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优质的提问能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推动教学进程的顺利向前拓展,并能实现课堂调控的科学化、合理化。从学生方面来看,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诱发学生质疑问难的治学精神,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启迪智慧,养成从容沉稳、应对自如的表达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和心理素质。
提问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重大作用在于开启学习者的智慧。无数成功者的历程表明,智力的获得甚至比知识的积累更为重要。要实现智力的开发,必须让学生多做思维运动的体操。教师艺术地提问起到了重要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是课堂调控,另一方面是投石激浪,有示范作用、工具作用。
一、平中问奇
语文教学之所以是高难度的教学,就是因为学习母语,教材明白如话,似乎不学也懂。教学中就要针对这种心理,独具慧眼,去发现平常中的不平常,挖掘语文课的魅力,提高教学效率。高中第一册《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浅显易懂,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不易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一位老师独辟蹊径,采用独特的视角设问:“文章在哪些情况下使用了省略号,这十三个省略号的
作用是什么?”“在本文中,省略号和短句的使用有什么异同,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经过一番阅读、思索和讨论,它涉及文章的中心、写作特点、修辞方法等许多重要问题。
二、迂回设问
就是不按惯常思维正面设问,而从问题的侧面入手,引导学生在更宽泛的意义上去思考问题。学习《项链》,主题的揭示是个要点,教师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问题的关注程度和思索的深度。请看下面的例子:
(1)作者通过人物的塑造反映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2)造成路瓦栽夫妇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路瓦栽夫妇的悲剧是路瓦栽先生一手造成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以上三问,(1)过于平实、直露,剔除了作品的审美成分,理性化的设问,没有太多的吸引力。(2)与情节相结合,关注人物悲剧命运的自身原因和社会原因,设问照顾到学习者的兴趣因素。(3)则从表面“责任”的追究入手,更多关注情节,引起学生探源的强烈兴趣,通过微观宏观分析,最终解决核心问题。
三、逆向设问
对于一些学生普遍误解或混淆的问题,不是从正面引导,而是从反面假设,激发学生逆向思维,通过比较,启发联想,分析矛盾来析疑解疑。在说明文的教学中,“下定义”和“作诠释”两种说明
方法学生不易区分,“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这一表述,许多学生认为是下定义,实际是作诠释。用概念揭示的办法过于抽象,不利于初中的学生理解。我们可以用逆向设问的办法来解疑:“我们现在在骨头和龟甲上刻上字是甲骨文吗?”“显然不是。”下定义是用简要的语言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前面对甲骨文的解说并不严密,是作诠释而非下定义。逆向设问改换了思考的角度,从矛盾的对立面设问,利用矛盾,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换个思路想想,使人茅塞顿开。
四、序列设问
有的课文本身就遵循由浅入深的认识顺序,教学中不需要另加设计,也能前铺后垫环环相扣。有的文章则不然,表达含蓄,构思独特,峰回路转,难于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学过程中调整设问的序列,使学生明白构思妙处,疑难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初中第一册的散文《小桔灯》的题解是个难点,可以采用序列设问的方法加以引导。例如:
(1)本文题为“小桔灯”,文中是否用大量的笔墨介绍小桔灯的情况?
(2)“小桔灯”和“小姑娘”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3)以“小桔灯”和“小姑娘”为题哪个更好?为什么?
解决这样一组问题,文章的含蓄、巧妙之处就不难理解了。序列设问将问题合理组合,教师要注意把握问题间的逻辑顺序和坡度,解决前一个问题就为解决后一个问题打基础,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又
是前一个问题解决的必然结果。层层推进,化繁为简,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在教学特有的民主气氛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沉着自信、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良好个性品质和思维习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内容,给学生智力开发开辟广阔天地,艺术地设问将成为学生发展智力的驱动力。
(责任编辑曾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