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广播电视台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城广播电视台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时间:2010年11月30日8:33 来源:晋城广电网作者:评论0条

坚持改革不懈怠咬定发展不放松

——晋城广播电视台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从1989年晋城电视台成立之初播出第一条广告算起,晋城广播电视的产业发展走过了21年的历史。21年来,晋城广播电视文化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粗放到精细,走出了一条快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产业发展在省内名列前茅,在全国也有了一定的影响。

21年来,晋城广电“坚持改革不懈怠,咬定发展不放松”,紧紧抓住“改革”与“发展”这条主线,以科技做统领,以创新为手段,坚定不移地走“求变、求新、求进”之路,紧合广电发展的节拍,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年大踏步提升,在全国广电行业由内陆“洼地”站上了领先的“高地”。

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从业人员不断增加。晋城广播电视台共有干部职工400多人,目前,有100多人活跃在产业经营的第一线,产业经营人员占到了全体人员的30%左右。除了新聘用人员之外,这些人员原先多从事节目制作、编导甚至是主持人行业,随着影视制作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延伸和拓展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化,逐步由新闻宣传岗位转换到了产业经营的岗位上。

产业基础逐步稳固。建成了晋城广播电视中心、晋城市影视公司、无线发射基地三大影视产业生产基地;购买了全省领先的数字化电视导播车、广播直播车,拥有大、中、小4个演播厅,建成了全省领先的新闻发布厅,实现了采、编、播设备的数字化;拥有一张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统一的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用户45万户;完成了市区范围内数字电视的双向化改造,在今年3月北京广播电视技术博览会上,作为全国唯一的市级全网覆盖的广播电视双向网,向全国推广,晋城互动电视的品牌走向了全国。此外,县区数字电视整转也已全面铺开。

经营收入逐年增长。2001年,晋城广播电视台影视广告产业收入不足500万元,到2003年,突破了1000万,2006年,又突破了2000万元,去年年底,达到了2800万元,基本实现了2-3年翻一翻的目标。网络收入,由原先的入不敷出——负收入,到去年完成收入8000多万元,其中,市直广电网络公司完成收入3700万元。

产业项目不断延伸。形成了以广告业和有线电视服务业为主体,资产经营、影视服

务、家电零售、房屋租赁、音像资料开发等为补充的产业经营体系。利用晋城互动电视这个开放的互动平台,正在介入金融业(与建设银行联合打造了全国广电系统第一张银联卡——民生一卡通)、调查业、物流零售业以及智能家庭服务业。

推动发展的基本做法

创新体制,赢得发展空间。多年来,晋城广电始终秉承“看两步,走一步,退半步”的思路和理念,自加压力,自破藩篱,主动改革。共进行了三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1993年——2001年,推行的以“聘用制”和“岗位工资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解决的是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1993年,率先在全市进行人才招聘,“凡进必考”,网罗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同时,打破身份限制,率先在全市事业单位中实施了岗位工资制度改革,改变同工不同酬的局面,干什么岗位争什么钱,身份工资只计入档案。只有60个编制的晋城电视台,养活了150多个人,改革效益日益显现。第二次是2002年——2007年,推行的以资源整合为核心的总台制改革,重点针对的是广电“又小、又散、又乱”的局面,解决的是产业形不成规模,资源无法共享,资产无法进入市场的状况。这是晋城广电发展的黄金期。资源整合与共享,大大解放了广电的生产力,产业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第三次是2009年以来推行的以“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为核心,以频道、频率制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这次改革将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进行了剥离,使得产业主体更加明确,产业发展的态势更加明显。三次改革,方向一致,一脉相承,很少动荡,水到渠成。

抢抓机遇,争得发展时间。1994年,大胆尝试“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在全省广电系统首家成立了影视公司,主动融入市场,在市场中找出路,靠产业来谋发展;1998年,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进行了有线和无线的合并,增强了合力,避免了内耗,实力大大增强;2000年,全省第一家与省广电网络公司合作,成立了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股份制企业;2002年,抢先在全省实施网络整合,利用“行政、宣传、执法、经济”四种手段,不遗余力地改变晋城小网林立的局面,到2007年,形成了一张拥有45万户用户的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了宣传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更为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双向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早于中央电视台,成立了资产经营部,将可经营性的资产剥离出来,进入市场,每年增加收入400万元左右,盘活了资产,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2008年和2009年,更是利用奥运会的机遇,大力实施数字电视整转,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实现了有线电视的单向和双向“两次”整转,使得晋城市区的有线电视迅速进入了互动电视时代,站在了全国数字电视发展的制高点上,创造了数字电视发展的“晋城速度”和“晋城模式”,得到了全国同行业的认可。

未雨绸缪,培育发展主体。发展要注重挖潜,更要注重扩张与拓展,把蛋糕做大,把市场份额做大。1993年成立影视公司之后,变坐等广告上门为主动进入市场承揽广告,成立了广告公司,最先开始了广告的市场化承揽,如今,已经走过了18年的历史,创造了巨大的广告效益;2002年以来,相继成立了经营性的频道(频率)——交通健康广播和图文信息频道,每年新增收入600多万元;推出了独立制片人制度,独立制片人作为影视项目的负责人,独立策划,独立组织项目的实施,独立完成分配,彻底改变了花钱办节目的模式,还能创造出利润,实现自己养活自己,并催生了一批名牌栏目和大型影视活动;建设了无线发射基地,作为产业研发基地,推动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发展;将晋城互动电视打造成一个开放的平台,通过合作,实现项目的扩张和效益的增长。

完善制度,确保发展质量。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先后建立了《独立制片人制度》、《人才升级制度》、《资产经营制度》等一系列产业经营制度,并成立了专门的考核组,负责监督制度的执行,确保了产业发展健康、有序进行。

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市委市政府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晋城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市委市政府对晋城广电事业的支持,认为,力度之大,环境之优,在全国也是走在前面的。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将晋城广电的事业建设列入为民所办的实事项目给予扶持,为晋城广电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始终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发展首先要依靠教育,依靠思想的转换。所谓不破不立,多年来,坚定不移地用一种思想教育人,始终不渝地把改革作为口头禅。在广电依靠财政养活的时候,就敏锐地看到了它产业化的一面,教育大家大胆摆脱依赖财政发展的路子,走自力更生、自我滚动发展的路子。坚定不移地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向铺排发展。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尝试到经营性资产的剥离,从岗位工资制度改革到人员逐步向经营性产业转移,从内部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到制播相对分离,循序渐进的改革,为下一步的事转企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把创新融入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体制的变革,还是机制的创建;无论是规划的设计,还是具体的实施;哪怕是一期简单的节目,都极力倡导创新。晋城广电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创新的结果。创新已经成了广电的一种文化,成了每一位员工的自觉。

既要有整合的本领,更有结合的功夫。跳入发展说发展,跳出广电看广电。善于整合各种资源,为我所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到广电内部资源的整合,再到全市各类资源的整合,大到与国内企业巨头的合作,晋城广电走出了一条靠整合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内部资源的整合,扩大了整个广电产业的规模,实现了资源效益的最优化;网络资源的整合,催生了一张45万户的有线电视网络;晋城互动电视更是整合了上海文广、天栢集团、浙江巨鹰、建设银行等大型产业巨头的资源,产业档次直接与国内顶尖模式比肩。

班子和队伍的素质至关重要。晋城广电一脉相承的发展,源于一个敢于创新,勇于做事的领导班子,以及主要领导的一脉相承。同时,也源于有一支良好的广电文化熏陶、教育出来的干部职工队伍。

随着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晋城广电将借助改革之风,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发展产业,为晋城的转型跨越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