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2fb0ce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b.png)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货币金融等多个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际经济学理论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其中一些理论对全球经济政策制定和国际经济合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国际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比较优势理论、规模收益递减理论、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以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
一、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该理论认为,两个国家在不同产品上具有不同的生产成本,因此它们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那些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进口那些成本相对较高的产品。
这种贸易模式可以带来双方福利的增加,因为贸易可以使每个国家利用其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并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
该理论的基础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则,即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应该基于各自相对的成本优势,而不是绝对的成本优势。
二、规模收益递减理论规模收益递减理论在国际经济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该理论认为,当一个国家在某个生产要素上投入过多时,生产成本的增加会超过产量的增加,从而导致规模收益下降。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国家过度依赖某个生产要素,其生产效率可能会下降,并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
因此,国家应该避免过度依赖某个生产要素,并寻求多元化的生产方式,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三、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资本的流动性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并有助于改善全球经济的效率。
随着资本流动的增加,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更加紧密,这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
然而,国际资本流动也可能带来一些风险,如汇率波动、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等。
因此,国家应该制定适当的政策来管理资本流动,以避免这些风险的发生。
四、汇率制度选择理论汇率制度选择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领域。
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应该基于该国的经济状况和贸易伙伴的需求。
第十一章 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金融》PPT课件
![第十一章 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金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d45c3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3.png)
资产组合投资的动因
跨国金融投资活动较之国内的金融投资活动 更为有效地实现风险与收益的最佳组合
资产组合的风险是各种资产自身的方差及彼 此之间的协方差之间的加权平均。如果投资者的 资产组合能够超越一个国家的范围,则不同市场 之间的较小的协方差能够降低整个资产组合风险。
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与债务危机
一、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对一国宏观经 济的影响
内部化的主要利益来自于克服外部市场的不 确定性。只要安排得当,企业通过内部化获得的利 益会远大于他们所遭受的损失。
(3) 区位因素论 该理论是由沃尔特·伊萨德等人提出的,它把传统
的关于国内资源区域配置的研究扩展到对外投资中。 区位因素论认为,跨国公司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就
像在国内要选择好合适的投资地点一样,必须力争获得 一定的区位优势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银行经营性,保值性)
二、货币危机问题
1.概念 2.发生的原因 3.传播 4.影响
1.概念
广义:15%~20% 狭义:与某种汇率制度相联系
2.货币危机发生的原因
(1)经济基础变化带来的投机冲击 (2)由心理预期带来的投机冲击
经济基础变化引起的货币危机
第一,源自政府不合理的宏观政策 第二,一般过程:投机冲击导致储备急
(1)发展中国家缺乏谨慎的债务管理措施 (2)政府财政赤字严重 (3)金融扭曲导致国内资本外逃 (4)国内最根本的扭曲是不恰当的发展战略
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
1. 最初解决方案 2. 贝克计划 3. 布雷迪计划
11.3.2 国际短期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
一、概述 国际短期资金流动的三种类型 套利性 避险性 投机性
剧下降为零 第三,防范机制:紧缩性货币政策
图4-14 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的货币危机发生过程
经济学第六章国际资本流动
![经济学第六章国际资本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750abf6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5.png)
第六章 国际资本流动
7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对于单个的资本所有者来说,风险的预测 和控制困难。因此,降低和分散风险就成 为国际资本流动的又一个原因。
投资风险
σH
一国范围的资产分散化
σw
国际范围的资产分散化
K
资产分散化程度
图7-1 资产分散化程度与风险大小
第六章 国际资本流动
按资本流动划分:资本流出和资本流出
第六章 国际资本流动
12
一 、按资本流动的期限划分
长期资本流动 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国外创办企业或与
当地资本合营企业等方式进行的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的途径主要有:
