我们大家,保持铁路基础
设施的安全和健全至关重要。

听好了:一场疯狂的雷暴和一些严重的
洪灾导致铁路轨道的一整块坍塌,然后它把火车送下铁路。

这就像某
种动作电影,对不对?但严重的是,这整个Shebang 真正锤子回家
只是我们的铁路系统是多么脆弱当大自然发脾气。

我们必须开始认真对待这些东西,伙计们!我们需要投资超级强大的基础设施并跟上
维护游戏确保我们准备好任何野生天气我们的方式。

毕竟我们还有
乘客和船员指望我们让事情顺利进行下雨或闪耀!
这个事件在运行这些超快列车时,使超严格的安全规则和协议变得重要。

我国的高速铁路网都涉及到顶尖的技术和效率,但这次坠机表明,这些系统潜伏着一些真正的风险和弱点。

铁道工人必须把安全作为首
要任务,定期检查、维护和培训方案,使事情运转得非常顺利和安全。

豁免和问责是事故后必须的,所以每个人都知道正在做些什么来阻止
它再次发生。

这一可怕的事件是一个巨大的警醒,要求全面反思安全
做法,并采取更严格的措施,确保乘客和铁路工作人员的安全。

让我
们让这列火车回到轨道上,伙计们!。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事件概述723动车事故是指发生在2022年7月23日的一起铁路交通事故。

当天,一辆行驶在某条高速铁路上的动车突然出现故障,导致列车脱轨并发生严重的事故。

这起事故造成多人死亡和伤亡,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调查。

事故现场勘查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展开了现场勘查工作。

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事故的发生地点位于一段高速铁路的一座桥梁上。

事故现场存在明显的脱轨痕迹,车辆遭受了严重的损坏,并造成了铁路线路的受损。

调查分析经过对事故现场的勘查和相关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初步的调查结论:1.设备故障:事故发生时,动车出现了严重的设备故障,导致列车无法正常行驶。

这种设备故障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缺乏及时维护所导致的。

2.人为因素: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列车的驾驶员在事故前并未发现任何异常状况。

这可能是由于设备故障突发而导致驾驶员无法及时做出反应,或者是由于驾驶员对设备故障的认识不足。

3.基础设施问题:事故发生地点的桥梁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问题,这也可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进一步的结构检查和评估将有助于确定桥梁是否存在缺陷。

安全建议基于对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安全建议,以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1.定期维护和检修:及时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特别是对于高速铁路等关键设施,应加强巡检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提高驾驶员培训:对于驾驶员,需要提供更加全面的培训,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和应对各种设备故障情况。

这样可以增加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加强基础设施检查:对于关键的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应定期进行结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

4.强化安全文化:铁路部门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同时,鼓励员工报告和处理设备故障,以便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教训总结723动车事故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教训。

7.23事故反思材料汇总

7.23事故反思材料汇总

7.23事故反思材料汇总7.23事故安全反思材料在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路局、多元中心、公司全面开展了安全大检查活动。

本人按照公司的安排部署,认真学习了铁道部、路局的重要领导讲话及宣传提纲,并对7.23重大事故有了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对自己在安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对照自己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查找和分析,使自己深感自身的安全行为离“安全第一”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

通过对日常工作的分析,我认为自己还存在以下问题:(1)安全第一的思想还没有牢固树立。

安全意识不牢,真正解决干部职工“我要保安全”的问题,要使每个人都能做到懂法守法,遵章守纪,敬业爱岗,尽职尽责,还需要加强日常教育,付出艰苦的努力。

(2)规章制度还不能完全掌握。

每一起事故教训,都是由一系列的违章造成的。

纵观近年来铁路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故,客观的因素少,设备的因素少,绝大部分是人为因素。

有的是应知不知、应会不会,反映出职工业务素质的问题;有的是知道了、也会了,就是不按标准干,反映出职工思想素质的问题;这些现象,都可以在一些事故中找到影子。

(3)作业中不能完全落实标准化。

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没有自觉地、经常性的学习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和作业制度,造成日常作业中对规章制度的掌握还不够,还不能很好的应用到实际作业中,还没有完全达到用规章指挥作业的目的,造成了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今后我在安全上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稳定事关公司改革发展的大局,事关每名职工的切身利益,所以安全意识树立不牢,必然给公司的安全生产造成隐患。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加强安全规章、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

