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高铁事故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20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事故概述•事故调查过程•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认定与处理•事故教训与改进措施目•结论与展望录01事故概述发生时间2011年7月23日晚上8点30分发生地点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甬温线铁路段事故发生时间与地点涉及人员列车司机、调度员、车站值班员、列车长等。

涉及单位温州南站、杭州铁路局、上海铁路局等。

事故涉及人员与单位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事故等级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

影响涉及列车乘客、周边居民和现场救援人员等。

影响范围事故等级与影响02事故调查过程事故调查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察部、铁道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组成,并邀请浙江省人民政府派员参加。

调查组职责包括查明事故原因、性质、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措施,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等。

调查组下设技术组、管理组、综合组和责任追究组,分别负责技术调查、管理调查、综合分析和责任追究等工作。

调查机构与职责调查程序与技术手段01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查、检验测试、人员问询、专家论证等方式,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调查方法,对事故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02调查过程中,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多次勘察,包括铁轨、信号设备、车辆等关键部位的检查和分析,同时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询和取证。

03调查组还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论证分析,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进行检测检验,以还原事故现场、查明事故原因。

调查结果分析与验证通过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调查组得出了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是列车司机在高速行驶过程中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导致列车追尾相撞。

间接原因包括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应急处置不当等问题。

调查结果经过多次验证和讨论,确保了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此基础上,调查组提出了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应急预案等措施建议,以防范类似事故的发生。

03事故原因分析雷击由于雷击造成信号设备故障,导致信号显示异常,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

723动车事故报告2篇

723动车事故报告2篇

723动车事故报告2篇第一篇:723动车事故报告(一)一、事故概要2011年7月23日晚,一列由苏州开往合肥的D301次和一列由南京开往滁州的D3115次硬座动车组都停靠在南京南站,准备发车。

当D301次列车行驶到南京南站第四站台时,突然出现了劫持列车的特殊情况,导致D301次列车出现了事故,共造成40人死亡,192人受伤。

而D3115次列车则因及时避让没有受到影响。

二、事故原因1. 劫持事件导致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D301次列车驶进南京南站之后,被准备自杀的刘炎军劫持,劫持了D301次列车中一节软卧车厢,并在列车运行中散布汽油并引燃,致使严重火灾,并导致包括自己在内的40人死亡。

2. 安全通道封闭D301次列车在停靠南京南站时,为了方便旅客登车,安全通道被封闭。

当列车被劫持后,由于安全通道封闭,劫持者无法通过它离开车厢,迫使劫持者在车厢内继续散布汽油并引燃。

3. 安全措施不到位南京南站作为一个大型铁路车站,应当有完善的紧急处理措施。

但根据调查报告,南京南站未做好充足的安保工作,甚至火灾报警器等火灾预防设施也未能及时启动。

三、事故教训1. 加强安全措施在铁路客流量大、列车运行速度快的情况下,安全问题显得更加重要。

各级车站应进一步加强安全措施,确保旅客和列车安全,尤其是危机事件处理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措施应事先有所准备。

2. 安全通道不应封闭安全通道对于应对突发事件非常重要,应当保持畅通状态以便于旅客和员工在安全通道上迅速离开。

铁路管理部门要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加强旅客和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应急逃生能力。

3. 完善应急预警体系在应急处理过程中,预警非常重要。

铁路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的信息联动机制,加强应急预警体系的建设,及时向群众发布应急消息,减少事故损失。

四、事故调查报告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已于2013年1月11日将其判决公开,建议各方关注该报告并积极借鉴其中有关安全管理的部分。

五、事故处理方案1. 赔偿受害者铁路管理机构根据铁路法有关规定,应承担其在安全生产管理上造成的责任,并对事故造成死亡、伤残或财产损失的受害人进行赔偿。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工作范文]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工作范文]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篇一:“ 7 • 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7 • 23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国务院“ 7 • 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二o—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目录一、基本情况(一)事故线路情况(二)事故列车及司机情况(三)事故相关设备情况(四)事故地区气象情况(五)事故地段治安情况(六)事故相关单位情况(七)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上道情况二、事故发生经过三、事故应急处置情况四、事故原因和性质(一)事故原因(二)事故性质(三)事故暴露出各有关方面的主要问题五、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一)建议免于追究责任人员(二)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员(三)建议责成相关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作出深刻检查(四)建议对LKD2- 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单位依法进行整顿(五)建议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二)切实加强高铁技术设备制造企业研发工作的管理(三)切实健全完善高铁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四)切实强化高铁技术设备研发管理(五)切实严把高铁技术设备安全准入关(六)切实强化高铁运输安全管理和职工教育培训(七)切实加强铁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八)切实加强高铁规划布局和统筹发展工作“ 7 • 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20XX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务必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组织好抢险救援工作,同时要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做好善后处理等工作。