▪ 一是在国外创办新企业 ▪ 二是购买国外企业的股权并达一定的比例 ▪ 三是利润再投资
第六章 国际资本流动
对资本输出国的消极影响:
▪ 会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 ▪ 政府税收减少 ▪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内经济发展 ▪ 增加潜在的竞争对手
第六章 国际资本流动
11
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的形态
按照资本流动的期限划分: 1 .长期资本流动
▪ 直接投资 ▪ 证券投资 ▪ 国际贷款
2 .短期资本流动
▪ 贸易资本流动 ▪ 银行资本流动 ▪ 安全性资本流动 ▪ 投机性资本流动
这类交易又称套期保值(hedging)。
第六章 国际资本流动
21
一 、按资本流动的期限划分
投机性资本流动:是指投资者(speculators) 利用自己对国际市场上汇率、利率、金融 资产价格或实物商品价格的变动方向及变 动幅度所作出的,自认为比反映在市场有 关价格(如有关货币的利差、远期外汇交易 的升水或贴水、期货价格等)上的信息更 为准确的预期,冒险去故意敞开某种头寸, 以期在市场价格真地发生预料中的变动时 赚取风险利润而进行的交易。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c723b32915f804d2b16c1ce.png)
两缺口模型的发展:四缺口模型;三缺口模型
二、20世纪70年代的托宾一马柯 维茨模型
国际金融资产进行交易不是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是
为了降低风险。
三、20世纪80年代的资本管制失 效论主张开放资本项目
资本管制的成本 一是费用成本; 二是管制带来的弊病 管制带来的弊病 第一、“寻租”行为; 第二、管制会加大经济调节的成本; 第三,资本管制会导致资本外逃的增加
四、金德尔伯格的短期资本流动 理论
短期资本流动会对一国的货币供给、国民收入以及国际收
支产生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对国际资本流动的论述主要集 中在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以及资本流动对一国国民收入有 何影响。如金德尔伯格(Chrles Kindleberger) 1937年出版的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一书在20世纪国际资本流动的研究 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该书中,金德尔伯格首先对国际资 本流动的长短期做了短期资本的界定,然后又引进了货币 供给、膨胀和收缩、产业流通与金融流通的概念,在此基 础上展开了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分析。金德尔伯格的国 际资本流动理论为20世纪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研究奠定了 基础。《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一书也成为研究国际资本流 动的一本名著。
进口替代往往利用以下政策: 本币汇率高估 低利率政策 信贷配给和外汇配给
一、放松资本管制的理论
(一)传统福利分析
(二)纳克斯的恶性循环理论 发展中现象:从供给方面看,资本形成存在一个恶性循 环: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 —…,。低产出—一低收入。 从需求方面看,资本形成也存在一个恶性循环:低收人; 低购买力;投资需求不足—一低资本形成—一低生产 率—一低产出—一低收入。 对策:利用国外资本本推动生产率和实际收入的增长, 从而增加国内储蓄。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历史发展与评析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历史发展与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33753f5727a5e9856a617a.png)
近现代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历史发展与评析田保良(中国证监会 1000)摘要:本文追溯了近代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发展轨迹,透析了现代国际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并对每一时期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进行了简要评析。
关键词: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国际收支;利率;国际金融理论自14世纪出现国际资本流动以来,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基本上处于规模由小到大、流速由慢到快、监管由管制到宽松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
不同时期内,有不少经典作家和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曾经做出过分析和阐述,并形成了不同时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早期有关国际资本流动的理论零散且不多,与当时国际资本流动规模较小有关。
国际资本流动问题成为近代国际金融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始于近代,这一时期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较大,出现了1870-1914年和1918-1929年两次高潮,国际金融理论的研究重点也从早期的汇率和国际收支扩展到汇率、国际收支和国际资本流动等方面。
“二战”以来,国际资本流动格局不断发展,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但是就整体而言,国际资本流动问题的研究往往是和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和国际通货膨胀理论联系在一起。
可以说,一个较为独立和完善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至今还尚未形成。
一、近代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及其评析19世纪下叶至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金融学说基本是在继承休谟、李嘉图等人理论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当时正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的时期,资本输出成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主要经济特征,并且在1870-1914年和1918-1929年两度出现了国际资本流动高潮,国际资本较大规模的输出和输入是这期间世界各国常见的经济现象。
因此,同资本输出和输入联系在一起的若干问题,如国际资本流动机制、国际债务清偿能力、国际资本流动与经济周期关系等,也同样成了西方经济学界较为关心的国际金融理论问题。
有不少西方国家的经典作家如马克思、列宁、马歇尔、维克塞尔、俄林、金德伯格等对此做过论述。
第10章_国际金融理论简介