二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安全水平。

今后工作中要加强业务知识和各类规章制度的学习,掌握现场安全作业方法,并不断加以应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水平。

三是落实安全责任,做好调车各项工作。

《“7.23”事故对职工教育的思考五篇范文》

《“7.23”事故对职工教育的思考五篇范文》

《“7.23”事故对职工教育的思考五篇范文》第一篇:“7.23”事故对职工教育的思考“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反映出铁路职工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国务院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对事故进行了缜密的调查,于xx年11月25日发布了调查报告,通过对调查报告的仔细阅读,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事故中折射出的关于职工教育方面的问题阐述一些粗浅的认识,请同仁共勉。

一、“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简介1.1事故概况xx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

1.2事故性质经调查认定,“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1.3调查报告中关于职工教育的结论1.3.1铁道部对上海铁路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和规章制度、标准执行以及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情况监督检查不到位。

1.3.2杭州电务段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上海铁路局电务处对电务系统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1.4调查报告中对职工教育工作整改措施的建议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增强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尤其要针对高铁技术设备特别是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新系统和信息化特点,强化各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扎实提高各级管理者和岗位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保持高度的安全警觉,并不断提高安全技能、水平,尤其是应急处置能力;尽快培养一支具有高度政治责任感和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职工队伍,尤其是培养一大批高层次管理人员和高技能操作人员,适应铁路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7.23”事故中反映出的职工教育工作问题2.1新技术、新设备全员培训工作滞后。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篇一: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723“事故原因分析及思考XX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导致D301次1、2、3列车厢侧翻,从高架桥上坠落,毁坏严重,4车厢悬挂桥上,D3115次15、16车厢损毁严重。

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其中2名外籍人士),200多人受伤,D301次列车司机当场死亡。

对于任何铁路专业人士而言,动车组相撞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动车组装有自动防护系统 (ATP),如果后车迫近前车,系统将会自动导致后车停车,司机“就是想撞也撞不上”。

据《东方早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铁路建设高级顾问王梦恕表示,中国高铁在控制系统、信号系统方面很成功,能保证后面不追尾、前面不撞车。

那么,这起不可思议的事故究竟如何发生的?南方周末记者由铁道系统内部核心人士了解到,事故原因已经基本查明,其中调度方面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而信号系统也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出现了最致命的错误。

此前,由铁道部总调度长调任上海铁路局担任局长的安路生在事故发生后曾向外界通报了事故的初步分析结果,他是这样说的,由于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遭雷击发生故障后,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显示为绿灯;而温州南站值班人员对新设备关键部位性能不了解,没能及时有效发现和处置设备问题;电务值班人员安全意识敏感性不强,没有意识到信号可能错误显示,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故障处理,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这场事故的发生。

人们对此次事故众说纷纭,但我认为总的来说,造成事故的原因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系统方面和人为方面的原因。

系统方面的原因是铁路信号系统存在严重缺陷,由于雷电和暴雨的影响发生故障,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显示为绿灯。

人为方面的原因又有以下几个方面:1、车站调度员错误的将两列动车放入同一信号故障区间。

7.23动车组事故原因分析及我们如何加强安全保护.doc

7.23动车组事故原因分析及我们如何加强安全保护.doc

7.23 动车组事故原由剖析及我们怎样增强安全保护一、事故原由剖析 2011 年 7 月 23 日 20 时 30 分 05 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 D301 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 D3115 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 40 人死亡、 172 人受伤,中止行车 32 小时 35 分,直接经济损失 19371.65万元。

经检查认定, 723 甬温线特别重要铁路交通事故是一同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点、上道使用审察把关不严、雷击以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理不力等要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详细原由以下:( 1)设备缺点 + 雷击 + 信号错误国务院事故检查组经过周祥仔细的现场勘探、查验测试、技术判定、检查取证、综合剖析和专家论证,查明723 甬温线特别重要铁路交通事故的原由是:通号公司所属通号设计院在LKD2 -T1 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杂乱,通号公司作为甬温线通讯信号集成总承包商执行职责不力,以致研发的LKD2 - T1 型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点和重要安全隐患。

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招标、技术审察、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使其上道使用。