受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委派,张德江副总理于7月24日上午率有关方面负责人紧急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伤员救治、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对相关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强调一定要坚决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要求,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组织好抢险救援工作;要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全面展开事故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

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导言2018年7月23日,我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高铁事故,这是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建设以来第一次发生的高铁列车事故。

此次动车事故致29人死亡,超过100人受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事故调查是为了找出事故原因,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本文根据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对此次动车事故进行分析。

事故过程概述2018年7月23日18时50分,D3115次列车从北京南站出发,计划运行至广州南站,全程约2338公里,预计运行时间为11小时。

当列车行进至长春市公主岭市玉田镇段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异常。

18时38分,因为该线路收费站人员操作失误,未能将正在检修的施工车辆从铁路上移走,导致一辆施工车辆被击中翻倒,碾过对向线路上,造成铁路信号设施受损。

18时39分,因信号设施故障,玉桥站始发的D3115列车被正方向从长春站方向行驶的“Jinan-Prague”国际货物列车迎面撞击,由于动能巨大,导致了列车的3号车厢致命性的侧翻。

事故原因分析1. 设备运维的问题事故初步调查表明,有部分铁路部门对设备运维不够严格,未能按时发现、处理铁路设备故障。

对于施工车辆没有及时移走,反映出了设备运维管理部门向上汇报不及时不够明确。

2. 信号设施的问题事故主要原因是信号设备故障,并且在故障发生后的12分钟里没有被及时揭示和复盘。

造成了列车行车安全的严重隐患。

此外,事故中出现的信号同意、奇葩信号等问题,也表明铁路技术规范、标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3. 应急处置不当事故发生后,施工现场相关人员未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对设备恢复和铁路运营安全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应急处置不当还体现在了现场救援不够及时,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

4. 安全管理的问题事故反映出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例如,自主审查制度缺失、其他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协调工作不力等。

在事故之后,多家铁路部门承认,原本已经饱受批评的各种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3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3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3(六)事故相关单位情况。

1.列控中心设备研发、生产单位情况。

(1)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通号集团)。

通号集团是甬温线通信、信号系统集成施工总承包商,具有国家工程勘测、工程设计、工程咨询甲级资质以及工程总承包、铁路电务工程和电信工程专业承包一级等多项资质。

(2)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号股份)。

通号股份由通号集团作为主发起人,承继通号集团的全部骨干企业、资质、主营业务,注册资本45亿元,重组后进入股份公司的资产和人员占通号集团总资产和人员的98%。

(3)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号设计院)。

通号设计院为通号股份下属的全资企业,主要经营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应用科研、标准制定、工程勘测、工程总承包、试制生产和系统集成等业务,拥有甲级工程咨询资质、甲级勘察设计资质、工程造价咨询甲级资质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一级资质。

该院承担了由通号集团总承包的甬温线的联锁、列控系统集成及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工作。

通号设计院所属的列车自动控制研究所(以下简称列控所)为通号设计院的内设机构,是以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产品的科研开发和系统集成为核心业务的研究所,为整套CTCS-2、3级列控系统技术及设备的集成供应商。

(4)上海铁路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信公司)。

通信公司为通号股份下属的全资企业,是铁路通信信号行业集通信、信号于一体的设备制造企业和国家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装备产业化指定单位,是温州南站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制造企业。

2.铁路运输企业及其所属单位情况。

(1)上海铁路局。

上海铁路局为铁道部所属的18个铁路局(公司)之一,管辖范围跨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四省(市),运营里程7670公里(其中:时速200公里及以上营业里程2378公里;时速250公里及以上营业里程1777公里)。

该局下设运输站段60个,图定开行列车1774对(其中客车541对、包括动车组列车295对,货车1233对)。

“7·23”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原因和性质

“7·23”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原因和性质

“7·23”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原因和性质在安全和作业管理及故障处置上存在问题。

(1)上海铁路局的问题。

上海铁路局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基础管理薄弱,执行应急管理规章制度、作业标准不严不细,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力;相关单位(部门)安全管理不力,对职工履行岗位职责和遵章守规情况监督检查不到位;相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上海铁路局有关负责人在事故抢险救援中指挥不妥当、处置不周全,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2)车务系统的问题。

一是调度所行车管理、应急处置不力。

调度所列车调度员虽然不知道信号升级的情况,但未进一步了解电务人员维修下行三接近“红光带”情况和工务人员检查线路情况,未及时了解前行D3115次列车在下行三接近运行的详细情况,没有及时提醒D301次列车司机注意运行,违反了《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高速铁路调度暂行规则》的有关规定;调度所值班负责人对有可能影响行车安全的突发情况处置不及时、处置措施不得力,对列车调度员没有及时提醒D301次列车司机的问题监控检查不力。