![第10章_国际金融理论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64abc1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4.png)
(1)海勒(H. R. Heller)模型 海勒是最早运用成本收益法分析国际储备
需求的西方经济学家,1966年,海勒在《适度国 际储备》一文中构建了储备需求模型。
海勒模型评述: (1)优点:海勒将成本收益法引入国际储备
的研究,标志着这一项研究工作的重大进步。 (2)缺陷:模型没有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
3. 乘数论(Multiplier Approach)
乘数论分析的是在汇率和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变
动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由开放经济条件下凯恩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我们可以得到乘数论的基本
表达式:
B
X
M0
m 1c
m
(C0
I
G
X
M0)
上式表明,一国可以通过需求管理政策来调整国际
收支政策,而出口除了对收入增加具有乘数作用外还可
第十章 国际金融理论简介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大致理解和掌握一些最 新的金融理论和发展动态,包括国际收支调节理 论、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理论、国际资本流 动理论、国际货币危机理论和国际货币体系与发 展理论等。
第一节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第二节 汇率决定理论 第三节 汇率制度理论 第四节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第五节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 第六节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理论
这是一种汇率可以经常地、小幅度调整的汇 率体系,政府有义务维持钉住水平或平价,钉住 水平的变化是缓慢的。实行蠕动钉住汇率的国家 可以采用有规则的汇率变化,中和过度的国内通 货膨胀导致的外部影响,隔绝输入型通货膨胀对 本国的影响,促进支付调整。
在这种体系下,汇率按频繁而又确切的时间 间隔,如按月,以预先声明的数量或百分比作小 的变动,直到达到均衡为止。应用蠕动钉住汇率 的国家必须决定汇率变更的频率和数量以及准许 浮动的范围,这种汇率制度最适合于面临现实冲 击和不同通货膨胀率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章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第三章国际资本流动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fcce3c4a58da0116d174904.png)
• ② 国际证券投资 • 国际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国际证券市场上,以购买外国 政府或企业发行的中长期债券以及购买外国企业发行的股 票等方式所获取利润的投资活动。 • 其中国际债券是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一种长期信用工具,可 以在国际证券市场上流通,它代表持有者获得未来定期固 定收益的权力,同时也满足发行者筹措资金的需求。 • 国际债券可以分为欧洲债券和外国债券。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1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及分类 •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
– 1、国际资本:
• 是相对国内资本而言的,是由国内资本转化而来的。当一 国资本跨出国界时,就成为国际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这 样,对一个国家而言,整个世界资本就被分为国内资本和 各国输出的国际资本。
– 2 、世界资本的流动也由此分为国内资本的流动和国际 资本的流动,而国际资本的流动又可以分为国内资本与 国际资本相互转化之间的流动和国际资本在世界各个金 融中心的流动。 – 3、国际资本流动:
• 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作 为一种国际经济活动,国际资本流动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但与以所有权转移为特征的国际商品贸易不同,国际资本 流动的特征是使用权的跨国支配或有偿转让。一般来说, 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分为国际资本流出和国际资本流人。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16论 – 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欧文· 费雪(I· Fisher)以李嘉图的比较 利益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费雪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主要理论观点: – 费雪认为,一国的资本存量是既定的,既可以生产现时商品,也 可以生产未来商品。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国必须按照一定的比 例分配资本,分别生产现时商品和未来商品,以满足当前消费需 要和未来消费需要。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则有所不同。 – 费雪认为,利率的差异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动因,而国际资本 流动的结果将消除各国之间的利率差异。同时,费雪也承认,由 于各国对资本的限制、国际投资风险、交易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国际投资并不能使各国的利率完全平均化。 – 费雪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还分析了各国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 差异、利率结构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费雪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中所讲的利率是指实际利率。在无其他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国际 资本的流动可以使各国的实际利率平均化。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人们观测到的一般是名义利率。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与通货膨 胀率之和。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各国的实际利率相等,各 国的名义利率差异是由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引起的。假定A国的名 义利率高,但其通货膨胀率也高,其实际利率低于B国,则资本 仍然会由A国流向B国。
