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朝的“尚文抑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宋朝的“尚文抑武”
自宋朝建国以来,一方面是深鉴五代时期武人专权跋扈之弊,注重任用科举出身的文臣;另一方面,宋太祖曾经自诩:不以言论杀人,从而形成了“士大夫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建立起了“尚文抑武”的文官制度。
凡事有利有弊,本文就宋朝“尚文抑武”问题表达自己的浅见。
在“文德致治”的宋代,武人是心照不宣的二等人,没有资格充当统治集团的宰辅。
在宋代没有进士及第,就如同今天一个年轻人没有大学文凭,想要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肯定是困难重重、希望渺渺。
一个现实例子就是宋朝武将狄青不止被通朝为官的同僚看不起,就连妓女白牡丹也敢对狄青出言不逊。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宋朝开国以来,为了避免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一直极力压制武人的地位,整个社会普遍建立“鄙视”武官的观念。
宋太祖建国时任命文臣为地方官,即使都去贪污,也比任用武将的危害小。
文人当官蔚然成风,而且同朝为官,文官的地位也高于武官,这就是宋朝“尚文抑武”的现象。
由于“尚文抑武”的出现,进入书院学习,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成为当时步入仕途的重要途径。
这在当时起到了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一种学习社会风。
于此同时,经学、史学、文学、科学技术等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北宋官员俸禄之优厚,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是数一数二的。
据《宋史·职官志》的记载,不单单正俸相当可观,还有各种补贴,宋真宗时外任官员不得携带家属$ 而家属的赡养费则由官府财政供应,还有米、面、羊等生活用品。
宋政府的优遇大大激发了宋代士大夫践履儒家理想的道德自律精神,他们把自己的命运与封建王朝的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惟恐朝廷有弊政引起被统治阶级的反抗。
因此,以天下为已任,并形成了范仲淹“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代表的优秀思想。
这种思想促使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的关心国事、关心民生,为支撑赵宋政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宋代从来没有皇帝被摒弃,其他政治势力成为国家主导力量的政变事件发生,维系、支撑宋王朝的主要政治力量就是以宰相为代表的士大夫势力。
曾有过三次类似于“宫廷政变”的篡权,一次失败,两次成功,这三次宫廷政变都发生在南宋兵荒马乱的年月,士大夫在其间所起的正是稳固赵宋王室的作用。
为牵制地方,宋室加设了许多官职,使官僚机构庞大。
另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才,唯养兵也。
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而变,则有叛兵而无叛民”,故大举招募禁军,无退役制度,虽年老也供养终身。
而更戍频繁更使军费支出浩大。
冗官冗兵、冗禄大大消耗公帑,加以皇室的奢靡,对外战败而纳币求和,遂使宋代财政拮据,国用日竭。
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用文官指挥军队,“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加上兵多而弱,缺乏训练,禁兵调度频繁,地方厢兵嬴弱,使有宋一代国力积弱,武功不振,无力抵制外患。
北宋与辽、西夏、金等强邻交战,迭遭失败,终至灭亡。
后来南宋亦偏安一隅,屡败千金,终于为蒙元所灭,此实乃强干弱枝,重之轻武国策之最大流弊。
宋朝统治者为了避免藩镇割据,重文抑武,虽然达到强化中央集权的作用,但于此同时也带来极为严重的弊端,试想一个社会人人以从军为耻,只能用高薪招募的方式获得兵源,还需要在士兵脸刻字来维系军队的稳定性,这样的军队如何会有强大的战斗力。
如此在对外抗敌屡次败阵也就成为必然了。
一个国家不单要通过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培养人才,军事国防更加不能懈怠,因为这是保证一个国家安定的必然要求。