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产生成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金融危机产生成因摘要: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日益深化,已经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导致全球经济步入衰退。可以说,这次危机源于金融的全球化,而金融全球化如同硬币的两面,一面是资源全球配置带来的效率提升和高收益;一面是风险的迅速扩散、危机在全球间的肆意蔓延、以及危机来临时投资者的脆弱信心。分析危机爆发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次贷危机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主要原因
次贷即次级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为例,它只负责监督美国商业银行,无权监管投资银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到2004年才有权监管投资银行。这就使美国各大金融巨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人管控,可以不顾风险、自由自在地搞所谓“金融创新”,催生各种金融衍生品,导致风险危机进一步加剧。为获取超额利润,美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发展很快,其复杂程度也日益加剧。担保债务权证(CDO)等产品是资产证券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标的资产通常是信贷资产或债券,CDO 等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划分更细,投资收益率也更高。无论在美国本土还是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这种产品疯狂追求,美国的房地产泡沫也通过这类金融衍生产品将风险扩散至全球,这也正是次债危机能够波及全球的原因。过度的金融创新、金融杠杆泛化催生资产泡沫。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金融创新在提高金融机构运行效率、增强金融产业发展能力和增强金融作用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金融风险,使金融业的稳定性下降,诱发金融市场出现过度投机和资产泡沫膨胀的不良倾向。美国现有监管体系机构众多,权力过于分散,监管职能相互重叠,表面上看起来每一业务领域都有专职监管机构负责
监管,但在现今金融业混业经营,金融机构多种业务交叉,金融创新业务往往同时涉及银行信贷、证券、保险、投资银行等多个业务领域,单一领域的监管往往使交叉领域出现监管真空,特别是对于涉及系统性、全局性的问题缺乏有效监管和协调,导致监管缺失和效率低下。如,目前美国有多个部门负责银行业的监管,而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却处于监管真空区。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本质上是一种以美元为核心的信用本位制,美元具有了主权货币和国际结算货币的双重身份,其供给取决于美国本国的经济政策,因而缺乏必要的国际约束和协调机制。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美国经济由于美元的超量对外供给,金融资产膨胀、实体经济海外转移而日渐空虚和脆弱,造成经济的严重失衡。与之相对,东亚等贸易国家普遍维持本币低估的出口导向战略,内需低迷,低消费、高储蓄,造成贸易持续顺差、美元作为储备资产持续扩大的局面,面临着对美国市场过度依赖、本币升值压力和美元资产损失等失衡风险。
二、生产与消费均衡理论的解释
该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不能保证生产和消费的经常均衡。相反,市场作用的结果通常是生产大于消费,产出大于收入。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收入分配是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收入的不平等造成人们购买能力的不平等。通常来讲,富人的消费倾向较低而穷人的消费倾向较高。所以,如果收入分配倾向于差距扩大,则消费倾向较低的富人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提高,社会总消费相对较低;反之,如果收入分配倾向于均等化,则消费倾向较高的穷人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提高,社会总消费相对提高。而资本主义的收入分配总是倾向于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倾向于收入和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的不断集中,消费不足于是成为一种必然现象。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是长期以来世界范围的贫富两极分化的必然结果。但是,危机也有使遭到破坏的正常比例关系得以恢复的特殊作用。只有借助于经济危机对过剩的生产能力的破坏,才能使生产和消费之间,产出和收入之间恢复均衡,从而保证经济持续运转。危机对比例关系的恢复作用同它对社会生产的破坏作用一样是市场正常运转的内在要求。
三、资本与劳动均衡配置理论的解释
该理论认为,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反映,而危机的根源是全世界劳动力短缺,使得全世界的生产活动再也不能按照原先的利润率来安排,一
部分生产能力包括工业生产能力和金融生产能力必须被消灭,而经济危机就是消灭生产能力、使经济活动重新适应劳动力供给的一种方式。
冷战结束后,世界市场迅速扩大,商品成本大大下降,资本利润率显著提高;进而投资活跃,并使资本变得供不应求,各种金融工具也发展起来,货币迅速增加,而价格则基本保持稳定。经济增长出现在世界所有地方,全球GDP 增长率达到了5%。然而世界劳动力的供给速度从未超过2%,且正变得越来越慢,世界经济越来越接近增长的极限。决定增长极限的不是自然资源不足,而是资本与劳动的均衡配置,决定于世界还有多少农民可以廉价地被资本主义体系吸收。由于劳动供给逐渐减少,首先是农业劳动力和采矿业劳动力减少,导致全球农产品和矿产品涨价,而这种涨价并不能完全通过提高生产率来消化。粮价上涨又导致消费价格全面上涨,这反过来又推动了成本上升和利润率下降,最终因利率上升而导致资金链断裂,引发金融危机并向实体经济蔓延,迫使降价重新调整。
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均衡理论的解释
在传统的国际金融体系下,主要用于媒介交易和贮藏财富的世界货币,必须有一定的贵金属作支撑,这使得任何一种作为世界货币的主权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通常必须保持基本一致。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由于美国利用其世界美元地位,任意膨胀其主权信用,制造了巨大的流动性过剩,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背离,在使美国政府及民众获得巨大的美元铸币红利的同时,也为金融危机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当继续增长的预期压力加大之后,资金逃离房地产业就不可避免,以前埋下的定时炸弹———次贷危机爆发,并按照其以前构建的风险分散、利润共享网络扩散,从而使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经济陷入多重危机之中。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正是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长期背离的必然结果。
五、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解释及其预测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全球货币体系和贸易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金融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金融危机成为世界经济危机的新形态。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由于美元与黄金脱钩,世界经济转变为无约束的美元体系和美国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下的一体化的全球经济,美国实施“利率——汇率”剪刀战略,强化世界经济美国化的结果,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种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