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好奇心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幼儿好奇心的培养

幼儿阶段是萌生和形成好奇心的时期。他们有一种本能的“探究反射”发展这种心理因素,对幼儿开阔眼界、开掘智力潜能大有好处。好奇心是促使个体对新的事物去观察、探索而获得经验的一种原始内在冲动,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是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求知欲和稳定趣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它是人类求知的最原始的内在动力。因此,成人应善于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一、善于发现幼儿好奇心的萌芽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幼儿的好奇心主要表现在好问、好动方面。“拔豆苗事件”的案例中老师由于没有了解幼儿,安安的好奇表现就在老师的眼皮底下淡然了。如果教师能做一个有心人,及时地发现幼儿的这种“好动”行为,并有意识地加以关注,有可能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变为一种积极探索的动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纲要》中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的理念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有时还是会忽视幼儿好奇的种种表现。从“拔豆苗事件”案例看,作为老师要做有心人,做个有心人,去仔细观察、了解幼儿,不能以大人的眼光主观地衡量幼儿,判断幼儿的好奇“出格”的行为。平时要和幼儿做朋友,和幼儿们打成一片,进行平等交流,有目的地去发现幼儿对事物的种种好奇表现。

二、正确引导幼儿好奇的表现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他对客观世界认识贫乏,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简单,只是对事物的表象感兴趣,但是他的兴趣又容易转移,需要教师及时地抓住幼儿的好奇表现,进一步地加以引发,这样幼儿的探究的欲望愈加强烈,学习的兴趣更加高涨,好奇心才会保持长久。在“油画棒怎么洗不干净”案例中,老师对小远的“洗油画棒”事件十分冷淡,对小远的问题也是置之不理,采取回避态度,时间久了就会导致幼儿不敢或不愿意再提出问题,久而久之幼儿就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好奇与热情。

高尔基曾经说过:“对儿童的问题,如果回答说等着吧,长大了就会懂。这等于打消儿童的求知欲。”其实小远已经发现肥皂是不能洗干净油画棒的,但是什么东西能把油画棒洗干净,又是他十分想了解的,如果老师重视幼儿的好奇,引导幼儿去想想“为什么肥皂不能把油画棒洗干净?有什么样的洗涤剂能把油画棒洗洗干净?”然后动手去试试,幼儿会从实践中了解洗涤剂的不同功用,还会从中得到许多知识和乐趣。因此,老师应及时地抓住幼儿的好奇心理,并引发幼儿去思考,让幼儿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和探索找出答案,促使幼儿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三、积极强化幼儿好奇的动机

好奇心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才能把它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求知欲,成为兴趣的先导,成为不断进取、不断探究的动力因素。幼儿虽然已具有初步的感知、思维能力和知识经验,但周围的许多事物对于他们仍然是新奇的、神秘而富有吸引力的。

有一位教师在讲述“变色的故事”时,问“是什么原因使小鸟变色了?”这一问题激发起幼儿强烈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后,又为幼儿适时地提供了色纸、颜料水、彩纸等,让幼儿自由选取认为合适和有用的材料,进行尝试。在尝试中,有的幼儿发现颜料水相互掺和也会变色,他们把黄水和蓝水倒在一起发现变成了绿水;有的幼儿直接用水笔在色纸上画画,结果发现也会变色:红色的水笔在黄纸上画小花,结果变成了橙色的小花。幼儿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总结经验,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路,也正是在这反反复复的游戏中发现了颜色的可变性,逐渐强化了他们对颜色的认识。正是由于老师把握了时机,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还为幼儿提供了可供探索的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这种自我发现无疑强化了幼儿内在的动机。

四、学会支持幼儿好奇的“发现”

一个婴儿降生到这个大千世界,世界上的一切,对他们来讲都是陌生的、新奇的,所以,他们对什么都好奇。好奇是人类的天性,每一个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好奇心,特别是在童年时期,好奇心格外重。因此,作为老师要特别支持幼儿探索事物的好奇心,给幼儿们营造宽松、愉快的教育氛围,给幼儿的好奇予以支持。

大家都看过“我想生个蛋”的故事。其中主人翁越越,想法奇特,如果教师无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而是认为这样的想法怪怪的,也不会支持幼儿去讨论。平时,我们往往总是习惯于为了完成预设的目标,根据自己意愿去设计设计教学活动,幼儿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幼儿的好奇、探究的天性就会受到扼杀。案例“我想生个蛋”中的教师能及时给予支持了好奇的越越,并由此,和幼儿一起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幼儿的亲身活动,让他们了解为什么自然界中会有卵生和胎生动物,他们有什么不一样?人类为什么不会生蛋?孪生动物和胎生动物谁更高级?等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给幼儿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的热情。既点拨了幼儿的思维又将幼儿的思路引向正确的方向。幼儿的想法有了老师的支持后,小朋友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教师在活动中扮演着一个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支持幼儿讨论,起到适时的点拨,穿针引线的作用,进一步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总之,教师的教育行为能影响到幼儿的好奇心理和表现,不同的教育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作为一个教师要善于运用积极的行为去影响幼儿的好奇心理,并在教育实践中与幼儿打成一片,去了解幼儿,发现幼儿的种种好奇行为,并及时积极有效地引导和支持幼儿从对事物外部的好奇心,发展到对事物内部的好奇心,从对表面现象的好奇心到对本质规律的好奇,不断提高好奇心的水平,达到把幼儿培养成为富有创造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5]高晓惠.谈幼儿好奇心的培养和发展[M].幼儿教育,199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