二是宁波车务段温州南站职工岗位责任制不落实,行车组织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温州南站值班员在发现D3212发车时上行出站信号机故障关闭、发现CTC终端显示与现场轨道电路占用状态不符等设备故障情况后,虽然不知道信号升级的情况,但未严格执行《上海铁路局行车簿填记标准》和《车机联控作业》的有关规定,没有及时与D301次列车执行车机联控;车站盯岗负责人在车站转为非常站控后,没有提醒行车室值班人员及时与区间运行列车有效执行车机联控。

三是宁波车务段对本单位和所属车站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及行车业务工作指导不到位,对温州南站执行车机联控作业规章、制度、标准的情况监督检查不力。

四是运输处对调度所执行有关调度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标准情况监督、检查、指导不力,对车务系统专业监督、检查不到位。

7·23事故调查报告

7·23事故调查报告
调查认定,“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 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 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 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处理建议 

(一)建议免于追究责任人员。 (二)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员 (三)建议责成相关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作出深 刻检查 (四)建议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 单位依法进行整顿 (五)建议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行政处罚
事故原因和性质

(一)事故原因 经调查认定,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通号集团所属 通号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 乱,通号集团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 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LKD2-T1型 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铁 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 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在温州 南站上道使用。
基本情况



(一)事故线路情况 (重点) (二)事故列车及司机情况 (三)事故相关设备情况 (四)事故地区气象情况 (重点) (五)事故地段治安情况 (六)事故相关单位情况 ()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上道情 七 况
(一)事故线路情况

甬温线北起浙江省宁波市,南至温州市,全长 282.38公里,为双线电气化铁路 。2008年11 月,铁道部鉴定中心印发了《关于甬温、温福 等运行时速250km/h铁路的客车到发线和无缝 线路等问题的复函》,将开通运行速度提升为 250公里/小时。该条铁路于2006年2月28日开 工建设,2009年9月28日投入使用,较批准工 期提前4个月。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 报告

温州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介绍

温州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介绍

事故发生前 的基本情况
2、事故列车及司机情况 :D3115 和D301次列 车各项技术参数及车辆状况均正常 ;司机体格特 征正常;作业符合标准。 3、事故相关设备情况 :因雷击致使温州南站 轨道电路4个发送盒损坏,造成轨道电路与列控 中心信号传输的CAN总线阻抗下降,导致5829 AG轨道电路发送器与列控中心通信故障。 4、事故地段治安情况 :事故现场未发现人为 破坏铁路线路、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等设备设 施的痕迹
二、事故发生经过
多次雷击
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采 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 路中的保险管F2熔断。熔 断前温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辖 区间的轨道无车占用,因温 州南站列控中心设备的严重 缺陷,导致后续时段实际有 车占用时,列控中心设备仍 按照熔断前无车占用状态进 行控制输出,致使温州南站 列控中心设备控制的区间信 号机错误升级保持绿灯状态
上海铁路局 事故原因
有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正 确地履行职责,故障处臵工作 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 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
温州南站列控中心 管辖的5829闭塞分区及后续两个闭塞分 区防护信号错误地显示绿灯,向D301 次列车发送无车占用码,导致D301次 列车驶向D3115次列车并发生追尾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 기회를 놓치지 않음 安全发展的理念 切实加强高铁技术设 备制造企业研发工作
切实严把高铁技术设 备安全准入关 切实强化高铁运输安 全管理和职工教育培 训
切实加强铁路安全生 产应急管理
事故防范和整 改措施建议
的管理 切实健全完善高铁安 全运行的规章制度和 标准 切实强化高铁技术设 备研发管理
五、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1. 背景在2020年7月23日,在中国某省某市的高速铁路上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动车事故。

这起事故导致多人受伤甚至死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社会上的讨论。

本文将对该事故展开调查并撰写相关的报告。

2. 事故概述事故发生在当天下午的高峰期,一列载有乘客的动车在行驶中突然出现故障,造成车辆失控。

最终,动车撞向了前方的一列货车,并发生了严重的碰撞。

事故导致数十名乘客受伤,其中部分伤势较为严重,目前有数人不幸遇难。

3. 事故原因分析根据初步的调查和现场勘察,事故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因素:3.1 设备故障初步判断,事故的发生与动车的设备故障有关。

动车的制动系统可能存在故障,导致列车无法正常刹车。

这可能与动车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有关,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

3.2 人为失误事故中可能存在相关人员的失误。

例如,列车驾驶员的操作错误,导致无法及时察觉到车辆的异常情况,并未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

