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 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 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 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 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 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 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 之一。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 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 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把握新闻结构
❖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 导语——扼要的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开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作战兵力
课 文
导语:(第1、2两句)渡江概况 战线(渡江区域) (从三个方 战况:冲破敌

面概括) 阵,横渡长江

中路军:中路军首战告捷
主体(:剩余部分) 西路军: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东路军战绩辉煌(重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阅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 部分;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 英勇的人民的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诸城进击中。 结语: 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这则新闻的要素
时间: 1949年4月20日
地点: 长江前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 突破阵地,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歼灭( jiān )
suí
jìng
瑰宝( guī ) 负隅顽抗( Yú )
高屋建瓴( líng )气势磅礴( páng )( bó )
锐不可当( dāng)
读准下列字的音:
荻(dí)港 获(huò)得
锐不可当(dāng) 当(dàng)真
要塞(sài) 阻塞(sè) 瓶塞(sāī)
歼(jiān)灭 阡(qiān)陌 纤(xiān)维
溃(kuì)退 匮(kuì)乏 馈(kuì)赠
2、请解析下面的词语: 高屋建瓴 ——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 有利形势。“瓴”,古代一种盛 水的瓶子。 负隅顽抗 ——垂死挣扎,顽固抵抗。
气势磅礴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阻遏 ——阻止
溃退 ——败退。“溃”,溃败。
悍然 ——蛮横的样子。
什么是新闻?
中国共产党表示: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 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 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 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但是,国民党拒绝 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
1、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阻遏( è ) 芜湖( wú )
荻港( dí ) 溃退( kuì )
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 样写说明了什么?
报道准确
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 准确
❖ 如“1000余华里”“24小时内”“至发电时 止”“余部”等。
❖ 简洁而具有气势
❖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 退, 毫无斗志”。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 文学。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本课就 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新闻,狭义上又称消息,是对新 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通常分为 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 和新闻述评四类。
新 ❖ 何时?--时间
表 达
闻 的
❖ 何地?--地点 ❖ 何人?--人物 ❖ 何因?--事情发生的原因
毛泽东
背景链接
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著辽沈.淮海.平津三 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 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并不 甘心失败.他一方面在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 明」,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企 图依靠长江天险来保存力量.以便卷土重来.
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 主体——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
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 的内容)
❖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新闻这种体裁,主要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
文章开头的内容可否删去?有何作用?
不能删去 交代 通讯社名称 、发电地点 和 时间 。
六 ❖ 何事?-事情发生的经过
方 式 以 记 叙
个 ❖ 如何?--事情发生的结果
为 主

素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地问 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时间 :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 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 a中西路所遇敌军抵抗甚微,所以中、西 路放一起写。
❖ b原本就是中路渡江行动在前,西路在后。 ❖ c此前已有中路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待中
路即可转入下文。因此先写中路,再写西 路。 ❖ 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顽强,为了强调所以 单独把它放在最后面来写。
突破
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 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简洁 、 概括
2、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 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作用:表明材 料真实,报道及时。
3、说说文章的导语部分在文中的特点及
作用。导语中“大约”一词说明了什么 ? 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 扼要的概括出来。
……填然空在题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 战中,我已( 歼灭 )及( 击溃 )
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 )扬中、镇江 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控制 )江阴要 塞。( 封锁 )长江。我军前锋,业 已( 切断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歼灭 指“全部被消灭”
击溃 指“敌军已完全丧失战斗力”
占领 指夺取土地
议论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 的,弱点只存在于九江一线。不料正 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 又被我军突破了。
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 的词语。
我军:突破、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微弱、不想
再打了、泄气
思考:
为什么要按中路——西路——东路的顺序写?
表达方式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和抒情。
新闻的作用 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
❖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 容的进一步扩展)

❖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控制 指掌握军事要地,获得主动权
封锁 切断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船只不能自由通行 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
敌军为什么毫无斗志、抵抗甚微? 两方面原因的议 论为什么一略一详?两方面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
❖ 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略),敌军广大官兵厌战 (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详)
❖ 因第一方面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已说明了这一点。而第二方面的原因 则要详议几笔:
作用: 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电头”
❖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
问 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题 讨 ❖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论
❖ 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 表达效果。
标题
标题
课文结构 第1、2两句
导语
中路军 其余部分 西路军
东路军
主体
渡江作战兵力:多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从一千余华里 的战线上,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西起九江 (不含),东至江阴,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 江区域。


❖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作家作品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
改润芝),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 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 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诗词方 面的代表作有《沁园春.长沙》《沁 园春.雪》《七律.长征》等。
战线:长
战况: 所向披靡 无坚不摧 战绩辉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 区域
时间
中路军
30万 安庆-芜湖
20日夜-- 21日夜
西路军 35万
九江(不含) 21日17时-
-安庆
-22日22时
战况 全部渡过
渡过2/3
东路军 35万 芜湖-江阴 21日17时- -22日22时
大部分 已渡过
议论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 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 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 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 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 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 不起丝毫作用。
❖ a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区别开来,以利争取多数, 孤立少数,瓦解敌军;
❖ b着重点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是国民党反动派 拒签和平协定,我军师出有名。
❖ 两方面顺序不能颠倒。因为我军英勇善战是胜利的首要 条件,而且从行文的气势和语言的衔接看(下文要写的 东面敌军抵抗较为顽固更突出“英勇善战”),也以现 在的写法为佳。
时代背景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他们对长江 防线苦心经营3个月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 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发布 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并于该日凌晨发起了 渡江战役。4月22日毛泽东写下了这两则消 息,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越过 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渡至” 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和 到达两层意思,而且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而且 含有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 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句②则充满了嘲讽,嘲讽汤
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

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

的战斗力。句①无感情色彩,

且与上一句重复。
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 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
“大约”表约数,突出了新闻语言 的准确性、严密性。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报道了我军的渡江战役及其成果, 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渡江的时间、 地点及结果,饱含了作者对人民解 放军的高度赞扬之情,也充满了作 者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
1、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2、语言简洁,富有气势。
毛泽东
文体知识
概念:新闻,又称消息。狭义的新
闻单指消息,广义的新闻指消息、通讯
、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以简明 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最新事实的 短篇新闻宣传文书,也是最常见、 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
文体知识
消息的特点
六要素
1.真实性 2.及时性 3. 简明性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 因、经过、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