当温州南站列控中心收集驱动单元收集电路电源回路中保险管F2 遭雷击熔断后,收集数据不再更新,错误地控制轨道电路发码及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

雷击也造成5829AG 轨道电路发送器与列控中心通讯故障,使从永嘉站出发驶向温州南站的 D3115 次列车超速防备系统自动制动,在5829AG 区段内泊车。

因轨道电路发码异样,司机三次转目视行车模式起车受阻, 7 分 40 秒后才转目视行车模式以低于20 公里/小时的速度向温州南站迟缓行驶,未能实时驶出5829 闭塞分区。

因温州南站列控中心未能收集到前行D3115 次列车在5829AG 区段的占用状态信息,使温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辖的5829闭塞分区及后续两个闭塞分区防备信号错误地显示绿灯,向D301 次列车发送无车占用码,以致D301 次列车驶向D3115 次列车并发生追尾。

723事故树分析案例

723事故树分析案例

723事故树分析案例第1篇:723动车追尾事故723动车追尾事故关键词:追尾、透明度、态度、领导、不足、完善、应急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动车组列车运行至甬温线上海铁路局管内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双屿路段,与前行的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动车组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导致D301次1、2、3列车厢侧翻,从高架桥上坠落,毁坏严重,4车厢悬挂桥上,D3115次15、16车厢损毁严重。

事故造成D3115次列车第15、16位车辆脱轨,D301次列车第1至5位车辆脱轨(其中第2、3位车辆坠落瓯江特大桥下,第4位车辆悬空,第1位车辆除走行部之外车头及车体散落桥下;第1位车辆走行部压在D3115次列车第16位车辆前半部,第5位车辆部分压在D3115次列车第16位车辆后半部),动车组车辆报废7辆、大破2辆、中破5辆、轻微小破15辆,事故路段接触网塌网损坏、中断上下行线行车32小时35分。

[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40名遇难者身份确认,其中有3名外籍人士。

D301次列车司机当场死亡,胸口被车闸刺穿,可以推论司机通过肉眼看到前面的列车时,做过刹车的处理,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温家宝总理2011年7月28日上午实地察看事故现场并召开中外记者会。

事故遇难人员赔偿救助标准为91.5万元。

2011年7月24日14时左右,张德江主持召开现场会,指示成立事故救援和善后处置工作指挥部,由浙江省省长吕祖善任总指挥,铁道部部长盛光祖任副总指挥。

会上宣布成立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由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任组长。

该调查组全体会议28日在温州宣布了调查组组成人员名单,并明确了调查组的主要工作职责。

2011年12月2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认定为一起设计缺陷、把关不严、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刘志军、张曙光负主要责任。

在这次事故的公关处理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次的处理过程是公开、透明的。

《2024年从工程伦理的角度谈“7·23”温州动车事故的伦理困境及出路》范文

《2024年从工程伦理的角度谈“7·23”温州动车事故的伦理困境及出路》范文

《从工程伦理的角度谈“7·23”温州动车事故的伦理困境及出路》篇一一、引言工程伦理是工程技术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伦理原则和规范,其核心在于维护公共利益和安全,保障人的生命和尊严。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工程事故往往因各种原因导致伦理困境的出现。

本文以“7·23”温州动车事故为例,从工程伦理的角度探讨该事故的伦理困境及出路。

二、事故概述“7·23”温州动车事故是一起严重的铁路交通事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的发生不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暴露出工程伦理在现实应用中的困境。

三、伦理困境分析1. 安全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冲突在工程建设中,安全责任与经济效益往往存在冲突。

温州动车事故中,一些工程单位可能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安全责任,导致安全管理不到位,从而引发了事故。

2. 技术发展与伦理规范的滞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工程技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相应的伦理规范往往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导致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缺乏明确的伦理指导原则。

3. 事故责任追究的困难在事故发生后,责任追究往往面临困难。

一方面,事故原因的调查需要时间,而且往往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责任追究涉及到复杂的法律和利益关系,难以迅速有效地进行。

四、出路探讨1. 加强工程伦理教育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是解决工程伦理困境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伦理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遵循工程伦理原则。

2.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明确工程建设的责任和义务,为工程技术活动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导。

3. 强化监管与监督机制强化监管与监督机制是防止工程事故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管,确保安全责任的落实;同时,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违反工程伦理的行为进行及时惩处。