《国际金融学》讲义(第六章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金融学》讲义(第六章国际资本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3def8b9a763231126edb11b6.png)
•
•七、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控制
•(1)颁布有关资本流动的政策和法规。根据国民经济发 展的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以引导或控制国际 资本流动的方向和规模。
理权为核心。
•(2)特征:①投资者通过拥有股份,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权;
•
②能够向投资企业一揽子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
•
•(3)组织形式
•
①单独投资,即在国外建立独资的生产经营实体;
•
②联合投资,即在国外建立合资的生产经营实体。
•(4)分类 • ①资源导向型投资。 到资源丰富国家生产 • ②出口导向型投资。 为避开壁垒,增加出口 • ③降低成本型投资。 到成本低国家生产 • ④研究开发型投资。 开展研究,从而控制当地科技 • ⑤发挥潜在优势型投资。 国内生产饱和,为避免资源浪费 • ⑥克服风险型投资。 降低本国风险
•(2)金融性资本流动:指由各国经营外汇的银行和其他金 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融通而引起的国际间资本转移。这种资本 流动主要是为银行和金融机构调剂资金余缺服务的,其形式 包括套汇、套利、掉期、头寸调拨以及同业拆借等。
•
•(3)保值性资本流动:指为保证短期资本的安全性与盈利性 ,采取各种避免或防止损失措施而引起的国际间资本转移。
•
•(二)短期资本流动
•1.定义。指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资本流动。
•2.特征:①复杂。 工具多样
•
②政策性; 构成Ms (M0、M1)
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604a6ff47c1cfad6195fa7a0.png)
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 式
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利用外资的目的没有完全达到。表现在中国通过利用外 资引进的先进技术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总体偏低。 外资与内资企业的产业关联度不高; 2、内外资政策脱节。表现在政策和政策执行层面上,内外 资的差别待遇依然存在; 3、外商“独资化”倾向明显; 4、原来有效的政策由于加入WTO不能再继续实行,新的替 代政策缺失; 5、对外投资与利用外资不协调,“走出去”相对滞后。
第八章 国际资本流动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国际资本流动:
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 即资本超越国界的转移运动。
国际资本流动原因
-----资本供求 -----风险差异 -----利率汇率变动 ------经济政策
国际资本流动种类
-----根据流向可以分为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 ------根据资本属性可以分为官方资本流动和私人资本流动; ------根据资本流动期限可以分为短期资本流动和长期资本流 动。
长期资本流动形式 1、国际直接投资
2、国际证券投资 3、国际中长期信贷
国际直接投资: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另一个国家进行的厂矿企 业投资,并获得该厂矿企业管理控制权的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式
(1)开办新企业(包括设立分支机构、附属机构、子公司或同别 国资本创办合资企业),收买现有的外国企业,参加跨国 公司等。 (2)收买并拥有外国企业的股票达到一定的比例。 (3)保留利润的再投资。即投资国在其国外企业获得的利润并 不汇回本国,而作为保留利润对该企业进行再投资。
国际证券投资:
国际证券投资属于一种间接投资,是指在国际债券市 场上发行和购买中长期债券,或在股票市场上买卖上市的 外国企业股票等的投资。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述评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02b27bdd28ea81c758f5783a.png)
1 国际资本流动的单动 因理论 。大卫 ・ . 李嘉 图( ai i D vdR.
福 布斯 ・哈罗德 ( o obsH r d 1 3 ) 对短期 资本流 R yFre ar ,9 3 也 o
cro 87 12 ) ad ,1 1 , 8 1 指出 , 比较优势会带动资 本的 国际流动 , 因 动的影响 因素进行 了分析 , 认为 短期资本 流动的决定 因素 , 在 为流动可以使投 资者获得 高于 国内投 资的利 润 。单 动因理论 本 国产业利润率 、 国家公 债额 、 国资本 效率和 国民的稳定 心 本 将“ 利润” 视为 国际资本流动的唯一动 因, 随着研 究的深入 , 理方面与长期资本流动的决定因素相同 , 学 更重要的是一 国中央 者们赋 予该动 因一种表现形式 , 即利率。 2 国际资本流动的复 动因理论 。学者们在 1 . 9世纪末期 已
di 1 .9 9ji n 17 — 9 8 2 1 .3 08 o: 0 36 /. s.6 1 5 1 .0 10 .2 s
[ 本刊 网址 】ht :/ w . bb nt t / w w h x .e p
还 早在 1 6世纪 , 约翰 - 海尔斯 ( 0nH l )、 Jh ae 杰拉德 ・ s 马林 经认识 到国际资本 流动并非 简单 的获取利率或是投资利润 ,
斯 ( eadd lns 托 马 斯 ・ (T o a n 、 维 德 取决 于投资者 的风 险规避 、 G rr eMa e)、 y 孟 hm sMa ) 戴 个人投资偏好等 。复动 因理论从更
・
对 休谟 ( ai u e)和亚 当 ・ 密 ( dm mt ) Dv H m d 斯 A a S i 等学者对 广泛 的意义上分析 了资本效用最大化 , 国际资本流动动 因的 h
国际资本的流动
![国际资本的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b054a91d28ea81c759f5789d.png)
• 夏普:SHARP,1925年推出日本第一台收音 机,1951年第一台电视机,1961年第一台微 波炉,1973年第一台液晶显示计算机。
• 日立:1910年成立,创立者小源浪。1924年 生产第一台大型电动机车,1932年第一台电 冰箱。显微镜、发电机、高速列车、光纤通 讯等产业领先。
三、资本流动的效果 • 总效用水平的提高
图19-6
• 资本流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
图19-7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 概念: • 国际直接投资 • 跨国公司——在国外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
的分支公司的企业。
• 理论依据
世界著名跨国公司
• 日化行业:
• 宝洁:1837年成立,销售额500亿美元,成功品牌: 飘柔、潘婷、海飞丝
三种市场进入方式的动态变化
利 润
S2 S1
0
许可证
NVPe=∑(Rt-Ct-Mt*)/(1+r)t
直接 投资
出口
NPVfdi=∑(Rt-Ct*-At*)/(1+r)t NPVl=∑(Rt-Ct*-Dt*)/(1+r)t
时间
Thank You!