此外,对于货车的控制也可能存在疏漏,未能及时避让动车。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调查来确定。

3.3 基础设施问题在事故发生的高速铁路上,是否存在相关的基础设施问题也需要关注。

例如,铁路的信号系统是否工作正常,是否提供了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等。

这些因素可能对事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

4. 目击证人证言在事故现场,有多名目击者提供了自己的证言。

根据这些证人的描述,事故发生时,动车一度出现失控情况,并试图通过紧急制动来减速停车。

然而,动车仍然没有能够停下来,并与前方的货车发生了严重的碰撞。

这些目击证人的证言将对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提供重要的线索。

5. 救援与善后工作事故发生后,相关的救援工作得到了及时的展开。

救护车和消防车迅速赶到现场,将受伤的乘客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同时,警方和交通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封锁和疏导工作,以确保其他车辆的安全通行。

相关部门也积极展开善后工作,对事故原因展开调查,并对伤亡人员和家属进行安抚。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事件概述723动车事故是指发生在2022年7月23日的一起铁路交通事故。

当天,一辆行驶在某条高速铁路上的动车突然出现故障,导致列车脱轨并发生严重的事故。

这起事故造成多人死亡和伤亡,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调查。

事故现场勘查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展开了现场勘查工作。

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事故的发生地点位于一段高速铁路的一座桥梁上。

事故现场存在明显的脱轨痕迹,车辆遭受了严重的损坏,并造成了铁路线路的受损。

调查分析经过对事故现场的勘查和相关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初步的调查结论:1.设备故障:事故发生时,动车出现了严重的设备故障,导致列车无法正常行驶。

这种设备故障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缺乏及时维护所导致的。

2.人为因素: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列车的驾驶员在事故前并未发现任何异常状况。

这可能是由于设备故障突发而导致驾驶员无法及时做出反应,或者是由于驾驶员对设备故障的认识不足。

3.基础设施问题:事故发生地点的桥梁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问题,这也可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进一步的结构检查和评估将有助于确定桥梁是否存在缺陷。

安全建议基于对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安全建议,以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1.定期维护和检修:及时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特别是对于高速铁路等关键设施,应加强巡检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提高驾驶员培训:对于驾驶员,需要提供更加全面的培训,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和应对各种设备故障情况。

这样可以增加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加强基础设施检查:对于关键的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应定期进行结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

4.强化安全文化:铁路部门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同时,鼓励员工报告和处理设备故障,以便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教训总结723动车事故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教训。

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

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

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2011年7月23日晚,G列车车头与动车组尾部相撞,发生温州动车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引起了全国的震惊和人们对铁路交通安全的深刻反思。

经过调查,事故的原因涉及技术设备、管理制度、应急救援等多个方面,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技术设备的问题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列车出轨,这直接与技术设备有关。

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动车组接触网器材发生故障,导致动车组信号失联,最终导致列车出轨。

虽然原因十分复杂,但归根到底是技术设备的问题,这也提醒人们,技术的落后和设备的缺陷对铁路交通安全构成了不可忽视的威胁。

由此,我们需要关注技术设备的更新、升级,加强检修和维护,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

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事故发生后,管理方面本应及时展开应急救援,避免事故的扩大,但当时太多的时间留给了上级部门的决策,使得应急救援的效果大大降低,让人不由想到,管理制度是否完善。

管理制度应如何完善呢?在平时,需要加强管理的日常监督,及时发现、纠正问题;另外,应针对性的做好应急预防工作,提升管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应急救援的问题虽然,事故中有不少常人义无反顾的勇敢行动,但也有一些应急救援方面存在的问题,例如:交通管制不够及时,救援设备不够完善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救援的效率,使得一些本可避免的事故成为悲剧。

因此,应急救援一旦发生问题,就有必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进。

树立应急模式,完善预案,并分类别封锁道路、疏散人员,重点是要调配应急车辆和应急人员的分布充分合理,提高应急救援的效果。

四、交通安全的思考交通安全是与每个人相关的安全。

发生在交通中的意外伤害,既伤及道路交通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也影响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更多的品德责任体现于平时的安全行为,平时需要加强对交通安全的关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提高意识和责任心,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温州动车事故是一次十分惨痛的事故,更是一次对我们社会,对我们这个国家的一次自省反思。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723动车事故是指XX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动车组列车运行至甬温线上海铁路局管内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双屿路段,与前行的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动车组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后车四节车厢从高架桥上坠下。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了解!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据新华社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情况汇报。

会议同意事故调查组给予铁道部、通信信号集团公司、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上海铁路局等单位54名责任人员党纪政纪处分的处理意见。

