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同志在创新引领转型促进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强同志在创新引领转型

促进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14年9月24日)

我们即将进入“冲刺四季度”的重要关节点,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对照目标,倒排时间,狠抓落实,尽心尽力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引领转型,讲几点意见:

一、思路再理一理

创新思路决定发展出路。我们反复强调精准,精准的基础是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好好理一理思路,明确创新方向和突破重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市场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源。所以,要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真正找到本地的比较优势与发展切入口,理清本地经济和产业的创新方向、载体、路径。要经常思考三个问题,即“我们有什么”“我们要什么”“我们做什么”。不管是发达地区发展信息经济、金融业、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还是生态功能区搞有机农业、健康养生、生态旅游等产业,都要把握全球产业变革方向,不能刻舟求剑、闭门造车,避免弃长求短、南辕北辙,这是要求我们“做正确的事”。然后才是“正确地做事”。在山上的要“唱好山歌”,在海边的要做好“海”文章,把主要精力和优质资源配置好,给资源、定政策、建平台、引人才、优服务、创环境,不求样样领先,但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如果我们的眼光更远了、谋划更深了、思路更清了、方向更明了,就能保持定力、忙而不乱,就能喷灌滴灌、精准发力。

二、产业再对一对

在思路理清之后,分析好本地的优势劣势,就要确定当地主攻的产业。在新一轮科技浪潮中,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新技术加速更迭,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传统行业不断被颠覆,新的产业又在跨界融合中不断生成。对各地来说,主导产业的选择是一个难题,但又是一个必选题。今年年初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大力培育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七大万亿级产业。这七大产业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是根据我省发展现状和比较优势理出来的。从信息经济到旅游业、金融业等,省里逐个进行调研、开座谈会、开推进会、抓样板、出政策,力求逐个突破、创造增量、提升存量。希望通过数年努力,能够形成一批高质量、超万亿规模的主导产业。各地未必要均衡用力、全面开花,但必须找到本地的结合点、发力点,看远一点,看深一点,抢抓发展机遇。全省11个设区市90个县(市、区),无论哪个地方都能在这七个产业里面找到本地相对的优势、创新的空间和发展的潜力。哪怕是最偏远的山区海岛也能在健康、旅游甚至电子

商务等产业上做出特色、形成竞争力。所以,希望各地在产业上“对一对表”找一找本地的切入口。当然,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许多主导产业未必是政府规划出来的,但我们在发挥好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必须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各地要寻找最有基础、最有潜力的产业,用“互联网+”“旅游业+”“生态+”“品牌+”等方式,加快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新的产业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三、平台再整一整

思路理清了,主导产业选好了,接下来就是整合提升创新平台和载体。创新平台是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是产业升级的主阵地。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开发区、集聚区的整合优化和提升发展问题。我省各类开发区、产业集聚区数量不少,但存在多而散、小而弱的问题。除了杭州滨江区以外,总体上缺少像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天津滨海这样的“旗舰式”创新平台。所以,要对高新区、开发区、集聚区好好理一理,多在空间优化、特色定位、产业链整合、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加强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区建设,着力解决特色不明显、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链不完整、多头管理同质竞争等问题。着力抓各类园区的整合优化提升工作,突出打造一个核心的产业平台,真正使园区成为创新发展的主平台、产城融合的主载体、转型升级的先行区。同时要大力发展各类创新载体,比如全省目前已在电动汽车、现代医药、光伏装备等14条产业链上,建设了100多家重点企业研究院。这就是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现科技成果与市场应用无缝对接,加快推进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

四、人才再找一找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我们要千方百计寻找、招引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最需要的人才。有了人才就有技术,有了人才就有项目,有了人才就能整合资源、催生新的产业。互联网时代和新技术浪潮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阿里巴巴的马云、腾讯的马化腾、百度的李彦宏、小米的雷军等领军型人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浙江民资丰厚,为何却一再痛失互联网爆发的机遇呢?值得我们反思。我们要把目光多投向一些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80后、90后创业青年,他们是新生代企业家,也是未来的行业领军者,在创业初期需要我们“扶上马送一程”。要多下功夫育才、引才、聚才,用欣赏的眼光看他们异想天开、激情四射,用有限的投入帮助他们启动梦想、创造未来。要利用阿里巴巴美国上市的契机,支持和鼓励更多的有志青年来浙江创业创富。要到全球技术的前沿地带寻找人才。不管他们在国内外高校还是在硅谷、中关村,如果他们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等方面有突破,或者有突破的迹象,都应该“闻”到他们的价值,更加主动地伸出橄榄枝。浙江要“腾笼换鸟”,“腾笼”不容易,“换鸟”更不容易。如果我们分不清“麻雀”与“凤凰”,整天说栽下梧桐树,等着凤凰来,那就是一句空话。

五、环境再造一造

我们之所以强调精准服务,强调服务效率,就是要打造一个更好的创业创新环境,再造软环境的新优势。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更是创新的主体。浙江要打赢创新这场硬仗,关键要靠企业。一个地方,资源配置合不合理、要素支撑强不强、发展环境好不好,·

9·李强同志在创新引领转型促进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01·圆园员源年浙江科技发展报告———第一部分 综合篇

企业家最有话语权。省委、省政府之所以着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时间最短的省份,之所以下大力气抓“三张清单一张网”和责任清单,就是要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让浙江的民间活力再次迸发,真正打造出一个更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与此同时,加快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两个轮子一起转,一个是科技创新的轮子,另一个就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轮子。许多产业政策的刺激是一种微刺激,全面深化改革才是深刺激、强刺激,改革既关乎现在、更关乎长远。我们要通过制度的不断创新,持续推进发展环境的再造。比如,科研人员是创新的主力军,如何用制度创新来实现他们的“名利双收”,让他们在专利产业化的过程中,通过技术股权收益、期权确定、在资本市场上的变现,增加合法收入,成为财富英雄。再比如,国有企业如何在管资本上想办法、做文章,通过改革和制度设计,让国有资本能够进入投资链中更前端的天使投资领域。浙江经济靠敢为人先、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起家,如何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何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氛围,值得好好研究和探索。要健全科技创业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科技企业孵化器、小企业创业基地和科技园的发展规模。要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挥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作用,真正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造的活力。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功课要做。再造创业软环境是个系统工程,必须持续加力、精准发力、深度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