L/O/G/O
•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0.12.2920.12.29Tuesday, December 29, 2020
•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途径: 1.国内生产,商品竞争优势 2.技术使用许可证 3.设立分支企业
内部化理论
B D'
利润成本
C' E
国际资本流动一般模型
![国际资本流动一般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7a7856c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c.png)
国际资本流动一般模型
国际资本流动一般模型是指用于解释和描述国际上资本流动的一类理论模型。
这些模型通常涉及到经济体之间资本的流动、投资决策和利益平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际资本流动模型的要素和内容:
1.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 比较优势理论:描述不同国家之间在特定产业上的相对优势,从而影响资本的国际流动。
- 国际投资组合理论:解释投资者如何在不同国家和资产类别之间分配资本,以实现最大化收益和最小化风险。
2. 汇率决定和利率平价理论:
-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趋向于调整,以使得不同国家的商品价格在本国货币下相等。
- 利率平价理论:描述汇率和利率之间的关系,即预期利率的差异会影响资本流向。
3. 资本市场理论:
- 国际资本市场理论:研究国际上的资本市场,分析资本流动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包括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
4. 投资决策模型:
- 现金流量模型:描述投资决策过程,考虑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以及折现率的影响。
- 风险管理模型:考虑投资者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决策过程,包括风险评估和风险规遍。
5. 政治经济学因素:
- 政府政策:研究政府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干预,如货币政策、贸易政策和资本管制。
- 政治风险:考虑政治因素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包括政治不稳定和法规变化。
这些模型有助于解释和预测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更好地应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第10章--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解析培训讲学
![第10章--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解析培训讲学](https://img.taocdn.com/s3/m/664ded97bb68a98270fefa4a.png)
6/27/2020
10
10.3 国际资本流动的直接投资理论
一、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的投资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 企业之所以要对外直接投资,是因为它具有东道国同类企业 所没有的垄断优势。这种垄断优势又源于市场的不完全性。 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垄断资本集团对于某些工业部门以及 由此形成的垄断优势,包括产品差别优势、知识资产优势、 因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所形成的规模经济优势、以及因政府 对进口或产量限制而产生的优势,是国际直接投资成功的必 要条件。虽然在与当地企业的竞争中,在运输、通信成本及 了解当地的文化、法律、经济环境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但 是,跨国公司正是利用自身拥有的垄断优势克服了这些劣势, 创造比东道国企业高得多的利润。因此,垄断优势理论认为, 跨国公司通过建立垄断优势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是国际直 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6/27/2020
5
四、麦克格尔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6/27/2020
6
五、弗莱明和孟代尔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弗莱明和孟代尔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当存在 国际资本流动时,国际收支平衡就体现为经常账户和 金融与资本帐户作为一个整体的平衡。假定预期汇率 不变,在影响经常账户收支的主要因素既定的情况 下,利率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最主要因素,本国一 次提高利率,可以带来持续的资本流入。
6/27/2020
1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6/27/2020
11
(二)市场内部化理论
市场内部化是指把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以公司内部市场 取代外部市场交易的过程。利用技术专利进行直接投资和生产 活动,在较大范围内建立生产经营实体,形成内部交换体系, 从而创造出企业内部市场,通过企业内部的技术转让实现横向 一体化。这种规模的内部经济只是将同样的国内生产活动扩展 到海外地区,由于技术没有代价,因此跨国公司可以获取最大 限度的利润。 市场内部化理论认为,企业是否实行内部化取决于内部化 的成本与收益的比较。 市场能否最终实现内部化,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产业特定因素、地区特定因素、国家特定因素和企业特定因素。
第7章 国际资本流动
![第7章 国际资本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ab99b66baf45b307e9719739.png)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四)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日益广泛 目前,金融衍生产品的应用和影响越来越大,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已经逐渐取代了现货市场的传统 优势地位,互换、远期合同、期货和期权交易额的 增加都极大的超过了现货交易额的增加。
11 2020/4/28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四、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2