【原因】系多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经调查认定,“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通号集团设备存设计缺陷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所属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

●铁道部设备招投标把关不严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上道使用。

●雷击导致电路发生故障雷击导致列控中心设备和轨道电路发生故障,错误地控制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

●上海铁路局处置工作不力上海铁路局相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正确地履行职责,故障处置工作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

在事故抢险救援过程中,铁道部和上海铁路局存在处置不当、信息发布不及时、对社会关切回应不准确等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追责】给予54名责任人员党纪政纪处分会议同意事故调查组给予54名责任人员党纪政纪处分的处理意见(见右表)。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篇一: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723“事故原因分析及思考XX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导致D301次1、2、3列车厢侧翻,从高架桥上坠落,毁坏严重,4车厢悬挂桥上,D3115次15、16车厢损毁严重。

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其中2名外籍人士),200多人受伤,D301次列车司机当场死亡。

对于任何铁路专业人士而言,动车组相撞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动车组装有自动防护系统 (ATP),如果后车迫近前车,系统将会自动导致后车停车,司机“就是想撞也撞不上”。

据《东方早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铁路建设高级顾问王梦恕表示,中国高铁在控制系统、信号系统方面很成功,能保证后面不追尾、前面不撞车。

那么,这起不可思议的事故究竟如何发生的?南方周末记者由铁道系统内部核心人士了解到,事故原因已经基本查明,其中调度方面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而信号系统也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出现了最致命的错误。

此前,由铁道部总调度长调任上海铁路局担任局长的安路生在事故发生后曾向外界通报了事故的初步分析结果,他是这样说的,由于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遭雷击发生故障后,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显示为绿灯;而温州南站值班人员对新设备关键部位性能不了解,没能及时有效发现和处置设备问题;电务值班人员安全意识敏感性不强,没有意识到信号可能错误显示,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故障处理,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这场事故的发生。

人们对此次事故众说纷纭,但我认为总的来说,造成事故的原因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系统方面和人为方面的原因。

系统方面的原因是铁路信号系统存在严重缺陷,由于雷电和暴雨的影响发生故障,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显示为绿灯。

人为方面的原因又有以下几个方面:1、车站调度员错误的将两列动车放入同一信号故障区间。

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2023-11-14CATALOGUE目录•事故概述•事故现场调查•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认定•事故预防措施•事故后果处理•事故总结与反思01事故概述发生时间2012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发生地点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温州南站附近事故发生时间与地点涉及人员事故造成至少40人死亡,近200人受伤,其中36人重伤。

死者中包括至少10名儿童。

涉及车辆D3115次动车(北京南-福州)和D3018次动车(上海虹桥-福州)。

两辆动车在温州南站附近发生追尾事故。

事故涉及人员与车辆当时正逢雷雨天气,可能影响到了信号接收和设备运行。

天气原因设备故障操作不当动车行驶过程中,车辆设备出现故障,导致制动系统失效。

司机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措施不当,未能及时停车。

03事故原因初步分析020102事故现场调查通过对事故现场的勘查,发现了一些刹车痕迹和撞击痕迹,这些痕迹反映了事故发生时的车辆速度和撞击力度。

现场痕迹在现场找到了一些碎片和残留物,这些物证对于确定事故发生的过程和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现场物证现场勘查结果目击者证言收集目击者陈述调查组对目击者进行了采访,收集了他们的陈述和证言,这些证言为还原事故发生的经过提供了重要线索。

目击者身份为了确保目击者提供的证言可信和可靠,调查组还对目击者的身份进行了核实和确认。

事故车辆技术分析车辆结构分析对事故车辆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确定车辆在事故发生时的状态和受损情况。

车辆速度分析通过对车辆速度的分析,可以判断出车辆在事故发生时的速度,这对于确定事故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03事故原因分析驾驶员操作失误驾驶员在列车行驶过程中进行了不当操作,如突然紧急刹车或启动加速器。

驾驶员未按照规定的行驶速度行驶,超速行驶导致事故发生。

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未及时刹车,导致列车速度过快。

车辆设备故障列车刹车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无法正常减速。

列车轮对出现故障,如磨损或断裂,导致列车失控。

列车电气系统出现故障,如断路器跳闸或电机故障,导致列车无法正常运行。

7.23高铁事故调查报告[工作范文]

7.23高铁事故调查报告[工作范文]

7.23高铁事故调查报告篇一:事故解析事故解析京沪线动车事故回顾初步分析无论是雷击铁轨造成故障,还是路段上突然有车停驶,在调度部门的屏幕上,都应该立刻出现刺眼的“红光带”,调度中心可以立刻指挥后车停止运行。