4. 推进技术创新与伦理规范的同步发展推进技术创新与伦理规范的同步发展是解决技术发展与伦理规范滞后问题的关键。

7.23动车事故原因分析及安全措施

7.23动车事故原因分析及安全措施

7.23动车事故原因分析及安全措施交设0803 颜欢1104080326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原因一:由于雷电因素,导致D3115车次车辆停电后停车近一个月,雷雨天气让中国高铁多批次延误,铁路系统解释,这是处于“试运行时期”或“磨合期”。

很少有人关注到,7.23当天另一辆厦门开往杭州的动车D3212先在温州段附近遭遇雷击并出现了故障,动车在半个小时后主电源用尽,车子停驶。

同时,在前方十余公里处,双屿区域居民区发生大面积停电。

D3115约在19时50分到达永嘉站,广播通知说,因天气原因将延长停站时间。

D3115的出站速度正常,并未发现异常。

接下来,D3115在驶向双屿路上,一直以奇怪的低速行驶。

或许该车的相关系统此时已被雷击发生故障。

而即便是雷击停车,前车司机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停车地点及目前概况向调度中心报告。

一辆前行列车突然断电抛锚,将引起列控、调度、监测等多个系统同时反应,D3115的车况数据应在10毫秒内传递至相关调度室。

任何一处的断电信息,至少会同时传往温州南站、永嘉站和上海铁路局的监测系统。

然后,后方列车的监视屏幕上,将会出现一条红色光带,警示前方情况。

如果车距过近,调度室会传输指令到动车装载的ATP系统,使之自动停车。

如果车内断电,车长必须通过紧急无线通信设备,告知调度室车辆情况。

在D3115停驶期间,车内手机信号正常,一些乘客拨通了家人电话。

整条甬台温铁路的调度中心,在专设于上海铁路局内的甬台温调度台,它有专用的通信服务器,标配值班人员至少是三位,一位总揽调度,一位协助沟通各站,一位负责维修设备。

D3115在任何路段的抛锚,都可以为调度室知悉。

他们拥有整整10分钟时间,让D310司机潘一恒停下车,即便潘未能注意到警示信息,列车中的乘务员也可以在车厢过道的数据仪表上发现信息,提醒驾驶员。

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事故原因二:温州南站和永嘉站的列控系统很可能转为“非常站控”模式目前来看,前车D3115是CRH2型,后车D301是CRH1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723动车事故是中国铁路史上一次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在2011年7月23日,涉及甬温线(宁波至温州)的动车组列车。

这次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1人受伤,其中还包括一名外籍旅客。

根据官方的事故报告,事故起因主要为设备故障和人员失误。

以下是对这次事故的分析和思考。

首先,设备故障是导致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调查,事故发生时,动车组的牵引系统存在故障。

具体来说,动车组的受电弓(电力机车设备,用于将电流从接触网引入机车)出现了故障,导致其与接触网之间的接触不良,进而引发了事故。

此故障的原因可能为制造商的质量控制问题,或者是设备在日常维护中未得到妥善的保养和修复。

其次,人员失误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因素。

根据报告,当时动车组的相关操作员并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牵引系统的故障。

再者,相关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并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甚至在非必要情况下进行了错误的操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这种人员失误表明了铁路公司在员工培训和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

另外,从这次事故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在安全性与设备质量上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尽管中国高速铁路在发展速度和总长度上都有很大进步,但是安全性能和技术水平却并非简单增加投入就能提升的。

铁路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应该在铁路建设和运营中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特别是在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必须要进行全面的实验验证和安全检测,以确保其安全性。

然而,尽管723动车事故带来了沉痛的教训,但也催生了中国铁路安全性能的提升。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牵引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牵引设备的安全管理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改。

此外,中国铁路总公司也加强了对动车组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并加大
了对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中国高速铁路的安全性能。

除了铁路部门的安全管理措施外,公众对铁路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得到了提高。

事故发生后,媒体和公众对铁路安全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公众对铁路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重视。

同时,公众对铁路部门处理事故的态度和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铁路部门更加重视信息公开和透明度。

总的来说,723动车事故虽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但对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它不仅促使铁路部门加强了安全管理,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也促进了公众对铁路安全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我们应该牢记这次事故的教训,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管理改进,为旅客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