2020/4/28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国际资本流动主要包括: ➢ 资本流动方向: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 ➢ 资本流动规模:资本流动总额和资本流动净额 ➢ 资本流动种类: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 ➢ 资本流动性质:政府和私人 ➢ 资本流动方式:投资和贷款
3
2020/4/28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国厂商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结论是:在国际市场范围
内,某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决定了其产地的不同,
而外国直接投资则是 生产过程或产地转移的必然结果。
➢ 1.产品导入期
➢ 2.产品成长期
➢ 3.产品成熟期
20 ➢ 4.产品衰退期
2020/4/28
第二节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概述
(三)寡头垄断行为学说 尼克博克在分析了多家美国跨国公司的投资
第七章 国际资本流动
本章要点:资本流动分为三个领域:国内资本的流动、
国内资本与国际资本的互相转化和国际资本的流动。国内
资本流动以信贷和财政收支两种方式进行;国内资本与国
际资本的互相转化主要表现为银行资本的输出、输入和产
业资本的直接投资;国际资本流动主要表现为欧洲货币市
场的资本转移。本章第一节主要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类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二)国际商业资本、货币资本及生产资本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讲义(PPT 71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讲义(PPT 71张)](https://img.taocdn.com/s3/m/1ca675c74afe04a1b171de13.png)
他主张按照投资者的动机来区分 两类资本。按照他的定义,短期资本 是投资者为特定目的在短期内改变其 流动方向的资本。
短期资本流动的分类
因具体动机表现为四种类型:
1.平衡型短期资本流动。平衡逆差的信用资
本
2.保值性短期资本流动。
3.收入型短期资本流动。
4.投机型短期资本流动。
流出减少外汇储备,通过乘数作用影响货币供给。 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运用其他手段抵消短期流动的影 响。
(三)市场内部化理论
市场内部化是指把市场建立在跨国公司 内部。这一理论的要点是: 1 、为了保障对外直接投资始终获得最 佳经济效益,避免东道国的外部市场交易障 碍,使一部分中间产品的交易在跨国公司的 内部所属的企业之间进行,从而形成跨国公 司统一控制的、规则便利的内部交易市场。
(三)市场内部化理论
(二)利率差异理论
最早研究的是国家间的借贷资本。
该理论假定,在各国经济都能够完全 相互开放、商品市场交换比较成熟、竞争 也充分的条件下,资本总是要从其供给相 对充足、利率较低的国家,流向资本供给 相对不足、利率较高的国家,而且这种流 动会持续到两国的利率水平大致相近为止。
(三)短期资本流动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金德伯格认为,按 照期限把资本划分成长期资本或短期 资本不适合作理论分析。
(三)市场内部化理论
转移定价方法举例: 1)成本转移:中国大陆合资企业A公司一直以“高 价收购母公司原材料、低价出口产品”的方法 将利润转移到位于维京群岛的控股公司。 2)服务费用:国外的母公司可以以某种价格标准 向国内的子公司提供某种虚构的服务。如中国 大陆合资企业B公司每年向其在国外的母公司支 付 “中国大陆市场产品调查费” 。 3)投资魔术:抬高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评估价 格,减少自有资本。如成立中国大陆合资企业C 公司时,国外母公司规避中国《公司法》以工 业产权和非专利技术入股比例的规定。
国际资本流动详解
![国际资本流动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aa47396f52ea551810a687bf.png)
教学难点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掌握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模型;
市场内部化理论和产业内双向投资理论的主要内容。
江苏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 三、国际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江苏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
江苏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四)加强国际间的政策协调。 由于金融交易相对自由和金融市场国际化,大量资本
可能因各国货币政策的不协调,而在国际间频繁流动并对 金融市场形成强烈的冲击。因此,加强国际间的政策协调, 对限制资本流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江苏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五)发挥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 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
江苏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2)金融性资本流动:指由各国经营外汇的银行和其他 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融通而引起的国际间资本转移。这 种资本流动主要是为银行和金融机构调剂资金余缺服务 的,其形式包括套汇、套利、掉期、头寸调拨以及同业 拆借等。
江苏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3)保值性资本流动:指为保证短期资本的安全性与 盈利性,采取各种避免或防止损失措施而引起的国际间 资本转移。促使保值性资本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政 局动荡,资本没有安全保障;外汇汇率波动较大,资本 价值面临损失;外汇管制或征税过高,资本的流动性受 到威胁等。
江苏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四)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短期资本流动有利于资金融通,同时还可以转化为
长期资本流动,它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发育和成长有积极 的作用。但是,短期资本,特别是投机资本在国际间迅 速和大规模地流动,会使利率与汇率大起大落,造成 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给、经常账户余额与国际资本净流动成负相