显然,这层安全策略没有起作用。

接下来,即便是雷击停车,前车司机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停车地点及目前概况向调度中心报告,无论是用列车自带的通讯系统或“对讲机”显然,这层安全策略也没有起作用。

是的,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在D3115停下来之后,不知是前车人员的责任,还是调度中心的责任,导致后车没有及时收到这一消息。

而此时,同样晚点的D301次,正在以极高速度向前车驶来。

CTCS-2列车控制系统,设计之初就是用来做“制动”的。

列车在CTCS-2下,会被自动监控速度,一但速度过高,造成本车与前车的距离低于“离前车紧急制动的安全距离”,列车将被自动减速。

按理说,当前车突然停驶后,后车的自动控制系统将自动报警,并立刻停止运行。

显然,这层安全策略没有起作用。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7·23”动车追尾因温州南站信号设备设计存严重缺陷根据初步分析,前车 D3115减速运行后,闭塞信号经由钢轨传送给后续设备,安装在地面的信号灯并应该显示为红灯,但却错误显示为绿灯,调度人员也没有发出预警,引发追尾事故。

调查组表示存在设计缺陷的信号设施。

事故信号的还原分析事故信号错误,初始信号:车站 [红区] A车 [红区] [绿区] B车,调度发信号让A车进站,正常信号显示是车站 [绿区] A车 [红区] [绿区] B车,但信号错误显示为:车站 [绿区] A车 [绿区] [红区] [绿区] B车,红区过短甚至没有,B车行驶看到的全是绿区或者短暂遇红区后又突然变成绿区,最终造成追尾。

事故主要4方面的问题根据他们的汇报,这次事故主要是由于温州南站的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的缺陷,致使在雷击下红灯变成绿灯显示(错误)造成的,主要的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电路设备发生故障以后,值班人员没有意识到信号有可能发生错误,说明他们的安全性和责任性不强。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社会心理影响
事故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心理影响,引起了公众对铁路交通事故的关注和不安 。
.1 对社会心理的影响
公众安全感下降
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公众带来了极大的心理阴影和安全感下降。
舆论高度关注
事故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成为了当时社会热议的话题。
.2 对铁路交通的影响
铁路运输中断
事故导致铁路运输中断,对国家和地区的交通运输产生了较 大影响。
VS
管理原因
事故暴露出铁路部门在行车组织、调度指 挥、现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主 要是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不严 格、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
建议
加强现场管理
铁路部门应该加强现场管理,落实 各项安全措施,提高行车安全的可 靠性。
加强调度指挥
铁路部门应该加强调度指挥,完善 行车组织,确保行车安全和运输畅 通。
事故涉及单位
事故主要涉及上海铁路局杭州客运段、温州南站、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温州 西站等单位。
02
事故调查
调查过程
1 2
事故发生
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铁路发生特别重大交 通事故,造成40人死亡,243人受伤。
成立调查组
国务院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全面调查 。
3
调查进展
调查组通过现场勘查、取证、检测和鉴定,历 时一个多月,完成了事故调查工作。
主要负责人的职务。
刑事追究
对涉嫌犯罪的责任人依法追究刑 事责任。
经济赔偿
对受伤人员及家属进行了经济赔偿 。
03
事故影响
经济影响
直接经济损失
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巨大。
间接经济损失
事故导致铁路运输中断,对物流和供应链造成影响,间接经 济损失难以估量。

7.23动车事故调研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研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研报告篇一:“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目录一、基本情况(一)事故线路情况(二)事故列车及司机情况(三)事故相关设备情况(四)事故地区气象情况(五)事故地段治安情况(六)事故相关单位情况(七)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上道情况二、事故发生经过三、事故应急处置情况四、事故原因和性质(一)事故原因(二)事故性质(三)事故暴露出各有关方面的主要问题五、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一)建议免于追究责任人员(二)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员(三)建议责成相关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作出深刻检查(四)建议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单位依法进行整顿(五)建议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二)切实加强高铁技术设备制造企业研发工作的管理(三)切实健全完善高铁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四)切实强化高铁技术设备研发管理(五)切实严把高铁技术设备安全准入关(六)切实强化高铁运输安全管理和职工教育培训(七)切实加强铁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八)切实加强高铁规划布局和统筹发展工作“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20XX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务必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组织好抢险救援工作,同时要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做好善后处理等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3高铁事故调查报告篇一:事故解析事故解析京沪线动车事故回顾初步分析无论是雷击铁轨造成故障,还是路段上突然有车停驶,在调度部门的屏幕上,都应该立刻出现刺眼的“红光带”,调度中心可以立刻指挥后车停止运行。

显然,这层安全策略没有起作用。

接下来,即便是雷击停车,前车司机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停车地点及目前概况向调度中心报告,无论是用列车自带的通讯系统或“对讲机”显然,这层安全策略也没有起作用。

是的,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在D3115停下来之后,不知是前车人员的责任,还是调度中心的责任,导致后车没有及时收到这一消息。

而此时,同样晚点的D301次,正在以极高速度向前车驶来。

CTCS-2列车控制系统,设计之初就是用来做“制动”的。

列车在CTCS-2下,会被自动监控速度,一但速度过高,造成本车与前车的距离低于“离前车紧急制动的安全距离”,列车将被自动减速。

按理说,当前车突然停驶后,后车的自动控制系统将自动报警,并立刻停止运行。

显然,这层安全策略没有起作用。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7·23”动车追尾因温州南站信号设备设计存严重缺陷根据初步分析,前车 D3115减速运行后,闭塞信号经由钢轨传送给后续设备,安装在地面的信号灯并应该显示为红灯,但却错误显示为绿灯,调度人员也没有发出预警,引发追尾事故。

调查组表示存在设计缺陷的信号设施。

事故信号的还原分析事故信号错误,初始信号:车站 [红区] A车 [红区] [绿区] B车,调度发信号让A车进站,正常信号显示是车站 [绿区] A车 [红区] [绿区] B车,但信号错误显示为:车站 [绿区] A车 [绿区] [红区] [绿区] B车,红区过短甚至没有,B车行驶看到的全是绿区或者短暂遇红区后又突然变成绿区,最终造成追尾。

事故主要4方面的问题根据他们的汇报,这次事故主要是由于温州南站的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的缺陷,致使在雷击下红灯变成绿灯显示(错误)造成的,主要的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电路设备发生故障以后,值班人员没有意识到信号有可能发生错误,说明他们的安全性和责任性不强。

第二这个信号灯是由北京全路通信信号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是20XX年9月28日投入使用。

调查中显示,温州南站对这个设备的使用状况不了解,以至于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三是现场作业控制不利,温州南站没有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及时的事故紧急处理。

四是事故中反映出来,上海铁路局的安全管理不到位。

一位有着 30多年工作经验的行车调度员分析了两点可能性原因:其一,信号工违章封连致使信号升级。

铁路部门的非正常行车办法规定,出现红光带后,第一,要立即报告行车调度员,第二,通知值班站长到场盯控,第三,通知信号工往现场维修。

温州南站的值班员(即车站调度员)显然是这么做的,因此, D3115、D301才在永嘉站停车,没有放行。

但之后,温州南站的信号工在赶到现场后,因为担心线路上停车时间过长,而擅自对线路进行了封连。

封连之后,调度中心屏幕上的红光带消失,该闭塞分区线路上的红灯亦变为绿灯。

其二,路局行车调度的责任。

调度的工作时间是 12个小时(一班),白班的工作时间是从 8时到 20时。

20时交接班时,值班干部必须在场监控。

因为交接班时,下班调度员已经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如果列车运行状况或各种注意事项交代不清,极易引发事故。

其他方面的消息“7·23”事故虽然是信号设备产生了问题,但这种问题也是综合性因素导致的,包括雷电的外在因素、信号设备的设计、施工、调试、安装,乃至后期的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偶然因素综合到一起,才导致了这样严重的错误。

业内专家表示,仅仅某一种单一故障,不太可能导致类似安全事故。

“测试时间不够,验证时间不充分,这是目前高铁信号系统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位中外合资的通信企业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通信、信号系统通常是高铁建设的最后一个大项目,其测试时间应该不少于半年,并满载验证至少一个月。

同济大学教授孙章也表示,近年来,国内铁路建设可谓突飞猛进,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跨越式发展应该是有基础和条件的。

“基础设施、移动设备(列车)、控制系统(信号)、运营管理这 4个大的子系统,通过联调联试将他们之间的接口很好地协调、衔接,将可能出现的问题乃至隐患通过联调联试加以解决。

”孙章举例说,比如对设备的检验,即使不能做破坏性试验,也完全可以通过仿真实验,尽可能地模拟各种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对新设备使用的培训,为正式的运营提供经验和保障。

事发当日 20时,上海铁路局调度中心交接班时的情况无从猜测。

但根据网上流传的一份调度记录显示,接班调度员刚上岗不久,两列列车即先后开出了永嘉站。

“放 D301开出永嘉站,是路局行车调度之错误。

”网友“猫猫亲亲 610”发表自己的见解,雷并没有击中D3115,而是 D301晚点,所以准备让 D301超车,所以 20时 19分给红灯信号,让 D3115以 120km/h慢行,但是这时D3115却脱轨了,后面车厢留下了,D301应该在 20时 24分换轨超过 D3115,本来在这时候 D3115与 D301应该在不同轨道上,结果因为 D3115后车脱轨,所以才发生追尾。