关;国内产出和国内财富与国际资本净流动呈
正相关。只要国内利率可以灵活调整,国外利
率就不是资本流动的主因,但国外利率会通过
影响产出和资本账户影响资本跨国流动。
3、1980年,福兰克尔与赫尼威尔在约翰逊
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一般均衡模型,在模
型中,国际资本的短期流动决定于利率水 平,国际资本的长期 流动受货币存量调整 和国内信贷政策的影响。 货币分析理论下的国际资本流动机制, 更多的是侧重于国际长期资本流动,强调 经济政策对长期流动的重要影响。
(4)厂商增长理论
1959年鲍莫尔、1963年威廉逊和
1964年马里斯等人提出。 该理论假设: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 厂商经理可以在相当独立的程度上做出决策,经理 报酬与厂商规模的增长关系比厂商利润的关系更为 密切。因此厂商经理就会尽可能地扩大厂商规模, 仅追求资本所有者所要求的最低利润水平。
(六)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1、微观理论 (1)垄断优势理论 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在《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一项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提出。1969年,金德尔伯 格等人补充。 产品和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规模经济和政府有关政策 带来的市场不完全使企业能够拥有和保持垄断优势。
(2)市场内部化理论
1976年英国学者巴克莱和卡森提出。内部化是
1962年肯普 提高了世界资源的利用效率 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和福利 1980福兰克尔与 赫尼威尔的 一般均衡模型
货币分析理论
1974年,波特 组合余额模型
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 垄断优势论
1976年英国巴克莱和卡森 市场内部化理论
国 际 直 接 投 资 理 论
微观理论
1996年美国维农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引起资本在国际间流动。
2、1968年,布兰逊应用马克维茨-托宾的资产组合
理论分析国际资本流动,提出了著名的存量调整
模型。认为短期由进出口、利率和汇率决定,长
期由国内收入、国外收入和利率决定。
F(f/w)= f(i,i※, E,W)
f/w---国外资产占给定财富的比例;
E----风险 ;W----财富存量
资本流动三种形式
1936年艾弗森:成本、利差和其他综合因素。政治安全与
经济稳定与否影响流动成本;国际利差受消费行为、收
入水平、生产要素供给及生产方式的影响
(二)短期资本流动理论
1929年俄林:利率与汇率引起短期资本的国际流动
并影响一国信用的扩缩。
1933年哈罗德:产业利润率、公债额、资本效率、
国民的稳定心理和中央银行政策
复动因论(1923-1936) : 马歇尔、俄林的利率、风险论 马柯洛普的逆利差行为论 艾弗森的成本、利差和因素论
俄林(1929) 利率与汇率论
哈罗德(1933): 利润率.公债额. 资本效率. 心理和政策
金德尔伯格(1937) 平衡型.投机型 .收入型.自主型
马歇尔(1923): 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关系论
后 凯 国际收支 危机模型 恩 斯 时 货币危机 期 预期模型 的 流 动 理 金融恐慌模型 论
道德风险模型
马 列 的 国 际 资 本 流 动 理 论
马克思
本质论 追求剩余价值的本质 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
效应论 世界经济格局论 货币效应论
危机论 国际资本流动是金融 危机爆发的加速器
列宁
只要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 过剩的资本就会输出国外 以提高利润
利率差不是唯一因素,国内外风险水平及投资者或
潜在投资者的能力也是重要因素。
1、1952年马克维茨和1958年托宾的资产组合模型形
成国际资本流动的存量理论。认为选择投资于多种
证券的组合可以提高收益的稳定性,降低风险。因
组合中不同资产的收益不完全相关,可以分散风险,
投资者会选择不同国家的资产作为投资对象,从而
经济效应论
引起输出国发展上的一些停滞 大大加速输入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动因论
姜波克(1999) 姚枝仲、张亚斌(2001) 流动的利率无关论
王信(2003)与汪洋(2004) 实证利率论
国 内 学 者 的 相 关 研 究
影响论
2001沈坤荣.耿强 FDI提高要素生产率
2002萧政沈艳 经济增长与FDI相关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综述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综述
西方经济学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马克思、列宁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
19世纪前
19世纪初 至20世纪初
20世纪四十年代 至八十年代
20世纪八十年代 至今
国 际 资 本 流 动 理 论 发 展 脉 络
西方理论
重商主义
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时期
后凯恩斯时期
马列理论
马的二重性理论
列宁的发展
我国学者
资本流动有用论
资本流动有害论
动因与影响分析
贸易型资本流动
FDI和银行信贷
FDI和证券投资
重商主义
早期重商主义限制输出
晚期重商主义 价格-现金流动机制
西 方 理 论 发 展 脉 络
古典经济学
动因理论(单动因 理论和复动因理论)
国际短期资本 流动理论
指“建立由公司内部调拨价格起作用的内部市场,
使之与固定的外部市场同样有效地发挥作用”。
能否内部化取决于:
产业因素、国家因素、地理因素、企业因素。 ——该理论可以解释许多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99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维农提出。 把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 段,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的比较优势和竞争条 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决定着企业对外投资和发展 ——用动态法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归结为企业在产 品生命周期运动中由于比较优势和竞争条件而做出的决 策,同时解释了FDI的时机和区位选择。
3、1980年费尔德斯坦:将储蓄率与投资率联系起 来构造模型,用于测度国际资本流动状况,如 果资本完全流动,储蓄率与投资率不相关,即
相关系数等于零。否则,系数接近1.