一位当时 D3115的乘客曾表示,“8时 30分之前我们的车厢就停在了事故现场,之后撞击的事件大家都明白了。

但是关于第一节车厢脱节,车头只带着第一节车厢到了温州南,到了那里后才发现后面的车没了,之后才返回去,这条消息也是刚听在第一节车厢的亲人的同学知道的。

”铁路员工培训“不到位”安路生当天在温州召开的会议上还说,电务值班人员没有意识到信号可能错误显示,安全意识敏感性不强;温州南站值班人员对新设备关键部位性能不了解,没能及时有效发现和处置设备问题,暴露出铁路部门对职工的教育培训不到位。

信号的重要性,因信号问题导致的事故20XX年12月22日,在地铁上海火车站站附近,上海地铁1号线两车侧面冲撞,造成驾驶室受损等后果。

事后,调查组最后认定,卡斯柯提供的区段编码电路配线出错,使信号系统错误地向150号列车发出65km/h的速度码,导致制动距离不足而发生冲撞。

20XX年1月23日晚上8点48分,北京开往青岛四方的动车组D59次列车运行至胶济线安丘至昌邑间时,发生重大路外交通事故,造成18人死亡,9人受伤。

1997年4月29日,昆明开往郑州的324次旅客列车,运行到京广线荣家湾时,与停在该站长沙开往茶岭的818次旅客列车相撞,造成乘务员和旅客死亡126人,重伤45人,轻伤185人,是继杨庄事故以来最大的一次旅客伤亡事故;1992年3月21日,211次旅客列车在浙赣线五里墩车站冒进、冒出信号,与进站的1310次货车发生冲突相撞,造成旅客死亡15人,伤25人,机车报废2台,客货车报废9辆,中断行车35小时;1988年3月24日,南京开往杭州的311次旅客列车,运行到沪杭外环线匡巷车站,由于列车冒进信号,与正要进站的长沙开往上海的 208次旅客列车发生正面冲突,造成旅客及路内职工死亡28人,重伤20人,轻伤79人,其中日本旅客死亡27人,重伤9人,轻伤28人。

机车大破2辆,中破1辆,中断行车23小时。

该事故是外籍旅客伤亡最多的一次严重事故,日本旅客除教师1人外,其余都是16岁以下的中学生请注明出处:风之动车组篇二:动车组事故原因分析及我们如何加强安全保护动车组事故原因分析及我们如何加强安全保护一、事故原因分析20XX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经调查认定,“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具体原因如下:(1)设备缺陷+雷击+信号错误国务院事故调查组通过周密细致的现场勘察、检验测试、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查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是:通号集团所属通号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号集团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研发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

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使其上道使用。

当温州南站列控中心采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路中保险管F2遭雷击熔断后,采集数据不再更新,错误地控制轨道电路发码及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

雷击也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送器与列控中心通信故障,使从永嘉站出发驶向温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自动制动,在5829AG区段内停车。

因轨道电路发码异常,司机三次转目视行车模式起车受阻,7分40秒后才转目视行车模式以低于2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温州南站缓慢行驶,未能及时驶出5829闭塞分区。

因温州南站列控中心未能采集到前行D3115次列车在5829AG区段的占用状态信息,使温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辖的5829闭塞分区及后续两个闭塞分区防护信号错误地显示绿灯,向D301次列车发送无车占用码,导致D301次列车驶向D3115次列车并发生追尾。

(2)通号集团:监督管理缺失经调查认定,通号集团及其下属单位在列控产品研发和质量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

通号集团履行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职责不力,对相关重点设备研发情况不跟踪、不过问,监督管理缺失。

通号设计院在未全面了解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研发过程、进度的情况下,仅凭其所属的列车自动控制研究所(以下简称列控所)负责人口头汇报,即同意启动升级平台研发工作;对列控中心设备研发设计审查不严,未能保证提供的信号产品达到“故障导向安全”的根本要求。

通号设计院列控所草率研发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未组织正式的研发设计团队,研发工作管理混乱;对设备研发设计过程管理控制不严格,未对列控中心设备开展全面评审,也未进行单板故障测试,未能查出列控中心设备在故障情况下不能实现导向安全的严重设计缺陷。

(3)铁道部:招投标把关不严铁道部及其相关司局(机构)在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上把关不严。

铁道部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规范、不认真,片面追求工程建设速度,对安全重视不够,对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工作管理不力;运输局、科学技术司等相关职能部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多个环节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进行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同意没有经过现场测试和试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上道使用。

(4)上海铁路局:应急处置不力海铁路局及其下属单位应急处置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