4、1989、1992年弗兰克尔:各国之间的实际利
差是比储蓄投资相关系数衡量国际资本市场一
体化程度更好的指标。
(三)国际资本流动的存量理论
古典经济学的资本流动理论
(一)动因论 1、单动因论: 1821年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利润) 1848年穆勒的比较费用论(利润) 1880年巴奇哈特的利率诱惑论 1901年维克赛尔的利率理论。
2、复动因论
1923年马歇尔利率和风险论
1924年俄林内生性资本流动中的利差、风险与投资者对风
险的态度
1932年马柯洛普的“逆利差行为现象”;自发、引致和净
国际资本 流动危机理论
有关发展中 国家的资本流动 凯恩斯时期 福利效用理论
流量理论 货币分析理论
存量理论
FDI相关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 后凯恩斯时期
国际收支 危机模型
金融恐慌模型
货币危 机 预期模 型 道德风险模型
动因论
古 典 经 济 短期流动理论 学 的 理 论
危机论
单动因论(1821-1901): 李嘉图、穆勒的比较优势论 巴奇哈特、维克赛尔的利率论
1959鲍莫尔1963威廉逊 1964马里斯 厂商增长理论
1970和1971年阿利伯 资本化率理论 宏观理论 1990年美国波特 竞争优势理论
1978年日本小岛清 边际产业扩张论
1981年邓宁 生产折衷论 国际生产综合论
交易成本论
1999年,金(Hak-Min Kin)交易成本论:利差和 资本转移成本、信息获得成本、管制成本、财务成本等。 1979年克鲁格曼提出国际收支危机模型, 后经弗拉德和伽伯尔(1986)完善: 强调扩张性财政金融政策导致资本逆转的必然性。 1994和1995年奥伯斯特菲尔提出艾森格林、威普罗茨、福拉德 和马顿等完善。货币危机及资本突发逆转的根源在于 投机者和政府之间的相互博弈而非经济政策问题。 1983年戴蒙德、狄布威格,存款保险制度和最后贷款人制度 很难发挥作用,外汇储备有限,国际金融机构援助十分有限, 加剧了羊群效应和银行挤兑 1998年克鲁格曼提出;认为道德风险是国际资本流动 突发逆转乃至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风险:监管部门和资本使用的道德风险。
1960蒙代尔 1962弗莱明 利率更敏感
1980费尔德斯坦 储蓄率与投资率
存量理论
1952马克维茨1958 托宾的资产组合模型
1968布兰逊 F(f/w)= f(i,i※, E,W)
福利效用理论
1960年,麦克道格尔 投资国和东道国 经济增长及福利的影响 1976哈里· 约翰逊 货币模型 R+D= rH (P,Y,I)
1937年金德尔伯格:平衡型、投机型、收入型、自
主型四种期资本流动
(三)国际资本流动的危机理论
1923年马歇尔:从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角 度论述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资本流入国信用变动 转 发。 国内信用冲击 投资者信心 资本逆
伴随资本外流信用危机爆
凯恩斯时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一)有关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流动
2008陈小五王旭祥 对国际收支影响
资本外逃
1998李心丹和钟伟 汇率预期、通胀率 名义利率的利差
2002杨海珍和罗永立 GDP增速、通胀率、 利率差、赤字等 、
2007年谢建国.黄凌莹 实证各影响因素
资本项目 开放
2003年章奇、何帆、刘明兴 市场扭曲引起金融脆弱性核危机
2004年赵敏: 经济扭曲引起金融脆弱与危机
1、1940年代,马柯洛普《国际贸易与国民收入乘数》
将凯恩斯的乘数理论运用到国际经济研究领域,
提出了国际投资乘数理论,并认为一个保持国际
资本持续流入的国家,其国民收入会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